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读后感

时间:2023-08-15 18:02:40 西游记读后感 我要投稿

《西游记》读后感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西游记》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西游记》读后感

《西游记》读后感1

  这个暑假,我看了一本四大名著之一的书是西游记,老师带我们交流西游记,小朋友们高高兴兴迫不及待去交流西游记,小朋友们看完了西游记都有说不完的话,非常兴奋的在交流。

  这本书讲的是唐僧和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师徒一路上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了真经的故事。我读出了他们的不畏艰险、锲而不舍、团结一致的精神。也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想要办成一件大事,必须大家齐心协力,团结一致才能成功。

  有一天,唐僧师徒来到一个庄院,觉得虽然时值三秋,但非常炎热。一问才知道,这里叫火焰山,山上火焰八百里,无人能过。庄主告诉他们,如想过火焰山,只有去翠云山芭蕉洞的铁扇公主那里借芭蕉扇,用芭蕉扇去扇,才能灭火。孙悟空到了翠云山,得知铁扇公主是牛魔王的之妻,名叫罗刹女。孙悟空大惊:又遇上冤家了。当年收伏她儿子红孩儿,现在又遇上他父母,他们怎肯借扇子......悟空硬着头皮来看铁扇公主。铁扇公主怒斥悟空不该收伏红孩儿,并提剑要报仇。悟空任她砍了十几剑。铁扇公主见伤不了悟空,怕了,要走。悟空见她不肯借扇,就掣出铁棒,与她打了起来。铁扇公主见不能取胜,去取芭蕉扇。一扇将悟空扇出老远,一直翻滚了一夜,天明时才落在小须弥山上。悟空向住在这里的灵吉菩萨求救。悟空带着灵吉菩萨送的定风丹,又回到翠云山。铁扇公主与他斗了几回合,手暖力乏,又取扇子向悟空扇去,悟空竞岿然不动。孙悟空变成一只小虫子落在铁扇公主要喝水的杯里,孙悟空马上的飞到杯子里,钻进了铁扇公主的碗里,铁扇公主喝下这杯水感觉很难受,原来是孙悟空变成一只虫子飞到我的肚子里,铁扇公主让孙悟空出来,孙悟空就是不出来!孙悟空说:“你想让我出来,那必须把芭蕉扇给我。”只好给了芭蕉扇,铁扇公主给的是一把假的芭蕉扇,害的孙悟空扇山火的时候给烫伤了,孙悟空才知道是一把假扇子。孙悟空又变成牛魔王到铁扇公主那里去骗来芭蕉扇,后来被牛魔王知道了,追上孙悟空,两人在空中大战,天上的`神仙纷纷来帮助悟空镇住牛魔王,取得了芭蕉扇连扇了七七四十九扇把火给灭了,扇子还给了铁扇公主。师徒继续上路取经。

  我最喜欢的是孙悟空,喜欢他的善良、调皮、机灵、法力无边,对各天神说话时的直白、对兄弟、师傅和猴子猴孙的真诚。在唐僧师徒四人中,孙悟空经常第一个发现妖怪,可是他的师傅唐僧却总是轻易地被那些装扮成好人的妖怪欺骗,而对打死妖怪的悟空念紧箍咒作为惩罚,甚至不听他的解释把他赶走。但是当八戒又来找他帮忙时,他一听到师傅有难,就不记前嫌、义无返顾地跑去救师傅。

《西游记》读后感2

  这是我小时候最爱看的动画片《西游记》的插曲,是我最初学会的歌儿,凭着这首歌我在学校组织的歌唱比赛中获得了第二名,而且还成了妹妹的小小音乐老师呢!

  不过最吸引我的还是《西游记》里的各色人物,我做梦都想拥有一根金箍棒,能成为孙悟空一样的人物,上天入地,无所不能,不畏艰难,惩恶除奸。

  记得那天妈妈回来的时候给我带回来了一份礼物,拆开一看,竟然是一本书,我最喜欢的《西游记》。拿到之后就如饥似渴的读了起来,文字的精彩程度可比动画片精彩多了,给我了更多想象的空间,从此以后我爱上了书本,爱上了阅读。

  读过《西游记》后,师徒四人的性格特点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认识到了人无完人,每个人身上都有缺点和闪光点。

  孙悟空,我崇拜的偶像,几乎集所有的优点于一身,神通广大,无所不能,不管什么妖魔鬼怪听到他的名号都闻风丧胆;他乐观积极,不畏艰难,虽然在取经路上遇到了许多艰难困苦,但是他一直保护着唐僧,从不喊一声苦。更让我佩服的是他嫉恶如仇,不管什么妖魔鬼怪,坚决惩治,绝不手软。但是有时候他过于急躁,做事不冷静,以致酿成大错,比如一怒之下就砍了人家的人参果树,使师徒四人陷入危难。

  另一个与孙悟空比可差远了,他就是猪八戒。猪八戒给人的印象不仅好吃懒做,而且是个胆小鬼,遇到危险时总是第一个逃走的,还经常帮倒忙。但是我觉得很多时候他还是朴实善良的,我并不讨厌他,倒觉得他十分真实可爱。

  沙和尚和猪八戒可不同,比猪八戒勤快多了,取经路上全程挑着沉重的担子,没有一句抱怨,遇到困难也总是能知难而进,与孙悟空一起解决问题。但有时候也是非不分,被妖怪利用。

