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国演义》有感

时间:2023-08-30 15:28:37 三国演义读后感 我要投稿

【荐】读《三国演义》有感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领悟呢?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三国演义》有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读《三国演义》有感1

  书是我的好朋友,我喜欢看书,对于我来说,读童谣,让我想象力丰富;读历史,让我明白社会发展的规律;读科学,让我产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但我最喜欢的还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罗贯中以如梭之笔,运用章回体小说的形式,记叙了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社会发展历史,感动塑造了智杰、诸葛亮、义杰、关羽、奸杰、曹操等众多个性鲜明的历史人物形象,为后人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惊心动魄比比皆是,曹操煮酒论英雄谈笑间留下了“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如孙仲碟”的佳话,火烧赤壁曹操统率八十万大军南下,来势是何等之凶,可又在一把大火中灰飞烟灭,让人扼腕·······

  智勇双全,谦虚谨慎——赵云

  我最敬佩的还是长坂坡赵云孤身救幼子。你想一想,当年赵云孤身一人,却敢冲进曹军几十万大军之中,尽管他骁勇善战,可换作别人,有这么大的胆量吗?这一场杀,赵云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他冲进曹营找到了刘备的夫人,让出自己的马让她骑,反又杀死夏候婴,夺得青缸剑,最后才救出小主人阿斗。又冲出敌阵,终于保证了刘备唯一一个儿子的生命安全。而当赵云拼死救回阿斗,见到刘备时,不表有功,却言有过,他的谦逊之心,一至于此,着实令人钦佩。英勇善战、谦虚谨慎、赤胆忠心是对赵云最好的写照。难怪赞颂赵云的诗曰: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之龙。

  旷世奇才——诸葛亮

  诸葛亮的聪明才智更让我羡慕。隆中对简短话语中,体现出他对天下大势的精辟分析,洞察未来,奠定鼎足天下的基础。借东西,将气象知识灵活应用于军事之中,创立了典范。空城计更加淋漓尽致地体现出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在那时候,诸葛亮手下只有五千士兵,其中的一半还运粮去了,手中只有不到三千的士兵,但他不慌不忙,从容地应对司马懿带领的十万大军,利用司马懿的弱点,虚虚实实,无兵胜似有兵,直接用气势吓走了司马懿的十万大军。真是非一般人能有的胆识和智慧!在他为刘备争天下的过程中,处处体现了其超凡的智慧。从“博望城火攻李典”,“火烧新野拒曹军”,到“智激周瑜”,“智处华容”,“智取汉中”再到稳定汉中,出师南征和两次出师伐魏。就连作者,在字里行间也对诸葛亮充满了深深的敬佩。

  徐庶赞叹诸葛亮时说:“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出神鬼没守计”,而诸葛亮在今早已成为智慧化身,聪明的代名词。

  义薄云天——关羽

  关羽的“义绝”对我启发也很深,他武艺高强,神勇盖世,同时又“义不负心,忠不顾死”,是忠义的化身。他义释黄忠这件事上,他的“义”对我感触很深。在即将可以取下长沙时,放回了黄忠,让他换马来战。这不正说明服人更要让人心服,义薄云天。

  三个历史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在我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勇有谋、谦虚谨慎不也正是这个时代对我们的呼唤吗?在《三国演义》中我体会到了战马奔腾与士兵奋战之声,感受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壮怀激烈,我还聆听到了刘关张他们桃园结义的誓言。风云变幻,刀光剑影的三国时代,文争武斗,英杰辈出,那一幅幅荡人心弦的画面凝固远去,成为历史的瞬间。

  不仅如此,我还从书中还学到了许多的知识,比如研究历史的规律、分析人物的性格、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成败原因和兵法韬略。名著是经得起反复阅读和推敲的,《三国演义》中精彩的.人物和历史使我百读不厌!只要有时间,我一定会再次捧起《三国演义》,进入三国这个乱世英雄的舞台。

  教师点评

  小作者对于《三国演义》的故事如数家珍,具有一定的文学功底和阅读经历。特别是他对三国中三个不同人物的性格理解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我们都知道赵云骁勇善战,但是很多人只知其勇,不知他还很谦虚,小作者正是抓住了他孤身救刘备之子这件事,从赵云事后的言行中得出了他性格中的谦虚谨慎,深明大义。如果不是对这本书的极深研几,小作者也不可能得出如此的感悟。诸葛亮我们都知道他聪明绝顶,小作者对他“智慧”的描述种种事例是信手拈来,让我们惊叹。最后由三国中印象最深刻的人物性格联想到我们这个新时代也需要呼唤这样的平民“英雄”,也引导着小作者朝着这个方向成长!

