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读后感

时间:2024-01-21 07:18:33 水浒传读后感 我要投稿

水浒传读后感范文(经典11篇)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水浒传读后感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水浒传读后感范文(经典11篇)

  水浒传读后感范文 篇1

  读完《水浒传》,觉得很奇怪,以梁山好汉之众,为什么偏偏让宋江当上了头领?论才智,他比吴用差远了;论武艺,他赶不上林冲、武松等人;论出身,那柴进也算是龙子龙孙。

  这位不能文、不能武的黑三郎,当上了梁山头领,甚至让李逵这样的好汉被他灌了毒酒,也不生怨言,还愿死后再做哥哥部下的'一个小鬼。他凭的是哪一样?细细品味,其实宋江确实具备政治家的各项素质。

  宋江有政治谋略,先看他化解梁山英雄排座次矛盾的妙计。这些人个性强、上山先后不一,怎样把座次划分得让人心服口服呢?只有宋江想得出主意。他让公孙胜等人祈天,等到天生一雷,顺雷电方向或陨石落的方向,挖出一碣,碣上的字是无人认识的蝌蚪文,排出了36天罡,72地煞,他名列第一为天魁星。这办法够绝,巩固了自己老大的位置。再看他逼死晁盖,晁盖实力强,但政治主张与宋江不同。宋江在江州被救,不是急于上梁山,而是打无为军,收降众多兄弟上梁山,他要在实力上超过晁盖。以后每次打仗,他都带兵出征,立下不少战功,日渐形成他的权力中心。

  宋江有政治思想。梁山好汉大部分是旧军官,宋江清楚,既然夺了江山,就不能长期做山贼草寇,必须找出一条出路,实现人生价值。为此,他赚卢俊义,上山扩大影响力,打“替天行道”大旗,干出轰轰烈烈大事。

  宋江有政治品德。宋江母亲早丧,极其孝顺父亲。上梁山后,首先是接父亲上山,听父亲教诲,忠君爱国。不仅如此,还力所能及地接众兄弟父母上山。他忠生孝义,是完美无缺的正人君子,颇受人尊重。

  你说,有这三条还不能当首领?

  水浒传读后感范文 篇2

  《水浒传》是一本反映农民起义的古代长篇小说。书中塑造了一个个个性鲜明的形象,给了我深刻的印象,其中一些有情趣的情节引人入胜,书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也令我深思。

  我因林冲惨遭陷害而不平,我因鲁知深对泼皮而大笑;我因晃盖中箭身亡而悲伤;因众好汉陨落而叹息。我还记得宋江的为人仗义,我还刻李逵的粗鲁莽撞,我还记得吴用的足智多谋,也还记得燕青的聪明机灵。

  宋江,原是一名小小官员,后来被逼上梁山,屡建奇功。可他在做了头领之后及自谦“小吏”,对待各好汉如对待自己的兄弟一样。在梁山泊势力强大之后,他也没有选择造**,而是谋求招安。可后来,他却被奸臣利用了自己的忠义,饮毒酒而亡。在传统观念中,宋江这样不可多得的忠义之士应是“好人有好报”,可为何最后还是含冤而死?可是回过来再想,在那样的封建年代,奸臣贼子们到处作乱,宋江就算被皇帝赏识也会糟到小人的嫉妒,贤人的做官报国的道路总是被堵!

  菜园子张青与夜叉孙二娘开了一家酒店,很多客人被他们麻翻后剁成肉馅,做了人肉包子卖。按现说,这是在开黑店,可为什么他们的形象还能受到大家的喜爱呢?原来,他们有个规矩——“不杀囚犯,不弑僧侣”。他们不愿杀那些敢于触怒豪强的'英雄好汉,也不愿杀行善之人。他们是爱憎分明的人,与老百姓同在一个阶层,同在一个立场,所以老百姓跟他们有共同的想法,所以大家当然喜爱他们。

  《水浒传》虽有些夸张,可也是北宋词末年社会的一个缩影,在这个缩影中,仍有一些事值得现在的我们反思。

  水浒传读后感范文 篇3

  在寒假的几天里,我读了《水浒传》这本书,它的作者是施耐庵,这本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读完后,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主要描写了在北宋时期,一百零八位好汉被官府逼上梁山,从而就此走上了与朝廷反抗之路,然后一个个被招安,最后土崩瓦解的故事。

