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

时间:2020-08-09 11:36:51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范文(精选6篇)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书笔记了。但是读书笔记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范文(精选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范文(精选6篇)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1

  毛姆描写出了人性,读完以后,令人深思,引起共鸣。

  这是一本文学名著,内容是虚构的,作者以第一人称记叙一位传奇人物——思特里克兰德,早年是一位证券经纪人,在伦敦有美满的家庭,本可以安稳度过一生,却听从自己的内心,抛弃妻子和儿女,来到巴黎画画,后来又到处奔波,最后在一个美丽小岛上度完余生,娶了当地的土著女人结婚,又生了两个孩子,画了一幅旷世神作,在死之前,却要老婆在他死后烧掉。他的画后来都很值钱,在画界相当出名。

  此书越读越精彩,妙在他用第三视角来写思特里克兰德,第一人称和思特里克兰德在伦敦和巴黎有接触,后来画家发生的事都是根据和画家接触的人口述来写的,给人感觉画家的人生是拼凑出来的,对画家的想法并没有描述,他只描述第一人称的所感所想,第一人称和思特里克兰德接触的人和事,所以作者描绘的是人性,这些人可能就生活在我们身边,这些人和画家形成对比,我想不出搞艺术的脑瓜里想的是什么。他描写的很细腻,读完这本书合上时,内心平静中又泛着涟漪,遇到一些人和事时总能想到书中的情节和人物。

  理想是什么?是不是要做自己喜欢的事?与其说思特里克兰德追求艺术,不如说思特里克兰德追求精神生活,只是想要通过画笔来抒发出来,而物质并不重要。他后来穷困潦倒一生。生活的小岛很美,但生活环境恶劣,他根本不在乎,他需要一个女人为他料理一切,不烦他,让他安心画画,他老婆做到了。人是不是就应该这样追求?如果我想追求我想要的生活,是肯定能实现的,可能要花上一辈子的时间,在中国找不到,就去外国。但我总被各种杂事所羁绊,且确实不知道自己想要啥,所以现在贩卖焦虑的很多,因为有市场啊。

  如果他的画后来不被大家所认可,又将如何?他的人生是不错的,这里用成功不合适,用完美不合适,用幸福也不合适,他可能并不幸福,也不成功,这些都是外界对画家的评价,他追求的是精神,当精神得到满足时,足矣,思特里克兰德对外界的评价也不在乎。他强上了把他救活的另一位画家的妻子,而那位妻子却不愿意再回到她丈夫身边,愿意跟在思特里克兰德身边,服侍他,照顾他,满足他的欲望和创作后,他把她抛弃了,她服药自杀,他却一点愧疚没有,这就是人性的复杂之处,感觉很神奇,写的却合情合理。

  我们总是被环境、文化所束缚而不自知,比如男生留短发,女生穿裙子。古代男人可能留长发的。我们在社会上要注意方方面面,无形中画好的规矩必须遵守,人活着累,羡慕活的洒脱的人,接受身边的一切吧,虽不能像画家那样一生追求,但可以尝试一些自己没做过的事,那也蛮有意思的。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2

  我们老祖宗曾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月亮和六便士》里的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就是这样一位心有猛虎的人物,他被梦想的烈火紧紧包围,炽热的火焰将他的胸膛里那颗跳动的心脏吞噬,将他推入黑暗无边的牢笼中,他被理想鞭笞得体无完肤,他需要一个摆脱束缚喷薄欲望的出口,绘画成为他释放天性的完美利器。

  四十多岁这个年纪,很尴尬。上有老下有小,钱财不多不少。斯特里克兰就在这样一个年纪下,开始了放弃一切追寻梦想的道路。他给妻子孩子留下聊以生存的钱,只身一人在巴黎绘画,饥一顿饱一顿,衣衫褴褛,形如乞丐。比起温暖温饱的家来说,这种放肆的生活反而助长了他嚣张跋扈的气焰和自私自利的性格。画得画就放置在阁楼上,不去推销也不售卖,捉襟见肘的时候借助朋友的帮忙,穷困潦倒得厉害。后来,从巴黎辗转到了塔希提的时候,他的人生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娶了土著人爱塔为妻,安心作画,终于在临终前完成了他最满意的画作。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猛虎——高高在上如月亮般的梦想,谁都希望自己梦想成功的一天。心中涌动着无可言喻的力量,它在不断升起、冲突、翻腾,如那个朗朗如光的月亮看似近在眼前,实际远在天边,伸手触碰不到。梦想在每个人心中都留下了一个缺口,有人在里面看到了天堂,有人将它直接丢弃,并不是所有人能够得到这股神奇的力量。