读《三国演义》有感2

  晚饭过后,7:30和孩子一起看了一会儿《武神赵子龙》,今天正好演到的情节与“蒋干盗书”和“草船借箭”有关系。翔翔便兴致勃勃的为我讲起来。

  蒋干盗书

  “曹操率兵攻打周瑜时,周瑜打了胜仗,周瑜发现曹操水军的指挥官是从刘表手下归降曹操的蔡瑁、张允,这两个人可是精通水上作战,于是周瑜就产生了‘必设计先除此二人’的计谋。就在这时,曹操的幕僚蒋干毛遂自荐说愿意去说服周瑜投降。周瑜听说蒋干来访,就利用反间之计。晚上,周瑜与蒋干假装喝醉酒装睡,蒋干悄悄偷走了一封周瑜伪造蔡瑁、张允笔迹写的投降东吴的书信,连夜溜回曹营去报功,曹操看了这封信大怒,喝令杀了蔡、张二将。这就是蒋干盗书和反间计。”翔翔讲的头头是道,我还诧异,翔翔是从哪里知道的。还没等我来得及问他,翔翔又呼,“这个我知道,这个我也知道,这是有名的草船借箭。”看着翔翔手舞足蹈的样子,算了,不看电视了,安心听翔翔讲故事吧。

  草船借箭

  周瑜非常嫉妒诸葛亮的才华,总想找个理由杀掉诸葛亮。一天,周瑜让诸葛亮造10万枝箭,并说10天内就要。诸葛亮爽快地答应了说:“何需十天,三天就够。”周瑜很是吃惊。诸葛亮向子敬,(也就是鲁肃)借了20只船,600名士兵,然后把每条船用布蒙上,两边堆满一捆捆的干草。到第三天,天还没亮,诸葛亮便派人将鲁肃叫来,让子敬和他一同去取箭。然后,把20条快船用长绳连起来,一直往江北驶去。这时,江面上云雾很大,对面看不见人。当船快靠近曹操的水寨时。诸葛亮命令将船头朝东船尾向西,一字摆开,又叫士兵一起敲鼓呐喊。多疑的曹操说:“雾天作战,恐怕有埋伏。就先让水陆军的弓箭手向他们射箭,雾散后再进军。”于是,箭像雨点一样射向那20条船。箭头准确地落在草捆上,排得密密麻麻。过了一会儿,诸葛亮命令船头掉过来,再由西向东排开,于是,另一面又被射满了箭。等到太阳要升起来时,雾也快散了。诸葛亮命令军士开船,并一起大喊:“谢谢丞相的箭!”这就是草船借箭的故事。

  翔翔讲完了,我问翔翔:“这些你都是在哪里看到的`,我好想没给你讲过这些啊。”“妈妈你是没给我讲过,但你买的书我看了呀。还有你让我听得评书我也听了,这些都是从那里知道的。”我才一脸明白。

  想一想当初为了让孩子早点接触中国的古典文学,一口气为孩子买了四大名著的原著版本,每一部都是厚厚的上中下三册,买回家以后,闲暇的我先随手翻阅,并为孩子进行一些标注,以方便孩子在阅读的时候可以轻松无障碍,但对于这些枯燥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我本就没有兴趣,但为了简化孩子的阅读,避免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直接略过,或者识字不识字认得半边字,胡乱猜字,如果让孩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就查字典,可能会破坏孩子阅读的专注力和连贯性,所以曾坚持阅读了一段时间,把里面的生僻字、自认为翔翔不认识的字,一一做了注释,但生僻字太多,而且还有好多现在都不用的字,没坚持多长时间(好像只把上册标注完),我便烦闷的把《三国演义》合上了,从此束之高阁,偷懒想等翔翔大一点了让他自主阅读。没想到孩子自己一人竟然把《三国演义》读完了。我问:“翔翔,这本书你真的看完了吗?”翔翔点点头,“不过,书里面有好多的字我都不认识。妈妈,你怎么没接着给我注释啊。”翔翔反问我。

  顿时感觉有点愧对孩子,更加不如孩子,孩子不管认不认识字,都能坚持把书读完,最重要的是还是在我不知情、不用我强迫的情况下自主读完了,这一点真的要为翔翔竖起大拇指,点赞。

  “翔翔对不起,妈妈没有坚持读下去,这一点妈妈做的不够好,但是翔翔的表现是一级棒,妈妈向你学习。那我们就从明天开始接着把《三国演义》读下去,妈妈标注完一章,翔翔再认真阅读一遍,然后在听一节评书,我们三管齐下,一定要在这学期把这本书精读完毕。好不好。”翔翔开心地举双手赞成。

  “妈妈你知道乐不思蜀是说的谁吗?”“是谁啊。”既然选择听翔翔讲,就安安静静地做一个爱听讲的好妈妈吧。“乐不思蜀说的是刘备的儿子刘禅,小名刘阿斗,扶不起的阿斗说的就是他。”

  “妈妈,我还知道许多关于三国演义的歇后语呢!”孩子兴奋的说。“是吗,那么就请翔翔为妈妈讲解一二。”

  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翔翔一口气吐出了十来个歇后语,这让我很是震惊,没想到孩子对《三国》的熟知程度,竟然有这么多。当初还疑虑孩子不爱看,现在想想,当初其实是自己的懒惰使然。不要怀疑孩子的阅读兴趣,更不要疑虑孩子的理解感悟力。

  书本本不枯燥,有些时候吸引孩子的正是里面的情节,尽管孩子还看不懂,尽管还有点一知半解,那又怎样,看不懂以后就能看懂,一知半解又如何?总会有理解的那一天。看不懂、一知半解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让孩子丢掉对古典文学阅读的兴趣,到那时我们就真的是得不偿失了。

  《三国演义》这本书,将会是我和翔翔阅读道路的新起点,我们整装待发,准备起航,爱阅读的你呢,是不是也准备与我和翔翔一起出发呢!

