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氏宗祠

时间:2024-02-22 11:15:32 小寅 对联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沈氏宗祠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对联吧,写对联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不同地区的宗祠特色有哪些?有关沈氏宗祠对联您了解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了关于沈氏宗祠,供大家参考借鉴。

  沈氏宗祠

  沈氏宗祠是一处建于清代中期的汉族祠堂建筑,属于汉民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位于石台县仁里镇缘溪村沈村组,去慈云洞、慈云禅寺、黄岩瀑布群等旅游景点,必经过沈氏宗祠。

  安徽石台县沈氏宗祠

  沈氏宗祠最初建筑年代及规模已不可考。最 近一次较大规模的重建在清嘉庆二年(公元1797年),分前、后两进及附属建筑烧香楼。前进宗祠和紧接后进的烧香楼已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倾圮,今仅存遗址。现存后进面积为206平方米,典型的徽派建筑风格,两面山墙高耸;中间有长方形天井,雨天四水归堂,颇利于采光,又暗寓蓄财之意。落地柱共38根,其中靠墙落柱一边各11根,全为槠树柱,径约30公分;空间落柱16根,径约70公分,原来全为银杏柱,因其中8根朽坏严重,2008年修复时,用从俄罗斯进口的粗大松木代替。柱础最大者直径约1米,小者约60公分,全用大理石凿成,四围雕出精美花纹。屋梁上有工艺十分精湛的木雕。尤为令人注目的是前庭上相对的两条屋梁,用整块银杏树雕成双狮攒球图案,结构恢宏而严谨,线条复杂而又流畅,历时二百余年,犹完好如新,充分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卓越才能。

  沈氏子孙又称沈氏宗祠为香火祠堂,因该宗祠与其他宗祠有所区别。一般宗祠均设置家族祖宗神位,以作祭祀对象;而沈氏宗祠未设祖宗神位。嘉庆二年四月该宗祠建成后立有一块石碑,碑载:“我祖朝恭公迁居此地。故老传说,当时有未报恩人殁后将伊骸骨安在香火座下同受香烟,以为报答之意。然但属耳闻,无征可信。今重建香火祖先堂,果于座下得有零星碎骨,似示传闻不虚。余等不敢抛弃,仍照原安封,永远同受香烟,恐后子孙不知来历,爰刊碑以垂不朽云。”村中老人这样讲述建祠缘由:比嘉庆二年更早的时候,沈家一个中年汉子因小事被关进了县衙的大牢里,同时关进去的还有一个惯于劫富济贫的强盗。强盗深知自己难逃一死,不愿意把自己多年来从豪家劫来的财富又送还官家,就把藏宝地点告诉了沈家汉子,而且要这沈家汉子答应把钱财给全村人用,不得独吞。后来强盗果然被处死,沈家汉子被释出狱。沈家汉子出狱后,按照强盗指示的地点,带领村人在一处山坡上发掘,掘出七口棺材,打开一看,果然全是金银财宝。沈家汉子遵照强盗的话,把金银分给了全村人,并修造了一座祠堂,把强盗的遗骸埋在祠堂的香火座下,让强盗作为沈村的恩人与祖宗一同接受后世子孙的祭祀。

  因该祠堂在祖宗之外还祭祀着外姓人,所以沈氏宗祠未设立祖宗神位。

  江苏常州市沈氏宗祠

  沈氏宗祠位于常州市南运河西岸的南河沿10号。

  宗祠堂屋坐西朝东,主要建筑有4进并附设备弄,均系硬山式砖木结构平屋。头进门厅7楹3间,大门两侧所砌砖雕,尚能见其精美风貌;第二进大厅8楹3间,屋架高敞,梁柱构筑精美,屋面正脊及两侧山墙上的封火墙保存完好,大厅前檐下一架为翻轩沿廊,通向南侧备弄的侧门上方嵌砌有书卷砖雕(砖面字迹被石灰盖没);第三进享堂7楹3间,筑于二层台基上 ,前檐下一架为翻轩沿廊,沿廊两端侧门上方嵌砌书卷式砖刻,镌雕篆书分别为“入孝”、“出第”。厅堂内外罗砖铺地,堂前花格长窗短槅,做工精巧;第四进曾是安放祖先牌位的厅堂,7楹3间,前檐下一架为沿廊。堂屋每进之间均有天井相隔,其中以第二天井保存最好,地面一式长方青石铺筑,保存完整无缺损,园内并种植多种花木,绿意盎然。备弄附筑于堂屋南侧,面宽1楹余,贯通前面3进主屋,这种带有备弄性质的宗祠建筑布局形式,在常州地区较为少见。沈氏宗祠,整体建筑结构严瑾,布局精巧,富有特色。

