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水浒传》有感

时间:2023-12-26 09:10:32 水浒传读后感 我要投稿

(合集)读《水浒传》有感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水浒传》有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水浒传》有感1

  上星期我们读到晁盖死了,今天来分析一下。

  当宋江上了梁山后,就计划成为老大,不断地招兵买马,增强自己的势力。晁盖也明白宋江想成为老大,于是不得不和他抢功劳。在一次争斗中,晁盖下山打仗,可因为公孙胜和吴用成了宋江的人,他不带军师,独自和阮小二、阮小五等人去和敌人对抗。

  在敌人射出乱箭的时候,晁盖被一支毒箭射死。这一死,就又有无数个谜团出现了。比如,晁盖为什么被射中一支毒箭?难道射出的所有箭都有毒吗?如果只有一支有毒,那是谁射的'呢?有学者猜测,这有可能是花荣射的,但是因为没有确切证据,所以也就不了了之了。

  这个问题,还在等着我们去解答。

读《水浒传》有感2

  利用寒假的宝贵时光,我读了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真是受益匪浅。

  《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是元末明初的文学家,本名彦端,是一位汉族人。就是这样一位老者写出了一本让世人震惊的名著。

  《水浒传》主要讲了梁山好汉反抗欺压压力,水泊梁山壮大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后为宋朝征战,最后消亡的宏大故事。

  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及时雨宋江,因为他仗义疏财、热心助人,是《水浒传》中第一号人物。我印象最深的,是晁盖等人劫生辰纲一事败露,衙门要去缉捕他,宋江通风报信,使他们逃脱。

  读完这本书,想起寒假里我帮助老爷爷的一件事。

  那天我和爸爸去赶集,在回家的路上,突然发现一位老爷爷的菜卡进了自行车,拔不出来。此时正巧绿灯,路上人来人往,满地都是菜,我拉拉爸爸的'衣领说:“爸爸,我们去帮一下老爷爷吧!。”爸爸拿走我手中的东西,说:“好孩子,快去吧!”我飞快往路上跑,去帮老爷爷把菜拔了出来,将地上的菜也放进老爷爷的篮子里,路上的行人都停了下来,都竖起大拇指议论纷纷:“这小孩真懂事“、“这孩子真棒。”老爷爷一个劲儿感谢我,要给我个水果尝尝,我说:“不用了,老爷爷。”然后和老爷爷挥手道别。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想再加一句,帮人一把,爱在人间。

读《水浒传》有感3

  读完《水浒传》后,我深有感悟。脑中生出了两个词“重情重义”与“意气用事”。

  “重情重义”一直都是这部小说的主要核心,贯穿着全文。它在每一个英雄好汉的身上都能体现出来,无论是武松为了兄弟施恩醉打蒋门神,还是燕青为救主人放冷箭,几次到街上乞讨,还是吴用、宋江为救梁山兄弟运筹帷幄,都尽显了梁山一行人侠肝义胆、有勇有谋的义气。他们的义气无不影响着现在的我,更是展现出了英雄的风采,小说的豪迈之气,书写了一个义气江湖。让我为之震撼,为之佩服。每一个英雄的献身,每一个英雄的忠言,无不体现了“重情重义”,它让小说变得更加生动、现实。他们不仅仅只是小说里面的化身,更是在我们的生活中能看到,能体现出来。这才是“重情重义”这四个字作者想要真正传递给我们的。

  “意气用事”更是这部小说的次重点核心。如果说“重情重义”是一个英雄,乃至梁山好汉的凌然正气,那么“意气用事”则是这些过度凌然正气的降温药。作者在刻画人物形象的时候,不仅仅只是从正面描写了这些人物。不然,这些人物便会失真,显得华而不实,让读者失去了真实性。“意气用事”恰恰是作者运用极好的特点,无论是李逵滥杀小衙内,戴宗、李逵逼迫公孙胜上山威胁老母,还是宋江的“及时雨”,都从另外的方面体现了“义气”。这些义气是反面的,是错误的。这些情义超越了底线之后,它便成为了“意气用事”,成为了杀人的工具。

