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读书笔记摘抄

时间:2023-06-08 11:04:34 欧敏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数学读书笔记摘抄范文(精选20篇)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书笔记吧。现在你是否对读书笔记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数学读书笔记摘抄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数学读书笔记摘抄范文(精选20篇)

  数学读书笔记摘抄 1

  在《小学数学教学策略》这本书中,吴正宪老师说过:好课不是靠说出来的,好招不是靠模仿出来的,好教师不是靠教出来的,而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摸爬滚打历练出来的。所以说看到这本书,我爱不释手,虽说平时的工作很多,没大有时间读书,但是每个星期都拿出一点时间,看看这本书,然后写写读书笔记。

  上次介绍了《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中的提问和理答的策略,这次重点介绍一下“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有效评价的策略”这个策略。

  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与学生的交流评价,教师运用怎样的评价语言,能够适时贴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到学生的积极性,保护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师又该通过与学生的交流评价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促进学生积极地思维,最终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带着这样的问题,我细读了“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有效评价”这个策略。

  美国心理学家佛洛姆说过;‘人性最深刻的禀赋,就是被赏识的渴望”小学生渴望受到表扬,赞赏的欲望更加强烈,作为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要有一双善于发现,善于欣赏的眼睛,捕捉每个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然后用语言将他放大,将他点燃。

  1、关注学生的求异思维进行激励评价:

  例:x老师所执教的《厘米的认识》中,有一个片段:在尺子上从几到几就是1厘米。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是从左到右进行观察并分别说出,在尺子上从0到1是一厘米,从1到2是一厘米,从2到3是一厘米,……这时候,有个学生从右到左观察,说出从4到3是一厘米,这时刘老师,竖起了大拇指,赞赏的'说道:有新意,有创意,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一般人都习惯从左到右依次往后看,一说到4,就往后想到5,所以从4到5是一厘米,可是这个同学的想法与众不同啊!他不仅会顺着想,还会倒着想,从4到3也是一厘米,棒不棒?”

  学生简简单单的回答’从4到3也是一厘米,”对于我来说,这就是孩子们应该掌握的知识,不会过多的去表扬孩子,只会一带而过。而刘老师却能够抓住这一个细节,对学生的发言用赞赏的语气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与鼓励“有新意,有创意,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与众不同啊!”这样的赞赏是教师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喜爱与欣赏,他给学生带来的是肯定,是愉悦,是自信,给予了他成长中需要的营养与动力,也许未来的小发明家会由此诞生。想想自己是不是断送了许许多多小发明家的前途。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像刘老师一样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然后用语言将他放大,将他点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抓住学生瞬间的闪光点进行激励评价。

  策略中介绍了x老师在教学中策略,抓住了孩子在口算2.5x4和2.4x5,孩子们纷纷抢答,有一名学生稍微提前了一点,刘老师对这个孩子提出了特别的表扬:“我特别清楚地听到那个穿红衣服的男同学最快说出得数,特别的敏捷,尽管也许就快出了零点零几秒,但是就占得了先机。思维敏捷可以带动语言敏捷,当然前提是观察敏捷,2.5x4=10,2.4x5=12,这两道题也容易混。”

  思维敏捷的教师带动思维敏捷的学生,语言敏捷的教师教出语言敏捷的学生,观察敏捷的教师发现观察敏捷的学生。虽说在我的课堂中,也捕捉到不少学生的闪光点,但是这种情况的出现,大部分是在自己的常规课堂中,如果是公开课,心里想着下一个教学环节是什么?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会不会成。而对学生的发言,有时候没有仔细的去听,就像上次王康的课堂,教师没有仔细的去倾听学生的发言,更没有对学生的表现给出一个很好的"评价。

  3、适当的延迟评价给予学生自悟的空间。

  好的课堂教学应当为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每一个问题的提出,都不应该急于得到结论,更应该关注学生获取结论的过程。

  文中介绍了吴正宪老师在上《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教学二分之一,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表示自己所发现的二分之一。有的用一半表示,有的画图表示,如:画个圆,平均分成2半。等等各种方法。这是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二分之一,并说明,这就是你们生活中见到的一半,现在你们对自己表示的方法,愿意擦得可以擦掉,愿意保留的页可以保留。这时有两个孩子不愿意擦掉,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其中一个孩子把自己的图画擦去了,只剩下一个孩子还是用画图的方法来表示,吴老师耐心的等待他并出示了百分之一,这个孩子画着画着,放下笔:说:不画了鹅,画图太麻烦了!此时吴老师握着这个孩子的手微笑着说:感谢你,你终于接受了这个分数。

  这一点是不是值得的我们老师所借鉴,给每个孩子留下思考的空间。

  有效地课堂教学评价源自于正确的学生观,教师只有从内心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理解学生,宽容学生,接纳学生,才能够通过自然,诚恳,真挚的评价语言对学生进行有效地评价。

  数学读书笔记摘抄 2

  《小学数学教师》这本书首先不只是一部讲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书,而更重要的是体现创新性教育、教学思想的一部力作。其中的教育、教学思想深刻体现了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它的小学数学的教学体现以爱育爱的儿童观、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以会教会的教学观、及发展性的评价观。经过“案例呈现”使困惑、迷惘、问题、难点逐一浮出水面,引导读者深入地思考,然后专家又亮出自己的观点,深入浅出娓娓道来,让读者心中的谜团渐渐释然。读了这本书后,感觉受益匪浅,我也尝试着在我的教学中进行了实践。下面我就结合我的学习、实践谈几点体会:

  1、让学生觉得数学真奇妙,热爱数学。

  要想建立民主和谐的氛围并不难,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多沟通,跟他们交朋友,在生活上、学习上多关心他们,从而激起他们对教师的爱,对数学的爱。尝到了成功的甜头,使我教好数学的信心倍增,是啊,好奇之心,人皆有之。爱迪生也曾说过:凡是新的不平常的东西都能在想象中引起一种乐趣,因为这种东西使心灵感到一种愉快的惊奇,满足他的好奇心,使之得到他原之自然地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变成孩子们学习和探索的内动力。

  2、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

  (1)采取活动的形式。小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学习时明显受心理因素支配。仅有遵循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把学科特点和年龄、心理特征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愿意学、主动学。如果教师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动手练”进行教学,学生会感到很乏味,越学越不爱学。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景,抓住知识的生长点,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其主动探究。

  (2)采取把知识生活化的形式。教师要善于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事物趣味化,如色彩鲜艳的教具;新颖的谜语、故事;趣味的教学游戏;关键处的设疑、恰当的悬念;变静为动的电化教学等等,尽可能使学生感到新颖、新奇,具有新鲜感和吸引力,为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供给物质资料和推动力。

