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朝花夕拾》有感

时间:2023-07-21 10:53:33 朝花夕拾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朝花夕拾》有感(必备)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朝花夕拾》有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读《朝花夕拾》有感(必备)

读《朝花夕拾》有感1

  每个孩子的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百草园”

  ——题记

  从《少年闰土》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再到《阿长与<山海经>》,学过了许许多多的经典文章,了解了一个黑暗而又真实存在过的时代,也认识了一个伟大的作家——鲁迅。

  鲁迅先生是中国近代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对中国近代文学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鲁迅的一生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深刻而又真实地揭露了旧中国社会的黑暗,被誉为“民族魂”。

  鲁迅一生著作很多,大部分以杂文为主,唯一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也在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这部作品以追忆儿时往事为主,平易晓畅,风趣生动,多个篇幅都入选我们的语文课本教材,深为我们所熟悉。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这一句句朴素自然得语句,现在想来,自然是非常容易走入人的心里的。但在我小学的时候,马马虎虎粗读《朝花夕拾》中,印象最深的,便是那借由常妈妈之口讲出的“美女蛇”的故事。相信我,那对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来讲,绝对不是什么好的体验,只记得当时确确实实惊出了一身冷汗,现在想来,也蛮好笑的。

  对于幼年的鲁迅来说,百草园是自由快乐的天地。其实,哪个孩子的心中没有一片属于自己的百草园?

  记得小时候,奶奶家的后面有一条小河,河里有着数不尽的鱼和虾,在清澈的河水里“咕噜噜”吐着泡。我经常到那里去玩,跟着爷爷静坐钓鱼,随着父亲去捡拾各种漂亮的石子儿。河边的快乐几乎占据了我儿时一半的记忆。

  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每一天,城市乡村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钢筋水泥一片又一片地参天而立,工厂也在一夜之间多了许多。当我再一次来到故乡的这条小河边时,儿时的记忆早已荡然无存:清澈的河水已经变得浑浊,闲暇的小鱼儿也不见了踪影,河边娇翠的绿意已经被柏油马路取代。当安静的记忆突然变得繁华,我的“百草园”就此失去了踪影。

  自由快乐的百草园之后,便是寿镜吾老先生那严厉里透着些许枯燥的三味书屋。鲁迅先生的幼年学习生活,基本上都是在这三味书屋中度过。

  枯燥无味的书屋,严厉的寿镜吾老先生依然也无法阻止一个少年活泼的心性。估计他也不曾想到过,在他读书忘己的`时候,他的学生耐不住玩耍的心思,正在底下用纸糊的盔甲做戏,用荆川纸作画儿。

  现在看来,多少有些幽默风趣,但从鲁迅先生的字里行间里,也无时不透露出对旧中国封建教育的不满与批判。

  而看看我们现在学习的环境,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多元化的教育体系,快乐的学习环境,我们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报名参加丰富多彩的选修课,再也不用像鲁迅先生幼年时一样,躲在私底下用纸糊的盔甲做戏了!

  鲁迅先生的文章,并没有多少华丽的修饰,洗去了所有的铅华,就是这么平淡无奇朴素至极的语言,在读者的心中,构建出一个个充满童真童趣的世界。

  鲁迅先生的百草园永远失去了,而我们相信,在加重建设绿水青山的今天,我们的“百草园”不久就会失而复得的!

  闲暇之时,不妨找一个安静的地方,静坐着翻开那本名为《朝花夕拾》的书籍,在那充满童年味道的朴素文字间,返璞归真。

读《朝花夕拾》有感2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鲁迅先生回忆了许多往事,有快乐的,有难过的,有委屈的……

  刚得到那木刻的《山海经》时,是开心的;被父亲留在家背书时,是难过的;屡次被那“大”字挤到床脚时,是委屈的……

  鲁迅先生很善于说反话。“衍太太是一个精通礼节的妇人,她对自己的儿子虽然狠,对别家的孩子却好的。”这是鲁迅笔下的衍太太,是小鲁迅眼中的衍太太。衍太太表面上对鲁迅他们很好,至少小鲁迅是这么觉得。但从“怂恿小鲁迅和他的朋友吃冰”“教唆小鲁迅去偷母亲的首饰、珠宝”“传播小鲁迅偷家里的东西去变卖的'流言”等事情中可以看出衍太太在心里是自己打着小算盘的。