读《三国演义》有感3

  暑假里我读了《三国演义》一书,使我受益匪浅。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统治集团政治、军事斗争为主要描写内容。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三国演义》刻画了许多人物形象,其中有人称奸雄的曹操,庸主刘禅,气量狭隘的周瑜,忠厚的鲁肃,勇猛的张飞,重义的关羽,纳贤的刘备等等,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

  在《三国演义》中,我最欣赏的就是曹操了。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虽然作者罗贯中有着“拥刘反曹”的写作倾向,他被写成奸诈之人,但是他的军事才能仍然在小说中彰显。他在东征西战中,占领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连少数民族都臣服于他,他是三国君主中最有才干的,魏国也是三国中最强盛的,是他奠定了魏国的基础。。

  曹操求贤若渴是最令人欣赏的地方。曹操为了选拔更多的人才,打破了依据封建德行和门弟高低任用官吏的标准,提出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于公元210年春天下了一道《求贤令》。曹操在令中一开始就总结历史经验,认为自古以来的开国皇帝和中兴之君,没有一个不是得到贤才和他共同来治理好天下的,而所得的贤才,又往往不出里巷,这绝不是机遇,而是当政的人求访得来的。有鉴于此,曹操立足现实,指出现在天下未定,正是求贤最迫切的时刻。他希望左右的人不要考虑出身,帮他把那些出身贫贱而被埋没的贤才发现和推举出来,只要有才能就予以重用。后来,曹操于公元214和217年又下了两道《求贤令》,反复强调他在用人上"唯才是举"的方针。他要求各级地方官吏在选拔人才上,力戒求全责备,即使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也受有关系,只要真有才能就行。经过一番努力,曹魏集中了大量人才,当时各地投奔到曹操门下的人很多,形成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的盛况。而且对于有才干的人曹操还能做到不计前嫌,比如贾诩追随张绣时,用计杀曹操,若非典韦死拒寨门,曹操早就被杀了,而曹操对这样的仇人,非但不杀,反而予以重用,因为曹操知道贾诩是非常难得的人才。

  曹操的成功不仅因为他的杰出才能和善于招揽人才,还在于他有着豁达的胸襟和广阔的胸怀。在赤壁的惨败之后,曹操并未一筹莫展,而是笑着说了一句"今北方仍由我所据",并且华容道上三次大笑展现出他对待挫折的乐观态度。曹操同时也是个很有文学情趣的人,喜欢作文赋诗,即使大战在即也情趣不改,他的许多诗作都是乐府中的名篇。他和他的两个儿子曹丕、曹植并称“三曹”。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各具其态,有长有短。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曹操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他很值得我学习。

读《三国演义》有感4

  空城计是诸葛亮和司马懿对决中的重彩戏,诸葛亮通过这一场大战,被奉为三国最有谋略的人。而司马懿则成了胆小如鼠,蠢笨如牛的人。

  《三国演义》中写道,马谡不听诸葛亮的话,失掉了街亭后,蜀军兵力大减,只能转攻为守。诸葛亮率领5000兵去西城搬运粮草,准备在汉中休养生息。可是魏国怎么会放过他呢,他们“宜将利勇追穷寇”,于是司马懿便率领15万大军进攻蜀军。

  一听到司马懿,诸葛亮就慌了,因为在当时,真正能做他对手的只有司马懿。就连毛主席也说过:此司马懿敌孔明之智也。诸葛亮对司马懿不仅仅是担心,更是恐惧。

  和曹魏相比,不管是地域、经济,还是军事,蜀国都是远远不如的。之前,凭借诸葛亮的智谋,还可以弥补蜀军军事和经济上的不足,最终“智取三城”,有了一定的`基业。但是遇上司马懿后,诸葛亮的厄运就开始了,他的智谋在司马懿那里被一一看破,如透明人,实在是无计可施了。

  面对司马懿的15万大军,该怎么办呢?诸葛亮绞尽脑汁想:跑吧,2500人在15万大军中,踏都被踏死了,怎么跑?战吧,这不明摆着是鸡蛋碰石头,飞蛾扑火,自取灭亡吗?投降吧,先帝奋斗一生建立的蜀汉政权就这样白白葬送掉,这怎么可以?那该怎么办呢?装,诸葛亮最后把主意打在这个字上,使用空城计吧。