  南河沿沈氏宗祠堂号“敦红”,建于清光绪年间(1875 ~ 1908),曾是民国时期常州豆业公司堂董沈颐朵的祖祠。常州的沈姓人士源流,据史籍记载,至迟在晋代已有人入籍常州。其中最早在常州为官的,当推南朝齐高帝萧道成建元年间(479 ~ 482)任晋陵令的沈巑之,他的后世定居于常州。南朝梁代沈约的七世孙沈迁(字文尚),于唐高宗时入籍常州,其后世第二十七世孙沈瑞昌定居于郡城南河沿,其子孙繁衍又分别定居于常州城乡各地。

  沈氏宗祠所在地的南河沿,地处清末民国时常州的米、豆、木材的支柱产业集散地和钱粮漕运转运的繁忙地段,一派繁荣景象,是常州的经济中心之一,当时米厂、豆行、油厂、木材等业主的房屋大多集中于此。近几年来,城市改造中,昔日繁忙的“米市河”、“豆市河”街景均消失,唯有此处基本上保持着昔日古建的风貌。

  2008年2月26日,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常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福建连城沈氏大宗祠

  福建连城沈氏大宗祠位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连城冠豸山东南的石门湖三姑娘山

  沈氏大宗祠重建石门岩碑记—沈孟化(参政)

  出连城东门八里许,为石门岩。两石相峙,中虚成门,其内为垣,为壁,为床、灶、户、牗,纵横献奇,应接不暇,意若为招隐者。有宋元佑,吾宗永钦公来居,因亭曰“总宜”,堂曰“宿云”,阁曰“悠然”。初,图书琴杖其中,水树浮丹,禽鹿合韵,俨然紫都始青之乡。再传宣尉寿宁公,衣冠之藏在焉,乃即岩而祠之。自始祖侍郎以下数公,皆治主以升,岁时禋祀,从者数千人,驾幔亭之虹,奏宾云之曲,樵牧往返,无不耸观太息,此于大姥宴曾孙然。尔后,颓辄新,新辄缺。在洪武时,则有若彦和公;在嘉靖时,则有若长权、瑁源、珍等;越今万历时,则有若世鼎等,鸠材孔良(注176),协谋孔臧(注177),乃肯之堂,乃锡之光。役竣,将垂于石,示后之人,以其言命孟化。因(注178)以羡吾宗之多奇也。当侍郎公卜藏丰山,欧阳仙从公乞坐具(注179),公许之,仙遂报以吉穴;选胜之馀,复得石门。造化者,固若书其灵,为至人苞孕。六百年来,或通籍而树骏,或立言而流鸿,不下数千百人,固宗德之垂荫远,亦宁可谓地之无灵也?嗟夫!地以其灵毓之,人以其灵护之。欧阳氏之谱纂也,惓惓祈子姓阐扬光大之;而陈后山之记思亭也,方其缮修之日,即以后人颓毁为念。吾宗而欲示后之人所命孟化言之者,其亦犹此也夫!

  石门湖书院含总宜亭、悠然阁、宿云堂等。与尚友斋毗邻。为宋元佑间(1086—1093)沈永钦建。四周种苍松和翠竹作为读书和娱乐的地方。府志载:宋绍兴间,云峰僧倚岩结庵,名宿云。邑令黄荦(按:读落,分明,明确之意)创总宜亭。赵汝樵创悠然阁。可惜到后来亭和阁都荒废了。明洪武间,本县沈彦和重建作沈氏祠,今天也都不存在了。故于2010年重建沈氏大宗祠,石门岩书院之胜概,于斯可略见一斑。

  江西当代书法家沈立新题字悠然阁.