  唐僧总的来说就是一个老好人,他觉得应该慈悲待人,正因为这样,他经常被妖怪迷惑,以致多次身陷囹圄。他拥有坚定的信念,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不放弃,才最终取经成功。唐僧让我觉得还是害人之人不可有,但是防人之心不可无,保护好自己,才能更好的前进。

  唐僧师徒四人有优点也有缺点,我见识到了唐僧的'慈悲为怀,但又懦弱无能;孙悟空的勇敢无畏,但又性格急躁;猪八戒的朴实善良,但又好吃懒惰;沙和尚的勤劳忠厚,但又不懂变通。

  但也因为这样,才使这条取经路变得曲折,更有故事性、趣味性和警示性。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的故事让我知道了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坚定的信念,坚持不懈,永不放弃去完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取得成功。

《西游记》读后感3

  《西游记》这本有趣、传奇的书想必大家都对它有所了解。无论是国内国外,人们都对它无比衷爱。书中的四位传奇人物那么栩栩如生,更是让人热爱。

  沙僧是一个对师父言听计从忠诚的主要人物之一。他憨厚诚稳,他沉默踏实,他刚毅木衲。如果人们要找一个忠实而不会背叛的朋友。他一定就是合适人选。看着他挑着别人“扔”给他的负担—行李。我就觉的他真的是太憨厚了,他真的很会吃苦,让人敬佩。

  唐三藏,一个被称为圣贤的人,他拥有着常人不曾有过的慈悲行为,让我很感动,但是他的缺点就是在于不相信自己的徒弟,他不相信孙悟空的话,可以在三打白骨精看出。对于自己的爱徒竟然不相信。这怎么可以作为一名师傅呢?对于徒儿最基础的信赖都没有,真让人……可是他也有他的'好。他的头脑非常聪明,会从别人的立场来为他思考。他行善好施,为民除害,为人们播撒着善良的种子;作为求学者,令人们赞叹不已的是他那坚强的意志和执着追求的精神。他不仅对徒弟要求严格,而且也从不懈怠自己。不为财色迷惑,不为死亡征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坚强信念,使他终成正果。唐僧,给我们的启示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他就是这么一个高僧。

  猪八戒,他可是一个肥肥胖胖的猪妖。可是他可是一只心地善良的猪妖。他虽为僧侣,可是还是吃肉,那可不是吗?他若像他的师傅那样能够不吃肉,只吃蔬菜,也不会那么白白胖胖了。他喜欢和猴哥对着干。所以说他有点调皮。不过他贪恋美色,因而受到了菩萨们的惩罚,这件事的教训终于让他改掉了坏毛病,也让他变的可爱了!嘿嘿

  现在该介绍我最喜欢的人物了,他想必大家也知道了吧!那就是伟大的孙悟空,他为猴正直,他代表着正义。因为他武艺高强,在取经途中,派不少用处。他不要回报的为人们和师傅做事,他的品质,让我无话可说。我最佩服他的就是他那七十二变,和那筋斗云了!一个跟斗就能翻十万八千里,又有谁人不会对他佩服的五体投地呢?何况他还是斗战胜佛!

  猴哥,猴哥你真了不起

  五行大山压不住你

  蹦出个孙行者

  猴哥猴哥,你真太难得

  紧箍咒再念,没改变老孙的本色

  拔一根毫毛,吹出猴万个

  眨一眨眼皮,能把鬼识破

  翻个跟斗十万八千里

  抖一抖威风山崩地也裂

  哪里有难都想你,哪里有险都有哥

  身经百战打头阵,惩恶扬善心如佛

  你的美名万人传,你的故事千家说

  金箍棒啊永闪烁

  扫清天下浊

  哦!我的天,动画片开始了,再见……

《西游记》读后感4

  八戒,他虽然好吃懒做,有时候还胆小怕事,但他却也是那样的爱着他的师父——唐僧,在大家都以为他们的师父死了的时候,八戒也不再“没心没肺”,而是跟悟空、悟能一起痛哭流涕。以前,我一直是在这三个徒弟中最不喜欢八戒的,觉得他又懒又谗,还整天怨天尤人的,实在没有什么本事。但自从看完了整部《西游记》后,八戒在我印象中的地位突升。不错,他是能一顿饭吃八个馒头,他是看到女妖精走不动路,但他也会在保护师父时对师父无微不至呀!不能否认,在整部《西游记》》中,八戒是最有人情味儿的神话人物,在“猪八戒难过美人关”这一回里,更体现出了猪八戒敢爱敢恨的个性,有时候想想,这个憨憨的,肥头大耳的猪八戒,还真讨人喜欢哩!

  沙僧应该是整部《西游记》中最不引人注目的一位了,但他如果一旦消失了,我相信人们在看电视时也会觉得少了点什么吧!确实,他总是一脸的大胡子,不会惹事生非,也没什么个性,既不象孙悟空那样机警勇敢,也不象猪八戒那样好吃懒做,但在人们的印象里,他永远都是挑着一根已经褪了色的破旧扁担,拿着所有的行李,无声无息地走在最后,似乎没有人注意到他的存在,就连偶尔的几句台词也好象可有可无,他就这样默默的、无怨无悔地保护着师父。在《西游记》中,孙悟空和猪八戒似乎每时每刻都在斗嘴,好象有吵不完的架,争不完的理似的,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到,每次他们一吵架,都是沙僧扮演一个“和事佬”的角色,劝劝“大师兄”,又劝劝“二师兄”,有时还会安慰安慰师父,我有时候也会情不自禁地想到,如果没有沙僧这个“润滑剂”,真不知道这悟空和悟净会吵到什么时候去哪!

