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天鹅》读书笔记

时间:2023-12-21 12:56:06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黑天鹅》读书笔记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书笔记呢?现在你是否对读书笔记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黑天鹅》读书笔记,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黑天鹅》读书笔记

《黑天鹅》读书笔记1

  我读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叫《黑天鹅紫水晶》,看完后,我的感触很深。

  这本书讲的是约翰·威廉斯到塔斯马尼亚去完成祖先留给他的使命,到了塔斯马尼亚,他遇到了一只黑天鹅,因为那只黑天鹅非常漂亮,所以他给它取名叫紫水晶。紫水晶的丈夫被袋狼吃掉了,但紫水晶没有像其他黑天鹅那样弃巢而去,它选择了让约翰·威廉斯当它的丈夫,约翰·威廉斯一次又一次的帮助了紫水晶,但是最后,紫水晶为了它的孩子们而被鹰杀死了,但它的孩子们却安然无恙,紫水晶那强烈的母爱使约翰·威廉斯感动,他没有再去完成祖先交给他的那杀死黑天鹅的残忍的使命,而是把那本祖先留下来的'羊皮纸日记烧毁了,那整整十三代人耻辱,由他画上了句号。

  紫水晶那强烈的母爱使我们感动,想想看,紫水晶为了自己的孩子们能够生存下去,不顾一切的去和鹰拼命,它为了它的孩子,能够不顾自己的生命,多么令人感动啊!再想想我,在生活中,我总是觉得妈妈对我太严厉,想想看,其实严厉也是一种爱,一种与众不同的爱,一种不同的境界。这种爱有时在严厉中表现出来,有时在母亲对我们无微不至的照顾中体现出来。还记得吗?郑振铎说过:“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是啊,妈妈总是在成功的时候告诉我要继续保持,总是在我失败时告诉我要加油,从不批评我,那是因为妈妈爱我啊!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而母爱,是令所有世人最最钦佩的啊!

  妈妈给予了我们生命,妈妈给予了我们爱,长大以后,一定要报答母亲!

《黑天鹅》读书笔记2

  你以为是黑天鹅,却成了“烧鹅”:太极中的黑白两半,世俗的非白即黑之说,就表明黑白有两面,既然黑天鹅特指这样的事情:罕见的、极端影响的和事后才可预测的事情。白天鹅就是大家所熟知,而常见的事物。

  周一来了,饥饿营销活动也来了,我也成为“韭菜”之一,算是给这道“烧鹅”加菜了!要说博眼球,原以为的“黑天鹅”算是出场的经验,可还未过正午时分,加入的社群就炸开了,认为被捆绑销售和传销行为不可原谅!大家立马站队出来讨伐这只看上去自以为是的“黑天鹅”。

  中午将至,大厨‘微’立马快刀斩乱麻,停止打开其门户,不让“黑天鹅”乱飞,看那形势是想要加以“牢笼”惩罚之。果真群众的力量是强大的,让大厨‘微’掌握火候,一把将黑天鹅变“烧鹅”。可想而知,原以为把群众当作虾米来觅食,却反被大火烧开了。

  有句古话说的好:树大招风!真是引火上身……黑天鹅事件是少有而难预测的,就好比上周六那场雪突如其来没有防备,让人欢喜,也让人忧。欢喜是终于下雪了,担忧是就下这么一场……

  原本策划已久的又一大事件,却因为一时的贪得无厌变样了。有些事无法预测结局,可是能控制结局啊!如果黑天鹅只是表面‘黑’,心还是纯粹的,但不至于落成这样的结局和名声。

  物以稀为贵,人以善为先,财以正为盈。人生百态守住那份‘黑’,才能尽善尽美!过去的辉煌,今天的变数。原本这只“黑天鹅”早已被黑的离奇,以往的辉煌也只能成为经验,而周一见的事情真的成为经验教训,影响深刻。

  毕竟这只黑过头的天鹅,已经开始分成“烧鹅”割肉来尝……因为这样不惜违背原则做事,本就符合事情发展的逻辑,既然背道而驰,自然就会发生变数……

  如果受众是孤立而不存在的载体,那就很可能成为这次黑天鹅事件的沉默证据,但我们是活生生的人,还特别团结的`精神,众人拾柴火焰高,即使我们依旧对过往的辉煌而难忘,但这次却不会保持沉默了。

  受到监管工作,舆论的压力,归还受众的选择权,是最好的解决办法,至少亡羊补牢犹未迟也。愿变数的‘忧’化为‘优’的利率不高,至少以后‘悠’着点就好!保持敬畏之心,你做得到吗?有句话说:一切的顾虑都庸人自扰。是啊,一件事还没发生时,你怎么知道结局,还是你有预判能力,知道那样的结局而尽快收手。谁不想失败,谁不想浪费时间,赔了夫人又折兵!谁都不愿成为“愚人”,你以为的愚公移山精神只是神话故事中的渲染,在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会这样做呢?

  未知的未来谁都不能判定,唯有把握当下,才知道自己还能拿出什么能耐去解决问题。对未来抱有一丝敬畏心,寻求更好的机遇,让自己不断提升,人往要高处走,切记不能趾高气扬。

  未来也许变得天花乱坠,唯有不变自己的心。不管世事变化,保有一颗敬畏之心,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你意外之外的变故,如何应对?黑天鹅事件的发生,也总是让人措手不及!它也没想到,原以为的变向营销,是一个在原有的基础上掉到另一个大坑里……

  近日随着退款程序陆续进展,大家的关注点又不担心自己的钱是否入账,而是好奇起来,这只黑天鹅又能折腾什么理论来自我催眠!

  风险可以规避,意外却不能预估!意料之外的事,及时反省补救还是可以缓和大众的情绪的。既然背道而驰,那就找突破口,规避这反面的影响。

  吃瓜群众们,急于拔菜,倒不如找好属于自己的土壤,开始播种,栽培蔬果,打造属于自己的田园!

  机会永远留给已经准备好的人,

  别让未来的你因为错过机会而惋惜!

  黑天鹅事件,你知道了吗?

  回顾这一周的读书学习,加上一个实例演练,还真是挺能学以致用的。

  人们总期待着黑天鹅事件,却忘记其背后的风险,有时做好了防备,也无法无视其力量,就像周一事件,刷屏、入账、流量等,看似满盘皆宜的战况,却一下又被颠覆了。

  其反面的影响,也许真的没法预估,

  也只能说一句,物极必反……

  想成为强者就得跟越强的人比较,等到比下一个强者时,自己早已是强者了。

  马太效应,也是为了激励自己去坚持下去,积蓄足够多的力量后找到突破口去顶端,机会永远不平等,平等的是给你更多机会去试错!

《黑天鹅》读书笔记3

  最近我又读了一本沈石溪的《黑天鹅紫水晶》。这其中讲述了一个悲哀而有意义的故事……

  美国动物学家约翰·威廉斯按照父亲的意愿来到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再阅读一本羊皮日记从而完成上面的任务。来到塔斯马尼亚后,他却一不小心在误打误撞中救了一只名叫紫水晶的雌黑天鹅的命,从此,在这个岛上的一段时间生活就和他们在一起了。在这段生活中,紫水晶与约翰互帮互助:约翰赶走澳洲巨蜥、合力战胜前来抢地盘的黑天鹅家庭、紫水晶救助被袋鼠打昏的约翰、为了捍卫四个孩子而战死。紫水晶临终托孤,希望约翰抚养其他的孩子,约翰答应了。而在他们生活的这段时间里,约翰也读完了这本羊皮日记,日记中记载了他们威廉斯家族的创始人——沛朗·威廉斯在囚徒岛上越狱时偷吃天鹅蛋从而遭到一个名叫紫水晶的黑天鹅带领的一群黑天鹅的`追杀,随沛朗一块越狱的木匠吉姆、银匠詹拜尔、水手亨利包括沛朗在内全都相继死在了天鹅群的阴谋中,沛朗临死前托土著人将羊皮日记带回他的家乡,并立下遗嘱:凡他的子孙,想要继承它七座农场、四个庄园、两个城堡和若干个酒坊、首饰店及无数金银财宝的家产就必须亲手来到囚徒岛上,杀死四只黑天鹅以血祭他的在天之灵。恰巧,300年前的那个紫水晶于今天这个黑天鹅同名,但他却为这300年间13代人杀掉的52只无辜黑天鹅而感到耻辱,于是,约翰烧掉了羊皮日记,烧掉了百年来的深仇大恨,烧掉了罪孽……

