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的读后感

时间:2022-09-09 11:11:19 水浒传读后感 我要投稿

关于水浒传的读后感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水浒传的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关于水浒传的读后感

关于水浒传的读后感1

  《水浒传》作为四大名著之一。不仅是记录宋江等人征战的故事,更包含了作者对宋江爱国却被奸邪小人陷害的惋惜,对宋朝无能的惋惜,同时也记载下了古人生活的场景,细致入微,让人从中体悟到治人、治事、治国的道理。

  《水浒传》的主人公是宋江。主要记叙宋江、卢俊义、吴用等人几经周转被朝廷招安,为朝廷四处征战最后被奸邪小人陷害的故事。在兄弟之间的热血之中包含着忠诚的爱国之心。在《水浒传》的所有人物当中,宋江是最令我钦佩的。宋江为官清廉,一开始,在他担任的官位上,他做出了很好的成绩,造福百姓,并且没有一点大官人的架子,且他对国家极为忠诚,最后他被迫逼上梁山是因为被迫杀害阎婆惜,但也是因为这份过度的忠诚,让他即使明白是小人给自己下毒,仍然接受事实,为《水浒传》添加了悲壮的一笔。

  在宋江身上令我感触最深的情节莫过于辽国国王派人劝宋江降时,宋江假降的情节。在宋江假降之后,吴用对他说:“劝降的人说的`是对的,像我们这样的人,继续留在宋朝结果无非两个:赐死或者流放,朝中的奸臣不可能容得下我们,倒不如投降辽国算了,逍遥自在岂不好吗?”宋江的回话大致可以这样翻译:“我身为大宋的臣,死为大宋的魂,宋朝可以负我,我绝不负宋朝。”说完,他竟默默流泪,明知前方就是忠诚的悬崖,他却仍然要跳进去,这份对国家的赤诚足可以惊天地泣鬼神!

  《水浒传》中除了宋江,剩余的英雄也是五花八门,有足智多谋的智多星吴用,好杀却孝顺的黑旋风李逵,生性洒脱的花和尚鲁智深……其实,在《水浒传》中我认为刻画最成功的非鲁智深莫属,这里的成功不是家财万贯,也不是封妻荫子,而是随心所欲的活着。早期的鲁智深是一个小官,却最爱行侠仗义,曾经拳打镇关西,即使后来出家寺庙也无视寺规,经常下山喝酒,还打同寺的僧人。甚至再后来成为梁山泊的步兵头领后也常请战,可以说是不怕任何人。表面上看鲁智深是鲁莽,但你仔细看,你会发现他做事都有一个共同特征——正气率真。这才是大智若愚的表现!鲁智深最后也是“听潮而圆,见信而寂”在海边听着潮声而死,多么浪漫呀!我也希望自己能够活得那么洒脱。

关于水浒传的读后感2

  第一回讲的是:当时,瘟疫流行,皇上派洪太尉去祈福。他拜见真人后,就跑上山找天师了。在上山的路上,先后碰见了大蛇和老虎,但都不去吃他。又爬了一段路,看见一个牧童骑着黄牛。太尉一看,有一个小孩,便向他问路。牧童却说,这山上有很多的野兽!劝他别去了。太尉一想也是,便下山了。之后也吃素五天。快走时,发现了一个房间,贴满了封条。太尉要开,真人劝他别开,太尉不听,强行要开。里面黑黑的,用火把发现有四个字“遇洪而开”,便要挖开。真人又进行劝住,太尉不听。挖开了一个大洞,突然发出了一声巨响!一团黑气化作金光四散开来,大家纷纷逃走。