  这两种正反两面的特点,恰恰融汇了一帮行侠仗义、为名除害的正面人物,而背面又衬托了滥杀无辜、凶狠狡诈的土匪角色。这些使得人物有缺陷、有优点,没有人是完美无缺的,没有人是极恶的,唯有这样的'一些人物才会叫人更加意难平,才会更叫人体会其中的韵味。语言的流畅豪迈,剧情的生动形象,人物的细致刻画,无不都是作者一点点的精心设计,无不都为我们描绘了新江湖、新时代。

  而我们恰恰都是书中的人物,更是要体会其中的精华,弃掉其中的糟粕。

读《水浒传》有感4

  我家书柜里有许多书,有讲历史的`,科学的等等,其中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是《水浒传》。《水浒传》里塑造了一百零八位栩栩如生的英雄好汉,有及时雨宋公明,玉麒麟卢俊义,黑旋风李逵,小旋风柴进等等。其中我最敬佩的是及时雨宋江和玉麒麟卢俊义。因为宋江他虽然武功不强,但他很仁义,帮助别人而不求回报。卢俊义他武艺高强,出身于贵族人家,平生爱打抱不平。另外,我也很佩服武松和李逵,他俩各打死过老虎,都有千斤力气。我喜欢这本《水浒传》!

读《水浒传》有感5

  读完了《水浒传》这本书,我内心五味杂陈,心里十分难受,一场浩浩荡荡的农民起义就这么消失在了历史之中。

  《水浒传》是由元未明初小说家施耐庵所著。全书主要讲了北宋末年108位好汉被迫齐聚梁山泊,后又受朝廷招安,四处征战,最终惨遭奸人谋害的故事。读罢全书,我对宋江恨之入骨。在晁盖死后,宋江并没有立动刻去来报仇,也不让兄弟们私自出兵去攻打曾头市。后来卢俊义加入了梁山才带兵去攻打曾头市,卢俊义生擒史方恭。照晁盖死前遗言,卢俊义应当梁山第一把手,但是卢俊义把位置让给宋江了,是真心相让还是不得不让呢?后来宋江带领梁山众人接受朝廷招安,被征辽和平方腊回来时,108名好汉仅存49名。回来路上林冲得了风瘫重病,宋江让断了一臂的武松留下照顾林冲。或许对他来说,他能够一下子丢掉两个累赘。

  《水浒传》中的兄弟情,从在宋江死便可明显看出。他死时,武松一点儿也不伤心,只是冷冷地说:“一切都结束了。”这兄弟情,最终还是变虚假了。在近代历史上,也有一段闻名的兄弟情。蒋介石手下有个人叫陈布雷,他一直为蒋介石出谋献策。陈布雷的影响力和文章为蒋介石赢得各势力和民众的支持起了很大的作用。可后来蒋介石站在人民的对立面,越行越远。陈布雷多次劝他,要以人民为中心才有希望,蒋介石听不进,甚至开始猜忌陈布雷。后来,陈布雷以自杀来提醒蒋介石,可惜并没有用,蒋介石变本加厉地压榨人民,最终走向失败。陈布雷有能力有远见,可惜为了这段兄弟情,死得太早了。

  这些兄弟情,开始时想必也是真实无私的。梁山好汉们为了反抗压迫,因为共同的目标而凝聚在一起。后来却因为领袖的.私心,打着大公的外表,行大私的目的,充分利用了兄弟情,牺牲了兄弟,最终也只能走向了失败。

  希望我们都能够识别真正的情谊,拥有真诚的情谊。

读《水浒传》有感6

  今天,我读了《水浒传》第十一回,题名是朱贵水亭施号箭,林冲雪夜上梁山。

  这一回主要讲了:林冲遇到柴进后,把火烧草料场的事情详尽地跟柴进说了,柴进让他去投奔刚在梁山泊上扎寨的三位好汉:王伦、杜迁和宋万。林冲在去梁山泊的途中遇见了朱贵,朱贵说可以带他去。到了寨中,王伦怕林冲识破他们的.手段,就让林冲在三日之内去杀一个入山的人,如果杀了就留下,如果没杀,就走人。可两天过去了,林冲没有杀到,到了第三天的时候,林冲遇到的第一个人跑了,第二个人和林冲打了起来。

  在这一回中,我觉得柴进很善良,很有正义感。柴进本可以把林冲抓住到高俅那领赏钱,可他听了林冲被陷害的经过后,很同情林冲,就把林冲留了下来,还给他介绍安排去处,真是一个正直的好人。

