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读后感

时间:2021-03-29 12:03:12 朝花夕拾读后感 我要投稿

关于朝花夕拾读后感(通用6篇)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朝花夕拾读后感(通用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朝花夕拾读后感(通用6篇)

  朝花夕拾读后感1

  这个暑假,我读了不少好书。《朝花夕拾》就是其中一本。这本书是著名的鲁迅先生写的。书里面的文章很是深奥,也很不错。

  我最喜欢的一篇文章是《狗猫鼠》。这篇文章详细地写了鲁迅仇猫的原因:猫吃了他那可爱的小隐鼠。他还讲了一些关于猫的知识,还讲了事情的真相:小隐鼠是被他的长妈妈一脚踏死的。这篇文章叙事清楚,不含糊,用词优美,语句通顺,还将人物的表情、语言、动作以及心理活动都写得很明白。这篇文章还写得很一针见血、很明了,将祖母给他讲故事、养小隐鼠、知道事情的真相等事情,都写得很详细,人物被他写活了,写得那么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我感觉所有人物都在我的面前出现。写得真好!

  我还要多读鲁迅先生写的书,让书香溢进我的心田!

  朝花夕拾读后感2

  读了朝花夕拾,我感觉这不像是一本名著,而更像是跟你聊家常。这就是这本书的独到之处,虽然你以第三方视角来看这本书,可这本书却能让你身临其境,仿佛你也是鲁迅。

  从看了阿长与《山海经》开始,如今我不记恨她了。阿张虽然多嘴,礼节多,但是她爽直,淳朴,出差告假还不忘帮鲁迅买《山海经》,是个守信人品好的人,踩死隐鼠也应该是不小心的缘故。而且,连最愤怒事主都原谅她了,我还生气个啥劲儿。

  朝花夕拾读后感3

  鲁迅的名字,是家喻户晓的,读他的文章,却并没有感到有太多隔阂。朴实的文笔,真挚细腻的情感,让我感觉好像是在听一位和蔼慈祥、平易近人的老爷爷将往事娓娓道来。

  读了鲁迅的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它给我的感触非比寻常。《朝花夕拾》是鲁迅在经受着北洋军阀当局和各种敌对势力的压迫是写的。它记述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时求学的历程,追忆那些难于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

  这本书中有10篇散文,每一篇都表达了不同的情感,每一篇都记述了一个故事,令人回味无穷。

  第一篇文章叫《狗·猫·鼠》,作者在一开始就说明自己是仇猫的,好像是作者真的恨死了猫,想把天下所有的猫都赶尽杀绝一般。但在后面的文章中,我明白了作者是在将猫比作当时所谓的“正人君子”,与其说作者是仇猫,倒不如说是憎恶猫的性格和他们的所作所为和当时的“正人君子”一样,“幸灾乐祸,慢慢的折磨弱者”,又“有这么一副媚态”,尤其是“它们配合时候的嗥叫,手续竟有这么繁重,闹得别人心烦,尤其是夜间要看书,睡觉的时候”,令人厌恶,强烈讽刺了“正人君子”的行为。又想起幼年时救养一只可爱的隐鼠的遭遇和感受,表现了对弱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阿长与<山海经>》则写了作者小时候与保姆长妈妈的有趣故事,她“生的黄胖而矮”,唠叨,“满肚字都是麻烦的礼节”,还是杀害鲁迅的所爱——小隐鼠的人,却“有伟大的神力”,买来了作者梦寐以求的《山海经》,“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做到”,表现了作者对长妈妈的崇敬与真诚深切的怀念。

  《二十四孝图》则在一开始就说要“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只要对于白话来加以谋害者,都应该灭亡”,表现了作者对当时那些反对白话,提倡复古的人的抨击。还为当时孩子们读的书感到可怜,他们想读的书他们却无法得到。这是多么悲哀呀!而作者也对小时候读的《二十四孝图》中的一些故事感到反感,它们将“‘肉麻当做有趣’一般,以不情为伦纪,教坏了后人”,本应是激发人们的爱心的《二十四孝图》背后,却隐藏了谋人性命,教人看的丑恶祸心。表现了封建孝道的虚伪与残酷,令人发指。

  《五猖会》描写了作者小时候对赛会的热切期盼与渴望。好不容易等来一次盛会——五猖会,一大清早就起来,“我笑着跳着”,非常高兴。准备出发时,父亲却逼着我去背《鉴略》,要“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这书虽然“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然而我一字不懂”,就只是硬生生地背下了,并不理解意思。虽然背下来了,但去看赛会的兴致却荡然无存。这表现了当时封建教育的不合理,不教授儿童所感兴趣的,而是教授儿童所不能理解的,将儿童的天性抹杀掉了,表现了对封建教育的不满。

