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记一到二十四章读书笔记

时间:2024-05-06 10:55:01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昆虫记一到二十四章读书笔记(精选21篇)

  读完某一作品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书笔记吧。你想知道读书笔记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昆虫记一到二十四章读书笔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昆虫记一到二十四章读书笔记(精选21篇)

  第一章论祖传

  【主要内容】

  全书总起。从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说起,谈到祖先和遗传,但作者认为自己喜欢观察植物和昆虫的性格并非从祖先那里遗传来的,而是通过自己的兴趣和学习。他从小就有一种与自然界亲近的渴望,期待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而当他终于拥有了那样一块土地,他认识了很多的昆虫和植物,并且认真观察,写出了这本书。

  【成语积累】

  独自一人 各种各样 独具特色 一无所知

  有朝一日 难以忘怀 小心翼翼 耸然直立

  惋惜之情 令人遗憾 胆大包天 震耳欲聋

  【精彩赏析】

  不过,我只是朝着我眼前的一个目标不停地走,这个目标就是有朝一日在昆虫的历史上,多少加上几页我对昆虫的见解。

  (“我”从小就树立下坚定的目标,并且坚定不移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这是我们的榜样。)

  回忆过去,在很多年前,那时候我还是一个不懂事的小孩子,那时我才刚刚学会认字母,然而,我对于当时那种初次学习的勇气和决心,至今都感到非常骄傲。

  (正是因为对研究昆虫强烈的好奇心,才有了学习的勇气和决心,支撑着“我”坚持下去,最终取得了骄人的成就。)

  我记得很清楚的一次经历是我第一次去寻找鸟巢和第一次去采集野菌的情景,当时那种高兴的心情真令我直到今天还难以忘怀。

  (第一次走进大自然给“我”留下了深刻而难忘的印象,更让“我”对大自然的兴趣提升不少,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从这一番谈话中,我懂得了两件事情。第一件,偷鸟蛋是件残忍的`事。第二件,鸟兽同人类一样,它们各自都有各自的名字的。

  (第一次偷鸟蛋的时候,“我”并不理解为什么母鸟会有那么痛苦的神情,直到牧师告诉“我”再也不要做这么残忍的事,“我”才知道动物和人类一样,不但有自己的名字,也有自己的情感。)

  这野菌的形状,猛一眼看上去,就好像是母鸡生在青苔上的蛋一样。

  (采用比喻的手法,将野菌的形状比喻成鸡蛋,生动体现蛋的形状。)

  有的形状长得像小铃儿,有的形状长得像灯泡,有的形状像茶杯,还有些是破的,它们会流出像牛奶一样的泪,有些当我踩到它们的时候,变成蓝蓝的颜色了。

  (采用排比、比喻的写作手法,写出野菌的形状各不相同、多种多样。)

  这些昆虫全都是我的伙伴,我亲爱的小动物们,我从前和现在所熟识的朋友们,它们全都在这里,它们每天打猎,建筑窝巢,以及养活它们的家族。

  (采用拟人的手法,把昆虫比拟成“我”的伙伴,它们的生活也井然有序,像人类一样为了生存而拼搏。)

  【读后感想】

  这一章是全书的总起,作者从遗传学开始说起,介绍自己对生物感兴趣并非是因为遗传,也旨在告诉读者,基因、天赋仅仅是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真正决定我们发展方向的不是先天,而是后天的兴趣与坚持。“热爱即天赋。”我们从文中可以读出作者对昆虫的热爱,终其一生都在为研究昆虫而努力,这种对梦想的执着、坚持与付出值得我们学习。

  当梦想照进现实,作者终于拥有了一方属于自己的土地,他开始了在这方土地上的造梦之旅,不但认真研究昆虫和植物,还和它们成为了朋友,并且把他的研究成果毫无保留地奉献给读者,成为流传不息的经典之作。

  第二章神秘的池塘

  【主要内容】

  这一章作者为我们描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池塘,那里有蝌蚪、蝾螈、蜻蜓幼虫等等各种各样的水中生物,它们形态各异,但又各有特点。作者还记叙了自己家里孵养小鸭子的故事,生动有趣。

  【成语积累】

  生生不息 闪闪发光 小心翼翼 得意洋洋

  停滞不动 难以形容 不厌其烦 羡慕不已

  另谋出路 吃饱喝足 合情合理 争先恐后

  浮想联翩 赏心悦目 源源不断 不计其数

  微不足道 天方夜谭 零零碎碎 接连不断

  【精彩赏析】

  在充满泥泞的池边,随处可见一堆堆黑色的小蝌蚪在暖和的池水中嬉戏着,追逐着。有着红色肚皮的蝾螈也把它的宽尾巴像舵一样地摇摆着,并缓缓地前进。

  (景色描写,写出池塘里那些有趣而忙碌的小生命生生不息、充满活力。)

  它的胸下有一片胸翼,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像佩带在一个威武的大将军胸前的一块闪着银光的胸甲。

  (用比喻的手法,将水甲虫的胸翼比作大将军的胸甲,体现它威武、具有生命活力的样子。)

  在这个地方你还会见到水蝎,只见它交叉着两肢,在水面上悠闲地做出一副仰泳的姿势,那神态,仿佛它是天底下最伟大的游泳好手。

  (采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水蝎游泳时悠闲、自信的样子,体现它悠然自得的欢乐。)

  只要是晴朗的日子,小鸭们总是一边沐浴着温暖的阳光,一边在木桶里洗澡嬉戏,显得无比的美满、和谐和舒适,令旁边的黑母鸡羡慕不已。

  (采用拟人的手法,描写出小鸭们美满、舒适的生活,不但黑母鸡羡慕,读者边读也有共鸣,心生羡慕。)

  因为跑了太多的路,我又不能把箱子里的那双鞋子拿出来穿。那双宝贵的鞋子只有在过节的.时候才能穿。

  (脚都受伤了也不舍得拿出鞋子来穿,充分说明了作者当时家境贫寒的状况。)

  还有一种小生物舞动着柔软的鳍片,像穿着华丽的裙子在跳舞。

  (采用拟人的手法,将浮游小生物在水中游来游去的样子描写得惟妙惟肖。)

  当我打开一个大石头时,有一个小拳头那么大的窟窿。从窟窿里面发出一簇簇光环,好像是一簇簇钻石在阳光照耀下闪着耀眼的光,又好像是教堂里彩灯上垂下来的一串串晶莹剔透的珠子。

  (连用两个比喻,将发现的石头的“秘密”比喻成钻石,虽然后来他知道那不过是岩石的晶体和云母,但是当时对于一个善于发现、喜欢大自然的孩子来讲,那简直就是无上的宝藏。)

  如果你在充满阳光的池边站一会儿,就能观察到这种变化,在有水草的珊瑚礁上,那一点点发亮的闪烁的星光,好像是绿苗遍地的草坪上点缀着的零零碎碎的珍珠。

  (用比喻的手法,将玻璃池内那个小小的生态圈发生的反应描写得神奇而美丽,作者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令人赞叹。)

  【读后感想】

  这一章作者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神奇而又充满魔力的池塘,不但有各种各样的水中生物,还有作者亲自动手制作的“生态圈”,最有趣的是,作者善用各种修辞方法,能够将他所观察到的景象生动有趣地描写出来,大自然在作者的笔下具有勃勃生机,饶有趣味。

  看着作者描写小时候发现岩石晶体误以为是钻石的情景,那种童心童趣,让我们不禁想起小时候,谁的童年不曾把石头当作宝藏呢?大自然是奇妙甚至不可思议的,对大自然的热爱则是像钻石一样宝贵的。

  从作者脚受伤了都不舍得穿鞋子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当时家境贫寒。法布尔出身于农家,教育资源极度贫乏,但是他却靠着自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学术成就,这种精神值得学习!