  读了这一回,我觉得有一首小诗写得很好:

  天丁震怒,锨翻银海,散乱珠箔。六出奇花飞滚滚,平填了山中丘壑。皓虎癫狂,素麟猖獗,挚断珍珠索。玉龙酣战,鳞甲满天飘落。谁念万里关山,征夫僵立,缟带沾旗脚。色映戈矛,光摇剑戟,杀气横戎幕。貔虎豪雄,偏裨英勇,共与谈兵略。须拼一醉,看取碧空寥廓。

读《水浒传》有感7

  今天读完了水浒传,掩卷沉思,不禁感慨万千。为里面的人物的命运叹息。

  水浒一百零捌个好汉,个个都被赶上梁山,深感宋江义重,皆留下来效忠宋江,后来受招安后,破大辽,收田h o 、王庆、方腊等贼人。从破大辽一百零捌个人个个生还到最后收方腊只剩三十六个,最后面见皇上的也只有二十七个。可是他们为国家换来太平后,朝廷却当臣当道,最后个个都死了,神聚蓼儿洼。

  宋江等人的命运是悲惨的,可这一百零捌人中也有不少到最后得以安享天年的。比如公孙胜、李俊、武松、柴进等。他们大都是在完成大业后,急流勇退,没有做官,不受佞臣迫害,以致他们都快乐的、舒心地生活着。相比起宋江、卢俊义他们都被药酒害死,他们的命运不就好很多了。其实人生需要的也是这种能够急流勇退的精神。

  水浒传读后感:急流勇退,需要的是对功名利禄的舍弃,对平静生活的向往,还要有自知之明,知道当前局势,知道该退时就退,知道退一步海阔天空。而有的'人在最高点却不退下来以致于丧失生命。韩信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刘邦的天下大部分都是韩信打下的,但是韩信的功劳实在是太大了,功高震主,最后被吕后杀害,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这边就不一一指出了。

  而适时的退却却能让自己获得更多。张良大力辅佐刘邦,为刘邦完成统一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刘邦称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当天下已定,四海归心时,也正是他该享受容华富贵的时候了,可是,在刘邦预备赐予他五千户时,张良却断然拒绝,放弃功名利禄,请求作一个小小的留侯。他曾说道:“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他看到帝业建成后君臣之间的“难处”,欲从“虚诡”逃脱残酷的社会现实,欲以退让来避免重复历史的悲剧。事实的确如此,随着刘邦皇位的渐次稳固,张良逐步从“帝者师”退居“帝者宾”的地位,遵循着可有可无、时进时止的处事准则。在汉初消灭异姓王侯的残酷斗争中,张良极少参与谋划。在西汉皇室的明争暗斗中,张良也恪守“疏不间亲”的遗训。功成身退,是张良的选择,尽管身后投来的是惊异的目光,但事实证实,他的选择是对的,“狡兔死,猎狗烹”,不久,韩信被斩,彭越被杀,而张良得以保全。他放弃了暂时的功名,安享晚年,张良的机智谋划、文韬武略流传百世,千古流芳。

