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童年》有感

时间:2023-09-19 18:45:03 童年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童年》有感15篇[荐]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童年》有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读《童年》有感15篇[荐]

读《童年》有感1

  高尔基的《童年》让我印象深刻。刚翻开这本书,我就被这本书给吸引了,我便一口气读完了它。《童年》的主人公阿廖沙的童年生活深深地打动了我:他四岁就失去了父亲,跟随着痛哭欲绝的母亲和慈祥的外祖母到搬专横的、濒临破产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却经常挨到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外祖母处处保护着他。在外祖父家,他认识了很多亲戚,这其中包括两个自私、贪得无厌的、为了分家不顾一切的米哈伊洛舅舅和雅科夫舅舅,还有两个都叫萨拉的表哥。

  在挨到外祖父的毒打的时候,朴实、深爱着阿廖沙的伊凡每次都用胳膊挡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尽管会被抽得红肿,但强壮的他,后来却在帮二舅雅科夫抬十字架时给活活压死了……阿廖沙的童年是在一个典型的.俄罗斯小市民的家庭里度过的:贪婪、残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间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常常为一些小事争吵、打架……但在这个黑暗的家庭里,有一个勤劳、坚强、善良、和蔼的外祖母。她常常给阿廖沙讲好听的神话故事,也默默地教他做一个不想丑恶现象屈膝的人。

  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就像他的家庭一样。周围残酷的事情太多了,有时甚至连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竟会发生那样的事情。但好在有外祖母――全家人的精神支柱。和阿廖沙相比,我们的童年是多么灿烂的,是多么欢乐;是没有烦恼痛苦的,更是无忧无虑的。有那么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么叫做“打”,因为我们从没有经历过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当然,除此之外,我们的生活中也很少有家人之间的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而打架争吵之类凶狠的事情。更不会发生残忍的把某个无辜的人无端地折磨致死这类想都没想过的恐怖事件。

  有人说,我们是小皇帝、小公主,这一点也不假。如此比较,我们的童年和阿廖沙的童年有着天壤之别。我们是多么幸福呀!我们从来不用考虑衣食住行。但拥有着这些,我们并不知足。我们总是奢求更多。因为,在我们眼里,大人们挣钱是那样的容易,似乎都不费吹灰之力。我们多天真啊!但读过《童年》之后,我们应该悔过自己曾经的奢侈,我们应该不再浪费,我们应该学会珍惜。读完这本书,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就是从现在开始。我们不能再奢侈,不能再浪费;我们要开始为长辈们着想,学会体谅他们;不仅如此,我们更应该开始懂得自己是多么幸福,自己是多么幸运呀!

读《童年》有感2

  《童年》的作者是高尔基,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分《在人间》、《我的大学》,它讲述的是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十一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小说从“我”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

  这一篇读后感生动形象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童年》这篇短文写出了外祖父随着家业的蓑落,他变得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而外祖母慈祥善良,聪明而能干,热爱生活,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外祖母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阿谬沙敏感而孤独的心。高尔基的两个舅舅一天到晚为家产而争吵,并且粗野,自私的市侩和疯狂的虐待自己的妻子。在这弥漫着残酷的仇恨的家庭里,幼小的阿廖沙已早已感受到人间的痛苦和丑恶。

  ”米哈伊尔舅舅忽然扬起手对着弟弟的脸就是一下,弟弟大吼一声,揪住了他,两个人在地板上滚开了,发出一片喘息,呻吟,辱骂的声音“,这一段话可以看出俄国下层人民沉重的生活状况,批判了小市民的自私残暴。

  ”谢谢你,好孩子!咱们俩养活不了自己吗?咱们俩?不什么了不起的!“这一段写出了阿廖沙与外祖母相依为命的一段生活,作者对外祖父的贪婪吝啬进行了尖锐的`讽刺,对外祖母的宽厚善良和阿廖沙的懂事和听话进行了细致的描述。

  长大以后,高尔基没有被压跨和变坏,反而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善良的一个人人。

  读《童年》,我感受到我们要学习高尔基和外祖母这样品格好的人,我们要学会做一个勇敢、坚强的人。

读《童年》有感3

  童年是一条五彩的河,童年是一道七彩的路,童年是一座闪亮的桥,童年是一个美丽的世界。童年是多么美好,但是前苏联著名文学家高乐基的童年却是非常的悲惨。

  这本书主要讲了阿辽沙。彼什科夫在三岁时就失去了父亲,由母亲和外祖母带到外祖父家,在那里,到处都是争吵、打架,但只有外祖母时时刻刻地关注着他,阿辽沙十一岁那年,母亲又去世了,外祖父也破了产,便走上社会,独立谋生。