  在《月亮和六便士》里,在“我”的叙述中,描绘了两对追逐梦想的人儿,一对是斯特里克兰和斯特罗夫,另一对是亚伯拉罕和阿列克卡迈克尔。斯特罗夫也是一位画家,从小的时候绘画有点儿天赋,并且自学成才画作得过奖,他后来被送到专业绘画学校进行学习过。但是这样一位人儿却逐渐迷失了自我的绘画才能,随波逐流在茫茫的世俗中了。可是,他却有一颗古道热肠的心,和一双发现千里马的眼睛。在他看来,斯特里克兰是个天才,是个不可多得的千里马。他尽心尽力,甚至贴钱贴妻子地去辅助斯特里克兰,即使被骂得狗血淋头,也仍然坚持去帮助他。斯特里克兰最后的成功一半必须归功于斯特罗夫,虽然这有些讽刺和好笑。这不禁让人想起了高更和梵高,两个赤城热爱绘画的天才,彼此渗透,彼此仇恨。

  “我”在搜寻过世三年后斯特里克兰的故事,里面穿插了亚伯拉罕和阿列克卡迈克尔的故事。亚伯拉罕医学界里的天才,在外科手术中是一把不可多得的好手,并且已经成功晋级为主任。他却意外地将唾手可得的荣耀丢弃在一边,独身去了亚历山大港。这个机会就留给了卡迈克尔,他获得了所有的一切——职位、财富、荣耀。当问亚伯拉罕后悔吗,他说他完全没有后悔,他别无所求,他的生活很完美。他毅然决然地放弃了上帝送给他得以天下的荣耀,他喜欢的是归于平静的生活,他爱上的是趋于平衡的内心力量。

  每个人对于梦想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斯特里克兰穷尽一生,只是为了完成心目中最完美的画卷。亚伯拉罕希望得到平静的生活。他俩都是成功的,虽然过程有些曲折,一个舍弃了温饱安全的家庭,一个放弃了飞黄腾达的机会。

  借助亚伯拉罕和阿列克卡迈克尔的故事,毛姆问出了很多人内心渴望已久的话,“难道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让你感到舒服的环境里,让你的内心得到安宁是糟践自己吗?我想这取决于你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取决于你认为你应该对社会做出什么贡献,应该对自己有什么要求。”

  太多人说毛姆根据画家高更的人生创造了这部流传百世的巨作《月亮和六便士》,但我觉得里面包含着毛姆本人想要倾诉和喷薄的话语。在他的人生轨迹中,刚开始的写作生涯郁郁不得志,评论界认为他的作品不够冷静深刻。他辗转到写戏剧后,火热程度一发不可收拾。这才完美地延续了他的文学梦。若不是戏剧拯救了他,想必他会从熠熠生辉的天才“堕落”到郁郁寡欢的俗人中。

  实现梦想的道路曲折又坎坷,可是那些层层叠叠的人影在路上忙忙碌碌地行走着。头顶上的月亮大得仿佛能够踮起脚尖就能够触碰。有人急急行使,忘了周围的风景。有人走了一半,开始走回头路。有人沐浴在朗朗月光下,先捡起脚边的六便士,再抬头看看那颗又大又漂亮的月亮。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3

  1915年,毛姆的代表作《人性的枷锁》出版后,一位评论家评价书里的主人公:他像很多青年人一样,终日仰慕月亮,却没有看到脚下的六便士银币。毛姆很喜欢这个说法,便决定以《月亮与六便士》作为下一部小说的名字。“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到了月亮”,这句话出自刘瑜的文章《另一种高度》,后来在网上广为流传。很多人以为这是书中的一句话,这一点我也是读完全文后才知道的。

  这本小说讲述了一位年过四十的证券经纪人思特里克兰德,为了追寻自己的精神世界,抛妻弃子前往巴黎绘画。在巴黎还拆散了一位朋友的家庭,朋友的妻子也因情自杀。而后思特里克兰德辗转流浪到一个位于太平洋的小岛塔希提,期间思特里克兰德同当地土著爱塔结婚生子,在人生的最后几年,他患上麻风,在房子四壁完成了自己最完美的作品,眼睛已经失明的思特里克兰德又让妻子在自己死后将房子烧毁。书中有大量深刻的句子透过人物的口表达毛姆的思考,同时也塑造着人物本身。短短的概括又怎能了解人物呢,我摘录了两段让我笑到抽筋的片段。巧合的是皆是粗鄙之语,我只是认为它使得人物鲜活的出现在眼前,让你更能了解到这是怎样的一个人。