  第一次读时,我和小鲁迅一样,觉得衍太太是好的;当我第二次再看时,我开始困惑衍太太是好还是坏,还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直到老师提示“说反话”,我才了解原来衍太太是一个自私自利,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人。因此,我很讨厌衍太太,反倒喜欢像长妈妈那样虽然有点迷信,但很朴实的人。

  阅读完《朝花夕拾》,我最大的收获就是了解并学习了鲁迅先生的语言艺术说反话。

  鲁迅先生的语言朴素,但很容易就把我拉进了他的回忆,使我读完后感到回味无穷,久久不能忘怀。

读《朝花夕拾》有感3

  刚接触到《朝花夕拾》,我只知道这是一本关于鲁迅的回忆录,但在仔细品读完之后,我发现我错了,因为这不是一本普通的回忆录。

  鲁迅在我眼中是一个十分严肃的革命战士,但在《朝花夕拾》中我看到了鲁迅的另一面,尤其是读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因这篇文章曾经学过,所以读起来更觉亲切些,我仿佛看到小时候的鲁迅在百草园在他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的天地中尽情玩耍的情景,我知道此时正当鲁迅美好的童年时光,也一定会感慨岁月易逝的吧!的确,谁不会珍惜自己的童年生活呢?那真是无忧无虑的时光啊!

  然而,在往事回首的过程中,我也发现鲁迅独到的讽刺艺术,在《父亲的病》他所讽刺的庸医,让我也对之十分痛恨,我知道这是鲁迅人生中的一个缺憾,所以便选择了去日本留学学医术。在那里,认识了让鲁迅难忘一生的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的藤野先生,先生对鲁迅的关心,让鲁迅倍受感动,也让我们对日本人的看法有所改变。我知道鲁迅很敬重这个师长,这段经历深深印在了他的脑海里,因为在日本,他还觉悟到中华民处于危亡时刻,该医治的`已经不是人的身体,而是人的灵魂,意识到这一点的鲁迅毅然放弃学医,走上了革命道路,这本书中有着鲁迅的成长点滴,思想上的转折,而这转折却影响了以后的中国革命的发展,可见影响之大。

  这本百读不厌的回忆录,真的散发着不普通的气息,不信,那就请你亲自去品味吧。

读《朝花夕拾》有感4

  永别了,那段年少的时光!

  青年时期的鲁迅,仿佛活在黑暗中一般。青年时期,鲁迅可谓尝尽了酸甜苦辣。在各地的求学生涯使他了解了那个年代真正的面目。这其中,既有待鲁迅和蔼可亲的.藤野先生,也有为了给父亲治病而不断与鲁迅周旋的名医,就在那些匆匆流逝的时光里,鲁迅渐渐地变了。他变得更加正直、严肃,更愿意用他的神来之笔去抨击、去讽刺。

  我想,在青年时期,鲁迅也一定有遗憾的事。常年在外漂泊求学,使得他陪伴家人的时间愈发渐短,尤其对待父亲的死,鲁迅一直耿耿于怀。看到父亲喘得厉害,鲁迅只希望父亲能走得安详,没有痛苦。光是这一点,就已看出他与旧时中国人的不同,他的思想,是更胜人一筹的。

  尔后,就是那个我们熟知的鲁迅了。他亦会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整理并写下《朝花夕拾》。我想,这正是他对曾经那段美好或痛苦的时光的缅怀吧!

读《朝花夕拾》有感5

  鲁迅先生在中年落魄时,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时光,想必别有一番滋味吧!