  看了阿廖沙的童年生活之后,我常常不仅的想:阿廖沙的生活这么的'痛苦,在那么血腥的生活之下还保持着如此正直的心真让我感动!如果那时社会上每个人都多一点爱心的话就不会有阿廖沙那么困苦的人了,也就不会有那么悲惨的《童年》了!我禁不住想到了自己,我今年也是十一岁了,当年的高乐基已经走上了独立谋生的道路,想想自己无论做什么事,还要父母给我帮忙,就说一次做奥数题吧,读了一遍以后,觉得这道题很难,根本不经过自己动脑子试一试,就要爸爸来教我,其实这道题很简单,还没等到爸爸来教,我已经做出来了。

  在这本书中,我很敬佩善良慈祥的外祖母,她胸怀宽阔,她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阿辽沙孤独的心,外祖母对阿辽沙的爱,给予了阿辽沙坚强不屈的性格,让阿辽沙感觉到自己的存在。如果在我们这个世界里谁都能关心别人,帮助别人,那还会出现争吵、打架之类的事件?这又让我想到了我们学过的一篇课文《将心比心》,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读《童年》有感4

  《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是苏联作家高尔基的自传体三步曲。今年暑假,我读了《童年》这本书,它给我的感触颇深。

  书中形象地描绘了主人公阿廖沙悲惨的童年。阿廖沙父母双亡,而外祖父脾气十分暴躁,只有外祖母疼爱他了。外祖父不太喜欢他,两个舅舅更是讨厌他。就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他却走过来了。其实,阿廖沙的原型就是高尔基本人,高尔基借阿廖沙这个人物来描述自己的童年。这令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当时那个年代的人的丑陋面目。高尔基的童年跟我们现在比起来,简直有着天壤之别,我们多幸福啊,被父母宠着。每天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中,听着老师讲课;回家有大鱼大肉等着你品尝。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而阿廖沙却在家庭中饱受虐待,在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人便是他的'外祖母。外祖母是最慈蔼、最有人性的形象,她总是用她的温存给予阿廖沙爱的种子,种子发芽了,长成了参天大树,有了羽翼的保护,阿廖沙的世界就不会再任凭风吹雨打了。祖母抚慰了他心灵上的创伤,而真正教他做一个正直的人的是老长工格里戈里。,阿廖沙最终成为了一个坚强,正直,勇敢,自信的人。读完书的最后一页,阿廖沙的童年也结束了,等待他的是另一种截然不同的生活。

  所以,我们要抓住童年的尾巴,努力学习。眼看童年就要走了,迎来的是充满活力的少年,更要珍惜童年的最后一刻,稍不留神,童年就会离我们远去,抓住童年最后的时光,留下我们对童年最美好的印象吧!

读《童年》有感5

  我手捧着一本高尔基的自传体《童年》。我在想:童年过呢?这是高尔基的童年吗?他是文学家,那么他的童年肯定非常幸福快乐吧!于是便翻开这本书,走进高尔基的童年:“我的妈妈来到姥爷家,从小就因淘气,被姥爷打骂。姥爷是个自私的人,做饭做不好的,不肯拿银子,没有管我,我就在树下打鸟,砸石子,奔跑。过了一阵子,妈妈把我送到学校学习,我每天都得拿着书念呀,没有一点闲时间,因此成绩不错。但是我捉弄了神甫,被开除之后,姥姥和姥姥爷吵架分了家。又过了一阵子,妈妈结婚,给我生了个小弟弟,慢慢地我已长大了,已懂事了,便给小弟弟当保姆。最后,姥爷把我赶走,让我自己谋生,让我走进人间,让我自己云干该干的事,于是,我的童年悄然过去,我便走进人间。

  通过阅读高尔基的童年,我看出高尔基小时候也并不是什么天才,跟我一样贪玩,他的童年生活也并不幸福,他的妈妈很可怜,姥爷是个自私自利的人,经常欺负高尔基,高尔基从小就经历人间的苦难,但从另个角度来看,也锻炼了他坚强的性格,为以后的成长奠定了基础。