  于是他让士兵大开城门,让百余士兵打扮成百姓的模样,洒扫街道。自己却端坐在城楼上焚香弹琴,旁边只有两个小童站着。

  这是诸葛亮的一次“豪赌”,也是一次攻心术,因为司马懿非常了解诸葛亮,他行军谨小慎微,不敢铤而走险,今天城门洞开,必定有埋伏。于是就赶快退兵了。

  读到这里,空城计的胜败原因似乎很明显了。可是再一深究,好像另有隐情。

  我们都知道,司马懿是一个智谋高深而又多经战事的人,即使一般的将领,也会使人去探虚实,他难道就没有想到这一点吗?诸葛亮再有定性,难道他的琴声中就没有弦外之音吗?诸葛亮身旁只有两个小童,司马懿为什么不射死诸葛亮呢?即使有伏兵,也是快不过箭的呀,何况是“攻其不备”,杀了诸葛亮,不就一了百了吗?可是司马懿并没有这样做,而是领着15万大军撤退15里,还一再强调:吾若不走,必中诸葛亮之计矣。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我们来回顾一下司马懿进曹营以来的事,曹操初次见到司马懿是就看出他有“鹰视狼顾”之性,他不重用司马懿,也不敢重用司马懿,他看得出司马懿有扶邦安家之才,却甘愿做一教书匠。他一再叮嘱曹丕: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正因为这样,司马懿在魏国做事一直是谨小慎微,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曹丕即位后,虽然对他重用,但是也处处对他设防,所以他不敢有大动作,不敢锋芒太露,只能卷缩着做人。曹叡即位后,更是对司马懿多加猜忌,不重用他。

  诸葛亮早知司马懿的能力,为了替北伐扫除障碍,他利用魏王对司马懿的猜忌,煽风点火,使反间计,把司马懿赶回宛城养老去了。

  然后他一次又一次地攻打曹魏,势如破竹,眼看就要抵达魏国都城,曹魏集团无人能够抵挡,曹叡才不得不起用司马懿,封他为“平西将军”。由此可见,司马懿的“平西将军”是专门为对付诸葛亮而封的。

  司马懿心里很清楚,如果灭了诸葛亮,他的使命也就结束了,在曹魏集团中,便无他的一席之地,所以他一定要诸葛亮活着,这样他才有可用之处,即使在宛城困住,被猜忌打压,还能苟活在世上,养老归终。如果诸葛亮死了,他就会像一只狗一样被抛弃,自古就有“天下已定,你固当烹”的说法。何况他是曹魏集团共同的猜忌者、排斥者。不想被烹,就要留下诸葛亮这只兔子,养寇自重啊!

  因此,司马懿在与诸葛亮的较量中,就像走独木桥,必须要捏拉准确,否则,要么因为失败惨重而被魏王废弃,要么因为全胜而被魏王“狗烹”。

  于是,在西城,司马懿不是不想进城,也不是不敢进城,而是不能进城,那是一座空城,一进去就只有“被烹”这个结果。诸葛亮也是深知司马懿的心里。所以,这两位三国时期最优秀的谋略家,暗通心里,一个在城楼上抚琴,一个听懂了弦外之音,完美地表演了这场空城计。

  诸葛亮和司马懿真是棋逢对手,他们的较量既惊险,又精彩。人生难得一知己,有了彼此,他们足矣。

读《三国演义》有感5

  今年寒假,我再次翻阅了《三国演义》一书,每一次看我都有新的收获。

  《三国演义》一书主要讲述了汉朝末年,朝廷昏庸,曹操、刘备、孙权先后产国魏、蜀、吴,三分天下,经过几十年的相互吞食,魏司马氏夺权,先后吞来蜀、吴、最终统一天下。

  总观全书,作者书中的主角明显是蜀国,读都自然喜欢蜀国一点,一般是蜀军败,则伤;曹军败,则喜。我也在这列大军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诸葛亮。

  诸葛亮,隆中人,刘备三出茅庐后进入蜀国政坛,以超高的智慧协助蜀国站稳脚跟,开疆扩土,赤壁之战他功不可没,三气周瑜他削弱敌国,七借荆州他兵不备刃增蜀疆土……就是这样一个人,在刘备临死前承诺:“鞠躬尽瘁,死而后以。”他的`忠心耿耿深深刻进了我的心中。可这位“智绝”,本来可以有更大的功劳,统一天下也不为过,但刘备去逝,刘禅继位,蜀国大势已去,七擒孟获,七出祁山,是他在兑现对刘备对蜀国的承诺,就连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然在军营中劳作。时隔千年,杜甫也在诗在感叹:“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就是这样一位智绝,用忠心,智慧而流传千古,怎不令人敬佩而印象深刻呢?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诸葛亮七出祁山有点儿循规蹈矩,去攻克魏国也不止只有祁山一条路,再说了祁山很贫瘠,就算得到了也没什么用。如果诸葛亮当时会仔细想想,蜀国也许也不会这么快就被灭了呢。

  《三国演义》一书,重现了当时战火纷飞的时代,让读者也能在感叹之余,思考一切可能。

  三国成立了诸葛亮也应该不会后悔了吧。

读《三国演义》有感6

  最近我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真是受益匪浅啊。《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讲述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0多年的历史。正文第一句话这样写道:“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不无道理,从周朝末年七国分争并入于秦统一天下,楚汉相争又并入于汉,书中有上百个人物,无数的军事谋略,加上作者本身借着历史人物来阐述忠、孝、仁、义、爱的`道理,更是深入人心。

