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国演义》有感

时间:2023-08-30 11:42:11 三国演义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三国演义》有感(集合15篇)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三国演义》有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三国演义》有感1

  在寒假里,我再一次精读了《三国演义》这部书,又得到了新的感悟。

  本书内容比较复杂,我便仿照司马迁以人写事的方法,按人物进行叙述。

  按功绩来算,第一个值得介绍的主角便是曹操曹孟德。此人有勇有谋,能文能武,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他一生平吕布、灭袁术、扫袁绍、降刘表,南征北战统一了大半个中国,之后三国并立曹操统治的地方也是最富庶的。如果不是赤壁之战失败,那么曹操要比司马氏早统一中国不少年,而且司马氏统一中国基本上根基都是曹操拼下来的。总之,曹操统一了北方,结束了北方战乱,恢复了生产,对人民贡献很大。

  再来说说孙权。孙权此人,头脑冷静,在全体文臣都同意降曹之后,仍冷静地采取了鲁肃的建议,成功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他的情商也很高,联合刘备,共同抗曹。他也可算是一代明主了。

  刘备也是一个雄才。他身旁聚集了很多贤臣,以至于我初读“三国”时都以为是刘备统一的天下。可后来刘备变了,在关羽张飞都死后,他不听诸葛亮的劝阻,一意孤行,最后白帝城托孤,使蜀汉的基业走了下坡路。

  最后再谈司马懿。他虽然也多疑,但却不像曹操那样,他的多疑是由谨慎支撑的,从诸葛亮的空城计就能看得出来。司马懿的智商是绝对够用的,不然,他何以在曹营中占得一席之地?

  后人对司马懿的.业绩评价也是非常高的,能带领司马氏统一三国的必定是一位雄才。

  《三国演义》不愧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它描写了东汉末年和整个三国时代,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展示了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是历史演义的经典之作。

读《三国演义》有感2

  在这个炎炎夏日,我读了一本非常有意义的书,它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小说,那就是“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

  这本书描写了汉末、三国时期复杂的军事和政治战争,以及给人名的苦难,再现了这一历史风貌。在这个故事中还有很多英雄人物,列如:“五虎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他们为蜀汉立下了赫赫功劳、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奸雄”曹操、“小霸王”孙策。等上百位英雄人物,令世人赞叹,人物刻画栩栩如生。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人当然是那“常山赵子龙”(即赵云)是也!只见他在《长坂坡》这场战役中,斩杀敌将五十多人,砍断帅旗十多面,在完全可以投降的情况下,还忠心于刘备,他的威风令世人赞叹,吓得曹军抱头鼠窜

  在《三国演义》,我认为刻画的最好的是关羽,他的英雄事迹可多了!他的忠义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就拿《白马坡》、《千里走单骑》来说吧!自从关羽暂时投降曹操以后,曹操对他十分好,甚至连赤兔马也送给了关羽,可是,关羽天天想着大哥——刘备。报答曹操,关羽打败了袁绍,最后又千里走单骑,离开了曹操,还把所有的赏赐留在了住宅里令曹操和其他武将惊奇不已,曹操还送了关羽一件战袍。可是,关羽却把新的战袍穿在里面,把旧的战袍穿在外面,曹操一问,才知道,旧战袍是刘备送的。

  关羽身上,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忠义思想。他的忠义刚好和中华文化相吻合,这也是《三国演义》流传至今的主要原因。

读《三国演义》有感3

  今天我想和大家讨论个问题“三国”中谁是好人?

  当我看了三国演义这本书后,我常在想三国中到底谁是好人?

  曹操是好人吗?曹操是一个英雄?他雄才大略,善于打仗,以弱胜强,打败了袁绍,平定北方。但是我觉得他是一个奸诈的枭雄。有一次,他去朋友家避难时,忽听门外传来“嚓嚓嚓”地磨刀声,以为人家要杀他,便一头撞开了门,一口气杀了朋友全家十几口人,杀完后回头一看,才明白人家是要杀猪来招待他。他常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也不教天下人负我。”你们说曹操可够坏的吧?

