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优秀读后感

时间:2020-10-30 12:05:22 水浒传读后感 我要投稿

《水浒传》优秀读后感

《水浒传》优秀读后感1

  我花了很长时间才读完了《水浒传》,《水浒传》讲的是在宋朝末年,高俅以为踢绣球得宠于皇上,所以此次奸臣当道,排除忠义之士,百姓整日叫苦连天,所以以宋江为首的人在梁山起义,替天行道,虽然最后所剩二三十人,变成了悲剧,但却让那时农民奋起反抗的情景形象显现出来。

《水浒传》优秀读后感

  在水浒传中,我认为有3位人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是吴用,武松和张清。

  吴用在水浒传中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忠心耿耿顾全大局。他就如同诸葛亮一样神机妙算,也一样像诸葛亮一样费尽心机,招揽了卢俊义,张清,朱仝等一群武艺高强之人。但是,最为可贵的是,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宋江死后,他没有想着如何逃跑,而是吊死在了宋江的墓前。

  武松更是家喻户晓,他,一身虎胆,武艺高超,疾恶如仇,行侠仗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武松斗杀西门庆,醉打将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除恶蜈蚣岭,这些不都说明了武松的重情重义,勇猛无敌。他为了替孙二娘张青夫妇报仇,即使自己的手臂断了,也依然逮到了方腊。在和琼英交战时,见落入敌军,他不顾个人安危冲进敌方阵营,拼死救李逵解珍和解宝,最后杀出了一条血路。

  张清,在驻守城池时,因为靠飞石,几次击溃宋江等人,后来听从了燕青,想自己不可能就只能走到今天这种地步,所以进了梁山。但是本以为能做一名将领的他却只被宋江安排做了一名林冲手下的马弓手,年少气盛的他立刻感到不快,认为这是在羞辱他,想离开梁山。但是在第二天,他看到了自己的家眷,并且在燕青的却说下。明白了自己不能骄傲自大,要谦虚对人,从此张清的性格也变得不再是那么自大。

  冷静,顾全大局,忠心,重情重义,不狂妄自大,懂得谦虚,这些都是这些热血好汉身上的闪光点。还有李逵的孝心和豪迈,柴进的侠义,宋江的宽厚仁慈……在感叹水浒英雄的英勇时,也看看他们身上的那些值得自己学习的品质。

《水浒传》优秀读后感2

  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总算被我啃完了,好辛苦!不过,我总算明白了很多道理。

  不必说宋江和小旋风柴进的仗义疏财,也不必说武松漂亮的醉拳,吴用的足智多谋。单说天真烂漫的李逵,他颇有些野,一身鲁莽庄稼汉和无业游名的习气,动不动就发火,遇事不问青红皂白,总是一说二骂三打。结果不是吃亏就是后悔,但是却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概,最重要的是他身上有一种英雄气概,有一种愿意为兄弟两肋插刀的仗义,他这一点让我尤其感动。

  我试想,假如让他来到我的身边,相信没有多少人能有他这样的魅力。这不是因为他的相貌,也不是因为他有所么高挑的身材,更不会是他有大把的财富,就一点,就是他那在别人眼中芝麻大的优点。请不要小看他那芝麻大的优点,在这世界上就要灭绝了。

  我总觉得我们在生活中对于朋友甚至亲人少了一份亲情,少了一份哥们儿友情。

  我清楚的记得,在我咿咿呀呀学语时,我经常毫无顾忌的到邻居家吃饭,没有礼节,没有拘束,只有欢乐。邻居家的姐姐现在和我还是和原来一样好。在我哭着闹着不上幼儿园时,我们和邻居经常一起聊天,但是我们开始装上了一扇木门。

  现在当我知道为了未来奋斗的时候,我家的门也变成了三厘米厚的防盗门。这就像一条河,让我们和邻居的感情隔在天地两岸。这就像《礼记》里说的"今大道即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

  我们的社会很自然的少了一份爱,一份及其重要的爱——一份关怀。对于关怀,也许只需要一句简单的问候,或者是一个会心的微笑,就能让人喜笑颜开,就让人感受母亲般的关怀。不要太吝啬,一句问候,一个微笑不会让你失去什么,只能让你的人格得到升华。

《水浒传》优秀读后感3

  水浒一百零八个好汉,个个都被—逼上梁山,深感宋江义重,皆留下来效忠宋江,后来受招安后,破大辽,收田虎、王庆、方腊等贼人。从破大辽一百零八个人个个生还到最后收方腊只剩三十六个,最后面见皇上的也只有二十七个。可是他们为国家换来太平后,朝廷却奸臣当道,最后个个都死了,神聚蓼儿洼。

  宋江等人的命运是悲惨的,可这一百零八人中也有不少到最后得以安享天年的。比如公孙胜、李竣武松、柴进等。他们大都是在完成大业后,急流勇退,没有做官,不受奸臣迫—害,以致他们都快乐的、舒心地生活着。相比起宋江、卢俊义他们都被药酒害死,他们的命运不就好很多了。其实人生需要的也是这种能够急流勇退的精神。