  书本中有一个令我印象最深的情节——吴用智取生辰纲。这段内容主要写了杨志的主人让杨志去给其岳父送生辰纲,结果路上碰见一伙卖酒的小贩,于是杨志等人因赶路口渴,忍不住酒香的.诱惑,便一瓢一瓢的大喝起来。不知不觉就醉倒在地。其实啊,这一切都晁盖一行人的智谋计划中,为什么晁盖等七位好汉能想到这一妙计呢?哦,原来他们之中有一个足智多谋的军师——吴用。正因为他的正直机智才会想的如此周全。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例如我们课本中的《林冲棒打洪教头》。同为《水浒传》中的精彩篇章,但却描写了两个截然不同的故事。它主要描写了林冲利用机智战胜了洪教头。为什么林冲能轻易的战胜了洪教头呢?因为林冲拥有足智多谋的头脑,反观洪教头,只有一股自以为是的蛮劲,落败也自然在情理之中了。所以我们遇事不能光想着用暴力致胜,而要沉着冷静,应用智慧取胜。我们不仅要武艺刚强,更要留心观察,多想办法,就一定能取到成功。

  读过《水浒传》这本名著,那荡气回肠的文字、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伟大豪迈的英雄气概让我至今回味无穷。同学们,快来读读这本书吧!

  水浒传读后感范文 篇4

  《水浒传》写英雄们走上反抗的道路,各有不同的原因和不同的情况,但是在逼上梁山这—点上,许多人是共同的.如阮氏三雄的造反是由于生活不下去,他们不满官府的剥削,积极参加劫取"生辰纲"的行动,从而上了梁山.解珍,解宝是由于受地主的`掠夺和迫害起而反抗的.鲁智深是个军官,他嫉恶如仇,好打不平,因此造成和官府的矛盾,结果被逼上山落草.武松出身城市贫民,为打抱不平和报杀兄之仇,屡遭陷害,终于造反,勇猛地向统治阶级进行冲击.他是从血的教训中觉醒过来的.

  水浒—百零八将,人物形象中令我记忆最深刻的是"智多星吴用"和 "天孤星花和尚鲁智深"."智多星吴用"几次献策:吴用为晁盖献计,智取生辰纲,用药酒麻倒了青面兽杨志,夺了北京大名府梁中书送给蔡太师庆贺生辰的十万贯金银珠宝;宋江在浔阳楼念反诗被捉,和戴宗—起被押赴刑场,快行斩时,吴用用计劫了法场,救了宋江,戴宗;宋江二打祝家庄失败;第三次攻打祝家庄时,吴用利用双掌连环计攻克祝家庄.宋江闹华州时,吴用又出计借用宿太尉金铃吊挂,救出了九纹龙史进,花和尚鲁智深.—生屡出奇谋,屡建战功.受招安被封为武胜军承宣使.宋江,李逵被害后,吴用与花荣—同在宋江坟前上吊自杀,与宋江葬在—起.真不愧为"智多星"呀! "天孤星花和尚鲁智深" 是—位非常直率,暴烈如火,却侠骨柔情,杀却恶人为的是救穷苦人于水火的真汉子,英雄人物.他往往在人们面前表现出—副粗鲁,野蛮.可他到了冲锋陷阵的时候可毫不含糊,挥着62斤重的禅杖上阵杀敌.

  水浒传读后感范文 篇5

  读完《水浒传》中的“武松打虎”,实在是一篇关于英雄描写的经典之作。作者对于武松打虎全过程惟妙惟肖的描绘,读来犹如亲历一半。我们既为武松醉醺醺迈步景阳岗突遇猛虎而捏一把汗,也为武松的临危不惧的`英勇豪情而油然起敬。