  周瑜虽然能征善战,也有雄才大略,但他的心胸太过狭窄,忌妒诸葛亮的才能,几次三番地想害诸葛亮。结果反受其害英年早逝。而孙权更是出尔反尔,居然将自己的妹妹当诱饵,今天与刘备要好,明天又联合曹操攻打刘备,“桃园结义”三兄弟都死在他的手下……

  刘备虽是个杰出的军事家,主张仁、义,也深受人们的爱戴。说他是好人,但我反对。吕布武艺高强,号称天下无敌,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的俗话。他曾救过刘备,当时刘备感激不已。可当吕布被曹操捉住,曹操爱惜人才,不想杀他,回头问刘备时,刘备却恩将仇报,提醒曹操董卓是怎么死的。吓得曹操抱着脑袋连声大叫“快推出去斩了。”你们看刘备够坏的'吧。

  我觉得在《三国演义》中能称得上好人莫过于是号称“卧龙先生”的诸葛亮和“义薄云天、智勇双全”的关羽。诸葛亮神机妙算,运筹帷幄,他出山辅助刘备打下江山,受先帝托孤后七出祁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蜀国的统一大业,励精图治,殚精竭虑,多么让人敬佩!七擒孟获、挥泪斩马谡,又看出他是一个有军事天分,治军有方的军事家。关羽是刘备的结拜兄弟,千里走单骑,斩颜良、诛文丑,华容道……他的“义气深重”无不让人感动;“义薄云天,智勇双全”,恐怕是对他最好的赞誉。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演义》中塑造了这么多人物,使我百读不厌。但是《三国演义》中的好人还真不多。

读《三国演义》有感4

  在暑假里,我读了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其中,《赵云救阿斗》这个故事让我深受感动。这个故事主要讲了在一场战斗中刘备的甘,糜二夫人和公子阿斗被冲散了,赵云苦苦追寻,终于在一群逃难的百姓中找到了甘夫人,赵云英勇奋战,冲出了层层包围圈,终于在一个枯井旁找到了糜夫人和公子阿斗。赵云浴血奋战,终于救出了公子阿斗。

  读了这个故事,我想起了五月十二日四川大地震所涌现出的英雄。在这场大地震中,武警叔叔冒着生命危险前去废墟内寻找姓存者,手指甲都刨光了,鲜血直流,几天几夜过去了他们吃不饱睡不足,但他们毫不退缩,他们仍然继续忙碌着。记得我在电视里看到一位武警叔叔倒下了,在附近的.医院醒来时,他一下子爬了起来护士看见了,连忙说:你千万不可以再去了,你现在的身体很弱,如果再去的话,有可能会有生命危险。他说:灾难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多一个人,就说不定多救出一个人。还没有接受记者的采访,就消失的无影无踪了。他们的领导说:这位武警战士已经救出五十多个姓存者运送出三十多个伤病员了。这场灾难中,各行各业所涌现出无数的英雄,他们使我知道了中国人是不怕困难的,是英勇无畏的。

  无论是古代的赵云,还是现代的武警叔叔,他们身上英勇无畏的精神使我知道了今后无论碰到什么样的困难,都要勇于面对,勇于挑战。

读《三国演义》有感5

  你知道什么是忠诚?你听到或看到过忠诚吗?忠诚就是武圣人关云长被曹操俘获后在名利和金钱的诱惑下依然不肯背叛自己的主公刘备。这是要有多大的.定力才能守住底线。在看罢《三国演义》我对忠诚有了更多的认识。

  在《三国演义》这本书中有两个故事最能体现出关云长的忠义。在刘备投靠袁术时,曾奉命去平定叛贼曹操,在一个战斗中刘备手下的一名大将被曹操俘获,这时我心里一惊,在想这一员猛将难道就这样牺牲了?但是曹操十分爱才,不忍把这样一员猛将杀害,于是就送给关羽大量的财宝和战马,赤兔就是当时曹操给关羽的礼物,但关羽不为所动,曹操又封关羽为大将军,关羽也不投降,一心想着主公刘备,后来历经艰辛终于逃了出来。