  读了这本书,我大为感动,其实黑天鹅恩怨分明,300年前的沛朗吃了紫水晶的天鹅蛋以及丈夫,所以紫水晶对他们进行报复,而300年后的今天又一个紫水晶,而约翰照顾她帮助她使她心存感激屡次救约翰于危险之中。而且,黑天鹅作为天鹅的一种,在很长的时间里,不被人们所了解——在1697年之前,人们一直认为天鹅只有白色,象征着高贵、优雅与圣洁;可到了1697年,探险家发现了黑天鹅!最初,几乎全世界人都否认黑天鹅的存在,但这种观念最终被现实击溃,但他们却一致认为黑天鹅是地狱飞来的黑色幽灵,象征着邪恶与凶暴。无法否认它的存在,就将他妖魔化,哎。从此,我们应该改变我们陈腐的观念,停止杀戮,善待生命,觉醒良知,让我们的地球更加璀璨!!!

《黑天鹅》读书笔记4

  读这本书最初给我整体的感觉,呈现出来的都是很零碎的片段,像是散文一般,读了半天,还是抓不到主线索;接着读下去的时候,会被作者强大的知识结构体系所震撼,认识的人真多啊,知道的内容真多啊,满篇的大名词,消化不了啊……这种感觉很不好,感觉像是看一本辞海,啥也看不懂,也很难梳理架构,像是硬邦邦的海绵,没法吸收书中的水分一样。黑天鹅是一种未知的未知,我们的认知是有限的,黑天鹅事件不可能被预测,可以预测出来的,就不是黑天鹅事件。

  这本书读起来倍感吃力的原因:

  1、这是本“颠覆”的书,与平均斯坦生活的我们的认知是极大的冲击,不易接受与理解。

  2、另外一点看不懂的因素,这里有很多的“大名词”,都是生僻没有接触过的。

  3、作者知识量、架构的体系的丰富,也反映了我自己的架构的薄弱。要慢慢的丰富起来,吸盘原理,一点点的丰富它。

  这次阅读为了加快速度,我才用了“掐表计时”的方法,试图让自己更加精神集中阅读。下面的部分是在体会新的阅读方法时,我捡到的“金豆子”。

  P15:“于是我完全放弃了阅读报纸和看电视,这为我省出了大量的时间(比如每天一个小时或更多,这样每年积累的时间足够用来读一百多本书了,一二十年后,作用就会开始显现了)。”

  这部分内容我为了进行了一下计算,粗算以后大约阅读每本书的.时间3-4小时,这和老师说的成功的人士每年可以看一两百本书的数字是一样的。那这里一定存在某一种我尚未具备的方法,就是这种方法让我们在岁月的时间里差距越来越大。

  P27:“它把那些不必多劳动就能十倍、百倍增加收入的职业,与那些需要增加劳动和时间(两者都是有限的)的职业(也就是局限性职业)区分开来。”

  出卖个体劳动时间很难致富的,有时候甚至连通货膨胀都赶不上,只有占据资本、利用资本的投资者,才能摆脱劳动和时间的束缚。和普通大众最贴边、最可行的投资便是房产投资了。

  P55:“瞧,我昨天预测太阳今天会升起,而它真的升起了!”

  这是第一次感觉到这位作家真的是好偏激啊,也对,常规的人也写不出黑天鹅。

《黑天鹅》读书笔记5

  花了两个星期才看完的一本书,非常值得读、值得精度的书,虽然语言表述上有点生涩(可能是翻译的因素),理解起来也会有那么一些困难,因为作者的思维跳跃性比较大,但是不妨碍我们对作者主题思想的理解。作者首先给出了黑天鹅事件的特性/概念,接着第一部分阐述为什么人们往往会忽视黑天鹅事件,其次阐明黑天鹅事件不可预测的原因,最后表明如何弱化黑天鹅事件的影响(主要从经济的角度来说)。

  在序言里,作者关于黑天鹅的描述是,黑天鹅事件是指满足以下三个特点的事件:首先,它具有意外性,即它在通常的预期之外,也就是在过去没有任何能够确定它发生的可能性的证据;其次,它会产生极端影响;再次,虽然它具有意外性,但人的本性促使我们在事后为它的发生编造理由,并且使它变得可解释和可预测。简言之,这三点概括起来就是:稀有性、极大的冲击性和事后(而不是事前)可预测性。

  虽已经读完第一部分“极端斯坦与黑天鹅现象”,不过还没能把作者思想串起来进行总结,作者的跳跃性比较大(不知道是否与翻译有关?)。作者并没有花大篇幅的去介绍黑天鹅的概念、理论、特点或案例说明等,更多的是从生活、现实、经验、理论、风险、管理、思想等方面去展开论述可能会导致黑天鹅事件的发生而我们却无法发现的原因,因为没有发生的黑天鹅事件太抽象了。我们喜欢柏拉图式的线性解析和思考,喜欢已知的模式和有条理的知识,达到了对现实视而不见的地步。我们为已发生的事情担忧,而不是为那些可能发生却实际上没有发生的事。

  从风险管理的角度讲,黑天鹅事件就是未知的未知风险所发生的事件,人们往往无法预测,而且带来的损失/收益是巨大的,可能会超过之前所有事件的总和。而现实中人们都是只关注那些可预测的,即已知的未知风险的可能事件,并投入巨额资金去做防范,实际上最终发生的或能幸免的事件都是在这些可预测的风险事件之外。人们对未发生的黑天鹅事件的忽视,主要源于4个方面的问题:1)、证实性谬误;2)、叙述性谬误;3)、妨碍我们逻辑思维的情绪;4)、沉默的证据。首先,人们习惯于为任何已发生的事情找理论、找能充分说明事件发生原因的证据,而一旦认为证据“充分”便下结论,正如作者书中所说的欧洲人在欧洲观察到的天鹅都是白色的便得出结论天鹅都是白色的结论,又如火鸡问题,前1000天都是幸福、美满、安详的,便得出火鸡的日子是幸福稳定的,殊不知在1001天的时候却成了餐桌上的美味,这便属于证实性谬误。结论是否正确,我们还应该找证据来证伪,相对而言大量的证据不容易找,但是找一个能证伪的证据还是比较好找的,找到一个黑天鹅,就可以推翻所有天鹅都是白色的结论。其次,人们还习惯于对任何事情做叙述,这样让事情看来更加合理和可接受,如人们对某一件发生的事进行叙述、描述,让其看起来更富有戏剧性、更具有传奇性、更美化、更能打动人心,但往往忽视了事情的本源,歪曲了事实的理解,因为更加会忽视未发生的黑天鹅事件可能性的探究,这是叙述性的谬误。再者,我们对某一事情的反应,更多的是直觉的、情绪化的反应,缺乏理性化的思考,受我们的本能所左右。最后,在历史发展的进程当中,人们看到的往往都是存在的、能写下来的记录和历史,对那些淹没在浩瀚的历史当中的证据无法看得到,会简单的以看到的、记录的下结论,忽视那些看不到或暂时没看到的证据(沉默的证据),因而其结论也是片面的,容易攻破的。

  作者带着哲理性的思维启发我们对现实的思考,作者不赞成纯粹的怀疑经验主义,因为那样会容易使理论与现实脱节,赞成半怀疑经验主义的精神指导我们的现实生活,其对黑天鹅事件的思考,指导我们如果更多的去观察及关注可能的黑天鹅事件,降低黑天鹅事件冲击带来的损失,甚至从黑天鹅事件中收益。

  不过,有些地方我也不是很赞成作者的观点,如作者所反对的或者过分倡导的对未知的未知的风险事件的经验训练和可能性的预测,这样是否导致了人的过分悲观主义?同时导致了本末倒置?毕竟人还是生活在常态中的,就算受到黑天鹅事件的冲击,人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其次,作者所举的一些例子里,有些片面和误导的作用。如作者在对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做描述的时候,与赌徒的幸运概率混为一谈(这是两者偷梁换柱、混淆视听的概念噢!),认为进化理论忽视了沉默的证据,不足以证明其科学性,在这里作者过分的追逐未知的未知,而忽视了已知的事件,对进化论这种具有划时代意义、从愚昧走向文明、从封建走向科学创举的一种颠覆。虽然人应该具有怀疑主义的精神,但是过犹会不及!再者,作者反对为了找证据而找证据,那如果这样如书中作者所描述的,叶夫根尼娅是黑天鹅事件虚构的人物的话,那么与此相关的尼罗和胖托尼是否也是虚构的,如果是的话,作者岂不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前后矛盾?