  读后感:可见急流勇退是多么有聪明的一个选择啊,物极必反,当人们在最高处的时候适时地退下来,不仅不会对个人的利益有影响还会让自己的生活更美好。

读《水浒传》有感8

  一部洋洋数万字驰名中外的《水浒传》控诉北宋政权的腐败和黑暗,徽宗皇帝也算宅心仁厚,却被四个臭名昭彰的奸臣把持朝政,蔡京、高俅、童贯、杨戬蒙蔽上庭,暗地私下残害无辜,排除异己,结党营私,高俅原是东京一个帮闲的破落户,东京人眼中的泼皮无赖,这样的人却戏曲性的步步攀升,直至做了国家的太尉,这样的人也可以进入国家枢纽机关,上行下效北宋国岂不成了人间地狱?多少仁人志士被迫害逃亡他乡,多少英雄好汉被冤屈入罪跌配远恶军州,受尽无穷的磨难!书中太多的人物经久传诵为人们喜闻乐见,林冲在东京禁军做枪棒教头,为人耿直却祸从天降,被当地恶少高衙内看中林家娘子,累次被高俅等人陷害,可怜英雄被逼无奈一纸休书与娘子恩断义绝,悲凉的踏上流放沧州的路途,后来高球等仍穷追不放,风雪山神庙一回林冲忍无可忍,快意恩仇除掉了高俅派来的刺客,心灰意冷的林冲孤苦伶仃被逼去梁山落草谋生。鲁智深豪爽正派,抱打不平伸张正义,因不满镇关西欺男霸女三拳两脚除此而后快,官府张下海捕公文捉拿,鲁智深走投无路在五台山削发为僧隐蔽度日,后来解救野猪林遭难的林冲而得罪官府小人,从此深山聚义杀富劫贫。李逵性如烈火,耿直残暴,三打祝家庄,打青州,打江州,李逵杀将起来无辜死了多少好人!宋江处心积虑,心机重重,仗义疏财播得江湖好名声,这才聚集江湖豪杰梁山泊共谋大业。偌大梁山容纳了太多的英雄豪杰,却容不下拥有九州之疆的北宋王朝,鲍鹏山老师说北宋才是最大的黑暗的社会!梁山泊四周环水,芦苇深巷处别有洞天,在这里不用服役朝廷的苛捐杂税,不用顾虑官场的明争暗斗,这里众头领亲如一家,大块酒肉大块金银好不逍遥自在,洼塘里有新鲜现成的莲藕,挖掘上来可作为时令的下酒好菜,梁山数不尽的广袤树木,采伐建造数间房屋居住,这里一派和谐清明,山下宋王朝污浊不堪,这简直如同两重天两世界。梁山泊几败官军后,下山冲撞州府攻城略地,把州府库藏洗掠一空,我在想这是什么样的社会?强盗可以明目张胆的光天化日下杀人放火,抢劫财物,这强盗都大到如此不堪的地步,看来这个国家这个朝廷真的.有问题了,宋王朝真的被蒙蔽了眼睛?还是视而不见,看来也只是只顾寻欢作乐的一丘之貉吧。

  也许是时代的局限,为首领的宋江却跳不出忠君孝义的思想吧,正当梁山事业做大做强如日中天之际,连朝廷都不敢小觑,宋江却要把富足的梁山拱手相让朝廷,名义上是为了众兄弟有个好名分走所谓的正道,几次申达朝廷表明忠心愿意归顺招安。没想到日后的南征北战却把弟兄推向了不归路。我有时也在大胆设想,梁山众人招安后回东京不被重用,宋江等人不堪忍受重上梁山,誓与宋朝不往来,辽国亡后,金兵大举南下进逼东京,梁山众人仍然有故国情结,多次出兵英勇阻止金兵,金兵攻陷东京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两位皇帝,宋江等伤心不已,带领众人在梁山设坛祭祀故国,金兵继而回旋兵马包围梁山泊,危在旦夕的梁山好汉誓死不降金狗,英勇作战杀开一条血路冲出金兵包围,十损九伤的梁山弟兄辗转南下下江南,从此隐姓埋名不问政治,颐养天年。设想不同于原着壮烈,我这样的大胆改写可能有违“忠义水浒传”的精神吧!

  果然招安后的梁山众人不被重视,四个奸臣排除异己闭塞言路,宋江等人先后破大辽,擒田虎、王庆,征江南方腊,赤胆忠心一心为国,前赴后继一门壮烈,英雄壮举感天昭地,出生入死九死一生,平定方腊班师时宋江就所剩下二十七人了,想当初梁山泊一百零八人义气深重同仇敌忾,如今的宋江功成名那是无数弟兄用血肉之躯换来的,怎不让人嗟叹!徽宗皇帝还算不负功臣劳苦之心,连下圣旨加封宋江等二十七人地方官职。读到这里本想有一个完美的结局,也是欣慰之极!没想到高俅、童贯那厮心怀旧日仇恨,先后用计赚卢俊义回京害死,用药酒鸩死宋江,可怜宋江临死还不忘朝廷,生恐身后李逵造反,坏了忠义好名声,特从润州治上换回李逵,偷偷把下过药的御酒把来与李逵喝,宋江垂泪说到:“兄弟,如今朝廷用药酒把我鸩死,何如”?,李逵立即说“哥哥,反了吧”!宋江说“兄弟,人马都没了,如何反得?我是怕兄弟日后造反坏了名声,特与你药酒喝了,回润州必死”!李逵听了泪如雨下“李逵生是哥哥的小卒,死后原做哥哥跟前的小鬼”。读这些话可谓情深意重!后来吴用和花荣双双来蓼儿洼宋江坟前吊唁,吴用哭拜一番,想起昔日宋江的义气深重,就绝了尘缘和花荣双双自缢在宋江坟前。小说感人肺腑荡气回肠,小说的结局让人心里酸楚不已,那在东京深巷豪宅的高太尉、童贯等贼臣,何曾想到残害忠良是自掘坟墓自毁长城,害人害己,他们在用诡计陷害忠良的时候,是否想到因果报应是非轮回呢?宋江等人没了,拱卫国家的屏障也就没了,金兵南下了,东京成了金人的战利品,徽宗皇帝被俘虏了……

