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读后感

时间:2023-08-25 09:55:14 水浒传读后感 我要投稿

水浒传读后感(通用16篇)

  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水浒传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水浒传读后感(通用16篇)

  水浒传读后感 1

  《水浒传》是一部非常经典的中国名著,与它相媲美的还有《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号称“中国四大名著”。《水浒传》它真实地描写了宋代农民起义,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及统治阶级的罪恶。它以杰出的艺术描写手段,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农民起义的发生, 发展和失败过程的一些本质方面,说明造成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官逼民反”。

  《水浒传》写英雄们走上反抗的道路,各有不同的原因和不同的情况,但是在逼上梁山这一点上,许多人是共同的。如阮氏三雄的造反是由于生活不下去,他们不满官府的剥削,积极参加劫取“生辰纲”的行动,从而上了梁山。解珍,解宝是由于受地主的掠夺和迫害起而反抗的。鲁智深是个军官,他嫉恶如仇,好打不平,因此造成和官府的矛盾,结果被逼上山落草。武松出身城市贫民,为打抱不平和报杀兄之仇,屡遭陷害,终于造反,勇猛地向统治阶级进行冲击。他是从血的教训中觉醒过来的。

  水浒一百零八将,人物形象中令我记忆最深刻的是“智多星吴用”和 “天孤星花和尚鲁智深”。“智多星吴用”几次献策:吴用为晁盖献计,智取生辰纲,用药酒麻倒了青面兽杨志,夺了北京大名府梁中书送给蔡太师庆贺生辰的十万贯金银珠宝;宋江在浔阳楼念反诗被捉,和戴宗一起被押赴刑场,快行斩时,吴用用计劫了法场,救了宋江,戴宗;宋江二打祝家庄失败;第三次攻打祝家庄时,吴用利用双掌连环计攻克祝家庄。

  宋江闹华州时,吴用又出计借用宿太尉金铃吊挂,救出了九纹龙史进,花和尚鲁智深。一生屡出奇谋,屡建战功。受招安被封为武胜军承宣使。宋江,李逵被害后,吴用与花荣一同在宋江坟前上吊自杀,与宋江葬在一起。真不愧为”智多星”呀! “天孤星花和尚鲁智深” 是一位非常直率,暴烈如火,却侠骨柔情,杀却恶人为的`是救穷苦人于水火的真汉子,英雄人物。他往往在人们面前表现出一副粗鲁,野蛮。可他到了冲锋陷阵的时候可毫不含糊,挥着62斤重的禅杖上阵杀敌。

  读了这本书了解了中国古代的历史,水浒英雄们的反抗精神和封建社会腐败的一面。这的确是一本非常耐人寻味的一本书。

  《水浒传》一书记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好汉从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读完全书,印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只有两个字:忠,义。

  忠,即是对自己的祖国,对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尽心竭力。宋江在种种威逼利诱之下,仍然对自己的祖国忠心耿耿,这就是忠;林冲的妻子在林冲被逼上梁山之后,对高俅之子的凌辱,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自杀,这也是忠。在当今这个社会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个“忠”字,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够做到一个“义”字。

  一个“义”字,包括了太多的内容。《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好汉为兄弟,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就只为了一个”义”字;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为一个“义”字。由此可见,一个”义”字虽然只有三笔,有时却要用一个人的生命去写。在现实生活中,给人让座几乎谁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于危难之中却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因为它需要有相当的勇气,甚至是一命换一命的决心。

  义,可以解释为正义。一个具有强烈的正义感的人,就是一个精神高尚的人。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好汉,舍生取义。难道是他们不怕死吗?他们为了正义,为了真理可以奋不顾身,因为强烈的正义感清楚地告诉他们,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是值得用生命去奋斗的。一个没有正义感的人,是不会理解这些的。因为他的正义感已被麻木所吞噬,奋斗的激情已经被冻结,只是他的灵魂被社会中一些丑恶的东西同化了。

  我还清楚地记得《水浒传》英雄中有一个黑大汉,他生性鲁莽,性情暴躁,经常为小事与他人发生冲突,甚至搞出人命案。但他却能够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令那些丧尽天良的家伙们闻风丧胆。在现实生活中,虽然没有这样惊心动魄的大事发生,但”义”字却渗透着我们的生活。对朋友讲义气,是小义。对素不相识的人或事物也用一种正义的眼光去看待,就是实际意义上的大义。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大义的民族,当日本侵华,多少义气凛然的革命烈士,用他们的满腔热血,誓死不屈,才成就了今日蒸蒸日上的祖国。董存瑞舍身炸暗堡,黄继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这些都是炎黄子孙大义的延续,是中国历史上挥之不去的光辉。

  水浒传读后感 2

  《水浒传》电视看过很多,但是一直没有看过文本,所以看了看,零零碎碎花了近三个月的时间,读完之后,发现以前接触到的一些东西其实都不是本来的面目。电视剧只是局部拍了一些,如果完整地看整本书,应该会有不同的感悟。

  我发现人类在大多数时候,心中的利害观会大大强于心中的是非观,人们考虑的问题也总是从自己所在的立场出发,而不是客观意义上的是非善恶,这个在水浒传里面是有非常明显的体现的。当我们看水浒传的时候,有些梁山好汉明明反了恶,我们却仍然觉得酣畅淋漓,非常之痛快。李逵以杀人为乐,长时间不杀人就会浑身不自在;宋江在题了反诗按照法律应被砍头,在被营救之后进行了复仇;最明显的就是时迁的事情,时迁在祝家庄偷鸡被追,逃上梁山之后,晁盖认为他做偷鸡的事情辱没了梁山的名声,而宋江却结为兄弟,也许这时我们都对晁盖不可理喻,反而认为宋江是对的。所以,当一切我们心中的英雄好汉犯了错事,我们同时会击掌叫绝,而绝少感受到不安。

  我觉得梁山必然是一个不稳定的所在,不能够维持很长的时间。因为里面的每个人,他们的价值观并不相同。关胜、林冲、徐宁一类的人,怎么可能真正与李逵、周通、白胜等人肝胆相照,当然这还只是两个极端,这是一个太过复杂的成分,注定了他的不稳定性。其次,我们通常说“逼上梁山”,但是看书了我们会知道,梁山中有很大部分人,实则是被梁山方面逼上梁山的,他们中很多是来源于官府之中的忠义之士,其中很多都是有实力的角色,排名靠前的也很多。

  我们常常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是己所欲之,也不能强施于人。宋江但凡见到英雄豪杰,必定执意拉其入伙,别人如若不愿意,便设计谋害逼上梁山,梁山越壮大,这种现象越明显。还有一点可怕的是,他们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经常都是吴用笑着对当事人说如何已经请了家眷烧了庄院让你得了死罪只能落草。梁山注定无远景。

  当我看完了整本水浒传,我突然对于招安这件事情有了不同的认识。诏安之后不都是被高俅害死的,真正意义上被高俅害死的其实只有宋江和卢俊义。而且诏安之后,他们先是征辽,收复失地,而后征王庆、田虎、方腊,而且我们可以从书中得知,老百姓在这几个山大王的统治上受尽了苦难,所以当梁山好汉来征讨时,当地的百姓愿意帮助他们。梁山好汉中大部分死于征方腊,有一些在征方腊后自动退隐,剩下的回京师都领了官职,被高俅害死的,只有宋江和卢俊义。

  说到自动退隐我要说一说浪子燕青,在得胜归途中,他对主任卢俊义说不回去了,劝卢俊义也不要回去,因为不会有好的结果,鸟尽弓藏的道理不是不知道。但是卢俊义没有听,觉得不会有这样的事情,因为皇恩浩荡,然而他却忘了奸臣的存在。我认为卢俊义肯定有这一丝顾虑的,但他还是不相信会这样。越是身居高位的人,越是难以去舍弃去改变,卢俊义是想赌一把。

  然后我也想说一说几个个体的人给我的感受吧。

  有很多事情真是命中注定而又让人浑然不知,就像是鲁智深与武松,一个是好酒肉的.提辖,一个是富含爱恨情仇的侠士,后来因亡命天涯而换了自己的身份,或者说只是换了一身衣服,一个成了和尚,一个成了头陀,这两种身份是他们此前绝没有想到的。不过结局却还真的就是这样,最终一个真成了得道高僧坐化圆寂,一个真成了行者出家告别红尘。生命真的是太令人捉摸不透了,会让你最终变成自己和别人都认为你不可能变成的模样。不过,这种不确定性的因素在这本书中,也让人有伤心之处,那个满腔热血有为青年林冲,上梁山后成无魂的躯壳,就像一具战斗机器一样,只出现在每一场战役之中。