  片段一:思特里克兰德邀请毛姆到他住的地方看他的画。

  “你最好站在这儿,”他指着一块地方说,他可能认为在他把画拿给我看的时候,这是一个最适合观赏的角度。

  “我想你不愿意我说话吧,”我说。

  “这还用问,我要你闭住你的嘴巴。”

  片段二:尼柯尔斯船长向毛姆讲述他是如何结识思特里克兰德

  他在广场上又看见了思特里克兰德,思特里克兰德正靠在一座石雕像的底座打盹。他踢了思特里克兰德一脚,把他从梦中踢醒。

  “来跟我吃早饭去,朋友。”他说。

  “去你XX。”思特里克兰德说。

  我一听就是我那位老朋友的语气,这时我决定把尼柯尔斯船长看作是一位可以信任的证人了。

  “一个子儿也没有了吧?”船长又问。

  “滚你的蛋。”思特里克兰德说。

  “跟我来,我给你弄顿早饭吃。”

  犹豫了一会儿,思特里克兰德从地上爬起来,两个人向一处施舍面包的救济所走去。

  思特里克兰德也没逃过真香定律,他也讨厌别人对自己的画指手画脚。远离文明社会,回归与他精神相容的地方。他在塔希提岛上的妻子爱塔,这个女人实在太爱他了,她或许根本不懂绘画,在思特里克兰德患病准备离她而去的时候,她说他要是离开,她就吊死在房后的树上。她说你是我的男人,我是你的女人,你到哪儿去我也到哪儿去。她并没有用妻子丈夫这样的称谓。我感受到一种震憾人心的力量,是最原始的表达。越是真挚的情感表达起来就越简单,她的话只是在述说一个事实,包括自杀这样的事。记不住长串的名字,爱塔再长一点我想还是能够记住的。

  “为什么讨人喜欢的女人总是嫁给蠢物啊?”“因为有脑子的男人是不娶讨人喜欢的女人的。”——《月亮与六便士》

  一直没明白这句话,直到写爱塔的时候我有了自己的理解。相信我,很多人的理解都是不同的,这没什么大不了的。

  我喜欢书中那个叫阿伯拉罕年轻人的故事,他拥有别人眼中羡慕的一切,在他去地中海度假的时候,他一心想回到伦敦去,一天早晨,他乘的货轮在亚历山大港靠岸,他从甲板上看着这座阳光照耀下的白色城市,看着码头上的人群。他看着穿着褴褛衣服的当地人,苏丹来的黑人,希腊人和意大利人成群结队、吵吵嚷嚷,土耳其人戴着平顶无檐的小帽,他看着阳光和碧蓝的天空,就在这个时候仿佛得到什么启示,他当即打定主意,今后的日子他都要在亚历山大度过了。二十四小时后,他已经带着自己的行李上岸了。(细节描写均出自书中)

  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自己喜爱的环境里,淡泊宁静、与世无争,这难道是糟蹋自己吗?与此相反,做一个著名的外科医生,年薪一万镑,娶一位美丽的妻子,就是成功吗?我想,这一切取决于一个人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取决于他认为对社会应尽什么义务,对自己有什么要求。但是我还是没有说什么;我有什么资格同一位爵士争辩呢?——《月亮与六便士》

  阿伯拉罕后面只是拿着维持生活的.薪资,整个人也变了个模样,可他却一点也不后悔。普世的价值观与独立个体的追求充满了矛盾,今天依然如此。“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到了月亮”,这样的说法使得六便士和月亮自然对立起来,这不应该是它们本来的模样。世俗的偏见只分成功失败,追求精神的安宁为世俗所不容,那不是文明社会,我相信一个更加包容的文明社会终将到来,我们仍在等待神启,在荆棘的路上。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4

  不久前便拜读了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记忆深刻的是书中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追寻艺术梦想的道路上,表现出对人情与人性的摒弃和过分自私的态度。也总是想起里面的一句话“只有诗人同圣徒才能坚信,在沥青路面上辛勤浇水会培植出百合花来。”