  第二部分“难以预测”,在这第二部分里,作者主题思想是:不要对未来做预测。世界比我们想象的复杂得多,对待未来,我们习惯于“过滤”,以为它是正常的,没有黑天鹅事件,而实际上,未来根本没有正常可言,它不属于柏拉图的范畴。我们从第一部分已经看到我们擅长事后叙述、编造故事、使自己相信我们了解历史,人们只关注(不重要的)常规事物,喜欢把事物柏拉图化,从而只按照一定的条条框框预测未来。我们把世界模式化(并对之进行预测)的能力的增强,在世界复杂性的增强面前微不足道,这说明未被预测的部分所发挥的影响越来越大,黑天鹅现象的影响越大,我们越难以预测。

  因为未来的不可预测性,因而我们不要轻易的相信所谓的“预测”。在作者看来,专家分为两种:一种是专家的专家:如牲畜检验员、宇航员、飞机试驾员、土壤检测员、国际象棋大师、物理学家、数学家(研究数学问题而非经验问题)、会计师、谷物检验员、图像分析师等等;第二种不是专家的专家:如证券经纪商、临床心理医生、法官、顾问、情报分析师、经济学家、金融预测者、金融学教授、政治科学家、“风险专家”等等。概括起来就是因变化而需要知识的事物,通常是没有专家的,而不变的事物似乎会有专家(这里的变与不变,我想做这描述的应该是相对而言,而不是绝对的不变或绝对的变,应该是与一段时间内变化的程度有关吧);也就是说,与未来有关,并且其研究是基于不可重复的过去的行业则通常没有专家。然而,那些无法提供具有可见价值信息的人(“专家”)通常从事预测行业,作者认为,专家就是一群习惯“筛选”的思维狭隘的人,在通常情况下(即平均斯坦的情况下),所谓的专家在筛选不导致错误的'情况下,因为黑天鹅事件的影响很小,专家会表现不错,但是一旦遭遇黑天鹅事件,专家会用意外事件来为自己的预测做借口和开脱,那么那些从事金融类的预测专家,坑的也就客户了,因为他们不对客户做的预测负任何责任,而经济是最多变数和最不可预测的领域之一。因而作者倡导:本着对我们的财富负责任的态度,不要浪费时间与预测者、证券分析师、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争论,除非是拿他们取笑。

  在第二部分里,作者关于投资的态度即杠铃策略,我认为是值得学习的。作者认为大部分的“风险管理方法”是有缺陷的,那么你的策略应该极度保守或极度冒险,而不是一般保守或一般冒险。因而不要把钱投入到“中等风险”的投资(所谓专家推荐的),而是应该把一定比例的钱,比如85~90%,投入到极为安全的投资工具,比如国债,总之投入你能找到最安全的投资工具,余下的10~15%投入极具投机性的中,用尽可能多的财务杠杆(比如期权),最好是类似风险资本的投资组合。这样一来,你就不受错误的风险管理的影响,没有黑天鹅事件能够超越你的“底线”伤害你了,因为你的储备金最大限度地投入了安全的投资工具。或者,同理,你可以拥有一个投机性投资组合,并确保(如果可能的话)它的损失不超过15%,你就“剪掉”了对你有害的不可计算的风险,同时当遇上正面的黑天鹅事件的时候,这15%的风险投资还可能给你带来无穷大的收益。非常赞成作者的策略哈!

  作者还阐明,并不是完全不要预测,那样人要不停的克制自己,会有悖生活,而且是说在小的问题上保持人性,在小事上当傻瓜,而不是在大事上!应避免的是对大范围的有害预测的依赖,仅此而已。

  第三部分“极端斯坦的灰天鹅”,在这部分里,作者的思想是如何弱化负面黑天鹅的影响。作者对灰天鹅的阐述是:许多稀有事件会向我们展示它们的样子,我们很难计算它们的可能性,但很容易对它们发生的概率形成一般概念,我们可以把这类黑天鹅事件归入灰天鹅事件,从而降低它们的意外效果。

  在这部分里,作者从证伪的角度阐明数学公式或者数学理论和模型应用于经济、政治领域及现实生活中的错误指导。用大量的篇幅在来说明高斯分布如何不适用于现实生活中的。在此我做个简单的概况,高斯分布是一个平均值的模型,大概率事件都是集中在平均值的附近,随着标准差的增加,偏离平均值的幅度越来越大,因为站在高斯分布的角度,小概率事件的发生率则越来越小。数学家、统计学家、经济学家都热衷于高斯分布的概率模型,并把他应用到现实生活的领域,然而,现实生活发生的事情不是按照平均概率事件分布的,是随机的、不可测的,同时随着世界越来越发展黑天鹅事件越来越多,影响的范围和幅度也越来越大,我们生活在一个极端斯坦的世界,一切都是未知,是无法用概率去预测的。就算在平均斯坦中,现实生活也不是按照高斯分布的模型来发展的,因为我们无法知道具体的标准差是多,发生的事情是在多少西格玛的范围内。

  作者反对甚至厌恶那些对理论至上、模型至上的所谓的伪科学家,而诺贝尔奖是推动这些伪科学家之风进一步发展的帮凶。作者认为要想减少黑天鹅事件的影响,还是要源于现实生活,要从实践中出发去发现可能的风险,如作者举例,交易员的建议远比经济学家、金融学家给的建议要有意义和现实得多!他们更知道规则,更明白风险。

  最后,作者表述自己对黑天鹅的态度,也即如何与黑天鹅达成平手给了一些作者的做法。一,不怎么在意小的失败,而是在意大的终极失败,如作者更担心“极具前景”的股票市场,尤其是“安全的”蓝筹股,而不是从事投机性的公司,前者代表者看不见的风险,后者则不会造成意外,因为你知道他们的波动性有多大,并且可以通过只进行小额投资来控制亏损面。二,不担心广为认知和耸人听闻的风险,而担心更为险恶的隐藏风险,如不担心恐怖主义,而担心糖尿病,不担心困境,而担心失去机会。作者的决策法则是:当能够受到正面黑天鹅事件影响时,会非常冒险,这时失败只有很小的影响;当有可能受到负面黑天鹅事件的袭击时,会非常保守,也即当某个模型中的错误对我们有好处时,我们要非常冒险;当错误对我们非常有害时,我们要非常多疑。

  后记:新版的书中作者在后记里,增加作者后来更多对黑天鹅的成熟理解。

  作者开启了我们看待世界的另一种方法,或者说作者指引我们对当下、对未来、对待知识、对待所谓的专家、统计学、社会学更多一些理性的思考。不过我认为有些地方作者也过于陷入了过分的悲观主义中,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而且作者认为历史是跳跃性的发展,但我认为历史应该是在传承的基础上去跳跃的,没有历史就没有现在,无论是技术的革新、社会变革的黑天鹅事件,都是站在现实历史基础上去延伸和发展,尽管黑天鹅事件不可预测,但是也是有迹可循的,黑天鹅事件之后人类是有能力去接受和改变的。