  命运真的是让人唏嘘,也许这就是我么命中注定的劫难。就像你一生放过了很多人,然而那些你放过的人却把你一击致命。朱仝应该算是水浒传里性情最为忠厚人格最为高尚的人,因正义而放过宋江,因情义而放过雷横,而招来牢狱之灾。他不想落草为寇,但那些被他放过之人,却用卑劣的手段陷他于不义,他的人生应该从此无快乐可言。他真的可以和那些部分所谓的兄弟们把酒言欢肝胆相照吗?我看未必。他始终不会融入那一个为了利益而破坏正义公理的团体。不过作者也许就是太喜欢他了,在得胜回朝后,很多人封了官职,后来上战场阵亡了很多,他应该是唯一善终的一位。

  还有一个让我感悟良多,我觉得一个人的心性要与一个人的能力相匹配,这样的世界应该会更加美好一些,反之,我觉得很悲哀。一个人的心性如果配不上一个人的能力,那真是件非常悲哀的事情,就像是林冲,他有做英雄的能力与胆识,却没有做英雄的勇气与决心,这总是一件让我扼腕叹气的事,真的是可怜了他一身的武艺。当他在押解的途中,受尽了各种折磨,会令人心酸。与之相对应的,应该是武松,不向所有的恶屈服,反倒是得到了一个更好的结果。不过,还有一种情况我觉得让人更加的无力与痛心,那就是一个人的心性的恶与一个人能力的强成了反比,蔡京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并列宋朝四大书法家,却是位极人臣的奸相。不过,如果能力配不上心性,那至少可以愤怒。

  水浒传读后感 3

  大约是初中的时候吧,初次看《水浒传》,跌宕起伏的情节吸引着我,我甚至被感动得涕泪横流,但偶然的机会,我又一次拿起了《水浒传》,想重温儿时的记忆,没想到,曾经感动过我的《水浒传》却让我很失望。我佩服作者刻画人物的手法,但这本书,在思想方面却显得很不足。

  一、无是非观。我总结了一下,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杀人,而且有些是无辜的人。史进杀李吉,李吉并非有罪,即使有罪,也罪不至死。即使是我敬重的武松,也在杀张都监、张团练和蒋门神时,杀了后槽、两个丫鬟、张都监的两个亲随和其他一些人。石秀杀死了和杨雄妻子通奸的和尚和帮助和尚通奸的头陀,杨雄杀死了丫鬟迎儿和自己的妻子。还有,在攻陷一座城池或庄寨时,都要把长官一家良贱杀尽。

  为救宋江,劫法场时,李逵杀人最多,不问军官百姓,杀得尸横遍地,血流成渠,推倒颠翻的,不计其数。

  李逵嗜杀成性,在血洗扈家庄后,宋江斥责他说,扈成已经投降,何必杀他一家人。但念在李逵有功劳的份上,权且将功折罪,李逵却说:“虽然没了功劳,也吃我杀得快活!”杀人竟然还杀得快活,骇人呐!

  宋江在浔阳楼上提的反诗里,有这样两句,“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似乎杀人是为了报个人的冤仇。

  攻打完祝家庄后,宋江与吴用商议,要把这祝家庄村坊洗荡了。石秀禀说起这钟离老人指路之力,“也有此善心良民在内,亦不可屈坏了好人。”宋江听罢,叫石秀去寻那老人来。石秀去不多时,引着那个钟离老人来到庄上,拜见宋江、吴学究。宋江取一包金帛赏与老人,永为乡民:“不是你这个老人面上有恩,把你这个村坊尽数洗荡了,不留一家;因为你一家为善,以此饶了你这一境村坊人民。”什么是善,就是因为给梁山好汉指路了,典型的“对我好就是好人”的论调。

  攻打完北京后,柴进和蔡福到家中收拾家资老小,同上山寨。蔡福道:“大官人可救一城百姓,休教残害。”柴进见说,便去寻军师吴用。比及寻著,吴用急传下号令去时,城中将及损伤一半。伤的可是无辜的百姓啊!

  为了逼秦明落草,宋江设计让人穿了秦明的盔甲,攻打了青州城,把许多好百姓杀了,又把许多房屋烧了。

  为逼朱仝入伙,设计杀死了小衙内——沧州知府亲子,一个四岁的小男孩,就算他的父亲恶贯满盈,孩子也是无辜的呀。

  放火。例如,鲁智深火烧瓦官寺、晁盖上梁山时烧了自己的'寨子、武松在蜈蚣岭烧了坟庵,穆弘上梁山时,也把庄院一把火烧了,这样的情节就更多了,不知道这样做用意何在?

  此外,攻打祝家庄,实为借粮,并非义举,可宋江却说:“……祝家庄那厮,好生无礼,平白欺负俺山寨,因此行兵报仇,……”其实,祝家庄门上的标语(填平水泊擒晁盖、踏破梁山捉宋江)和抓了时迁只不过是这场战争的导火线而已。

  在被迫上梁山前,许多英雄好汉本就是打家劫舍的或者是一方恶霸。就连晁盖也是打家劫舍的,虽说是“劫富”,可却没怎么“济贫”。穆春本是揭阳镇一霸,只因为薛永私安闲他的地盘上卖艺,便吩咐人不要施舍他钱,他把宋江给了薛永五两银子视为对他权威的挑战,便吩咐客家和店家不许接纳宋江他们,可当知道此人是宋江时,便扑翻身便拜。看过《水浒传》的人都晓得,这样的情节不少。

  书中很多英雄人物确实是被官逼得上了梁山,象林冲、武松、宋江,那时的吏治确也有些残酷。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原来故宋时,为官轻易,做吏最难。为甚的为官轻易?皆因那时朝廷奸臣当道,谗佞专权,非亲不用,非财不取。为甚做吏最难?原来做押司的,但犯罪责,轻则刺配远恶军州,重则了残生性命,……”吏治的严酷与不合理可能是导致反抗最直接的原因。可也有很多人如阮氏三兄弟却不是如此,也有一些人是被这些好汉们逼上了梁山的,如秦明、萧让、金大坚、黄信、李云、李应、徐守、卢俊义等。

  二、乱世的志士往往有些无赖(老舍语),鲁智深到处赊帐,只说,先记上,改天再还,从店小二等对他的态度来看,他估计也是一霸,就连镇关西见了他,也是慌忙出柜身来唱诺道:“提辖恕罪。”这鲁达到处打人,而且有时是打着正义的旗号打人,如在旅店救那父女俩逃走,店小二阻拦时,鲁达大怒,打了那小二一巴掌,只打得那店小二口中吐血,再复一拳,打落了两颗门牙,其实店小二何错之有?到后来大闹五台山,更是流氓行经。杨志在生辰纲被劫后,也吃过霸王餐。

  三、义气、人情大于法,宋江得知官府要缉拿晁盖,便去给晁盖通风报信。宋江杀了阎婆惜,知县却一味护着宋江,只想把事情朦胧做在原本无辜的唐牛儿身上。武松杀死西门庆、潘金莲后,知县也一心要周全他。说到人情,宋江惯会使人情,发配到江州府,到处使银子,因此无一不喜欢宋江。戴宗因宋江没送例银,大怒,喝道:“贼配军,安敢如此无礼,……且打这厮一百讯棍。”当知道是江湖上大名鼎鼎的宋江时,戴宗马上便和其称兄道弟。人情在中国可真是源远流长。

  水浒传读后感 4

  开学前,第一次将《水浒传》认真地看完,我不是什么研究者或学者,看不出里面深刻的寓意,看不出里面的批评和征讨。但是我看得出这本书中最能影响我,最令我感触的情感——友情。整本书中,“情”的内涵倒是被施耐庵表现得淋漓尽致。

  且不说鲁智深大闹野猪林救林;且不说梁山好汉大闹法场救宋江;也不说石秀怒杀贼僧答杨雄……只说梁山好汉一百单八将,从未争执,从未内讧。第一次有不同意见也是因宋江谦让,让卢梭义坐第一把椅,众人不应,也未丝毫红过脸;只说招安之后,宋江自知误饮毒酒,便毒鸠李逵,李逵知后,毫无怨恨,道:哥哥要俺死,俺铁牛不死怎得;只说李逵,宋江死后,赛诸葛吴用,小李广花宋并在其坟前自缢……这本书中,到处承载着“义”。在我看来,这“义”便是友情,是愿为挚友触官府,献生命的友谊。

  左道“玉麒麟”,右道“及时雨”,上书“替天行道”。分工合作,整顿梁山,为的是一个“义”字,为的也是一个“情”字。而当今社会,“义”有多少,真正的“友情”又在何方?