  其中《赵云救阿斗》这个故事最让我感动,这个故事主要讲了在一场战斗中,刘备的甘,糜二位夫人和公子阿斗被冲散了,赵云苦苦追寻,才在一群逃难的百姓中找到了甘夫人,赵云又英勇奋战,冲出了层层包围圈,终于在一枯井旁找到了糜夫人和公子阿斗,救出了公子阿斗。读了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汶川大地震所涌现出的英雄,在那场大地震中,武警叔叔冒着生命危险前去废墟内寻找幸存者,手指甲都抛光了,鲜血直流,几天几夜过去了,他们吃不饱睡不足,但他们毫不退缩,仍然忙碌着。

  这本书中最令我敬佩的人是关羽,“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骑一匹“赤兔马”,他降汉不降曹,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刮骨疗毒,斩颜良,诛文丑……几乎是天下无敌,他的所作所为令人敬佩。

  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其所描绘每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笔法精辟,人物个性突出,值得我们借鉴。

读《三国演义》有感7

  《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奇书之一,也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所以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重的地位,也得到了很多的评价,其中,有许多故事都使很多人拍案叫好,包括:三顾茅庐、草船借箭、死孔明吓退活仲达等……,其中我和表哥对这本书都觉得很好。

  我读完这本书后,我觉得有很多故事情节都十分精彩,如三顾茅庐之类的,但我最感兴趣也认为最精彩的那就是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的那个情节。当时关羽因为要保护二位嫂嫂及侄儿的情况下,不得已只好屈服于曹军之下,但关羽虽处在曹营下,却无时无刻地挂念的大哥,时时打听大哥的下落,直到有一天关羽终于知道大哥现处在河北袁绍那里,他赶快提刀跨马护送着两位嫂嫂及随行的女眷们乘车,到了东岭关口,因偏将孔秀执意要请示曹丞相之后,此时,关羽已怒火上升,就把孔秀劈成两半,消息传到洛阳 ,虽洛阳守将韩福和孟垣商量对策,但哪里是关羽的对手,两人都被关羽所劈死,像这样,关羽一连闯过五个关口,杀了六员守将,才渡过黄河,他虽然感到有些愧对曹操,但此时的他只想赶快和大哥碰面,杀了这么多人,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从这我感受到关公的重义气,即使大哥在天涯海角,只要有消息,也要把两位嫂嫂平安的送到大哥手上,把自己的生死置之身外,一切以两位嫂嫂的安全为重,通过这,我对《三国演义》这本书更加有兴趣了。

  我表哥也和我一样,也有他自己觉得精彩的情节,而他认为精彩的不是关羽过五关斩六将,而是的芦救主。刘备虽然对刘表的`召请,心里感到疑惧,但又不得不去,所以,刘备便带着赵云,跨着的卢,向襄阳出发,蔡瑁装得非常恭谨,到了第二天早上,荆襄九郡四十二州县的文武官吏,开始参加刘备代替刘表主持的「丰年大宴」,赵云非常小心的跟在刘备身旁,于是,蔡瑁又设下计策,把赵云支开,等到酒过三巡之后,伊藉执着酒杯,个人总结走近刘备席前,悄悄地向他说过:蔡瑁想要杀你,你赶快从西门逃走吧!于是,刘备立即跨上的卢向西门逃出去,但没想到走不到几里路,前面有一条又深又急的河,此时,刘备只好向急流中跨下去,这时,刘备嘴里喃喃地念道:“的卢,你要救我!”的卢好像是听懂他话似的,奋力窜起来,使刘备脱离了险境。表哥觉得感受到人不可只注重外表,认为它是坏的而舍弃它,就像是的卢一样,纵使它是会克主的,但刘备却不在意它,可能是刘备的仁心感动了的卢马,所以,在主人最危急之时,它无克主反而是救了主人一命。

  这些人物和国家我们不难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关系着成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要忠义,也应该要有诚信吧。如果一个人把现实生活中最为宝贵的诚信也丢掉了,那这个人还有什么呢?金钱、地位、官职?这些都是次要的。诚信是一个人的永久身份证,如果没有了诚信,大家都不信任你,而且又在你背后指指点点,你不会难过吗?这些又岂是金钱、地位、官职能弥补的?我相信,你也不想做一个缺点多的不胜枚举的人吧!所以,让我们打开诚信的大门,用我们永久的身份证去面对人生吧!