  第三章石蚕

  【主要内容】

  这一章主要介绍看似弱小的石蚕,巧妙编织小鞘,躲避敌人的攻击。小小的石蚕,发自本能地运用潜水艇、活塞等原理,给人启迪。

  【成语积累】

  七拼八凑 大小适中 其貌不扬 来势凶猛

  不慌不忙 无影无踪 懊恼沮丧 无限留恋

  无可奈何 尽情遨游 博大精深 巧妙和谐

  【精彩赏析】

  在筑巢的时候,石蚕用牙齿把这种根皮撕成粗细适宜的纤维,然后把这些纤维巧妙地编成一个大小适中的小鞘,使它的身体能够恰好藏在里面。

  (动作描写,细致地描绘出石蚕编织小鞘的过程,对它动作之精妙表示赞叹。)

  有时它也会利用极小的贝壳七拼八凑地拼成一个小鞘,就好像一件小小的百纳衣;有时候,它也用米粒堆积起来,布置成一个象牙塔似的窝,这算是它最华丽的住宅了。

  (用比喻的`手法,将石蚕拼堆起来的小鞘比喻成百纳衣、象牙塔,以此表达对石蚕精工的夸赞。)

  它们立刻游到水面上,迅速地抓住了石蚕的小鞘,里面的石蚕感觉到此次攻击来势凶猛,不易抵抗,就想出了金蝉脱壳的妙计,不慌不忙地从小鞘里溜出来,一眨眼间就逃得无影无踪了。

  (动作描写,一连串的工作体现出了水甲虫和石蚕的机警和灵敏,以及小生物之间的嬉戏之趣。)

  野蛮的水甲虫还在继续凶狠地撕扯着小鞘,直到知道早已失去了想要的食物,受了石蚕的骗,这才显出懊恼沮丧的神情,无限留恋又无可奈何地把空鞘丢下,去别处觅食了。

  (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水甲虫撕扯小鞘时的动作和“想法”,仿佛一个野蛮的士兵,在对小鞘进行疯狂的入侵。)

  石蚕靠着它们的小鞘在水中任意遨游,它们好像是一队潜水艇,一会儿上升,一会儿下降,一会儿又神奇地停留在水中央。它们还能靠着那舵的摆动随意控制航行的方向。

  (采用比喻的手法,将石蚕的动作比喻成潜水艇,描写得活灵活现,体现作者观察之细、好奇心之浓郁。)

  我们人类有潜水艇,石蚕也有这样一个小小的潜水艇,它们能自由地升降,或者停留在水中央——那就是当它们在慢慢地排出鞘内的空气的时候。

  (通过观察石蚕,作者发出感慨,将石蚕体内的“小潜水艇”比拟成人类的潜水艇,表述它们在水中自如上下的灵巧。)

  【读后感想】

  “大自然所支配的一切,永远是那么巧妙和谐。”这是作者在观察石蚕后发出的感慨,也是给我们的启迪。

  读过这一节,深深为作者观察生物兴趣的浓郁和观察的仔细所折服,他将昆虫多彩的生活与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的哲思去看待昆虫世界,通过详细、深刻的描述,既把昆虫们的生活习性描绘地详细具体,又通过昆虫想到了人生,既传播了科学知识,又带给我们深深的启示和思考,这是作者细致入微、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也是本书最重要的价值所在。

  第四章蜣螂

  【主要内容】

  这一章,作者法布尔用平实又幽默的语言描述了蜣螂的生活习性,尤其是推圆球、打架、小甲虫的成长过程,都描写得细致入微,饶有趣味。

  【成语积累】

  前功尽弃 一臂之力 一动不动 百折不挠

  毫不迟疑 奇形怪状 并非如此 万分留心

  【精彩赏析】

  在它扁平的头的前边,长着六只牙齿,它们排列成半圆形,像一种弯形的钉耙,用来掘割东西。

  (采用比喻的手法,将蜣螂头前的六只牙齿比喻成钉耙,用来收集它们选拣好的食物。)

  甲虫再用这后腿将材料压在身体下,搓动、旋转,使它成为一个圆球形。一会儿,一粒小丸就增到胡桃那么大,不久又大到像苹果一样。我曾见到有些贪吃的家伙,把圆球做到拳头那么大。

  (详细的动作描写,将蜣螂滚圆球的细节描写出来,又分别用胡桃、苹果、拳头作对比,形象而直观地表达出圆球的大小。)

  它用后腿抓紧这个球,再用前腿行走,头向下俯着,臀部举起,向后退着走。把在后面堆着的物件,轮流向左右推动。

  (动作描写,形象写出蜣螂推动圆球的动作,艰难但乐此不疲。)

  球滚落下去,连甲虫也被拖下来了。再爬上去,结果再掉下来,这样一回又一回地向上爬,一点小故障,就会前功尽弃。一根草根能把它绊倒,一块滑石会使它失足。

  (情景描写,写出蜣螂在推圆球的时候并非顺利,而是一点小波折都可能会造成前功尽弃,但它们却不会放弃。)

  球和甲虫都跌下来,混在一起,有时经过一、二十次的继续努力,才得到最后的成功。有时直到它的努力成为绝望,才会跑回去另找平坦的路。

  (蜣螂推圆球带来的`启示,简单的重复,不气馁不放弃,真值得学习。)

  两个甲虫互相扯扭着,腿与腿相绞,关节与关节相缠,它们角质的甲壳互相冲撞、摩擦,发出金属互相摩擦的声音,胜利的甲虫爬到球顶上,贼甲虫失败几回被驱逐后,只有跑开去重新做自己的小弹丸。

  (情景描写,精彩写出两只甲虫激战角逐的场景,可见作者观察之精彩,字里行间也能感受到作者在观察时发自内心的浓厚兴趣。)

  没有人教它,它也会做,像它的前辈一样,去做一个食物的球,也去掘一个储藏所,储藏食物,一点不用学习,它就完全会从事它的工作。

  (对新生幼虫本能会做圆球的感触,这是天性使然,不需要教,就能孜孜不倦、埋头苦干,可见昆虫也)

  【读后感想】

  随着阅读的深入,你会发现,《昆虫记》真的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必读书。作者笔触亲和幽默,有趣的昆虫生活在他的笔下活灵活现,随着他的笔尖,我们仿佛看到蜣螂在推圆球的锲而不舍,看到小甲虫成长的奇妙,也得到了深深的启迪。

  小小的蜣螂,是怎样推动自己身体好几倍的圆球?作者对此作出了详细的描述。尤其是读到蜣螂推圆球一次一次遇到困难、又一次一次重新开始的时候,更是给我们带来极大的触动,正如我们的学习、生活,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挑战,但我们有时会恐惧、畏难、甚至放弃,而蜣螂会奋战到底,直至无能为力才会重新选择出路。这种坚持与毅力,很值得学习。

  第五章蝉

  【主要内容】

  本章从蝉和蚁的寓言故事说起,谈到了蝉的地穴、音乐和蝉的卵,从它的生活习性、生理结构、生长过程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也从蝉的一生得出了深刻的感悟。

  【成语积累】

  头昏脑涨 震耳欲聋 无休无止 无可奈何

  小心谨慎 纹丝不动 比邻相守 声如霹雷

  庞然大物 毫不顾忌 镇静异常摇摆不定

  【精彩赏析】

  用它突出的嘴——一个精巧的吸管,尖利如锥子,收藏在胸部——刺穿饮之不竭的圆桶。它坐在树的枝头,不停地唱歌,只要钻通柔滑的树皮,里面有的是汁液,吸管插进桶孔,它就可以饮个饱了。

  (采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将蝉的嘴比喻成吸管、锥子,将大树比喻成饮之不竭的圆桶,用来描述蝉饮水的过程。当炎炎夏日,所有的昆虫都为口渴所苦时,蝉却可以大饱口福。)

  蝉的聪明同他们一样,它在隧道的墙上涂上水泥。这种粘液是藏在它身子里的,用它来做灰泥,地穴常常建筑在含有汁液的植物须上的,它可以从这些根须取得汁液。

  (采用拟人的`手法,将蝉比拟成矿工和铁路工程师,在建造洞穴的时候,还会用粘液做灰泥,使洞穴更坚固。)

  于是它外层的皮开始由背上裂开,里面露出淡绿色的蝉。当时头先出来,接着是吸管和前腿,最后是后腿与翅膀。此时,除掉身体的最后尖端,身体已经完全蜕出了。

  (描写蝉蜕的过程,可见作者观察之认真、仔细。)

  它会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身体腾起在空中,只有一点固着在旧皮上,翻转身体,使头向下,花纹满布的翼,向外伸直,竭力张开。于是用一种差不多看不清的动作,又尽力将身体翻上来,并且前爪钩住它的空皮,用这种运动,把身体的尖端从鞘中脱出,全部的过程大约需要半个小时。

  (用拟人的手法,将蝉蜕的过程比拟成做体操,详细记录了这个神奇的过程。)

  四年黑暗的苦工,一月日光中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我们不应厌恶它歌声中的烦吵浮夸。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忽然穿起漂亮的衣服,长起与飞鸟可以匹敌的翅膀,在温暖的日光中沐浴着,那种钹的声音能高到足以歌颂它的快乐,如此难得,而又如此短暂。

  (由蝉引发的思索与感叹。正是因为蝉的四年苦工换得一月日光,很多人将其作为励志的榜样,只管耕耘,无问西东。)

  【读后感想】

  从关于蝉与蚁的寓言故事开始说起,谈到这则寓言的科学性,至于冬天有没有蝉呢?此时的蝉可能正在地下默默地挖洞建穴,可见蝉并非懒惰得只知道夏天唱歌,而是用了很长时间在默默耕耘。