  正如小引里所说:“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朝花夕拾》确实如其名,独具一番色彩。

  每一个人的.童年都是有苦有甜,但不管如何,童年都会在心里留下美好的回忆,就像被刀刻在心中一样,难以忘怀。

  《朝花夕拾》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先生小时候,顽皮可爱,常常趁大人不注意时钻到百草园中去玩,整天与花儿、虫儿作伴玩耍,甚至于爬到树上去采野果儿吃。虽然他有时会背先生责备,但总免不了孩子气。

  就像少年鲁迅一样,我也总是到小区的楼下玩耍,与花草树木为伴,在原野中跟随蝴蝶跑来跑去,不亦乐乎。

  童年的时光,真是快乐。与自然相伴,无忧无虑。现在的我们长大了,再也不能享受从前的那种快乐了。每天都是学习,只为学习而烦恼。

  童年逝去了,留下的是回忆。

读《朝花夕拾》有感6

  当我们阅读《朝花夕拾》这本书的时候,不难发现,鲁迅用笔墨最多的人物就要数“长妈妈”了。可能是因为受到封建思想影响的原因吧,在新年的早上她会要求鲁迅吃福橘,平时总爱告状,更是踩死了鲁迅最心爱的隐鼠。鲁迅也因此对她怀恨在心。相信大家读到这一段的时候,脑海中一定会浮现出一个旧社会的,世俗的女人的形象,但其实“长妈妈”也有自己“可爱”的地方,如,她知道鲁迅喜欢《山海经》,便跑了很多地方,给鲁迅买来了《山海经》,这时鲁迅便感叹她“有着伟大的神力”。再《阿长与山海经》的结尾,鲁迅也是表达了自己对他无限的爱和思念,并希望她能在地下安息。

  除去“长妈妈”那些世俗的思想以及行为,她不就像是我们身边的亲人一样吗?虽然他们有时会做我们不喜欢或是厌恶的事情,但他们不都是希望我们能更好的成长,以后更好的生活吗?就像“长妈妈”在新年的`早晨要鲁迅说吃福橘一样,也是想要为他祈福,希望他有福气。后面因为鲁迅喜欢《山海经》,“长妈妈”更是二话不说,跑了很多路,终于买回了这本书。这不也正像我们的亲人一样吗?,我们想要拥有的东西,他们总是尽量满足我们,可能在生活中我们并不会感受到,但是当你有时静下心来细细想想的时候,便会发现他们是多么爱我们,如同在“阿长”去世之后鲁迅表达对她无尽的爱和思恋一样,我们只有在最亲的亲人去世之后才会发觉他们原来是如此爱我们,我们却从来没有报答过他们,所以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学会感恩,学会孝顺父母及亲人。

  感受亲人的爱吧,不要在失去之后再追悔莫及!

读《朝花夕拾》有感7

  相聚有时,后会无期。在那奔波的人流之中,我们总是一昧地在盲目前进,却从未朝花夕拾。

  “我在久別之後尝到了,也不过如此;唯独在记忆上,还有旧味保留。”这是鲁迅在自序中感慨的句子。一件事物,在少年时和现在表面上无太多的差异,可那时的所闻所感,却只有在记忆里才能重新品尝。可这些记忆,总是会在不经意间被触发,让你回味一生,使你久久不能忘怀。

  中国文坛里不乏有肤浅的得意,无聊的激愤,颓丧的失落。而鲁迅先生的文笔却始终透出一股刀锋般的锐利,用那尖锐的文字向人们诉说着世间的种种邪恶。

  当时的中国是一个较为封建的'国家,思想上也较为落后和僵硬。而也在这时,鲁迅渐渐发现中国人根本不需要治愈身体,真正需要治愈的,是那被社会渐渐污染的思想。从而,鲁迅有了弃医从文的想法,用文字来拯救人们已被那个封闭而郁闷的社会麻木的思维。当时全世界在工业发展的作用下时代更替迅速,可中国却仍排斥所有新鲜的事物。所以在《藤野先生》一文中,中国人遭到了日本学生的歧视,认为中国人是低能儿,根本不可能在一个非母语的国家参加医学考试成绩能如此之高,从而便怀疑藤野先生泄题给鲁迅;而在看枪毙中国人的片段时喝彩,更是激起鲁迅想改变中国的想法。