  联想到我的`童年,和高尔基相比可以说太幸福了,我们生活在温暖的祖国大家庭里,有父母无微不至的疼爱,有老师的谆谆教导,有同学们的关心帮助,我健康快乐的成长。尽管如此,有时我没有体会到自己有多幸福,总是牢骚满腹,怨这怨那。我现在意识到人的生活难免有些磕磕碰碰,酸甜苦辣。遇到这些情况,不要生气,君子喻以义,不人喻以利,要做君子,不做小人。要有广大胸怀,不要斤斤计较,不要报复。不要说坏话,更不要伤害自己,使自己不健康。遇到困难,不打退堂股,要向项羽一样,破釜沉舟。要记住,打退困难,重现信心,坚持到底,就是胜利,恒心毅心,通往成功,勇往直前。

  童年像一条小溪缓缓地流淌。在童年里可以学习知识,也可以尽情玩,但不能总是学,也不能总是玩,那怎么办,劳逸结合。让童年过得有竟义,因为它是基础。为了使未来美好,从今天起奋斗吧,珍惜一分一秒,让自己的明天更美好。

读《童年》有感6

  这本书主要讲了小小年纪的阿廖沙失去了爸爸后,又不幸地失去了弟弟,后跟母亲一起到了姥姥家,其间他得到外祖母的疼爱、呵护,受到外祖母所讲述的优美童话的熏陶,在姥姥家认识了一群亲人,同时,他也亲眼目睹了两个舅舅为争夺家产争吵打假以及在生活琐事中所表现出来的自私、贪婪。阿廖沙就是在这种“令人窒息的,充满可怕的景象的狭小天地里”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在这本书里可以借着阅读,了解到世界各民族的风情人俗,生活方式;更可以发现,跟民族几乎都有想似的善恶观念,而且会为相似的事情而感动,感化。

  童年,本是我们无忧无虑,可以尽情玩耍,是我们美好的.回忆。而在阿廖沙上,童年确是不堪回首的地狱一般,家里的人只有残忍和自私,没有一丝丝的温暖,生活在这个家中,让人感到窒息。但幸运的是,还有外祖母,和像外祖母一样的人去爱护他,保护他,又让他得到了温暖。

  我不禁为阿廖沙的童年感到惋惜,原本快乐的童年,却是这样。不过,我相信,阿廖沙是一个坚强的人,他一定会好好地努力,摆脱这样的生活,毕竟,向他这样的童年谁都不愿意去过,他真是一个可怜的人啊。

  这本书也告诉了我一个道理:人活着就要向善,就要诚实,正直,就要勤劳,勇敢,要永远追求美好的事物,去好好度过一个属于自己的童年。

  

读《童年》有感7

  最近,我读完了高尔基写的《童年》这本书。当我怀着沉重的心情放下书时,我想起了我们现在的生活,跟高尔基的童年时多么的不同呀!

  《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分别为《在人间》、《我的大学》)。讲述了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童年》描述了阿列克谢在父亲去世后,在外祖父家度过的童年岁月。在年幼的阿列克谢眼里,成人的世界是那样的丑陋与无情;母亲在感染霍乱而死的父亲遗体旁声下的小弟弟夭折了;外祖父家里,舅舅们整日为了家产争吵斗殴、愚弄弱者,家里强壮的男性欺负殴打女人、毒打儿童;同时在这个家里,小阿列克谢始终得到外祖母的疼爱,受到外祖母讲故事的熏陶。外祖母的形象在阿列克谢暗淡的童年岁月里闪耀着母性的光辉,带给了小阿列克谢一生的爱和感激。

  在这样的环境下,作者却悟出了另为一种生活——独立。这不禁让我想起我们中国,现在中国的少年们一个个被宠的像小公主小王子似的,没有独立性。真是可悲啊!伟大的万里长城,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伟大而又坚强。现在呢,高枕无忧,坐享清福——封建的`思想将毁了我们中国啊!一件件扣人心弦的事件摆在我们的面前,这不得不让我们重视孩子的生活。

  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就像他的家庭一样。和阿廖沙相比,我们的童年是灿烂的,是彩色的;是没有烦恼痛苦的,更是无忧无虑的。有那么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么叫做“打”,因为我们从没有经历过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那也许是一种无法想象的痛苦吧。当然,除此之外,我们的生活中也很少有家人之间的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而打架斗殴之类贪婪、凶狠的事情。天哪,如此比较,我们的童年和阿廖沙的有着天壤之别。我们每天生活在蜜罐儿里,被甜水泡着,被金钱堆着,我们多幸福呀!