  斯特里克兰德生活过三个地点:英国伦敦、法国巴黎、塔希提岛,也在这三个地方分别经历了三个女人:妻子艾米、朋友的妻子布兰妮、土著少女艾塔。

  伦敦,土生土长生活了四十几年。有一份在证券公司稳定且收入不错的工作,一双聪慧乖巧的儿女,妻子艾米贤惠且知书达理。留下一张纸只字片语,就轻而易举抹掉了前面走过的人生轨迹。

  巴黎,凭着对绘画的一腔执念,沉迷于梦想一发不可收拾。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变得不近人情,一切与己无关。病重时得到了朋友妻子布兰妮的悉心照顾,恼恨的是凭着自己无所谓心理下毁掉了朋友的生活甚至布兰妮的生命。他还能摊摊手说,这与我有什么关系呢?不堪一击的生活,以及被生活压迫下人性的丑陋。梦想又是什么呢?

  之后经过马赛到达塔希提岛,这是他灵魂出窍之后得到升华的地方,在这里他与心中的梦想毫无阻隔。有着一个默默守护他,忠诚于他梦想,叫做艾塔的土著少女。即便是他快到生命终点,也无损他绘画才能的发挥。梦想可以实现,但原来如此艰辛!

  看完这本书后,我的心绪一直久久不能平。这样的男人不是典型的渣男吗?他的出走,做丈夫做父亲的责任去了哪里?抢走朋友之妻,人性的底线在哪里?这些让我感到愤怒,任何对梦想的追求都不应该是自私甚至脱离道德的借口。

  文末描述了斯特里克兰德病死后盛名,把视角又重新拉回到了他结发妻子与一对儿女身上。她们心里压根没有想过要关心斯特里克兰德这些年的遭遇,倒是因为他的盛名,极力标榜曾经的关系,假装付出和理解。如果没有盛名,他们是否还愿意提起这个曾经丢弃她们的人?如果没有原谅,何必假装美好?人性的碰撞果然脆弱,道貌岸然的面具在现实对比下显得如此不堪一击。

  思至为什么思特里克兰德非要去画画呢?文中他说:“我必须画画。我身不由己。”对潦倒的处境、刻薄的蜚语、拮据的生活都能泰然处之,这也许是信念的魅力了吧,引领着纯粹的灵魂一路前行。

  梦想人人有,在现实中有多少人能够坚持呢?生活中渐行渐远,很容易就忘记了初心,很容易就有理由说服自己放下,很容易就把别人的看法筑在自己好不容易建立的壁垒里……也许这辈子都没有这么大的魄力与自己决裂,但生活给予的馈赠本就是独一无二。做自己想做的,内心真实快乐就好。

  月亮很美很孤独,看上去很近却那么远,要做的就是清醒的活着!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5

  你想要月亮,可给你六便士又嫌少。

  ——题记

  作者说这个标题是他随手起的和主题无关,但我觉得这个标题起的太妙了。在无数的选择中,是抬头仰望月亮还是低头去捡六便士,这两个选择也直戳新闻人的胸口,是理想还是现实?

  书中的斯特里克兰德和挣扎的凡人不同,他转身追寻理想再也没有回头,可以说是荒诞的可笑的。一个毫无绘画基础四十岁的中年大叔执意作画,放弃了令人羡慕的家庭以及安稳的工作。

  他在乎成名么,不,他根本不在乎。他所有的钱所有的时间都用来画画,甚至连生理欲望被他厌恶。他只想要内心的宁静。他被讥讽,被唾弃,可他根本不在乎其他人的想法。新闻理想新闻真实,新闻人挂在嘴边的东西,哪一个人可以拍着胸脯保证绝对做到?最初选择这条路靠着的是理想,支撑走完却需要面包。所以,是不是最后都会向生活妥协,但这本书就是要告诉你,可以反抗生活。

  我想如果斯特里克兰德死后他的画没有出名,那么就是一场悲剧,可即便他死后变成了瞩目的画家,那一把被他安排的大火烧光了他所有画作,依旧是一场悲剧。所有可能的传世经典都注定湮灭,但世人的评价他才不在乎。

  书里我最喜欢这样一段话。

  “我总觉得大多数人这样度过一生好像欠缺点什么。我承认这种生活的社会价值,我也看到了它的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是我的血液里却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渴望一种更狂放不羁的旅途。我的心渴望一种更加惊险的生活。”