  还有关于蝉的习性和它的发声。作者详细介绍了蝉蜕的过程,这是一个奇妙之旅,我们小时候都有过观察蝉蜕的经历,有时候会惊喜得到一只蝉,放在蚊帐或是纱窗上,焦急或耐心地等待金蝉出鞘的奇观。只有足够幸运才能看得到,因为大多时候,我们困得熬不过蝉,它会在我们睡着之后悄悄完成这一组动作,第二天一早,我们就会看到一只张开嫩翅的蝉和一只空空的蝉壳。

  世间生灵皆能带给我们启示,蝉亦是如此。经过漫长的劳作,换得一个夏天的高歌。的确,短暂,但难得。

  第六章泥水匠蜂(舍腰蜂)

  1、主角光环:

  有着十分美丽而动人的身材

  非常聪明的头脑

  拥有异常奇怪的窠巢

  居住得十分隐蔽

  安静而且平和的本性

  讨厌吵闹,特别害怕麻烦的人类

  拟人手法,诙谐地表达出舍腰蜂为了生活更舒适而“造访”人类的特性:

  舍腰蜂是一种非常怕冷的动物。它搭建起自己的帐篷,在那帮助橄榄树茁壮成长,鼓励着蝉儿纵声高歌,在太阳光下建筑自己的安乐之居。甚至有的时候,为了它们整个家族的需要,为了让大家都觉得比在阳光下更加温暖舒适一些,它们常常找到我们人类的门上,要求和我们一起作伴。不用敲开人们的大门,询问一下主人是否同意它们和大家同住在一个屋檐下,便自作主张,举家迁移进来,并且定居于此享受生活。

  2、它有什么特点?

  它总是选择好一个地点,自己筑起一个显得特别孤独的巢穴。

  喜欢在充满烟灰的茅屋筑巢,而不喜欢城里别墅雪白的炉灶。

  选择烟筒筑巢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舍腰蜂对温度要求比较高。

  筑巢速度非常快,哪怕是一顿饭的时间,都能飞快建起雏形。

  3、它的建筑有什么特点?

  泥水匠蜂(注:在本书中,泥水匠蜂就是上文提到的舍腰蜂,因为舍腰蜂的巢穴主要是用潮湿的`泥土制作而成,所以人们又把舍腰蜂叫做泥水匠蜂。)的巢穴是用硬的灰泥制作而成,一般它的巢都围绕在树枝的四周,由于是灰泥组成的,所以它就能够非常坚固地附着在上面。

  4、它怎么筑巢?

  一、取泥土做泥球:用下颚刮取沟渠旁边那层表面光滑的泥,足直立起来,双翼还振动着,把它那黑色的身体抬举得相当高。

  二、垒泥球送泥球:用牙齿把做好的泥球衔住,飞回去,在建筑物上增加一层,然后飞回来,再继续做下一个泥球。

  三、做装饰有美感:蜂巢有一个非常别致的表面,经过非常仔细的粉饰。表面是一列线装凸起围绕在四周,就像金线带子。每一条线,就是建筑物上的一层。

  四、存粮食再加固:建好巢穴后便在里面塞满蜘蛛,等它们自己产下卵以后,便全部封闭好,再在四周堆上一层泥土,以便使巢更坚固,起到保护作用。

  5、它的食物是什么?

  蜘蛛。

  辛辛苦苦做好巢穴,便带回第一个蜘蛛,马上拖进巢里,收藏起来,在它身体最肥大的部位产下一个卵。然后飞出去,继续进行下一次蜘蛛捕猎。

  6、它是从哪里来的?

  非洲。

  从世界的南边——非洲,来到地球的北边——欧洲,经过西班牙、意大利,又来到马来群岛、布曼温司,不远万里,不辞辛苦。

  7、启示:

  动物的本能是不能改变的。经验不能指导它们;时间也不能使它们的无意识有一丝一毫的觉醒。如果它们只有单纯的本能,那么它们便没有能力去应付大千世界,应付大自然环境的千变万化。环境是要经常有所变化的,意外的事情有很多,也时常会发生,正因为如此,昆虫需要具备一种特殊的能力,来教导它,从而让它们自己能够清楚什么是应该接受的,什么又是应该拒绝的。

  第七章螳螂

  螳螂

  一种温存与残忍并存的小动物

  螳螂的特征:

  单从外表上看来,相当美丽,有纤细而优雅的姿态,淡绿的体色,轻薄如纱的长翼。颈部是柔软的,头可以朝任何方向自由转动。只有这种昆虫能向各个方向凝视,真可谓眼观六路。

  但它的前足极具杀伤力,是富有进攻性的冲杀、防御的武器。

  腰部纤细且长、有力。与腰相比,大腿更长,大腿下面还生长着两排十分锋利的像锯齿一样的东西。在这两排尖利的锯齿后面,还生长着一些大齿,一共三个。

  小腿上的锯齿比长在大腿上的还要多。小腿锯齿的末端生长着尖锐的硬钩子,就像金针一样。锯齿上还长有一把有着双面刃的刀。

  身上的武器、暗器很多,在遇到危险时,可以选择多种方法自我保护。比如用硬钩去钩、用尖刺去扎、用大钳子去夹。

  螳螂的美食:

  螳螂捕食的方法:先发制人,猛烈攻击敌人的颈部,让它中毒。

  为什么说螳螂比狼还要凶狠?

  狼都不吃同类,螳螂却吃螳螂,兄弟姐妹吃,雌蟑螂吃雄蟑螂更像顺理成章。磁性蟑螂会咬住雄性蟑螂的头颈,一口一口地吃下去,最后只剩两片薄薄的翅膀。

  (图片图片图片真是凶残至极啊?是因为它们没有情感?还是对同类没有区分能力?这点书中没有提及,后来有的研究结果说是雌螳螂为了补充能量,也有说是动物之间的优胜劣汰,但都没有足够的证据。或许,这不过是处于动物本能,也或许,这可以成为你今后研究的一个问题?更多探索,需要你的答案。)

  螳螂的巢穴:

  螳螂能够建造十分精美的巢穴,这是螳螂众多优点中很突出的一个。

  巢的位置:

  太阳光照耀的地方,只要有凹凸不平的表面,都可以作为坚固的地基。石头堆里、木头块下、树枝上、草丛中……

  巢的外形:

  大约一两寸长,不足一寸宽。颜色是金黄色,样子很像一粒麦子。巢是由一种泡沫很多的物质做成,不久,泡沫状物质变成固体,慢慢变硬。

  巢的.构造:

  整个螳螂巢,分为三个部分,其中一部分由一种小片做成,排成双行,前后互相覆盖,就像屋顶瓦片。小片边沿,有两行缺口,是用来做门路的,留给小螳螂孵化时跑出来。巢内各部分之间的墙壁,全是不能穿过的。

  螳螂幼虫的天敌:蚂蚁

  蚂蚁总是守时地潜伏在螳螂巢穴门口,静候俘虏。一旦有猎物探出头来,便立刻将其擒住,扯掉幼虫身上的外衣,毫不客气地将其切成碎片。

  有趣的生物链:

  螳螂以蝗虫为食,蚂蚁又会吃掉螳螂,蚂蚁又是鸡的食物,鸡长大了,人类又会把鸡吃掉……

  启示:

  世界本来就是一个永无穷尽的循环着的圆环。各种物质完结以后,在此基础上,各种物质又纷纷重新开始一切。从某种意义上讲,各种物质的死,就是各种物质的生。这是一个十分深刻的哲学道理。

  第八章红蚂蚁

  【习性特征】

  红蚂蚁:

  生性强悍

  抢掠黑蚂蚁的食物

  外出寻食回家绝对原路返回

  近视眼

  记忆力超好

  【研究方法】

  实验法

  为了研究红蚂蚁为什么能找到并且坚持原路返回,作者用了实验法,分别用了清扫、水冲、薄荷叶遮挡原有气味、用报纸改变原有道路外貌、用薄沙盖住原来的路……都没能阻止蚂蚁寻找到原来的路,作者得出结论:只要是去过一次的地方,昆虫就会记得非常牢,更重要的是,它们记得准确。

  【精彩赏析】

  在地下城市的门口,黑蚂蚁也在奋力保护着自己的财产,红蚂蚁就像强盗一样横冲直撞。这场战斗触目惊心,由于双方力量悬殊,胜利的果实毫无疑问是属于红蚂蚁的。它们每一只都带着掠夺物,用大颚咬住还睡在襁褓里的蛹,匆匆忙忙地往回赶。

  (采用比喻的手法写出红蚂蚁入侵黑蚂蚁洞穴抢掠食物的情景,将红蚂蚁比喻成强盗,体现它们的横冲直撞和所向披靡。)

  几根麦秸被水冲散,就构成了蚂蚁们可以走过的渡河的桥,虽然它们都摇摇晃晃的。另外一些散落在水里的橄榄树的枯叶则是木筏,运载带了太多战利品的乘客。有一些勇士们靠着自己努力的跋涉和良好的运气,没有借助任何过河工具就上了对岸。

