英语电影中的文化价值观赏析

时间:2020-08-18 19:03:34 编导制作 我要投稿

英语电影中的文化价值观赏析

  电影能够体现出特定的文化价值观,同时又受到社会与文化的制约。经典的英语电影向观众传递出了西方文化中浓厚的宗教价值观和强烈的个人主义精神,对这种文化价值观的赏析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感知西方文化,有利于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英语电影中的文化价值观赏析

  在当今世界的一切艺术形式中,电影集文学、音乐、表演、舞蹈、美术、摄影于一体,深受人们的喜爱。它综合地反映了自然与社会、文化与历史、科学与艺术、宗教与道德等丰富的内容,包罗人间万象,涉及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用语言和视觉符号打破了地域、民族、文化和职业的界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构成了许多人生活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一词常常被人使用,但人们并不清楚它所指的究竟是什么,这一抽象概念有多种含义,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被人们普遍承认的定义。但总的来说,对文化的基本特征和理解可表示如下:文化主要是指那些既存在于人的行为中,又存在于其精神和物质产品中的构想、信念、观念和世界观所组成的一个系统。价值观构成了深层的隐性文化,是人的行为准则,是人们判断是非的标准。

  一、经典英语电影展现出的文化价值观

  电影并不是由“与价值观无关”的审美规范和形式原则构成的,它也蕴含着一种意识形态,体现出了特定的文化。社会与文化影响并制约着电影,他们永远是电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同时电影又充当了文化的记录者和传播者,它兼容着其他艺术的知识含量和文化弹性,展现了历史文化的变迁,人类思维方式的延展变化,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底蕴,是了解民族、文化的最佳媒介。经典的英语电影向我们传递出了英语国家的价值体系、人际关系、生活方式、道德观念等一系列核心的深层隐性文化价值观,本文重点从宗教价值观和个人主义精神两方面进行探讨。

  (一)浓厚的宗教价值观

  美国现代派文学大师艾略特认为,文化在本质上是一个民族宗教的化身,文化的出现与发展无不是与宗教联系在一起的。马林洛夫斯基也说过:“凡有文化必有宗教。”尽管这一观点有失偏颇,但我们从中却可以看到宗教在西方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宗教对西方文化的影响无处不在,深深影响着其公民的人生取向、伦理规范、价值判断和精神坐标。自从宗教产生以来,它就与哲学、文学、艺术相互交织,电影以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出现时,就深深地烙上了宗教的印记。英语电影中的宗教(基督教)价值观通常以直接宣扬和间接诠释两种形式表现。

  1.对基督教信仰的直接宣扬

  直接来源或改编自《圣经》的电影作品包括如下一些,如《万世流芳》《耶稣降生记》《基督的最后诱惑》《耶稣受难记》《创世纪》《大卫传》《马太福音》等,数目众多,不胜枚举。这些摄制于不同历史时期,内容各有侧重的圣经或宗教电影所展示和宣扬的基督教信仰精神已成为西方文化价值观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被美国国家电影保护局列为政府收藏作品的,1956年由西席地密尔执导的影片《十诫》,就是直接改编自《圣经》故事。《圣经?出埃及记》载,《十诫》是耶和华所授,并命摩西颁布施行。内容是:不许拜别的神;不许制造和敬拜偶像;不许妄称耶和华名;须守安息日为圣日;须孝父母;不许杀人;不许奸淫;不许偷盗;不许作假见证;不许贪恋他人财物。《摩西十诫》被称为人类历史上第二部成文法律,体现了平等的“人神契约”精神:谁要毁约,谁就会受到上帝的惩罚;同时,人民也有“神不佑我,我即弃之”的权利。它作为西方文化中最早的宗教戒律之一,经历了从旧约到新约再到世俗化的演变,深深影响了西方文化中的社会道德、行为观念和政治法律等。

  2.用主题和人物对宗教信仰的间接诠释

  另一种类的电影从内容上或人物设置上与圣经故事并无直接关系,但其主题和人物角色所承担的任务却是对圣经教义的间接诠释。科幻大片《骇客帝国》其实就是一个基督教寓言,用象征性的虚构人物和故事表现了基督教信仰。片中主人公姓名尼奥的英文原名(?Neo?)和英语中耶稣基督的另一个名字(?the One?)拼写字母是一样的,他的一生是按照耶稣基督的故事设计的。像耶稣一样,尼奥被选定为人类的救世主;尼奥身边最亲近的人中的一个(西弗尔)为了个人利益背叛了他;尼奥必须做出巨大的牺?牲——牺牲自己的生命来换取其他人的幸福。此外,和耶稣一样,尼奥被杀了,但是又复活了,复活以后他有了坚不可摧的不朽身体。

  这类影片试图重申圣经中的宗教教条或意在引起新一轮的道德讨论,而其主题对现代西方社会而言犹如一剂警世良药。电影可以重建人与现实的关系,因而带有一种宗教意味上的救赎性质,而在艰难的行动中以受苦来进行救赎正是美国电影中宗教价值观的`灵魂所在。