  (3)采取灵活评价方式,让学生持续发展。教师的评价要根据差异原则因人而异,对学生的要求不要一个标准,要根据不一样的起点、不一样的情景分类评价,这样才能让每一个孩子经过评价,看到自我的提高。教师的评价用语应当有针对性、导向性,比如,有的孩子的解题方法新颖,我就批上:“你的想法很独特,看来你是个爱动脑子的好孩子”。有的'孩子学习提高了,我写道:“看到你的提高,我十分高兴,这说明只要你努力去做,就会有所收获。”对个别同学我写上:“最近怎样了,为什么错题比较多?应当找一找原因,也能够找一找教师。”这样,我把作业作为媒介,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在教学中经过评价鼓励与众不一样的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本事。总之,让学生从教师的评价中得到一种成功的喜悦体验,以利于增强自信心。

  3、让课堂教学充满欢乐。

  “把数学教育的重心转移到学生的发展上来”是《小学数学教师》贯彻的精神,同时也正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终生追求的教育目标。仅有在充满生命活力课堂上,师生才是全身心投入,因为这不只在教和学,而是感受课堂生命的涌动和成长。仅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数学读书笔记摘抄 3

  数学教学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加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能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取新的知识。在这几年的时间里我得到了一些教训,认识到自己有很多不足,并且对小学教学工作有了一些体会。

  一、设计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1、在教学中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又要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给学生极大的吸引,抓住了学生认识的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达到预先教学的效果。

  2、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生活动意识。

  3、利用合理地提问与讨论发挥课堂的群体作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达成独立、主动地学习、积极配合教师共同达成目标。

  二、积极提问,贯穿课堂始终

  要想学生40分钟内都会专心听你的课那是不可能的,他们或多或少会开小差,他们有的可能连书本都不拿出来或不翻开,甚至还会说话打闹。这时如果采用提问的方式的话,就会使学生的精神一下子紧张起来,并且去思考你所提出的问题,但是提问时,不能只提问一些选择性的问题,因为这样他们思考的空间就会很小,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提问要有均匀性,不能反复提问某个学生,这样会使其他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消退的。

  三、设计质疑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

  2、重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的智慧能力,积极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3、在教学中提出质疑,让学生通过检验,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寻找问题,主动获取新的知识。

  4、教学中应创设符合学生逻辑思维方式的问题情境,遵循创造学习的规律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比较、综合。

  总之,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展。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与学生平等对话,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讨论交流过程中,只给予学生恰当的引导与帮助。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数学读书笔记摘抄 4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首先要具备一定的业务能力,即钻研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能力、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开展教研与科研的能力等。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注重自身的专业成长,包括教学中涉及的如何处理教材等问题,教学时如何了解学生从而更好地因材施教,课堂上如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师的个人成长及读书学习等。

  《礼记》中指出:“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是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其大意是:学生有四种过失,当教师的一定要知道。学生学习时,有的错在贪多,有的错在求少,有的错在不专注,有的错在不思进取。这四种过失产生的原因和心理状态都不同。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才能纠正他们的过失。教学时可以发扬学生的长处,纠正学生的过失。

  (一)或失则多

  或失则多意即学生为了学习更多知识而不顾自身的接受能力,往往贪多务得,具体表现在学习过程中就是学生学习知识时,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加区分辨别。同时,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后,并不进行实践,没能发挥知识的作用。

  此外,“失则多”也有教师的原因,有时教师为了赶进度,会将大量的数学内容放在一起讲,结果造成学生消化不良。教师惯用成人的思维对待学生,重视结果,忽视过程,学生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导致不会变通,认为数学难。

  因此,教学不能只考虑量的积累,更应该关注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

  (二)或失则寡

  有的学生所学过少,孤陋寡闻,对此,笔者给出以下教学建议。

  1、从实践中学习。低年级学生生活经验匮乏,不易掌握抽象的数学概念,教学时,应用学生熟悉的情境,让其经历从生活语言过渡到数学语言、从生活问题过渡到数学问题的过程。课堂教学中,可以多设计一些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更多的知识。

  2、教学内容要更具有选择性。学生已会的知识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知识不讲,即使讲了学生也学不会的内容也不讲。

  3、突出重点。教学中,对于那些重点、难点、易混淆遗漏点要重点讲。

  4、坚持“三不留”。不留偏题、难题、怪题。

  5、坚持“三留”:可以分层次给不同学生留不同的问题,具体分为基础性的问题、变通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

  (三)或失则易

  有很多学生学习时不够专注,此时就需要教师用自己的教学魅力感染学生,让学生集中注意力。“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说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相互的'感染作用。

  陶行知说:“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运用儿童的语言进行提问,把数学问题生活化,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把抽象问题具体化,把多元问题单一化。比如,笔者在讲“体积与容积”一课时,通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讲授“循环小数”时,用三个和尚挑水喝的故事作为新课导入。

  课堂上,应充分利用四十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学会听课、听懂课。知识讲解要由浅入深,让学生积极去思考,让学生保持活跃的思维。当学生精神不集中时,教师要用巧妙的语言、生动的故事以及设疑问难等方式,把学生拉回到课堂上。讲授时,教师应该做到知识与知识之间推理严密、环环相套、由浅入深。

  (四)或失则止

  面对学习困难,学生往往知难而退。而教学的主要原则之一即不让每个孩子掉队。

  1、课堂上应设计适合学生的问题。

  2、多给学生板演的机会,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症结,自己解决问题。

  3、课堂提问时,多关注后进生,给后进生一定的空间自己解决问题。

  4、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正确的辅导方法。

  5、营造学生之间互帮互助的氛围,鼓励学生共同协作解决问题。

  6、课堂上布置作业时要有针对性,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布置相应的作业,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7、疑难问题尽量在课堂上解决。

  8、尽量少布置家庭作业,只要能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即可,剩下的时间可以让学生多读书。

  9、对于家庭作业的反馈信息要及时处理,不积累问题。期末可以进行总结,设计一份易错题集,针对每个错题让学生板演,加深印象。

  数学读书笔记摘抄 5

  语言就仿佛一座桥梁,教育科学就是通过这座桥梁变成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教学能力的。”“教师的语言,是感化学生心灵不可取代的手段。教育的艺术,首先是灵犀相通的说话艺术。”教师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是从其说话艺术上体现出来的。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认真地揣摩自己的语言,在实践中坚持不懈地训练自己的语言。语言有有声和无声之分,我要说的是有声语言,即教师将其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从无声化为有声的语言进行施教的魅力。

  第一,数学教师的语言要准。

  教师的语言要科学、准确。这样的语言才会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例如,“平年2月只有28天,闰年2月有29天”这句话如果说成“平年2月有28天,闰年2 月有29天”就不科学了。还有诸如“26这个数字”这样的话也不科学,因为在阿拉伯数字中只有0——9这10个数字,26是一个数而不是一个数字。数学是一门科学性很强的学科,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不能犯科学性的错误。

  第二,数学教师的语言要精。

  能用一句话说的,就不用两句话去说。必要时,当学生有积极主动地学习行为和发言欲望时,你甚至可以不说话,要学会“不为”,先做一个旁观者,在旁边观察,伺机引导。“此时无声胜有声”,教育过程中应该多留给学生一些宁静与沉思的时间。一个好老师,不应该是一种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口若悬河,锋芒毕露的形象,而应该是一个懂得适当地“藏巧”,会激发学生潜能的智者,应该学会等待。教育是一门艺术,在适当的时候教师可以表现得低调一点,弱势一点,因为这样做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我展示的机会,提供更多的独立思考的机会,提供更多的涵泳的时间。