  《无常》也是在描写关于迎神赛会的,它描写了“活无常”这一形象,他“不但活泼而诙谐,单是那浑身雪白这一点,在红红绿绿中就有‘鹤立鸡群’之概”,“只要望见他,大家就都有些紧张,而且高兴起来了”。为什么呢?因为他总是去勾摄恶人的魂“鬼而人,理而情,可怖而可爱”,“爽直,爱发议论,有人情,——要寻真实的朋友,倒还是他妥当”,表现了大家对无常的喜爱。奇怪了,这一阴间的鬼,何尝能得到众人的喜爱?倒是因为人间没有公正,“公正的裁判在阴间”造成的`。这篇文章嘲讽了打着“正义”、“公理”旗号的“正人君子”,令人感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我们学过的课文,至今我都对鲁迅小时候在百草园的生活感到羡慕,而他后来在三味书屋的生活却并没有太多的乐趣。尤其是当鲁迅问寿镜吾老先生“怪哉”是怎么一回事时,寿镜吾老先生的不耐烦以及后文提到的同学们读书时没有停顿,不理解文章的意思都表现了封建教育的不合理,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成长的愿望。

  《父亲的病》写了作者儿时为父亲找医生看病的事,写了当时几位“名医”的开方、态度等作风,表现了他们行医不认真,巫医不分,不救人命,只要人钱等令人愤慨的行为,读起来令人又气愤又难过,同时也表现了鲁迅对父亲的爱。

  以上七篇作品,讲述了鲁迅童年时代的生活,展现了当时的社会与人们的生活。而后三篇作品《琐记》、《藤野先生》与《范爱农》则表现了鲁迅青年时前往南京、日本求学以及回国后的一些经历。

  《琐记》描写了作者因不堪偷盗的流言蜚语,离开家乡前往南京求学。描述了在雷电学堂和矿路学堂的生活,令我感受最深的是作者在雷电学堂求学时,校长出了个《华盛顿论》的文题,国文老师竟不知华盛顿是什么。实在令人惊讶,而且当时作者在读《天演论》时,就有一位本家的老辈认为作者有点不对,表现了当时人们思想的老化以及对新思想的不接受与排斥。作者不顾老辈的反对,仍然阅读《天演论》,表现了作者对新思想与真理的渴求。《藤野先生》记述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与藤野老师的故事,藤野先生对作者并没有偏见,且对作者关爱有加,非常的真诚,这与他在仙台受到当地学生的侮辱与歧视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藤野先生高尚的品格,表达了对藤野先生的深切怀念。但在这篇文章中,有一个片段令我气愤无比,那就是在看影片时,日本人枪毙中国人时,日本学生欢呼起来,让我真想揍他们一顿。我想,这也应该是作者最终弃医从文,认为医治人们精神上的麻木远比医治肉体上的苦痛重要得多的重要因素之一吧!

  《范爱农》描写了作者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刚开始作者认为他是极其可恶的,因为“自己的先生被杀了,连打一个电报还害怕”但到后来这意见却越来越淡薄,最后终于没有了,最终倒好像生出了些同情与敬意。其实我认为范爱农是一个很有正义感与血性的人,他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但在辛亥革命后又倍受打击迫害,实在令人同情。表现了作者对范爱农这名爱国者的同情与悼念。

  读完了《朝花夕拾》,我对当时的社会又有了进一步认识,更为鲁迅先生所折服,我的心也随着作者一起潮起潮落……

  朝花夕拾读后感4

  《朝花夕拾》这部作品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鲁迅所写的。《朝花夕拾》是作者从大脑里挖出来的,大多都是凝练,稳重的笔法摘取那些深藏在内心深处的难忘的生活片段。

  我最喜欢的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个片段中的第二段,这段话一开头就运用了排比手法,用了一组连词,如: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菜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了。这些自然而又逼真的景物描写,读起来仿佛身临其境,仿佛碧绿的菜畦,高大的皂荚树就在我们眼前,轻捷的叫天子在我们头顶上盘旋。我还喜欢《藤野先生》这一片段中的第一段,例如: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却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这段话一开头就运用了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地把成朵成朵的樱花比作绯红的轻云,而又从侧面描写出清朝留学生不学无术的丑态。总之,作者的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了人物的独特个性。

  作者在行文中经常插入一些与文章内容有关的典故等,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使行文更有说服力。而且《朝花夕拾》这部作品不但手法犀利,入木三分,而且语言也与众不同。作品的语言清新自然,朴实而又不失稳重,读起来琅琅上口,亲切感人,总能勾起人们对往事的留恋与回味······

