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童年读后感

时间:2020-11-12 09:30:51 童年读后感 我要投稿

中学生童年读后感

中学生童年读后感1

  我最近在读一本书了,这本书的名字叫《童年》。黄老师要我们写一篇以“感动”为题的作文,我觉得这本书适合题目,我就将这个写下来了。

中学生童年读后感

  《童年》主要是写:阿列克谢三岁时父亲去世了,母亲从小就不在阿里克谢的身边,后来是外祖母来照顾阿列克谢。不久,他便上学了,他有两个表哥,都叫萨莎,米哈伊尔舅舅的萨莎跟他一起去上学,萨莎才上了几天课,就逃学了。后来,母亲又结婚了,但是因为继父赌博,他们家很快破产了,阿列克谢念完三年级之后,母亲去世了,阿列克谢从此没有再读书。外祖父成为了乞丐,并且疯了,他也从此成了一个流浪儿……

  我看到一半时,已经是泪流满面了。我看到阿列克谢早年丧父的地方,就会唉声叹气,那时候的生活可真让人觉得悲惨啊!我勉强继续看下去,我越看越伤心,终于,我看完了。我看到阿列克谢学习那么好,却因为穷买不起书时,学校因而要开除他,幸亏主教将他留下来了。阿列克谢的双亲死后,阿列克谢只好自己养活自己和外祖母,你想想,他只不过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呀,要靠捡垃圾生存,还要照顾外祖母。我们现在过这么好的日子,有吃有喝有穿,怎能不好好珍惜呢!

  这本书让我知道了,只有多读书,才能养活自己。文中的主角阿列克谢的悲惨生活让我感到可悲,但阿列克谢照顾奶奶的心又使我感动。

  我推荐同学们看这本书,可以了解高尔基那时候的黑暗社会,还可以体会高尔基小时候的快乐,外祖母的和蔼可亲和外祖父的凶恶狠毒。

  这本书通过对这些人物活灵活现的描写,更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黑暗及人性的善恶。

中学生童年读后感2

  在一个很平凡的星期天下午,我翻开了它。情绪也随着书上一行行黑色的宋体字忽起忽落……

  童年,人人都有童年,我的童年是幸福快乐的,但他的童年却保尝人世间的辛酸,通过一个渐渐成熟的孩子的眼光去描写他周围的世界,虽然他对自己总是谦逊地不肯多着笔墨,但却给我一个倔强,富有同情心和不断追求的阿廖沙形象。《童年》里的这些故事在住者优荚的文笔下,个个都显得深刻细腻,引人入胜,像一颗颗珍珠,而全书则有如着这些珍珠组成的一串项链。在这本书中有两个人物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第一个当然是小阿廖沙了,当看到他的外祖父第1次打他时,他极力反抗,我不由得心升同情,恨不得上去帮他一把,让他免遭皮肉之苦。当看到他交到了知心朋友的那种快乐劲,不由得羡慕起他来,唉,我多么希望能交到知心朋友呀。当看到小阿廖沙没有书却渴望读书时,我被他那种我所不具有的精神所感动。当看到他所读书所遭受的屈辱,而落泪。小阿廖沙对小市民恶习的痛恨,对自由的热烈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深深感染了我,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我所拥有的一切。第二个人物则是小阿廖沙的知新朋友,"好事儿",从他的语言中看出他是一个热爱生活,乐观,积极向上得人,把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看作是一件好事,你就不会抱怨生活了。

  从"好事儿"的身上我学到了很多。在生活中即使遇到了挫折,但如果换一个角度,也许会变成一件好事,这又何乐而不为呢和阿廖沙相比,我们的童年是灿烂的,是彩色的;是没有烦恼痛苦的,更是无忧无虑的。有那么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么叫做“打”,因为我们从没有经历过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那也许是一种无法想象的痛苦吧。天哪,如此比较,我们的童年和阿廖沙的有着天壤之别。我们每天生活在蜜罐儿里,被甜水泡着,被金灿灿的钱堆着……我们是多么幸福呀!