《黑天鹅》读书笔记6

  《黑天鹅》的作者是美国风险管理理论学者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曾在纽约和伦敦交易多种衍生性金融商品,还在芝加哥担任过营业厅的独立交易员。在“911”恐怖袭击事件之前大量买入行权价格很低,看似毫无价值的认沽权证,由此获利丰厚一举成名。20××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前,他又先知先觉重仓做空,从中获利几百万美元。

  全球化让世界越来越方便,但也越来越复杂。一般人都只注意到了便利性的一面,而轻易忽略世界的复杂性实际增加了世界的脆弱性。一般人都认为世界是逐步平均变化的,而突变在世界变化中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

  灾变事件在地貌塑造过程中起了主导作用:山脉和峡谷是靠一次次地震或者陨石撞击才形成主轮廓,玄武岩和花岗岩是在火山爆中形成的,冲积平原形成于一次次洪水的冲刷;温和潺潺的流水对只能对地貌起到微雕作用。

  同样人类进化过程不可忽视黑天鹅事件的作用。金融危机总是来得如山崩地裂,之前毫无预兆。全球化更让遥远地方发生的事情会突然影响你的`日常生活。2018年下半年,中国的非洲猪瘟疫情加重了全球性经济危机。

  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谁先到来,防患于未然对于每个人来说都相当重要。要放大时间尺度来看问题,对于极端社会事件看10年远远不够,必须要以100年为单位来看;对于极端自然事件100年尺度都不够,必须以1000年甚至万年为单位来看。要有忧患意识,为意外留足保险。不要贪婪,总是想利益最大化。不要主要靠复杂的投资模式为生,要尽可能简单化。要用娱乐心态去投资,不要指望投资去赚生活费,生活费必须有最保险的方式。

  不要把健康总寄希望于医生与医院。病人经过一次重大疾病,在医院经过痛苦的治疗,注重保健和锻炼因而长寿,能说成是医院治疗的功劳吗?

  对黑天鹅最好的心态就是:接受不可避免的,预防可以避免的。佛教中说的无常,也包含了黑天鹅的意思。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生不带来,死不不带去。得之淡然,失之坦然。徐州是从陶谦手里接来的,刘备觉得自己接徐州不义,才有陶公祖三让徐州的故事,后来刘备接曹操假天子诏书攻打寿春袁术,留张飞守徐州,不料却被吕布和曹豹里应外合攻占徐州。才有刘备说的这句话:得之何喜,失之何忧!

《黑天鹅》读书笔记7

  我喜欢看的书不少,有《斑羚飞渡》、《最后一头战象》、《鸟奴》、《男生日记》等等。但我对《黑天鹅紫水晶》这本书的感触最深。

  这本书是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写的。这本书讲述了一只名叫紫水晶的黑天鹅在丈夫蒙难后,将一名欧洲男子视为自己的丈夫,和他一起抚养这一些小黑天鹅。她为了孩子的安全,她的婚羽被澳大利的大晰蜴拔掉了,她的腿也被獾咬伤过……最后,她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在与金雕的拼搏中不幸丧命。

  是什么,是什么?才使她与一些猛兽搏斗?是母爱!一种出于心底的母爱!一种最纯洁的母爱!

  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妈妈无时无刻都在无微不至地爱护着我们。记得,我一年级时,快到校门口时,发现红领巾竟然忘在家里了。而妈妈却若无其事地摸了摸我的额头,说:“我回去拿,你往前走。”说着,并催促我快一点走。我一步三回头地向前走。没过多久,妈妈拿着飘扬的红领巾的身影出现在不远处,我能清晰的看见妈妈额头上的汗珠在不停的冒出来,妈妈将红领巾递给我,像往常一样向我叮嘱几句,就去上班了。当然,这只不过是一件小事,但就因为这一件件小事,倾注了妈妈对我的爱。从我们小时候号啕大哭地的那一刻起,从我们蹒跚学步那一刻起,妈妈像守护神一样,日夜为我们操劳。时时刻刻,妈妈给予了我们无微不至的母爱!

  可以说,是《黑天鹅紫水晶》这本书让我对母爱有了新的认识。我认识到了母爱,感受到了母爱的神圣,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

《黑天鹅》读书笔记8

  最近一段时间里,我看了许多课外书,有:《笑猫日记》、《女巫》、《小公主》、《神奇的警犬》……可是,最让我惊讶的是沈石溪写的《黑天鹅紫水晶》这本书。 日记

  “一卷古老的羊皮日记,一场人与天鹅的恩怨故事,一段代代相传的仇人,一份生死相依的珍贵感情。”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个野生黑天鹅家庭的故事。一个名叫紫水晶的黑天鹅,她的丈夫为了保护她和五个正处于孵化期的孩子,不幸牺牲了。此时,动物学家约翰·威廉斯,为了继承祖先留下的羊皮卷上的遗产,来到天鹅岛上,意外的与紫水晶相遇了。紫水晶在约翰·威廉斯的帮助下,成功地孵出了她的孩子,并且在约翰·威廉斯的帮助下,战胜了袋狼、袋獾、针鼹的袭击,但是,最终没有躲过楔尾鹰的利爪,用生命保护了自己的孩子……

  这本书里面有些段落非常感人:针鼹上前拱动,让人震惊的事情发生了。紫水晶为了自己的孩子们,突然就地蹲伏下,昂起脖子,用自己的胸脯抵挡针鼹。针鼹竭力向前拱动,紫水晶拼命用身体阻挡,双方就像顶牛一样顶在一起。针鼹身上的锐刺扎进紫水晶胸脯,紫水晶摇扇翅膀,用坚硬的肩胛骨不顾一切地击打针鼹。针鼹力气也不小,好几次差点将紫水晶拱翻,而紫水晶把两只蹼掌深深插进松软的沙土里,凭借身体摇动的'力量,顽强地将针鼹阻挡在窝巢外……紫水晶伸直脖颈发出凄厉地鸣叫,仿佛是对入侵者说:只要我还有一口气,你就休想伤害我的孩子!

  每次读到这儿,我禁不住眼泪就会流下来。在黑天鹅紫水晶的生活里,有和平、有杀戮、有幸福、有痛楚,让我感动的不只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还有感人至深的爱,紫水晶对小天鹅的母爱,约翰·威廉斯对紫水晶一家的关爱,约翰·威廉斯的祖先希望自己的后代拿黑天鹅的血来祭奠他,而约翰·威廉斯却用自己的生命在守护黑天鹅。不仅仅是因为他令紫水晶的丈夫丧命的内疚,更因为他爱护动物善待自然的本性。如果每个人都能够像约翰·威廉斯一样,与大自然的一切和平相处,那么世界会更加美好。

《黑天鹅》读书笔记9

  读完了《黑天鹅》这本书,虽然有些数学和科学问题没有读明白,但并不影响得到作者的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观点的启发,而且被作者有时幽默有时文艺(特别是结语部分)的写作风格所吸引。以下是我整理出的本书的精髓要点和对我特别有启发的句子,与你分享:

  ■ 我们的世界是由极端的、未知的、以我们现有的知识而言非常不可能发生的黑天鹅事件主导的。黑天鹅事件的三个特点:稀有性,冲击性,事后(而不是事前)可预测性。正面的黑天鹅事件需要事件来显现它们的影响,而负面的黑天鹅事件发生得非常迅速——毁灭比缔造要容易和迅速得多。

  ■ 美化的东西和柏拉图式的简化东西天生容易被看见,我们忽视看不到的事件的另一面。我们喜欢已知的模式和有条理的知识,忽略随机事件,习惯于学习精确的东西而不是总体的知识,不学习规律,只学习事实,蔑视抽象的东西。我们尊重发生的事,忽视本来可能发生的事。我们天生肤浅,却浑然不知。

  ■ 通过“证伪”来解决无知的经验主义:通过负面例子而不是正面证据来接近真相,不断寻找证明猜想错误的事例。

  ■ 心理学家丹尼。卡尼曼已经向我们证明:我们冒险通常不是出于自信,而是出于无知和对不确定性的无视。

  ■ 我们高估自己的知识,低估不确定性(也就是低估未知事物的范围),这是认知自大对我们的影响。同时,我们脑中已有的信息妨碍我们获得其他知识。我们一旦形成一个观点,就很难改变,这就是思维惯性,所以那些推迟形成观点的人处于有利地位。