  我庆幸,庆幸自己没有生活在那个年代,那个国家,那个家庭。可现在我们生活在这样美满幸福的时代里,不愁吃喝,不愁穿戴,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从小在大人的蜜罐中生活,打不得,骂不得,更是没有经历过被人拿皮带,鞭子抽的滋味,又怎能体会到阿廖沙所承受的痛苦呢?却依然不思进取,整天想着吃喝玩乐,不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坐享父母辛辛苦苦挣来的血汗钱。了解了高尔基先生那悲惨的童年,他在逆境中成长,我们又能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学习,为了让自己的理想,去努力拼搏呢?

  古人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当然,这句话不无道理,然而,当我们面对生活中的墨时,如果能像高尔基一样做到“出於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那么你将能化黑暗为光明,化污秽为圣洁。

  都说艰苦的环境是造就伟人的舞台,而幸福的环境是摧残人才的祸害,我想这大概就是为什么自古伟人多出在贫苦人家吧。我们是幸福的00后,可是,我们又有多少人能珍惜这大好的机会,好好塑造一个完美的自己呢?在幸福的年代,我们更应该继承高尔基坚定立场,不说外界影响的好品质,用它去打造自己,塑造一个崭新的自己。

  这本《童年》,带给了我对生活的思考,对理想的渴望,更告诉我,要想得到成功,就要先学会吃苦,学会在逆境中成长,生活中必须有付出,才会有美好的回报!

读《童年》有感8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童年》这本书中的主人公阿廖沙用苦难的一生和拼搏的精神诠释了这个道理。

  苦难,在19世纪俄国人民的眼中,是家常便饭;在20世纪的中国人民眼中,是生活的味道;在21世纪我们的眼中,是遥不可及的历史。随着时代的变迁,苦难在人们心中已越来越远。那么,就让我们一起翻开《童年》,体会那苦难人民的动荡生活。

  《童年》这本书主要讲的是:一位叫做阿廖沙的男孩在三岁时,失去了父亲,母亲把他寄养在外祖父家,外祖父是个专横暴躁的人。阿廖沙的两个舅舅为了分家和侵吞阿廖沙母亲的嫁妆而不断地争吵、斗殴。在这个家庭里,阿廖沙看到人与人之间弥漫着仇恨之雾,连小孩也被这种气氛所毒害。

  但在这个污浊的环境里,当然也还有另外一种人,另外一种生活。这里有乐观、纯朴茨冈人,正直的老工人格利高里,有为人善良公正,热爱生活的外祖母。

  阿廖沙的母亲再婚后,阿廖沙跟随母亲生活,但他在家中感受不到一丝温暖,在学校也受尽歧视和刁难。因此,在阿廖沙的心灵中,“爱”渐渐被一切的恨所代替。由于和继父不和,阿廖沙又回到外祖父家中。为了糊口,阿廖沙放学后同邻居的孩子们合伙捡破烂卖。此时,他也感受到了友谊和同情。

  然而,虽然他以优异的成绩读完了三年级,但是种种原因导致他永远地离开了学校,失去了读书的机会。不久,阿廖沙的母亲又逝世了,他埋葬了母亲以后,便踏入了自己谋生的旅途。

  要知道,谋生旅途中,阿廖沙受尽了人间的折磨。可是,再苦再累,他都挺过来了。他该有多大的勇气和毅力才能坚持啊!我简直佩服得五体投地。

  看看他,再想想我自己,简直风牛马不相及。生活中,只要有一点点困难和挫折,我都会想着退缩,经不起一点点风浪。要是像阿廖沙那样煎熬,我可能想死的心都有。阿廖沙,你是我生活中的'标杆,我今后一定会以你为动力,绝不被困难吓到。

  主人公阿廖沙最爱的人便是他的外祖母了。同时,外祖母也是对阿廖沙一生影响最大的人。外祖母是一个心地善良、热爱生活、相信善总会战胜恶的人,是他让阿廖沙在这个家庭中感受到了唯一的爱。也是外祖母教会了阿廖沙坚强。

  读完此书,我觉得现在的我们实在是太幸福了。有爸爸妈妈宠着,有宽敞明亮的教室上课,有大肉大鱼吃。如果有谁敢欺负咱们,肯定会有好朋友毫不犹豫地出手相助。可是,可怜的阿廖沙的童年却很少有安宁的日子,几乎天天有人伤害他,侮辱他,欺负他,捉弄他,根本没人管他。那样的日子何时才有个头啊!两相对比,我们更应该珍惜今天幸福美满的生活。

  《童年》,让我懂得了很多道理。童年,应该是快乐幸福的,无忧无虑的,而不是在痛苦中消磨的;童年时光应该是美好的,而不是悲惨的。可阿廖沙的童年恰恰与我们相反,既痛苦又悲惨,又不快乐。虽然阿廖沙童年时光很黑暗,邪恶,但他追求光明和抗争黑暗的勇气,他面对苦难人生充满坚强的意志,又是令我敬佩的。

  亲爱的朋友,你若在黑暗中迷茫,在困难中徘徊,那么,读读《童年》吧!它会告诉你,人可以在苦难中演绎伟大!