  但拥有着这些,我们并不知足。我们总是奢求更多。那么,就从现在开始吧。我们不再奢侈,不再浪费;我们开始为长辈着想,体谅他们;我们更应该开始满足自己的幸福生活。为了以后,为了将来,为了我们到“人间”的那一天。

中学生童年读后感3

  《童年》这本书主要描绘了主人公阿列克谢的悲催童年。阿列克谢在儿时父母就已过世,在他生活的家庭中,有着一位脾气暴躁的外祖父和一位自私的舅舅,只有他的外祖母关心他,照顾他。而这本书的原型就是作者高尔基。即使这样,高尔基依然却顽强地走过了黑暗的童年时光。并且始终保持着一颗善良的心,最终,他在写作方面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成为了一名杰出的作家。

  有人说:“环境可以造就一个人,也可以毁灭一个人。”而高尔基在这样的环境里也依然如此成功。一个人的性格是本身就拥有的,高尔基拥有一颗纯洁,充满光明的心,因此当他看到那样黑暗的社会时,不但没有被影响,还被这样的环境磨练,从中受益。

  现在的我们生活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之中,应该用一个更加良好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就算遇到不利的环境也要应该百折不挠,不受影响,保持一个正义,美好的心态。不管面对怎样的环境,最重要的还是我们本身,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优异的生活环境,培养出一颗善良,乐观,向上的心。

中学生童年读后感4

  童年好似一场梦,在梦中,我们自由,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没有负担,没有压力,只有你的内心深处,它毫无遮挡,纯洁潇洒,它也丰富多彩,有喜怒哀乐,酸甜苦辣,一切就像是在想象之中。有的人,童年快乐无比,有的人幸福无比,有的人却有压力,有悲伤,有痛苦,有被迫,各式各样,像饰品店里的饰品,数不胜数,像天上的星星,沙漠里的沙,大海里的水,树林里的叶……

  《童年》记载着高尔基的曾经,记载着他的天真,记载着他的悲剧,记载着他与众不同的童年。他的童年是一阵风,风里夹杂着太多的悲剧。这阵风虽然吹过了,可它让人发冷,久而不热,难以忘怀。他的天真,他的纯洁,毫无遮挡的硬深深的接下了那阵风。出现了数不尽的悲伤,这都是家庭造成的,因为爸爸去世了,他与妈妈来到了外祖母家,被卷入了无情的斗争,都是为了财富,而且讽刺的是那财富本是他妈妈的嫁妆,还好,风里还夹杂着很多亲情,除了舅舅们、舅母们的无情,外祖父、祖母、妈妈、爸爸都是疼爱他的,他的哥哥为了让他少受几下打,胳膊都红了呢!

  钱财总是让人迷失双眼,让人发狂,让人做出不该做的事。为什么一家人,有那么大的人品差别呢!就是因为财富,有的人会为了财富做任何事,而有的人却会分辨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分清楚美丑善恶,做一个善良的人的财富比恶毒的人的财富多得多,因为他抓住了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童年风吹过了,你留下了什么余味?

  或许这篇文章说的不是“童年”这本书的真正重点是……但请原谅,因为我只看了二十页。

中学生童年读后感5

  童年是一条五彩的河,童年是一道七彩的路,童年是一座闪亮的桥,童年是一个美丽的世界。童年是多么美好,但是前苏联著名文学家高尔基的童年却是异常的悲惨。

  《童年》这本书向我们再次讲述了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高尔基的童年,是在一个弥漫着残暴和仇恨的家庭里度过的:四岁丧父,跟随悲痛欲绝的母亲和慈祥的外祖母到专横的、濒临破产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却经常挨暴戾的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外祖母处处护着他。幼小的他过早地体会到人间的痛苦和丑恶,小小的心灵因而受到许多打击。而外祖母和那些像外祖母一样的人,保护和支持了高尔基。故事生动展示了一个充满残酷、野蛮、愚昧、污秽的令人窒息的生活,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沙皇专制制度的腐败、丑恶,体会到老百姓身处黑暗而不知的奴性与麻木,以及年轻一代反抗黑暗、奴役,追求自由、光明的苦难历程。