  ■ 我们的预测能力被大大高估,总是表现得好像我们能够预测未来事件,许多认为自己能够预测的专家实际上他们不能做出正确的预测,在受到黑天鹅影响的环境中,我们是没有预测能力的。

  ■ 发现的经典模式是这样的:你寻找你知道的东西(比如到达印度的新方法),结果发现了一个你不知道的东西(美洲)。就像是培根说的,人类最重要的发展是人们最没有预料到的,是“想象之外”的。

  ■ 我们在总体上高估了不幸事件的影响持续的时间。

  ■ 黑天鹅事件不可预测,我们需要适应它们的存在。比如,你可以通过最大限度地置身于正面的黑天鹅事件的影响下,来享受黑天鹅现象的好处,尽可能地做尝试和把握黑天鹅机会,把生活中美好的偶遇最大化。

  ■ 一旦有了想法就去实施,之后再晚上这种想法或产品。

  ■ 最成功的企业就是那些懂得接受事物的内在不可预测性并利用它的企业。

  ■ 运气比智慧更公平。

  随机性能够对社会进行重新洗牌,把那些大人物拉下马。

  长尾在改变人们的成功模式上具有根本性的作用,它使胜者无法安坐,促进另一个胜者的诞生。它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了不公平。世界对小人物而言没有变得更不公平,但对大人物而言变得极为不公平。

  ■ 我对黑天鹅的应对办法是在思维中避免从众。

  ■ 当我能够收到正面黑天鹅事件影响时,我会非常冒险,这时失败只有很小的影响;当我有可能受到负面黑天鹅事件的袭击时,我会非常保守。

  ■ 我们很容易忘记我们活着本身就是极大的运气,一个可能性微小的事件,一个极大的偶然。 想象一个10亿倍于地球的行星边上的一粒尘埃,这粒尘埃就代表你出生的概率,庞大的行星则代表相反的概率。所以不要再为小事烦恼了。请记住,你就是黑天鹅。

  最后写一点我的感想:

  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大的思考:究竟有多少时间,我们是在盲人摸象。

  我们以为自己知道正在发生什么,过去发生了什么,但是有极大的可能,我们知道的其实很少。因为我们的大脑已经过滤掉了一些不清楚的东西,只剩下一些我们认为合理的、清楚的东西作为理解信息。我甚至开始怀疑,以前我们所学的那么多成功案例,会不会他们成功的原因不只是那些我们所学习的`,或者完全不是?那些原因,只是因为我们认为他们合理所以接收下来而已,真正的原因,或许仅仅是运气,在正确的时间出现而已。认知自大是危险的,记住自己的渺小, 保持警惕,我们和真相之间相隔很多。

  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大的挑战是:黑天鹅现象我们无法预测也无法逃避,那只能去适应这种状况。

  尽量让我们处在正面黑天鹅现象的影响下,抓住一切看似机会的机会,敢于尝试风险, 乐于拥抱各种结果。去除僵化的思维和刻板的知识,否则负面黑天鹅现象到来时,我们会无处可藏。运气、随机性是公平的,再大的企业再有影响力的人物都随时可能会被拉下马,而拥抱变化抓准时机的小人物有机会走上舞台,这可真是打了狂多鸡血的励志啊。

  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大感动是:书中结语部分最后的那句“你就是黑天鹅”。

  我们忘记了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如此之大的偶然性,以及它所需要的巨大的运气。我们却总是抱怨生活中的各种琐事,命运的不公,悔恨于过去发生的事,这的确像是我们对自己的生命忘恩负义。 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有那么多的可能性,我们是黑天鹅,不可以被预测,不可以在事后简单地分析之前发生的不幸的原因。认识到有些事情我们无法避免,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坦然地生活,感恩所有。

《黑天鹅》读书笔记10

  从很多人的案例来看,许多人都没有从过去的经验中归纳总结经验的能力,无法从过去的错误中学习,有着一直存在的障碍。这种情况导致的后果就是我们总是自欺欺人,从而察觉不到现实生活中隐隐存在的危机。

  在实践生活中,随机性其实是一种不完全的信息。因此对那些历史学家们来说,越是想要做到理论化,就越是会产生谬误,因为反向推断事情过去发生的过程实在是太难了。

  罗素认为对确定性的追求是人类的'本性,同时也是思维的恶习,要避开这种危险,应当避免判断,并求助于哲学。当然了,哲学家当然会这么说,而历史学家会表示同一个问题的答案应该是历史学。而这才是人类的天性——以为自己所研究的内容就是自己,然后捍卫自己。

  作者在书中还是给出了“HowTo”的建议,使得这本书继续延续了它避免理论,尽量实操的一贯作风。小问题上,作者建议保持人性,接受自己作为人类有着认知自大的事实,不用过分偏执地去违反天性停止自己的预测。其次,为所有可能的结果做好准备,对这个随机变化着前进的世界保持开放的思维。

  借助投资中的“杠铃”策略(也就是分散风险、风险对冲),我们可以在生活中做到:

  区分正面和负面意外。在这个社会上,依然有一些领域是黑天鹅正面行业,即发生黑天鹅事件会带来巨大的积极影响:电影业、出版业、科学研究和风险投资。在这些行业,黑天鹅事件带来的巨大收益值得我们豪赌一把,大胆投机。

  不狭隘。要让意外进入生活,把精力放在准备,而不是预测上面。

  抓住一切机会。正面黑天鹅事件发生时,确保你能够分一杯羹。

  当心国家机器的精确计划。

  不浪费时间在愚人身上。

  本书的核心思想在于不对称结果,上述的建议也是遵循着同样的逻辑。我们对未知永远是不可知的,但是我们可以猜测未知对我们的影响,并由此做出自己行为的决策。

《黑天鹅》读书笔记11

  引言:

  爱因斯坦说:“复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迹”,巴菲特的两条投资标准“第一,不要亏钱。第二,永远不要忘记第一条”。持续、稳定的复利增长能够带给持有人更好的持有体验,也是大多数资产管理人追求的目标。

  资产管理的核心是风险管理,持续稳定的收益是风险管理的结果,要获得理想的结果不是靠紧盯着记分牌,而是要时刻关注过程是不是正确执行。

  风险管理所面对的是世界的种种不确定性,黑天鹅事件似乎越来越多,影响越来越大,可预测性越来越弱,但是尽管如此,却可以做好事前的预案。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的《黑天鹅》关于随机性和风险的论述堪称一部不朽之作,其中的很多思想,为我们投资提供了极佳的借鉴。

  金融市场是极端世界,重大事件的影响超乎想象。本篇读书笔记聚焦于总结书中分析的我们对于世界的认知和未来的预测是如何犯错的,包括证实谬误、叙述谬误、缺乏非线性认识、样本偏差、游戏谬误,通过理解这些犯错的方式,有助于我们在投研工作中尽力避免这些错误,并且能够尽可能全面的考虑更多的可能性,提前做好应对,从而使得我们投研工作中的问题清单更为完备,尽可能的减少犯错,并且把犯错的代价控制的尽可能小一些。

  一、平均世界VS极端世界

  认清我们所处的环境,是平均的,还是极端的,对于资产管理人来说,是极其重要的。金融市场是极端世界,而不是平均世界。

  在塔勒布关于随机性的认知中,他将世界分为平均世界和极端世界。在平均世界中,个体对整体的影响微不足道;而在极端世界中,个体对整体可以产生不成比例的影响。

  在平均世界中,个体的单独影响很小,只有群体影响才大。当样本量足够大的时候,任何个体都不会对整体产生重大影响。最大的观察值虽然单独观察起来令人惊讶,但是对整体而言则微不足道。我们假设某一天上海的某个商业中心中有1万人,如果我们把这些人的身高作为观察样本,那么即便姚明在场也不可能对平均或者总体身高产生多大影响。