  第三,数学教师的语言要传情。

  教师的语言应该象催化剂一样,深入学生的性格特征和情感、知识基础之中,与其汇合,发生反应,从而启发学生的心智,振奋学生的神经,促其深入思考,这样的语言对学生才有吸引力,才能开启学生思维。

  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不尽相同。当学生的回答有失偏颇的时候,以往大多数老师便以“错了,请坐!”“不对!谁再来?”这些单一的语言来否定学生的回答,并期盼其他学生的正确回答。而现在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老师们善于运用自己巧妙、机智的语言来纠正、鼓励学生的回答,注意情绪导向,做到引而不发。

  第四,数学教师的语言要激趣。

  如果你的语言极具感染力,吸引力和信服力,那么就会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你的语言亲切,饱含思想与感情,与学生的智慧和心灵进行活生生的交流,学生就会信服你,跟随你,这样就会形成良好的互动。

  师生之间需要一种心犀相通的交流,需要对话。“对话”不是“对答”。“对话”的实质是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心理与社会的相互作用,是在学习过程中,师生脑海里固有的知识、经历、观念、信息与文本的碰撞,是师生对知识的理解、感悟和升华,它是一种情感上的交流与美好生命的共享,具有生成新思维、新思想的特质。对话的质量表现为:或者增长见闻,或者增强技能,或者提高认识,或者升华精神。

  总之,作为教师应该树立一种信念:用一生的时间去打造自己,锤炼教育教学语言,立志成为一个讲究审美与教育艺术的教育家。

  数学读书笔记摘抄 6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知识就是力量",其实在我的内心深处我一直认为趁着青春年少多看些书,多学些知识是永远不会错的。在走上了三尺讲台之后,由于这职业的原因,我更加喜欢看书、看报,并逐渐对教育书刊有所涉猎。

  最近我读了《小学数学教师》这本书,在这本书里,我能体会到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是怎样让学生感受数学之美,同时我又能感受到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又是怎样让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课本上的数学知识,怎样帮助学生活学活用,学以致用。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爱数学,我更爱教学生数学。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我们总是把数学和枯燥联系在一起。其实,数学也是一门艺术,也具有种种美感。兴趣可以孕育愿望,可以滋生动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广大数学教师必须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对于学习兴趣的培养应当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数学教师在平时要多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经常与学生进行一些集体活动,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亲和力,这样学生才能喜欢这位教师,进而喜欢数学这门课程。特别是在低年级,教师应该循循善诱,要经常运用表扬、奖励的手段鼓励学生,特别是那些基础较差成绩落后的学生,只要有进步,那怕是微小的进步,教师也要及时表扬,这样才能使他们从怕上数学课直至爱上数学课,对数学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新知识教学之初,创设情境,能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教"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向学生介绍说: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只看数的个位,那能被3整除的数也看个位行吗?然后验证发现,3的倍数的个位数各种情况都有,显然不能再用看个位的方法来判断,再告诉学生老师有一个判断的"法宝",随便哪位同学站起来说一个任意数也能迅速判断出能否被3整除,可请同学说出大一点的数考考老师,看是否有效。老师这么一说,同学争先恐后出题考老师,老师立即报出答案,并请同学加于检验,结果准确无误,这时教师再把话锋一转,进入新课,同学们一定会兴趣盎然地进入新知的学习。因为大家都想得到这一"法宝"。

  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学生数学学习十分重要,是学好这门功课的重要前提。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数学教师应当注意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和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才能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学好数学,进一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数学读书笔记摘抄 7

  最近,我读了一些课外书,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马小跳玩数学》了。这本书的主人公是马小跳。里面有每一道道的数学题。

  其中让我最深刻的一道题是:6千克水。用一个大水桶和一个小水桶怎样才能称出6千克的水。给的条件是小水桶能盛水5千克,大水桶能盛水14千克。这个问题我想了半天也没有想出来答案。所以,我看看了答案。答案上说:

  1.先将小水桶里盛满水倒入大水桶,连续到三次后,小水桶里还剩下1千克水。

  2.再将大水桶里的全部水倒出,将小水桶里的1千克水倒入大水桶里。

  3.最后将小水桶盛满水,然后将里面的5千克水全部倒入大水桶里,这时大水桶里有6千克水了。后来我又仔细的算了一遍,看来答案上说的还真对呀!里面还有许多许多的'有趣的数学题,我要一题一题的去算,一题一题的去解答。

  我喜欢读《马小跳玩数学》这本课外书。

  数学读书笔记摘抄 8

  上个周末,我阅读了xx老师的《我就是数学》。一开始我被这霸气的书名震撼了,一种好奇心油然而生。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老师? 为什么这么说? 于是我迫不及待看完了这本书。结果我再次被震撼了,也被这样一个爱数学、爱教育的人吸引了。感觉到华老师已经全身心都投在了数学上,投在了教育上。华老师真的就是为数学而生。他真的就是数学。

  通读完了这本书后感觉好像得到了很多经验,感觉自己面对可爱的顽皮的小学生定能应付自如了。可是当我走进课堂面对五《1》和五《2》班学生的那种渴望与好奇的眼睛时。心里真的有懂了,华老师的课之所以那样精彩,很多都来自于他在课前的慎思,课前慎思不应只是去背诵你要怎样去说,而是要把自己的想法加进去,每个班级的学情也不尽相同,只有联系学生,联系生活才能把每一节课准备好。

  同时,华老师也十分注重课中的求索,就是一件小事,他也能从中受益。我认为华老师的这一举动,即显示了对学生的尊重,又对学生起到了‘润物无声’的教育,即显示了一种精神,也显示了教师的一种气势。所以我要学习这种无声的教育,为自己修炼一堂人生之课。这样才能更好的传授生给学生知识,才能更好地教学生如何做人。

  在教学中,才能在与孩子交往的过程中找到接触点,尤其要站在儿童的角度去思考,毕竟他们只是孩子。从华老师那里学到了课堂上的差错可能成为正确的‘先导’。善待差错,感谢差错。他告诉我们不能忽视学生出现的`问题,课堂就是学生出错的地方,要冷静地分析,恰当地评价,灵活地纠正。华老师对于差错资源的有效利用,不仅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把‘阳光心态’传染给了我们,相信课堂因融错而精彩’! 我要学习华老师那种教师的智慧就是要善于从学生95%错误的解答中发现那5%的正确的东西,给予热情的肯定,并积极加以引导,让学生一步一步推到那95%的错误。

  最让我值得学习的就是华老师的课后反思,学生的一个错,一句话,都让他思考良久。课后他都会回想每一个教学环节,总结好的地方与不当之处,尤其是反思后的再实践,他认为再实践是对反思的检验与进一步反思的催生。当我读到这里时,甚感惭愧。回顾自己几十年的教学,在这方面相差太远。如今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学生,我要重新定位,我相信自己,构筑理想课堂的愿望将不再遥远。

  读完全书,我被华老师对教育的深深热爱所感动,被他灵活的智慧,渊博的学识所叹服,被他对工作的负责,对学生的尊重所敬佩。他已经把自己看作了数学的代言人,教学的生命体。所以才会有‘我就是数学的宣言吧!