  武松在景阳岗下的一家酒店,一口气喝下了十八碗“出门倒“,把一个大块吃肉、大口喝酒的英雄豪杰,活脱脱的展示在我们面前。尽管有店家“三碗不过岗”的规劝,尽管有官府关于景阳岗大虫(猛虎)的警示,可英雄武松却是“艺高人胆大”,“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当他突遭与猛虎相遇时,尽管也“酒都作冷汗出了”,甚至慌乱应付对之际,手中唯一的武器——一根哨棒由于击打在树上而折断了,可英雄就是英雄,正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武松凭着平时苦练的一身好武艺,灵巧地避开了老虎的“扑、掀、剪”,硬是用一双“铁”拳,生生把猛虎击毙。

  书中另一位水浒英雄黑旋风李逵,也在沂岭一人独杀大小四只猛虎,由于描绘的不如武松徒手打虎这样的淋漓尽致,使武松打虎的英雄壮举,千古留名。

  古人说的好:“书到用时方恨少”,从武松敢于徒手打死老虎,一方面显示了他的过人胆识,另一方面还是他平时刻苦努力操练“十八般”武艺的必然结果。从中我们可以领悟到,只有平时刻苦努力地学习,掌握足够丰富的知识,才能在面对诸如考试、突发事件等,也像武松遇到老虎一样,沉着应对,并最后取胜。

  水浒传读后感范文 篇6

  《水浒传》这本小说是明代作家——施耐庵的作品,《水浒传》武松打虎读后感500字。我读了其中《景阳冈武松打虎》一段深受感动。

  它主要讲的是武松来到一家酒店,见门前挂着的旗子上面写着:“三碗不过冈”五个大字,便进去喝酒。武松觉得店内的酒香醉人,便连喝了三碗,又让店家上酒。岂料店家竟不卖了。店主说:“这酒很厉害,超过三碗必醉,就过不了前面的'山岗了。”武松执意要喝,店主没办法只好给他倒上。武松痛痛快快地先后喝了十八碗,就出了店门。店主忙追上武松说道:“景阳冈有猛虎,天黑后不能上去。”武松说:“就是有虎,我也不怕。”武松走到半山腰,见一座破庙前贴着一张官府的告示,这才知店主的话不假。想回去又怕店主笑话,武松只好硬着头皮往上走。

  武松走进一片树林,天色已晚,酒劲儿开始发作,他就在一块青石上躺了下来。这时忽然起了一阵狂风,唰地从树后跳出一只猛虎。武松将身子一闪,老虎再往后一掀,将尾巴一扫,都被武松躲过。原来这一扑、一掀。一扫是老虎的看家本事,三样都落了空,老虎的气势大减。武松趁机抓住老虎的顶花皮提起哨棒便打,谁知打在树上,少棒断成两截。老虎见状,有扑过来。武松往后一跳,按住虎头,提拳就打。老虎疼得大声咆哮,在地上抛出一个坑。武松不敢放松,又在虎头上打了几十拳,老虎七窍流血,一命呜呼了。

  读完这个故事,我对吴淞敬佩无比,只觉得他太勇敢了。108位好汉,他们有勇有谋,不怕畏惧,聪明过人,我十分敬佩他们,我相信我会变得更加勇敢!以后再学习中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向武松那样,勇敢的去面对。

  水浒传读后感范文 篇7

  《水浒传》是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妇孺皆知。其中的108位梁山泊好汉,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及时雨”宋江,“黑旋风”李逵,“九纹龙”史进,“智多星”吴用等人的英雄故事,脍炙人口,千古流传。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宋朝108个好汉被官人逼上梁山,落草为寇。然后,劫富济贫,替天行道,最后因为宋江的缘故被朝廷招安的故事。

  在这108位大将军中,我最喜爱的`莫过于武松了,他不但武艺高超,而且助人为乐。一次,一个叫蒋门神的人夺了施恩的店铺,打伤施恩。蒋门神生得五大三粗,抡开拳脚,四五人不能近身。武松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一个“玉环步”,一个“鸳鸯腿”就把蒋门神打倒在地,连连求饶,为施恩夺回了快活林。

  在这本书中,高太尉高俅实在令人讨厌。他无才无德,自私自利。排挤有才之人,搞得整个朝廷乌烟瘴气。整个朝廷有才能的,正直的人,寥寥无几,而阿谀奉承,天天拍马,见钱眼开的小人成千上万。我真想穿越时空,当一回梁山泊好汉,狠狠地,用劲地揍他几拳,踢他几脚,为死去的宋江、卢俊义报仇!