读《水浒传》有感9

  台灯之下,我又一次翻开《水浒传》,从误走妖魔到神聚蓼儿洼,一个个英雄好汉的形象栩栩如生,令人感叹,令人震撼!

  《水浒传》,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主要故事背景,写的长篇英雄主义小说。全书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后为宋朝征战,最终消亡的宏大故事,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宋江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

  读完《水浒传》,让我印象最深的是鲁智深这个人物,他的.善良、真诚、见义勇为,令我无比的感动。为救弱女子金翠莲,三拳打死了恶霸镇关西,从而踏上逃亡路;当朋友林冲被高俅陷害刺配沧州道,鲁智深担心其安危,一路护送,并护送了两个公人,让林冲平安抵达沧州;路过桃花庄,得知庄主刘太公的女儿被山贼抢亲,他假扮新娘,狠狠地教训了小霸王周通一番,解除了刘庄主的烦忧。这样的一个英雄人物又有谁会不喜欢呢?

  想想我们如今的社会中,还能有几个像鲁智深一样的真英雄呢?老奶奶摔倒了不敢扶,同学受欺凌了不敢言,有人受冤屈了不敢证。有一则新闻报道,更是令人心寒,一个年轻的姑娘心事重重,恍恍惚惚地过马路,一辆疾驰而过的汽车将她撞倒,还丝毫没有察觉。姑娘倒在马路中间,挣扎地想爬起来,几翻努力还是爬不起来,可马路两旁的行人却视若无睹,结果,又一辆飞驰而过的汽车从那位姑娘的身上辗压过去,这次那姑娘一动也不动了!

  我在想,假如这个世界真有鲁智深该多好啊!善良就不仅仅是语言上的关心,不是表演,而是当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竭力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并且不计得失地付出与行动。

  读完《水浒传》,我心中暗下决心,一定要做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真诚待人,心怀正义,敢作敢为!

读《水浒传》有感10

  读完《水浒传》一书,给我脑海里留下深刻印象的隻有两个字:忠,义。

  义,可以解释爲正义。一个具有强烈的正义感的人,就是一个精神高尚的人。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好汉,舍生取义。难道是他们不怕死吗?他们爲了正义,爲了真理可以奋不顾身,因爲强烈的.正义感清楚地告诉他们,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是值得用生命去奋斗的。一个没有正义感的人,是不会理解这些的。因爲他的正义感已被麻木所吞噬,奋斗的激情已经被冻结,隻是他的灵魂被社会中一些丑恶的东西同化了。

  一个人,可以不相信神,却不可以不相信”神圣”。当前,我们作爲祖国的教育者,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把我们的祖国的后代培养成爲新一代人才,以把我们祖国建设成爲更富强昌盛的国家。因此,这也是我们民族大义的根本所在。让我们相信这一份”神圣”,用自己的双手去维护这一份”神圣”。