  和高尔基相比,我们的童年是灿烂的,是彩色的;是没有烦恼痛苦的,更是无忧无虑的。我们从没有经历过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当然,除此之外,我们的生活中也很少有家人之间的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而打架斗殴之类贪婪、凶狠的事情。更不会发生残忍的把某个无辜的人无端地折磨致死这类想都没想过的“事件”。

  我禁不住想到了自己。当年的高尔基已经走上了独立谋生的道路,但现在的我却连简单的洗衣服都做不好。我曾尝试过洗衣服,却实在做不到。先要擦肥皂,然后这边搓搓,那边搓搓,再……洗到再来,衣服还是不成样子,脏的地方还是脏,最后只能丢进洗衣机。我们和高尔基之間,差距实在太大了。

  看了《童年》这本书以后,不仅让我知道了这美好的童年需要我去珍惜,还让我懂得了现在就应该做好出发前的准备,为了实现远大的理想而努力奋斗。读书阅读总能让我像《祖父的园子》里的萧红一样感到无比的自由;总能让我随心所欲的畅想感到惬意;总能让我有感于生活的幸福与满足……

中学生童年读后感6

  最近,我读了高尔基的《童年》。这是作者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讲述的是主人翁阿廖沙。彼什科夫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

  阿廖沙自幼丧父,随着父亲和外祖母来到外祖父家。这一切只是主人公阿廖沙艰苦命运的开始。外祖父家,与其说是家,不如说是人间地狱。外祖父暴力、贪婪、霸道,他掌管着家里的一切,,阿廖沙时常因为犯错而被痛打这一切在阿廖沙幼小的心灵留下了阴影。他的两个舅舅因为钱财而互相残杀,雅可夫舅舅还因为生气而把自我的妻子连头带脚的兜住打死了,这可见当时的女人是多么的不起眼。

  米哈伊尔舅舅把大十字架放到小茨冈,导致他背负过重摔死了。高尔基在作品的开头就写到:“有时连我自我也难于相信,竟会发生那样的事。有很多事情我很想辩驳、否认,因为在那‘一家子蠢货’的黑暗生活中,残酷的事情太多了。”当时的社会多么黑暗,而这黑暗也深深地印在了阿廖沙的心里,但是每个人的黑暗中还是有一丝丝的阳光,他的外祖母就是他的阳光,她用她那圣母般的行动感化了阿廖沙,让他明白他的童年还有开心的记忆。

  这个故事描述的家庭:贪婪、残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间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常常为一些小事争吵、斗殴……在这样一个弥漫着残暴和仇恨的家庭里,幼小的阿廖沙过早地体会到人间的痛苦,而她的外祖母胸怀宽阔,她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孤独的心,外祖母对阿廖沙的爱,给予了阿廖沙坚强不屈的性格,让阿廖沙感觉到自我的存在,她经常给阿廖沙讲神话故事让他了解更多的事情也为了他长大后不做一个心里阴暗的人。

  读完书的最后一页,阿廖沙的童年也结束了,等待他的是另一种截然不一样的生活。我想,高尔基要告诉我们的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让我们永远以那种用心,勇于拼搏的态度对待此刻和未来的生活!