  第二个故事是发生赤壁之战后,关羽被派到麦城去保护荆州。当时魏国不甘失败,就再次发兵去攻打荆州。去荆州必定要经过麦城,刘备知道魏国要进攻麦城,急忙把关云长召回来,但是关羽拒绝了,他说:“我走后,荆州必然失守,不能再让魏国这只猛虎壮大起来了,我必须留在这里。”关云长真是义薄云天啊!他不顾自己性命也要把曹军打败。不久,魏军进攻麦城,关羽英勇杀敌,杀了一波又来一波,曹军以人数上的优势压制了关羽,双拳难敌四脚,一代枭雄就这样牺牲了。

  关云长的忠诚真让我们敬佩,在我们平时生活中也要牢记忠义二字,对待知己更要忠义,朋友有不愉快的事向你倾诉,你如果一时嘴痒把他不愉快的事情偷偷地告诉了别人,别人会因为这件事情取笑你的朋友,你让你的朋友面子往哪放?这就是对朋友最大的不忠义,我们要时刻警记“忠义”二字,不要让我们失去一个又一个朋友。

读《三国演义》有感6

  《三国演义》这是一部家喻户晓的著作,是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一段从东汉末代到西晋初期的历史风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从张角的黄巾军在河北起义到西晋的司马炎统一三国,从中经历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改朝换代,经历了将近一百年的风吹雨打。国家危难之时,无数英雄豪杰挺身而出,不畏艰险保家卫国。

  在《三国演义》中,人物的`个性是因人而异的,作者罗贯中妙笔生花,浓墨重彩地把每个人物的个性描绘得淋漓尽致。坚韧不拔、心胸广阔的刘玄德;义薄云天、忠肝义胆的猛将关云长;粗中有细、英勇善战的张翼德;“上识天文,下知地理”的诸葛孔明;狡诈多疑、被称为一代枭雄的曹孟德……这些人物交错在一起,演绎著一个个脍炙人口、扣人心弦的故事,引发了一场又一场的生死斗争,情节跌宕起伏,令人惊心动魄。

  空城计,诸葛亮铤而走险,用两千五百名将士来抵御司马懿的十五万大军。他坐在城楼上,身旁站著两名童子,神情自若地弹起琴来,打开城门,让二十名将士伪装成老百姓,在城门下扫地,结果司马懿的十五万大军被诸葛亮的空城计所吓退。这就是所谓的“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看到这里我不禁地为诸葛亮捏了把冷汗,让我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的聪明才智。

  走麦城关羽遇难,就像天空中一颗巨星坠落,得到消息后刘备张飞悲痛欲绝,废寝忘食,下令攻打东吴,从而我体会到了刘、关、张兄弟三人的情谊,回想当年,桃园英雄三结义:“不求同年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日死。”兄弟情深,让刘备热了头脑,让他的性命,国家断送在冷静与冲动之间。

  《三国演义》好比是中国文坛上的一朵奇葩,它包含著永不泯灭的人性,它传承了中华五千年的精神,塑造了一个个传奇的故事,永远长流。

读《三国演义》有感7

  今年暑假,我读了四大古典名著之一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一部描写东汉末年和整个三国时代以及西晋初期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一团一之间的矛盾和斗争的历史演义小说,在这本小说中有许多的英雄豪杰,仁义爱国的刘备、骁勇善战的关羽、心直口快的张飞、威风凛凛的孙权、阴险狡诈的曹操等。在众多人物中,我最喜欢的是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在《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中,诸葛亮就似一个“神”话般的人物,他才华出众、神机妙算、通晓古今,甚至能够呼风唤雨,是一个集谋略、睿智 、多才、忠诚、儒雅于一身的'英才。

  小说中有关诸葛亮的故事有很多,火烧新野、舌战群儒、草船借箭、三气周瑜等。我印象最深的是诸葛亮在东吴军营“舌战群儒”的情节。当时曹操拥兵百万南下,想要一举消灭刘备、孙权等军队,统一全国。但刘备他们也不是等闲之辈,他们不会坐以待毙的。当曹操大兵压境的危急关头,诸葛亮不顾个人安危自请出使东吴,希望促成孙刘联手,一起抵抗曹操。而东吴阵营中的投降派故意刁难诸葛亮,他们仗着人多势众,步步紧逼,羞辱和人身攻击并用,如疾风骤雨一般向诸葛亮袭来!而诸葛亮却不躁不怒,不温不火,沉着冷静地给他们分析天下形势,分析敌我的军事实力,最终促成了联盟。

  读完故事,我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的智慧和口才。他在众多人的“围攻”之下竟能镇定自若地完成说服孙权一起抗曹的任务。这就是“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最有力证明!