  在极端世界中,则和平均世界完全不同,个体能够对整体产生不成比例的影响。同样还是在上面的场景中,我们只需要把观察样本从身高变为财富,就会使情况产生根本性的变化,如果碰巧这1万人中有一个是“我对钱从来都没有兴趣”的马云爸爸或者“设定一个小目标,能不能先挣他一个亿”的思聪他爸的时候,单独个体的财富可能超越其他个体的总和,大大提升样本的总值和平均值。除了财富之外,类似的例子还有“名人”知名度、网络搜索量、地震造成的损失、战争的死亡人数、公司规模等。

  在平均世界中,随着样本规模的增加,观测到的平均值就越来越稳定,高斯曲线的分布就越来越集中,越来越窄。也就是说,在平均世界之中,不确定性在平均化之下消失,大数定律行之有效。在平均世界,小概率事件可以被忽略,因为这些事件不会对结果产生翻天覆地的影响。这意味着,如果我们在平均世界之中,追求大概率的事情,随着拉长时间,那么我们就能够取得大数定律所带来的结果。比如,在一个难有破坏性创新从而导致变化的市场,如果一家公司致力于打造更便宜、更优质、更能够代表身份品味、更有粘性的产品,能够拥有更广阔的渠道,那么他从极大概率上来看,能够持续取得较为理想的市场份额,甚至持续扩大其份额。这就是一种相对较强的确定性。

  在极端世界,事情就完全不同了。即便样本持续增加,一次黑天鹅事件的出现,就可能完全改变之前的结果。这和资产管理有什么关系?大家还记得大明湖畔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吗?一次小概率事件,让诺奖获得者云集,久负盛名的常胜将军在瞬间轰然倒塌。2007年5月,Legg Mason基金公司的首席策略分析师做了一个研究,收集了标普500指数30年来的每日价格变化,共有7300个样本数据,30年间指数复合年收益率为9.5%。如果去掉50个业绩最坏的交易日(不到样本总数的7‰),年复合收益率将暴涨到18.2%,比历史平均水平要高8.7%。如果除去50个业绩最好的交易日,年复合收益率将大幅降低到1%以下,比历史平均要低接近9%。类似的例子,“在过去50年中,金融市场最极端的10天代表了一半的收益。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得到一个极其重要的结论:资产管理者所处的世界是极端世界,50个负面黑天鹅的日子和50个正面黑天鹅的日子虽然数量极少,但是足以对整体结果产生超乎异常的影响。另外,依靠择时来做投资似乎不是一个胜率较高的方法。A股市场,上市以来至今上涨超过10倍的股票有215个,占全部A股数量的6.41%。在美股选择出最佳交易日期的概率比在A股选出市场的10倍股更低,前者的收益率可能还不如后者,并且这还没有考虑方法是否具有可复制性。

  平均世界和极端世界的差异极大。平均世界中的事件是没有突破性的,换句话说平均世界中不会产生黑天鹅事件,整体不会受到个体的影响,容易通过观察到的东西做出预测并且推广至没有观察到的部分。极端世界中的事件是具有突破性的,黑天鹅会从中产生,整体受到少数极端事件的影响很大,很难通过对过去的观察中来做出预测。

  均值决定了方向,极值决定了能否留在游戏中,所以要往大概率做投资,往小概率防风险。巴菲特说:“永远不要忘记,一个身高六尺的人,可能会淹死在平均五尺深的小河里”。金融市场里,往小概率防风险并不是什么风险都不承担,而是要避免那些一旦犯错就无法承担后果的失败,比如左轮枪里只有一颗子弹,对自己开一枪不死就能拿1000万,这本质上和大幅加杠杆All in某看好的公司没有区别(可能最终股价也如期上涨,但是因为在时间的约束下无法承担波动,最终只能遗憾出局)。

  二、对事物背后原因理解的局限性,导致我们出现认知错误

  证实谬误、叙述谬误、线性外推、样本偏差、游戏谬误都会导致我们对于世界的错误理解或者对不确定性估计不足,从而导致我们无力预测黑天鹅事件。

  证实谬误:我们只关注从已观察到的事物中预先挑选出来的一部分,从而推及未观察到的部分。

  叙述谬误:我们渴求规律,力图简化,从而“牵强附会”来欺骗自己。

  缺乏非线性认识:我们认为世界是线性的,缺乏对于非线性的认识。

  样本偏差:我们所看到的并不一定是全部,历史把黑天鹅现象隐藏起来,使我们对于这些事件发生的概率产生错误的观念,造成认知扭曲。

  游戏谬误:我们认为世界和设定的游戏一样,有明确的概率分布,而现实世界充满着不确定性。

  1、证实谬误

  不能仅依靠过去的经验进行扭曲的判断。

  一只每天有人喂食的鸡,每次喂食都会让它相信人类对它是很好的,随时间的推移,会让它更加相信人类是处于友善的目的来喂养它。某个人观察了这只鸡前1000天的生活,然后说:“没有证据表明会发生大事(即黑天鹅事件)”。但是如果不仔细考虑,那么可能会把上面的说法理解为“证据表明黑天鹅事件不会发生”。显然前一种说法是对过去经验的总结,是正确的;但是后一种表述是将过去无限延伸至未来的判断,完全是不同的意思。这就是一种证实谬误。

  过去的经验不一定靠谱。对应到资本市场,比如某行业或者某公司过去的估值没有低于过40倍市盈率,因此未来也应该在这个区间;某个公司过去两年的增速是30%(尽管这门生意的ROE只有10%并且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公司未来N年都可以保持30%的增长;这些和前面那只鸡的想法好像是一样的。

  如果连过去都没有好好总结,那结果自然是更差了。在资本市场,对过去的经验都未好好总结,就开始对未来做出臆想的例子屡见不鲜。比如一个公司开始了一个新业务的布局,需要融资了,开始给资本市场描绘宏大的未来,然后投资者基于美好的预期纷纷买入,股价飙升,皆大欢喜。而实际上,有可能这是一家生在一个好行业但是主业一直没有起色的公司,这可能是历史上第八次转型,前面七次全部以失败告终。

  我们可以通过负面例子而不是正面证据接近事实的真相。知道某件事情是错的,比知道某事是正确的有更大的信心。如果我们反过来想,能够证伪一些事情,那就可以避免一些错误,虽然很多时候要证伪也不容易,尤其是对于没有做过实业的金融市场参与者,更容易出现想象无力的情况,但这至少是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

  芒格说:“如果我知道我会死在哪儿,那我一辈子都不会去那里”。

  2、叙述谬误

  我们渴求规律、力图简化,使得我们无法在不编造理由或者强加一种逻辑关系的情况下观察事实,我们想达到的目的是让自己舒服,而不是理解事实的真相,从而造成了牵强附会。

  我们喜欢故事、总结、简化,减少事情的影响因素。作为灵长类中的人类,我们渴求规律,因为我们需要把事物简化,从而便于我们所以为的理解。这种事情总在发生,媒体提出一个原因,好让一条新闻变得容易接受,因为事情看起来更具体了。

  两个例子,从概率的角度而言,哪种情况更容易发生?