  最后,我要引用华老师的话激励自己:‘教育像农业一样需要信任,需要完善,需要耐心,需要期待,需要守望,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更不是商业,能像农民种地那样教书,真好!

  数学读书笔记摘抄 9

  由于传统的数学教学过分注重机械的技能训练与抽象的逻辑推理,而忽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以致于使许多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枯燥无用、神秘难懂的印象,从而丧失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为此,我们必须摒弃过去“斩头去尾烧中段”的做法,力求做到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让学生感悟和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处处要用到数学,必须认真学好数学。

  ㈠寻求知识背景激起学生内需

  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算理、法则等都可通过追根寻源找到其知识背景,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把数学知识向前延伸,寻求它的源头,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从何处产生,为什么会产生。

  如:在教学“厘米”的认识时,一位教师让学生选择工具量一量课桌的长度,结果学生中有的说六支铅笔长,有的说五把尺长,有的说有八支钢笔长,也有的'说七个信封长……这时,教师再让学生讨论交流:为什么同样的桌子量得的结果却各不相同?你又有什么想法?这样同学们就会深深地感悟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须性。在此基础上再来教学新知,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内在的学习动力。

  ㈡利用生活原型帮助学生建构

  众所周知,数学学科的抽象性与小学生以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心理特征之间的矛盾,是造成许多学生被动学习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实,佷多抽象的数学知识,只要教师善于从学生生活中寻找并合理利用它的“原型”进行教学,就能变抽象为形象,学生的学习也就能变被动为主动,变怕学为乐学。

  ㈢用于现实生活领略数学风采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了解知识从哪里来,更要让学生知道往何处去,并能灵活运用这些知识顺利地解决“怎样去”的问题,这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和归宿。例如:学习了“求平均数”这一知识后,便可让学生围绕“在唱歌等评比活动中,各个评委给同一参赛者打的分不一样,怎样确定其最后得分?”等实际问题思考并展开讨论;使学生通过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味到数学的巨大魅力。

  数学读书笔记摘抄 10

  大家好,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我从省图书馆借来的书《马小跳玩数学》。

  你发现过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吗?你发现过数学中的美和乐趣吗?这一本书将带着你一起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去发现数学中的美和乐趣。

  今天,大家就来听一听我的介绍吧!

  这本书上有许多有趣的小故事。当你读完一个故事时,就会发现这个故事原来是一道数学题。书上有很多我喜欢的文章,如:数字黑洞、数学天气预报、圆形井盖和加减号的'故事。我就先讲一讲《来之不易的加减号》这个故事吧!

  加法符号,开始使用的是英文PLUS的字头P。在德国使用词ET(和的意思)。随着欧洲商业的繁荣,人们嫌写ET慢了。为了加快速度把两个字连着写,慢慢的ET变成了+号减法也一样,最初使用英文MINUS(减少)的字头M,而为了方便速写,逐渐变成了“—”。

  大家听完我说的故事以后,是不是还想再听一个呢?那下课我们一起来看吧!

  数学读书笔记摘抄 11

  看了《数学思维与小学数学》一书后,对其中教师的教学案例感慨很深:都是为建立高效的课堂教学、为建立学生的创新思维而奋斗,数学思维与小学数学读书笔记。创新的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梦想,有了创新的教学,给予学生思维发展得空间。创新地数学学习活动应是在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基础上的更高层次追求,下面是我读后的一些感言。

  一、首要抓住学生的兴趣学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提高效率的法宝。数学教学要提高效率和质量,首先必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点燃他们求知的火花,才能引发他们求知的欲望,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喜欢数学。在教学过程中,时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处处开启学生的心智,课课给学生以知识、方法及新颖感,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悦、和谐的气氛中自觉的获取知识和养成能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创新需细读教材,再因人而教。

  教师理清教学层次,找准教学难点,确定教学重点是关键所在。

  1.亲近文本,找准难点。叶圣陶先生有诗云:“作者有思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景,入境始与亲。”教师只有准确的把握课文的内在层次,辨清作者思路的轨迹,真切深入的理解课文,才有可能设计好讲析层次。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精心设计问题,引领学生去关注能够震撼心灵的文本内容,激发学生深层次的解读欲望,让学生在深层次阅读中感悟到文本的意义,真正领悟文本的魅力。

  2.确定课堂教学的重点。确定课堂教学的重点应该依据具体课文而定,这是毫无疑义的。但如果墨守成规,一味死扣课本,甚至唯教参是从,那便有缘木求鱼之嫌了。课堂教学重点的确定必须考虑教学的主题,考虑学生的认知程度,做到因人而异,适时而化。

  所以,我们备课,教学设计也应做到因文、因人而异,因时因地而异,多角度,全方位的考虑。

  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责任心,读书笔记大全《数学思维与小学数学读书笔记》。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小学阶段正处于培养其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我们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习惯养成包括两方面:

  1、行为习惯养成:包括听、说、读、写等各种习惯养成,学生要会听讲、会学习,也就是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2、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创新习惯。数学课堂教学关键是要让学生会创新思考,习惯的培养显得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掌握儿童的认识规律和认知规律,通过数一数、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等活动,让学生进行常新思维训练。

  责任心的培养必须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以极其认真的态度全身心的投入,如: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按时完成作业,计算后,要认真检查“一步一回头”,认真书写等,逐渐让学生养成了自觉、主动、认真的学习习惯。这些都是创新课堂的基础保障。

  四、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生自信心

  在日常教学中,我经常对孩子讲的是数学家陈省身为小学生数学报的题词:“数学好玩。”教育孩子在快乐中学习,要求孩子学习和作业时有效率,不能拖拉,在规定的时间里去完成任务,并确保正确率。如何提高学习效率呢?要讲究学习方法!所谓学习方法,就是人们在学习过程中所采用的手段和途径。爱因斯坦总结自己获得伟大成就的公式是:成功=刻苦努力+正确方法+不说空话。古今中外无数事实也证明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将使学习者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越学越聪明,而且能带来高效率和乐趣,从而节省大量的时间;而不科学的学习方法,则会阻碍才能的发挥,越学越死,并且会给学习者带来学习的低效率和烦恼。由此可见,方法在获得成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数学读书笔记摘抄 12