  这故事也让我懂得了:在危难之际要理智、要镇定,这样做的前提必须平是多学习、多积累。就如诸葛亮那样,博学方能多才!

读《三国演义》有感8

  高尔基曾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从小,我就热爱阅读,我读了许多好书,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爱的教育》《斑羚飞渡》……其中,我最喜欢读《三国演义》,里面经典的故事内容与豪迈的英雄人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国演义》主要描写了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以曹操、刘备、孙权为代表的魏、蜀、吴三国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书中许多精彩的战役让我大开眼界,特别是精彩绝伦的“赤壁之战”令我拍手称绝,主要包括:“曹操下书”、“诸葛亮舌战群儒”、“蒋干中计”、“孔明借箭”、“庞统巧设连环计”等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情节。

  除了书中的经典故事外,我还特别崇拜一些英雄好汉。赵云是我最佩服的一名盖世英雄,他英勇善战,忠心耿耿。长坂坡一战中他云功不可没,为救刘备的'儿子阿斗,单枪匹马与曹军奋力厮杀,杀了个七进七出,在千军万马中殊死拼搏,最后冲出包围,亲手将阿斗交给刘备,这种壮举实在令人钦佩!除了赵云,我还特别欣赏诸葛亮,他神机妙算,料事如神;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胸怀大志,宽宏大量。刘备三顾茅庐才把他请出隆中,那时二十七岁的诸葛亮看上去风度翩翩,睿智儒雅。他出山后帮刘备创立了西蜀霸业,在“赤壁之战”、“空城妙计”、“七擒孟获”等一系列战斗中显现了卓越的军事才华与惊人的聪明机智,说他是中国古代英雄人物中智慧和谋略的象征真是一点都不为过。另外,仁民爱物、礼贤下士的刘备;威猛刚毅,义重如山的关羽;豪气冲天、嫉恶如仇的张飞都令我钦佩不已。

  当然,书中还有一些我不欣赏的人物,如:生性残忍的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最后惨死吕布之手;贪图钱财与美色的吕布,为了一时诱惑大开杀戒,最后自己落得个被曹操斩首的后果;阴险歹毒,生性多疑的曹操信奉“宁教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杀了许多无辜之人,最后死于脑疾,他们这些行为都令后人扼腕叹息。

读《三国演义》有感9

  元末明初,罗贯中洋洋洒洒地写下了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六百多年后的今天,我总算把这部巨著读完了。同时,这部小说也带给了我许都感触。

  三国时的英雄豪杰数不胜数,但我觉得真正的英雄是曹操。其实,关于曹操也有很多争议,有的人说他是乱世奸雄,也有的.人说他刚愎自用。不错,他在小说中是说过“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样的话。但是不知大家有没有想过,在当时的环境中,你要想生存,这句话也不无道理。曹操为了巩固他的政权,有时候不得不使用一些铁血政策。

  论智谋,我认为曹操在《三国演义》里也是数一数二的。曹操从小读遍兵书,带兵打仗对他来说是小菜一碟。他可不像赵括那样只会纸上谈兵,他可以说是所向无敌,所到之处势如破竹。除了多疑之外,他几乎没有缺点。

  其次可以比才华。曹操和他的儿子曹植、曹丕,都具有深厚的文学功底,特别是曹植,能七步成诗。哪像刘备只是个卖草鞋的出身,他的儿子也是个懦夫。

  从各个方面来看,要说三国时的大英雄、大豪杰,我认为曹操都是当之无愧的。

读《三国演义》有感10

  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相貌堂堂,威风凛凛。大家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罗贯中笔下《三国演义》里的天下无敌、万世敬仰的关羽。

  《三国演义》书中有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勇猛无敌的张飞、忠心赤胆的赵云和奸诈狡猾的曹操……但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义薄云天、智勇双全的关羽了!