  急流勇退,需要的是对功名利禄的舍弃,对平静生活的向往,还要有自知之明,知道当前局势,知道该退时就退,知道退一步海阔天空。而有的人在最高点却不退下来以致于丧失生命。韩信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刘邦的天下大部分都是韩信打下的,但是韩信的功劳实在是太大了,功高震主,最后被吕后杀害,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这边就不一一指出了。

  而适时的退却却能让自己获得更多。张良大力辅佐刘邦,为刘邦完成统一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刘邦称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当天下已定,四海归心时,也正是他该享受容华富贵的时候了,可是,在刘邦预备赐予他五千户时,张良却断然拒绝,放弃功名利禄,请求作一个小小的留侯。他曾说道:“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传说中的仙人)游。”他看到帝业建成后君臣之间的“难处”,欲从“虚诡”逃脱残酷的社会现实,欲以退让来避免重复历史的悲剧。事实的确如此,随着刘邦皇位的渐次稳固,张良逐步从“帝者师”退居“帝者宾”的地位,遵循着可有可无、时进时止的处事准则。在汉初消灭异姓王侯的残酷斗争中,张良极少参与谋划。在西汉皇室的明争暗斗中,张良也恪守“疏不间亲”的遗训。功成身退,是张良的选择,尽管身后投来的是惊异的目光,但事实证实,他的选择是对的,“狡兔死,猎狗烹”,不久,韩信被斩,彭越被杀,而张良得以保全。他放弃了暂时的.功名,安享晚年,张良的机智谋划、文韬武略流传百世,千古流芳。

  可见急流勇退是多么有聪明的一个选择啊,物极必反,当人们在最高处的时候适时地退下来,不仅不会对个人的利益有影响还会让自己的生活更美好。

《水浒传》优秀读后感4

  《水浒传》通常被评价为一部正面反映和歌颂农民起义的小说。当然,小说中描述的梁山泊的某些基本宗旨确与历史上农民起义所提出的要求有相同的地方,但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到:《水浒传》中的人物和故事,基本上都是出于艺术虚构,能够说,除了“宋江”这个人名和反政府武装活动的大框架外,它与历史上宋江起义的事件没有多少关系。

  这部小说的基础,主要是市井文艺“说话”,它在流行过程中,首先受到市民阶层趣味的制约。而小说的作者罗贯中、施耐庵,也都曾在元后期东南最繁华的城市杭州生活,他们的加工,并未改变水浒故事原有的市井性质。

  所以,梁山英雄的成分,有“帝子神孙,富豪将吏,并三教九流,乃至猎户渔人,屠儿刽子”,却几乎没有真正的农民;梁山英雄的个性,更多地反映着市民阶层的人生向往。这些基本特点,是首先就应注意到的。

  用封建统治者的眼光来衡量,梁山上的人们当然只能算是“盗贼流寇”之流。小说要公开歌颂这样的“盗贼流寇”,并为社会所理解乃至喜爱,首先务必为他们的行为提出一种至少在某种程度上合乎社会传统观念的解释(哪怕这种解释不可能圆满和充分),赋予这些英雄好汉以一种为社会所普遍认可的道德品格,在这种总的前提之下,来描绘他们的反抗斗争。梁山泊一杆杏黄旗上写着的“替天行道”的口号,和梁山议事大厅的匾额所标榜的“忠义”这一准则,就是作者为梁山事业所设立的道德前提。

  在通常状况下,“天”这一居于人间权力之上的最高意志,总是被解释为佑护朝廷的;“道”作为合理的政治原则与道德原则的抽象总和,也是为统治阶级所专有。但另一方面,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向来也承认:当一个时代的政治情形发生严重问题时,政权本身的行为也可能是“违天逆道”的。

  在这种状况下,由另一种力量出来“替天行道”,至少在表面的理论上能够说得通。而《水浒传》正是透过超多揭露北宋末政治的普遍性的黑暗现象,证明了梁山好汉“替天行道”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忠义”是梁山好汉行事的基本道德准则,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它是传统道德的范畴。尤其“忠”,首先和主要地表现为对皇帝与朝廷的忠诚,甚至梁山义军的武装反抗,攻城掠地,也被解释为“忠”的表现——“酷吏赃官都杀尽,忠心报答赵官家”。

  其实,梁山上不主张“忠”的也大有人在,像黑旋风李逵便动辄大喊“杀去东京,夺了鸟位”。只是这一种力量始终处在以宋江为代表的主“忠”力量的抑制下,而最终把梁山大军引到了投降朝廷的道路。“忠”的道德信条既是作者无法跨越的界限,却也是这部小说在封建时代能够成立和流传的保障。

  “替天行道”和“忠义”的前提,为《水浒传》蒙上一层社会所能够理解的道德正义色彩。在这种前提下,确实包含了许多与正统观念相一致的东西,不仅仅是对朝廷对皇帝的“忠”,诸如对清明政治的要求,以及对“奸夫”的仇恨,也莫不如此。但《水浒传》并不因此而失去它的光彩。

