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简史读书笔记

时间:2022-08-03 15:37:22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通用16篇)

  读完某一作品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让我们好好写份读书笔记,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那要怎么写好读书笔记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人类简史读书笔记,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通用16篇)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 篇1

  西塞罗有句名言:一个不懂自己出生前的历史的人,永远是个孩子。工作繁忙,但是坚持每天读书,不是为了读书而读书。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仅手机版信息就让人应接不暇,看了头昏眼花。读一本好书最大的收获就是让我学会系统性地认识和思考一些问题,释疑解惑,感知未来。

  《人类简史》的作者—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按时间顺序梳理了从智人出现到当今,又到未来人类发展全过程。书中确定了人类历史的三个关键节点: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和科技革命。

  认知革命是指距今7万到3万年,人类出现新的思维和沟通方式,能够通过语言传递事实和信息。认知革命以前,人类是灵长类动物的一种,认知革命以后,传说、神话、神及宗教出现,人与人之间通过这些虚拟的想象形成了共同的文化纽带,协作和活动范围大幅扩张。认知革命以前,人类只有生物学上的特征,认知革命后,便产生了历史学,有了文化意义上人类历史。

  农业革命指大约1万年前,人类通过种植、驯养等方式,由狩猎游牧生活转向定居。通过发展农业,人类获取食物来源更有保障,为养活更多的人创造条件。人口大量增加,人类开始定居,农业社会形成,出现了商品交换,出现了统治阶层,进而出现了村镇、城市、王国。关于农业社会有两个值得思考和讨论的问题。第一,到底是小麦利用了人类还是人类利用了小麦?从生物角度看,一个物种繁衍的速度加快,规模扩大,则意味着这种物种在物竞天择中取得了成功;反之,濒临灭绝的物种则意味着物种失败。因此,人类大规模的小麦种植活动对人类繁衍和发展的确有很大作用,但同时,小麦自身也因此获得物种的大发展。这样看来,人类利用小麦加快繁衍生息,但从小麦角度来看,却是小麦利用人类扩张到全球,是共生的结果。第二,人类大规模耕种到底是增加了幸福还是减少了幸福?一方面,大规模农业耕种使得人类拥有更多粮食免于饥饿和痛苦,也使人类得以定居并发展出商业和文化,无疑是好事。另一方面,大规模的农业耕种使得人类牢牢地被土地和作物束缚,不得不日复一日“面朝黄土背朝天”进行农业生产,比游牧采集为生的辛劳程度有过之无不及。这样,原本为了增加幸福而进行的农业活动,反而使得农民劳累不堪,难言幸福。

  科技革命是近代以来,尤其是17、18世纪以来,伴随着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两大引擎,科技取得了翻天覆地的进步,使得人类逐渐发现世界、认识世界并征服世界。如今,科技不仅是价值创造的源泉,也极大改变了人类生活方式。

  《人类简史》不是简单地把人类历史此般概述一遍。书中阐述“想象的世界”这一独特视角,是构成本书独特魅力的绝妙之处。《人类简史》阐述了人类文化、方方面面都是想象的产物。想象构建民族、社会和国家;想象构建了社会秩序、政治秩序、经济规则;想象构建了公司、货币和金融;想象构建了政治、经济、文化;想象构建了昨天、今天和明天,想象让人类从动物变成了主宰世界的上帝。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 篇2

  《人类简史》这本书阅读的时间有几个月,这本书给我感受就是全篇重点都很多,接而引发很多考虑。让我眼前一亮的发出慨叹“哦,原来是这样的。”中间休息着看了些小说,由于觉得有点心累。

  看完很多天了,不断再想要留下些什么。但是能总结的太多,真实让我尴尬了一会儿,向一同工作的同事强推这本书时,她问了我一个当时朋友向我引荐,我也问过的一个问题“讲的是什么?”,

  想了想分离朋友给我引荐时的引见“这是一本让人茅塞顿开的书”,答复她“这就是一本历史书、不是故事书所以没有讲的是什么,就是讲的历史,然后从一种我们平常没有留意的角度论述了这个历史”。

  历史留给了我们什么?为什么有些集团、国度衰败了以至消逝?有些还依然在开展?西方的科学是注重采集、调查、实验、数据的整合发现其中的规律,而我们习气用经历。这种认知在我看“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时了解尤为深入,其实那些让我们觉得很神奇的心理剖析、微表情剖析背后是有无数学者、学术团体的实验,数据研讨整理。并停止严厉的考证再发表。同一个课题不同的实验、目的得到的结论也不相同,所以运用范围较广。而我们就是“经历”、“指导说”,做得事也不论总结不总结反正我做了这个事就是有经历了,也不论这个“经历”是对是错。或者指导说得一切就是谬误。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 篇3

  从资本诞生以来可能我们就一直在对抗市场和经济还有社会,其实我们应该感谢他们,因为社会和市场才是造就了我们最终如此繁荣和发展的原因。因为有社会,有市场,所以我们才能够工作才能够挣钱才能去拿到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且自己的生活才能有保障,自己的安全也同样有保障。很多浪漫主义者会说一个人对抗全世界,其实,结果呢?