中学生童年读后感7

  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值得自己回忆的美好时光,那就是童年。但前苏联文学家高尔基童年却十分悲惨。

  《童年》这本书的主人公阿廖沙的原型其实就是作者,里面讲述的故事既充满黑暗,又有一丝光明,在冷酷无情中看到人性的光辉。

  一直读下去,我进入了作者儿时的世界。作者三岁时,父亲病故,母亲带他回了娘家。可他的外祖父贪婪而残暴,两个舅舅又十分冷血,为争夺财产害死徒工小茨冈。外祖父不停地剥削雇工,但资本主义俄国的发展断了他的发财梦,从此破产以至于贫困潦倒。作者可怜的母亲改嫁后,生病而死,十一岁的作者被外祖父残忍地赶出家门,到社会上自谋生路……

  我一直以为童年是人生中最幸福的阶段,可读到这儿时,我才知道不是每人都能拥有快乐的童年。我不禁感到我比阿寥沙幸福多了。他的童年黑暗而压抑,而我的爸爸妈妈都很爱我,给我阳光,给我温暖。所以我的童年,充满欢乐。

  就当我同情作者的悲惨遭遇时,作者的处境终于迎来了缕缕阳光。他的外祖母像天使般把他引向光明。正如文中所写:“在她没来之前,我一直在黑暗中摸索,她出现后马上把我领到光明世界……是她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难的生活。”她给予作者知识与希望,使他学会坚强。

  即使这样,作者的童年也让我感伤,同时我也意识到,我们今天丰衣足食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应该好好珍惜。

  但是,逆境出人才,高尔基的童年磨砺了他。严峻的生活反而使他奋进的脚步更加坚定。最终他成为了一位意志刚强、是非分明的伟大文学家。他的成功是由于他对知识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他的不断奋进。他由始到终都相信自己能跨过生活路上的坎坷。于是,他用智慧除去阴霾,用知识照亮人生。

  《童年》使我受益非浅。我们应珍惜生活,知足常乐。对明天充满希望。如果要获取幸福,必须靠自己的双手奋斗。如果坐享其成,那么伴随着太阳的东升西落,人生也一事无成。

  由衷地敬佩高尔基,我会像他为了理想而不停努力。我相信,迎接我的一定是一个光辉的未来。

中学生童年读后感8

  回忆童年,我们的童年是记忆深处的一颗火种,是人生初始的一段阳光,是小巷深处的一首歌谣,是高远天空的一只纸鸢。而对于高尔基来说童年他的一段悲惨遭遇,一段深情的回忆。

  《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小说写于1913年,产生在风起云涌的革命时代。讲述的是作家一段沉重的童年往事。小主人公阿廖沙三岁丧父,跟随悲痛欲绝的母亲投奔到专横、粗暴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随着家业的衰落,外祖父经常毒打外祖母和阿廖沙,狠心剥削手下的工人。甚至因为阿廖沙染坏了一块布将他打得失去了知觉。同时他亲眼目睹了舅舅们为了争夺财产而争吵斗殴的情景。这一幕反映了俄国下层人民沉痛的生活状况。

  在外祖父家,阿廖沙认识了占有特殊地位的“小茨冈”,他懂行能干,外祖父很器重他。他常常在外祖父打“我”的时候,尽量地用自己的手臂挡着鞭子。他凭借着他的'聪明给这个家带来了许多快乐,而他却逃不过死亡的悲惨命运。一次,两个舅舅和他一起搬运一个十分沉重的橡木大十字架。他绊了一跤,两个舅舅竟只顾自己保命,他却被砸死了。布满阴霾的日子里,只有外祖母保护和支持者阿廖沙,使他感受到了温暖和光明。她给“我”讲上帝、鬼神等故事,又常常向“我”回忆起当年“我”的父母相恋、共同生活的情景。

  然而生活远没有那么平淡,米哈伊尔舅舅放火烧了染坊,那一次外祖母头上顶着空口袋,身上裹着马被,直冲着火跑了进去,抱出了随时可能会爆炸的硫酸盐罐子,她又指挥闻讯而来的邻居,和家人一起扑灭了大火。而“我”却被舅舅摔昏了过去,苏醒之后,得知纳塔利娅舅母死了。灾难突如其来的降临,使“我‘感到了恐惧。逃离恐惧的渴求主宰了”我“,自然想起了”小茨冈“的死。所有这些残酷的现实令”我“不堪重负。舅舅们分家了,为了争夺家产,父子相残,也因此打伤了外祖母。接着,外祖父就搬家了,”我“对新的生活充满了希望和新鲜感。阿廖沙认识了”好事情“,但大家都不大喜欢他,把它给撵走了。阿廖沙又和彼得伯伯和隔壁三个小朋友结下了友谊。后来母亲回到了家中,阿廖沙也感受到了温暖。