  1、小明表面上快乐的结婚了。他杀死了他的妻子。

  2、小明表面上快乐的结婚了。他为了得到妻子的遗产而杀死了她。

  第二种情形更为具象化,更容易让人觉得顺理成章,但是从概率的角度,显然它只是前一种情况的子集,前者的概率要大得多。看起来更像和实际的事实可能存在比较大的出入。

  事后的合理化解释听起来似乎头头是道,好像也很难证伪,当然大多数人忽略了这种事后解释其实很难证实,但是他起到的作用是让我们听起来更容易信服,而不是像他实际那样。比如哪天股价大跌,我们就会从各方去寻求各种理由,而且必须找到说服自己的合理理由才能罢休。短期影响股价的因素有无数,很难每次都正确归因,如果要正确归因,那只能说卖的量比买的量多,至于其他的原因,更大的作用可能不过是安慰剂而已。

  20xx年初,A白酒公司发布一季报,在此之前wind一致预期A公司小两位数增长,实际情况是A公司增速比一致预期差了3个百分点,结果第二天A公司股价直接跌停。有媒体报道分析A公司的季报有水分;也有人说前面涨多了有人浮赢兑现;与此同时,A公司所处行业的其他很多公司也在当天出现了较大的跌幅,就有人出来解读说市场风格变了。粗听之下,好像每个理由或者说故事都合情合理,好像事实就是那么回事。但是细想之下,其实不靠谱的占大多数。比如媒体报道的所谓季报的水分,后来直接被更为专业的卖方分析师打脸,实际原因是春节因素导致的打款时点变化所致。比如业绩不达预期,食品公司B和白酒公司C,均与A公司同一天发布业绩,B公司业绩大幅度低于预期,但是第二天只跌了5%;C公司业绩大超市场预期居然也跌了2%。再比如有人兑现浮赢,别人卖跟公司的经营趋势不一定有关,15年那么多加杠杆买入的也不是都赚钱,这些很难证实或者证伪,关键是跟未来的股价也没什么关系;最后比如市场风格,那就更难在短时间内证实证伪了,连资深的策略分析师估计也难说对市场风格的是否变化有多少信心,所以意识到这些东西超越能力圈最终对投资可能更有帮助。

  当然,不是说重仓股大跌的时候什么都不用做,对于基于基本面的投资者来说,及时的跟踪基本面是必须的;对于技术派来说,重新分析K线也是必须的。但是,问题的核心是真正理解背后的因素,而不是让自己沉迷于安慰剂。

  实际上,站在当时时点,白酒行业趋势很好,A公司竞争力也很强,业务在持续改善,估值也还非常便宜,后来业绩和股价都创出了历史新高。对于笃信基本面的笔者而言,不愿意花时间去解释这些在自己能力圈以外的事情,更希望好好研究和跟踪好公司的基本面,然后根据估值是否合理来进行投资决策。

  避免叙述谬误的办法是注重事实、体验、客观知识,而非故事和理论。人的推理行为大致分为两种思维模式,第一种是快速简单的经验模式,即直觉,受到情绪化影响,非常快速,但是可能犯严重的错误;第二种是认知模式,即思考,是缓慢而有条理的,犯错的概率要比经验模式低。对于我们投资而言就是多看年报,多分析数据,多进行竞争对手对比、上下游验证;少打听小道消息,少听故事。

  人际交往中,少一点套路,多一点真诚;研究投资中,少一点事后解释,多一点研究和跟踪。

  3、缺乏非线性认识

  我们认为世界是线性的,缺乏对于非线性的认识。曾经有段子说,研究报告表明公司的发展将一马平川,稳健向上,而实际情况是公司的股价跌宕坎坷。

  我们的直觉是为线性因果关系设计的。比如,如果每天学习,会预期学到的东西与学习行为或者时间成比例增加,一旦感到什么进步也没有,那么从情感上就会丧失士气。然而真实的现实却是,我们很少获得线性的正面进展。比如有些问题,我们可能一开始没有答案,持续思考了几个月也仍然没有答案;又比如,我们进行某项乐器的学习,可能在中间面临一段时间的瓶颈期,感觉好像没有任何进步;再比如,我们在进行投研工作的时候,也会有迷茫期,觉得不知道自己这一段时间的进步在哪里;这些的根源都在于我们始终认为或者直觉上认为世界是线性的,而实际线性只是美好的希望。

  金融市场价格的非线性就更加残酷了。习惯了环境较为宽容的A股的投资者,总觉得一旦出错以后,有的是韭菜接盘,甚至似乎总有人认为自己可以凭借信息优势提前跑路,所以似乎总有办法用一些看似较小的代价去做一些心存侥幸的博弈。但是如果看一下美股和港股市场,那些发生黑天鹅的公司,或者被发现有重大问题的公司,一天可以把过去几年的涨幅跌掉,如果相信未来的A股市场会逐步向成熟市场靠拢,那么这种价格的非线性变化可能迟早会发生在A股市场。如果我们对这种价格的非线性保持敬畏,一直用投资美股和港股的心态和执行来对待我们在A股的投资,我们很大概率可以规避掉一些原本不必要的风险,虽然这同时意味着我们会放弃一些机会。

  要想持续的获得理想的结果,正确的过程是唯一的途径,但是结果的呈现并非总是线性。偶尔,倒拿球杆也会打出好球,但这只是偶尔,没有可复制性或者可持续性。如果我们追求持续的成效,只要我们不对上面的种种暂时的徒劳无功的状况感到失望,从而放弃,而是持续坚持做正确的事情,那么某种成果可能会在“突然之间”冒出来。类似的,股价在长期终将是称重机,终将反映企业的内在价值,但是结果的呈现方式并不一定是线性的,否则,一个估值合理每年增长25%的公司,每个交易日的涨幅应该是0.1%,可是现实中这样的股票是不存在的。

  4、样本偏差

  我们所看到的并不一定是全部,历史把黑天鹅现象隐藏起来,使我们对于这些事件发生的概率产生错误的观念,造成认知扭曲。

  人们渴望成功,所以把精力花在研究成功,而不是研究避免失败,而那些我们没有看到或者忽视的结果,可能更有意义。我们很喜欢那些成功的故事,也有人靠成功学发财,不过《基业长青》中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如果我们分析那些伟大的公司,会发现他们的办公室里面都有椅子,但是并不是有椅子就能保证公司成为伟大的公司”。飞机机翼的例子更是耳熟能详了,我们在分析问题的时候机翼和椅子可能就是一回事,只是我们有时候并没有能力意识到这一点。中学数学教我们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不是一回事,可是我们可能太希望成功了,所以总是在研究成功的公司,有时候我们可能只是在研究抛硬币比赛中最后剩下的那只猩猩,比如某种偶然暴富的机会,比如在15年加杠杆买入某个善于讲故事的公司的股票。

  我们衷心希望能有一本“失败学”来指导我们如何避免犯错,而塞思卡拉曼则提出说“价值投资是一种教人避免失败的方法”,芒格说要学会使用问题清单,其实已经给我们指明了通往成功的光明大道。在菜市场买菜,货比三家并不总能帮我们找到最物美价廉的菜品,但是大概率可以帮我们避开明显的高价敲诈行为;在A股的研究和投资中也是类似,货比三家,竞争对手之间的比较和评价,上下游的评价,大概率可以给我们提供更多的关于行业公司更为真实的画像,不断修正我们的臆想。鼓吹“看,我为你做了什么推荐”比“看,我帮助你避免了哪些风险”在情感上更容易接受,但是后者往往做了更有价值的工作,而我们往往也更容易忽视后者的价值(也许我们在对研究员的评估中,需要专门加入风险规避提示这一项,作为我们考核体系的重要问题清单)。

  5、游戏谬误

  我们认为世界和设定的游戏一样,有明确的概率分布,而现实世界充满着不确定性。

  我们有时候会以为金融资产的价格好像和设定的游戏一样,有严格的因果关系,很多条件都可以简单的进行推导,甚至可能可以归因,但是现实中短期金融资产价格的决定因素如此之多,简单推理不一定都能得到设定的结果。

  比如A公司提价,增厚盈利,因此股价会涨,而事实上除了A公司提价之外,还有很多因素可能都能主导短期股价。即便我们再简化的分析这个单一因素,我们也会发现,世界存在着多种可能性,比如提价之后可能意味着市场份额的丧失(参考12年禁酒令之后的某高端酒以及17年提价的厨电公司),又比如提价之后可能已经是周期品的高点不能持续,越是涨价意味着未来的潜在供给将越来越大,周期将拐头向下。从这些因素或者角度去分析,最终都可能得到和最初的简单推导完全不同的结果。