  最近我读了《小学数学教师》这本书,在这本书里,我能体会到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是怎样让学生感受数学之美,同时我又能感受到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又是怎样让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课本上的数学知识,怎样帮助学生活学活用,学以致用。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爱数学,我更爱教学生数学。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我们总是把数学和枯燥联系在一起。其实,数学也是一门艺术,也具有种种美感。兴趣可以孕育愿望,可以滋生动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广大数学教师必须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对于学习兴趣的培养应当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数学教师在平时要多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经常与学生进行一些集体活动,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亲和力,这样学生才能喜欢这位教师,进而喜欢数学这门课程。特别是在低年级,教师应该循循善诱,要经常运用表扬、奖励的手段鼓励学生,特别是那些基础较差成绩落后的学生,只要有进步,那怕是微小的进步,教师也要及时表扬,这样才能使他们从怕上数学课直至爱上数学课,对数学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新知识教学之初,创设情境,能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教"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向学生介绍说: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只看数的个位,那能被3整除的数也看个位行吗?然后验证发现,3的倍数的个位数各种情况都有,显然不能再用看个位的方法来判断,再告诉学生老师有一个判断的"法宝",随便哪位同学站起来说一个任意数也能迅速判断出能否被3整除,可请同学说出大一点的.数考考老师,看是否有效。老师这么一说,同学争先恐后出题考老师,老师立即报出答案,并请同学加于检验,结果准确无误,这时教师再把话锋一转,进入新课,同学们一定会兴趣盎然地进入新知的学习。因为大家都想得到这一"法宝"。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学生数学学习十分重要,是学好这门功课的重要前提。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数学教师应当注意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和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才能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学好数学,进一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数学读书笔记摘抄 13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目标的设立,把“过分关注知识的获娶技能的训练”转向“关注学生的发展”,实现知、情、行、意的统一,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是一个以知识与技能为载体的启发、渗透、感染的过程,是教学的灵魂,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将爱心洒满课堂,用教师的真情感染学生,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重视创设生动、有趣、科学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在探索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中经历过程、体验情感、形成积极向上的态度,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运用多种评价手段调动和保护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特别要关注“学困生”,要善于发现和放大其闪光点,让他们在同学中得到认同,获得进步和发展。

  二、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要做好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要有领导的督促、要有任务的驱动,要实现校内信息技术资源共享,并注意资源的积累和再利用,促使教师由被 动使用到主动使用,进而成为一种习惯;在课件制作上,教师不能把关注点放在如何制作课件上,而是要学会,知道在哪里用,知道到哪里找需要的资源;现代信息技术不仅要用到教学中,还要用到教师的学习与交流中,用到教研活动中,更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网络教研是一种新型的.、重要的教研形式,具有跨时空、多主体、低成本和高效率的优势;教师、教研员、专家共同参与,形成了民主、平等、合作的网络教研文化;网络教研把一部分教师从网络游戏与聊天中拉到教学研究的网络学习中,激发了教师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唤醒了教师的专业主体意识,调动教师研究教学的内驱力,使学习与研究成为教师的主动行为,成为一种责任和追求。

  利用论坛、博客以及qq群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形成了“以教育论坛为基本阵地,以qq群为互动交流平台,以广大一线老师为服务对象,以学校教研室及骨干老师为专业支持,以网络备课、专题研讨为主要内容的网络教研活动模式。以课题研究为牵动,依托教研室、骨干教师,提高网络教研活动的质量。

  数学读书笔记摘抄 14

  尽管原来教授过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这门课程,不过很久了,去年曾经给毕业班的学生带过数学教育的校内实训课,但还是感觉了了。其实去幼儿园,也经常和老师们探讨幼儿园的数学活动设计和实施,但很惭愧。这几天又重新开始学习有关数学教育的材料,既包括网上很多相关文章,也包括黄谨编著的《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张俊主编的《给幼儿教师的101条建议:数学教育》、金浩主编的《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概论》等书籍。

  阅读的收获还是有的,也就明白为什么幼儿园老师们会把数学活动简单化(小学化),为什么很多老师会感觉为难。如果我们自己的学科知识以及相关的教育学知识欠缺的.话,确实很难把幼儿园数学教育做到位。单纯照着教材上两节课,任何一位老师都能做到,可是如何确定每个数学活动的关键经验、如何很好地把数学融入主题又不破坏数学本身的系统性、如何结合孩子的思维发展特点设计活动、如何把孩子引入逻辑思考而不仅仅是数学知识的学习……这些问题对老师们真的都是难题。

  数学教育的核心是发展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而运用语言教育的方法是永远达不到这个目的的。而我们的老师太习惯语言教育的方法了。学科的特点还是不能忽视。

  阅读还发现教材的东西太多,有关儿童数学教育的书籍最多的一是师范专业的教材,二是幼儿园孩子的教材,当然给孩子的教材最多,亦喜亦忧。幼儿园的孩子可以依靠教材学到的数学不足10%,请大家都不要迷信教材。

  还是需要继续学习。

  数学读书笔记摘抄 15

  暑假读了黄先明的《高中数学学习方法》。

  首先,他告诉我们高中数学学习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课内重视听讲,课后及时复习。重视课内的学习效率,要在做各种习题之前将老师所讲的知识点回忆一遍,正确掌握各类公式的推理过程,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中要进行整理与归纳总结,把知识的点、线、面结合起来交织成知识网络,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适当多做题,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从基础题入手,以课本上的习题为准,反复练习打好基础,再找一些课外的习题,以帮助开拓思路,提高自己的分析、解决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题规律。对于一些易错题,可备有错题集。

  三、调整心态,正确对待考试。首先,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这三个方面上,在考试前要做好准备,练练常规题,把自己的思路展开。

  其次,他将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进行了比较。

  1、知识差异。高中数学知识广泛,将对初中的数学知识推广与引伸,也是对初中数学知识的完善。

  2、学习方法的差异。现在高考数学考察,旨在考察学生能力,避免学生高分低能,避免定势思维,提倡创新思维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

  3、学生自学能力的差异。高中的知识面广,知识全部要教师训练完高考中的'习题类型是不可能的,只有通过较少的、较典型的一两道例题讲解去融会贯通这一类型习题,如果不自学、不靠大量的阅读理解,将会使学生失去一类型习题的解法。

  最重要的,是告诉了我们如何建立好的学习数学兴趣。

  (1)课前预习,对所学知识产生疑问,产生好奇心。

  (2)听课中要配合老师讲课,满足感官的兴奋性。听课中重点解决预习中疑问,把老师课堂的提问、停顿、教具与模型的演示都视为欣赏音乐,及时回答老师课堂提问,培养思考与老师同步性,提高精神,把老师对你的提问的评价,变为鞭策学习的动力。

  (3)思考问题注意归纳,挖掘学习的潜力。

  (4)听课中注意老师讲解时的数学思想,多问为什么要这样思考,这样的方法怎样是产生的?