  高尔基向我们展现了他的一段悲惨的童年生活,不是为了让我们同情他,而是让我们懂得:在逆境中,学会坚强。给他力量的正是像外祖母一样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对谁都忍让,有着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的人。正如高尔基后来写到:”在她没有来之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也有像”好事情“一样的普通人把各种生活知识送给了阿廖沙,使他心灵丰富,茁壮成长。高尔基在小说中写到”但只要知识,就是蜜“这是高尔基的一句名言。它说明高尔基对科学知识的极端重视、尊敬和赞美。

中学生童年读后感9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是高尔基的《童年》。

  《童年》,一个悲惨的故事,文中的阿廖沙三岁丧父,住在外祖父家。外祖父性格暴躁,自私;两个舅舅也自私至极,争夺财产、打架斗殴、愚弄毒打儿童……在这样的家庭中,小阿廖沙仍然坚持着。也许多善良的人们给了他正确的指引和支持,使他看到了光明。正是这些善良的人让阿廖沙对生活产生了积极态度和反抗精神。最后,十一岁的作者被外祖父残忍地赶出了家门,走向了人间……阿廖沙深深地体会到沙皇专制制度的腐败、丑恶。老百姓身处黑暗而不知的奴性与麻木,和年轻一代反抗黑暗、奴役,追求自由、光明的生活苦难历程。

  看看阿廖沙,再看看我们现在的童年,名牌、电脑也许就是我们童年的标志。我们始终都不能明白自己的童年是什么,始终都不会明白自己有着怎样的童年,始终都没有自己真正的童年!但读过《童年》之后,我们应该反省自己曾经的奢侈,我们不应该再浪费,我们要学会珍惜。

  我小的时候,特别怕疼。有一次,我在外面玩了一天,到吃饭的时候还没回家,家里人都急了,最后妈妈找到了一身是泥的我,把我揪回了家。一到家,我就被爸爸打的狗血喷头,为此,我哭哭啼啼的闹了一个晚上。可再想想阿廖沙呢?他被鞭子抽,被舅舅们毒打,但是他还是坚强的向前走着,时代在不断进步,但人们却越发变得懦弱了,遇到困难就想要退缩、逃避。屠格涅夫说过:“想要得到幸福,你首先要学会吃得起苦。”所以美好的生活必须有付出。

  高尔基用他充满苦难的童年向我们描绘着一个真理:只要不对任何事情失去信心,光明总会来临。在人生中总会有一些事令你感到痛苦甚至绝望,但黑暗总会过去,曙光总会到来。只要能保持不灭的信心,执着求知、不怕困难、持之以恒、永远以那种积极,勇于拼搏的态度对待现在和未来的生活,光明才会到来。

中学生童年读后感10

  提到童年,总使人有些向往,不论童年生活是快乐,是悲哀,人们总觉得都是生命中最深刻的一段。有许多印象,许多习惯,深固的刻划在他的人格及气质上,而影响他的一生。

  我的童年生活,在许多零碎的文字里,不自觉的已经描写了许多,当曼瑰对我提出这个题目的时候,我还觉得有兴味,而欣然执笔。

  中年的人,不愿意再说些情感的话,虽然在回忆中充满了含泪的微笑,我只约略的画出我童年的环境和训练,以及遗留在我的嗜好或习惯上的一切,也许有些父母们愿意用来作参考。

  先说到我的遗传:我的父亲是个海军将领,身体很好,我从不记得他在病榻上躺着过;我的祖父身体也很好,八十六岁无疾而终。我的母亲却很瘦弱,常常头痛,吐血——这吐血的症候,我也得到,不是肺结核,而是肺气枝涨大,过劳或操心,都会发作——因此我童年时代记忆所及的母亲,是个极温柔,极安静的女人,不是作活计,就是看书,她的生活是非常恬淡的。

  虽然母亲说过,我在会吐奶的时候,就吐过血。而在我的童年时代,并不曾发作过,我也不记得我那时生过什么大病,身体也好,精神也活泼,于是那七八年山陬海隅的生活,我多半是父亲的孩子,而少半是母亲的女儿!