  而他们的师父唐僧,却是一位如此善良和蔼的人。似乎代表了一种理想的境界,有人认为他怯喏,我却觉得他代表着至善至美。说实话,以前在我没有看过整部《西游记》之前,总觉得孙悟空才是整部神话故事的主角,你想呀,从第一回开始,导演就先让观众们了解了孙悟空的身世,后来的两三回里,也都是只讲孙悟空如何大闹天宫等等。直到孙悟空被如来佛压在五行山下时,才出现了救他的师父——唐僧,然后又接二连三的`出现了猪八戒、沙僧这些人物。而现在,我却觉得,师父唐僧才是整部故事的中心人物,是灵魂。前面对孙悟空的渲染都是铺垫。的确,如果没有唐僧,也不会有取经这件事了。打个比方吧,《西游记》就好比是一碗排骨汤,象悟空呀,悟净呀,悟能呀,都是这碗汤的配料,而唐僧,才是这碗汤里的精华——排骨。没有了排骨,即使配料再鲜美,徒弟再懂事,也全都象没了根的大树,变的轻飘飘的,仿佛失去了灵魂似的。而正是由于唐僧的不断坚持,这个团体才得以排除万难,取得真经,达到了最完美的结局。

《西游记》读后感5

  只有克服挫折,才能获得成功。

  在我很小的时候,妈妈便常常给我讲《西游记》里的故事,也会给我买《西游记》的碟片。那一卷卷神奇的画面给我的童年添上了不少艳丽的色彩。

  重温这部经典之作,我渐渐地发现,自己能够从这部书中领悟许多,而不是像儿时一样,只懂得观看打妖怪,享受惩恶扬善的愉快。也许,这便是年龄的成长和经验的丰富所带来的对人、对事、对物的不同理解吧。

  我从这部书中理解得最深刻的非“成功之路上必定有艰难险阻”莫属。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一路上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这其中有妖怪的阻拦,也有神仙的诱导。从前我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天上的神仙暗中在帮助唐僧,但又时不时会有他们的坐骑、童子到地下称妖,阻止唐僧前进呢?神仙为什么不能再唐僧到来前就把妖怪收了,让唐僧一行人一路上畅通无阻呢?现在想来,恐怕是只有经历了挫折才能成长,才能拥有获得成功资格。

  把取经之路看做生命的道路也并非不可以。在这条看似平淡无奇的道路上隐伏着种种阻碍。它们各不相同,但又有着惊人的相同点——若克服它们,你将能前进;若被它们吓到,你将寸步难行。而唐僧师徒四人又可看作一个人的不同表现。

  如果像唐僧一样,首先就被对挫折的恐惧压倒了,这是不可行的;如果像猪八戒一样,好吃懒做,满足现状,那也不行;如果像沙僧一样,遇事太随和,也难以跨过艰难险阻。因此,我们应该更多地学习孙悟空。

  在这部书中,我们见证了孙悟空从刚出世到学本领,再到大闹天空,保唐僧取经。这一路上能打败妖怪也多亏了幼时本领的学习。如果他从小像一只平凡的猴子一样,没有学习,不去打拼。他又怎能在自己打不过妖怪时去请求各路神仙的帮助?怕是还没见到唐僧,就已经老死了。而我们也和孙悟空一样,现在正是学习的`时刻,只需克服功课上的困难,学好知识,为与今后生活上的挫折拼斗打好基础。当然,广泛交友也是必需的。朋友可以在我们遇到一己之力难以承受的困难时给予我们帮助,让我们渡过难关。当然,光是学习孙悟空也不行,我们应该融合四种性格,让自己变得沉着、冷静、勇敢、有耐心,这才是克服挫折的上上之选。

  其实,遇到挫折并不一定是痛苦的。俗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爱迪生为了找到适合做灯丝的材料,经历了13个月的艰苦奋斗,试用了6000多种材料,进行了7000多次实验才成功。相比之下,我们经历的挫折又算什么,连这些小困难都不愿承受,成功之门又怎能打开?

  所以,我们不必害怕挫折,要坚信自己有能力去克服。当我们踏过一个又一个挫折时,便会不经意地发现,“成功”就在眼前!

《西游记》读后感6

  八大金驾起香风,把师徒4人送到了东土。历经十四年的西经之路,终于要划上了圆满的句号。途中,唐太宗在唐僧出城后,让人修了一座望经楼,现在,望经楼终于头能看到归来的唐僧与历经千辛万苦,从佛祖那里取到的真考经!

  猪八戒挑着担,沙和尚牵着白龙马,孙悟空扶着唐僧,在望经楼边出现了。而唐僧的徒弟惊讶地发现寺中几株松树的头都向东。原口这可是奇闻!不过他们又想起十四多年前,他们的师傅唐僧取经前,曾对他们说,兴若松树枝头转向东,他也就回来了。唐僧这一去,共取来三十五部经,一关五千零四十八卷!紧接着,唐僧又讲述了他的徒弟们一唐太宗还以为徒弟四个是外国人泥。“大约有十万八千里,历经十四年。不得不说,唐僧也是有为毅力,普通人也许不会为了帮皇上而走十万八千里,这路程都相当于地球赤道的长度了。而且这西行之路,师徒几人共收集了十二三种国印,也就是说,他们到了13国国家也可能不止13个。不过正当唐僧打算念圣经的时候,八大金刚则要求他们回到西天,神仙一出现,唐太宗大臣们吓得连连行礼。如来说,唐僧本来前世是如来的二徒弟,名叫金蝉子,因为轻慢佛法,才成为和尚,还级封为了檀功德佛。孙悟空因为无怨无悔保护唐僧西行,被称封为了斗战胜佛。而猪八戒仍有贪财好色文心,没有成佛,被封为净坛使者,为此他略有不满。沙和尚伤生吃人造孽,后来忠心耿耿,被封为金身罗汉。白龙马本是西海龙王之子,如今甘愿作唐僧的坐骑,被封为八部天龙马,然后进了化龙池成了真正的龙!唐僧、猪八戒沙和尚,孙悟空,白松马最终修成了正果归了本位。