  猫。是一种妩媚的生物。不仅有着折磨弱者的坏脾气和天生的媚态,而在夜间嘶叫更是加深了鲁迅对猫的厌恶之情。可在《狗猫鼠》一文中,鲁迅则用猫来比喻一些做作,矫情,自鸣清高的人,打着公理,正义的旗子说一些违心之论,而在鲁迅眼里,这就是一些多余的聪明,倒不如没有的好罢。但即使到现在这个年代,这样的人似乎也并不缺少。

  朝花夕拾,指回忆以往的时光,可我想,鲁迅应该是借此向世界揭露那个时代的种种邪恶与心计。我们缺少的不是正义,而是能勇敢站出来揭露世间险恶的人。希望慢慢的,这个世界所有邪恶的人不再掌握话语权。

读《朝花夕拾》有感8

  从前对《朝花夕拾》的认识,仅仅停留于是鲁迅先生写的书而已。当在语文书上学习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课文后,才真正了解了当时写文人的情感。

  听说书名的由来还有一段小插曲,鲁迅先生原给此书取名为《旧事重提》,而后经斟酌才改为《朝花夕拾》。书名就颇有特点,不但增添了美感,还不禁使人想起自我的往事。

  此书简要概括了十个作者少时的深刻经历,从《狗·猫·鼠》自我对事物的好恶开始,逐渐成长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期间趣味横生的事件层出不穷,作者用简洁的语言表现了自我的'情感,也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种种陋习。作者对周围人物的看法随着年龄而发生改变,更加鲜明的表现了封建时期等级制度压迫下,不一样年龄段人们的感触。

  此书表现了鲁迅对童真时期的向往,还有人们幼时纯粹的友谊。当作者过了经年之后再来回忆,更能体现十几年间的见闻改观。作者在此书中描述了一种冷漠、古板、势利的人际关系,体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批判对封建社会的陋习。

读《朝花夕拾》有感9

  再捧起鲁迅先生的这部《朝花夕拾》,得到的又与以往不大一样了。几篇故事都是回忆中的筛选,所传达出来的情感却是迥然有异的。既有童年的温情,又有身处异国他乡的境遇。

  作者开篇就倾诉道:“我常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然而委实不容易。”沉于对往事的回忆中,又不能忘记当下的现实。本应有一个美丽温馨的童年、青年阶段,却因为笼罩在那个封建黑暗的社会,错过了许多本该拥有的。翻过一页页文章,字面上都是些温和的句子。深入探究却发现,他把批判与怒火藏得更深,犀利地讽刺并批判了当时的封建的教育道德、社会等。在我看来,这往往胜于血口喷人。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经历许多人事,可我们是否真正留心他们,去发现其真正的特点与性格品质,加以内心深处的看法?鲁迅先生笔下呈现出的,就是一个个栩栩如生、宛在目前,形象极其鲜明的'人物。并不是将人尽夸赞到底,也从不掩饰一些好人的瑕疵,而是写出人们最真实的一面。这样朴实求真的笔法,更加贴切了生活,使得打开书本就好似进入一个世界。我结识了心地诚恳、朴实无华的阿长,鲁迅先生的严厉又慈爱的父亲,方正博学的寿镜吾老先生,平等待人、态度认真的藤野先生……太多,太多了。就是这样细腻的心思与精彩的文笔,造就了许多颇具特色的人物形象在我心中。这样一来,就不得不感叹他拥有着多么精彩的人生。

  生在一个和平年代,我们无法设身处地地感受鲁迅先生当时所处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做不到感同身受本人所想。好比未来世界的人们,尽能通过史料探究到丰富的事件变化,却不能够走进我们内心深处。所以只能尽力结合社会背景,发掘书中文字深处的意义。书中绝妙的是,对于在批判庸医、妨害白话者、封建教育思想一类人事上,鲁迅先生不吐一个脏字,话语却极具讽刺和针对性,被评为当之无愧的“温馨回忆和理性批判”,可谓是一个出色的文学家。

  回忆像一本书,时刻记载着人生中的故事。而鲁迅先生所经历的一切,经有心的加工就构成了杂色的篇章。我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独特的人?答案是有的,并且太多了。遗憾的是,我没能及时留心身边的他们。无论好坏与否,能无一例外地带来不尽的感悟,值得去深思。当日后身陷困境与平庸,儿时美好的回忆便能带来慰藉。那么我们何尝不去留心发掘身边的人事呢?