  (情景描写,运用拟人的手法,将作者观察到的蚂蚁过水流的情景描写得生动形象,惟妙惟肖。)

  我看到有一些蚂蚁被水流卷到河中间,离此岸或者彼岸都有一段不远的距离,它们就惊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即使是在这溃不成军的一片混乱之中,也没有一只蚂蚁因为遭遇了灭顶之灾而扔掉自己的战利品。

  (情景描写,顺承上文,继续借助拟人手法,将这支强盗队伍的惊慌、混乱写出来,即便遭遇如此困难,它们依然不肯舍弃口中的食物。)

  不论我用什么方法改变路的外貌,用薄荷叶盖住地面,用扫把扫地,用纸当作地毯把路面遮住,用水流冲刷地面,用不同颜色的沙子截断道路,回家的`队伍总是会停下了,犹豫不决,不停地探索,想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

  (回顾自己的实验探究,作者发现,无论用什么方法,都不能阻止蚂蚁找到回家的路,虽然道路遭到了各种破坏,但是它们凭借超强的记忆力,在一番探究之后总能找到来时路。)

  它尝试着各个方向,向北,向南,往回走,再走远去试试,朝着许多个方向探索之后,它依然没有找到正确的路线。

  (这是作者在做实验,要看看让蚂蚁离开熟悉的环境会怎样,很明显这些实验对象迷了路,遗憾的是作者对这些强盗并没有足够的耐心,所以也没有写迷路后的红蚂蚁究竟能不能再找回原路、如何找回原路、如果找不到怎么办……如果确实想知道答案,我们是否可以自己来做这个实验看看?)

  【读后感想】

  作者通过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红蚂蚁抢掠、觅食以及作者的观察实验过程,其中还不乏将昆虫生活与人类社会巧妙结合,比如,在本节中,就将红蚂蚁比作亚马孙人,在写昆虫的同时也传递了作者对社会、对世界、对人类的认知和见解,字里行间也充斥着作者对人类社会各种现象的思索。

  第九章矿蜂

  【矿蜂特征】

  矿蜂是细长形的蜜蜂,它们的身材大小不同,大的比黄蜂还大,小的比苍蝇还小。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它的腹部的底端有一条明显的沟,沟里藏着一根刺,遇到敌人来侵犯时,这根刺可以沿着沟来回地移动,以保护自己。

  精致:

  每一个小巢内部都修葺得很光滑、很精致。一个个淡淡的六角形的印子,是它们最后一次工程时留下的痕迹。

  勤劳:

  田野里到处可以看到蒲公英、野蔷薇、雏菊花等,在花丛里尽是些忙忙碌碌的蜜蜂。它们带上花蜜和花粉后,就兴高采烈地回去了。

  【成语积累】

  成群结队 安营扎寨 数量不一 毫不客气

  不知不觉 显而易见 忙忙碌碌 兴高采烈

  微乎其微 积少成多 微不足道 纹丝不动

  遍体鳞伤 虎视眈眈 举手之劳 胡作非为

  逃之夭夭 尽心尽责 不知好歹 不速之客

  辛辛苦苦 顺理成章 为非作歹 野心勃勃

  没头没脑 毫无疑问 恍然大悟 痛心疾首

  张牙舞爪 身心疲惫 万念俱灰 心力衰竭

  【精彩赏析】

  班纹蜂也像其他蜜蜂一样,每次采蜜回来,先把尾部塞入小巢,刷下花粉,然后一转身,再把头部钻入小巢,把花蜜洒在花粉上,这样就把劳动成果储藏起来了。

  (动作描写,写出斑纹蜂回巢后储藏花粉的详细动作。)

  每到斑纹蜂携带着许多花粉过来时,蚊子就紧紧地跟在它后面,跟着打转、飞舞。忽然,斑纹蜂俯身一冲,冲进自己的屋子。立刻,蚊子也跟着在洞口停下,头向着洞口,就这样等了几秒钟,蚊子纹丝不动。

  (情景、动作描写,一物降一物,斑纹蜂也会遇到劫路的“天敌”——蚊子,这一小段写出了蚊子伺机等候袭击、抢劫斑纹蜂的场景。)

  有时候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只蜂刚要出来,而另一只正要进去。在这种情况下,那只要进去的蜂会很客气地让到一边,让里面那只蜜蜂先出来,每只蜜蜂在自己的同类面前,都表现得非常有风度,有礼貌。

  (采用拟人的手法,将蜜蜂之间互相谦让的场景写出来,有趣又让人佩服,令人不禁对它们这种谦和有礼的行为赞叹不已。)

  这一只用自己的身躯顶住门口充当老门警的蜜蜂看起来比谁都显得沧桑和年老。事实上它正是这所屋子的'建筑者、现在的工蜂的母亲、现在的幼虫的祖母。

  (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一个相对年老的蜜蜂,已经成为母亲、祖母的“年龄”,依然在发挥自己的光和热,当门警守护自己的家。)

  这些无家可归的老蜜蜂后来怎样了呢?它们一天一天地衰老下去,渐渐数目也少了起来,最后全部绝迹了。它们有的是被那些灰色的小蜥蜴吃掉了,有的是饿死的,有的是老死了,还有的是万念俱灰、心力衰竭而死。

  (用排比、拟人的手法,写了无家可归的老蜜蜂们的种种结局,也在映射所有生物的生老病死不都如此?)

  第十章萤(萤火虫)

  【主要内容】

  单独拿出这一个“萤”字,突然感觉有点陌生,因为它最常出现的形式,是“萤火虫”,而这个“萤”,实际上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萤火虫,身体黄褐色,触角丝状,腹部末端有发光器官,能够发出绿色的光。白天伏在草丛里,夜晚飞出来。

  【昆虫特点】

  ·以发光闻名

  ·终身处于幼虫状态

  ·外皮有丰富的色彩

  ·全身是棕褐色,身体每一节的边沿部位,装饰着粉色的斑点

  ·最有意思的两个特点:一是获取食物的方法,二是尾巴上有灯。

  ·看起来弱小、纯洁、善良,其实是一个凶猛无比的食肉动物。俘虏食物时,先将它们麻醉。

  ·能够控制并调节它们的发光器官,随意使它更明亮,或更微弱,或熄灭。

  【成语积累】

  一无所知 色彩丰富 引人注意 纯洁善良

  凶猛无比 山珍野味 摇摆不定 杂草丛生

  干净利落 一举一动 目不转睛 不慌不忙

  日日夜夜 鲜为人知 毫无遮挡 安安稳稳

  风卷残云 美不胜收 半途而废 神采奕奕

  得意洋洋 专心致志 显而易见 焕然一新

  千真万确 诗情画意 子孙后代 四海为家

  依然如故 清清楚楚 随遇而安 自生自灭

  【精彩赏析】

  在昆虫的各种类型中,很少有能够发光的。但其中有一种是以发光而出名的。这个稀奇的小动物的尾巴上像挂了一盏灯似的,用来表达它对快乐生活的美好祝愿。即便是我们不曾与它相识,不曾见过它在黑夜中从草丛上飞过,不曾见过它从圆月上落下来。就像一点点火星儿一样,那么至少从它的名字上,我们可以多少对它有一些了解。古时候,希腊人曾经把它叫做亮尾巴,是很形象的一个名字。现代,科学家们则给它起了一个新的名字,叫萤火虫。

  (采用比喻的手法,以近似抒情的语气,引出本章的主角——萤火虫。)

  在它开始捉食俘虏之前,总要使这个小猎物失去知觉,从而也就失去了防卫抵抗的能力,以便它捕捉并食用。就好比我们人类在动手术之前,在病床上,先接受麻醉,从而渐渐失去知觉而不感到疼痛一样。

  (用类比的手法,写出了萤火虫在捕食猎物之前,像打麻药一样先把俘虏麻醉。)

  萤发出来的光,是白色而且平静的。另外,它的光对于人类的眼睛一点儿也不刺激很柔和。这种光看过以后,便会很自然地让人联想到,它们简直就是像那种从月亮里面掉下来的一朵多可爱的、洁白的小花朵,充满诗情画意的温馨。

  (非常优美的'文字,将萤火虫的光比喻成一朵朵从月亮里面掉下来的小花朵,顿时让人心生温柔,对这种光产生好奇与好感。)

  就是在土壤的下面,它的小灯还是点着的,永远为自己留一盏希望的灯。

  (本章结语,充满哲思。写萤火虫的幼虫哪怕在地面以下,也会让自己希望的光常亮。这也给我们带来人生的启示,即便处于再黑暗的环境,内心也要保持光亮。)

  【读后感想】

  主要介绍了萤火虫名字的来历、身体特点、捕食特征,着重对它捕食和亮灯进行详细描述,这一章节的语言非常优美,充满诗情画意,即便萤火虫被描述成了凶猛无比的肉食动物,我们还是能感受到昆虫的神奇,甚至能从它那盏希望的小灯中找到人生的力量。