读《水浒传》有感11

  《水浒传》忠义观是一十分复杂的结构。一方面,忠义是忠于大宋天子,特别表现在宋江及一些朝廷降将身上,他们追求“封妻荫子、青史留名”,“忠义”是对国君之忠诚,表现为封建皇权主义思想。宋江在被奸臣以朝廷名义毒死前,还对李逵说:“我为人一世,只主张忠义二字,不肯半点欺心。今日朝廷赐死无辜,宁可朝廷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廷。”另一方面,忠义是忠于兄弟义气,忠于梁山事业,忠于朋友所托等,如在晁盖、李逵等人身上所表现出来的那样,忠义既是江湖好汉间的团结战斗、无私援助精神,又表现为人格上的互相欣赏和尊重。忠义作为水浒英雄个体的处世准则和梁山英雄群体的政治原则,它同对一定的理想社会、理想人格的追求联系在一起,它也没有仅仅停留在观念上,水浒英雄一直以激烈的行为进行印证、践履。《水浒传》忠义观念虽然由于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同正统儒家的封建政治哲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它毕竟有许多方面同正统忠义观念迥异:第一,正史忠义观念同普遍的天理相联系,理性原则优先《水浒传》忠义观念同个体的生存欲望相联系,感性原则优先,较多地渗入了意志的因素。第二,从忠义观念的社会功用来讲,正史忠义观念是封建统治秩序的'肯定性因素;而《水浒传》忠义观念不时成为封建统治秩序的否定性因素,水浒英雄常常以忠义为名“杀富济贫”、“抢掳官廒”,他们要“掀翻天地重扶起,戳破苍穹再补完”“搅扰得道君皇帝龙盘椅上魂惊,月风楼中胆裂”。第三,从义观念的行为主体来说,正统忠义观念是一种普遍性原则,如黄宗羲在《原君》里所说“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对所有臣民尤其是官绅阶级具有普遍的约束力。而《水浒传》忠义观念是少数天罡地煞的德性和行为准则,水浒英雄是历劫的天神,他们身上的忠义带上了神性的色彩,忠义并没有推及于一般人。

  这是一个忠于朝廷、维护封建统治的较大的义士集团,实质上是一支身居草泽之中、心在朝廷之上的“忠义”军。《水浒传》第三十二回中第一次说出“招安”这个词语的应该是武松,他与宋江谈心,当宋江邀他一起去清风寨时,他说道:“只是由兄弟投二龙山去了罢。天可怜见,异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时却来寻访哥哥未迟。”宋江则说:“兄弟有心归顺朝廷,皇天必佑。”并请他:“如得朝廷招安,你便可撺掇鲁智深、杨志投降了。日后但是去边上,一枪一刀,博得个封妻荫子,久后青史上留得一个好名,也不枉了为人一世。”这表明在流落江湖时,武松、宋江等人已经开始意识到“落草”并非长久之计,仅仅是为了躲避自身灾祸的权宜计策。在梁山泊大聚义后,宋江在菊花会上“一时乘着酒兴”写了首《满江红》,词中有“中心愿平虏,保民安国。日月常悬忠烈胆,风尘除却奸邪目。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受到武松、李逵的反对后,他批评武松说:“我主张招安,要改邪归正,为国家臣子,如何便冷了众人的心?” 这些表明:梁山泊英雄聚义成为一个集体后,已不再如个体侠义那样快意恩仇,也不像如占山为王时那样仅仅为了小团伙的生存“打家劫舍”,而必须把英雄行动的目标转向到英雄发展、民众安全、家国保卫等方面丧,实现广泛的侠义与忠义融合,即成为“大力”、“大贤”、“有忠”、“有义”之英雄。对皇上的愚忠只是他们主张的“忠义双全”思想观念的最直观的表现形式,而最根本的含义则是他们身上固有的且具有普遍性的那种“忠孝节义”的心理特征。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承认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差别,并认为这种上下等级的区分具有不可违背性,要绝对遵从,否则就是以下犯上,不忠不孝;而这种等级在现实中的具体表现就是名望的高低、出身的贵贱、甚至年龄的长幼等等,简言之,这种等级秩序是天定的。我想,也是由于这种愚忠的心理导致了最后的悲剧。

  所以,《水浒传》是一曲忠义的悲歌。

读《水浒传》有感12

  打开《水浒传》的第一页,赫然映入眼帘的是毛主席的题词:《水浒传》是一部投降主义的书。

  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读完了《水浒传》这部惊心动魄的文学名著。我感动着,为108将“替天行道”的壮志;我热血沸腾着,为英雄们的豪迈事迹;我悲叹着,为英雄们的悲壮命运;同时,我也疑惑着,为这108将的首领——宋江,宋江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呢?