读《三国演义》有感8

  最近,我读了一本名叫《三国演义》的书,感悟很深。

  首先,我对那些引起历史动荡的奸雄恨之入骨!董卓,利用手中的兵权,当上了太师,废掉了少帝,立陈留王当上了献帝,最后还是王允献连环计除掉了董卓。还有吕布,一介勇夫,背信弃义,“黄巾之乱”是随丁原,伐董卓时又跟了董卓,最后自立成国,死在曹操白门楼下。他们两人都是罪有应得。

  其次,我对那些英年早世的英雄感到悲哀。关羽,三国大将,最后中了吕蒙之计,使自己败走麦城。周瑜,东吴大将,因为嫉妒诸葛亮的'才华,被诸葛亮三气到死。诸葛亮称卧龙时战死棉竹城。庞统称凤雏,但还是被乱箭射死了。唉,这些英雄死的真可惜!

  我对三国大将十分佩服,我佩服赵云在曹操百万大军中七进七出。

  我十分喜爱这一本书。

读《三国演义》有感9

  今天,我看了三国演义。

  罗贯中先生写得三国演义。罗贯中先生笔下的三国演义写的'栩栩如生,可有的地方却使人不明白本来董卓收吕布反出吕布杀董卓等等这一些问题不断出现。要问我喜欢谁我喜欢我喜欢关羽。赵云。曹操,大家可能问我我为什么喜欢曹操,我会说曹操虽然狡猾可是他当时也是当时的文学家。政治家。他虽然狡猾可是他也为国做了很多贡献。

  我喜欢关羽,因为他为国家除害,可是他和他的儿子在赤壁一战中被敌人抓住了不投奔于敌人,死在战场上。我还喜欢赵云

  他一心抱国志对刘备忠心耿耿,最后杀死战场。

  这里面让我学会许多做人的道理,做人不能好色。

  我爱看三国演义!

读《三国演义》有感10

  假期里,我第一次深入阅读了历史巨著《三国演义》,真是感触深刻,大有荡气回肠回味无穷之感。

  这部书不仅是较早的一部历史小说,而且代表着古代历史小说的最高成就。小说采用浅近的文言,明快流畅,雅俗共赏;笔法富于变化,对比映衬,旁冗侧出,波澜曲折,摇曳多姿。又以宏伟的结构,把百年左右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件和众多的人物组织得完整严密,叙述得有条不紊、前后呼应,彼此关联,环环紧扣,层层推进。《三国演义》是古代历史小说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作品,它广泛流传,魅力无穷,在中国文学史上和人民生活中都有着难以估量的深刻影响。

  我觉得这部书的艺术成就更重要的是在战争描写和人物塑造上。小说最擅长描写战争,并能写出每次战争的特点。

  它讲述了东汉末年到晋朝统一这段时间发生的一系列的历史故事。翻开书页,首先映入眼帘的第一行,是“滚滚长江东逝水……”这样脍炙人口的.诗句,接着引入正文。开篇一句这样说道:“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真是一语中的,深刻精辟。回望历史,周末齐国纷争,但被秦统一;等到秦灭之后,楚、汉纷争,又被汉统一全国……无不印证了这句话。

  但《三国演义》最吸引我的还是上百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无数的军事谋略,还有忠、孝、仁、义、爱的道理,更是深入我的心里。智慧超人的诸葛亮,庸主刘禅,有勇无谋的吕布,善于倾听的刘备,气量狭小的周瑜,勇者关羽,宽厚的鲁肃……各个无不极尽其形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怪不得这上百个人物形象深受读者“宠爱”。

  在这些人物里我最喜欢的是智慧过人、才智超群的诸葛亮。我先说说诸葛亮的人物特征:1.上知天文下晓地理2.处事不乱、坚贞不移,为蜀国奉献了他的一生3.忠君爱民、具有高尚的人格。这些特点足以表明诸葛亮的为人处事。鲁迅曾言:“状诸葛亮之知而近于妖。”鲁迅高度评价诸葛亮,使我对诸葛先生的敬佩又深了一步。诸葛亮这种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使他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不可磨灭的英雄形象,也成为了中国老百姓的好榜样!

  当然,《三国演义》中的人物也启发了我反省与思索,教会我做人做事:曹操的多疑一直是其弱点,被人反复地抓住使其无法挣脱,最后杀死了华佗也害死了自己。我明白了做人还不如简单点,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吴国大将周瑜,被诸葛亮气死纯属自己气量小。这告诉我做人要胸怀宽广,不能小肚鸡肠;关羽因太有才华而骄傲,最终败走麦城而死。这也告诉我们胜不骄气不馁,不然恐怕就要乐极生悲了;司马懿能被诸葛亮死后用木偶吓走,并不是战胜不了对手,而是战胜不了对其的恐惧,他要战胜的其实是自己。

  看完《三国演义》,才感觉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感受到作者罗贯中的笔法果然名不虚传,他把所有人物描写得栩栩如生,诸葛亮的忠、张飞的直、关羽的义……统统不在“笔”下,让我们这些读者都和这本书融为一体了,随着故事的高潮而心情起伏,又因为人物的悲惨命运而扼腕叹息。

  《三国演义》属于章回小说,所以有让人一直看下去的强烈欲望,生动有趣,扣人心弦,让我们深深沉浸其中,仿佛自己就是那跃马驰骋征战沙场的英雄。

  所以《三国演义》这部书我真是百看不厌,每看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可谓中国古典小说的典范!以史为鉴,让人明智。

读《三国演义》有感11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我对词中的英雄一词发生了疑问,书中讲到的人物骁勇善战,然而,群雄逐鹿于乱世之中,谁才是真正的英雄呢?