  第十一章被管虫

  【主要内容】

  主要写了被管虫的外貌特征、生活习性和突出特点等等,对它们呵护后代、精良筑巢都发出赞叹。

  【昆虫特点】

  衣冠齐整

  在那些会动的装束中,有一条特别漂亮、特别好看的毛虫。它们身上装饰着白色和黑色的条纹。

  温柔的良母

  仅仅把它的房子与丝绒帽子遗传给子孙,这并不能让它感到满足,最后的举动,还要把自己的皮也奉献出来留给子孙后代。在它身上,“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话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精巧的裁缝

  它的这件外衣的主要材料是那些光滑的、柔韧的、富有木髓的小枝和小叶,其次则是那些草叶和柏树的鳞片枝等,最后如果材料都不够用了,就采用那些干叶的碎片和碎枝。

  【成语积累】

  自由自在 简简单单 不拘小节 简单易行

  尽职尽责 丑陋不堪 深谋远虑 成群结队

  一贫如洗 贫困潦倒 安然无恙 母子平安

  不辞辛劳 修身养性 毫不犹豫 不予理睬

  弃而不顾 毫无差别 大吃一惊 无法比拟

  【精彩赏析】

  那是一个小小的装束,不知因为什么,它能自己自由自在地行动,一跳一跳地向前走动。没有生命的东西变成了有生命的'东西,不会活动的居然能够跳动了。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用生动形象的描写,提出问题,设下悬念,引出下文。)

  它很懦弱地朝前方急切地行走着,它总是穿着树枝做成的奇异的服装,完全把自己的身体遮挡住了。只有除掉头和长有六只短足的前部暴露在外面。它只要受到一点小小的惊动,就会本能地隐藏到这层壳里去,而且一动也不动了。生怕一不小心被其他的东西侵害了,这显然是它的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

  (采用拟人的手法,将被管虫小心谨慎向前行走的状态表现得生动形象。)

  这件外衣内外共有三层,它们互相按一定次序叠加在一起。第一层是极细的绫子,它可以喝毛虫的皮肤直接相接触;第二层是粉碎的木屑,用来保护衣服上的丝,并使之坚韧;最后一层是小树枝做成的外壳。

  (详细描写了毛虫的三层“内外衣”,材质各不相同,用处也不一样,接触皮肤的最细嫩,最外一层较粗硬,可见大自然的造化多神奇。)

  母鸭会脱下身上的绒毛,用它为子孙后代做成一张华丽舒适的床。母兔则会剪下身上那些最柔软的毛,为它新出生的儿女做成一张温暖的垫褥。母的被管虫也做着同样的事情。看来,天下的母亲总还是有一定的共性的,这种共性也是它们的本能所决定的,那就是无私地疼爱自己的儿女。

  (这一小节,作者主要在陈述被管虫是优秀的母亲,通过野鸭用绒毛为子孙造床、母兔用软毛为孩子做褥子,来类比被管虫也为后代准备同样的呵护,从而赞叹天下的母亲都是一样为儿女考虑的。)

  它没有长翅膀,什么都没有,在它的背的中央,连毛也没有,光秃秃、圆溜溜的。人们简直难得睁开眼睛看它一眼。在它的圆圆的有装饰的体端,戴有一顶灰白色的小帽子,第一节上,在北部的中央,长着一个大大的、长方形的黑斑点——这便是它身体唯一的装饰物。母被管虫放弃了蛾类所有的一切美丽。这就是雌蛾,这个怪物般的雌蛾形象。

  (母被管虫的外貌描写,细致写出了其“丑陋”的特征,说它是“放弃了蛾类所有的一切美丽”。)

  第十二章蝉的卵

  【成语积累】

  名声大振 落魄沮丧 磕磕巴巴 惟妙惟肖

  入木三分 欢蹦乱跳 相得益彰 栩栩如生

  以讹传讹 饥肠辘辘 无关紧要 不可原谅

  安家落户 此起彼伏 头昏脑涨 不速之客

  贪得无厌 一本正经 厚颜无耻 洗劫一空

  不屑一顾 无伤大雅 能工巧匠 奄奄一息

  【精彩赏析】

  首先我得承认,它是个讨厌的邻居。每年夏天,它们被两棵枝繁叶茂的高大法国梧桐所吸引成千上百地飞到我家门前安家落户,从日出到日落,此起彼伏地叫个不停,震得我脑袋生疼。

  (采用拟人的手法,将蝉比作自己的邻居,但这邻居有些不受欢迎,就因为一整个夏天都不停歇的鸣叫,对于需要静心思考的人来说,蝉鸣是一种噪音。)

  恰恰相反,是蚂蚁实在饿得不行,跑去乞求那个歌手的。我说的是“乞求”!借是从来不存在于掠夺者的习性中的。蚂蚁剥削蝉,厚颜无耻地把它洗劫一空。

  (采用拟人的手法,为蝉“正名”,说明实际上是蚂蚁掠夺了蝉的食物,而非像寓言中所说的那样蝉去乞求蚂蚁,事实恰恰相反。)

  七月流火,午后酷热难耐,成群的昆虫干渴难忍,在枯萎打蔫儿的花上爬来爬去,想找点儿水解渴,而蝉却对普遍的水荒不屑一顾。

  (情景描写,通过作者生动形象的描述,仿佛感受到午后酷暑的口渴,采用拟人的手法,写出蝉不惧这种寻常的水荒,为下文埋下伏笔。)

  它不停地歌唱着,落在一棵小树的细枝上,钻透那坚硬平滑、被太阳晒得汁液饱满的树皮,它从钻孔中把吸管插进去之后,便一动不动地、聚精会神地、美滋滋地沉浸在汁液和歌声的甜美之中。

  (动作描写,采用拟人的手法,写出蝉为什么不惧怕水荒,和蝉取水的详细方式,看起来悠闲自在,令人羡慕,所以也会因此引来很多昆虫的“洗劫”,其中就包括蚂蚁。)

  最小的,为了靠近清泉,便从蜂的肚腹下钻过去,宽厚仁慈的蝉便抬起爪子,让这些不速之客自由通过。个头大的急得直跺脚,挤上前去,飞快地嘬(zuō)上一口,退了出来,跑到旁边的树枝上兜上一圈,然后又更加大胆地返回来。

  (动作描写,写出“抢劫者”们为了取水,争先恐后挤到蝉吸水的“清泉”边的'场景。)

  在这群冲锋陷阵的强盗中,最大胆、最坚决的就是蚂蚁。我看见有一些蚂蚁在咬蝉爪,还看见一些蚂蚁在扯蝉翼尖,趁势爬上蝉背,挠蝉的触角。一只胆大包天的蚂蚁就在我的眼前咬着蝉的吸管,拼命地往外拽。

  (动作描写,为了强调蚂蚁才是真正的侵略者,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了蚂蚁抢水的动作。)

  经过五六个星期漫长的欢唱之后,歌手生命耗尽,从大树高处跌落下来。它的尸体被烈日晒干,被行人的脚踩踏。时刻在寻找战利品的蚂蚁撞见了它,蚂蚁随即把这美食扯碎、肢解、弄烂,搬到自己拿丰富的食物堆中去。

  (动作描写,采用拟人的手法,写出蚂蚁以蝉为食的情景,这才是事实的真相,蚂蚁才是真正的抢劫者。)

  【阅读思考】

  现实中,蝉以什么为生?

  蝉其实以吸食树汁为生,把大量的营养和水分吸入身体,维持生命。

  【读后感想】

  寓言故事给我们留下了蝉向蚂蚁乞讨的印象,而事实却截然相反,不但蝉不向蚂蚁乞讨,反而蚂蚁会时常洗劫蝉,当蝉死后,还会被蚂蚁当作食物。在作者眼中,蚂蚁才是真正的强盗。蝉的生命是短暂的,甚至有时候还会产生噪音,但是蝉又时常被当作励志的榜样,比如,沉寂多年只为一个夏天的狂欢,就会用来激励那些为梦想绽放之日而默默努力的人。虽然蝉的生命是短暂的,但是在它短暂的一声中,却留下了最美妙的歌声。这就可以用来勉励我们,要珍惜生命,为人生留下有意义的华彩篇章。

  第十三章樵叶蜂

  【昆虫特点】

  樵叶蜂,别名切叶蜂,膜翅目,白色带条纹的独栖性昆虫。樵叶蜂喜寄居在蚯蚓或其他甲虫的洞穴里,用小嘴角将植物叶片剪裁成圆形小片,筑成蜂房贮藏花粉和产卵。

  【成语积累】

  零零碎碎 漫不经心 大小相当 形状整齐

  天衣无缝 面露难色 毫不犹豫 稀松平常

  细细搜索 阴暗潮湿 整齐划一 难以估测

  【精彩赏析】

  如果你在园子里漫步,会发现丁香花或玫瑰花的叶子上,有一些精致的小洞,有圆形的,也有椭圆的,好像是被谁用巧妙的手法剪过了一般。有些叶子的洞实在太多了,最后只剩下了叶脉。这是谁干的呢?它们又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是因为好吃,还是好玩呢?