  好人还是有好报,无怨无悔的唐僧成了佛。曾经淘气顽皮的齐天大圣孙悟空封为了斗战胜佛。曾经好吃懒惰,负财好色的猪八成仍没有故掉这个生病,也却也成了净云使者。曾经杀牛吃人的沙和尚,如今也忠心十足,成了金身罗汉。曾经不听话的小白龙受尽了磨炼,最终成了八部天龙马,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才能得到的`功绩可也是难啊。不过只要心中有佛,自然也会成佛。

  《西游记》已经画上了句号,不过我相信心地善良的唐僧,聪明无比的孙悟空,憨厚贪吃的猪八戒,勤劳能干的沙和尚,他们会在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之中缓缓前进,他们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会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西游记》读后感7

  一部古老的神话故事,受到了广大少儿的喜爱,这本书名叫《西游记》。大家都很熟悉,这本书是吴承恩的著作。作者优美的文笔,个性鲜活的人物,让我们爱不释手。作者细腻而深刻地塑造了四个经典的形象:孙悟空神通广大、聪明过人、助人为乐,最神奇的是:他有一双火眼金睛,能辨别对方是坏人还是好人,而且时刻保护着唐僧,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英雄。如果取经路上没有了他,唐僧就到不了西天、取不到真经;猪八戒好吃懒做、自私狡猾,常与大家有些矛盾,但他憨厚可鞠、自有它可爱之处,他也为取经尽了一份绵薄之力;沙和尚则和猪八戒相反,他任劳任怨、忠心耿耿,凡事都想得很周到;唐僧慈悲宽厚,但软弱迂腐,分辨不出是人是妖,险些成为妖精们的盘中餐。

  我最喜欢的是《西游记》中《三打白骨精》的片断。《三打白骨精》这个故事讲的是唐僧师徒西行,到达碗子山老虎岭。走着走着,他们饿了,悟空说他要去化斋,并画了一大火圈围住师傅和师弟,还叮嘱他们不要离开此圈。老虎岭住着一只白骨精,知道唐僧要经过这里,便想要吃唐僧肉。于是,她先吃了一家三口,再依次变成他们的模样。第一次,白骨精化作年轻女子给唐僧送饭,接近唐僧。关键时候,悟空赶来将其打“死”。唐僧指责悟空又杀人命!白骨精此时已逃回洞中。第二次,白骨精化作老婆婆找女儿,看见地上“女儿”的尸体假哭。悟空又一次将其打“死”。唐僧更加激愤,指责悟空又杀人!并念紧箍咒惩罚!第三次,唐僧师徒又走了一段,遇到一个老头,嘴里叫着“老婆”、“女儿”。悟空看出又是那妖怪,准备将其打死,不料唐僧念紧箍咒。悟空疼痛难忍难以下手,白骨精笑呵呵,以为这下得逞了。就在白骨精伸出爪牙要干掉唐僧那一刻,悟空的善念、保护师傅的决心战胜了紧箍咒,悟空盯准了那妖怪,追上去与妖怪战斗,在千钧一发之时将妖怪打死。此时唐僧错以为悟空连杀三命,欲与其断绝师徒关系,悟空悲伤离去。

  如果我能站在唐僧的旁边,我一定要为悟空辩解。因为唐僧肉眼凡胎,经常错怪了悟空,而孙悟空也饱含着委屈,把一切事情想在心里。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懂得分辨好人与坏人,要有一双火眼金睛,要识破敌人的伪装!

  总之,师徒四人每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长处。哪怕是他们的短处,我们也必须看看自己是不是也有,如果有的话,要努力改正,成为一个完美的人!

《西游记》读后感8

  《西游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可谓志怪类小说的巅峰之作。《西游记》的情节丰富,人物经历复杂,身份更是千奇百怪,有被贬下凡的卷帘大将、天蓬元帅,有被镇压的齐天大圣……而他们的师傅是如来曾经的弟子——金蝉子,就连坐骑也是龙王三太子,而就是这样的队伍却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在吴承恩的笔下,无论妖魔鬼怪人神,皆栩栩如生。在阅读《西游记》时,里面的人物就好像活了一般。

  《西游记》中人物各有神通,各有命运,如哪怕是骁勇善战的孙悟空也有克星——二郎神;纵使是天蓬元帅和卷帘大将也难逃被贬下凡的命运。而作为普通人的唐僧,却是悬赏价格最高的。谁叫传言称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呢?也就难怪妖怪百般阻拦了。

  在《西游记》中,我并没有特别喜欢的人物。姑且聊聊以下几个吧。

  孙悟空号称齐天大圣。它拥有火眼金睛,可以看出任何妖怪的原形,其本领高超,是除魔除妖路上的一大主力。也正是如此,孙悟空也有着他自己的骄傲。他是天生石猴,是天生神兽,可谓超出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饶是如此,他却被金箍牢牢束缚。也是因为金箍,他才被肉眼凡胎的富有慈悲心肠的师傅死死束缚,很多能力无处施展。但就算如此,也挡不住悟空上天入地的脚步,挡不住他斩妖除魔的步伐。