  (5)把概念回归自然。

  总结起来,高中数学学习就是要:多质疑、勤思考、好动手、重归纳、注意应用。

  数学读书笔记摘抄 16

  本学期我读了华应龙老师的《我就是数学》这本书。捧起这本书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我。华老师的睿智、博学多才、乐学善思、风趣幽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华老师的课堂里,孩子们真正领会到了什么是数学。数学就是一种和谐美,它的美存在于图形中,存在于解方程的过程中,存在于严谨的证明过程中,存在于求概率的树形图中……美在统一,美在和谐,美在严谨,美在自己心中。他那用心锤炼的数学课堂教学语言以其独特的魅力给学生以美的享受精神的愉悦,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表达的机会,让丰富多彩的思考交汇在课堂,让闪烁智慧灵光的思想在课堂闪耀,让学生领略了数学之美和数学学习的乐趣。从华老师的书中,我也感受到数学教学的美和魅力,让我体会到我们的数学教学不能再满足于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学会某种知识或某种技能,最重要的是,要引领学生投入到数学的世界里,要让学生一步步地感受到数学的有趣和无穷的魅力,学生也用数学的思想去思考、去探索各种数学问题,不断地追求,这才是我们作为数学老师的终极目标。

  华老师在课堂上的成功,我觉得最大的原因是来自于他在课前的慎思。如在“角的度量”一课,他思考能否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感受到量角的用处,经过多天的搜寻、比较、思考,他设计了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配玻璃的情境,但与同组老师讨论后又否定了这一情境,最终经过反复思考后创设了三个滑梯的.设计,这个设计既让学生感受到量转自角的必要性,又缩短了数学教材与学生生活经验之间的距离。同时,华老师也十分注重课后的反思,更重要的是反思后的再实践。学生的一个错、一句话,教师在课堂上一个不经意的行为都会让他思考良久。正是他这种课前、课中和课后不断思索的精神,才成就了现在这个在课堂中游刃有余,让无数教师佩服,让无数学生喜欢的华老师。

  《我就是数学》是一本好书,它以生动地形式教给了我一种教学理念,教会了我一种教学方法,让我在今后的成长中受益无穷。

  数学读书笔记摘抄 17

  今天,我们将从一系列公理开始,从自然数的产生一直说到实数理论的完善。你或许会对数学的“科学性”有一个新的认识。注意,本文的很大一部分内容并非直接来源《什么是数学》,这篇文章可以看作是《什么是数学》中有关章节的一个扩展。

  自然数是数学界中最自然的数,它用来描述物体的个数,再抽象一些就是集合的元素个数。在人类文明的最早期,人们就已经很自然地用到了自然数。可以说,自然数是天然产生的,其余的一切都是从自然数出发慢慢扩展演变出来的。数学家Kronecker曾说过,上帝创造了自然数,其余的一切皆是人的劳作。 (God made the natural numbers; all else is the work of man.)

  随着一些数学理论的发展,我们迫切地希望对自然数本身有一个数学描述。从逻辑上看,到底什么是自然数呢?历史上对自然数的数学描述有过很多的尝试。数学家Giuseppe Peano提出了一系列用于构造自然数算术体系的公理,称为Peano公理。Peano公理认为,自然数是一堆满足以下五个条件的符号:

  1. 0是一个自然数;

  2.每个自然数a都有一个后继自然数,记作S(a);

  3.不存在后继为0的自然数;

  4.不同的自然数有不同的后继。即若a≠b,则S(a)≠S(b);

  5.如果一个自然数集合S包含0,并且集合中每一个数的后继仍在集合S中,则所有自然数都在集合S中。(这保证了数学归纳法的正确性)

  形象地说,这五条公理规定了自然数是一个以0开头的单向有序链表。

  自然数的加法和乘法可以简单地使用递归的方法来定义,即对任意一个自然数a,有:

  a + 0 = a

  a + S(b) = S(a+b)

  a · 0 = 0

  a · S(b) = a + (a·b)

  其它运算可以借助加法和乘法来定义。例如,减法就是加法的逆运算,除法就是乘法的逆运算,“a≤b”的意思就是存在一个自然数c使得a+c=b。交换律、结合率和分配率这几个基本性质也可以从上面的定义出发推导出来。

  Peano公理提出后,多数人认为这足以定义出自然数的运算,但Poincaré等人却开始质疑Peano算术体系的相容性:是否有可能从这些定义出发,经过一系列严格的数学推导,最后得出0=1之类的荒谬结论?如果一系列公理可以推导出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我们就说这个公理体系是不相容的。Hilbert的23个问题中的第二个问题就是问,能否证明Peano算术体系是相容的。这个问题至今仍有争议。

  在数学发展史上,引进负数的概念是一个重大的突破。我们希望当

  (a-b) + (c-d) = (a+c) – (b+d)

  (a-b) · (c-d) = (ac + bd) – (ad + bc)

  我们可以非常自然地把上面的规则扩展到a=b,符号(a-b)描述的是一个自然数;如果生活中遇到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不够分”、“不够除”一类的情况。三个人分六个饼,一个人两个饼;但要是三个人分五个饼咋办?此时,一种存在于两个相邻整数之间的数不可避免的产生了。为了更好地表述这种问题,我们用一个符号a/b来表示b个单位的消费者均分a个单位的物资。真正对数学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一个步骤是把由两个数构成的符号a/b当成一个数来看待,并且定义一套它所服从的运算规则。借助“分饼”这类生活经验,我们可以看出,对于整数a, b, c,有(ac)/(bc)=a/b,并且(a/b)+(c/d) = (ad+bc)/(bd), (a/b)·(c/d)=(ac)/(bd)。为了让新的数能够用于度量长度、体积、质量,这种定义是必要的。但在数学历史上,数学家们经过了很长的时间才意识到:从逻辑上看,新的符号的`运算规则只是我们的定义,它是不能被“证明”的,没有任何理由要求我们必须这么做。正如我们定义0的阶乘是1一样,这么做仅仅是为了让排列数A(n,n)仍然有意义并且符合原有的运算法则,但我们绝对不能“证明”出0!=1来。事实上,我们完全可以定义(a/b) + (c/d) = (a+c)/(b+d),它仍然满足基本的算术规律;虽然在我们看来,这种定义所导出的结果非常之荒谬,但没有任何规定强制我们不能这么定义。只要与原来的公理和定义没有冲突,这种定义也是允许的,它不过是一个不适用于度量这个世界的绝大多数物理量的、不被我们熟知和使用的、另一种新的算术体系罢了。

  我们称所有形如a/b的数叫做有理数。有理数的出现让整个数系变得更加完整,四则运算在有理数的范围内是“封闭”的了,也就是说有理数与有理数之间加、减、乘、除的结果还是有理数,可以没有限制地进行下去。从这一角度来看,我们似乎不大可能再得到一个“在有理数之外”的数了。

  当我们的数系扩展到有理数时,整个数系还出现了一个本质上的变化,这使我们更加相信数系的扩展已经到头了。我们说,有理数在数轴上是“稠密”的,任何两个有理数之间都有其它的有理数(比如它们俩的算术平均值)。事实上,在数轴上不管多么小的一段区间内,我们总能找到一个有理数(分母m足够大时,总有一个时刻1/m要比区间长度小,此时该区间内至少会出现一个分母为m的有理数)。这就使得人们会理所当然地认为,有理数已经完整地覆盖了整个数轴,所有的数都可以表示成a/b的形式。