读《朝花夕拾》有感10

  文/杜逸轩。鲁迅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他的作品有很多,有:《呐喊》、《朝花夕拾》、《阿Q正传》,因为鲁迅写过一句话,说《朝花夕拾》的十篇就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因为好奇一代文豪的童年,于是我今天就怀着激动心情来读了《朝花夕拾》这本书。当我打开这本书,就被鲁迅先生优秀的文笔吸引了,让我读后爱不释手。而使我印象最深的一篇就是第一篇《狗、猫、鼠》。

  《狗、猫、鼠》——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

  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

  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

  第三、它老在配合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鲁迅小时候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鲁迅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一类人。

  从这篇《猫、狗、鼠》能看出当时鲁迅的爱憎分明的性格,当他听说因为自己的《兔和猫》文章而被传言仇猫时,真的是气坏了,就像现代生活中,我们丢东西或被别人把自己的东西损坏时或者“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时,我们的做法肯定跟鲁迅一样一定要对这类小人予以反击,当鲁迅后来得知“真凶”并非是猫,而是长妈妈一脚踩死了小隐鼠,鲁迅开始对猫客气,由此看出鲁迅的.爱憎分明性格里还有对误会解除冰释前嫌的那一面。

  其实,与其说鲁迅先生讨厌猫,不如说是借猫来表达他对反动文人和政客残忍无耻的行径的痛恨与鄙视!由此我联想到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发生了误会,我们的做法是默默生气,结果是两败俱伤,如果社会上像鲁迅这样光明磊落这样的人多一点。对就是对,是错误也会自我反思认识到,朋友之间的矛盾还会有吗?

  再者就是鲁迅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人人都有天性善良的那一面,都可以不用后天教育天生就会对这些弱小的生灵悠然而然生出一些爱心和同情,为什么有人就做不到?这可需要人们反思一下。

  《狗猫鼠》的寓意非凡,同时也可以看出鲁迅小时候性格就是爱憎分明的,他的性格是有棱角的,而不是光滑的镜子,这为鲁迅今后成为文坛巨匠提供了良好的本质基础。我读到一句话说我们除了生活的世界之外,还可以进入到另外一个世界,叫作“文化世界”。我们当然要生活,但是如果没有文化的熏陶,我们的生活永远是在一个非常庸俗、卑微的境地当中。读了鲁迅的《朝花夕拾》,我受益匪浅,我觉得我就进入了那个“文化世界”让我受益匪浅。

读《朝花夕拾》有感11

  《朝花夕拾》是鲁迅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虽是在追忆往事,但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

  《朝花夕拾》既描写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和师友诚挚的怀念,又真实的写出革命前后作者的生活,生动的反映了那时的社会生活现实。

  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鲁迅生动的描写了百草园里的美丽景色,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那里的生活天真烂漫,无拘无束,实在令人向往。鲁迅通过这篇文章,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里表现了童年时的欢乐时光。正如我们的童年生活一样,自由自在的玩耍,无忧无虑的欢笑,拥有自己的一片小天地,然后留下最美好的回忆。

  当然《朝花夕拾》的故事不仅仅就这些,但是他们的故事就如一颗嫩芽,在我的心灵土壤中慢慢发芽成长,直至一颗参天大树……

读《朝花夕拾》有感12

  谁没有过年少的时光呢?