  我们以后也要与鲁迅“同行”,为祖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用自己的双手写出一篇篇优美而又蕴含哲理的美文,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一片属于自己的新天地,去海边采撷属于自己的一朵浪花,为太阳添上笑脸,为蓝天涂抹色彩。我们还要去天边寻找属于自己的伟大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让我们共读《朝花夕拾》,在记忆中追寻,在记忆中探索······

  朝花夕拾读后感5

  狄德罗曾经说过:“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是呀,只有读书,才会让人变得聪明。在暑假期间,我也读了一本书,叫《朝花夕拾》,清晨的花傍晚时再去摘,会散发淡淡的清香,韵味无穷。一如作者幼年的时光到了暮年再去细细回味。书中有不少是对童年温馨的回忆。不同的童年滋味展现得淋漓尽致,一切感受都是那么天真烂漫,令人回味。其中,我最喜欢的是《从百草园到三昧书屋》这一章节。

  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享受着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烂漫的感情。文中的大致内容是:鲁迅家后院有一个很大的院,叫百草园,那里面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和紫红的桑椹。还有许多小昆虫,例如胖胖的黄蜂,轻捷的云雀,还有在唱歌的蟋蟀……这里就是他的乐园。那还有一个关于美女蛇的传说,一看到这“美女蛇”让我又害怕又忍不住想去看看到底是什么传说。怀着这种复杂的心情读完这个传说,还好是个比较完美的结局。

  他写的景物栩栩如生,读着读着,仿佛就像看到了幼年的鲁迅先生,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与昆虫为伴,采摘野花野果,与伙伴一起捕鸟,虽然捕不到很多;又常听保姆讲故事,因非常害怕百草园中的那条赤练蛇。这不禁是我想起我的习作来,每次都那么枯燥,读起来索然无味。哎,开来我真得多读一些名著,好好学学作家们的文笔。最终,鲁迅先生被送到了“三味书屋”里去读书,结束了在百草原的自由生活,过起了无趣的读书生活。先生对他们很严厉,有一次鲁迅问了一个不该问的问题,结果,先生很不高兴地说:“不知道!”有时候还要他们罚跪,跪完后再叫他们读书。

  读完之后,我才知道原来的私塾这么严厉,动不动就会被罚,而现在就不同了,现在我们读书的条件多好呀,不但学校的学习条件非常好,而且还有下课的活动时间。我觉得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好好学习。认真读完这本书,觉得获益匪浅,怪不得有人说“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才会获益不少”。

  朝花夕拾读后感6

  这本是鲁迅先生所写的,鲁迅先生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因受过西方教育(当时称为新式教育)所以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书题中“朝花”是指散文记述的对象——孩童时期和青年时期,“夕拾”是指鲁迅主体的写作时间与方式。这本“朝花夕拾”每篇都带有导读,能让读者更深层的邻略文章的精华。

  《狗·猫·鼠》中表达了鲁迅对猫的仇视,书中有一段道“现在说起我仇猫的原因来,自己觉得是理由充足,而且光明正大。

  一、它的性情就和别的猛兽不同,凡捕食雀、鼠,总不肯一口咬死,定要尽情玩弄,放走,又捉住,捉住,又放走,直待自己玩厌了,这才吃下去,颇与人们的幸灾乐祸,慢慢折磨弱者的坏脾气相同。

  二、它不是和狮虎同族么?可是有这么一副媚态!”从这里面可以看出鲁迅仇恨猫是因为猫对弱小的欺凌。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散文,以猫的特质讽刺某些人一旦抓住别人的弱点或不足之处,就想尽办法慢慢折磨别人。

  这本书里我印象最深的是《风筝》,讲述的是鲁迅小时候不太懂童心,认为玩风筝的小孩长大后没出息,从而折断了弟弟辛辛苦苦做的蝴蝶风筝。长大以后在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籍上看到,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悔及想去弥补时,可他却也长出了胡子。问及此事,他已全然不知,不怨了。遗憾深深地埋在鲁迅心里。现在也有这样的事情,大人认为对学习无用的东西都是垃圾,扼杀了孩子们的天性。

  《朝花夕拾》是一部很棒的散文集,我买的是同心出版社,封面很美,能让人静下来慢慢品味书香。

【关于朝花夕拾读后感(通用6篇)】相关文章:

关于朝花夕拾读后感通用9篇10-02

关于朝花夕拾读后感(通用8篇)04-22

关于朝花夕拾优秀读后感(通用16篇)10-27

关于《朝花夕拾》读后感11-12

关于最新鲁迅朝花夕拾读后感(通用11篇)10-29

关于朝花夕拾优秀读后感04-27

朝花夕拾读后感(通用11篇)10-27

《朝花夕拾》读后感(通用5篇)04-24

《朝花夕拾》读后感(通用22篇)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