  因为这个世界是在正常运转着,所以我们每个人是不可能脱离于这个世界而存在的。

  这一点让我想到了我们的家庭,家庭和世界的关系,家庭就相当于我们刚出生的世界,大多数人前半生从刚出生依赖父母到叛逆期和父母对抗,也差不多,父母的生养之恩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铭记的,我们最应该感恩的是父母。

  这本书最后的章节是有些压抑的,讲了一些幸福和生命的意义,而且是从智人发展到我们现在,从一个个冷冰冰的数据,分析我们现在人的生存状况,虽然我们的生活是慢慢变好的,但是发展到现在,当生活物质富足之后,人们不再为了果腹而活,就开始暴露出精神上的缺乏了,那些冷冰冰的数据统计着我们现如今社会当中自杀的人数,还有心理不健康的人数的时候,那么的可怕。

  由此我想到了一些事情,人一定要为了一个价值观和使命而活,其实生存不成问题的时候,就应该想着下一步要干嘛,自己存在的意义。

  尤其是到书的后半部,最后我甚至已经看不下去了,他们在说着基因改造再说着世界大战在说着智人的末日。

  其实现在最后我脑海里思考的是一副棋局,就是阿尔法狗和世界第一棋手李世石下棋。4:1强势碾压,后来又和世界最顶级的十位棋手下期,战绩60胜0负,这说明智能的发展是非常可怕的。

  他们能够自我进化自我反省自我改正错误,在这一速度上是我们人类的好几万倍,我们人类是很难发现自己的错误,然后即使是发现了也是很难去做出改变。

  最终智能生命能否灭绝智人尚不可知,但是我们常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这个世界淘汰你,连招呼都不会打。在企业发展中,有时候连对手是谁都不知道,谁能想到竞争方便面市场的竟然是美团外卖和饿了吗。

  还有一点就是失败,其实失败算不上什么,挫折也算不上什么,即使是古代最繁荣,最昌盛的古罗马帝国,在扩张的路途上也不是一帆风顺的,都会有许许多多的战役,甚至战争,都会失败。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挫折也不是只会有一个。如果想做一份事业,或者是打拼出一份令人骄傲的成就的话,这些成就的达成是必须要经历挫折的。

  也没见罗马因为一次战役的失败就放弃整个战争,人生哪能不经历几次失败和挫折,因此放弃整个奋斗过程也是十分不明智的。

  再有就是格局,全球视野,对于商人,全球就是一个市场,对于信徒,全球只有一个声音那就是自己的神的声音,站高一线,换位思考。格局就是你心里能装下多少人。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 篇4

  在阅读这本书后,我发现本书和以前读过的历史书籍有很大的不同。作者很有自己的思想,如胡适先生所说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他的想法有些天马行空,想常人之未能想之事,可是他的假设又是在现有的证据上做出来的,也不能说他不对,能将历史写得别有一番风味,这样的书难怪可以获得好评和众人推荐。

  本书最大的意义和价值不是给我们简单介绍人类的历史,而是作者从各类事件中得出的自己的观念和深切的人文关怀以及对哲学和人类的基本思考。

  首先,作者认为过去的人类并不比现在的人类过得差,他们比现在的人类可选择的食物种类更加丰盛,人也更为自由,平时通过采集和狩猎可获得锻炼,也不易于感染群体性疾病。当人的负担过少,欲望较少,人也会更加的快乐和容易满足。

  其次,他提出这样的一个观点:农业革命是历史上的最大骗局。表面上看,人类通过大面积耕种,大规模的生产,使得人口激增,并不断发展壮大,实际上各种问题也随之而来,资源环境的破坏,各种政治权术以及残酷的战争,最主要的是人类的自由被大大束缚于土地之上,芸芸众生耗尽心血产出的粮食也提供给某些精英分子,而他们却史上无名,为他人做嫁衣。

  最后是他对于人类的未来之思考。人类无论处于哪个时代,都应该思考最基本的问题,就是人之为人的基本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如果我们不能认清人之为人的特点,人类的独特性,一旦我们发明出比我们更聪明的物种,我们该何去何从?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 篇5

  此书的部分以前上学时大致也熟悉了些,小时候懵懂好奇的关注点是自己的由来,我们的祖先长什么样,而如今考虑的确是我们如何与这个社会友好生存的问题,自己的前途在哪?怎么在这个进步的社会上生存发展?不同的年龄段读此书会有不同的看法。此时我的想法也只某段稚气未干年纪的看法。

  从人类认知革命的开始,残杀、抢掠、争领土,以及人类私心对权利的迷恋慢慢开始进化,这些都是自然演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人类进步的结果,工业革命到现今社会,人类的领导权也在不断扩大。

  以前针对鬼神论的看法都会有莫名的恐惧并且无知的相信它的存在,现在才明白宗教的大肆宣扬只不过是政治权利下的产物,来教导人类弃恶扬善,倡导文明社会,改变以前从祖先辈们留下来的那点凶残习性。

  自工业革命开始,人类的行为模式慢慢开始被束缚,两点一线的生活慢慢演变成新的问题,以致于现在的人类开始思考怎么能让自己快乐,亦徒生自己行为下只对自然一味索取却无所回报的悔悟。但庆幸某些人的觉悟,有时候城市呆久了就想去自然界里舒展下祖辈们留下来的这点没被磨灭掉的自由自在,不愿被框缚的习性,好好珍惜还未我们破坏的自然,人类终将依赖它的存在。现在的人类,下至每个人都需学会和自然和平共处,我也将善待我所拥有的一切。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 篇6

  之前一直有听说这本书,但一直没时间拜读,直到去年年底罗胖在新年演讲中宣传此书的作者即将出版姊妹篇《未来简史》时,我终于意识到应该去看看这本奇书了。

  花了一周时间看完,真的改变了我太多的认知,让我对世界、对人类的起源及发展有了全新的认识。作者学识渊博,从历史学、人类学、生物学、物理学、化学、伦理学、心理学、文化学等多个方面,用言简意赅、故事性极强的文笔,思维缜密且有条理地叙述了人类从250万年开始出现,历经认知革命、农业革命,以及科学革命,一直到现在的物种和文明演变过程,视角之广阔,想象之丰富,论证之详尽都让我耳目一新,受益良多。

  虽然我们从初中开始都在学习历史,但对真正的人类和世界历史却只是管中窥豹,略知一二而已。现代人起源于东非,被称为智人,但实际上却只是人属中的一个物种,与我们同属的还有其他人种,例如生活在欧洲和西亚的尼安德特人,生活在东亚的直立人、还有生活的东南亚和太平洋岛上的很多人种,可以说现代人在几百万年前并不只是地球上唯一的人类,只是后来逐渐由东非向外迁移才逐渐取代了其他人种,开始独霸地球。