  越是多考虑公司是不是值这么多钱,而不是考虑股价能不能涨,就距离犯错越远一些。

  三、如果无法预测,那么我们怎么应对

  下列方法和建议可能能够帮助我们降低犯错的概率。

  1、越容易变化的事情,越难以预测,聚集那些很难变化的事情。

  2、假设的条件越多,越容易出错,聚焦那些相对简单的事情。

  3、一旦形成一个观点,就很难改变,所以推迟形成观点更有利。

  4、在正确的方向犯傻。

  5、考虑多种可能性,而不只是线性外推。

  6、对所有的可能做好准备,应对比预测重要。

  复杂性的增强使得预测极为困难,第二部分提到的种种思想的误区都可能导致我们对未来的预测面目全非,比如青霉素的发现本身并不是为了找到他,但是金融资产价格的变化会使得人们对于自己预测的能力产生错误的幻觉,这个时候地图好像成了世界本身的样子,股价好像变成了基本面本来的样子。

  我们以为我们比实际知道的多一点,这一点时不时的会招致麻烦,因为我们低估了不确定性的影响,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低,估计错误就越严重。即使是我们生活在大事件很少发生的平均世界,我们仍然会低估极端事件的影响,至于极端世界,我们的预测就更不靠谱了。

  越容易变化的事情,越难以预测。“从零到一”变化带来的巨大机会让人如此如醉,但是这样的行业变数极大,具有极高的不确定性,非常难以预测。如果我们不是选择性的只记住我们预测正确的结果的话,会发现在这些领域预测错误的概率极高,知名的风投会有极高回报率的辉煌案例让人铭记,只是更多的失败的血本无归的例子被选择性忽略了。“从零到一”可能能够带给人短期1—2倍的回报,但是背后是极其高的不确定性,风险收益比可能很差;中国是一个14亿人口的超级大市场,随着竞争力的提升,未来可能是面对全球60亿人口的市场,因此如果选择“从一到十”,胜而后求战,那正确的.概率会呈几何级数提高,并且潜在的回报率可能不是1—2倍,而是几十上百倍,只是这需要更长的时间,更多的跟踪,更大的耐心,而我们大多数人不愿意慢慢变富。

  这种押注于“从零到一”的思想本质还是以收益为导向,背后更为深层次的因素可能是为了寻求新鲜行业带来的刺激,而不是为了稳稳赚钱。电影《赌侠1999》里面,张家辉饰演的化骨龙跟着刘德华饰演的阿King哥赌马,在经历了几个礼拜反复看马之后,着急的问:“King哥,老是看马太无聊了,为什么不直接下注,那多刺激?”,阿King反问说:“你是想无聊的赢钱,还是想很刺激的输钱?”前者是投资行为,后者是消费行为。作为资产管理从业者,拿持有人的钱去寻求刺激可不是一件负责任的事情。

  聚集那些很难变化的事情。如果反过来以规避风险为导向,那我们的行为模式可能会发生比较大的变化。如果我们聚焦于那些很难变化的事情,那么我们所需要的预测就会减少很多,即便我们始终无法摆脱预测,但是可能更多的是在平均世界中进行预测,而不需要面临极端世界的预测,不需要承担那些一旦错误就无法翻身的后果。巴菲特曾经评价箭牌口香糖说:“这是一门我们能够理解的生意,不管互联网怎么变化,不会改变人们嚼口香糖的方式”。国内有一位投资界的前辈说过:“投资要买红烧肉一样的生意,老祖宗传下来的,几千年都不会过时”。难变化的事情,才会有很长的雪坡,否则可能没滚多久雪球就掉坑里了。

  假设的条件越多,越容易出错,聚焦那些相对简单的事情。我们在对于行业和公司的未来做判断的时候,会提出很多的假设,当假设条件很多的时候,只要一个条件变化,我们最终的结论可能就难以成立,这是概率论中的比较基本的问题,但是我们在运用的时候,要么就是忘了这一点,要么就总是高估我们的预测能力。同一个产业链的航空和机场,前者需要对需求、供给、油价、汇率这几个难以预判并且变化很频繁的因素做出假设并且保持跟踪,中间有很多扰动都可能使得判断出现偏差,影响投资决策,造成亏损;而后者几乎只需要对需求和政策定价(极度低频)保持跟踪,判断的因素要少很多,把握起来要容易得多,剩下的就是静待时间之花绽放,就投资者付出的时间精力而言,后者的投入产出比可能远超前者。投资中难的不是加大行业和公司的覆盖面,而是在试图努力扩大能力圈的过程中,能够明确知道自己的能力圈是否真正扩大,以及扩大到什么地步,一个知道自己能力圈的人,会比那些能力圈大两倍但是并不真正知道其能力圈大小的人,承担更低的投资风险,长期来看也更容易取得更好的投资业绩。巴菲特和芒格总是说,找那些能够理解的简单的生意,不要去跨七尺的栏杆,而要尽可能找那些一尺的栏杆。二老的跨栏技术是刘翔级别的,但是即便如此,他们也不去挑战那些太高的栏杆。我们这些后辈不论是认知、经验、能力都要差很多,为什么还要去挑战那些难的事情?

  一旦形成一个观点,就很难改变,所以推迟形成观点更有利。对于研究的每一个标的,市场上泛泛的、碎片的、贴标签式的研究都实在太多,而这些对把握一个行业和公司长期的趋势基本没有什么作用,对于投资活动的支撑也实在有限。进行深度研究、对比竞争对手财报和产业内评价、上下游调研、持续跟踪,是避免出现错误的最好方法,尤其是对于包装打扮一新、亦或没有其他对标公司的次新股,尤为重要。瞄准的过程做得越好,扣动扳机的时候信心越足;训练的质量越高,比赛时候的状态越有保障;基础研究做的越充分,面对股价波动(尤其是向下波动)的时候越是从容。

  在正确的方向犯傻。模糊的正确比精确的错误要好。避免可能损害未来的大主题,在小事上当傻瓜。聚焦在观点可能造成的损害,而不是根据好听的程度来辨别,始终关注风险,而不是盯着最完美的预期。如果能够避免错误的大方向,比如在汽车发明之后还立志当一名优秀的马夫,那么大概率不会获得太差的结果。

  考虑多种可能性,而不只是线性外推。如果用线性的方式解释过去,那么只能朝一个趋势继续,但未来对过去的偏离有无数种可能。如果一个人明天还活着,这可能意味着可能长生不老,或者更接近死亡。这两个结论依赖于完全相同的数据。这需要我们对于事物的本质有着更为深刻的认知,所以有时候常识或者说智慧,比对数据的敏感性更重要,但是这些常识的建立需要不断的学习和积累。

  对所有的可能做好准备,应对比预测重要。芒格所说的“想象无力”是一种知识和经验的欠缺,当投资的标的发生了事前完全没有预料到的事情的时候,可能会使人手足无措,或者思考和判断的时间不充分,最终匆匆决策,或者错过最好的决策时间。如果能够避免这种错误,考虑到尽量多的可能性,并且做好预案,那么应对的时候则要从容得多。笔者自己在入行时间尚短的时候,每一次讲报告,都感觉听的人好像总在有意挑刺,但是随着经验的积累,才慢慢理解,其实这都是老司机在尽可能的避免“想象无力”,尽量把风险估计的充分一些,才能够防范于未然。

  越是多思考如何避免犯错,而不是考虑如何获得成功,就距离收获更近一些。

  最后,让我们再梳理一下,如果我们把我们的主要精力放在那些容易变化难以预测的事情,对尽可能多的条件进行假设,并且在论证尚不充分的情况下就假设自己都是对的,意识不到世界的发展有多种可能,从而丝毫不考虑其他的可能性,更不要说对种种可能性做好预案和对策,这样的话我们就能够成为一名完美的韭菜。

【《黑天鹅》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描写黑天鹅白天鹅的文艺句子11-11

童年读书笔记_读书笔记03-07

读书笔记大全读书笔记08-17

读书笔记教师的读书笔记03-31

童年读书笔记_高尔基童年读书笔记09-01

最新简爱的读书笔记 简爱读书笔记11-16

经典读书笔记11-23

教育教学读书笔记 教育教学读书笔记01-03

《父与子》的读书笔记_读书笔记600字10-01

《家春秋》读书笔记 家春秋的读书笔记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