  在我以先,母亲生过两个哥哥,都是一生下就夭折了。我的底下,还死去一个妹妹。我的大弟弟,比我小六岁。在大弟弟未生之前,我在家里是个独子。

  环境把童年的我,造成一个“野孩子”,丝毫没有少女的气息。我们的家,总是住近海军兵营,或海军学校。四围没有和我同年龄的女伴,我没有玩过“娃娃”,没有学过针线,没有搽过脂粉,没有穿过鲜艳的衣服,没有戴过花。

  反过来说,因着母亲的病弱,和家里的冷静,使得我整天跟在父亲的身边,参加了他的种种工作与活动,得到了连一般男子都得不到的经验。为一切方便起见,我总是男装,常着军服。父母叫我“阿哥”,弟弟们称呼我“哥哥”,弄得后来我自己也忘其所以了。

  父亲办公的时候,也常常有人带我出去,我的游踪所及,是旗台,炮台,海军码头,火药库,龙王庙。我的谈伴是修理枪炮的工人,看守火药库的残废兵士,水手,军中高官,他们多半是山东人,和蔼而质朴,他们告诉我以许多海上新奇悲壮的故事。有时也遇见农夫和渔人,谈些山中海上的家常。那时除了我的母亲和父亲同事的太太们外,几乎轻易见不到一个女性。

  四岁以后,开始认字。六七岁就和我的堂兄表兄们同在家里。他们比我大了四五岁,仍旧是玩不到一处,我常常一个人走到山上海边去。那是极其熟识的环境,一草一石,一沙一沫,我都有无限的亲切。我常常独步在沙岸上,看潮来的时候,仿佛天地都飘浮了起来!潮退的时候,仿佛海岸和我都被吸卷了去!童稚的心,对着这亲切的“伟大”,常常感到怔忡。黄昏时,休息的军号吹起,四山回响,声音凄壮而悠长,那熟识的调子,也使我莫名其妙的要下泪,我不觉得自己的“闷”,只觉得自己的“小”。

  因着没有游伴,我很小就学习看书,得了个“好读书,不求甚解”的习惯。我的老师很爱我,常常教我背些诗句,我似懂似不懂的有时很能欣赏。比如那“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我独立山头的时候,就常常默诵它。

  离我们最近的城市,就是烟台,父亲有时带我下去,赴宴会,逛天后宫,或是听戏。父亲并不喜听戏,只因那时我正看《三国》,父亲就到戏园里点戏给我听,如《草船借箭》、《群英会》、《华容道》等。看见书上的人物,走上舞台,虽然不懂得戏词,我也觉得很高兴。所以我至今还不讨厌京戏,而且我喜听须生,花脸,黑头的戏。

  再大一点,学会了些精致的淘气,我的玩具已从铲子和沙桶,进步到蟋蟀罐同风筝,我收集美丽的小石子,在磁缸里养着,我学作诗,写章回小说,但都不能终篇,因为我的兴趣,仍在户外,低头伏案的时候很少。

【中学生童年读后感】相关文章:

童年中学生读后感(6篇)10-29

童年中学生读后感6篇10-29

童年中学生读后感(精选6篇)10-29

《童年》读后感10-26

《童年读后感09-16

童年读后感读书12-20

高尔基“童年”读后感10-30

《童年》个人读后感10-29

写童年读后感10-08

《童年》初中读后感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