  但为何智人可以猎取大型动物,甚至取代其他人种,而导致每到一个地方就造成史前巨兽和其他人种的灭亡呢?究其原因是因为智人内部产生了认知革命,这种革命使智人掌握了一种全新的语言。这种语言的特别之处在于不仅能传达自然环境的信息,还能传达关于一些根本不存在的事物的信息。讨论虚构事物让智人学会了如何协作,如何交流,以及建立自己部族的图腾等特征,由此逐渐孵化了宗教、秩序、文明……

  可以说人类目前的社会文明全部都建立在虚构的想象框架中,大家约定俗成地生活在地球上,社会更有序也更和平,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人类天性。因为人的基因里还有动物的遗传因子,渴望自由和奔跑是动物的天性,但现在大家都像是被一种巨大的惯性裹挟着生存,一旦偏离既定的生存路径,便会认为是异类。这种看法从古至今摧残了无数的自由灵魂。

  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农业革命让人类开始学会定居,逐渐形成了村落、城市、国家,但是同时这种看似稳定的生活却让人口剧增,农民的收入不再仅仅只为了养活自己的一家人,还养活着中上层所谓精英,由此这些精英脱离了繁重的工作,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去创建更多的道德准则、法律规定、哲学体系、绘画音乐艺术,人类的思想得到了解放和提升,但告别采集狩猎的生活方式,便宣告着人类从此将自己禁锢,不再自由。

  金钱概念造就了经济秩序,帝国的产生造就了政治秩序,而宗教的活跃则造就了思想秩序,可以说人类发展的进程就是在不断完善整个社会机器稳定运转的秩序规则。随之而来的科学革命,不断改变着整个地球秩序,地球中心开始由亚洲转移到欧洲,地球上越来越多的未知区域开始被带入不属于他们的文化洪流中,欧洲人发现了美洲,摧毁了玛雅等南美洲文明,发现了大洋洲,摧毁了地球仅剩的独立生态圈;也逐渐发现了遗落在文明之外的各个岛屿,摧毁了所谓的异类文明,从此,地球开始进入一个大文明时代,所有人类开始生活在一套秩序规则下,只因各自的民族而异。但随着经济和文化的紧密联系,未来极有可能实现地球一体化。从探索、征服、奴役、到最后的融合,这个过程起源于所谓的丛林法则,一个丛林的生物在知道存在另一个丛林后,便会产生好奇、恐惧、敌对各种心理,由此带来的要么是毁灭,要么是征服。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人类还会遇见各种问题。

  自然选择的法则开始被打破,智慧设计可以让人类参与甚至是决定未来生物体的特征组合。无论是生命体,还是非生命的智能机器体,由此所带来的道德和秩序又该如何界定和补充?

  人类追求的无非是快乐幸福,真正影响人类快乐的是物质生活的丰裕,还是达到期望的满足,亦或是本身追求快乐这个行为?由此带来的生存及生活方式的转变,想必这也足够让我们去思索了。

  真正的和平不是现在没有战争,而是不可能发生战争,那么对于依然民族林立、国家众多、文化分歧的如今,我们该如何处理那些可能带来毁灭的矛盾?

  在7万年前人类还只是一种微不足道的动物,经历了短短5000年的文明发展,时至今日,人类已经主宰地球,甚至开始进军宇宙,似乎拥有创造和毁灭一切的神力。固然人类的生存条件有了飞跃进步,但与之而来的代价是除人类以外的地球生物的生存条件却是前所未有的恶劣,我们拥有了看似无与伦比的力量,却不知道如何控制和使用,似乎除了物理法则外,我们不再臣服于任何法则?如果在未来,这种不负责任的自我主义主宰者姿态不加以改变,长此以往,带来的估计只有自我毁灭了。

  或许,我们该问自己的不是“我们究竟想要变成什么”,而是“我们究竟想要什么”。

  这的确是一本值得去看的书,看后你就会发现自己原来是多么的浅薄和无知。固然我们无法去左右或者决定什么,但至少我们可以自己活得很明白。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 篇7

  古人说,月亮上住着嫦娥。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溜达了半天,他会告诉你:不但没有嫦娥姐姐,连风都没有。那年是1969。

  1969年,神州大地发生了什么。大家在搞运动,文斗武斗,巧克力豆。

  这教、那教,各种教,教教有神又有经,来凑一桌麻将,猜猜谁会赢?

  你是唯物主义,不信这一套。什么都不信,精神会不会更空虚寂寞冷?

  忘记上面的胡说八道,以下是本书精华内容的摘录:

  无论是现代国家、中世纪的教堂、古老的城市,或者古老的部落,任何大规模人类合作的根基,都在于某种只存在于集体想象中的虚构故事。

  除了存在于人类共同的想象之外,这个宇宙中根本没有神、没有国家、没有钱、没有人权、没有法律,也没有正义。

  人类和黑猩猩之间真正不同的地方就在于那些虚构的故事,它像胶水一样把千千万万的个人、家庭和群体结合在一起。这种胶水,让我们成了万物的主宰。

  自然界的秩序是稳定不变的,就算人类不再相信世界上有重力,重力也不会一夜之间就消失。但相反的。是,想象所构建出来的秩序总有一夕崩溃的风险,因为这些秩序背后靠的都是虚构的故事,只要人们不再相信,一切就风云变色。

  这三种全球秩序:

  1、经济上的货币秩序;

  2、政治上的帝国秩序;