  唐僧在《西游记》中本为如来的徒弟,但由于后来被贬,才成为了主要的取经人。但是他是肉眼凡胎一个!没有任何辨别妖与人的能力,常常人妖不分。也正因为如此,他才会误会悟空。师徒之间分分合合,可谓一大悲哀。但即便是这样分分合合,师徒四人也达到了灵山取真经的目的。

  猪八戒是除魔队伍中的'另一主力,他天生好色,懒散好吃。许多时候悟空与师傅的风波都和八戒都脱不了关系。猪八戒也是三位徒弟中最黏师傅的一位,同时猪八戒也是最嫉妒大师兄的。因为猪八戒一直认为自己才是大师兄,但谁让孙悟空入门比他早呢?即便如此,他在除魔斩妖时也出了很大一份力。

  沙和尚是孙悟空一路上最忠诚的粉丝。沙僧一路上默默无闻,不爱说话,但自从有了他,悟空和八戒总算空出了手,重活脏活全给沙和尚包了。谁让他是三师弟呢?就连我们的小龙马都比他早,不过这不妨碍他成为三个徒弟中的一个。沙和尚是个和事佬,是他经常在师徒分离的时候两边劝;同时他也是孙悟空最信任的人,另一个自然就是小龙马了。

  三个徒弟一匹马,正是因为他们,《西游记》才如此精彩。也正是因为他们,我们才经历了一次取经之旅。是他们让取经之路不再沉寂,是他们的努力与坚持不懈,才达成了最终目标。

《西游记》读后感9

  这次寒假,我阅读了《西游记》。不,阅读一词在字典释义为看(书或报),并领会其内容。因为我看的《西游记》是原著,所以我虽然略知其大概的情节,可要把它深刻的领会却难以做到。

  这本《西游记》使我知道了更详细的“师徒四人取经记”。唐僧过度仁慈、善恶不分,但他取经的信念如此坚定;孙悟空毛手毛脚、好名气,可他嫉恶如仇、聪明灵活;猪八戒好吃懒惰、爱占便宜,不过他吃得起劳动的苦,在“取经团伙”有危难时也会出“鬼点子”;沙僧不仅不怎么打妖魔,而且很少能弄出大事情,好像他并没有什么用,可是细一想,沙僧一路来任劳任怨、默默无闻地挑担子,忠心耿耿地为“取经团伙”着想取;白龙马好像真没什么用,就驮着唐僧,但是,一旦三个徒弟不在,它也会出一份力的。

  看了《西游记》,相信很多人都有印象最深刻的情节,我也不例外。我印象最深的是“狮驼岭伏三魔”,这次事件占据了八十一难中的四难,其小妖数量是整个《西游记》中最多的。整个故事一开始就有太白金星来提醒孙悟空这伙妖魔的神通广大,孙悟空变成小钻风,一路来到老妖魔的老巢,然而不小心露出马脚,被三妖魔发现,随后被困阴阳二气瓶。孙悟空逃出来后用巧计制服老妖魔,二妖魔也出战,同样被打得落花流水。三妖魔假意让唐僧四人通过,中途除了孙悟空都被抓走了。最后孙悟空请如来帮忙才打败了这三只妖魔。

  可令我没有想到的是,老妖魔是文殊菩萨的坐骑——青狮,二妖魔是普贤菩萨的坐骑——白象,三妖魔的外甥是如来!一般妖魔鬼怪被降服后孙悟空定会打死,然而一旦谁跟哪位神仙、菩萨、佛有关系就只能饶其性命。在《西游记》中与妖魔有关系有地位的神仙似乎没人指责,区区几次的指责,大都是孙悟空说的',有权利的后台几乎没人敢说,像孙悟空这样的少之又少。

  设想当今难道没有“后台硬”的恶势力吗?我想到了有些学生欺凌弱小的学生,然后还凶神恶煞的警告别人自己的哪个亲人是什么地位,不能告老师。那些学生听到之后,只好把苦藏在心里。有少数时候,就是告老师,都无济于事。

  我希望我们生活的社会是和谐的,人们能敢于接受错误,敢于指出错误,不用自己的权力或财富来做有害于民的事。还有一点,孙悟空与妖魔斗智斗勇,且聪明善变,不惧困难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这本《西游记》给我带来了太多太多,我真感谢这本书充实了我的生活!

《西游记》读后感10

  我看了一本名叫《西游记》的书,里面的主人公就是大名鼎鼎的孙悟空。

  他从石头里出来不久,他就交到了不少朋友,他们发现了瀑布,朋友们说谁敢进去看看,而且没事的回来,就拜他为王,孙悟空进去了,并发现了,里面根本没有水,还有一座石板桥,孙悟空上了桥头,它看到了很多石头做的家具,出来后告诉了猴子们,猴子们知道了,就和大圣住在那里,孙悟空就这样成了猴子们的大圣。

  孙悟空也经过很多的经历,比如:像菩提组师学习本领,后来因为一件事儿,被赶了回来,偷吃王母娘娘的蟠桃会和偷吃太上老君的金丹,差点儿都没命了。

  后来,孙悟空被压在了五行山下,还是唐三藏取经时路过救了他,于是,孙悟空就跟着师傅一块去取经了,而且孙悟空在身边时时刻刻的保护着师父的安全。

  因为孙悟空当了唐三藏的徒弟,所以唐三藏的又给他的徒弟取了一个法名,叫:孙行者,所以,孙悟空也被称作孙行者,第二本的里面有唐三藏,收了猪悟能和沙悟净。

  刚开始,孙悟空听一个高才说要捉妖精,孙悟空就帮他捉妖精,他变成了一个太公生女儿的'模样,然后,变成了本来的样子,最后猪不能知道了,他是取经的,就让孙悟空带他去见取经的人,悟空让他把这个洞烧了,他真的把洞烧了,然后,他就成了唐三藏的第二个徒弟,唐三藏又给他取了一个法名叫:猪八戒。