  上次,看到一则报道:一人为骗邻居十几万,装友好有五年,拿到邻居“假借条”后,立即翻脸“讨债”,网上称其为“杀熟”。生活中,社会上这种事数不胜数,即使是国家与国家之间,友情的出发点也是利益,人与人之间的“义”、“情”也日渐淡薄。遇见危难挺身而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人都上了感动中国人物提名榜了。从幼儿园抢苹果,到工作后抢机会,从小时候赤手肉搏到长大后刀光斧影。不禁问一句,社会怎么了?人心怎么了?

  暑假里,补课一个月,剩下时间都迷在了这本《水浒传》上。只因它里面的“情”深深吸引着我,只因它的“义”深深打动着我,我敬佩及时雨宋江的仁义天下,我钦佩小旋风柴进的乐善好施……故事里每个主角原都是普通人,却最终做出了不普通的事,打出“替天行道”的旗帜,并说到做到。

  当今社会,公正了,公平了,我们只需要公义了。“义”字当头,头顶天,脚撑地,迎风送雪,做一个充满“义”,充满“情”的有志青年。不求像梁山好汉,为了“义”,为了“情”,视生命于不顾,也当应像他们保情护义,弘扬我中华传统美德。

  “大河向东流哇,天上的星星朝北斗哇……”这是电视剧《水浒传》的`主题曲。《水浒传》主要讲述的是梁山一百零八位好汉劫富济贫、替天行道的行为,作者是施耐庵。

  这一百零八位好汉个个都是有血有肉的英雄,他们干过许许多多正义的壮举,都值得一提。但由于篇幅限制,我只能介绍其中的几位:

  呼保义宋江,素有“及时雨”之称,在江湖上声名远扬。他为人豪爽仗义,经常资助一些贫困潦倒、迫切需要帮助的人,赢得了很好的口碑,这也是后来他能坐上梁山第一把交椅的原因之一。他还喜欢结交义士,朋友很多。宋江虽做了梁山的首领,却时时心向朝廷,最终率领一百零八好汉接受了政府的招安,为国家效力。

  “智多星”吴用,原来是一名教书先生,后加入晁盖等人劫“生辰纲”的团队,再后来上了梁山。虽说名字谐音是“无用”,但我们的吴用先生作为梁山的头号军师,足智多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对梁山的发展壮大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是非常“有用”的。吴用也很讲兄弟情分,宋江死后,他也自尽。

  “花和尚”鲁智深,原名鲁达,很讲义气,有侠客的风范,曾三拳打死欺负金氏父女的“镇关西”郑屠,并因此而被迫出家为僧。出家后,他醉酒闹事,砸坏了山门,被逐下山,奉住持之命到大相国寺修行。在这里,他倒拔垂杨柳,制伏了当地一群混混。后来,他离开了相国寺,在野猪林救过林冲,在九华山当过山大王,上了梁山,最后在寺里圆寂,结束了这充满传奇和侠客色彩的一生。

  除了好汉们,《水浒传》里也有一些恶贯满盈、奸诈狡猾的人,如蔡京、童贯、阎婆惜、西门庆等。作者在他们身上也花了很多笔墨,把他们的丑恶刻画得淋漓尽致。

  《水浒传》作者的笔法生动,一个个或善或恶的形象被他塑造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梁山好汉们团结一心、效忠朝廷、讲兄弟情义,这些连同作者的写作手法,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读完了《水浒传》,我觉得它的主旨是团结、效忠国家、讲义气这三点。好汉们的身上虽然有很多优点,但也有一些东西不值得我们学习:如把本无反心的卢俊义逼上梁山,或李逵太过冲动,不问青红皂白便认定宋江强抢民女,并因此而砍断了梁山上的旗等。

  水浒传读后感 5

  北宋末年,朝廷一方面向外屈膝,缴纳岁贡,而一方面穷凶极恶,压榨百姓。特别是高俅那厮发迹以后,更是奸臣当道,这才官逼民反,使得那一百单八的好汉齐聚水泊梁山,揭竿而起,对抗朝廷。

  是什么引得好汉们被逼的上了梁山呢?首当其冲的便是那奸佞昏官无端扣上的罪名,不然谁放着好好地官不做,美滋滋的小日子不过,而走上梁山,涉险对抗朝廷呢?而这些平白无故的罪名,不是那些昏官胆小怕事,便是那些奸佞滥用私权。在水浒传中,那些形形色色的女子也是豪杰们被逼上梁山的一大原因,而水浒传中的女子,不是阎婆惜潘金莲这般杨花水性,便是孙二娘扈三娘那般粗鲁野蛮。可是,有些罪名也不是空穴来风,水浒中,那些个人物的重情义,冲动莽反倒害了自己,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一时冲动杀了人,正好让那些奸佞有了借口。

  水浒,前部分给人的感觉是苦痛后,前景一片光明而中部也是顺风顺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任需努力的光明历程,可是到了后端,并不像西游记那般,终于苦媳妇熬成了婆,各自修成正果。而文章却突然转了个大弯,整个就变成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苦滋味儿,可是,为甚,本来前景大好一片,结局却这般?

  所谓土匪想要当好土匪,就是为了有一天不当土匪,梁上好汉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聚在梁山之上,终归是不行的,所以就得付诸行动,他们的.本领,颠覆朝廷,自己掌握,毕竟是不行的,但激一激朝廷还是绰绰有余的,毕竟也不是势单力薄,各色人物的本领也不容小觑,好汉们最后都为朝廷而用,都谋得个一官半职,光耀门楣。可是却是因为打败了方腊,损失惨重,只剩下了二十七个好汉,又是走的走,被毒害的毒害,自缢的自缢,终究树倒猢狲散。

  朝廷,招安了一百单八好汉,除去忧患,为我所用,利用完,败完大敌,便在表面上给了点甜头,背后却赶尽杀绝,永除后患。让那些奸佞昏官出了口气,残害忠将。但为何会如此呢?其实这个道理,就和三国杀一般,一开始,不能毕露锋芒,以免成了那些小人的眼中钉,肉中刺,要隐藏好自己的身份。对战时,倘若你是忠臣,想要获得最后的成功,毕先除内奸,后屠反贼。而好汉们,先除了反贼,却还未来得及屠尽那些祸害忠良的内奸,而这里的内奸,便是指的那些仗着权势,找借口欺压忠良百姓,欺负自己人的奸臣了,自而让外人得了空子。怎会不败?怎一字无奈啊!

  水浒传中的世界,并不像金庸笔下的江湖那般,闻所未闻的武功,华丽丽的服饰。在水浒中,与之相反的风格反倒更添了几分真实。但加上了伏魔殿这么回事,道更让水浒感觉像是神话了的起义故事。故事里,那些江湖上口蜜腹剑,笑里藏刀的主儿并不多,更多的是那些性格鲜明,率真豪爽,敢作敢为的豪杰。

  文中,宋江是个争议颇多的人物,他不像智多星吴用那般机敏多智,也不似李逵那般敢作敢为,反有些犹豫不决。但就是他那副黑矮的皮相加上其沉稳义气的性子,以及其济弱扶贫的事迹。是便让各方好汉对其敬上多分,常常哥哥,哥哥的唤其。表面上,宋江是个正直且忠于朝廷的汉子,但在情节慢慢推移,却让人感觉其是个有着多重性格且矛盾的人。他一生都在追求,平衡这忠义两全,他放走晁盖,一,为了义。二,为了给自己留条后路。他明着救济百姓,衷心的为朝廷办事,暗里却有意无意的帮助结交有志好汉。一步步踏上聚众反国之路,最后在众人的拥戴下成为梁山泊的头领。这也体现出其性格中虚伪狡诈的一面。但就是这么一个矛盾的人物,让人更感真实,有血有肉,就是他内心的矛盾世界,让读者更加偏爱其。

  水浒中,描写李逵的文笔最多,李逵在水浒中扮演的角色,是性格鲜明,可爱率真,敢作敢为却有些冲动的。他,相对于水浒传,正与张飞对于三国演义,以及猪八戒对于西游记一般。但与张飞相比,他又少了几分胆大心细。与八戒相比,他更有志向,更加勇敢,有斗志。从外貌形态上看,他们都高大魁梧,相貌丑陋;从武艺上看,都是武功高强,经常使用些笨重武器,而且生性粗鲁可爱,脾气暴躁,疾恶如仇。有趣的是,他们往往与沉稳儒雅的主角之间有着亲如手足般的密切关系。人物反差极大的搭配,很容易产生喜剧效果。他们性子鲁莽,经常头脑发热太冲动,不断地惹麻烦,要么是闹场误会,要么是好心办坏事,为文章平添了许多有趣的色彩。

