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读书心得

时间:2023-01-10 09:22:49 童年读后感 我要投稿

童年读书心得(汇编14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通常就可以写一篇心得体会将其记下来,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一起来学习心得体会是如何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童年读书心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童年读书心得(汇编14篇)

  童年读书心得 篇1

  《童年》是高尔基所著,它与《在人间》及《我的大学》被人们称为“自传体三步曲”。我读完《童年》,觉得它记载了高尔基铅一般沉重的往事。作者阿辽沙的父亲染上霍乱而早早过世了,3岁的他和外祖母,外祖父和母亲生活在一起。外祖母是他一生中最珍贵的人,她的爱丰富了作者的心灵,可外祖父脾气暴躁,这给阿辽沙沉重的打击。阿辽沙的童年有酸,苦和辣,微微泛着一点甜,可他的母亲却把她儿子的这一点甜一同带进了坟墓。阿辽沙读完三年级,就永远离开了他心爱的学校课堂,不久就走向人间,到人间去谋生。在这一部《童年》中,故事的情节就是作者生活的真实写照,书中慈祥的外祖母那丰富,生动,优美的童话故事和民间歌谣使作者听了大为神往,就激了他对正义事业的美好希望。

  当我读到这样一段话的时候,深有感触:“我们的生活是令人惊奇的,这不仅因为在我们的生活中这层充满种种动物般的坏事的土壤是如此富饶和肥沃,而且还因为从这层土壤里仍然胜利地生长出鲜明,健康,富有创造性的东西,生长着善良的人所固有的善良,这些东西唤起我们一种难以摧毁的希望,希望光明的,人道的生活终将苏生。” 读了这样一段话,开始我还不太理解,后来我才渐渐明白:它是想要告诉我们新的一代是如何坚忍不拔地顽强生长,并且对美好的生活充满向往,把正在沉睡的民众唤醒。我想这也是高尔基创作这本书的另一个用意吧。

  童年读书心得 篇2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之一,全书以阿廖沙为第一人称进行描写。这本书也是高尔基的一部自传,《童年》讲述了一个儿时活生生的高尔基。

  阿廖沙是文中的主要人物,小说所写的是19世纪沙俄统治时期作者童年尽力的苦难,它讲述的是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3岁到11岁时期的童年生活。

  第一章开头就先写了以儿童的眼光,对三个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进行了描写,勾勒出一幅悲伤的情景。随后写了充满童趣的对话,让人感受到外祖母的和气与亲切,并用特别的外貌描写突出了母亲此时的与众不同。“一声雷响”表现了父亲笑声的爽朗。作品通过阿廖沙的回忆,描绘了一幅浓浓的父子亲情图。通过对外祖母的语言,侧面表现了社会的冷漠无情。几句对话,童趣十足,表现了阿廖沙的天真与懵懂。对母亲面部的描写,寥寥无几,却刻画了母亲丧父丧子的悲伤。细致的外貌描写,一个令人喜爱的外祖母的形象跃然纸上。

  在作者的童年生活,外婆用对这个世界无私的爱引导了阿廖沙。能说是这一张最经典的部分,甚至对我们理解整个小说有所帮助,实在是很感人。

  童年读书心得 篇3

  今年暑假,我读了《童年》这本书,原著是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高尔基写的。书中反映了俄国最低阶级人民的贫苦生活,也是作者的亲身经历。

  故事主要写了:父亲去世后,年幼的.阿辽沙跟随母亲来到祖父家生活。外祖父冷酷、专横;两个舅舅整日为争夺家产而打架斗殴;家中的女人更是没有地位,任丈夫打骂,发泄。这一切在阿廖沙幼小的心灵留下了阴影。

  我喜欢文中的外祖母,她似乎有种特殊的亲和力,她有讲不完的故事。而且她是那么爱她的子女。即使是米哈伊尔和雅科夫(阿辽沙的舅舅)这两个大坏蛋,她也并没有请求外祖父怎样严厉得处罚他们。一个善良的人,又怎会喜欢在家里发生战争呢?面对外祖父毫无人情的打骂,她也是一忍再忍。

  之后,阿廖沙忍受不了这种黑暗、残暴的生活,便离开了外祖父家,独自一人踏上社会。他曾在许多地方打过杂,在这期间阿廖沙饱受欺辱,但他还是熬了过来。因为他被自己坚强、不屈服于困难的精神与信念一直支撑着。

  想想现在的我们,身在福中不知福,不愁吃也不愁穿,而阿廖沙却经常吃不饱穿不暖,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幸福啊!