  3、宗教上的全球宗教。

  宗教信仰的重点是自己相信,但金钱信仰的重点是“别人相信”。

  佛陀的教诲一言以蔽之:痛苦来自欲望;要从痛苦中解脱,就要放下欲望;而要放下欲望,就必须训练心智,体验事物的本质。

  从许多小文化到少数大文化,再到全球单一文化,应该是人类历史无法避免的结果。

  历史的铁则:事后看来无可避免的事,在当时看来总是毫不明显。

  混沌系统分两级:一级混沌指的是“不会因为预测而改变”;二级混沌,指的是“会受到预测的影响而改变”,因此就永远无法准确预测。

  佛教认为,快乐既不是主观感受到愉悦,也不是主观觉得生命有意义,反而是在于放下追求主观感受这件事。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 篇8

  从未在一本科普书里获得如此流畅的阅读体验,简直恨不得马上再读一遍……无论是原文的谋篇布局还是翻译的文笔都称得上及其优秀,论述自然、接地气,完全不会有不知所云的长句子这种外国学术读物常见的问题,读这样的书获取信息之外本身也是一种审美享受。

  全书的几大论题都算不上多么具有颠覆性,但作者讲得条理清晰,且格局极大,一直能站在全球乃至更高的视角去看待人类发展史上的一系列问题。概括一下全书的几大主要观点:

  一、人类在地球进化史的诸多物种中算不上特殊的那种。数万年前曾出现过与现代智人极其相似的另一类人物种,且控制了世界大半部分的土地。现代智能能够统治全球,更多的是因为巧合下进化出了相对有利的某些特质,从而将另一类人物种赶尽杀绝。智人的全球扩张在物种范围内对地球上的其他生命造成了毁灭性的影响,智人出现后物种灭绝的速度远超以往。这里不列具体数据,但文中是有清晰的数据表明智人在登陆一片未知大陆后当地物种灭绝的速度会有多么惊人。

  二、农业革命本身是一场骗局。目前通行的说法是人类“驯化”了小麦作为主要农作物,实质则是小麦“驯化”了人类来传播自己的基因。从物种的角度出发,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尽可能多地复制本物种的DNA,增加本物种的数量。由此看来,在智人出现之前,小麦不过是地球上完全不起眼的一种植物,在智人统治世界后小麦也跟着遍布了整个世界,成为了世界上种植范围最广的农作物,可称是“驯化”了人类。且从个体的角度而言,农业革命的发生并未使人过上更好的生活,只是带来了人口的爆炸式增长。传统自给自足的狩猎生活被农耕生活所替代,农民不仅要养活自己,还要养活越来越多的手工业者和统治阶级,生活只会变得比以前更遭。

  三、帝国的扩张具有典型的两重性。一方面统一了国家之间的差异、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杀戮和死亡。帝国的存在催生了宗教、金钱、乃至资本主义的出现,从人类史的角度回看来说,总体而言还是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四、和帝国一样,科技进步同样具有两重性,这也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不做赘述。不过作者提出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例子:小男孩和胖子在广岛长崎造成了数百万人的死亡,从这个角度来说,奥本海默和他的团队都应该被送上绞刑架。但换个角度来看,正是核武器的出现阻止了超级大国之间的战争,因为一旦打起来就是地球毁灭大家一起下地狱的后果,这样说来,奥本海默才是最应该得诺贝尔和平奖的人。

  五、科技的进步并未带来更多的快乐。从个体角度来看,快乐和他的生活水平没有太直接的关联,主要是在于对是否感到幸福的“阈值”的管理。每个人的阈值不同,感到幸福的条件就不同。乞丐中奖10万就乐开花,百万富翁中10万完全无感。而科技的进步至少到目前为止,无法调整个体自身对幸福的阈值。

  最后还是想说,作者27岁就能如此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社会学、经济学、人类学无一不通,真是人比人气死人……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 篇9

  不管是从语言还是从内容上,都是非常有意思的一本书。不枯燥,脑洞大开,想法不一定正确,却非常有启发性,感觉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至今,想得最多的,应该还是存在的意义这件事。还记得二三年级的时候,问老师,我们存在的意义是什么,老师惊呆了,然后笑笑不语。这确实是个不好回答,且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每个人,最应该去问的,或许都是自己,也只有自己才能给出答案,可能穷极一生,我们都没有办法找到这个意义。或许没有意义就是生命本身。我们只是这历史长河里,不起眼的一粒尘埃,来去都是那么悄无声息,无足轻重,就像一朵花的开谢在我们眼里的样子,我们不会去想,这多花有没有找到自己存在的与自己而言的意义。

  当用更宏观的角度和长度去看待生命,忽觉一切都是那么的不重要。意义这个课题,这么多年来,纠结不出答案,答案出现的必要性,似乎也失去了,不再像以往那样揪着我的心,我只愿细水长流,静静的看着时光滴答滴答流逝,等待着生命的尽头,期待着那个尽头是不是另一个新的起点。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 篇10

  首先这是一本能引人思考的好书。

  读这本书,最好有一些历史和宗教的背景知识,读起来会有更多共鸣。从我的角度,作者讲了这么几件事,第一,智人并没有比其他人种或者动物高贵或者特殊,我们只是遵循进化规律产生的产物,第二,我们社会进化过程中所笃信的上帝,君权神授,马克思主义或者经济学原理,都是人类自身想象出来的产物,它们都有适应生产力,促进生产力和社会稳定的一面,同时作者告诉我们,并非只有它们不可,如果我是一个中世纪的人,信仰上帝还是信儒家,只取决于我出生在哪里,第三,消费主义和市场经济消耗过多资源的同时,会造成边际效应,市场经济的痛点在于它的短视,无法对长期市场所发生的事情做合理预测,尤其是当大众掌握投票权的时候,这导致了一轮又一轮的经济危机。第四,对于人类的未来,基因改造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第一对改造人已经在中国诞生,这种改造能否让人类生物到达一种新的进化速度,能否适应更严酷的环境,我们拭目以待。

  对我的启发:对于社会上已经形成的风气和习惯,想一想它的来源,它是不是还适应当前社会,下一个生产关系模式又会诞生在什么国家,是什么样的模式,以什么事情为契机?从这本书发散出去,有很多有趣的事可以做,有趣的题目可以想。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 篇11