  (针对奇妙的现象,提出疑问,引出下文,主角出场:樵叶蜂。)

  我们常看到的樵叶蜂是白色的,带有条纹,常常寄居在蚯蚓的地道里。如果走在泥滩边,蹲下身子细细搜索,就不难发现这样的地道。

  樵叶蜂并不利用地道的全部作为自己的居所,因为地道的深处又阴暗又潮湿,而且不适合排泄废物,有时还会遭受昆虫的暗袭。所以它用靠近地面七八寸长的那段作为自己的居所。

  (描写了樵叶蜂外貌和居所的特点,是典型的“适者生存”造就它们对环境的选择和适应。)

  樵叶蜂一生中会遇到很多天地,地道毕竟也不是一个安全稳固的防御工事,它用什么方法加强对自己家园的护卫呢?瞧,那些剪下来的碎叶又派上大用场了。它用剪下来的零零碎碎的小叶片,把深处堵塞住。这些用来堵塞的小叶片,都是樵叶蜂漫不经心地从叶子上剪下来的,看上去很零碎,不像筑巢用的叶片一样整齐划一。

  (采用拟人的手法,将樵叶虫防御天敌、保护家园的方法描写得细致入微。)

  樵叶蜂的小叶片,都是用它那把小刀——嘴角剪成的。为了适应巢穴各部分的要求,它往往用这把剪刀剪出大小不同的小叶片。对于巢穴底部,它往往会精心设计,毫不含糊。如果一张较大的叶片不能完全吻合地道截面,它就会用两三张较小的椭圆叶片拼凑成一个巢底,一直到能与地道截面完全吻合,决不会留出一点空隙。

  (采用比喻的手法,将樵叶蜂的嘴角比作小刀,用来剪裁树叶。通过对樵叶蜂小巢的描述,看起来真像一个巧夺天工的裁缝和工匠。)

  最值得我们思量的是,樵叶蜂没有任何可以用来当做模具的工具,是怎么能够剪下那么精确的`叶子呢?它有参照的模型吗?还是有什么特殊仪器可以测量呢?有人推测,樵叶枫的身体可以用来当作圆规使用,一端固定,即把尾巴固定在叶片某一点上;另一端,也就是头部,像圆规的脚一样在叶片上转动,这样就能画出、剪下一个标准的圆形。

  (先是对樵叶蜂为什么能画出那么规整的圆形提出疑惑,再猜测它是把身体当作“圆规”,画出标准的圆,字里行间流露着对昆虫天然技能的叹服。)

  圆形的叶片,不能剪得过大或者过小。大了盖不下,小了又会跌落在小巢内,这样会把卵活活闷死。你可不必担心樵叶蜂的技术,它能很熟练地从叶子上剪下符合要求的叶片,虽然没有模具,但却非常精确。樵叶蜂为什么会有那么深厚的几何学基础呢?

  (钦叹樵叶蜂“深厚的几何学基础”,不用模具却可以剪裁出大小规整的圆形。)

  对于樵叶蜂来说,它必须在离家很远的地方,毫不犹豫地剪下一大片圆叶,使它恰好能做巢的盖子。我们觉得很难的事情,对它来说像小孩游戏一样稀松平常。对于如何治家,它们的确比我们聪明的多。

  (采用拟人的手法,将樵叶蜂制作盖子比作人类治家,并赞叹它们更聪明。)

  一到二十四章梗概

  第一章 论祖传

  各人有各人独特的性格,有时,这种性格看起来似乎来自先辈的遗传,但当你想追问这种性格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却又十分困难。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有一种与自然界事物亲近的渴望。如果你觉得我喜欢观察植物和昆虫的性格是从祖先那里遗传来的,那简直就是一个天大的笑话。

  第二章 神秘的池塘

  当我凝视着池塘的时候,从来都不会感到厌倦。在这个绿色的小世界里,不知道会有多少忙碌的小生命在生生不息地忙活着。

  池塘边,随处可见一堆堆黑色的小蝌蚪在追逐着;长着红色肚皮的蝾螈也把它的宽尾巴像舵一样地摇摆着,缓缓地前进;在芦苇草丛中,我们还可以找到一群群石蚕的幼虫,它们将各自的身体隐藏在枯枝做的小鞘中——这个小鞘用来防御天敌和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灾难。

  第三章石蚕

  我往池塘里放进一些小小的水生动物,它们叫石蚕。确切地说,它们是石蚕蛾的幼虫,平时很巧妙地隐藏在一个个枯枝做的小鞘中。

  石蚕原本是生长在泥潭沼泽中的芦苇丛里的。在许多时候,它依附在芦苇的断枝上,随芦苇在水中漂泊。那小鞘就是它的活动房子。

  这种活动房子其实可以算是一个很精巧的编织艺术品,它是由那种被水浸透后脱落下来的植物的根皮组成的。

  第四章 蜣螂

  蜣螂第一次被人们谈到,是在过去的六七千年以前。古代埃及的农民,在春天灌溉农田的时候,常常看见一种肥肥的黑色的昆虫从他们身边经过,忙碌地向后推着一个圆球似的东西。他们当然很惊讶地注意到了这个奇形怪状的旋转物体,像今日布罗温司的农民那样。

  从前埃及人想象这个圆球是地球的模型,蜣螂的动作与天上星球的运转相合。他们以为这种甲虫具有这样多的天文学知识,因而是很神圣的,所以他们叫它"神圣的甲虫"。

  同时他们又认为,甲虫抛在地上滚的球体,里面装的是卵子,小甲虫是从那里出来的。但是事实上,这仅是它的食物储藏室而已。里面并没有卵子。

  第五章 蝉

  最坏的罪犯,要算蚂蚁了。我曾见过它们咬紧蝉的腿尖,拖住它的翅膀,爬上它的后背,甚至有一次一个凶悍的强徒,竟当着我的面,抓住蝉的吸管,想把它拉掉。

  最后,麻烦越来越多,无可奈何,这位歌唱家不得已抛开自己所做的井,悄然逃走了。于是蚂蚁的目的达到,占有了这个井。不过这个井也干得很快,浆汁立刻被吃光了。于是它再找机会去抢劫别的井,以图第二次的痛饮。

  你看,真正的事实,不是与那个寓言相反吗?蚂蚁是顽强的乞丐,而勤苦的生产者却是蝉呢!

  第六章 泥水匠蜂

  有很多种昆虫都非常喜欢在我们的屋子旁边建筑它们的巢穴,在这些昆虫中最能够引起人们兴趣的,要首推那种叫舍腰蜂的动物了。

  为什么呢?主要原因在于,舍腰蜂有着十分美丽而动人的身材,非常聪明的头脑,还有一点应该注意的就是它那种非常奇怪的窠巢。但是,知道舍腰蜂这种小昆虫的人却是很少的。

  甚至有的时候,它们住在某一家人的火炉的旁边,但是,这户人家都对这个小邻居竟然一无所知。为什么呢?主要是由于它那种天生下来就具备了的,安静,而且平和的本性。的确,这个小东西居住得十分隐避,很难引起人们的注意。

  第七章 螳螂

  在南方有一种昆虫,与蝉一样,很能引起人的兴趣,但不怎么出名,因为它不能唱歌。如果它也有一种钹,它的声誉,应比有名的音乐家要大得多,因为它在形状上与习惯上都十分的不平常。它将是一名出色的乐手。

  多年以前,在古希腊时期,这种昆虫叫做螳螂,或先知者。农夫们看见它半身直起,立在太阳灼烧的青草上,态度很庄严,宽阔的、轻纱般的薄翼,如面膜似的拖曳着,前腿形状如臂,伸向半空,好像是在祈祷,在无知识的`农夫看来,它好像是一个女尼,所以后来,就有人称呼它为祈祷的螳螂了。

  第八章 蜜蜂、猫和红蚂蚁

  我希望能够了解更多的关于蜜蜂的故事。我曾听人说起过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它被抛弃到哪里,它总是可以自己回到原处。于是我想亲自试一试。

  有一天,我在屋檐下的蜂窝里捉了四十只蜜蜂,叫我的小女儿爱格兰等在屋檐下,然后我把蜜蜂放在纸袋里,带着它们走了二里半路,接着打开纸袋,把它们抛弃在那里,看有没有蜜蜂飞回来。

  为了区分飞到我家屋檐下的蜜蜂是否是被我扔到远处的那群,我在那群被抛弃的蜜蜂的背上做了白色的记号。

  在这过程中,我的手不可避免地被刺了好几口,但我一直坚持着,有时候竟然忘记了自己的痛,只是紧紧地按住那蜜蜂,把工作做完,结果有二十多只损伤了,当我打开纸袋时,那些被闷了好久的蜜蜂一拥而出地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区分该从哪个方向回家一样。