  俗话说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封建社会腐败不堪,奸佞当道,一百单八好汉,结为兄弟,为兄弟赴汤蹈火,两肋插刀,为百姓除暴安良,出生入死。自此揭竿而起啸聚梁山,披肝沥胆,任侠仗义,演绎草莽英雄的传奇故事。这的确是一本非常耐人寻味的一本书啊。

  水浒传读后感 6

  《水浒传》是一部非常经典的中国名著,与它相媲美的还有《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号称"中国四大名著"。《水浒传》它真实地描写了宋代农民起义,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及统治阶级的罪恶。它以杰出的艺术描写手段,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农民起义的发生, 发展和失败过程的一些本质方面,说明造成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官逼民反"。

  《水浒传》写英雄们走上反抗的道路,各有不同的原因和不同的情况,但是在逼上梁山这一点上,许多人是共同的。如阮氏三雄的造反是由于生活不下去,他们不满官府的剥削,积极参加劫取"生辰纲"的行动,从而上了梁山。解珍,解宝是由于受地主的掠夺和迫害起而反抗的。鲁智深是个军官,他嫉恶如仇,好打不平,因此造成和官府的矛盾,结果被-逼上山落草。武松出身城市贫民,为打抱不平和报杀兄之仇,屡遭陷害,终于造反,勇猛地向统治阶级进行冲击。他是从血的教训中觉醒过来的。

  水浒一百零八将,人物形象中令我记忆最深刻的是"智多星吴用"和 "天孤星花和尚鲁智深"。"智多星吴用"几次献策:吴用为晁盖献计,智取生辰纲,用药酒麻倒了青面兽杨志,夺了北京大名府梁中书送给蔡太师庆贺生辰的十万贯金银珠宝;宋江在浔阳楼念反诗被捉,和戴宗一起被押赴刑场,快行斩时,吴用用计劫了法场,救了宋江,戴宗;宋江二打祝家庄失败;第三次攻打祝家庄时,吴用利用双掌连环计攻克祝家庄。宋江闹华州时,吴用又出计借用宿太尉金铃吊挂,救出了九纹龙史进,花和尚鲁智深。一生屡出奇谋,屡建战功。受招安被封为武胜军承宣使。宋江,李逵被害后,吴用与花荣一同在宋江坟前上吊自杀,与宋江葬在一起。真不愧为"智多星"呀! "天孤星花和尚鲁智深" 是一位非常直率,暴烈如火,却侠骨柔情,杀却恶人为的是救穷苦人于水火的真汉子,英雄人物。他往往在人们面前表现出一副粗鲁,野蛮。可他到了冲锋陷阵的时候可毫不含糊,挥着62斤重的禅杖上阵杀敌。

  读了这本书我了解了中国古代的历史,水浒英雄们的.反抗精神和封建社会腐败的一面。这的确是一本非常耐人寻味的一本书。

  《水浒传》我被书中的英雄人物的豪情壮举和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所吸引。他们除坏蛋的时候我为他们加油,当他们被捉时我为他们担心,当他们上梁上泊时我为他们高兴。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刻在我的脑海里,我仿佛身临其境和他们在一起。《水浒传》里讲了一百零八条好汉的故事。什么《鲁达拳打镇关西》、《吴用智取生成纲》、《宋江三打祝家庄》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武松打虎》我更是记忆犹新,看了一便又一遍。 《武松打虎》里面讲了武松一天来到景阳冈,他看见一酒幌上写“三碗不过冈”,便进店喝酒。一气喝了三碗,再要,小二不给。武松问什么叫“三碗不过冈”。小二说:“我这酒喝三碗就过不了景阳冈。”武松给钱要小二倒酒,小二无奈只好倒酒。武松喝了十八碗酒准备上冈。小二说:“山上有只猛虎,伤人性命,不如在本店住下明天再赶路。”武松不听说:“你不就想多赚点银子。”小二说:“我好心,你却不领情,你走吧!”武松走了,一会儿看见有榜文上写着:“山上有虎出没。”武松回去怕人耻笑就继续走。过了一会儿武松酒兴发作躺在一块大青石上休息。这时,一只老虎向武松扑去。武松一躲老虎把腰胯,一甩尾巴,向武松又扑过去。武松用哨棒打老虎,可打在树枝上断了。武松只好赤手空拳打虎。经过一阵猛打老虎死了。读了这个故事我很佩服武松这种勇于面对、不畏强暴的精神。

  当今社会中,我们虽然不会遇到虎,但当我们遇到坏人时,我们也要学习武松那样,不畏强暴,与坏人坏事作斗争,用自己正义的行动去影响其他的人。

  水浒传读后感 7

  在水浒这部书里,有一个人我想很多人都听过,他在水浒里排名也不算靠前,武功才华都不高超,他就是周通,也被人称作小霸王。

  读过这本小说的人,想必大部分人对他的印象都不太好。为什么呢首先这个人本身也不怎么有能力,可还偏偏喜欢装个读书人,装很有修养的样子。装模作样实在是有些可笑,跟我们现在说的爆发户,差不多是一类人。其次,他有很多小毛病,相比于梁山好汉的义气,他就显得吝啬小气,以及虚伪。但是,即便周通在梁山排名不靠前,可好歹也是曾经占山为王的人,好歹也是桃花山一霸,不愁吃喝,条件也不差,放在那个年代也是个不错的归宿,可是这样的人最后却是连个媳妇都没娶到,着实奇怪。

  水浒传周通,如此好的家底,为何娶不下媳妇呢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他的婚姻大事为什么得不到解决。

  首先我们先说说这个人的人品吧,这个人骨子里不算是坏人,就是有时候脾气暴点,不过这都很正常啊,一个土匪,你能要求他脾气有多好能要求他的素质能多高,一个没有受过正式教育的地地道道的小流氓,我们确实不能要求的太多了。但是本性不坏有什么用,他在外人眼里就是个土匪,土匪是什么是官府打击的坏人,平民老百姓谁愿意把自家闺女嫁给土匪呢所以,周通的身份是他婚姻之路的一个障碍。

  再者,虽然此人的出身不是很好,不是富二代,也不算官二代,但是命好,占山头,称霸王。在桃花山,他坐稳了当家的.这个位置,不用说,肯定家底也不少,不缺钱,这是关键。可有人要问了,这么好的家底,为毛娶不下媳妇呢。这个人吧,不能说他丑,但是确实算不上什么帅哥,颜值不高这是其次,他的小霸王称号也是有来源的,据说是以为他的长相很像古代的霸王项羽。试想,项羽那个长相虽然说不上丑,但是五大三粗的,看起来还是会让人生畏,再加上他土匪的身份,就更没人敢接近了。

  水浒传周通,如此好的家底,为何娶不下媳妇呢其实要说他身为土匪,就算抢也能抢到一个姑娘,可是周通这个人有个特点,就是传统,他眼中的婚姻,一定是明媒正娶来的。别的土匪看上人家村里的姑娘了,直接抢回来当压寨夫人。可是他不,他非要经过媒妁之言,再选个良辰吉日,风风光光的把婚结了。要说这也没什么过错,甚至于现在的姑娘就喜欢这种负责任的男人。可是,他唯一的不好就是没有自知之明,他在外人眼中是个土匪,他结婚一定会被很多人阻拦,所以等结婚那天花轿准备好去迎亲了,不料半路出来个鲁大和尚。

  这人很有名大家都该知道,他是嫉恶如仇的和尚,一听说这事那还坐得住,拿着家伙就过了,好家伙,本来想的一顿把这大兄弟打的服服帖帖,不料他与周大头的兄弟相识,经过两方的和解,这才没有打起来。这打起来也不一定谁占便宜,事情就这么过去了,毕竟自己兄弟的面子还是要给的,可是即便这样,这次的娶妻计划也还是泡汤了。

  水浒传周通,如此好的家底,为何娶不下媳妇呢那么有人要问了,同样是土匪,同样是官府打击的坏蛋,那梁山上其他人也娶了媳妇啊为什么他娶不到呢要说人家也算是个小土豪,有车有房,有钻戒,一样都不差。岳母也没啥好挑剔的,还有就是人家的小别墅,他占山为王,在桃花岛没人敢惹,也是自在潇洒。可是,这样的身份地位,跟其他人比也是有差距的,相比于梁山赫赫有名的人物,他的身份还不足以想要什么就要什么。更可况,桃花山相比于梁山,还是不值一提。

  不久以后,因为种种原因,终于上了梁山,这个过程比较复杂,就不多扯了,他没有娶到媳妇,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太过自负,认不清自己的位置和处境,土匪始终是土匪,再怎么伪装也变不了土匪的本质,而他始终没有看清,处处把自己放在清高的位置,自以为是。