读《童年》有感9

  腊梅傲雪,因为冰天雪地的苦难;彩蝶纷飞,因为破茧成蝶的苦难……苦难,亦是一种财富。——题记

  高尔基,一个以思想为笔的作家,一个以灵魂为声的歌手,一个以热血为旗帜的领导者。而翻开他写的《童年》,我才知道,这位集无数光环于一身的伟人,童年却如此悲惨。

  在高尔基尚未懂事时,父亲就离开人世,他只能无助地在外祖父家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这里是社会底层,愚昧、下流充斥其中:外祖父凶狠蛮横,时常毒打善良的外祖母和年幼的他;几个舅舅丝毫不顾手足情深,残忍地争夺母亲的嫁妆;母亲因无法忍受这样的环境又将他独自抛下……在那个地方,自私和贪婪弥漫着整个天空,无耻的流言蜚语、恶意诽谤结成了一张大网,缠绕着作者年幼的身心。当他稍大时,母亲又撒手人寰,而他唯一的依靠——外祖母,也病入膏肓……

  有人说“有这样悲惨的童年,真是高尔基人生的一大不幸啊。”而我,却更相信苦难的童年是他的人生财富:正是这苦难童年,使他发现外祖母和“格力戈里”们身上的善良和吃苦耐劳的可贵;正是这苦难的童年,让他切身体会到了底层劳苦大众奴役般的非人生活,从而举起写作的武器,走上对抗沙皇黑暗统治的`革命道路;正是这苦难的童年,让他更加喜欢外婆那些“美好的童话”,从而热衷于读书,最后成为举世闻名的作家。

  反观我们的童年,幸福得几乎都是一个样:物质上的极大满足,父母及长辈的加倍呵护。但这却使我们都成了温室里的花朵,色彩鲜艳,却娇嫩无比。只因一次小小的挫折,一个愿望的落空,都可能在我们脆弱的心中掀起狂风巨浪。“因考试失利跳楼”、“因家长批评离家出走”这样的新闻已经层出不穷,最近更是爆出“因父母生二胎割腕自杀”、“因嫉恨母亲唠叨杀母抛尸”这样耸人听闻的报道。

  古人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所以,爸爸妈妈们,多给孩子历练的机会,做一些力所能能及的家务,参与一些基本的社会服务活动。而同学们更是要勇敢面对生活学习中的挫折,打败不了你的,可能会让你更强大。高尔基的《童年》是从黑暗中寻找光明,而身处幸福生活中的我们,更要善于从光明中发现阴影,居安思危,把握苦难这笔财富,在生命的长河中扬帆远航!

读《童年》有感10

  感恩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不变的基调,它如阳光温暖了人灰冷的面颊,如雨露滋润了人干涸的眼俭,它的主题曲永远不带杂音地响在每个人的心谷里。《童年》中的小主人公阿廖沙在父亲去世后,随母亲寄住在外祖父家中度过岁月,其间,他得到外祖母的疼爱、呵护,受到外祖母所讲述的优美童话故事的熏陶,这些琐事在他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外祖母给阿廖沙讲故事,在困难之时,收留阿廖沙,时时为阿廖沙祈祷,替他挨骂。

  这些平凡的小事感动着阿廖沙,他努力赚钱为外祖母分担辛劳,他勤奋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来感恩外祖母。外祖母的伟大,不仅仅在于凝结了阿廖沙的血肉,更在于塑造了阿廖沙的灵魂,外祖母的一生,是一次爱的旅行。这让我想起了一个关天感恩的故事,在美国感恩节中,当人们欢庆它时,有一对年轻的夫妇却是以绝望的心情迎接它的到来,因他们太穷了,想都不敢想那节日的“大餐”。看着心遭透的父大吵起来,儿子只能无助地站旁边,正在这时,响起了敲门声。