  浙江诸暨市沈氏宗祠

  民国建筑。位于浙江省诸暨市马剑镇沈家村。

  建筑坐北朝南,东西阔22 · 60 米,南北深48 米,占地1084 平!方米。平面共三进,由门厅、戏台、看楼、中厅、过厅、后厅(神堂)、侧厢组成。

  第一进门厅七开间,面宽22 . 60 米,进深7 . 85 米,前槽船篷轩,门设于前金柱间,屋顶硬山造。前槽梁架雕琢精美,檐擦下皮精刻九狮、九鹿、九马图,月梁、檐柱牛腿雕刻人物故事。过门厅中立戏台,而阔5 . 05 米,进深4 . 95 米。内顶藻井,用小蝶拱盘旋内收,制作精细,下层用十八组蝶拱叠砌。拱间雕饰十八组神仙、三国演义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外覆高差约0 . 25 米的重檐坡屋顶。、两侧为看楼,梁架构件雕饰亦较精细。戏台与中厅之间过厅系连,坡屋顶,内顶以天花板装饰。

  第二进中厅面阔与门厅相同,通面宽22 . 60 米,通进深9 . 15 米,明间五架抬梁,前槽出双步梁,步梁中部刻饰人物故事,两侧面饰以花枝图案。檐柱牛腿较小,但刻饰精细。明间柱径粗大。柱础做法别致,西侧均刻饰双鱼、单鱼、花枝图案,东侧则为素面,或日为两组工匠不同制作风格所致。明、次间后檐柱问筑实榻大门,串仿上悬挂“余庆堂”匾额一。中厅和后厅之间有过厅,内顶构八角形藻井,各面彩绘八仙人物;外缘敷筑天花板,彩绘花草树枝。方形石柱支撑,石柱四面浮雕梅树、人物、石桥、松树、花鸟等图案,形象生动。过厅两侧为厢楼,左题为节孝坊,右为贤功坊,皆为二层建筑,面阔6 . 50 米,进深3 . 45 米。

  第三进后厅为神堂,三明两暗,通进深9 . 45 米,为族中存放先辈牌位之处。明、次间用石柱,五架抬梁,前槽月梁上用“工”字形构件承托双步梁,单步梁做成曲龙形· 明、次问后槽设重楼式神阁,构件工艺精细,红漆或金漆涂抹,使之富丽堂皇,是整组建筑的精华所在。

  沈氏宗祠布局完整、周佳饰精美、保存完好。2003 年公布为诸暨市文物保护单位。

  沈氏宗祠四言通用联

  三善名世;四韵家声。

  上联典指宋朝时期的沈度,宋绍兴年间为余干令,为政清廉,父老为之筑“三善堂”(三善指田无废土、市无遗民、狱无宿系)。下联典指南朝宋国的沈约,首创“四声”之说。

  四声作谱;三善名堂。

  上联典指南朝宋国的沈约。下联典指宋朝时期的沈度。

  三鸣世泽;八咏家声。

  全联典指南朝宋国的沈约作《登台望秋月》八首,称“八咏诗”。

  石灯留待;云巢成编。

  上联典唐朝时期的沈彬,临终指葬地以示家人,穴中一铜碑云:“石灯犹未点,留待沈彬来。”下联典指宋朝时期的沈辽,著有《云巢集》传世。

  人伦师表;匡正名贤。

  上联典指南朝宋国的沈约。下联典指唐朝时期的沈佺期。

  永明创体;叔度同流。

  全联典指南朝宋国的沈约,重声律,工诗文,时号“永明体”。南齐沈驎士,博通经史,何尚之叹为“黄叔度之流”。

  师资共仰;泰运初开。

  全联典指南朝宋国的沈约典故。

  汝源流彩;玉渚分华。

  全联典指沈氏姓氏来历。

  沈氏宗祠七言通用联

  创新声律永明体;善作传奇不俗文。

  上联典指南朝宋朝时期的沈约。下联典指唐朝时期的沈既济。

  定情诗成于博士;守宫论高出女官。

  上联典指唐朝时期的沈真真,下联典指明朝时期的沈琼莲。

  泰运初开期偃武;师资共仰继休文。

  全联典指南朝宋国的沈约事。

  图书数卷传枢密;勋业三朝仰历阳。

  上联典指沈括。下联典指北宋朝时期的立阳人沈立,任益州判官,采集大河事迹及古今利弊,著成《河防通议》,治河的官员都以此书为根据。后历官两浙转运使、都水监、江淮发运使等。喜欢藏书,神宗曾问及,他报上所藏书目及所著《名山水记》三百卷。