  我觉得,宋江不能算得上真正意义上的英雄。他既没有武松打虎、鲁达拳打镇关西的壮举,也没有赫赫有名的战功,他的名声远扬只在于他有一个“政治家”的谋略。作者故意让梁山泊原首领晁盖死去让宋江继位,因为只有他才能“磨得人心一样平”。这不连脾气暴躁的黑旋风也都心甘情愿地叫他哥哥。宋江将他政治家的天赋发挥的淋漓尽致,使108将上下一心,攻下祝家庄,打败高太尉。读到这些故事情节,让人不得不佩服宋江的政治家的谋略。

  但宋江只是一个“偏安”的政治家,他喜欢名正言顺,而不是一辈子窝在山上当强盗,于是,他选择了“招安”。他带着自身的兄弟同方腊互相残杀,结果好汉们死伤大半,他也自身难保。

  宋江想过安稳的日子,但他忽略了他的兄弟们作为好汉的.脾性,难道他不知道朝廷早视他们为眼中钉肉中刺,期望早日除掉他们吗?梁山好汉们与朝廷决一死战,这样他们才能死得其所呀!宋江的投降主义直接导致梁山泊的悲剧。不知他临死之前是否也觉得痛心悔恨?

  在这里,对宋江妄加评论,我是在觉得有些惶恐。但我觉得,宋江的思想和举动对于我们的人生或许有一定的启迪,那就是:不要对你的敌人妥协,也不要屈从于威胁和利诱,否则就会付出沉重的代价。

读《水浒传》有感13

  趁寒假的机会,我读了《水浒传》,本来很讨厌读这类书的我,竟然也喜欢它。

  《水浒传》人物众多,头绪繁杂,意寓,是古代四大长篇小说名著,它翻译成10多中外国文字出版,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

  这本书中描写了梁山的108位好汉的故事。在梁山聚会的108位好汉被迫起义的道路,我觉得逼迫二个:不堪忍受恶势力压迫而奋起反击;在起义军的逼迫下加入梁山好汉的队伍。二者梁山的途径、不同,都起义队伍中的精英,并且患难与共,经受了多次考验。我觉得这本书中,虚妄与现实的成分相。做为全书引子的1、2回,既有洪太尉误放妖魔的虚妄场面,禁军教头被迫逃亡的`情节。而在两军交战的借助巫法,则是现实战争采用了虚妄的形式来。

  我喜欢“横海郡柴进留宾景阳冈武松打虎”章。章中着重描写了武松不信“三碗不过冈”,喝15碗酒后,在景阳打虎的事。章中,把武松与老虎的动作都描写的淋漓尽致。“大虫见掀他不着,吼,却似半天里起了个霹雳,振的那山冈也动。”句,体现了老虎的厉害,连吼,都振动了山。而武松借着酒劲却把它打死了,也可以显现出武松厉害,本领高强。

  《水浒传》是我国文学的精粹,是好的的长篇英雄传奇。在寒假中,这本书,我了学习写作方法,也充实了的寒假生活。

读《水浒传》有感14

  小学时候,我常常读《水浒传》,这本书的生动有趣深深地吸引了我。我仿佛回到了一百零八将豪气冲天的时代,不能自已。水浒传共一百二十回,文章妙笔生花,匠心独具。令人愈读愈快,乐也自在其中了。这一百二十回中的第六十八回—宋公明夜打曾头市,卢俊义活捉史

  文恭更是令人流连忘返。这一章主要讲了晁天王在攻打曾头市时不幸负伤而亡,死前立下遗嘱,谁能杀掉史文恭替他报仇,谁便是梁山之王。后来卢俊义将史文恭活捉,本应由他继位,不想梁山众将却不愿意,几乎闹得散伙,不得已之下只得让给宋江。那时我只觉得宋江德高望重,才学非凡,实为济世之英雄,救世之能臣。再加上他及时雨、黑孝义等称号。此时的宋江在我眼中的形象愈发高大。

  而这也是宋江给我的第一印象。可是,当我读完整本书时,梁山的败亡也给我留下了极大的疑惑。在如此英明神武的宋江的'领导下,梁山又为什么会走向灭亡呢?抱着浓浓的疑惑我开始了二品宋江之旅。