  细数过去,关羽可谓是战功赫赫,过五关斩六将,斩颜良、文丑双雄,水淹七军,力战庞德……即使曹操厚待他,赠与财物和官爵,关羽却依然忠于旧主,没有丝毫动心。正因为如此,关羽一时间名声大振,广受老百姓的推崇。这让他自己也不免轻狂得意起来,以至于守荆州时粗心轻敌,一意孤行,不仅不听谋士劝告,还在行军途中轻易卸下铠甲,以至于中了毒箭。紧接着败走麦城,命丧黄泉,也点燃了蜀国灭亡的导火索。痛定思痛,战场上无论我们多么强大,都要认真对待,不能掉以轻心,否则只会落得功亏一篑的下场,让人抱憾终生!

  前段时间报纸上有一则轰动新闻,提到一个职业五段的'棋手竟然打败了一个职业九段的高手。我当时想,从五段到九段,两人的棋力水平差距如此之大,高手怎么会沦为低手败将呢?现在想来,高手一定也犯了和关羽一样的错误——“大意失荆州”。这不,前日我与一个业余三段的棋手在网上对弈,前半场我可谓是“春风得意”,哼,他一个三段的,想跟我堂堂四段的斗,我一定要把他打个落花流水,屁滚尿流!我一边下棋,心里一边也得瑟起来。不好,下错子了!可惜棋场上落子无悔,我只因一个小疏忽就被对方吃掉一条长龙,结果可想而知,真悲惨呀!

  俗话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看来,不管是棋场还是战场,我们都不可大意呀!

读《三国演义》有感11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其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

  《三国演义》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蜀、魏、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三国演义》全篇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主要讲述了东汉末年,汉室衰弱,全国爆发了著名的黄巾起义,各路英雄趁围剿之机发展各自的势力。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实力最强,在官渡之战中,曹操灭袁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后,吴国大将周瑜大败曹操,从而形成三足鼎立,相对稳定的局面。小说成功刻画了近四百个人物形象,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关羽、张飞等人物形象,脍炙人口,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编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汇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是一部非常不错的历史演义经典。

  读完这本书,我也有一些自己的理解及思考,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刘备、张飞、关羽、诸葛亮、曹操及吕布这几个人物:我知道了刘备张飞关羽在桃园三结义,他们带兵去打仗,立了许多战功。曹操让关羽去刺杀官兵的头子,关羽很厉害,一杯酒还没冷就已经回来禀告曹操,已经杀了官兵头子。当吕布的干爸被人杀了之后,他加入了刘备的军队,等到他们军队壮大之后,他们打败了想战胜他们的曹操,最后曹操逃跑了。到了后来吕布叛变了,刘备让关羽和张飞把他杀了,后面曹操大军再次和刘备大战时,刘备却输了,这应证了“战场无长胜将军”这句话。

  刘备三人到诸葛亮的茅屋三请诸葛亮,当去第三次时,诸葛亮被他们行为所感动,加入了他们的队伍,从中我知道了“三顾茅庐”这个词的意思。我还知道了关羽最后被杀因为没有听从属下意见,中计而死,张飞要去报仇,被刺客杀死,刘备也想去报仇,但却没成功。到了后面,刘备儿子继承王位。书中还写到了诸葛亮帮赵云出了很多主计谋对付曹操,但都没有成功,诸葛亮神机妙算,他连自己生命快到尽头都能算出来。

  从这些内容中,我知道曹操和刘备都是很聪明的'人,他们之间打了很多仗,关羽和张飞称得上是刘备的左膀右臂,而诸葛亮真可谓称得上是“神算子”。从整本书中,我知道了当时战争的残酷无情,也知道了这里运用了很多孙子兵法战术,我也知道了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勇有谋。

  读完这本书,我也在思考:为什么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在结义时说的“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是不是这样的呢?这本书对后世产生了很多影响,有哪些影响呢?作者:叶瑾熙

读《三国演义》有感12

  《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奇书之一,也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所以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重的地位,也得到了很多的评价,其中,有许多故事都使很多人拍案叫好,包括:三顾茅庐、草船借箭、死孔明吓退活仲达等……,其中我和表哥对这本书都觉得很好。