  第九章 开隧道的矿蜂

  矿蜂是细长形的蜜蜂,它们的身材大小不同,大的比黄蜂还大,小的比苍蝇还小。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它的腹部的底端有一条明显的沟,沟里藏着一根刺,遇到敌人来侵犯时,这根刺可以沿着沟来回地移动,以保护自己。

  我这里要讲的是关于矿蜂中的一种有红色斑纹的蜂。雌蜂的斑纹是很美丽夺目的,细长的腹部被黑色和褐色的条纹环绕着。至于它的身材,大约和黄蜂差不多。

  它的巢往往建在结实的泥土里面,因为那里没有崩溃的危险。比如,我们家院子里那条平坦的小道就是它们最理想的屋基。每到春天,它们就成群结队地来到这个地方安营扎寨。每群数量不一,最大的差不多有上百只黄蜂。这地方简直成了它们的大都市。

  第十章 萤

  在昆虫的各种类型中,很少有能够发光的。但其中有一种是以发光而出名的。这个稀奇的小动物的尾巴上像挂了一盏灯似的,用来表达它对快乐生活的美好祝愿。

  即便是我们不曾与它相识,不曾见过它在黑夜中从草丛上飞过,不曾见过它从圆月上落下来。

  就像一点点火星儿一样,那么,至少从它的名字上,我们可以多少对它有一些了解。古代的时候,希腊人曾经把它叫做亮尾巴,是很形象的一个名字。现代,科学家们则给它起了一个新的名字,叫做萤火虫(Iamqyris)。

  第十一章 被管虫

  当春天来临的时候,只要长着一对眼睛,就可以看清楚世界上任何东西的人,在破旧的墙壁和尘土飞扬的大路上,或者是在那些空旷的土地上,都能够发现一种比较奇怪的小东西。

  那是一个小小的柴束,不知因为什么,它能自己自由自在地行动,一跳一跳地向前走动。没有生命的东西变成了有生命的东西,不会活动的居然能够跳动了。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一点的确非常稀奇,而且很令人感到奇怪。不过如果我们靠近些仔细地看一看,很快就能解开这个谜了。

  第十二章 蝉:蝉的卵

  普通的蝉喜欢把卵产在干树枝上。它选择最小的树枝,大多数树枝有枯草与铅笔之间那么大。这些小树枝很少是垂下的,通常向上翘起,而且是差不多已经枯死了的那种。

  蝉找到适当的细树枝,就用胸部尖利的工具给它刺上一排好像用针斜刺下去的小孔。一根枯枝,常常被刺成三十或四十个孔。它的卵就产在这些小孔里,每个小孔内通常产大约十个卵,总数共约三百或四百个。

  第十三章 樵叶蜂

  如果你在园子里漫步,会发现丁香花或玫瑰花的叶子上,有一些精致的小洞,有圆形的,也有椭圆形的,好像是被谁用巧妙的手法剪过了一般。

  有些叶子的洞实在太多了,最后只剩下了叶脉。这是谁干的呢?它们又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是因为好吃,还是好玩呢?这些事都是樵叶蜂干的,它们用嘴巴作剪刀,靠眼睛和身体的转动,剪下了小叶片。

  它们这么做,既不是觉得好吃,也不是为了好玩,而是这些剪下来的小叶片在它们的生活中实在太重要了。它们把这许多小叶片凑成一个个针箍形的小袋,袋里可以储藏蜂蜜和卵。每一个樵叶蜂的巢都有一打针箍形的袋,那些袋一个个地重叠在一起。

  第十四章 采棉蜂和采脂蜂

  我们知道,有许多蜜蜂像樵叶蜂一样自己不会筑巢,只会借居别的动物遗留或抛弃的巢作自己的栖身之所。有的蜜蜂会借居泥匠蜂的故居,有的会借居于蚯蚓的地道中或蜗牛的空壳里,有的会占据矿蜂曾经盘踞过的树枝,还有的会搬进掘地蜂曾经居住过的砂坑。

  昆虫记读后感 1

  读了《昆虫记》这本名著,使我啧啧称奇,它让我看到了大自然的奇妙之处。

  这本书是法布尔以毕生观察研究昆虫后写下的,里面以生动活泼的语言展现了各种昆虫的习性、外形。在法布尔的眼中,微不足道的小昆虫也有着灵巧可爱的一面。脚踏实地的蟋蟀、爱好和平的恩布沙、优雅凶狠的螳螂、智慧的蜘蛛……

  昆虫虽然脆弱,但它们身上的优点却值得我们称赞。其中,西班牙蜣螂最令我赞叹。蜣螂妈妈为了孩子可以不顾一切,从六月到九月,日日夜夜的守着,不眠不休,只为孩子能平安长大。我被蜣螂妈妈的母爱震撼了,它能克服饥饿和疲劳,只不过是为了孩子啊。我们的父母不也是这样吗?处处为我们着想,时时刻刻地担心我们,尽可能地满足我们的.要求。

  《昆虫记》中的昆虫栩栩如生,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在脑中勾勒出各种画面,这是由于法布尔用心感受大自然的美,他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用一生的精力探索昆虫的奥秘,带我们了解这神秘的昆虫王国。

  《昆虫记》是个奇妙的世界,小小的昆虫也有着神奇的力量,它让我明白要尊重生命、热爱生活,大地上各种各样的生命点缀着每个地方,让我们的地球多姿多彩,如果没有它们,我们的世界该是多么的孤单!

  昆虫记读后感 2

  寒假期间,我读一本书,叫做《昆虫记》,以前我老是问一些奇怪的问题,例如:人为什么不会飞,为什么小鸟却会飞。总之,我老是把妈妈问得晕头转向。一天,我在书柜里找书,发现了一本昆虫记,我拿了出来,开始细细的读。看了一会儿,我发现以前的许多疑惑不解的问题都有了答案,于是我爱不释手,对它十分着迷。

  这本书的内容十分丰富,什么昆虫都有,红蚂蚁、黑蚂蚁、白蚁,这些小动物虽然微不足道,但它们的生活习惯让我大开眼界,还让我知道了昆虫的许多生活本领,像屎壳朗如何滚粪球,蝉是如何脱壳,有些昆虫十分恶心,有些昆虫十分有趣。

  书中讲述了每一只昆虫的出生入死,我经常会和书中的昆虫一样喜怒无常,让我身临其境,它们出生,成长,狩猎和死亡都十分平常,有时还会让我开怀大笑。它不但有趣,还含有很多知识。有时,我们把一些昆虫误解了,蝎子在人们眼里是可怕的东西,含有剧烈的毒素,但它却是一位关爱孩子的母亲,《昆虫记》不是乱编的',而是一件件事实。

  《昆虫记》还写了强者小时候的苦衷,如昆虫界的霸主——螳螂小时候会被小小的蚂蚁吃掉,大马蜂幼虫时也会被蜜蜂鸟吃掉,还写了蜘蛛织网,是靠它一步步慢慢织出来的,这本书看了会回味无穷,我们也能从中明白许多道理。

  我想,法布尔写《昆虫记》不是为了其他的什么,他是想告诉我们,昆虫和人一样,有着生命,不比人差,我们应该好好对待它们。

  昆虫记读后感 3

  昆虫记是老师推荐的书,看了昆虫记后,里面的昆虫让我震撼不已,原来昆虫的世界有那么多奥秘,它仿佛让我进入了一个生动有趣和神奇的世界。了解到了昆虫不仅有情感,也有战争,还有一些昆虫有超常的记忆力等。

  昆虫有很深的情感,这让我回想起来很感动。比如黑腹狼蛛妈妈照看孩子真不容易。狼蛛妈妈把还未生下的.宝宝放在自做的球球里,时刻挂在身上,有阳光的话,狼蛛妈妈用自己的后足把自做的球球举起来,还不停的转动让每个宝宝都嗮嗮太阳。狼蛛妈妈一次就能生二百多个宝宝,等宝宝生下来后,每次爬出洞外去嗮太阳,总是背着一大堆孩子一起,从不会把它们甩掉。狼蛛妈妈可真辛苦呀!