  此刻,再读到这一段,感受也就愈发杂多了。晁盖怎么说也是梁山之王,他的遗嘱也有人敢违背,这说明晁天王的权利正在被逐步侵蚀,并且有人起了反心。

  再看看,最后的结局,宋江登上梁山之王的宝座。而帮助他登上梁山之王的宝座的重要因素之一—李逵,更是他的好兄弟,是受过他恩惠的人。正是因为他的出头,那些犹疑不定的梁山众将才会选择宋江。好精妙的算计。此时,我对宋江不由产了一丝疑心,如果宋江真的如书里所写的那般伟大,却又怎会用这等阴谋诡计,本该是与世无争、忠厚老实的他又为何要获得梁山之王的位子呢?

  此刻,我只觉得宋江这个人并不简单,而他在我心中的形象更是图抹上了一层模糊的黑色?几年过去了,那时的我已许久没有读过水浒传,当我重新把它捧起之时,一切都变得明晰。在第五十一回 ,插翅虎枷打白秀英,美髯公误失小衙内中,我看清了一切,以前的那些疑惑也更是不复存在。

  朱仝对宋江有恩,一身武艺更是精湛无比。宋江想拉他上山,可以理解。不过人朱仝并没有这方面的意思,强人所难,这便已经很不地道了。而宋江为了完成这一切,竟是杀了一个六岁孩童。虽说是由李逵代劳,不过他的背后却也少不了宋江的影子。至于那位老县太爷,却也并不坏,而宋江为了一己私利竟是将他的孩子杀死。这及时雨、黑孝义之名,也并不属实。他,只不过是一个自私自利、不择手段的小人罢了。此刻,我只觉得无比失望,多年来的疑惑虽被解答,然而最后的答案却依然令我感慨万千。三品宋江,三次学习,三次感受,让我受益匪浅。首先让我明白一个道理:看待生活中的人和事,不要只看表面,而应看本质。同时,从宋江的思想和举动上,我也获得了人生的启示:不要向你的敌人妥协,也不要接受威逼和利诱,否则将会付出惨痛的代价。

读《水浒传》有感15

  在这个暑假中我又一次的阅读了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同样也使我收益颇丰,让我明白了更深层次的东西。

  我想大家也必须对《水浒传》的故事也了解不少,俗话说“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这水浒之中讲了太尉高球原本是个无赖,因为会踢球,得到了皇帝的赏识,从此青云直上,无恶不作。使得武松、宋江、杨志、鲁智深等一批人实在被逼无奈从而揭竿起义、落草为寇进行开始反宋朝统治的故事,其中把梁山一百零八个好汉之间的义气描述得淋漓尽致,其中把他们受到朝廷压迫是在被逼无奈的事情刻画的十分曲折,使人不禁便为对当时宋朝的`统治感到十分不满,一种愤慨也油然而生。看完了这本书我也记住了2个字“忠、义”。

  “忠”是对祖国,对兄弟,对身边的亲人。宋江在种种威逼利诱之下,仍然对自我的祖国忠心耿耿,这就是忠;在宋江被困江州时,李逵在毫不知情的情景下准备只身劫法场,要明白这是一件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的事情。在当今这个社会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个“忠”字,可是,却很少有人能够做到一个“义”字。

  这一个“义”包含了太多太多,梁上的好汉们为了自我的兄弟赴汤蹈火,两肋插刀就是为了这一个“义”他们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是为了这个“义”。这个“义”虽然仅有三笔可是想要书写他确实要付出的很多很多,甚至会以生命为代价来书写这个字。

  在这本书中,描述了一个个具有热血性格的汉子,他们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使我们的榜样,虽然我们当今是和谐社会,不能再“拔刀”相助,可是我们必须要有分辨是非的本事,明白谁才是正义的,并要帮忙弱小,不能仗势欺人。

  这本书之所以会成为经典不光在于它的情节更在于它的更深层次的东西。

【读《水浒传》有感】相关文章:

(经典)读《水浒传》有感08-16

读《水浒传》有感【精选】08-18

读《水浒传》有感[精选]08-09

读《水浒传》有感(经典)08-15

读《水浒传》有感(经典)08-11

读《水浒传》有感【经典】08-18

(精选)读《水浒传》有感08-18

读水浒传有感06-13

读《水浒传》有感06-13

读《水浒传》有感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