  有一次,他们过河,但他们过不去,因为没有船,盒里有一个妖怪,他非常去想去抢唐僧,所以因为这样,猪八戒一块和孙悟空一块儿对着妖怪打,可是,他们一开始打,妖怪就钻入水中去了,他们没有办法打,孙悟空,只好去找观音菩萨,后来,他们才知道,这个妖怪是要和他们一块去取经的:沙悟净,唐僧为他落了饭,看着样子,很像一个和尚,所以唐僧又给沙悟净起了一个法名叫:沙和尚。

  最后他们取得经,洗去了凡胎,都成了佛,令人高兴的是,孙悟空已经成了佛,所以脑袋上不需要金箍了。

  我觉得孙悟空很善良,虽然师傅经常念紧箍咒,但他知道自己的身份,不管师父误会了他,念紧箍咒,当师父一有困难,孙悟空从没有没救的时候,而且,我还感觉的孙悟空还是一个有仁有义的猴王,虽然被师父赶走了一次,但还是跟猪八戒回来救师父了。

  孙悟空还很聪明,眼睛一转就可以想出一个好点子,还有一次他偷吃仙丹,聪明的她马上意识到自己惹出了比天还大的祸了,所以赶紧逃了,我觉得他的聪明善良,有仁有义,这三点需要我们学习,要是我们是孙悟空,估计师父一念紧箍咒,我们就不干了,而是真孙悟空呢,他一定会救师傅的。

《西游记》读后感11

  孙悟空,他有着勇敢、狂妄、机智、镇定自如的品质,而最打动我的是他不管发生什么事也不慌,不怕。今天我从两个角度来说说孙悟空的镇定自如。

  首先是在《西游记》这本书中最大的事件,我想你们都猜到了,那就是“大闹天宫”。在大闹天宫事件中,孙悟空搅乱蟠桃大会,偷吃太上老君的仙丹,最终又逃回水帘洞,这胆量,不可为不大。玉帝知道这件事后大怒,派了整整十万天兵捉拿孙悟空。于是天兵天将在花果山四周布下了天罗地网,重重防关。

  知道这件事的孙悟空还照样镇定自如,也根本没把这当回事。当天将进来收服孙悟空时,孙悟空就将他们打回去。有这样一个情景:孙悟空将哪吒、巨灵神打退时,太阳也下山了。孙悟空便回去跟小的们(其他猴子)说:“来,小的们,上菜,吃饱喝足睡一觉,明日再战。”从吃饱喝足这几个字和他的`语气可以看出,此时的孙悟空状态非常休闲,丝毫没有慌张的意思。这里我也是由衷地佩服他的这份镇定。如果是我,早被吓得跑到九霄云外了。

  后来孙悟空被玉帝的外甥“二郎神”降服,押到天庭,可是孙悟空刀枪不入,无论如何都整不死他,真是技高人胆大啊。但孙悟空还是太过于狂妄,终于付出了代价,被如来压到五行山下。这里我学到了一点:在这个世界上活着,我们要有一份不屈的傲骨,同时也要有着一份谦卑。

  剩下的就是师徒五人西天取经的故事。佛祖说他们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方能取得真经。他们这一路也并不平凡,路上遇到了各种妖魔鬼怪,我来讲述其中一难。

  一天,师徒一行来到一座名为金山的山,山中有个妖魔叫做独角兕大王。这时师徒四人都饿了,师父就让孙悟空去化斋饭了,可是却让独角兕王的手下看到了唐僧,于是就把他们给抓了。悟空知道后就找上门来,与那妖魔战了几回合,可是不料独角兕王武器太过于奇怪,一下就把孙悟空的金箍棒给吸走了。这下完了,没了武器怎么救师傅呀?悟空便先撤退。悟空见师父被抓走心里确实有些难过,但他依然没有慌张。突然灵机一动,想起了天上的神将们,便请他们来帮忙,最终独角兕王被降服,师徒一行继续踏上了取经之路。

  从这两件事我们可以看出,孙悟空是遇到什么事都不怕,不慌张,反而镇定自如,我想,这靠的是过硬的本领啊!这是我们要学习的。但也要警惕恃才傲物。我以上所说的这些也只是孙悟空优良品质中的冰山一角,而这一点却让我受益匪浅。

《西游记》读后感12

  “人不可一日无书”。在寒假里我看了许多好书,其中最精彩的,也是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要数《西游记》了。

  这本书的作者是吴承恩,明代小说家。他的作品《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共一百回,主要描写了美猴王――孙悟空战胜妖魔,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书中有四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诚心向佛、顽固执着的唐僧,正义大胆、本领高超的孙悟空,贪财好色、但又不缺乏善心的猪八戒,心地善良但安于天命的沙僧。《西游记》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写孙悟空被众猴拥立为王、得道成仙、大闹天宫,结果被如来佛降伏在五指山下;第二部分写唐僧取经的缘起;第三部分写取经的经过,这是全书的主体,主要写孙悟空保护唐僧前往西天取经途中,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后圆满完成任务,在西天修成了正果。