  童年读书心得 篇4

  最近,我读了高尔基的著作《童年》,书中形象地描绘了主人公阿廖沙悲惨的童年。阿廖沙父母双亡,而外祖父脾气十分暴躁,只有外祖母疼爱他了。外祖父不太喜爱他,两个舅舅更是讨厌他。就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他却走过来了。其实,阿廖沙的原型就是高尔基本人,高尔基借阿廖沙这个人物来描述自己的童年。这令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当时那个年代的人的丑陋面目。高尔基的童年跟咱们现在比起来,实在是太悲惨了!

  再看看咱们,咱们多幸福啊,被父母宠着。每天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中,听着老师讲课;回家有大鱼大肉等着你品尝;你想要什么,就给你什么;如果有人欺负你,大人会毫不犹豫地狠狠地教训那个人一番。而高尔基那个年代呢?高尔基很少有安宁的日子,几乎天天有人伤害他、辱骂他、欺负他。我也有些想不明白,那些人做这一类损人不利己的事情干吗呢?这些毫无意义的事情值得他们去做吗?

  高尔基这种坚强的品质值得咱们的学习,因为童年的艰苦生活,他获得了坚强的力量,最终于成了一名伟人。他的这种坚强不屈,敢于面对困难并勇于克服苦难的精神是我应该好好学习的。

  童年读书心得 篇5

  每个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童年,可能悲哀也可能是完美的。但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以前天真的以为一位文学家的童年应是完美的,就像是甘露,甘甜,澄静。但阿廖沙的生活却是想象不到的心酸。

  年仅三岁的阿廖沙,就要承受失去父亲的痛苦。被母亲带回家抚养,但是外公由于当时自己家族的衰落,让自己的亲人受到殴打,辱骂。这让还未长大的阿廖沙很早就学会了顽强斗争。在一个家里,外公和外祖母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阿廖沙在外祖母的保护下成长,学会了用乐观的心态对待并理解任何事物。

  十一岁的阿廖沙结束了自己的童年,结束了悲惨的童年。而我们是否也该反思。

  年纪在父母看来还小的我们,已经具有独立思考和保护自己的潜力,但是,父母依旧把我们当做掌上明珠,宝藏咿呀昂的呵护着。而阿廖沙他的年纪与我们不相上下,但他从未享受过这般待遇。

  而我的童年虽然没有母亲的陪伴,但是我依然幸福的生活着。因为我有爱我的爸爸,疼我的爷爷奶奶,宠我的哥哥,姑姑姑父。不是么?我为自己感到庆幸我生在如此幸福的小家,也能够说我很幸运,被家长宠着。每一天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中,听着老师讲课;回家有大鱼大肉等着你品尝;你想要什么,就给你什么……

  在阿廖沙匆匆过去的童年中,我懂得了要持之以恒。

  童年读书心得 篇6

  “我觉得你们应该在课余时间中,多读读《童年》这本书。好,那现在下课!”奇怪,老师为什么这么推荐《童年》,难道这本书真的又那么好看吗?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从图书馆里借来了《童年》。看完了这本书之后,我才知道老师为什么要让我们可这本书,因为这书实在太好看了!《童年》主要讲了:主人公阿廖沙在四岁的时候,父亲不幸病死了。在经济压力下,母亲无奈只好带着年幼的阿廖沙跟着外祖母去投靠外祖父。却没想到这竟是一个噩梦的开始!外祖父开着一个快要破产的小染房,也许正因为这一点,外祖父的脾气很暴躁,人还有点贪婪!总爱拿自己的孙子们来出气。更所谓“有其父,必有其子”,他的两个儿子也不必他差。一个酗酒闹事,一个将自己的妻子活活打死。阿廖沙在这个家庭中注定不会有好日子过!但外祖母和伊凡似乎就是这不幸中的幸运!外祖母是阿廖沙的精神支柱,外祖母不论遇到了什么,她总是那么乐观,也总能将这乐观传染给阿廖沙。伊凡则是阿廖沙最好的玩伴,最铁的哥儿们!每当阿廖沙被外祖父打的时候,伊凡总是跑出来护着阿廖沙,让外祖父的鞭子打在自己身上,让自己为阿廖沙分担一点痛苦!就这样,阿廖沙在这个家中过了一天有一天,直到阿廖沙的母亲下葬之后,外祖父让阿廖沙去“人间”混饭吃……