  这个周通大毛病没有,可是小毛病却多的令人难以忍受。他上梁山说到底就是为了避难,而不是像其他人一样一腔热血的反抗,所以在很多事情上他都竭尽全力,同样,相比于名列前茅的实实在在的英雄好汉,无论是品行还是地位,他都难以望其项背。

  水浒传读后感 8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此为名篇《三国演义》开场白。如果说《三国演义》有如此名句为之宣传其中的正义。而《水浒传》则没有过多辞藻来为那些落草英雄宣传。不过正如冯骥才所说:“传记不仅仅是为帝王而写,也可以写街边那些真正有才而隐于闹市的能人。”《水浒传》正是这样一部小说,它不写帝王功绩,而写那些被腐败政治逼到落草为寇的英雄。可惜此英雄非彼英雄,他们有无尽才能与智慧,为什么要臣服于那些肮脏的官僚和昏庸的皇上!仅仅是因为他们是反叛英雄,没有法律的支持。最后被招安,为那个皇帝征讨方腊而大量牺牲!但方腊的反叛仅仅是被写成了“反政治武装起义”,又与梁山泊英雄有异。

  《水浒传》能被评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自然有它引人入胜的诀窍!个人觉得作者对每个人物的描写都很恰到好处,不管是文人武将、男女老少、正面或反面人物,在第一次出现时总有一段是人物特写,把外貌、性格等等介绍了,为下文讲述人物的故事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比较起来看更容易看出故事中的奇妙。

  文中多次提到“一百零八”这个数字,想必是作者特意安排的。从最开始的.闹鬼事件,在古宅中有108个厉鬼;然后是天罡36地刹72英雄加起来一共108员;还有“行者”武松的项链同样也是108颗人顶骨做成的……为什么要取108这个数字?难道仅仅是随意想到?很可惜没有找到其中缘由……

  文中的“智多星”吴用想必大家熟得不能再熟,有点像《三国演义》中神机妙算诸葛亮。只可惜诸葛亮前有曹操为敌后有司马懿作对,但是吴用确没有个像样的对手,恐怕是作者为了强调这位市井英雄非凡才能而特意写成这样的。吴用,表字学究,道号加亮先生。平生机巧聪明,曾读万卷经书。使两条铜链。吴用为晁盖献计,智取生辰纲,用药酒麻倒了青面兽杨志,夺了北京大名府梁中书送给蔡太师庆贺生辰的十万贯金银珠宝。宋江在浔阳楼念反诗被捉,和戴宗一起被押赴刑场,快行斩时,吴用用计劫了法场,救了宋江、戴宗。宋江二打祝家庄失败;第三次攻打祝家庄时,吴用利用双掌连环计攻克祝家庄。吴用在破连环马时,派时迁偷甲骗徐宁上了梁山。宋江闹华州时,吴用又出计借用宿太尉金铃吊挂,救出了九纹龙史进、花和尚鲁智深。一生屡出奇谋,屡建战功。受招安被封为武胜军承宣使。宋江、李逵被害后,吴用与花荣一同在宋江坟前上吊自杀,与宋江葬在一起。这种军师型角色是我在小说中最欣赏的,他们往往是书生出家,然而得遇明主而效力。他们不需要拿着武器去厮杀,不需要过硬的功夫,仅仅靠头脑,拿那经纶羽扇轻轻一挥,敌方百万军将就灰飞烟灭。这种功夫恐怕不是靠武艺,勇猛能够实现的吧,但是为什么吴用最后会上吊在宋公明墓前,恐怕这是整部小说重点了——忠,义!

  《水浒传》全名《忠义水浒传》,因为作者想要表现的不是英雄的功绩与华丽的厮杀场面,就是为了这两个字!宋公明是个例子,身在梁山心在朝廷,一心要为朝廷出力,而不是占地位王!从李逵多次提议杀了宋徽宗而被斥责来看,这人确实是个忠义之人。忠,忠于朝廷,一心想为朝廷做事等待招安;义,为了自己的兄弟,不惜用自己生命来换取他们的存在。可惜啊,梁山泊英雄的旗帜是——替天行道。而当朝者昏庸无能,岂是这般英雄者可以臣服的对象?不,绝对不配。但是剩下107员英雄也是忠义之人,或许他们曾经忠于朝廷,但是现在他们都忠于他们的“宋公明哥哥”。自然也就跟着招安受降了……唉,惜英雄者必为英雄者也。可是宋徽宗那个人只是把梁山泊好汉当作他的一支军队在使用,杀完辽兵杀方腊,导致108位英雄战死75人之多……不想去联系什么生活实际,不想去谈什么自己的体验,每个人读完了这本书想必都会为英雄叹息,因为这离我们生活太远了,不是我们能够也不是我们有权力去评论的。最后的书中,有太多离去的悲伤,也有英雄间互相叹息的声音,在为国家而战然后牺牲,这恐怕是最好也最坏的结局。好的是忠义,坏的是死亡带来的悲凉!

  水浒传读后感 9

  他们,有过梦想;他们,有过势力;他们,曾经更是离那个梦想是那么近,可最终却也难免化作了一百零八朵流行,划过历史的夜空。

  当年,统治昏暗,为了一个英勇反抗的共同目标,他们走到了一起,势力也无可避免地十分壮大。在这个队伍中,曾经有过仗义疏财的“小旋风”,也有过箭无虚发的“小李广”;有过神机妙算的“智多星”,也有过那个敢爱敢恨、心粗胆大、率直忠诚的“黑旋风”。他们替天行道、匡扶正义,可在统治阶级的腐朽和残暴之下,又能如何?想当年,一百零八位兄弟响亮的呼声震彻山谷,轰轰烈烈地拉开了反帝的旗帜、揭开了战斗的序幕。可最终,“招安”就那样无情地让起义走向了失败,也把英雄好汉一个个地引进了坟墓:毒酒、水银、上吊绳,就是这些沾上了罪恶气息的杀人工具,让一百零八位好汉生离死别;出家、隐退、迫害,让“替天行道”从此销声匿迹。他们的豪情与义气,也终于成为了一曲悲歌。

  看到了这样的故事,任何人都难免心头一震,我也不例外。

  他们替天行道,团结一心,可终究也难逃失败的命运,不是他们没有好的将领,相反地,他们有;难道是有叛徒?不。那就是他们懒惰了,安于现状?也不是。很大的程度上,梁山里的“招安”思想带领着他们走向了失败。出于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及对自身出路的绝望,众好汉聚义梁山。然而他们的“革命目的”并不明确。他们的起义宗旨也只不过是“劫富济贫”、“替天行道”等最初级的反抗思想。由于农民阶级小生产者的意识和自身文化水平的低下,使得他们不能够形成一种“合力”。他们既不知道“跟谁走”,也不知道“怎样走”,这就使得具有一定理论水平的地主阶级能够“趁虚而入”,占据起义军的领导地位,并将他们一步步地带向了“招安”的不归路。

  当时社会宣扬“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宋江便是这种思想的产物。宋江还是郓城押司的时候,其父便苦劝他不要与梁山草寇来往,好好为官,处人头地以便光宗耀祖,宋江也答应了。如果不是因为阎婆惜命案,他根本不会投奔梁山。他一直称北宋的皇帝为“圣上”,可见在封建观念中的“天子”在他的心中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高俅到来他亲自下山迎接并在谈判中保护其不被梁山好汉追杀,以致气死林冲。他一直认为走与统治者的合作才是“正道”他鄙视自己和兄弟们“落草为寇”。最终为维护“兄弟们的名声”将苦心经营的水泊梁山交给朝廷,这便是他招安的源头之由,这也预示着起义的不战而败。

  从梁山起义的失败就可以看出:思想,是具有着巨大力量的。

  如果真是这样,我们何尝不能用好的思想来改变自己?思想,可以导致巨大的'灾难,如果我们知道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那也就不难得出一个结论:我们完全有能力用积极的思想改变自己。

  我相信,当一个人有了一个正确的思想目标并为之奋斗时,那他就会不可阻挡。思想的力量,让他学会了刻苦、坚韧、拥有了智慧与勇气。思想可以让他丢弃掉那个颓废的自我,让他不可避免地崛起。看看古今中外,思想催人成功的例子还少吗?俄国的彼得大帝有着发展革新的思想,俄国也就顺理成章的发展飞速,看看现在雄踞亚欧大陆的俄罗斯,谁能不说这里彼得大帝为这里做出了多少的丰功伟业?美国国父华盛顿,他的反抗殖民统治的思想引导了一代美国人的顽强抗争,而这种思想带来的变化不也是被世人看到了吗——美国如今的强大有目共睹;而我们的祖国,自古就有自强不息的民族思想精神,这种精神让我们历经沧桑而不衰,备经磨难而更强;而在今天的社会主义思想下,中国傲立在地球的东方。关羽的忠义思想,让他成为了千秋忠义的化身;岳飞的抗击思想,使他成为了一代英雄。思想的力量,可见一斑。既然是这样,我们何尝不能给予自己一种巨大的思想力量?