  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是孙悟空,因为他神通广大、武艺高强,遇到困难不畏艰险、锲而不舍。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三借芭蕉扇这一回。这一回中写到唐僧一行来到取经必经之路――火焰山,火焰山上烈焰炙热难挡,让唐僧师徒束手无策。孙悟空去找铁扇公主借芭蕉扇,第一次被铁扇公主用芭蕉扇扇走。第二次变成虫子钻到了铁扇公主的肚子里,结果却换来了一把假扇。第三次他化作牛魔王的样子,骗到了芭蕉扇,结果又被牛魔王化成猪八戒的样子,骗了回去……几经周折,终于成功借到芭蕉扇灭了火焰山的火,继续向西前行。

  从这个故事中,我真切感受到了孙悟空锲而不舍、坚持不懈的精神,他三借芭蕉扇,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这让我想起了以前赛跑的事情。比赛正式开始了,裁判员喊:“各就各位,预备--”“啪!”一声枪响,运动员们个个像离弦的箭,勇猛地向前冲去。刚开始,六名运动员几乎排成一字形,但霎时就拉开距离变成了曲线。我紧紧跟着跑在第二的选手,跑在第三的位置。快到终点了,我感觉呼吸困难,张大了嘴,鼻翼撑的难受,两眼发黑,胸口奇闷,再也跑不动了。我必须坚持住,不能给班级丢脸!就差那么一点点了,我一定要坚持住!我想着,但两条腿沉得再也抬不起来了。

  这时,啦啦队友们扯着喉咙喊:“加油!加油!”我想孙悟空面对这么大的困难、这么多妖魔鬼怪都依然坚持不懈,永不放弃,我这一点点困难算什么?我咬了咬牙,几个箭步冲上去,和位居第一的同学并排冲过了终点。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西游记》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做人要有坚强的意志和宽容别人的精神,要学会合作,团结一致,互相信任,取长补短……它会一直激励我不断前进。

《西游记》读后感13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本书主要讲唐僧三徒,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他们四位一起上山取经,与各种妖精大战四八回,在这四八回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猪八戒娶媳妇儿这一小段。

  这一段主要讲唐僧四人取经累了,准备找一个地方休息,发现远处有一户人家,

  想借宿一晚,老夫人同意他们的请求,介绍了自己的女儿。夫人想你们谁留下来,我就帮你们和我女儿办婚事,孙悟空.唐僧.沙和尚都没有被诱惑,只有老猪动了心,后来在猪八戒娶妻的时候也是困难重重,一开始是让他蒙面娶妻,后来就让他穿珠子及一系列的考验,最后他们才知道夫人和她的三个女儿其实都是由梨山老母、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和文殊菩萨变出来的,其实这四位菩萨就是想考验一下他们意志力,结果只有老猪上当。就这样,接下来展开了一系列有趣的故事。

  读完这一小篇,我觉得,唐僧,孙悟空和沙和尚他们都能坚持不懈,有始有终,一心想着取经。而猪八戒却是想投机取巧,不劳而获,这样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在生活上我也会有这样的经历。

  就拿我的语文成绩来说,在一,二年级的'时候,我的语文成绩平平,但是就在这个寒假里,在家网课时我同在校一样,每天认真上课,专心听讲,跟着网课老师的脚步,特别是在课文中每一个描写精彩片段与词句我会用心体会.理解,并用不同颜色的笔备注且做好相关笔记。网课后作业时不管会与不会做的我都会要弄得很清楚认真完成,不懂的地方会去请教姐姐和妈妈的帮助,如果大家都不太懂,我也不会觉得不好意思,我会去找老师帮忙,争取把语文成绩提上来,我也想着总会进步的!成功总会落入我的家门。有几次遇到难题是阅读理解题,我也有放弃的想法,经过妈妈的劝解:“孩子,能吃学习的苦,以后少吃生活的苦。困难总比方法多,这次做错了,改正牢记心中,下次不要犯同样的错误就可以了”。每次妈妈都鼓励我,后来在三年级下册的时候,我的语文进步了,每次考试都能进入前几名,但我并没有骄傲,一步步前行。在期末考试的时候我的语文成绩进步很大,这使我很开心。这或许就是像孙悟空他们三人一样,努力的成果吧!如果象猪八戒一样走捷径,天天只想着玩,我想我们的学习最终只是一天天下降。

  这本书让我悟出一个道理:首先要给自己一个明确的目标,执着坚持,锲而不舍的精神,坚持到底。也许这是我所缺少的,只要我把一件事情从头到尾做好,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只要我尽力去做了,就是不成功,我相信也会学到很多知识。

《西游记》读后感14

  清朝诗人袁枚有云“文似看山不喜平”也就是说一部好的文学作品要写出“一波三折”才能扣人心弦,引人入胜,《西游记》中有孙行者三调芭蕉扇运用“三叠法”,通过芭蕉扇的得失将整个故事情节串连起,使故事曲折多变,人物形象饱满可感,读来爱不释手。

  “三”这个设定十分巧妙:“二”会让情节空洞,没有起伏,而“四”过于繁琐,令人疲劳,“三”就不一样了,既能充实情节,有起伏,还不会让人产生厌烦之感,这也许就是西游记中有那么多三的缘故吧。孙行者三调芭蕉扇中,我主要总结了三个三,三借、三骗、三战。