  希望做新闻人的我们,在月光下更孤独勇敢。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6

  人往往不是自己渴望成为的人,而是不得不成为的人。

  ———题记

  看完了《月亮与六便士》,我合上书,眼前浮现出一副景象:“孤独的灵魂怀着不为人知的幻想,终于向他梦寐中的岛屿进发。灰蒙蒙的大海在凛冽的北风下白沫飞溅,他凝望着再也不能相见的法国海岸渐渐淡出视线,他的风度堪称豪迈,他的灵魂堪称无畏。”

  《月亮与六便士》是作者毛姆在游经塔西提岛回到欧洲后,以法国印象派大师保罗高更为原型写成的。作者以第一人称视角“我”的角度来写,书中情节不乏虚拟编造,但却感受到作者的真情流露。

  本书的主人公斯朱兰,在安享天命的年纪,放弃美满幸福的家庭和稳定的证券经纪人工作,选择了一条艰辛却瑰丽壮阔的画家道路。

  这需要一种巨大的勇气,这是来自真正艺术家才具有的勇气,为了追寻广阔宇宙里的明月,放弃唾手可得的物质世界,甘愿牺牲自己。

  在忙碌如蝼蚁的众生眼里,在为了饱腹之欲遵守公序良俗的世人眼里,斯朱兰无疑是一个离经叛道的破坏分子。没错,大多数人通常无法摆脱道德良知的枷锁,但却在某些语言或举动中流露出他们与生俱来的阴暗面,就像斯朱兰太太在失去丈夫后拜托“我”挽回斯朱兰时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可怜模样,“不知是因为依然爱他,还是怕人蜚短流长:在她破碎的心里,爱情遭践踏的痛苦似乎掺杂着年轻的我极为不耻的虚荣受挫之伤。”

  就像斯朱兰太太对于“我”的帮助扶持,“我”在察觉到斯朱兰太太过分热情的同时,也承认被帮助是一件乐事,但“同情心是一种奇妙力量,屡遭某些人有意的滥用:为施展巧术,他们恶虎般扑向遭难的朋友,饥渴之状让人不寒而栗。他们的关怀像井喷般汹涌,有时奔放得简直令蒙难者发窘。”在弱小无助的人面前,张牙舞爪地展现聪明才干不过是为了满足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和虚荣心罢了;就像玫瑰小姐在得知斯朱兰抛家弃子之后,她向“我”透露口风时,“不仅是脸,整个身体都透着兴奋。”,并且“她跟小说家似的,只给我透露一点口风,非说约了牙医,神气十足地走了。”大概在玫瑰小姐心里,这件事不仅仅是可供消遣的谈资,更是让斯朱兰太太颜面尽失:往日充满圣母光环的女主人跌落神坛,沦为被丈夫抛弃的一无所有的老女人。这终于让玫瑰小姐的嫉妒心理稍微获得一点平衡感,颇有幸灾乐祸的意味。

  作者对斯朱兰太太社交圈里各色人物的刻画,可以说充满了对斯朱兰毫不掩饰自己脱离公序良俗,任心中猛兽肆意妄为的怜悯。“我不信他会给爱情弄得神魂颠倒,他绝不会忍受任何外在的桎梏。依我看,他生命中只有那迷也似的热望,无休止地驱使他奔向一个他自己都不清楚的目标:若有任何东西妨碍征程,他会从心底把这东西拔除,哪怕惨痛不堪鲜血淋漓也在所不惜。”

  在毛姆笔下,斯朱兰充满了天才的光辉,他无畏饥寒交迫,为了心中月亮,他可以在巴黎的破旧旅馆里过活,穿一件破旧的福克衫:他可以在马赛的繁忙街头颠沛流离,与凶猛强壮的硬汉打架:他可以在大溪地人迹罕至的小岛上忍受疾病的折磨,坚持不下山。

  毛姆允许斯朱兰像孩子般幼稚,不谙世事任性妄为。在毛姆眼里,这些在社交场合佯装高贵,心里却并存着狭隘与慷慨,恶毒和善良的芸芸众生,还不如斯朱兰。优雅矜持的幕布下隐藏着邪恶放荡的戏码,而肮脏无耻的泥土中却孕育着坚忍不拔超越神迹的创造力,前者让人眉头一皱,后者却让人回味无穷。况且斯朱兰所创造的美是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美怎么可能像石头那样丢在沙滩上,给漫不经心的路人顺手拾捡?”