  在雪地中捕鸟、挖出墙下的何首乌;第一次读到《山海经》绘本、初次去私塾读书;阿长也好,衍妈妈也罢,喜欢的和讨厌的,熟悉的和陌生的,这些都在鲁迅的笔下生动地展现。

  鲁迅的童年,倒也还算快乐。他可以开心地挖出墙角下的'“何首乌”;一边吃着桑葚,一边用砖头逗弄着蜈蚣。在城中最严厉的私塾读书时,他却又一边怀念着百草园的生活,一边调皮地度过私塾的每一天。待人处事他又有自己的那么一套见解。他对阿长从来都那么地不耐烦,最烦的就是长妈妈爱切切察察,动不动就用二指指指点点。然而,在新年时,看到长妈妈满脸的期待,鲁迅也懂事地说:“阿妈,恭喜……”在得知阿长害死了自己心爱的衍鼠后,鲁迅又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当阿长为他买来“三哼经”时,鲁迅亦被打动,视这些书为珍宝……而对待衍太太时,鲁迅更是显露出来他正直的一面,衍太太仗着自己是大人,便总爱教唆鲁迅去做坏事。衍太太造谣鲁迅偷了家中的首饰后,还到处散播谣言。之前的种种,鲁迅都能忍,但面对流言,鲁迅表现出了他之后几十年一直都不曾消失的正直,毅然决定离开,去南京求学……

  那之后,鲁迅的少年时光算是告一段落了,青年时期他所受的苦又是后话了。那些年少的日子也逐渐离他远去……

读《朝花夕拾》有感13

  《朝花夕拾》十分耐人寻味,它反映着封建社会的种种陋习:有写人吃血馒头,吃人肉。人们迷信,古板,互相欺诈等等都受到了鲁迅强烈的批判,也让我不由得为那些人们感到悲哀。阅读《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这篇充满对童年回忆的.散文,正如读着发处鲁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看这一篇文章,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鲁迅。

  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他与昆虫为伴,采摘野花野果,与玩伴一起捕鸟。他常听保姆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因而非常害怕百草园中的那条赤练蛇。在三味书屋,虽然有寿先生严厉的教诲,却仍耐不过学生们心中的孩子气,当他读书读得入神时,却没发现他的学生正在干着各式各样的事,有的正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优质戏,而鲁迅正聚精会神地在画画……一切感受都是那么天真烂漫,令人回味,以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充满激情。

读《朝花夕拾》有感14

  手捧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品味书中的精彩片段。字里行间为我们体现出了孩童的天真,烂漫,纯洁,无忧无虑,呈现出一幅幅自然的画,供我们欣赏,这本书既是鲁迅对往事温馨的回忆,却也是鲁迅对人们理性的批判。

  在《无常》一文中,“无常”虽为鬼,却也拥有善良的心灵。他去勾魂时,看母亲因儿子死去而悲伤,便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上司阎罗王鞭打。鲁迅以此批判了伪“君子”,而我们更应该真实,真诚的对待他人。

  “高山流水”中便有一个绝佳的例子。伯牙与钟子期因琴缘而成了知己,结拜了生死之交。伯牙在得知子期已离世后,砸了琴,并这终生不再弹琴。

  我的目光继续贪婪地在文字间穿行,读到了最后一句“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时,我感动得差点落下眼泪。因为他有多种选择:他可以用他的第二生命――鼓琴,来祭奠他的知音,为钟子期创作出许多传世佳作;也可以再次踏上寻找第二个知音的路。可是,他偏偏选择了最痛苦的一种,到底是为什么?我想应该是真诚让彼此成了知音,或不可缺。

  我们交友,也应向伯牙一样真诚待人。

  不管是“三顾茅庐”中的刘备;还是天生耳聋,失明的海伦。真诚似一扇窗户,让黑暗中的人们感受光明;真诚如泉水,滋润海伦的心田,带他走出黑暗,迎接光明。

  生活中,不正需要有更多向莉莎文老师这样的人吗?莉莎文老师带着海伦用心去感受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不厌其烦地教他学习。不正是“真诚”塑造了一个新的海伦,一个天真,活泼的孩子,更是一个作家,一个有血有肉文学家吗?