  这本书似乎触动了我内心中最柔软的那块地方!这是一本自传形式的小说,作者高尔基就是主人公阿廖沙。这让我怎样想象?高尔基竟是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无产阶级作家!再看看我们,从小过的就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从小就是在明亮的教室中汲取知识;从小就是在父母的关爱中成长……真希望那些拥有与高尔基相似的孩子们不要自甘堕落,相信幸运之神会眷顾你们的!

  童年读书心得 篇7

  我读了高尔基的《童年》后,深受感悟。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讲述阿廖沙从三岁到十一岁的童年生活,在他三岁时父亲就去世了。阿廖沙的外婆实在看不下去了,于是就把他带到了外祖父家,阿廖沙的外祖父脾气很暴躁,动不动就大阿廖沙还打她外婆,最后他妈妈又找了一个男人成为阿廖沙的爸爸,随后他妈妈去世了,阿廖沙走向了人间。

  此刻,我感到:阿廖沙很坚强、勇敢和正直,而且充满爱心,不论遇到什么事都沉着应对,最后解决了问题;他的外婆很善良,而且乐观,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护着阿廖沙,心中充满了无私的爱,他的外公对阿廖沙非常的严格,而且他既暴躁又乖戾,还是个既贪婪又自私的一个人。

  此时此刻我想对我们说:“我们现在不缺吃也不缺穿,不像阿廖沙那个时候,要啥没啥,所以我们要好好珍惜这美好的时光,不要让时间与我们擦肩而过,过去了就再也没有了。

  假如有时间,你也找来读一读这本书吧!《童年》。

  童年读书心得 篇8

  《童年》里充溢着孩子天真和单纯。比如阿廖沙始终记挂着在父亲下葬时被活活埋入墓穴的小蛤蟆,后来问外婆它们能不能爬出来,在船上还把这件事告诉水手。他没有悲痛失去父亲,安慰伤心的家人,反而担心蛤蟆能不能逃出生天。可见他对死亡知之甚少,体现了孩子的无忧无虑。作者用这个普通的家庭作为民不聊生的沙皇时代的缩影,揭示了当时统治阶级的昏庸无能。通过叙述这个家庭中的血腥暴力、尔虞我诈、粗鲁野蛮将一个弥漫着硝烟的战场描绘的淋漓尽致。

  无论童年是苦是乐,咱们都应该好好享受它,因为无忧无虑的时光仅此一次。它就像那美味的佳肴,品尝过后就只能回味了!

  童年读书心得 篇9

  《童年的秘密》这本书是幼儿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的作品,它揭开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神秘面纱,提出了“敏感期”这一极富革命性的理念,并对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进行了反思,指出成人应该处于观察者的地位,富有智慧地爱孩子,不要压抑孩子的发展。

  这本书理论性比较强,但内容贴近现实,从新生命的形成,新生儿的降生,抚养过程,肢体和心理发展细节等方面逐步揭示儿童发展的秘密。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更加深刻体会到教育孩子的职责之重,任务之巨。每个成人都自认深爱儿童,甚至愿意为孩子付出一切,包括自我牺牲。但这仅仅是成人父母的一厢情愿和自以为是。成人愿意奉献却绝不愿改变自己的观念,成人忙于照料儿童却不放手给予自由,成人在无意中压抑着儿童个性的发展,可成人却要儿童为他所得到的“爱”而妥协,成为一个事事“听话”的孩子。