  一口气读完余下的三百页,心中如释重担。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读完一本书变得如此艰难,尤其是行间距小,艰涩的,大部头的书。但是,又偏偏,非要选择大部头的书,给自己过不去。能看书的时间很宝贵,因此总想读些有意义的`书,不要辜负自己的时光。《人类简史》这本书,大16开,400页的正文,30万字,基本没有插图,全是文字,很枯燥,但是确实很有意思。

  本来想再分两次跟大家分享感想,但还是决定合在一起推送,因为我要腾出时间去阅读新书。那就简短地分享几点对我启发最大的内容吧。

  第一,这个世界被人类的想象力所左右。

  我们活在人类集体的想象中。比如,黄金本来只是一种金属,色泽金黄,比较稀有。为什么大家会选择黄金作为货币呢?人类用过贝壳之类的东西作为货币,后来有人选择黄金。假如A地区的人把黄金视为珍宝,B地区的人把黄金视为一般物,那么A地区的人会跑去B地区大量收购黄金,要不了多久,B地区的人开始提高黄金售价,逐渐地B地区黄金的价值就和A地区持平。A地区对黄金的集体幻想成功地影响了B地区,使黄金成为A地区和B地区的集体想象。

  大学时期,我开始反感应付考试。一般的课,我会去听老师讲,我会一字不落地阅读教材,对于比较讨厌的课,例如英语课,我拒绝去听课,我决定自学,看原版书。考试前,我也不会去突击背书,我仍旧我行我素地看自己认为重要的书。所以大学期间我的成绩排名一般。当时我就是拒绝把别人认为重要的东西,也视为重要。看到《人类简史》,我才豁然开朗,原来我是拒绝别人把他们的想象强加给我。

  第二,为什么近代西方的科学远远超越东方?

  作者认为,东方的帝国,比如中国,在文化里早早地就埋下了“自我封闭”的种子。中国古代文人讲究苦读圣贤书,似乎孔子和老子已经把世界的原理都已探究完毕,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反复地琢磨圣人的思想,这样我们就能解决眼下的问题。

  而西方的帝国,近代出于侵略和殖民的目的,常常会派人出海历险探宝,寻找未知的世界,把当地的财富掠夺回来,以及把自己的产品卖出去。而为了更好地占领并管理殖民地,西方帝国需要研究当地的文化,因地制宜地制定政策。

  作者认为,西方人会承认世界存在很多未知的领域,而不是像东方人那样,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世界的原理。西方人承认自己的无知,然后开始进行探索。虽然很多科学研究是为了服务帝国的侵略。

  第三,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就是不断更新利用能源的过程。

  最初人类进行采摘的生活,采摘的果蔬的能量来自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光里的能量。即便是狩猎到的动物,能量也是来自光合作用,因为动物需要吃草。概括起来,植物利用叶绿体的光合作用固定太阳光,动物通过使用植物转化能量,人类食用动植物获取能量。

  人类学会利用火,这样可以通过燃烧木头来转化能量。后来又学会了燃烧煤炭,这时的能量转化就更加可控,我们还发明了蒸汽机,人类开始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当人类发现石油也可以燃烧后,发明了内燃机,使得汽车迅速发展。后来人类还学会了发电,水力发电,火力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都是在更高效地转化能量。

  核反应的发明,使得我们可以更加高效高速地发电。近年来页岩气,页岩油开采技术的发展,还有海底可燃冰的开采技术,都在证明人类发现新能源的能力。作者认为,人类的每次技术革命,基本都是新的转化能量的技术革命。

  第四,人类的未来在哪里?

  作者认为智人的崛起,严重伤害了地球的自然生态,不断有物种灭绝,环境在恶化。但是作者并不悲观,作者认为每当预言家认为地球的自然资源即将耗竭的时候,我们的科学家总能发明新的技术,利用新的资源获取能量。

  作者认为,人类不仅在影响现在的地球自然生态,人类还在改变物种。生物学家在进行转基因技术,不仅在改造农作物,还在改在动物,甚至是想改造人类。我自己就是学习生物的,人类的确是可以对包括自己在内的很多生物进行基因改造,甚至是随意地改造,但是人类现在改造基因很多时候都还是无意识的,低效的。因为人类对于生物学法则还知之甚少。

  作者认为,地球的历史最初是物理学的,宇宙大爆炸,地壳运动等,接着地球是化学的,元素之间开始进行化学变化,再产生有机物,最后才是生物学的,有机物产生有机的生命,开始进化,生命体开始逐渐变的高级。

  我个人认为,物理学和化学现在发展的都已经比较彻底了,甚至是老态龙钟了,但是生物学却刚刚起步。二十年前的物理学和化学和现在基本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生物学这二十年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革命性的技术和发现层出不穷。

  人类会如何操纵基因?如何改变生命体?这充满了变数。而我却越来越怀疑生物进化论,越来越觉得人类乃至自然界的生命体是上帝造的,毕竟生命的法则太过复杂,太过精细。

  这本书值得一读,强力推荐。2014年的一本书,如果现在还有人在议论,说明它具有传世的可能,有其价值和意义。有多少书如网红一般,岁岁年年人不同。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 篇12

  《人类简史》是一部不长的书,却按时间顺序梳理了从智人出现到当今又到未来的人类发展全过程。书中确定了人类历史的三个关键节点,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和科学革命。

  认知革命是指在距今7万到3万年间,人类出现新的思维和沟通方式,能够通过语言传递事实和信息。认知革命以前,人类是灵长类动物的一种,与其它动物并无太大区别,风餐露宿,捕猎、采集为生,要躲避其它猛兽的袭击。认知革命以后,传说、神话、神及宗教出现,人与人之间通过这些虚拟的想象形成了共同的文化纽带,协作和活动的范围大幅扩张,部落的规模扩大、能力提升,开始成为自然界的主导力量,甚至具有灭绝其它物种的能力。认知革命以前人类只有生物学上的特征,之后便产生了历史学,有了文化意义上的人类历史。