  有人说,孔明是真正的英雄。因为他足智多谋,处事果断,上通天文,下晓地理,是千年难见的一代贤相,火烧新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六出祁山……无不体现这一点。然而,我认为孔明完全可以有更大的作为。刘禅无能,根本扶不起来,孔明却把自己的一生,死死的绑在了蜀国这辆毫无希望的战车上。

  我倒觉得曹操是一位真正的`英雄。尽管书中说他大逆不道,奸诈多疑,还敢“挟天子以令诸侯。”但能者居上,为何偏姓刘的能当皇帝?他是政治家,牢牢抓住天子,使他做任何事都变的名正言顺;他是军事家,不计前嫌,招贤纳士,以少胜多的官渡之战,使敌我力量

  发生了巨大变化;他是文学家,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己”这样脍炙人口的诗句。当然喽,他太多疑,以至于刚愎自用。但功大于过,曹操无论在哪一方面都称得上英雄。

  那再看他人:孙权不过仰仗父兄基业,建功甚少;周瑜虽年少有为,但气度狭小,意气用事;关羽,太骄傲;张飞,勇有余而谋不足;吕布,一见利忘义之徒也……

  总之,我以为,三国英雄,曹操一人而已。

读《三国演义》有感12

  他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它集中华文化于一体,他有波澜壮阔、气吞山河的宏伟场面,他有忠肝义胆的英雄人物,也有侠骨柔情的感人事迹。他就是鸿篇巨制---《三国演义》,最近我读了《三国演义》这篇名著,我百感交集。

  在这篇巨制之中,我最佩服的就是吕布了,他是一个英勇无比的好榜样,困难中,他无畏的向前;为了国家,他大义灭亲杀了父亲董卓;抉择中,他凭借着自己的威武对自己信任的那份决心,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在敌人濒临城下时,他勇敢向前,带领着自己的.部下,骑着自己的赤兔马,手中拿着自己的武器----方天画戟,走向战场,他最令我敬佩的是三英战吕布中其以一敌三,后成功归来,还有他刺杀董卓,也留名青史,他还打破袁术,帮助过刘备辕门射戟,那时,袁术派纪灵上前,之后刘备困难,向袁绍求救,曹操也不愿,吕布向前援助,立戟射枝,枝中双方停战,他的英雄形象将永远铭记在我的心中。

  《三桂演义》中赵云可以说是忠肝义胆,一心为君的典型。赵云,字子龙,他被人们称为常胜将军,他忠君爱民,他虽是武将,但其智慧可以说是五虎将之首。我最喜欢是赵子龙单起骑救主,因为赵以一人之力抵抗曹操十万大军救出了刘备的儿子,他忠心护主的那种精神值得我们的学习,他性格刚强坚毅,做战时沉着冷静,这也是为什么他可以百战百胜的缘故,他是来自常山的英雄,也是三国蜀王刘备的一双得力臂膀,他在单骑救主时的百般英勇,虽被曹军围困但不惊慌失措,凭借着一身好枪法,名扬四海,他的名字使当时的曹军闻风丧胆,他的英雄形象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

  《三国演义》中的关羽,一手提着青龙偃月刀,一身绿战袍,对大哥忠诚不二。但最后因为自己的自傲而败走麦城,折戟沉沙。曾经被俘虏于曹营,曹操答应他帮自己办几件实事就放了他,命其战场御敌,成功归来封他为侯,也就是这样被曹操拉上了贼船,使自己背上了恶名,关于在忍无可忍之时,三次辞官,但曹操用自己生病的幌子拒绝了他的召见为的就是不让关羽离开,关羽不等他的回复,便把官印和钱财挂在曹府门上,自己带着人走了,一路过关斩将,离开了曹营的束缚,但关羽也感谢曹操没有过多的阻拦,为了显示侠骨柔情的铁血男儿,出现了后来的放曹操之事,他忠肝义胆,侠骨柔情的精神,和魁梧的英雄形象将铭记在我的心中。

  读《三国演义》让我知道了:只有忠肝义胆的朋友才会陪伴我们的一生,滋润我们的心田,也只有侠骨柔情的知己才能像钥匙一样为我们打开前行的道路,即使身在曹营,也会由衷的走向我们,给我们力量和智慧,让我们一起回味《三国演义》的豪情壮举和赤胆忠心吧。

读《三国演义》有感13

  《三国演义》是我百看不厌的一本书,不同时期读它,有着不同的感受

  在幼时看《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是一个个传奇故事,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赤壁之战……我还明白了俗语“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含义。