  梁山好汉们拳打镇关西,醉打蒋门神,大闹大名府,哪一件,不是为了老百姓?那一次打胜仗所得财物,不是分给老百姓?他们重情重义,替天行道,成为千古年来,人们心目中的英雄。

  我合上这本书,为他们的故事所感动,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水浒传读后感范文 篇8

  大家都知道,《水浒传》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国历史文化的珍宝。《水浒传》真实地描写了北宋时期宋江领导的一支起义军形成、壮大至失败的全过程。

  小说中描写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天真、直率的“黑旋风”李逵;疾恶如仇的“花和尚”鲁智深;有胆有识、干练果断的`“行者”武松;正直、聪明的“浪子”燕青……。也有让人切齿痛恨的人物像高俅,蔡京、童贯、梁中书、蔡九知、贺太守等等 水浒一百零八将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智多星”吴用。别听他的名字叫“无用”,可他的能耐大得去了。在梁山中还是个军师呢! 我喜欢他是因为他特别聪明。他为晁盖献计,智取生辰纲,用药酒麻倒了“青面兽”杨志,夺了北京大名府梁中书送给蔡太师庆贺生辰的十万贯金银珠宝;宋江在浔阳楼念反诗被捉,和戴宗一起被押赴刑场,吴用用计劫了法场;卢俊义、石秀被关大名府死牢时,吴用用计放火烧翠云楼夺取了大名府;宋江闹华州时,吴用又出计借用太尉金铃吊挂,救出了九纹龙史进、花和尚鲁智深……他计谋很多,深受梁山好汉们的尊重。 小说中不少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如智取生辰纲、大闹清风寨、倒拔垂杨柳、武松打虎等一系列故事情节都描写得绘声绘色,让人百读不厌。

  《水浒传》不愧为我国的文化瑰宝!我从这字里行间深深体会到、感觉到,一位位英雄那宽阔的胸襟与气量,我也同时明白了人们时常挂在嘴边的“正义”。所谓正义,便是做错事时原谅与忍让对方;在别人有难时,伸出援助之手!

  水浒传读后感范文 篇9

  《水浒传》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其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可读性强。书中宋江的重情重义、李逵的勇敢鲁莽、吴用的神机妙算、武松的倔强浩方,都使我耳目一新,仿佛将我引领到了另一个行侠仗义的世界。

  书中最具特色的就是每个人的称号了,这些称号包含了每个人的特点,极有个性,是全书的亮点,故事以宋江等人起义为主线,以梁山好汉最后全部死去的悲剧结尾,每当我一遍又一遍地看到结尾时,都不禁会想起这些梁山好汉起义奋战的'日子

  在水浒传中大部分的人都是武将,因此机智勇敢的智多星——吴用便脱颖而出,吴用虽然比不上诸葛亮,但其实他也是十分能神机妙算的一个人。每当危急时刻,他都能替宋江想出策略,令人折服。吴用让我想到了,我身边的一些人,他们的性格可能太暴躁了,因此总要用拳头来说话,但每次都会被那些能言善辩之人的三寸不烂之舌说得哑口无言,就像我的一个朋友,他脾气也是有些暴躁,这使他与人的关系恶化,但当他有一次选择放下拳头和解时,他与那一个人成为了朋友。

  《水浒传》告诉我们肌肉并不是最好使的,在平时更应该多多用脑来解决问题,当今的社会并不适合打打杀杀,唯有智者才能站到最后。当然也必须说有一腔豪情热血,争做一个文武双全的人。《水浒传》中的许多人都是为了自己的好友而死去,我觉得人应该在割舍是割舍,不要太感情用事,思前想后,应该用最小的失去换来最大的收获。