  男孩看到门外站着一个满面笑容的男人,手里还提着一个大篮子,里头装满了各式各样的过节用的东西。那人篮子搁在男孩的臂弯里就转身离开了。临走时还留下一句温暖的话语“祝感恩节快乐!”感恩之心在男孩的心底油然而生,他暗暗发誓:日后也要以同样的方式去帮助别人。18岁那年,男孩在这年的感恩节买了不少的食物,装作一个送货员来到了一个很穷的家庭。

  他把这些食物从破车上取了下来,走进这个破落的房子,孩子们看见这些食物高兴地欢呼起来。临走时男孩也说了一句:“祝你们节日快乐!”感恩这心就是在被别人帮助中油然而生的。感恩不需要理由,因为有爱才会感恩。感恩是什么?一千俱有一千种答案。

  但无论是谁,都无法对一个毫不感情的人说出来感恩究意是为什么。因为感因是不用嘴说出来的,是用心去品出来的。感恩,如沁人心脾的甘泉。畅饮甘泉,我们的内心变得纯净而又宽敞。

  感恩,如令人心折的白雪。领略白雪,我们的内心变得安静而平和。人啊,每天都被许许多的事感动着,或许有时是由于它们的平凡才让我们视而不见。有这样一句话:“人之所以会感恩,是因为他生活爱之中。

  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我们又有什么理由要让碌蒙住我们的眼睛而不怀一颗感恩的心呢?红尘有爱,人间有情,感恩是表达内心的一种方式,它不在于物质的多少,而在于态度。替父母洗脚是感恩;帮老人过马路是感恩;爱护花草树木亦是感恩。当这个世上已无感恩的足迹时候,那它也就随之成了一个冰封的天地。冷酷,亦无情。

  朋友,请把心从泥淖中拔出来吧!请腾出一点小小的空间来承载这足以让我们回味一生的感恩吧!

读《童年》有感11

  黑暗中的马灯,黑暗中的光明。

  ——题记

  一片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看不见任何东西,甚至看不清路,看不清地和天。在这一片寂静而又恐怖的夜色中,一盏小小的马灯孤独地亮着,不算耀眼,在黑暗中却显得那么明亮,那么温暖。它照亮了提着它的一个小男孩,那个男孩子身穿缀有补丁的衣服,在茫茫黑暗中显得那么渺小,却又那么坚定,正一步又一步,毅然地向黑暗深处走去……

  我仔细端详着《童年》的封面,久久没有翻开——我畏惧即将到来的黑暗的深渊。

  再三思索后,我终于小心地打开了第一页——

  立刻,我被卷入到了一股黑暗洪流之中……

  小男孩阿廖沙的父亲去世了,母亲在悲痛之中将他寄托在了凶恶的外祖父家中。从此,阿廖沙的生活彻底改变了:外祖父嗜酒成性,爱财如命,暴戾冷酷,动不动就打阿廖沙;两个舅舅为了争夺家产而打闹不休,无视任何兄弟情谊,杀红了眼,对阿廖沙总是横眉冷对;家中的女人如温顺的羔羊,对丈夫唯唯诺诺,任人宰割……到处弥漫着绝望的烟幕,仇恨的硝烟,家中好像成了战场,随时都会大打出手,大人全中了贪婪的毒,甚至连小孩子都一样。面对这样的'生活,阿廖沙愤怒,阿廖沙不平,阿廖沙恐惧,但更多的是厌烦与无奈。黑暗伸手不见十指,浓重的硝烟散不开,阿廖沙迷茫的小小身影孤独地站在人生岔路口,不知是走向“附和”,还是走向“抗拒”。

  所幸的是,生活中并不是只有黑暗,也有小小的一点光明。外祖母、“小茨冈”、“好事情”……他们始终都是阿廖沙的朋友与至交,引领她寻找大道,顺利前行。他们就像满天的星光,黑暗中的灯火,为阿廖沙照亮前方的道路。其中,外祖母始终伴随着阿廖沙,为他注射生活必须的营养,是外祖母给了阿廖沙前进的动力,使他能够义无反顾地在生活大道上越走越远。

  不幸一个接一个降临:“小茨冈”被砸死了;“好事情”搬走了;纳塔利亚舅妈去世了……到最后,连母亲也疲倦地撒手走向了天国。于是,外祖父像扔垃圾一样把年仅12岁的阿廖沙扔进了社会,任他一个人孤单地背着小包袱走进了社会,被一团黑暗吞没了。那浓稠的夜幕如同胶水,撕也撕不开。