  农业革命是指大约1万年前,人类通过种植、驯养等方式,由捕猎、采集的游牧生活转向在定居在永久聚落里。通过发展农业,人类获取食物的来源更有保障,为养活更多的人创造了条件。人口大量增加,人类开始定居,农业社会形成。在这过程中,由于农业产品的差异,出现了商品交换;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出现了统治阶层;进而出现了村镇、城市和王国,也创造了更多充满智慧的文化产物,金字塔、汉莫拉比法典、百家争鸣……人类活动越来越复杂多样,文字在记录这些历史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后人得以了解农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关于农业社会,书中提出了两个有趣的悖论。第一个是到底是小麦利用了人类,还是人类利用了小麦?农业社会以前,人类居无定所,小麦只是一种普通的野草。在小麦作为粮食的价值被发现后,人类开始大规模种植小麦,人类数量才得以大量增加。伴随这一过程的是小麦从普通作物一举成为遍布全球的主要作物,约占据225万平方公里。从生物角度看,一个物种繁衍的速度加快、规模扩大,则意味着这种物种在物竞天择中取得了成功;反之,则濒临灭绝的物种则意味着物种的失败。因此,人类大规模的小麦种植活动对人类的繁衍和发展的确有很大作用,但同时小麦自身也因此获得了物种的大发展。我们可以说是人类利用小麦加快繁衍生息,但从小麦的角度来看,却是小麦利用人类扩张到全球。这是个很新颖而有趣的角度。

  第二个是人类大规模耕种到底增加了幸福,还是减少了幸福?一方面,大规模农业耕种使得人类拥有更多的粮食,免于饥饿的痛苦,也使人类得以定居并发展出商业和文化,无疑是一件好事。另一方面,大规模的农业耕种使得人类牢牢地被土地和作物束缚了,不得不日复一日地面朝黄土背朝天进行农业生产,比游牧采集为生的辛劳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样看来,人类原本为了增加幸福而进行的农业活动,反而使得农民劳累不堪,难言幸福。这确是件吊诡的事情。

  科学革命是近代以来,尤其是17、18世纪以来,伴随着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这两大引擎,科学技术也取得了翻天覆地的进步,使得人类逐渐发现世界、认识世界并征服世界。科技的发展尤其是基础科学的发展,依赖于政府的大量投入。近代欧洲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为科技的进步奠定了经济基础。对黄金的需求直接促成了新大陆的发现和航海技术的发展,帝国的支持和扩张需求为科技快速发展插上了翅膀,而国家间的战争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更是猛烈地推动科技前进。科学、产业和军事科技水乳交融,从此世界急速发生改观。读书笔记,科技如今不仅是价值创造的源泉,也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人类甚至可以通过生物工程等手段扭转自然的力量。核武器的研制,原本是为了摧毁,如今却因为对其的忌惮反而促成了各国间形成整体和平的良好局面,这也是科技带来意料之外的一大好处。当然,科技的负面作用也不容忽视:高强度快节奏的生活降低了人们的幸福感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信息的泛滥增加了人们的焦虑和压力,生态和环境日益脆弱,等等。无论如何,人类发展已经与科技发展息息相关,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生物工程、量子通信……未来世界的模样必然是由科技所塑造的,也必然是值得期待的。

  如果单单是把人类历史此般概述一遍,这本小书远不能在2012年出版后的短短几年内风靡全球,为人津津乐道。书中阐述想象的世界的独特视角,则是构成本书独特魅力的另一绝妙之处。

  本书关于想象构建人类活动的描述并非独一无二。安德森早在1984年出版的《想象的共同体》中就阐述过最初民族和国家的形成过程中,由于地域的隔绝和交通的不便,跨地区的沟通联系很少,民族和国家的概念更多地存在于人类的想象之中。

  《人类简史》对此进一步延伸,阐述了人类文化的方方面面都是想象的产物,并以此作为贯穿人类历史的一条主线。

  最初的想象源于人类对大自然的无知,形成了诸如宗教、神灵和图腾等信仰,这种存在于大脑中的意识恰恰是区别一个族群与另一个族群的标志,族群就这样被想象出来了。随着一个地区或族群人口的增长,规范人际活动的秩序和规则逐渐形成,如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尊卑贵贱。这种人们最初想象形成规则经由国家政权确立,就成为了必须共同遵守的政治秩序、法律制度。

  再来看经济,经济活动最基本的元素是货币。早期货币的形态千差万别,金银、珠宝、贝壳等很多东西都能充当货币的功能,而赋予这些物品商品交换媒介功能的正是人们的观念——对贝壳货币价值的一致认可。例如在监狱里,由于大家的认同,香烟也能成为通用的货币。当今的货币的想象成分更甚。原本毫无价值的纸张,政权声称以国家实力为支撑确认其具有其面值所代表的购买力,便成为全国通用的货币,美钞甚至在全球范围内为人所接受,背后的原因就在于每个人都想象他人同样能认可这一货币所代表的购买力。所以说货币作为交换媒介的功能是基于人们的想象而形成的。经济活动的规则也并非是天然存在的,而是由商人们长期交易逐渐达成的共识。到底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还是先交钱或先交货?买到的货物质量不合格,能否退货或退款?企业破产了,企业负责人是不是要自己掏钱抵偿公司债务?要进行交易,双方必须想象对方会遵守同一套规则;成立公司,必须要想象其他人会认可公司背后所代表的一套制度体系和规则设定。围绕在大家周边的每一个品牌实际上也是一种想象。大家看到iPhone,立马想到时尚和品质;看到Nike和Adidas,就联想到运动;看到劳斯劳斯,就想到奢华……我们不需要亲身使用这些品牌,它们所代表的内容就留存在脑海里了。离开了这些规则、公司、品牌的经济注定是无法进行的。