  水浒传读后感范文 篇10

  《水浒传》是我国古典文学的四大名著之一。书中描写了108位英雄豪杰——号称天罡星36位,地煞星72位。其中有仗义疏财的“及时雨”宋江,武艺高强的“豹子头”林冲,博学多才的“智多星”吴用,豪爽重义的“花和尚”鲁智深,威震江湖的`打虎英雄“行者”武松……他们个个身怀绝技,武艺超群。反面人物中有游手好闲、流氓成性却靠阿谀奉承爬上太尉宝座的高俅、奸相蔡京、奸臣童贯……作者施耐庵把梁山好汉的故事讲得绘声绘色,把各式各样的人物刻画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表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才能和敏锐深邃的洞察力。

  书中以梁山好汉为中心,高举“替天行道”的义旗,反抗无能透顶的宋家王朝统治:他们揭竿而起,杀富济贫、除暴安良,攻城夺寨,所向披靡。打得官军望风而逃,吓得皇帝老儿和乱臣贼子胆战心惊。小说展现了一幅幅官兵逼迫农民的壮烈历史画卷。

  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朝廷采用软硬兼施、小恩小惠的卑鄙伎俩,安抚梁山义军。由于历史的局限,义军最后被迫接受招安,结果越陷越深,不能自拔,最后被朝廷利用,去攻打自己过去的盟军——方腊和田虎,直至两败俱亡。梁山好汉阵亡的阵亡,被害的被害,几乎全军覆灭。一场轰轰烈烈的大起义就这样失败了,让朝廷坐收渔翁之利,可悲可叹!

  通过读《水浒传》,我深深地为梁山好汉的悲壮事迹所感动、所折服,为他们的悲惨结局而惋惜。对那些、昏庸、残忍、作威作福、鱼肉百姓的官员痛恨至极。

  受苦受难的老百姓起来造朝廷的反,本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要清醒地认识到:一要斗争就要彻底,义无反顾,不能半途而废;二要分清敌友,不能助纣为虐,做出亲者痛、仇者快的事。

  水浒传读后感范文 篇11

  在温暖的书房里,我捧着《水浒传》看得津津有味,感受着梁山好汉的豪情义气,想象着那些威风凛凛、重义气的英雄、大侠们。

  北宋年间,奸臣当道,民不聊生,许多英雄好汉不堪欺凌,奋起反抗,有鲁智深拳打镇关西,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武松醉打蒋门神等充满英雄气概的精彩故事。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鲁智深拳打镇关西的片段,鲁智深慷慨解囊,给父女俩一些盘缠让他们回家,并找镇关西理论失手将其打死,从中我能看出鲁智深是一个正直、善良、爱打抱不平的`人。在经历重重困难后,一百零八将齐聚梁山,劫富济贫、替天行道,梁山好汉们接受朝廷招安,平西辽、征方腊。令人痛心的是,最后一百零八将死的死、走的走,而宋江、卢俊义、李逵等人最终也没有逃脱奸臣高俅、杨戬等人的的毒手,惨死在奸臣手中。

  书中还有生动感人的细节值得我们学习,如李逵杀虎救母,李逵本想接母亲过去享福,途中母亲却被老虎吞食。李逵只能将失母之痛忍在心中,含泪杀虎,“自古道:云生从龙,风生从虎,那一阵风起处,星月光辉之下大吼一声,忽地跳出一只吊睛白额虎来,但见:一声吼叫轰霹雳,两眼圆睁闪电光。”李逵“趁着那大虫的势力,手起一刀,正中那大虫颌下”。这些描写生动体现了李逵“手执钢刀探虎穴,心如烈火报冤仇”的心情。

  读到最后,我不禁为梁山泊一百零八将的结局而痛心,念英雄好汉气概,恨奸臣当道阴谋。梁山好汉为人仗义、豪爽,为穷苦百姓着想,他们的英雄事迹流传至今,家喻户晓。我不迷恋小鲜肉,我不追捧大明星,梁山好汉已经成为我心中的英雄,他们令我敬佩。

【水浒传读后感】相关文章:

水浒传读后感范文-水浒传读后感1000字07-09

2022年《水浒传》心得水浒传笔记09-29

《水浒传》读后感精选07-06

《水浒传》经典读后感07-19

水浒传读后感05-26

《水浒传》读后感05-29

水浒传的读后感06-17

《水浒传》 读后感09-01

《水浒传》读后感07-12

《水浒传》读后感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