  愿每个人都可以学会用思想“控制”自己。

  水浒传读后感 10

  在读到《水浒传》第六回‘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中的林冲误入白虎堂被抓时,我不禁有些为林冲心痛。林冲的遭遇应是让人怜惜的、同情的,可也是让人气愤的,气他的一直抱有幻想,愤他的一味忍让、不知进退。想第一回的教头王进是何等聪明,心知惹高俅不起,在高俅手下再干下去必会遭其暗算;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三十六计走为上,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身为王进同事的林冲对王进的事不可能不知道。可悲的是,林冲看不穿,只是一味地忍气吞声、自欺欺人。第一次,高俅养子高衙内意欲调戏林冲的妻子,被林冲抓住,林冲看在高俅面上,饶了高衙内一次,已过宽容。自那时起,林冲就应该防备高衙内等人再起歹心,可他没有,只是一厢情愿地认为这次没发生什么事,高衙内便再不会来打他妻子的主意了。可天不遂人愿,林冲的忍让换来的不是天下太平,而是再一次的算计。

  第二次,高衙内利用陆谦将林冲的妻子骗到了陆谦的家中意图xx时,林冲又再次及时赶来,书中写到“林冲见说,跑到陆虞候家;抢到胡梯上,却关着楼门。只听得娘子叫道:”清平世界,如何把我良人子关在这里!“又听得高衙内道:”娘子,可怜见救俺!便是铁石人,也告得回转!“林冲立在胡梯上,叫道:”大嫂!开门!“那妇人听得是丈夫声音,只顾来开门。林冲上得楼上,寻不见高衙内,问娘子道:”不曾被这厮点污了?“娘子道:”不曾。“林冲拿了一把解腕尖刀,径奔到樊楼前去寻陆虞候,也不见了;却回来他门前等了一晚,不见回家,林冲自归。”

  可是这次书中对林冲表现的描写却是让人沉思玩味的,首先,林冲赶往陆谦家之前,已知妻子已被高衙内骗到了陆谦家,危险非常。在赶到陆谦家后不是施展自己的功夫把门踹开,去抓住高衙内痛打一顿,而是老老实实地等在门外,喊自己的妻子来开门,这是为什么?之前那个焦急赶往陆谦家的林冲怎么突然这么冷静了?往坏处想,假使此时林冲妻子正被高衙内抓住xx,无法来开门时,林冲是否会一直等下去?其次,林冲上得楼来找高衙内,高衙内只是刚刚爬墙逃走,以一个正常男人的思维必然会是追上这个流氓无赖痛打一顿,而且以林冲的.武功来说的话,追上高衙内不是一件难事,可他并没有要去追高衙内的意思,只是象征性地问妻子“是否被玷污”,表示了一下关心。这又是为什么?难道说:他追不追高衙内的底线就是高衙内是否玷污了他的妻子吗?再次,他得知陆谦也参与了此事后,便把愤怒迁移到了陆谦身上,欲杀陆谦而后快。让人明白了,原来林冲也是很愤怒的、也是敢杀人的,可是他对高衙内的恨是否应该比对陆谦更深一些吧!他为什么没有想过去杀高衙内解恨呢?我想他应该不是没有想过,他不是不想,恐怕多半是不敢,因为他心里在怕!至于怕什么,我想大家应该会有自己的见解和认识。

  事情已经闹到了这样的田地,再想当做什么都没有发生已经不可能了。摆在林冲面前的选择也已经不多了:要么惹不起躲得起,辞去教头职务,离开东京这个是非之地;要么报了仇躲灾避祸,远走他乡;要么老老实实将自己妻子拱手送人,自己继续龟缩着过日子。这几条路路冲都没有选,仍旧是一味地抱着幻想,认为事情过去就过去了,我这个受害者不再追究也就算了,你们只要不再找我麻烦,大家就这样相安无事的过下去吧!

  “树欲静而风不止”啊!他已经成为那些人欲望横行的绊脚石,不除掉你林冲,他们是不会罢休的,况且那些人的势力是如此之强。林冲的悲惨命运在林冲第二次救回妻子时已经注定,本来还有改变的可能,可是林冲一直在自己的幻想中自欺欺人,不愿去选择面对罢了。可叹啊,好汉林冲!

  水浒传读后感 11

  《水浒传》这本书是一部经典的中国名著,是我国元末明初作家施耐庵,与《水浒传》相媲美的还有《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号称“中国四大名著”,《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戏曲家,是我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一生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等一些剧本,而且还有小说的著作,有《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等。

  《水浒传》是施耐庵的合著, 《水浒传》这本书是写了宋代农民起义,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及统治阶级的罪恶,写出了各路英雄好汉走上了反抗的道路。

  在《水浒传》里是以一个“义”字写的,在《水浒传》一共有一百零八个英雄好汉为兄弟,都是为朋友赴汤蹈火,两助插刀, 就只为了一个“义”字,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为一个“义”字,在《水浒传》里写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好汉从聚义梁山,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写了每个英雄好汉被当时的朝廷的腐败和黑暗,被逼上梁山起义反抗,这本《水浒传》里写了一百二十回,每一回都是十分地精彩,写出了每个英雄的起义的原因,其中第二十八回 武松威镇安平寨 施恩义夺快活林和第二十九回 施恩重霸孟州道 武松醉打蒋门神这两回最让我深刻,而且这本《水浒传》读了之后,令我懂得了许许多多的道理与知道了在古代的`英雄故事和那时的朝廷的管理十分腐败。

  在那两回里是写了武松在张青的照顾下,管待了三天,最后武松再辞了要行,张青要和武松结拜为兄弟,送来十多银两,在出门前,武松只得洒泪别了,去路投孟州来。来到了城里,直至州衙,武松却被发本到处牢城,公人带武松到单房里,武松自到单身房里,早有十多个一般的囚徒对他说道:“好汉,你新到这里啊……都是对他说怎样讨好那些官兵,如果不讨好那些官兵就会有怎样惩罚。但武松在那里却被款待了三天,武松被囚犯对他说的话忍不住了,要见他们的首领,最后施恩接见了武松,对他说了对他款待的原因,是有事情要请求武松,所以十分热情地款待武松,让武松回复元气。接着武松和施恩就去天王堂,让武松证明自己的状态了,武松一个人把三五百斤石头抱了起来。

  接着武松就以一个”义“字去为施恩帮忙了,而且还显出打虎的威风,来打翻那厮盖世的英雄。啊!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懂得了许多的道理,知道了水浒英雄的反抗精神和封建社会腐败黑暗的一面,一个人在世上都是以

  一个”义“字来为朋友帮忙,而且我们的社会很自然的少了一份关爱和一份及其重要的关怀, 也许只需要一句简单的问候,或者是一个会心的微笑,就能让人喜笑颜开, 《水浒传》里写出了一个义气和当时朝廷的腐败,在

  《水浒传》里的英雄都是十分地勇敢,而且十分讲义气,只要说过帮忙就会尽心尽力地帮忙,不会像当时的朝廷一样要什么奖赏,令到当时的社会腐败,在我们社会中一定要互相帮助与互相关爱,才能让社会充满爱呀!

  水浒传读后感 12

  自从《水浒传》问世以来,一直对宋江的评价褒贬不一。梁山好汉替天行道,最终却落的个四分五裂,这不免使人为他们鸣不平。在批判宋王朝腐败的同时,许多人也将矛头直指宋江——这个梁山泊的领军人物。他是《水浒传》中最复杂的人物形象,也是最经得起琢磨的一个人物形象。他是阴险奸诈,还是忠义两全?是道貌岸然,还是江湖好汉?