  从这个故事看出,当时的太尉胆小怕死,不听劝。由此可见,当时的宋朝是多么昏暗,竟用这样的人当太尉!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话说大宋仁宗天子在位,嘉佑三年三月三日五更三点,天子驾坐紫宸殿,只见参政文彦博说道:“此刻瘟疫盛行,伤损了很多军民,期望陛下释罪宽恩,省刑薄税,祈祷求消天灾”仁宗天子闻知,龙体不安。便去龙虎山请来了张真人。然后命洪信为天使,张真人亲自将丹昭付与洪太尉,洪太尉即便登程前去找张天师。洪信领了圣敕,辞别天子,背了诏书,带了数十人,上了驿站。走啊,走啊,他们走到了清宫前,里面居住着住持真人。洪太尉问住持:“天师住在何处”住持说他住在龙虎山顶,这位祖师虽在山顶,但道行十分能腾云驾雾,踪迹不定,十分难见。太尉听了便问:“那怎样样才能见到天师”“要斋戒沐浴,更换衣布,休带从人,自背诏书,焚烧御香,步行上山,叩请天师,方许得见,如若心不诚,白走一趟”太尉都已准备好,上山去了,路上大虫、大蛇都没将他吓退,天师见他有诚意,便没等他爬上山顶,就已去了东京,祈禳瘟疫。过了几天,洪太尉明白天师已把瘟疫消除了,兴奋不已,便和住持真人等众多人士去游山。走了许多地方,最终到了“伏魔之殿”,上头有许多大锁、封皮。洪太尉不

  听真人劝告,将锁砸开,封条撕下,放走了魔君,洪太尉叫苦不迭。我感觉洪太尉身上有值得学习的地方,也有需要批评的地方。值得表扬的是他有一颗真诚的心,做事有毅力。需要批评的地方是他不听别人劝告,酿成大错。我们要学习他的优点,而避免他的缺点。

关于水浒传的读后感3

  寒假里,我读了一本《水浒传》,令我感慨万千。

  水浒传具体生动地描述了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整个过程,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腐朽和统治阶级的种种罪恶,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精神和正义行动,他们不占城池,出榜安民,异姓一家,塑造了一大批梁山泊好汉忠义,替天行道的光辉形象。

  在风雨飘摇的北宋末期,梁山泊好汉忠君报国,为民除害,着实令人钦佩。比如一百单八将中的宋江,江湖上人称他为山东及时雨宋押司,他深明大义,急盼招安,愿为国家出力。在兄弟托塔天王晁盖死时,他十分悲伤,几次要哭昏过去,每日都会领众举哀,遵从晁天王遗言,发誓要带领好汉们,活捉敌人史文恭,为晁盖报仇,在不断地努力下,他做到了。他军法严明,宋江手下的军校因为酒肉少而杀了厢官,宋江哭着命他痛饮一醉自缢而死,而后,他顾着梁山泊时的恩情,盛棺安葬,他真是一个有情有义,爱憎分明的好官。

  而反过来呢,以高俅为首的奸佞宦官使人愤恨,高俅身为殿帅府太尉,本应报效朝廷,而他却因为宠溺养子,使计拿下教头林冲,刺配沧州道,险些被防送公人董超和薛霸结果了性命。在三败梁山泊时,他被活捉上山后向宋江保证会向天子重奏招安一事,而后却转面无恩,连日称病,不敢上朝,又将水银放入卢俊义、宋江得赏的御酒中,让他们中毒身亡。这样一个奸诈小人没有被天子加上罪名,令人可忧可悲。

  此刻的社会不再是过去那个腐朽衰落的封建王朝,而是科技文化蓬勃发展的新社会,我们身为祖国的花朵,就应沿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肩负起未来的重任,为理想勇敢前进。而书中的梁山好汉的英雄主义精神和团结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它成为我们积极向上成长的新动力。《水浒传》在我遇到困难时使我想到梁山好汉们在遭到朝廷的讨伐时携手共进,用心出力的事迹。在我孤独无助的时候梁山好汉仿佛变成我的指路人,告诉我要对朋友热情主动。

  读过《水浒传》后,我仿佛被注入了正义的能量,它恰如一首史诗,为我们展示了当年的国势特征和民俗风情,但它为我们传达的更多的是可歌可泣的英雄传奇。

【水浒传的读后感】相关文章:

《水浒传》读后感:我心中的水浒传11-11

《水浒传》经典读后感07-19

★《水浒传》读后感01-07

《水浒传》读后感01-04

水浒传读后感01-21

水浒传》读后感03-20

水浒传读后感05-06

《水浒传》读后感精选10-14

水浒传读后感12-27

水浒传读后感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