  难以置信的是,这样的数竟然不能覆盖整个数轴;除了形如a/b的数以外,数轴上竟然还有其它的数!这是早期希腊数学最重要的发现之一。那时,古希腊人证明了,不存在一个数a/b,使得其平方恰好等于2.平方之后等于2的数不是没有(可以用二分法找出这个数),只是它不能表示成两个整数之比罢了。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根号2不是有理数。你可以在这里看到至少5种证明根号2不能表示成整数与整数之比的方法。根号2这种数并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没有实际意义的数,从几何上看它等于单位正方形的对角线长。我们现有的数竟然无法表达出单位正方形的对角线长这样一个简单的物理量!因此,我们有必要把我们的数系再次进行扩展,使其能够包含所有可能出现的量。我们把所有能写成整数或整数之比的数叫做“有理数”,而数轴上其它的数就叫做“无理数”。它们合在一起就是“实数”,代表了数轴上的每一个点。

  其实,构造一个无理数远没有那么复杂。我们可以非常轻易地构造出一个无理数,从而说明无理数的存在性。把所有自然数串起来写在一起所得到的Champernowne常数0.12345678910111213141516…显然是个无理数。考虑用试除法把有理数展开成小数形式的过程,由于余数的值只有有限多种情况,某个时刻除出来的余数必然会与前面重复,因此其结果必然是一个循环小数;而Champernowne常数显然不是一个循环小数(不管你宣称它的循环节是什么,我都可以构造一个充分长的数字串,使得你的循环节中的某个数字根本没在串中出现,并且显然这个串将在Champernowne常数中出现无穷多次)。这个例子说明,数轴上还存在有大量的无理数,带根号的数只占无理数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这个例子还告诉我们,不是所有的无理数都像pi一样可以用来测试人的记忆力和Geek程度。

  在定义无理数的运算法则中,我们再次遇到了本文开头介绍自然数时所面临的问题:究竟什么是无理数?无理数的运算该如何定义?长期以来,数学家们一直受到这个问题的困惑。19世纪中期,德国数学家Richard Dedekind提出了Dedekind分割,巧妙地定义了无理数的运算,使实数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在此之前,我们一直是用有序数对来定义一种新的数,并定义出有序数对之间的等价关系和运算法则。但Champernowne常数这种让人无语的无理数的存在使得这种方法能继续用于无理数的定义的希望变得相当渺茫。Dedekind不是用两个或多个有理数的数组来定义无理数,而是用全体有理数的一个分割来定义无理数。我们把全体有理数分成两个集合A和B,使得A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比B中的所有元素小。显然,满足这个条件的有理数分割有且仅有以下三种情况:

  1. A中有一个最大的元素a。例如,定义A是所有小于等于1的有理数,B是所有大于1的有理数。

  2. B中有一个最小的元素b。例如,定义A是所有小于1的有理数,B是所有大于等于1的有理数。

  3. A中没有最大的元素,且B中没有最小的元素。例如,A由0、所有负有理数和所有平方后小于2的正有理数组成,B由所有平方后大于2的正有理数组成。每一次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就说这个分割描述了一个无理数。

  注意,“A中有最大元素a且B中有最小元素b”这一情况是不可能出现的,这将违背有理数的稠密性。a和b都是有理数,它们之间一定存在其它的有理数,而这些有理数既不属于集合A,也不属于集合B,因此不是一个分割。

  为什么每一种情况3都描述了一个确定的无理数呢?其实这非常的形象。由于A里面没有最大的元素,因此我们可以永不停息地从A里面取出越来越大的数;同样地,我们也可以不断从B里面取出越来越小的数。这两边的数将越来越靠近,它们中间夹着的那段区间将越来越小,其极限就是数轴上的一个确定的点,这个点大于所有A里的数且小于所有B里的数。但集合A和B已经包含了所有的有理数,因此这个极限一定是一个无理数。因此从本质上看,Dedekind分割的实质就是用一系列的有理数来逼近某个无理数。

  你也许想到了,现在我们可以很自然地定义出无理数的运算。我们把一个无理数所对应的Dedekind分割记作(A,B),则两个无理数(A,B)和(C,D)相加的结果就是(P,Q),其中集合P中的元素是由A中的每个元素与C中的每个元素相加而得到,余下的有理数则都属于集合Q。我们也可以用类似的办法定义出无理数的乘法。另外,我们能够很快地验证,引入无理数后我们的运算仍然满足交换律、结合率等基本规律,这里就不再多讲了。

  数学读书笔记摘抄 18

  近日,我经朋友介绍拜读了首都基础教育名家华应龙老师的《我这样教数学》一书。书中收录了华应龙老师12节教公开教学的课前思考、课堂实录、课后反思和专家的评价,细细读来收获颇多。

  通过华老师的这些课,我看到了他课堂教学中独特的色彩和丰富而深层意蕴。他把学生真正推到了教学的核心地位,把枯燥的数学通过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和灵活多样的教学过程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沉浸在学习的乐趣之中。他的课堂里,学生兴奋、有激情、思维活跃、有创见。更重要的是,他把学科知识与学科教学知识结合在一起,统一在一起,因而得心应手,驾驭自如,期间充满着创造。他在课堂上,就是一个高效的组织者、探究的引领者、谦和的合作者。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他的课堂教学的特点,那就是:智慧的课堂。

  学科之间是相通的,教育的智慧是可以学习的。我将会把华老师的这种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应用到自己的语文教学中,求真、务实、创新,力争成为一名智慧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探究者。

  我和所有读了这本书的老师都是带着诸多的思考与感叹,带着对华老师的敬佩走出这本书的。在老师们的文章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分别是:“感谢差错、善待差错”、“像农民种地那样教书”、“千金难买回头看”、“圆的认识”、“蹲下来和孩子说话”、“正确的,可能只是模仿;错误的,却可能是创新”、“课前的慎思”、“课后的反思”“细节成就完美”等等。很多老师被华老师渊博的知识、巧妙的`课堂设计、爱思考,爱钻研的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等等所折服,更为他高尚的为“人师”的品质所感动。有的老师准备再去细细品读这本书;有的老师感叹说当华老师的学生该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呀;有的写道:读着他的故事,听着他的思考,我明白教育没有学科界限,只要心在教育,坚持学习与反思,教育的智慧就会和我们不期而遇;有的年轻老师表示:我将用这篇文章鼓励自己,用农民种地的精神鞭策自己,努力做一个简单,平实和勤劳,快乐的种地人。从那一节节课堂实录中看到华老师在教学中展现了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课堂上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探究实践活动,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注重引导学生从个人的生活经验出发进行思考。华老师教学结构清晰、语言简练,自然朴实的教学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学中时时体现着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体验,注重学生的自主讨论和活动设计,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更可贵的是教师在学生进行探究活动中渗透数学研究的态度和精神,在他的身上我都能感受到他数学这门课程的热爱,对教材的钻研,对学生的关注,都在为培养学生的素养而努力着。

  华老师认为:教和学是一回事,应该追问四个问题:

  1,教(学)的是什么;

  2,为什么要教(学);

  3,怎么做;

  4,为什么这么做。

  设计一节课,主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教什么,二是怎么教。最根本的是要考虑“教什么”的问题。内容决定形式,教首先是因为需要教。备课时,对于教学内容和环节,我们应该多多地追问“为什么”。但往往是我们思考的少,追问的少,没有很好的处理教与学的关系,真应该反省了。

  华老师也是乐观的人,乐观的面对挑战。书中有一段谈到华老师,因为忙,在周三的时候摔破了头,缝了六针,周六还要到外地上课。李烈校长都为他担心,课还能上否?他没有被困难所阻,而是积极的应对,不断思考自己的课该如何上。在周五乘飞机时还想出了上中括号一课的精彩开场白与结束语。对照自己的教学真是非常的惭愧,若是遇到这样的情况,从未主动努力过,把锻炼当作困难与任务,于是能躲就躲,不能躲也会找借口,能逃避就尽可能的逃避,实在逃不过,只好硬着头皮上!唉,真是不应该!