  记得有一次,在课间休息时,我不小心扭伤了腿。一个同学走过来,扶着我去往医药室。过了一节课后,那个同学又走过来关心我的伤势。我对她说了一声“谢谢”,她不假思索的一笑,说这都是她应该做的。那一刻,我就好像向日葵经历了风雨,偶尔隐匿的阳光,再来时更温暖,令人惊喜。原来被人真诚以待,幸福就来得如此突然,互相帮助是我们本应该有的职责。受伤时同学担心的`神情,更是真诚的体现。

  你发现了吗?在这大千世界里,任何生灵都可以让你感受到它的真、它的善和它的美。清晨,微风拂过那枝头的点点茸茸绿色,淡淡的笑靥。与墙头上的夹竹桃一起,似唱响生命中最明快的乐章——真诚。这便是大自然毫不虚假的美,是质朴、真实的本质。这“美”在于“真诚”。

  以诚相对,让我们的生活更真诚,互相真诚来往。真诚是美酒,年份越久越醇香浓型;真诚是焰火,在高处绽放才愈是美丽;真诚是鲜花,送之于人手有余香。

读《朝花夕拾》有感15

  坐在藤椅上,杯中的茉莉散发着沁人心脾的馨香,轻轻地弥漫在身边,手捧着那本淡绿色的《朝花夕拾》,品味着从字里行间散发出独特的童真,随着那一片片思念的云彩飞向那曾属于我们久违的世界。

  晨曦中的鲜花故然绽放着娇嫩的花瓣,唤发着淡淡的清香,顶着残阳采的花失去了晨曦中的娇嫩与芳菲,却平添了一种迟来的成熟、风韵。这是鲁迅先生的童年,一个沾满碎屑的青葱时光。鲁迅先生是一个幸运儿,但同时也是不幸的儿,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他可以在百草园中无忧无虑地游玩,他可以静静地听油蛉在低唱;他可以在白雪飘飘的冬天捉鸟。但同时他却承担着超越年龄的负担,小小年纪的他就要学着放弃,抑制自己的渴望去背那些所谓的经典《鉴略》《千字文》《百家姓》,小小年纪的他就要忍着失去双亲的痛苦,小小年纪的他就要学会着承担一个家的重任。

  或许,这就是那个沾满碎屑的青葱时光。在这个时光中鲁迅学会了长大,学会了承担,学会了思索,而我随鲁迅也懂得了成长。有人说一篇好的文章不在于你有多美的文字,重要的是你是否可以引起读者的思考与共鸣。而鲁迅先生做到了,他用他平淡朴实的`语言唤发了多少人的思考,唤起了多少人的回忆和曾经拥有的幸福时光。

  小时候我喜欢坐在藤椅上,依偎在外婆的怀里望着满天的星星,在宁静的月光下,数星星。在月色如水的夜晚,享受着那份浓浓的亲情与温馨。如今的我,离开了过去,不再拥有过去那些时光了。这,或许是一种遗憾,但同时却多了一份充实。现在的我拥有着许多许多的书。每天在书中遨游着,努力地学习,拼命地争取明天。或许这很累很累,但我却在一天天地长大,一天天地成熟。这或许是在过去那些美景中体会不到的吧!

  童年,在随着你我的长大渐行渐远,或许它会消失在人生的尽头,但它却留在了那一片片琐碎的记忆,闪耀在星空中,虽然只是点点微光却足以照亮你我前行的路。在如今的时代中,不如读一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吧!

  合上《朝花夕拾》,品尝着那杯尚留余温淡雅的茉莉,时光又将我带回了那那一个轮回。

【读《朝花夕拾》有感】相关文章:

读《朝花夕拾》有感06-14

读朝花夕拾有感06-28

读《朝花夕拾》有感06-14

读朝花夕拾有感07-18

读朝花夕拾心得01-02

读朝花夕拾有感【热门】10-08

读朝花夕拾有感【热】10-09

读朝花夕拾有感初中10-20

读朝花夕拾有感范文01-13

(热)读《朝花夕拾》有感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