  我读完这本书后,我觉得有很多故事情节都十分精彩,如三顾茅庐之类的,但我最感兴趣也认为最精彩的那就是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的那个情节。当时关羽因为要保护二位嫂嫂及侄儿的情况下,不得已只好屈服于曹军之下,但关羽虽处在曹营下,却无时无刻地挂念的大哥,时时打听大哥的下落,直到有一天关羽终于知道大哥现处在河北袁绍那里,他赶快提刀跨马护送着两位嫂嫂及随行的女眷们乘车,到了东岭关口,因偏将孔秀执意要请示曹丞相之后,此时,关羽已怒火上升,就把孔秀劈成两半,消息传到洛阳 ,虽洛阳守将韩福和孟垣商量对策,但哪里是关羽的对手,两人都被关羽所劈死,像这样,关羽一连闯过五个关口,杀了六员守将,才渡过黄河,他虽然感到有些愧对曹操,但此时的他只想赶快和大哥碰面,杀了这么多人,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从这我感受到关公的重义气,即使大哥在天涯海角,只要有消息,也要把两位嫂嫂平安的送到大哥手上,把自己的生死置之身外,一切以两位嫂嫂的安全为重,通过这,我对《三国演义》这本书更加有兴趣了。

  我表哥也和我一样,也有他自己觉得精彩的情节,而他认为精彩的不是关羽过五关斩六将,而是的芦救主。刘备虽然对刘表的召请,心里感到疑惧,但又不得不去,所以,刘备便带着赵云,跨着的'卢,向襄阳出发,蔡瑁装得非常恭谨,到了第二天早上,荆襄九郡四十二州县的文武官吏,开始参加刘备代替刘表主持的「丰年大宴」,赵云非常小心的跟在刘备身旁,于是,蔡瑁又设下计策,把赵云支开,等到酒过三巡之后,伊藉执着酒杯,个人总结走近刘备席前,悄悄地向他说过:蔡瑁想要杀你,你赶快从西门逃走吧!于是,刘备立即跨上的卢向西门逃出去,但没想到走不到几里路,前面有一条又深又急的河,此时,刘备只好向急流中跨下去,这时,刘备嘴里喃喃地念道:“的卢,你要救我!”的卢好像是听懂他话似的,奋力窜起来,使刘备脱离了险境。表哥觉得感受到人不可只注重外表,认为它是坏的而舍弃它,就像是的卢一样,纵使它是会克主的,但刘备却不在意它,可能是刘备的仁心感动了的卢马,所以,在主人最危急之时,它无克主反而是救了主人一命。

  这些人物和国家我们不难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关系着成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要忠义,也应该要有诚信吧。如果一个人把现实生活中最为宝贵的诚信也丢掉了,那这个人还有什么呢?金钱、地位、官职?这些都是次要的。诚信是一个人的永久身份证,如果没有了诚信,大家都不信任你,而且又在你背后指指点点,你不会难过吗?这些又岂是金钱、地位、官职能弥补的?我相信,你也不想做一个缺点多的不胜枚举的人吧!所以,让我们打开诚信的大门,用我们永久的身份证去面对人生吧!

读《三国演义》有感13

  前不久,我读了一本名叫《三国演义》的书,使我受益匪浅。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书中的重要人物有: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曹操、孙权、周瑜等。其中最使我尊敬和佩服的.是关羽和诸葛亮。

  关羽,长须飘飘、青衣青袍,手持青龙偃月刀,犹如青龙飞舞,他不但武功高强而且还讲义气。在《三国演义》里记载,一次在刘备和曹操交战时,因为带了妇人,又怕曹操的人伤到妇人,不得不投降于曹操。后来曹操赏赐了赤兔马给了关羽。他得到赤兔马后赶紧带上二嫂去找刘备。后来也就出现了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等故事。

  诸葛亮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人,他足智多谋,为刘备出谋献策。刘备有了他,定荆州,平南蛮,开三国之功业。什么空城计啊,赤壁之战啊,各种各样的战役,差不多都是百战百胜的。在空城计中他只用了400多个小兵就把15万多的敌人吓得丢盔弃甲,狼狈不堪,最后逃跑。在草船借箭中,诸葛亮利用大雾天气,使几十条草船轻而易举地向曹操“借”了十万多支箭。