  成人无法理解儿童,将儿童看作一张白纸,去填补成自己想像的样子。儿童如果与所设想的有所不同,都将被强迫加以纠正。成人并没有站在一个正确的角度看待儿童,真正理解儿童。

  成人把自己视为儿童的造物主,可蒙台梭利却说:“是婴儿促使了父母的产生。”新生命拥有一种本能。儿童个性发展的关键在于他们自己。在儿童体内存在一种神奇的力量,成人不恰当的打扰只会阻碍这种力量的发展。我们应遵循儿童成长的规律,顺应儿童身体和心理的发展,为儿童成长提供自由的,温馨的,充满真正爱的环境。

  体味其中的文字,时时引起共鸣。这本书让我更加理解孩子,关注孩子的心理历程。摒弃自己的强加意志,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看,他如何发展成一个更好的人,我应创造一个什么样的环境去适应他的合理发展,我应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好,来以身作则地为他提供一个好的榜样,诸多问题,值得不断思索。

  回忆自己从儿时一路走来,为何成为现在的自己。童年预示了今天。《童年的秘密》值得一看!

  童年读书心得 篇10

  《童年》是一部关于阿丽莎个人成长和生活经历的自传体小说,也是一部反映广阔社会生活的现实主义小说。对我们来说,童年浸透了甜蜜,没有战争和纷争,只有爱情阳光的温暖和亲情雨露的滋润。童年是美好而难忘的时光,但高尔基呢?寒假的时候,我仔细看了高尔基的《童年》,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细读《童年》,就像走进一个刻在书上的黑暗社会,听着社会底层人民的抱怨。虽然没有大部分小说那么波澜壮阔,但却带给我更多的感动和震撼。

  流水潺潺,行云流水之类的故事,也流过许多美丽善良的人:祖母冒着生命危险去救火,给阿丽莎讲荒诞的童话故事;一个正直的老工匠;用自己的胳膊挡住鞭子的“小茨刚”,阿丽莎;热爱科学的租客是“好东西”——。他们可贵的是,他们在黑暗中,还在出淤泥而不染,让人在混沌中嗅到芬芳!

  就这样,故事在阿莱莎的母亲去世,祖父和祖母分居,阿莱莎走向世界谋生后结束了。阿丽莎悲惨的童年也就这样无声无息地结束了。

  但是,相比阿莱莎,我们是多么的脆弱。也许,这些磨难不会发生在我们的同龄人身上,没有人能做到。然而,如果他们发生了,我们是否应该像阿莱莎一样勇敢面对他们?年轻的阿莱莎以自己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明确的善恶,强烈的同情心,克服了种种困难,追寻着自己的理想。他是个“大写的人”!

  童年读书心得 篇11

  几乎所有孩子童年都充满了快乐,喜悦。可是高尔基童年却如同噩梦,似一道道深深裂痕,有着醒目疼痛。

  高尔基幼年丧父,而后母亲也改嫁了,他自小就与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外婆非常慈祥,时常给他讲有趣故事。而外公非常严厉,经常打人,高尔基跟随外公、外婆经历了许多事情,认识了许多人。在这里,他结束了童年,外出谋生了。

  在众多事件中,有些事情让我记忆犹新。比如他父亲死,还有那次大火等。众多沉重事情诉说着作者童年艰苦。那次大火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作者用天真无邪眼神,记录了一次大火,描写了在房子着火后全家人混乱。

  其实,我家也着过一次火,但火势非常小,只是锅烧着了,可就是那一次,我急得恨不能把所有东西都往上面砸,闹得天翻地覆。而高尔基家里却是一场大火,那简直就是一片火海,要是那么大火出现在我们家里,那还不是得把整个房子都给烧没了?而且,那时,我根本不知如何!

  珍惜我们现在生活吧,那些整日抱怨生活人,应该好好珍惜眼前幸福。相比高尔基童年,我们真是太幸福了。因此,我们一定要珍惜现在生活,让每一天都过得更加美好!