  它的前提其实是相当浮廓的、有时真有时假的,在这些前提下,同时也包含了许多与正统观念完全不一致的东西。小说不仅仅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现实,而且反映了民间、尤其是市井社会生气勃勃的人生理想。

  这部以北宋末年社会为历史背景的小说所揭露的社会现象,实际在封建专制时代具有普遍好处。小说中第一个正式登场的人物是高俅,这个因善踢球而得到皇帝宠信的市井无赖,居然不到半年就升到殿帅府太尉的高位,从此连同他的“衙内”倚势逞强,无恶不作。

  在全书正文的开端,这样写寓有“乱自上作”的意味。不仅仅如此,作为社会全景式的描述,在政权的上层,有高俅、蔡京、童贯、杨戬等一群祸国殃民的高官;在政权的中层,有受前者保护的梁世杰、蔡九知府、慕容知府、高廉、贺太守等一大批贪残暴虐的地方官。

  在此之下,又有郑屠、西门庆、蒋门神、毛太公一类胡作非为、欺压良善的地方恶霸。如此广泛的对于社会的揭露,是随着长篇小说的诞生而第一次出现。

  在“替天行道”的堂皇大旗下,作者热烈地肯定和赞美了被压迫者的反抗和复仇行为。梁山好汉们并不是出于纯粹的主持正义的目的而“替天行道”的,他们大多本身是社会“无道”的受害者。武松欲为兄伸冤,却状告无门,于是拔刃雪仇,继而在受张都监陷害后,血溅鸳鸯楼。

  林冲遇祸一再忍让,被遇到绝境,最后复仇山神庙,雪夜上梁山;解珍、解宝为了索回一只他们射杀的老虎,被恶霸毛太公送进死牢,而引发了顾大嫂众人劫狱反出登州……李逵虽然不断被他的宋江“哥哥”所斥责,但作者毕竟还是让他再三发出彻底推翻朝廷的吼声。能够说,人民的反抗与复仇权力,从未像在《水浒传》中那样得到有力的伸张。

《水浒传》优秀读后感5

  《水浒传》时我国最早的长篇小说之一,成书于元末明初,是一部描写和歌颂农民起义的伟大史诗。它以发生在北宋末年的宋江起义为题材,生动地叙述了起义的发生、发展和结局,塑造了一系列农民起义英雄形象,直接鼓舞了封建社会人民大众对统治者阶级的反抗斗争。它运用纯粹的白话,达到了绘声绘色、惟妙惟肖的艺术效果,确立了白话文体在小说创作方面的优势,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崇高地位,对后代文学具有深远影响。

  《水浒传》真实反映了农民起义的全过程,它由相对独立、完整的各个故事联结成一个整体。一百二十回的《水浒传》是由层次分明而又统一连贯的前、中、后三大段落组成。作者首先写了林冲、晁盖、武松、鲁智深以及宋江等人的故事,一方面反映了各种形式的“逼上梁山”,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各路英雄逐渐聚集,梁山队伍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过。

  《水浒传》充满了农民奋起反抗的悲壮和“替天行道”的豪情,是一曲“忠义”的悲歌。小说通过对宋江领导的梁山泊农民起义的全过程的描述,展现了北宋末年政治无能、奸臣当道、民不聊生的社会面貌,在封建专制社会具有普遍意义。作为对社会全景式的描述,在政治的上层,有高俅、蔡京、童贯、杨等一群祸国殃民的高官;在政权的中层,有受前者保护的梁士杰、蔡九知府、慕容知府、高廉、贺太守等一大批贪酷暴虐的地方官;在此之下,又有郑屠、西门庆、蒋门神、毛太公一类胡作非为、欺压良善的地方恶霸。

  如此广泛的对于黑暗面的揭露,是随着长篇小说的诞生而第一次出现。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完全通俗口音写成的长篇小说,它标志着古代通俗小说语言艺术的成熟。《水浒传》的语言生动、活泼,极富表现力,充满生活气息。无论写人叙事,还是描景状物,其语言或细腻,或简洁,或夸张,或明快,都显得粗俊爽,雄健豪放。在中国古代长篇小说中,《水浒传》是运用日常口语达到炉火纯青艺术境界的典范。《水浒传》不仅是农民起义的壮丽史诗,而且是中国古代英雄传奇的光辉典范。它以辉煌的艺术成就彪炳文学史册。

【《水浒传》优秀读后感】相关文章:

水浒传优秀读后感03-19

水浒传优秀读后感9篇03-08

名著《水浒传》的优秀读后感07-27

《水浒传》优秀读后感100字08-30

《水浒传》优秀读后感(通用5篇)04-28

水浒传优秀读后感(精选5篇)04-27

水浒传优秀读后感(精选8篇)01-09

水浒传优秀读后感(精选15篇)01-09

水浒传优秀读后感(精选3篇)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