  别看蚂蚁们个子矮小,看起来很善良。可不是这样的,红蚂蚁就很厉害,与其说它们是小蚂蚁,不如说它们是强盗。红蚂蚁不懂得如何哺育儿女,不知道怎样寻找食物,它们什么也不会做,它们如果想让自己的后代活下来的话,它们只会去其它蚁类的家中抢走它们的蛹,不久以后,蛹蜕皮了,就成为不辞劳苦的佣人。

  有些动物象猫,蜜蜂,鸽子有超常的记忆力,把它们带到很远的地方,它们都能够回到自己的家。其中猫的记忆力好的惊人,作者法布尔收留了两只流浪猫,这两只流浪猫生了一堆小猫,有一次他们搬家了,法布尔把一只猫送给了他的好朋友收养。朋友把猫关在了家里,猫象发了狂,撞墙,抓窗户。朋友的夫人很害怕。就打开了窗户让它走了。这只猫要回家,它必须穿过半个城,而且还有一条河,河上有很多桥,可要走桥的话就绕远了,为了尽快到家,猫奋不顾身跳进了河里走水路,结果到家时已是一身泥。

  读了昆虫记这本书,让我改变了对昆虫的看法,以前很讨厌虫子,见了就像踩死,现在不是了,见了也想认真仔细观察

  昆虫记读后感 4

  法布尔是一位法国著名的科普学家,是第一位在自然界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他穷其毕生精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真实的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写出了《昆虫记》这部昆虫学著作。

  《昆虫记》的第一个特点是从自己的观察、实践出发,体现了昆虫研究的科学性。法布尔一生最大的兴趣,尽在于探索生命世界的真面目,发现自然界蕴含着的科学真理。正因为他热爱真理,所以他在写《昆虫记》时,一贯“准确记述观察得到的事实,既不添加什么,也不忽视什么。”法布尔为之献身的,正是因为这种揭示把握“真相——真理”的伟大事业。

  在法布尔那个时代,研究动物是蹲在实验室里做解剖与分类的工作,昆虫学家的研究是把昆虫钉在木盒里,浸在烧酒里,睁大眼睛观察昆虫的触角、上颚、翅膀、足,对这些器官在昆虫劳动过程中起什么作用却很少思考:昆虫生命的重要特征——本能于习性等,登不了昆虫学的大雅之堂。法布尔却挑战传统,将自己变成“虫人,”深入昆虫的生活,用田野实验的方法研究昆虫的本能于习性,探求生命的'本质。

  《昆虫记》的第二个特点是语言生动,体现了很高的文学性。《昆虫记》被认为是“科学与诗完美结合。”法布尔把毕生从事的昆虫研究的经历及其成果大部分用散文的形式记下来,在表现手法上,主要采用拟人化手法,使昆虫具有人的爱恨情感和思考行为,读起来感到十分亲切。

  《昆虫记》的第三个特点是从昆虫思考人类,体现了很强的思想性。法布尔凭借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描虫、悟虫,以虫性反观人生,他笔下的昆虫世界其实是人类生活的缩影。在法布尔看来,一切自相残杀的行为都是有违人类道德的,昆虫世界如此,人类如此,人类对昆虫更是如此。任何时候,人类都不能违背人性的道德去做一些悖与自然法则的事。

  《昆虫记》不仅仅充满着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蕴含着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求真精神,在生活中和学习上,我们要学习法布尔勇于探索世界、勇于追求真理的勇气和毅力,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像法布尔那样,要有一种严谨的科学精神,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下去,即使条件艰苦,也要为了理想而不断奋斗。

  昆虫记读后感 5

  看完《昆虫记》这本书,感触很深。我真的很佩服它的作者法布尔,正如罗斯丹所说;“像哲学家一样思考,像艺术家一样思考,像作家一样写作。

  通过仔细观察和多次实验,本书的作者详细描述了各种昆虫的生活习惯、繁殖和捕食方式,向读者展示了一个美妙的昆虫世界。作者写得生动有趣,读者读得很感兴趣。

  这本书的描述非常精彩,不仅把昆虫写得非常详细,而且把它们变成了好听的故事。尤其是米蒂菲那篇我最难忘的文章。它写道,它寻找配偶组成家庭,建造房屋和食物。有几段。例如,米诺多蒂菲喜欢露天沙子,因为羊必须经过牧场,一路上总是拉下羊粪蛋,这是它的日常食物。也可以退而求其次,找一些容易收集的兔子的小粪便凑合。你看,就几段话,让我们知道昆虫吃什么,

  书中所有的`昆虫都让我觉得很有趣。这一切都归功于作者的仔细观察和描述。比如螳螂的大腿下有两排像锯齿一样锋利的东西。在这两排锋利的锯齿后面,有三颗大牙齿生长。“以松毛虫为首的松毛虫一边探测一边挖土,似乎在测量土壤的性质”等,只有仔细观察才能写出来。仅仅仔细观察是不够的。只有仔细描述,读者才能理解。例如,“这个小圆柱体的外观有点像丝绸面料,白色有点红。小圆柱体上叠着一层鳞片,就像屋顶上的瓷砖一样。”。这些详细的描述使整本书更加生动、具体和迷人。

  作者写这些是因为他仔细观察。现在我明白了,我们不仅要仔细观察我们感兴趣的事情,还要仔细观察我们周围的一切,这样我们才能到处写文章。看,小昆虫也包含大学问题!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有仔细观察周围的一切,我们才能理解世界的美好。

  昆虫记读后感 6

  国庆节期间,我读了一本名为《昆虫记》的书。《昆虫记》是昆虫学家和作家法布尔的杰作。这本书主要讲昆虫的习性、种类、劳动、婚姻、繁殖和死亡。它仍然让我记忆犹新,久久不能忘记。我最喜欢的是迷宫蜘蛛。现在我给你介绍一下。

  当迷宫蜘蛛产卵时,它会放弃它完好的网,因为它的网太容易引起寄生虫的注意,这对婴儿的安全非常不利,所以它不得不忍受放弃爱。你看,这是一个多么细心的母亲啊!

  当我读到“迷宫蜘蛛通常会把巢建在一个相对隐蔽的地方,把卵产在那里。然后,等待孩子们,尽力保护他们,直到他们死去。”在死之前,它会用最后一点力量为孩子们咬巢。”我很感动,觉得迷宫蜘蛛真的很棒!

  在现实生活中,我的母亲和迷宫蜘蛛妈妈一样伟大,也关心我,爱我。有一次,晚上,我对妈妈说我不舒服,妈妈摸了摸我的头,然后,用温度针帮我测量,发现已经烧到38度半。妈妈一句话也没说,我就跑到医院,汗水浸透了她的衣服。我们花了很长时间才来到医院。医生给我打了针,吃了药,我迷迷糊糊地睡着了。当我醒来时,我发现我妈妈坐在我旁边。她的两只眼睛充满了血。我可以看到我妈妈整晚都在等我。我为有这样一个母亲感到骄傲。现在我要努力学习,长大后孝顺母亲,感谢父母的`恩情!

  法布尔的《昆虫记》把我引入了一个昆虫世界,让我了解了很多关于昆虫的知识。在法布尔的作品中,每一只小昆虫都被它描述得栩栩如生,所以我毫不费力地读了这本书,就像在听故事一样。我想:如果我们人类能像一些善良的小昆虫一样相处,世界就会非常和平。

  昆虫记读后感 7

  《昆虫记》这本书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之作。法布尔很小的时候就对自然界的事物有一种亲近感,非常喜欢观察昆虫。那时候,虽然没有人教他相关知识,也没有相关的书可以看,但是他从小树立了成为昆虫学家的目标。

  我在读《昆虫记》时最喜欢蝴蝶的成长过程。曾经我非常害怕毛毛虫,也知道蝴蝶是它变成的,当我看到它扭动的身躯就感觉很恶心,虽然它小时候丑陋,但是丑陋的外表并不代表它的心灵,因为它也有美丽的一面。从毛毛虫的卵孵化出小幼虫开始,它就经历着风风雨雨,比如说在躲避天敌的情况下寻找食物活下去,仅仅是一条微不足道的小虫子。

  法布尔的这本书让我看见了自然界那些微小的生命,它们的成长过程有多么的`艰辛。不要瞧不起它们,它们小小的身躯,能撑起很大的天地,就像我们人,有多少人梦寐以求能够事业有成呢?

  不要以为科学就是爱迪生的一盏灯,居里夫人的一克镭。法布尔告诉我们,其实科学还是身边的一只蚂蚁、一只蚱蜢。科学是要不断地探索的,只需要你一颗坚持不懈的心,就能获得伟大的成就。哪一个科学家不是经过风风雨雨才获得那么珍贵的结果!人们需要的是永无止境的探索,才会使未来更加光明。

  我读《昆虫记》时,被法布尔坚持不懈的人生态度感动了,所以我也开始留意身边的事物,观察生活的点点滴滴。每次在我快要放弃的时候,我都会想到:当初法布尔是怎么观察毛毛虫的呢?法布尔对哪些事物进行了特殊的描写呢?多观察、多思考、多记录才能获得更大的收获。

【昆虫记一到二十四章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骆驼祥子四章读书笔记06-16

简爱前四章读书笔记05-23

骆驼祥子十一到十四的读书笔记09-27

红楼梦一二三四章的读书笔记03-30

红楼梦前四章读书笔记06-19

海底两万里前四章读书笔记06-27

西游记第四章读书笔记04-20

(精选)昆虫记读书笔记03-25

[精选]昆虫记读书笔记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