  金融体系也是建立在想象基础之上,最典型的就是银行的账户金额。银行具有货币乘数的放大效应,存100元在银行,在保留一定比率的准备金后,比如说10%,剩下的90元又被银行贷给其它人,这样原本的存在银行的100元就变成190元。如此进行无限次数的存贷,最终银行账户的金额合计是1000元。这1000元只是账面上的数字,如果大家都去取钱的话,银行是给不出的。所以说储户账户里拥有的资金有一部分是想象出来的,银行必须依赖于储户的这一想象,才不至于出现挤兑的情况。

  至于文化,本身就有许多是纯想象构成的,而那些基于事实的描述也一定是带着想象的成分,因为文字本身就是一种想象的结果。“桌子”一词很容易为大家理解,可能最先印入脑海的是一张四方的八仙桌,但它代表的物体本身的形态可能是各式各样的,或许是石头材质的,或许是缺了腿的,或许桌面上摆了一束花……但我们在描述的时候,人为略去了一些信息,这种重塑的过程就是一种想象。

  想象构建了民族、社会、国家,想象构建了社会秩序、政治秩序、经济规则,想象构建了公司、品牌、金融……想象构建了政治、经济、文化,构建了昨天、今天和明天,构建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人类简史》的确是一本简史,它简单不是因为对人类历史浮光掠影,而是因为它以想象这一新颖的视角贯穿了人类发展的三个阶段,层层推进、逻辑一致,拨开历史迷雾、化繁为简,令人读后思路为之开阔、耳目一新。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 篇13

  花了两天时间拜读了最近超热的一本书《人类简史》。很久以前就听说过这本书,当时我是比较排斥的,用这么薄的一本书来描述人类的历史,有点异想天开。看完书之后,我路转粉了,不由得为作者宏大的思维所拜服。

  这本书整体来说,是紧紧抓住了一点,就是"趋势"。

  人类由动物发展为上帝,一共是经历了三次大的趋势浪潮:

  第一次趋势是"认识革命",使得人从食物链的最底层走向了最高层。

  第二次趋势是"农业革命",使得人口极大的提升,占领了全世界。

  第三次趋势是"科技革命",正是我们现在所在经历的这个时代。

  这里想着重谈一下科技革命的时代,也是最具有现实意义的。书中指出,科技革命时代的趋势是资本和科技的循环,资本投入科技,产生超额产出之后,再循环投入科技,从而产生了指数级爆炸式的增长速度。这个循环成立的关键就是不断涌现的科技发现,500年来,科技也从来都没有辜负过我们。今天看到一则新闻,列举了现今世界十大最有影响力的品牌,我细细一数,居然发现一大半是科技公司。我也看到了身边很多的例子,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加大科技方面的投入,因为这个已经不是个可选项,而是一个刚需。

  书中还提到了银行的重要作用。在传统社会关系中,如果A看到了一个非常好的机会,然后拿着计划向B去借钱,B是不会借的。但在科技革命的时代里这个关系发生了变化,科技资本的高速循环,推动整个社会产生了非常强烈的对未来的乐观心理,在这种乐观心理的驱动下,B就有可能借钱给A,无数的机会就从不可能变成了可能,社会也因此进一步加速发展。这个角色B往往就是银行。作为一名银行科技员工,我突然产生了一种很强的使命和责任感,原来我们日常一点一滴的工作,是可以和时代的发展联系起来的,而且这个基础的使命也能给职业发展以指引。

  听说目前《人类简史》这本书的阅读主力是创业者们,因为创业本质上就是一个追赶趋势的过程,而这本书可以帮助大家更清晰的理清这一点。我觉得对趋势的了解对每个人都是有重要的作用,可以一部分解答为何而工作这个关键的命题,也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人看到这本书,得到成长。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 篇14

  前两个月,我看过吴军的《文明之光》,《人类简史》不仅是站在某个民族(国家)或者人类的角度,而是也站在动物植物、整个世界的角度来看待人类发展历史;视角不一样,看到的东西也比较新颖,蛮有收获的。

  人类和黑猩猩之间真正不同的地方就在于那些虚构的故事,它像胶水一样把千千万万的个人、家庭和群体结合在一起。

  物种演化上的成功并不代表个体的幸福。对于玉米、小麦,纯粹的演化观点还有道理;但对于牛、羊、之人这些有着复杂情感的动物,必须想演化上的成功会对个体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想象构建的秩序深深与真实的世界结合;想象构建的秩序塑造了我们的欲望;想象构建的秩序存在于人和人之间思想的连接。

  “客观”:不受人类意识及信念的影响;“主观”:靠的是某个单一个人的意识和信念;“主体间”:靠的是许多个人主观意识之间的连接网络。

  历史上许多重要的驱动因素,都是这种存在于主体之间的概念想法:法律、金钱、神、国家。

  金钱几乎能跨越所有的文化鸿沟,不会因为宗教、性别、种族、年龄或性取向而有所歧视;也多亏了金钱制度,才让人就算互不认识、不清楚对方的人品,也能携手合作。

  我们用金钱来促进陌生人之间的合作,但又害怕这回破坏人类的价值和亲密的关系。一方面,我们想打破那些限制金钱和商业流动的社会大坝;但另一方面,我们又不断筑起新的大坝,希望保护社会、宗教和环境免受市场力量的奴役。

  混沌系统分成两级,一级混沌指的是“不会因为预测而改变”,天气就属于一级混沌系统;二级混沌系统,指的是“会受到预测的影响而改变”,因此永远无法准确预测,例如市场、政治就属于二级混沌系统。

  物理学家认为宇宙大爆炸就是一个奇异点。在奇异点之前,所有我们认知的自然法则都还不存在,就连时间也不存在。所以要说宇宙大爆炸“之前”如何如何,对我们来说是没有意义、无法理解的。而我们可能正在接近下一个奇异点,所有我们现在这个世界的意义(不论你我、男女、爱恨)都将变得无关紧要。而在那个点之后的任何事,都还超出我们现在所能想象的。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 篇15

  每晚睡觉之前都会读上一会儿书,这已经形成了一个习惯,姑且不管好坏,至少这是一种能让我快速入眠的方式。读上大概45分钟左右,眼睛就已经不听使唤了!