  大学问家金圣叹对宋江贬得非常厉害,他说宋江这个人是“下下”。就是“定考下下”,下等里边的下等。当然我们评价人物不能只顾自己的好恶。我们可以从小说中对宋江的描写来加以分析。大家知道,《水浒传》里边的每一个英雄好汉,基本上只有一个绰号。宋江却有四个绰号,而他每一个绰号,都表现了他在这个方面的特点,也表现出了这个人物的复杂性。一个是黑宋江,因为他长得面黑,身体比较矮,这是就他的形体来讲的。孝义黑三郎主要是就他的家庭伦理道德来讲的。第18回就说他“于家大孝”,对待自己家里的父母亲的一个态度,突出的是“孝”。第二个绰号是及时雨,第18回也有介绍。说他仗义疏财,喜欢扶人之困,喜欢救济别人,所以就好像需要雨的时候,雨就下来了。所以就把他比喻成及时雨,第三个绰号就是呼保义。保义郎是宋代武官的名字,宋江以“自呼保义”来表示谦虚,意思是说,自己是最低等的人这是一种解释。另外一种解释呢,说保,就是保持的保,义就是忠义的义,保持忠义,呼,大家都那样叫他。那么“呼保义”这个词,大概就是说呼保义这个词实际上讲的是宋江对待国家的态度,对待朝廷的态度,对待皇帝的态度。

  另外一点,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宋江这个人的一生?大家的看法也不一样,一直到今天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意见。《水浒传》第18回宋江刚出场的时候,就对他有一个全面的介绍。他是世代务农,世世代代种地,守一些田园过活。自幼攻读经史,受到传统的文化教养。更主要的一点,就是他所从事的职业。他在县衙里边当一个押司。所以从他的`家境出身以及所受的文化教养和所从事的职业,我们可以判断,他的家境出身使他有一定的正义感,他的职业养成他处事谨小慎微,随机应变的习惯,也培养了他喜欢玩弄权术的手段。实际上“权术”这个词,我觉得它仅仅是处理问题的一个手段,喜欢玩弄权术,并不见得这个人就很坏。它不是他一个品格的表现,而是他一个处理问题的一个手段。

  那么第二,宋江到底是仗义的英雄?还是国家的忠臣?我们可以从他上梁山之前和上梁山之后的几件事来分析一下。上梁山之前,他为了自己的心腹兄弟,私放晁盖。并且为了怕事情暴露,杀死阎婆惜。从这些事情上来说,我们可以说宋江是一个仗义的英雄。那么上梁山之后,他就变成了一个义军的首领,他领导梁山兄弟的几次战役,都充分显示了他的指挥和组织才能。而在受招安之后,他就变成了一个国家的忠臣。他把梁山的堂名由原来的“替天行道”改为“顺天护国”,这是一个国家的忠臣才有的行为。

  所以说无论我们以怎样的主观情感对宋江或褒或贬,或爱或恨,说他是打着仁义旗号的机会主义者,动机不纯的义军首领,出卖梁山投靠朝廷的投降派,还是具有革命者气质的农民领袖,都不能否认他是中国古典文学人物画廊里一个成功的艺术形象。

  水浒传读后感 13

  天下(事)莫易于说鬼,而莫难于说虎。无他,鬼无伦次,虎有性情也。说鬼到说不来处,可以意为补接;若说虎到说不来时,真是大段着力不得。所以《水浒》一书,断不肯以一字犯着鬼怪,而写虎则不惟一篇而已,至于再,至于三。盖亦易能之事薄之不为,而难能之事便乐此不疲也。

  写虎能写活虎,写活虎能写其搏人,写虎搏人又能写其三搏不中。此皆是异样过人笔力。

  吾尝论世人才不才之相去,真非十里、二十里之可计。即如写虎要写活虎,写活虎要写正搏人时,此即聚千人,运千心,伸千手,执千笔,而无一字是虎,则亦终无一字是虎也。独今耐庵乃以一人,一心,一手,一笔,而盈尺之幅,费墨无多,不惟写一虎,兼又写一人,不惟双写一虎一人,且又夹写许多风沙树石,而人是神人,虎是怒虎,风沙树石是真正虎林。此虽令我读之,尚犹目眩心乱,安望令我作之耶!

  读打虎一篇,而叹人是神人,虎是怒虎,固已妙不容说矣。乃其尤妙者,则又如读庙门榜文后,欲待转身回来一段:风过虎来时,叫声“阿呀”,翻下青石来一段;大虫第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时,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一段;寻思要拖死虎下去,原来使尽气力,手脚都苏软了,正提不动一段;青石上又坐半歇一段;天色看看黑了,惟恐再跳一只出来,且挣扎下冈子去一段;下冈子走不到半路,枯草丛中钻出两只大虫,叫声“阿呀,今番罢了”一段。皆是写极骇人之事,却尽用极近人之笔,遂与后来沂岭杀虎一篇,更无一笔相犯也。

  但是我却和金圣叹有不同的看法。

  金圣叹的这篇颂扬文字,把施耐庵吹得太响、捧得太高了,不但言过其实,而且逻辑混乱。他说:世界上的事情,最容易说的就是鬼,最难说的就是虎。因为鬼谁也没见过,可以信口开河,而老虎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有其突出的`性格形状,不能瞎说。所以《水浒传》中从来不写鬼,却一而再、再而三地写打虎(武松打虎、李逵杀虎、解珍解宝捕虎)。而且三次打虎,各有特色,都不雷同。

  其实,这是偷换了大前提的诡辩术。你想啊,鬼虽然谁也没见过,难道老虎就是人人都看见过的么?宋元时代,老百姓还没有动物园可进,除了猎人和偶然遇见老虎伤人的旁观者、幸存者,谁又能看见活老虎吃活人呢?那时候,就是做成标本的死老虎,也不是人人都能够看见的。尽管施耐庵先生曾经在杭州当官,后来终生定居苏北,我估计他很可能连标本也没看见过,更不用说是活老虎吃活人了。

  我小时候听老师说:施耐庵写武松打虎,是先请一个画家画一只老虎,挂在墙上,天天琢磨老虎吃人的神态,所以写得这样生动。这话我就不相信。画家如果没有看见过老虎吃人,能画得活龙活现么?就算他看见过老虎吃人,也画出来了,但那既不是动画,更不是电影,施耐庵看见的,依旧是静态的死老虎。

  这种凭想象画出来的死老虎,和凭想象画出来的鬼怪有什么不一样?施耐庵既然没见过老虎怎样吃人,凭想象写的老虎抓人,还不是根据主观想象和感受写的?这和凭想象描写妖魔鬼怪有什么不一样?再说了,他这样说,不是分明贬低了专写妖魔鬼怪的吴承恩么?

  水浒传读后感 14

  一部水浒传,我们记住了武松鲁智深林冲这样光明磊落的汉子,也有一些为了蝇头小利出卖自己灵魂的小人物,董超薛霸就是这样的小角色。做人做到董超薛霸这样,其实很可怜,不按照高太尉的意图去办,死罪;按照高太尉的意图去办,就会得罪很多上的江湖好汉,也是死路一条。就这层关系来说,当个小小的公差确实有点为难。

  不过董超薛霸二人却也有爱占小便宜的嫌疑。当陆虞侯当白花花的银子交给二人之后,因为贪图别人的钱财,竟然置别人的身家性命于不顾。想在半路上结果了所谓罪犯的性命。在林冲刺配沧州的路上,董超、薛霸的表演相当出彩。“百滚沸汤”洗脚、新草鞋打燎泡之阴狠毒辣自不必说,林冲大难临头苦苦哀求,董超却说:“说什么闲话?救你不得。”临死求救被斥为“闲话”,其冷血可知。野猪林中,若不是鲁智深及时赶到,林冲难逃一死。梁山上岂不少了一位光彩照人的`角色。

  人生如梦,人生如戏。不知道董超薛霸二人之不知道自己所饰演的角色,拿人钱财,替人消灾,如果钱财来路不正,如何能吃得好睡的香。看看二人一路的折腾,便看出钱可不是好东西。

  钱真的不是好东西,可是当时的上头更不是好东西。上自皇亲国戚,朝廷大员都知道有钱能使鬼推磨,相互倾轧。高俅之流,为了一己之私,能陷害林冲一家,实在让人气愤。而董超薛霸既非大奸大恶之徒,也不是仗义疏财的侠客,当陆谦吩咐,又有钱帛相赠,自然喜不自胜。只是二人有所分工。解林冲去沧州的时候,两个人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薛霸骂林冲行路太慢,董超则在一旁劝解。薛霸要打林冲,董超假意扶着林冲。两人实际上志趣相同,想法一致。