  孙行者第一次借扇,靠结拜之情与铁扇公主套近乎,他一点不失礼数,一心只为借扇。这部分运用神态描写,凸显罗刹女对孙悟空的恨之入骨,为借扇难埋下伏笔。同时运用动作描写,说明悟空熟悉为人之道,不愿直接逼迫他人,不愿仗势欺人,表现了他的有情有义与机智。作者运用夸张手法,写出芭蕉扇的威力无穷,悟被空扇到了五万里外,悟空从灵吉菩萨那里得来“定风丹”。悟空返回再去借扇,无功,只好行骗,这就是一骗:孙悟空变做一个小虫儿,在铁扇公主肚里拳打脚踢,文章运用动作描写,突出悟空的机智与调皮、聪明与机警。虽借来假扇,但悟空并不气馁。

  孙行者第二次借扇,即孙悟空第二次行骗,他幻化成牛王,骗取芭蕉扇,同时还骗得能使扇子变大的'方法,这部分作者主要运用语言描写,足见假扮之逼真,充分体现悟空的智慧与机敏。悟空扛着大扇子往回赶时,被幻化成猪八戒的牛魔王又骗走了扇子,悟空后悔不已,暴躁如雷,拿起铁棒就打。这就是三骗,是孙行者被骗,

  这第三次借扇,孙行者与牛王经历三战。第一战属于略写,牛王现出三相与悟空相斗,这是详写,突出悟空七十二变的精湛,他火眼金睛,每次都能降服牛王,他战斗经验丰富,始终保持着勇敢无畏的战斗意志。最后是三战,在众护法神将帮助下,将牛魔王收伏,借来真扇。三战过程以动作与语言描写为主,使人眼花缭乱,时而唇枪舌剑,时而刀光剑影,一环扣一环,甚是有趣。

  孙行者三调芭蕉扇这个故事,通过三借、三骗、三战的曲折情节使孙悟空:重情重义,聪明伶俐,有勇有谋、不怕困难、武艺高强的形象跃然纸上,同时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遇到困难不能退缩,要有坚持不懈的恒心与毅力,遇事智取为上策,遇到困难求人时要真诚。

《西游记》读后感15

  有一句话说的好: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的书使我们受益匪浅,就比如四大名著中的《西游记》。

  在《西游记》这本书中,主要人物是去西天取经的师徒四人,分别是谦恭儒雅的唐僧、会七十二变的孙悟空、好吃懒惰的猪八戒、忠心耿耿的沙僧,他们在西天取经的路上,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终于取得真经。

  在《西游记》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大战红孩儿”和“三借芭蕉扇”的故事。

  诡计多端的红孩儿想要吃唐僧肉,长生不老。于是,就把唐僧捉到了洞中。孙悟空和猪八戒来到门前,想救出唐僧。可是红儿却用三昧真火,孙悟空立马去找龙王帮忙。不料龙王差一点被红孩儿的.三眛真火烧死。八戒去请了观音,却不曾被红孩儿变得假观音给骗了,被逮入了洞中。之后悟空自己又变成牛魔王,但又被红孩儿识破。最终,悟空请来观音菩萨,用玉净瓶的圣水灭了三昧真火,用金棍收了红孩儿,让他做了观音的善财童子。

  大战红孩儿的故事令人非常有趣,同样,三借芭蕉扇也是如此。师徒四人走着走着,来到了火焰山的脚下,前方一处烈火熊熊难以度过,这时孙悟空想到了铁扇公主的芭蕉扇,可以把烈火扇灭。于是,他立马跑去铁扇公主那里借芭蕉扇,但是铁扇公主因为红孩儿的事对孙悟空怀恨在心。一扇子把孙悟空扇到了灵吉菩萨那里。灵吉菩萨,给了孙悟空一粒定风丹,孙悟空又去借扇子,铁扇公又拿扇子扇他。这时,孙悟空,把定风丹吞到了嘴里,他一动不动。铁扇公主慌了,就闭门不出。孙悟空变成小虫,偷偷的溜进来,趁铁扇公主喝水时,趁机进入她的腹中。对铁扇公主拳打脚踢,铁扇公主疼痛难忍,答应借芭蕉扇,但是,铁扇公主却给了孙悟空一把假的芭蕉扇。

  之后,孙悟空又变成了牛魔王的样子,取得真扇。牛魔王得知急忙去追,在路上变成了猪八戒的样子,将扇子又骗了回来。这时,孙悟空怒了。跑去和牛魔王大战。沙僧、八戒、哪吒以及天兵天将前来助阵。在孙悟空和牛魔王大战时,哪吒趁机把牛魔王打出原形,铁扇公主为了救牛魔王,答应把芭蕉扇借给悟空。悟空来到火焰山前,用扇子扇灭大火。于是师徒四人,又继续向西走去。

  尽管孙悟空神通广大,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当他凭自己一人之力不行时,他很善于寻求帮助,借助外力,获得成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也常常如此吗?集思广益,真是众人拾柴火焰高啊!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到彩虹?唐僧师徒四人取经路上,经过千辛万苦,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才能取得真经。现在我们学习上遇到困难时,也不要轻易放弃,一定要像他们那样坚持下去,唯有如此,才能取得成功。

【《西游记》读后感】相关文章:

[西游记读后感]西游记读后感08-18

西游记的读后感《西游记》读后感09-23

2022西游记读后感优秀西游记回读后感12-13

西游记读后感初中西游记读后感初三11-29

西游记读后感初一3篇 《西游记》读后感左右初一06-27

西游记读后感【经典】08-01

《西游记》读后感[经典]08-04

《西游记》读后感[精选]07-31

(经典)西游记的读后感08-03

【经典】西游记读后感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