  最近在读《人类简史》,本书又给我打开了知识认知上的又一扇门。我一直认为,所读的书不见得会对自己以后的生活有怎样的促进作用,但是有很多书可以增加自己的知识面,认知这个世界,人类的过往,经历,以至于未来,这是多么神奇的事情。

  初拿到《人类简史》&《未来简史》这两本书,第一感觉上———“厚”,太厚了。而且粗略一翻,每一页文字都非常多,很少插图。便知道,这两本书肯定会花很长的时间来看!但是从这两本书的思维导图让我感受到,作者尤瓦尔·赫拉利将会用这两本书为我开启认知的一扇大门,这两本书将会为我构造多么宏大的人类认知观!

  看书的速度实在是比较慢的!最近刚看到,有关智人的历史,内容太多;其中有一段文字是这样写的:数10万年前的智人,由于没有掌握火,不能煮熟食,而且食物短缺,能够为智人提供能量的高热量的甜食,少之又少,那时候唯有熟透了的水果。在这样的前提下,当一个智人女子在空旷的大草原上搜寻实物,发现一颗已经熟透了的苹果树,那么这个时候,她的第一选择肯定会先吃,吃到吃不下为止,因为如果被其他的大型动物发现,那么她就再也没有机会了!而这种对高热量甜食的喜爱,乃至于吃到吃不下的习惯,恐怕已经深深刻入了我们人类的DNA当中,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现代人无法抗拒甜食的原因,肥胖也成为现代社会特别严重的健康问题!

  但是,数十万年前的智人却没有肥胖这样的健康问题,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比如:他们为了躲避大型猎物的追杀,必须让自己跑的更快,更灵活;也比如他们因为食物短缺,不会固定的进一种类型的食物,而是多种杂食,也就不会因为食物不均衡而引起健康问题;也比如他们在生存过程中需要不断的搬迁,如果因为肥胖等健康问题导致行动缓慢,那么这部分人注定会被部落遗弃;等等!而我们现代人的生活习惯就注定了我们的健康会出问题,这是DNA遗传无法控制的!

  我们现代人能够控制的东西太多,食物方面,可以做到针对自己的喜好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而不会因为我们身体需要各种元素而进食各种不同的食物,对甜食的喜爱也是深深的刻入了我们人类的DNA;现代人也不用躲避大型动物的残害,也不用把自己锻炼得异常灵活去跟其他捕食者竞争;现代医疗的发达,也不会让我们因为一些小疾病而被家人或者社会遗弃。总之,现代社会的安逸,确实让我们在某方面已经比不上我们的祖先:智人;DNA的遗传变异也在慢慢发生!但是,人类是在不断进化的,我们也在不断的意识到种种问题;

  关于,现代人的很多喜好,也许我们并未意识到为什么会这样,也许很多行为都是从我们远古的祖先:智人身上遗留下来的,这样的行为或者喜好,都是刻入了我们的DNA的。

  读书,确实让我认识到了以前毫无意识的一些事情、行为或者习惯!也许下次,有人问题我为什么这么喜欢吃甜食,我就可以回答他:这是我们远古祖先:智人遗留在我们DNA里面的!

  这次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的观看!以上均为个人拙见,同有《人类简史》的爱好者,欢迎你们留言讨论!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 篇16

  《人类简史》是以色列历史学赫拉利写的一本人类发展历程的历史著作,讲的是人类如何经过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和科学革命这三大变革,从远古人类走到今天的信息时代的能够创造生命的“神”过程。

  赫拉利通过这本书,描述了他观察人类发展的独特视角,告诉了读者许多知识点,并试图通过这本书,引起读者思考人生。看了这本书后我非常认同中文版序的作者的说法,赫拉利将人类发展的历史上升到了哲学高度。

  这本书在以下几个方面给了我新的认知:

  1、吃东西的时候要尽可能多样性,并每一种都不能吃的太多,这样对个人身体有利,我们常说的不挑食就是这个意思。

  2、要理解人的欲望,很多东西都是人自己的感觉,比如他说,现代的人为了让自己的爱人快乐,就给他买大房子,让他出国旅游,而古代的法老为了让心爱的王后开心,就给她造个大金字塔。

  3、要保持好奇心。作者认为到了近代欧洲人比亚洲能发展的更好,就是因为他们的好奇心,他们认为世界上还有很多他们未知的东西需要探索,所以欧洲人发现了美洲,而不是我们中国人,尽管中国郑和七下西洋远比西方的麦哲伦和哥伦布早得多,船也大得多。

  4、国家和民族都是想象,是统治者为了更大范围的合作而编的故事。这一点直接颠覆了我以前所了解的世界观,但赫拉利说的又非常有道理,让你不得不信服。

  5、要正视历史,人类的进步和扩张,总是伴随着其它动物甚至其它人种的灭绝,这里没有什么温情可言,也无对错可言。本书通过大量的考古发现反驳了许多大型动物的灭绝比如猛犸象是由于气候变化造成的观点,其实历史最好就是事实,没有必要藏着掖着,是非功过留给后人评说。

  6、最后,作者从哲学的角度,思考了现代技术革命可能给人类和自然带来的风险。这些技术包括当前最前沿的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等。

  总之,本书作为罗胖的《得到》上的镇殿之宝,信息量巨大,许多观点都令人耳目一新,是一本绝对值得一看的好书。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08-21

读《人类简史》读书笔记09-14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950字11-15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3篇08-29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精选10篇)01-06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4篇09-05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2000字01-15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范文(精选5篇)03-21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通用8篇)06-27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通用20篇)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