  阿廖沙童年如此黑暗,为什么他能够保持着正确的方位走过来,而不是如同那些残酷、冷漠、暴戾的人一样,在谩骂与痛苦中度过一生?因为他在人生的茫茫黑暗中有着一盏“小马灯”,因为他每到一个岔路口就会停下让正义的光芒驱散邪恶的黑暗,因为他有着并且也正确地使用了那点黑暗中的光明。

  我相信,阿廖沙虽然走进了更加黑暗更加不堪入目的社会,但他在接下来的一个又一个人生岔路口中,决不会走向“愚庸”,也不会走向“冷酷”,更不会走向“软弱”,而是提着那盏用坚强、乐观、自主、毅力点燃的小马灯,驱走黑暗,走向远处已经泛出了一点鱼肚白的东山,走向遥遥在望的光明……

  《童年》是著名作家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也就是说,高尔基就是文中那个坚韧的小男孩阿廖沙。那么,为什么高尔基要将自己如此凄凉的童年写出来呢?

  也许,他是希望我们在漫漫人生路上,不要惧怕黑暗,更不要顺从黑暗,应该尽力去寻觅、去点亮那盏小马灯,那冥冥黑暗中的光明吧。

读《童年》有感12

  我是怀着激动的心情翻开《童年》的,但我却是用颤抖的双手合上《童年》的。

  那一年,阿廖沙还没长大,却被迫外出谋生了。回首童年时光,正如他自己所说,“那段生活仿佛是一个心地善良且又极端诚实的天才,美妙地讲出来的一个严酷的童话”。谁能料到,若干年后,他由一个从黑暗小屋走出来的贫苦孩子成为文学界一颗璀璨的明珠;谁能料到,若干年后,他被世人所敬仰,名垂千古;谁能料到,正是这个“严酷的童话”孕育了他,造就了他。

  我没法想象,阿廖沙是如何能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熬过童年。我只知道有个词语叫“生不如死”,用它来形容阿廖沙的感受应不过分吧。父母双亡,孤独无助,要想活着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意志!我想如果换作是今天的少年,他们之中大部分绝对受不了这种地狱般的煎熬。

  在弥漫着残暴和仇恨的家庭里,阿廖沙每日噩梦连连。他忘不了姥爷那张狰狞的面孔,忘不了两个势利和人面兽心的舅舅,忘不了狡黠伪善的老彼得……然而阿廖沙并没有染上半点浊气,迷失自己。命运强迫他早熟,他过早地体会到人间的痛苦和人性的丑恶。他变得更坚强、更勇敢、更明智。

  我仍记得那天,当阿廖沙得知“好事儿”要被赶走的消息后,可以不顾一切地顶撞家人;可以于深夜望着“好事儿”远去的背影而泪流满面……在物质匮乏、道德沦丧的年代,在勾心斗角、自私自利的现象恣意纵横的情况下,阿廖沙义无反顾地挑起一个时代的良知,卑微渺小却弥足珍贵!

  我又想到今天。这个充斥着繁华的时代,物欲横流。许多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父母倍加宠溺,含在口里怕化了,捧在手上怕碎了。这些孩子甘愿做温室的花朵,一旦脱离父母这颗大树,懒惰无能等本性便暴露无遗。

  他们对钱的`欲望极大,总是向父母大把大把地要钱,再大把大把花钱;他们可以向同学大肆炫富,可以对父母“呼之则来,挥之则去”;可以学习无能但“赚钱”有方。对于富家子弟来说,钱就像金子堆在金子上,哗啦哗啦地流……

  别林斯基曾说过,苦难是人生的第一所大学。高尔基在这所大学中跌爬滚打,最终铸成了铮铮铁汉,还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一片蓝天。今天的孩子是否也要经过身体的炼狱和精神的洗礼才能判若两人呢?