  不过要做出两种态度来,恩威并施,使得犯人既敬畏又不致怨恨太深,才可玩弄犯人于掌股之间。两人共事多年,互有默契,这是两人的常用伎俩,也极为有效。林冲生性纯朴,怎晓得这些小人的伎俩。后来董薛因恶了高太尉,刺配到北京,“梁中书因见他两个能干,就留在留守司勾当”,从押解林冲一段,也很可看出这两人的能干来。董薛在官场上混迹已久,对人情世故也比较熟稔,也常常自觉不自觉地用两面的态度,互相配合,应对揖让。陆虞候借高太尉之势,让董薛两人除死林冲。董超先说使不得,薛霸再劝,董超默许。他们的心气应该是一致的,否则不会只一句话就说服了。不过也要做出两面的态度来,这样可以说两头话,两处都留个余地。一方面不轻易应允,无形中抬高价码,另一方面又能退让妥协,办成事情。可以说是进退从容,左右逢源。押解卢俊义时,李固也是贿赂两人,想害死卢员外。同样的情形又重演了一遍,董超犹疑拒绝,薛霸劝解,于是都同意,坦然收了银子。

  董超薛霸典型的小角色,但的的确确做了件大事,那就是前后押解的两名犯人,一为林冲,一为卢俊义,二人弓马娴熟,有勇有谋,本都是国之栋梁,如果细心录用,自是社稷之福。奈何被逼上梁山,实在让人痛惜。而董超薛霸无疑是二人走上梁山最好的见证人。当然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想让别人早死,没有想到多行不义必自毙,鲁智深的禅杖虽然躲过,可是浪子燕青的暗器确实射上就拔不掉的。像行行色色的董超薛霸之流一定要警记,银子虽然是好东西,可是有时会要了自己的命。

  水浒传读后感 15

  “大河向东流呀,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啊~~”听到这熟悉的旋律,不少人都会想起施耐庵的名著《水浒传》。

  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中,三国过于理性,西游过于浪漫,红楼过于晦涩,只有水浒,称得上是老少皆宜。农忙时到乡间看看,儿童们在街上扮演者水浒中的角色,;老人们在树荫下谈论着水浒的片段,就连妇人们,也会哼几首与水浒有关的曲子。而在我们的课堂上,有关于《水浒传》的课文,人们的口中,也不时会蹦出一些出自水浒的成语……可见,《水浒传》这部名著,已深深进入到了中国人的心里。

  《水浒传》是一部以农民起义为内容的小说,全书讲述了108位好汉为生计所迫被逼上梁山,落草为寇的故事。落草为寇的好汉们心存善念,只是劫富济贫,除暴安良。后来,一百单八将在宋江的领导下接受朝廷的招安,为朝廷四处平息祸乱。虽然建功无数,但是梁山好汉们也是损兵折将,最后,全部死去了,有的战死沙场;有的被小人出卖;有的病死……只有少数几个是寿终就寝……

  水浒传的成功,不仅仅在于,动人心弦的曲折故事情节,还在于他塑造了各式各样的人——鲁智深是圣人——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手拿禅杖却身纹纹身;身着禅衣去喝酒吃肉……完全不受任何世俗教条的约束与控制,冲破世俗,看透红尘,维护正义,毫无顾忌。一颗赤诚心,一身忠诚骨,而就是这个看似放荡,玩世不恭,行为不检的僧人却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领悟红尘,参透禅理,得道圆寂,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打抱不平,重义轻财,他的一切,都是为了别人;林冲,是凡人,他有自己的事业,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追求也有自己的妻子与感情。他所做的,有的为了自己,也有的为了别人。他是许多人内心的真实写照,这个人物,最真实。他善良,他有顾忌,他也有些软弱。正是因为善良,他被欺负,被侮辱……可他有骨气,他不服输!于是,他上演了风火山神庙,雪夜上梁山这大快人心的一幕。李逵是粗人,他有一切粗人所统一有的'品质——实在。李逵一直以来死心塌地的保护宋江,两把三板斧,一身英雄胆。路遇李鬼浑不怕,双斧生风鬼神惧。发达不忘家中母,为母报仇杀尽虎。武松,是英雄。十八酒白酒下肚,景阳冈中打得虎,狮子楼上愤杀奸,双人头颅祭兄长。在孙二娘的店里,他是唯一一个没有背卸了四足的人,梁山泊上,他是唯一一个上山前就被人做英雄的人……这一个个人,一个个耳熟能详的故事,都给我们以人生启迪,让所有人都能从书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人生在世无再少,莫将白发唱黄鸡,有生之年,我们即使不能像梁山好汉那样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也应该珍惜生命是自己不枉活一生,使自己的价值发挥到最大!一百单八将,个我们人生的启迪实在是太多太多。

  少不读水浒,老不看西游,怕的是少年们树立不正确的人生目标,想要落草为寇。可水浒想告诉我们的,是梁山好汉们得侠义精神与社会现状,读读水浒,能让少年们树立英雄梦,为了成为英雄而努力,这样来看,读读水浒,何乐而不为呢?水浒,是一部人生哲理录,幽默社会史,不得不读的文学巨著!

  水浒传读后感 16

  读《水浒传》第四回“赵员外重修文殊院,鲁智深大闹五台山”,真是让人开心愉快的一场戏啊,就像宝钗评价的一样,是一段“热闹戏文”!

  话说鲁达打死郑屠以后,跑路的过程中巧遇他搭救了的金老儿,知道金翠莲已作了大财主赵员外的外宅,衣食丰足。于是结识赵员外,两人颇有缘分,赵先将鲁达藏在七宝村,走露风声后又动员鲁达当和尚!

  鲁达自知是个罪犯,无奈,在五台山剃度出家,法号智深。于是我们非常熟悉喜爱的那个水泊梁山中的`英雄好汉鲁智深,这名字算是第一次出来曝光了!

  可鲁达是个粗人,本来没什么规矩修养,让他在佛堂里念经,本身就是个玩笑,他本是“全没些个出家人体面”的人!

  鲁智深大闹五台山,其实是先小后大闹了两场,核心就两字:酒肉!没有酒喝,没有肉吃,就要“口中淡出鸟来”,第一次闹还只是从半山腰抢来一桶酒喝了;第二次,鲁智深同学聪明了许多,他也不想再把事情闹大,装成行脚僧买来了狗肉水酒,不再行抢了,还要把剩下的一脚狗腿揣在怀里慢慢享用——他的智慧全用在这里了!

  可是酒这东西,进肚儿就不是他了,酒劲儿上来了,还管什么天王老子!先是酒涌上来要练拳脚,一不留神,把半山腰的亭子弄塌了;寺里人不敢给这个凶神恶煞开门,这老兄发狠打坏了门左右的金刚!进得门来,又来了顿大吐秽物,还逼着和尚们吃狗肉,弄的和尚都要逃跑,我看到这里觉得,金庸《天龙八部》描写天山童姥逼着小和尚虚竹吃肉的情节,是不是从这里学的啊?

  于是从一开始就处处护着他的智真长老也留不得他了,只好把他打发到日后更加著名的地方,他也就要遇到命里注定的好朋友林冲了!

  这可更让我期待了!

  这一回热闹文字,在水浒中应该还算作是引子部分,因为水泊梁山还没有影子,鲁达也刚刚变成鲁智深,只是从本回末的两副对联上,稍稍透露了梁山好汉的一些消息:“有分教:这人笑挥禅杖,战天下英雄好汉;怒掣戒刀,砍世上逆子谗臣。直教:名驰塞北三千里,果证江南第一州。”这个水浒传中占头占尾的人物是如此重要,稍稍翻一翻书,鲁智深出现在第三回,死在第119回,在总共120回本的小说中,说他有着开启和收束的重大分量,实不为过!

  鲁达三拳打死镇关西,潜逃到了代州雁门县,恰巧遇上救助的金家父女,现与当地财主赵员外联姻。因官府行文通缉,鲁达只有在赵员外庄园处暂避。 然官府耳目众多,缉捕日严,为免生意外,赵员外力劝鲁达出家为僧。因为大宋法例,出家即断尘缘,从前恩怨,将一笔勾消。鲁达只好应诺。 赵员外平时乐善好施,是五台山文殊禅院的大施主,故此鲁达出家之事甚为顺利。加上智真长老是得道高僧,知鲁达乃上天星宿临界,所以亲为受戒,并赐法名:“智深。” 鲁智深虽身入禅门,但积习难改,好酒贪杯。先是在山腰抢了小二一担酒,喝醉打人闹事。后来更下山打卖戒刀、禅杖,在酒铺吃狗肉、喝烧酒,酩酊大醉。打踏了半山亭,拆了山门金刚,打得众和尚要卷包袱走人。 智真长老只好将鲁智深介绍到东京大相国寺,他师弟智清和尚处了。

【水浒传读后感】相关文章:

2022年《水浒传》心得水浒传笔记09-29

水浒传读后感05-26

水浒传的读后感06-17

《水浒传》读后感05-29

《水浒传》 读后感09-01

《水浒传》读后感07-12

《水浒传》读后感07-12

水浒传》读后感03-20

《水浒传》经典读后感07-19

水浒传读后感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