  在低年级,看《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是一篇长篇历史小说,它不仅使我懂得了许多历史故事,更让我记着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忠胆侠义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阴险狡诈的曹操,软弱无能的刘禅……他们无一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高年级,再读原著《三国演义》,他在我心中已是一本饱含人生哲理,有着非凡意义的鸿篇巨作,对里面的人物也有了更深的认识。如我最崇拜的诸葛亮,从火烧新野,气死周瑜,空城计,锦囊斩魏延中显示出他的非凡才智。可他也并非神仙,如他让马谡去守街亭,导致战斗失利。料事如神的诸葛亮尚且如此,更何况我等凡夫俗子。所以我们没有理由苟求别人和自己不放错误,也不应该因为别人的一点过失横加指责,也不应该因为自己的一次考试的失利而灰心丧气,更不应该为自己取得的一点成绩而沾沾自喜,人无完人,我们身上也一定存在着需要充实改进的地方。

  在现在,当我的指尖划过书的最后一页,我似乎有了新的感触。

  不可否认,一个心底清澈,内心不污浊的人,他的灵魂才是一个真正的灵魂。但是,在如今这个真真假假的世界,不仅仅需要的是一个纯洁的'灵魂,更需要的是计谋,是揣测。心中不可有贪念,却不可无计谋。拥有足够的智谋,你才能保存心中那一份不可或缺的宁静,才可以笑看人生百态,做到宠辱不惊。

  我欣赏像陶渊明那样淡泊名利,内心如明镜的隐士,但我更欣赏有谋之人,他们内心同样清澈。在这个复杂社会,在任何岗位上都需要计谋,你有察言观色,会息事宁人,我认为这是一种生存之道,是一种让自己更好的屹立在这个群体间的计策。所以你需要用你的计策,你的智慧维持自己的价值。吕布无谋失天下,所以我坚信十个猛将敌不过一个诸葛亮,计谋对一个人的前途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会给你带来更多勇猛之士。计谋未尝不是证明你存在的方式,它也许会给你带来的不是猜疑,而是一条无比清晰的阳光大道,让你看透人间,在未知的大海上扬帆起航,找到属于自己的目标而为之奋斗。

  《三国演义》使我大开眼界,人物更是各具其态,不同年龄读它的感受也是森罗万象,《三国演义》,值得一看。

  读《三国演义》感人生百态。

读《三国演义》有感14

  《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它是罗贯一写得。其他的三大名著分别是《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寒假里我读了几遍。

  这本书写了东汉末年吴、蜀、魏三国战争的故事。这本书一开始讲到了刘备、关羽、张飞三位大将结义。成立好兄弟。关羽手拿青龙偃月刀,骑赤兔马,过五关斩六将。张飞拿丈八蛇矛,他的肺活量大。当时他大喝一声,吓退了百万曹军。故事里面有文武双全的军师诸葛亮,“奸雄”曹操……

  其中,我最佩服的就是刘备三顾茅庐请来的军师—诸葛亮。他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草船借箭,当时我想三天内造出十万支箭,这对周瑜和我们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的'事。可诸葛亮瞒过了多疑的曹操,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了十万支箭,令周瑜刮目相看。还七擒孟获、空城计、巧摆八阵图……

  再想想,这根学习不也是一样的吗?应该讲究方法,不要死记硬背。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以前,我背书总是死记硬背。后来,我发现,背书也是讲究技巧的,要一段一段的背,不能一篇课文一起背。

  《三国演义》这本书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而其中的人物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读《三国演义》有感15

  “故书不厌百回读”。不知第几次捧起《三国演义》,我却依旧读得津津有味。

  一个个人物在罗贯中的笔下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精通兵法的诸葛亮,残暴的董卓,处事果断的曹操……随着故事的发展,一幅幅波澜起伏的.画卷在我们眼前展开:汉灵帝腐败无能,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决心拯救国家,曹操在衮州招贤纳士想一统天下,孙策在江都也招贤纳士想继承父业,从此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三英战卢布、煮酒论英雄、过五关斩六将、草船借箭……一个个人物的品质在故事中一一展现在我们面前。

  其中,我最欣赏的是刘备那坚持不懈的品质。他在《刘备三请诸葛亮》中,一遍又一遍的去拜访诸葛亮,在诸葛亮避而不见、关羽张飞极不耐烦的情况下,刘备仍然没有放弃。诸葛亮在睡觉,他就极富耐心的在门口等待,终于用诚意打动了诸葛亮,请他出山,为自己的事业添砖加瓦。想想我们在学篮球时,也需要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许多学篮球的人受不了枯燥乏味,又极耗体力的基础动作学习,慢慢远离了篮球。看看他们,我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决不放弃。正是这种决心,永远向前挺进的精神支持着我,掌握了篮球的基础动作,运球、投篮、打配合的能力越来越好!

  “坚持就是胜利!”只要我们坚持不懈,成功就在眼前。

【读《三国演义》有感】相关文章:

(经典)读《三国演义》有感08-24

读《三国演义》有感[经典]08-26

读《三国演义》有感【精选】08-25

读三国演义的有感11-11

读《三国演义》有感11-23

三国演义读有感11-04

读《三国演义》有感07-19

读三国演义有感06-12

读《三国演义》有感06-13

读《三国演义》有感(精选)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