  而书中安德鲁夫妇对斯朱兰背弃家庭,追寻自我的嫌恶和谩骂,也就证明了毛姆所说“良心是潜入自我堡垒最深处的密探,人类太渴望同类的认可,太恐惧同类的谴责。”对从众心理的讽刺——“它是把个人捆绑于整体的强韧纽带,逼你把社会利益置于自身利益之上:常人哄自己吃这一套,卑躬屈膝沦为奴隶,自以为登上荣耀之椅。他为自己良心大好而骄傲,对不服规矩者怎么骂都嫌不够狠。”

  不得不说斯朱兰是整齐划一的流水线上跳出的钉子,是19世纪英国上流社会里一个蹩脚的音符。但斯朱兰所创造的唯美画卷却是独一无二的,他坦荡赤裸的自私行为却是纯粹的。

  如果说斯朱兰所追求的是美,那么毛姆笔下另一个人物“亚拉伯罕”追求的则是真理。

  亚拉伯罕在因为他辞职让位却名利双收的同事埃里克卡麦眼里,简直是一个大傻瓜——“有脑子没个性”。本是无人能望其项背的外科手术天才亚拉伯罕,却辞掉人人垂涎的职位,来到公立医疗机构做医生。他可以粉碎自己人生的基石,只因内心在亚力山卓港码头的甲板上发生的奇异变化,于是拎包上岸,开始风餐露宿的旅程,这是那些沉浸在名利场里的埃里克卡麦们无法体会到的快乐和自由。

  当看到“做你想做的,生活在你喜欢的环境中,求得内心安宁,就是糟蹋自己的人生?成为年入过万的知名外科医生,娶个美娇娘就是成功?”我不由得想到自己,虽然我有一份在银行的体面工作,但我还是毅然辞去。为此我背负手头拮据的窘迫,背负朋友离我而去的孤独,背负家人的责骂。在旁人眼里的我,正如文中卡麦所说:“把自己的人生糟蹋成那样,也太不像话了。”

  我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平凡人,但我依然有选择人生道路的权利,哪怕只是为了自由,为了创作的梦想。而为了迎合世俗的眼光,为了维持周遭的人际关系,为了得到他人的信任好感,在浑浑噩噩中度过青春才是最可怜的失败。

  斯朱兰和亚拉伯罕的冒险人生给人一种鼓舞人心的力量,但《月亮与六便士》中的另一位男主人公则给了斯朱兰第二次生命,那就是同为画家的德克司卓夫。这是一位和冷漠无情的斯朱兰截然相反的人。德克为人善良,对爱人朋友情深义重,却天赋平平,与斯朱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然而在毛姆笔下,可怜执拗的德克和斯朱兰几乎占据一样的分量,他们身上都有一种赤诚的品质。斯朱兰赤诚地追求美,而德克赤诚地追求温暖和爱意。

  没有了德克,很难有日后登上绘画创作巅峰的斯朱兰。德克不仅是一个男人,更像是一位母亲,他救活了濒临死亡的斯朱兰,向不爱自己的女人苦苦哀求,容忍多数男人不能容忍的出轨行径——自己的妻子和曾经帮助过的男人,甚至要和给自己难堪的落难者同住。

  德克给予斯朱兰物质上的帮助,在精神上也毫不动摇地支持他,从这点来说,德克也是美的忠诚教徒。在面对斯朱兰给妻子布兰琪描绘的人体画像时,德克“不太清楚我是怎么了。本想在画上捅个大窟窿,抬起胳膊浑身力气都使上去,却忽然看清了。那是件艺术品,我不能动它,我怕。”

  在德克身上,斯朱兰的人性丑陋一面显露无疑,这大概也是毛姆唯一愿意让自己把斯朱兰拉下神坛的人物。

  德克散发出一种人性之美,他对柔情和爱意有赤诚的渴望,这使他在追求真善美的道路上着魔一般地坚持,就如斯朱兰对艺术的忘我牺牲。

  在这深沉的夜色里,月亮在照亮人们回家的道路,又有多少人愿意放弃六便士,抬头看一看月亮呢?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范文(精选6篇)】相关文章:

《月亮与六便士》学生读书笔记六篇12-24

《月亮与六便士》的读书笔记(精选11篇)07-16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范文1500字12-18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范文1000字01-09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范文600字(精选5篇)01-06

《月亮与六便士》的读后感范文1500字(精选5篇)04-21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春空千鹤若幻梦05-09

精选认识与实习报告范文六篇11-29

傲慢与偏见读书笔记范文10-15

《傲慢与偏见》的读书笔记六篇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