  (二)强烈的个人主义精神

  西方社会中的个人主义和我国文化中认为的那种自私自利,损人利己,一切从个人出发的思想和行为完全不同。西方尤其是美国文化中的个人主义主要强调的是个人的独立性与创造力,任其自由发展,不受或少受社会、政治势力等的钳制。这一文化概念和“美国梦”的提法有异曲同工之妙。美国梦是一种相信只要在美国经过不懈的奋斗便能获致更好生活的理想,亦即人们必须通过自己的工作勤奋、勇气、创意和决心迈向繁荣,而非依赖于特定的社会阶级和他人的援助。在现代西方社会文化中,个人主义精神包含几个要素:人人都有成功的机会;成功取决于自己的才能和努力,而不是家世和背景;人人都拥有平等的权利;人人都有信仰的自由。

  1.机会均等和独立自主

  美国的缔造者把个人主义精神写进了美国的宪法,个人主义把机会均等和独立自主的观念在社会中广泛传播。美国人对机会均等有着很深的认识。许多移民来到这里都是因为不堪自己国家种族问题、阶级等级制度等多方面的不平等,这片大陆也使所有人都深深相信只要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就能达成自己的梦想。“美国梦”是一个被众多美国人普遍信仰的信念,机会均等是“美国梦”的灵魂,勤奋、坚忍不拔和独立自主是实现“美国梦”的必要条件。

  电影《阿甘正传》中的阿甘,《风雨哈佛路》中的丽兹,《当幸福来敲门》中的克里斯,就是机会均等背景下通过个人努力取得成功的典型代表。三位主人公都非出自望族,甚至可以说是身世卑微,阿甘还身有残疾。他们尝尽世态炎凉,但却从未丧失锐意进取的奋斗意识,他们满怀无限的希望,自强不息、勤奋努力、坚持不懈,坦然面对与承受社会和生活所施加的种种磨难。主人公们用内心的自由、美国文化中的平等观念和他们积极向上、独立自主的人生态度,才造就了普通人的“美国梦”。

  2. 无往不胜的个人英雄主义和美国至上思想

  美国式英雄主义情结所表现的其实是以个人存在为基本前提的美国文化和价值观念核心,个人成功是“美国梦”文化内涵的精髓和终极体现。在具备机会平等、独立自主和艰苦奋斗这些元素之后,只有再加上个人成功才意味着完整的“美国梦”。

  诸多美国电影的经典之作如《洛奇》《碟中谍》系列、《真实的谎言》等都向观众传达出了强烈的个人英雄主义情结,即能够拯救人类、拯救地球的都是个体英雄,而非某个群体,影片突出的都是个体,即“我”的成就。甚至连《木兰》和《功夫熊猫》这种充满大量东方元素的影片也没能走出美国式英雄主义的藩篱。在《功夫熊猫》中,太郎逃脱牢笼之后,师父无可奈何,功夫五侠的联手在太郎面前不堪一击,倒是阿宝使出了自己悟出来的无需拈指大法彻底解决了太郎,拯救了和平谷的父老乡亲,最终成就了阿宝的梦。这一情节正是宣扬个人英雄主义的最好例子,而五侠的失败也隐喻了西方价值观对集体主义的贬抑。另外,在《地心抢险》《绝世天劫》《华氏911》和《2012》等影片中,当面对危机和灾难时,只有人类才能充当英雄解救自身,而这个“人类”的代表,理所当然地为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充当。这和二战后美国全球范围内霸主地位的获得和实力的急剧扩张密不可分,也使得当代英语电影暗藏文化霸权主义,成为西方文化价值观传播和渗透的工具。

  二、英语电影中的文化价值观对语言学习者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影响

  语言学习中的语言知识获得、言语技能发展、语言的社会使用都是在文化交融、文化渗透、文化冲突中进行的。真实的语言环境对于难得有机会在英语国家生活的英语学习者来说大有裨益,电影作品帮助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通过学生的视觉向学生脑中输入鲜明而完整的立体表象,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视、听感觉器官在学习中的作用,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从而产生出强烈的学习和运用语言知识的要求。

  电影作品也可以给学习者提供学习所需的动因,促使他们更加专注于获取所学语言知识的欲望,提高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实际运用外语的能力。在接触了大量的语言和文化价值观的交际语素后, 为他们进入真正的交际环境做好了准备。

  三、结语

  在全球化时代,英语是全世界范围最普及和最具影响力的语言,也是中国人在跨文化交际中使用的主要语言。经典的英语电影作品为观众提供了接触和了解西方尤其是美国国家社会文化的语言和影像资料,在呈现其日常生活交际的真实情景和鲜活语言的同时,也呈现出大量非语言行为的文化情景以及道德价值观。因此,通过观赏英语原声电影作品来学习和借鉴西方文化,不但对提高英语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有很大的帮助,而且也是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

【英语电影中的文化价值观赏析】相关文章:

电影《金陵十三钗》的音乐赏析06-23

李安电影中父亲形象的剖析05-12

微电影中镜头的运用技巧09-05

Flash中的电影艺术镜头技巧10-05

动作电影中的衔接剪辑技巧10-08

电影《喜欢你》中的职场启发11-15

经典电影中的那些英文对白10-01

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的隐喻06-19

电影拍摄中画面色彩的作用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