  整本书中可以看出华老师专业素养造诣非常的深。他说到一个人要完善自己的思维方式,最关键的是要多看哲学的书,多看思维科学的书,多学习、借鉴、实践。华老师每次备课,都会深入挖掘教材,学习它,研究它,吃饭、走路时都对它念念不忘,有时废寝忘食。

  读书笔记虽然写完了,但《我这样教数学》这本书带给大家的收获不仅改变着我们,更把这份收获变成教育教学方法的改变,带给孩子们!

  数学读书笔记摘抄 19

  黄爱华老师是深圳市最年轻的特级教师。近年来,他辛勤耕耘,勇于探索,在小学数学教学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读了黄爱华老师著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艺术》感受颇多,受益匪浅。下面我谈谈读了这本专著的心得:

  黄老师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发展,为学生发展而教;尊重学生,与学生“和”“平”相处。在教学艺术上,求“实”,求“活”,求“美”,求“趣”,求“新”,求“效”深深地影响着我。教学生先爱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的基础。我坚信我在教学中要向黄老师学习,热爱自己的学生。在教学方法上,关注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让学生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与社会”。

  黄老师对教学的钻研,对孩子的爱深深地影响着我。我从他的教育教学理念中学到了对我来说是极其重要的教育教学观点,也不断促使着我激励着我锤炼精湛的课堂教学,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设精彩的教学舞台。黄老师提出了一个教育的永恒目标:畅神境界的追求。即教师在复杂多变的课堂教学中进行“教育智慧的追求”。其中最令我深思的几句话是:

  1,让人把话说完吧!(倾听是一种教育行为和教育方式,倾听的方式表现出教育的质,尊重,信任,虚心。倾听中迸出教师的智慧<倾听的核心是思考>)。

  2,求异蕴藏着创新,蕴藏着灵性,而这灵性就是思维创新的火花。

  3,课堂上的精彩,源于上课之前的精心。

  4,教学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语言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此外,黄老师提出了“智慧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满天星辰,没有谁注定满腹经纶,妙趣横生……”,激励我们不断追求教育的智慧,不断创造教育的智慧,用智慧成就教育人生!

  在课堂教学中力求:引人入胜地创设问题情境、激情四射地开展探索研究、意犹未尽地实践延伸。比如:在循环小数一课里,黄老师用尽人皆知的: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他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他对小和尚说,从前……这样一个有趣的童谣,作为本课的“开场白”,形成了轻松、愉悦、民主的学习气氛,使学生一下子进入了最佳学习状态。

  黄老师的课堂犹如师生间对话式的'真诚交流。孩子们想说,敢说,而黄老师也给足了孩子们充分表达的机会。哪怕说错,他也耐心地倾听,甚至爽朗地对答错同学笑,在笑声中传递给孩子不用拘束的暗示,再巧妙地指引,让孩子听得心服口服。黄老师的评价语没有充满激情却充满了真诚,让人得到真实的激励和有用的指导。正是黄老师的“平淡中见神奇”让我们领略了数学课堂的无穷魅力。这种创新的课堂正是我们需要学习和传承的!

  老师们说:“听黄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听黄老师的课,确实感到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

  学生们说:“我们最爱上黄老师的课。”

  恩师邱学华鼓励黄老师:课堂趣、活、实,路子是对的。

  还有专家评价黄老师的课说:课堂让人耳目一新,令人陶醉。课堂过程不是预设生成,而是互动生成,这是我们应该追求的一种教学境界。

  国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负责人、中央民族大学孙晓天教授听了黄老师的课后评价说:“师生精彩”、“新课程倡导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体现到位”、“特级教师实至名归”。

  教学艺术是教学规律性和创造性的辩证统一,是教师思想、业务、文化、人格、能力和方法的综合体现。也是我作为教师一生所追求的艺术。

  数学读书笔记摘抄 20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知识就是力量",其实在我的内心深处我一直认为趁着青春年少多看些书,多学些知识是永远不会错的,《小学数学教师》读书体会。在走上了三尺讲台之后,由于这职业的原因,我更加喜欢看书、看报,并逐渐对教育书刊有所涉猎,其中我最喜欢《小学数学教师》。一本书刊或杂志能够成为读者的朋友,其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而在我的心目中,《小学数学教师》就是我的挚友。我和它的相识其实很平淡无奇,当我刚踏上教学之路,为了走好事业的第一步,常常要做些准备,其中有一项就是到校图书室借阅书刊,摘抄一些新的教育信息、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教学方法,而这些,我都通过《小学数学教师》获得了,因此我一次次走近它。有人说:"一本教育杂志,也应当是一所学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有切实、具体的可以给读者以启迪的教育案例,有高水平的服务…"而《小学数学教师》恰恰如此,它的文章精短实用,可读性强,内容实在,在推动教学改革、传递教学信息方面都有独到之处。如今,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学方面得到一些切实具体的帮助,《小学数学教师》将怎样处理教材难点,怎样设计创造性教学方案等都为我们想到了,

  据了解,《小学数学教师》滋润了无数数学教师的茁壮成长,也为许许多多的青年数学教师架起了走向成功的桥梁,是培育教师成长的摇篮。她的风格十分朴素平实。务实、朴实、平实是其魅力的源泉。朴素、精致、人文是其独具的.特点。她的教学点评中肯,教案设计新颖,教学随笔精致。她贴近教改前沿,是小学数学教改的冲锋号。

  在轰轰烈烈的教改之风中,《小学数学教师》宣扬对学生做为"人"的尊重;宣扬对学生生命的唤醒与赏识;宣扬人格平等基础上的情感交流;教育我们用心灵感受心灵,用生命点燃生命,用智慧开启智慧。因此,每当我竭尽所能地传授知识给学生却看到学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时,我都能从《小学数学教师》中再次找寻到信心的起点;每当遇到教学中我自己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知识时,《小学数学教师》为我解决了燃眉之急;每当我想在教学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时,都是《小学数学教师》为我导航,让我有所创想,寻到教学的"亮点"。

【数学读书笔记摘抄】相关文章:

读书笔记摘抄好句摘抄11-03

读书笔记摘抄09-07

摘抄读书笔记02-15

《家》读书笔记摘抄03-30

读书笔记摘抄大全03-30

高中读书笔记摘抄03-30

复活的读书笔记及摘抄08-05

简爱读书笔记摘抄09-27

《人生》读书笔记摘抄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