  童年读书心得 篇12

  今天,我看到“小茨冈”之死一章,使我感到很茫然。

  “小茨冈”是一个勤劳能干、乐于助人、聪慧乐观的小伙子。在他的身上有很多优点,但他也有缺点,不如说:“爱偷东西。”他非常机灵,可是在当时黑暗的社会里,他的才智得不到健康的发展。可以说,是黑暗残酷的社会让他沾染了不良的恶习,最总也害死了他。

  这篇文章使我明白了:“自己要对自己的人生有独特的见解,要对苦难有认识,有防备,才不会造就小茨冈的悲剧。”

  童年读书心得 篇13

  昨天,我看了一本名叫《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书的其中一小部分。这本书的作者名叫海伦·凯勒。她于1880年6月27日出生在美国的南部——亚拉巴马州塔斯甘比亚镇,是一位了不起的盲聋哑作家,在他很小的时候因为一场病而变的盲聋哑,但她却用超于常人的能力学会了说话。并用一生一共写了十四部著作。而这本《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就是她的自传,书中总结拉海伦·凯勒的《我的生活》、《走出黑暗》、《老师》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四部著作。我看的那一小部分就是海伦·凯勒的童年记忆,大致的故事是这样的:

  我(海伦·凯勒)渐渐的可以去用手去探索东西和表达自己想说的话了。我也有了一个朝夕相处的好朋友——玛莎。华盛顿。我们之间经常在一起嬉戏、玩耍。有一次还差点弄出意外来。我还经常把我的家庭教师——莎莉文老师锁在了屋里。那时候,我得意极了。

  我读了这一小部分后,感觉到像海伦·凯勒的这平凡而又不平凡的童年有几人能体会到海伦·凯勒心中的那股难受?这一部分使我深受感动,海伦·凯勒是一个不健全的人,她的童年却是这样的阳光、精彩、美丽。那我们这些健全的人有什么理由不活得精彩、美丽呢?想想我们实在不该浪费大好的时光,珍惜时间吧!好好努力学习,向海伦·凯勒学习吧!

  童年读书心得 篇14

  马克西姆—高尔基的《童年》举世闻名。在这个漫长的暑假,我翻开了它。读着读着,我的情绪也随着书上一行行黑色的宋体字忽起忽落。

  可怜的主人公阿廖沙3岁丧父,无奈之下,只好随着母亲和慈祥的外祖母来到了一个濒临破产的小染坊――外祖父家。可是阿廖沙却经常遭到外祖父的毒打,两个舅舅也粗野凶狠,兄弟之间一点也不团结,天天打闹。在这个鸡犬不宁、乌烟瘴气的家庭中,只有慈祥的外祖母处处护着他。他还认识了聪明善良的“小茨冈”两个人成了一对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他一直觉得“小茨冈”是他唯一的知心朋友。可是好景不长,“小茨冈”因为两个舅舅的自私、贪婪和凶狠,在扛十字架时被活活的压死了。阿廖沙就这样失去了他唯一的好朋友,失去了友谊。不久后,一场大火将染坊烧成了灰烬,外祖父被迫让两个舅舅分家,阿廖沙的妈妈回来后教他写字、算数。让他和萨沙上学。可是就在他11岁时,妈妈就去世了,外祖母不久后也去世了,阿廖沙就被外祖父赶出了家门,走向人间,靠捡垃圾为生。

  读了这本书,我不禁为阿廖沙悲惨的命运而感到同情。我们从小被父母当“小皇帝”“小公主”般宠着,护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还整天嚷嚷这不好,那不好,现在想想,真是不应该啊!那么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好好珍惜现在美满幸福的生活。勤俭节约、不怕困难、努力学习,在知识的海洋中度过欢乐的童年,走向属于我们的“人间”。

【童年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童年的读书心得10-10

《童年》读书心得10-10

童年读书心得10-09

《童年》的读书心得10-09

《童年》高尔基读书心得04-29

《童年》名著读书心得10-13

童年读书心得及收获10-11

高尔基的童年读书心得12-09

童年全书读书心得12-13

童年读书心得范文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