  今天的孩子真的应该好好读《童年》,他们太缺少爱人的观念和智慧灵动的眼睛了。

读《童年》有感13

  今天,读完了高尔基激流三部曲”之一的小说《童年》,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主人公阿廖沙的父亲在阿廖沙三岁的时候病死,母亲带着他到外祖父家生活。而外祖父家是一个充满仇恨,笼罩着浓厚小市民习气的、令人窒息的家庭。在这个家庭里,每天充斥着无数的争吵、兄弟间的勾心斗角、父子间因为财产导致的口角作为一家之主的外祖父,有着双重性格额,有时温柔悉心地教导阿廖沙,教他识字、祷告,可更多的时候,脾气暴躁的他会把阿廖沙一顿怒打到失去知觉。每每读到这个时候,我的心就揪作一团。万幸,每当阿廖沙奄奄一息的时候,慈爱又善良的.外祖母总会挺身出来保护阿廖沙。祖母的作文庇佑和爱护让阿廖沙快活不已,可祖母也承受着生活的重压。等到外祖父死后,阿廖沙开始了在人间的生活。

  合上这部小说,阿廖沙不幸的童年让我想起了许多笑对苦难的人。在中国,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在国外,盲聋哑的海伦凯勒以她坚强的意志力学会了多国语言,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科学疯子”诺贝尔经过不断地尝试,终于研制出了炸药反观我们的生活,平日里有长辈的精心呵护和耐心教导,与阿廖沙他们相比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啊!所以,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生活,以乐观积极阳光的态度面对生活!

读《童年》有感14

  这个暑假,我读了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童年》,读完后,我深有感触。

  这本书主要讲了主人公阿缪沙出生在一个贫穷的木工家庭中,在残暴的沙皇统治时期,他吃尽了苦头,而且幼年丧父,又受到外祖父的虐待,他周围的人都是那么的自私、贪婪,都充满了仇恨……之后,阿缪沙离开了外祖父家,独自一个人踏上社会。他曾在许多地方打杂过,这期间阿缪沙饱受欺辱,但他还是熬了过来。因为他被坚强、不屈服的精神与信念一直支撑着。

  和阿缪沙相比,我们的童年是灿烂的,是彩色的,是没有烦恼痛苦的,更是无忧无虑的。因为我们从没有经历过没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 。我出生在一个依山傍水的好地方,父母无微不至的呵护,亲人亲切无比的疼爱,伙伴们天真无邪的友爱,使快乐的音符时时洒落在我的身边,在竹林里嬉戏,在河边玩耍,入溪水抓螃蟹,追蝴蝶,闻花香,追蚱蜢,我的童年就是这样。走进了书香四溢的校园,我也成了一个小学生,充实的一天就在这琅琅的读书声中开始了,老师耐心传授我们知识,同学们互相探讨,我们像一棵棵小树苗,吸取更多更好的知识,茁壮成长。我生活在一个美好的社会中,这里没有鞭子,,没有拳脚,没有仇恨,没有贪婪,他们是善良、纯洁、乐观的',因而我的童年也是充满了幸福和欢笑的。

  我们的童年和阿缪沙有着天壤之别。我们每天生活在蜜罐儿里,被甜水泡着,被金灿灿的钱堆着……我们是多么幸福呀!但拥有着这些,我们却并不知足。我们想要更多。因为,在我们眼里,大人们挣钱是很容易的,似乎都不用吹灰之力。我们多天真啊。我们不用像阿缪沙那样只有十一岁就到“人间”独自闯荡。但读过《童年》之后,我应该后悔自己曾经的奢侈,我们不应该再浪费,我们应该学会珍惜。

  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不再浪费,不再奢侈;我们要开始为长辈着想,体谅他们;我们应该开始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为了以后,为了将来,为了我们到“人间”的那一天。

读《童年》有感15

  最近,我正在阅读苏联大文学家高尔基自传体三步曲。上个星期结束了《童年》,这个星期进入了《在人间》。

  让我来说说《童年》吧!“阿廖沙·彼什科夫四岁丧父,他的童年是在外祖父家度过的。这是一个典型的俄罗斯小市民的家庭:愚昧、狭隘、自私、残忍……父子、兄弟、夫妻之间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甚至为一些小事而常常争吵、斗殴。”当阿廖沙的母亲发现他生活在这样一个恶劣的家庭环境里,当即决定带走阿廖沙。

  他母亲的`这个决定,让我想起了中国古代有个“孟母三迁”的故事。哦,原来伟大的母亲古今中外都有啊!难道天才们都是被这样伟大的母亲们制造出来的吗?爱迪生说过:“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难道,这汗水里除了天才自己的,还有母亲们流出来的吗?让我好好想想吧……

【读《童年》有感】相关文章:

读《童年》有感(精选)09-13

(精选)读《童年》有感09-12

(经典)读《童年》有感09-16

读《童年》有感[精选]09-01

(精选)读《童年》有感08-16

读《童年》有感[经典]08-16

(经典)读《童年》有感08-25

[经典]读《童年》有感09-01

[精选]读《童年》有感08-27

读《童年》有感【精选】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