  存中仗义争一统;确士潜心选四诗。

  上联典指沈括,曾出使辽国,驳斥辽国的争地要求,维护了宋王朝版图完整统一。下联典指清朝时期的诗人沈德潜,字确士,曾选有《古诗源》、《唐诗别裁》、《明诗别裁》、《清诗别裁》等书。

  立志须存千载想;闲谈无过五分钟。

  全联典指近代民主革命家、法学家、教育家沈钧儒,该联为沈钧儒赠秘书方学武联语。

  阿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

  采用郭沫若撰赠茅盾(沈雁泳)联。

  渔艇到门青涨满;书堂归路晚山晴。

  采用清朝诗人、文学家沈德潜自题联。

  武奠霞漳开十邑;德垂梅圃祝华封。

  此联为福建省诏安县南诏镇沈氏祖庙联。庙祀开漳功臣、武德侯沈世纪。

  沈氏宗祠八言及以上通用联

  威镇南坛,光辉千古;祈山灵侯,万寿无疆。

  此联为福建省诏安县南诏镇沈氏祖庙联。

  春兰早芳,秋菊晚秀;浊醪夕饮,素琴晨张。

  采用当代著名书法家、诗人沈尹默自题联。沈尹黩,原名君默,浙江昊兴人。

  匡正名贤,克驾休文之彦;人伦师表,岂惟良史之才。

  上联典指南朝宋国的沈约。下联典指唐朝时期的沈既济。

  清操过人,义伦图书数卷;和气接物,零陵雅气一腔。

  上联典指宋朝时期的名人沈义伦。下联典指晋朝时期的名人沈零陵。

  开垦利民,田熟万家思沈括;尊生济世,书成一部仰金鳌。

  采用安徽省鞠湖县沈湾沈氏宗祠联。上联典指北宋朝时期的沈括帮其胞兄沈披规划开发圩田事。下联典指清朝时期的江苏无锡人沈金鳌,曾跟从华希闵研究《诗经》、《尚书》,跟从秦蕙田研究《周易》,跟从顾栋高研究《春秋》,著有《尚书随笔》等。

  诗家俎豆不祧,我亦熟休文四声、佺期五字;胜国衣冠如昨,人当慕青原仪节、石田孝忠。

  此联为山西省太原市沈氏宗祠联。上联典出南北朝宋国的沈约、唐朝时期的沈佺期事。“五字”,指沈佺期长于五言诗。下联典指清朝时期的沈永年、明朝时期的沈周事。

  沈氏宗祠简介

  沈氏宗祠(沈光文纪念馆)位于鄞州区石碶街道星光村。1992年9月3日被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沈氏宗祠位居街中心,周围有保佑观,曲辕坊,瑞光楼,常乐寺等历史遗迹。宗祠黑墙青瓦,乌漆台门。大门朝西,门楼瓦脊呈元宝形而微翘,两头刻有吉祥图纹。黑边白墙嵌立体篆书“沈氏宗祠”。宗祠原有头门、中厅、大厅,通进深28.4米,宽12.90米。现头门、中厅已圯。其地面由石块、石板、错逢平铺成或改为绿地。仅存的大厅为三开间硬山造,通进深9.30米,中间为抬梁结构,共有立柱18根。中间前2根立柱柱脚为青石制莲花状,其他均为一般形状。大厅屋脊突兀,中间立砖雕一“福”字及图案。墙檐高翘,檐头镌有万年青,太阳花等纹饰。厅正中塑有沈光文立像,高3米,用花岗石雕琢而成。塑像手持书卷,坚毅肃穆,站立在海礁之上,面向前方凝目遥望,流露出“望月家千里,怀人水一湾……”、“舟逢北人来,借问儿时怀”的忧国思乡之情。沈氏宗祠真实的反映了沈光文的学习及生活的环境,与台湾的文升书院,光文桥,斯庵桥,沈光文教学处遗址等一起,系统地反映了沈光文公光辉不朽的一生轨迹。这些古迹遗址作为两岸人民共同缅怀先贤,教育后人的场所,其意义是相同的。两岸人民在纪念共同的先贤时,心灵亦是相通的。

【沈氏宗祠】相关文章:

董氏宗祠的对联01-27

李氏宗祠对联04-14

贝氏宗祠的对联01-20

全氏宗祠的对联01-25

甄氏宗祠的对联11-18

阙氏宗祠对联01-25

饶氏宗祠对联01-26

姚氏宗祠对联01-18

关于谭氏宗祠对联01-17

关于沙氏宗祠对联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