  顾卓航就像诸葛亮一样计谋非常多。有一次,我们玩捉迷藏,顾卓航捉,我和普方舟躲,我们找了一个非常不起眼的角落躲了进去。只见顾卓航左找右找,就是找不到我们,我心里暗自高兴,突然,顾卓航大叫一声:“我看见你们了!”我和普方舟想他肯定是骗人的。他见这着不灵了,就换了一着,又大喊“有人捉孩子啦!”说完便大跑起来,我们以为坏人真的来了,就也飞跑出去,刚跑了一会就听见顾卓航在旁边说“你们输啦!”这时我们才发现我们又上当了,顾卓航真像诸葛亮一样神机妙算啊!

读《三国演义》有感14

  烈日炎炎的盛夏假期,我翻开我国历史的篇章——《三国演义》,津津有味地阅读完之后,令我深有感触。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和《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齐名为“四大名著”。从“桃园结义”到“司马懿统一三国”中的.故事数不胜数,而且生动有趣,让我看了还想再看下一篇,爱不释手。

  其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诸葛亮,他能说是主人公之一,才华横溢,料事如神。自从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他就忠心耿耿为刘备效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独自撑起蜀国。尽管面对孙权,曹操那些“豺狼虎豹”也无所畏惧,胆大心细,在万人之中显示自己的才华,在刘备那儿也立下赫赫战功,如:火烧赤壁,华容道,三气周瑜,七擒孟获……诸葛亮有句名言“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所以诸葛亮的计策中,除了空城计,其它都是在他的掌握之中。

  听到曹操这个名字,大家众所周知,他被人们认为是“超级大反派”。每当别人听到刘备打了败仗都心不甘情不愿,但听到曹操大了败仗都拍案叫绝。曹操是“反派”?我不这么认为:1.曹操成为奸雄那是被逼的,黄巾乱起,董卓进京,他怎能坐视不管。2.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是为了讨伐袁绍。3.曹操不阴险狡猾,曹操是因为出计而被视为狡猾,那诸葛亮岂不是更狡猾?4.曹操对百姓很好,大家都知道刘备打了败仗会带百姓逃亡,曹操其实也是如此呦!曹操本是大汉忠臣,但朝代出了问题,皇帝无能,所以终结了汉朝。但我们也要把曹操列入“英雄榜”。

  当然,三国还有其他有名的英雄豪杰:智勇双全的周瑜、大义凛然的关羽,力拔山兮的吕布……我也好想斗转星移回到过去,和刘关张“四英站吕布”,与曹操煮酒论英雄,和孔明公瑾火烧赤壁……

  《三国演义》真不愧为“四大名著”之一,不仅人物详细,而且故事精彩,让我的记忆里又多了一份知识,收货满满。

读《三国演义》有感15

  假期里,我第一次深入阅读了历史巨著《三国演义》,真是感触深刻,大有荡气回肠回味无穷之感。

  这部书不仅是较早的一部历史小说,而且代表着古代历史小说的最高成就。小说采用浅近的文言,明快流畅,雅俗共赏;笔法富于变化,对比映衬,旁冗侧出,波澜曲折,摇曳多姿。又以宏伟的结构,把百年左右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件和众多的人物组织得完整严密,叙述得有条不紊、前后呼应,彼此关联,环环紧扣,层层推进。《三国演义》是古代历史小说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作品,它广泛流传,魅力无穷,在中国文学史上和人民生活中都有着难以估量的深刻影响。

  我觉得这部书的艺术成就更重要的是在战争描写和人物塑造上。小说最擅长描写战争,并能写出每次战争的特点。

  它讲述了东汉末年到晋朝统一这段时间发生的一系列的历史故事。翻开书页,首先映入眼帘的第一行,是“滚滚长江东逝水……”这样脍炙人口的诗句,接着引入正文。开篇一句这样说道:“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真是一语中的,深刻精辟。回望历史,周末齐国纷争,但被秦统一;等到秦灭之后,楚、汉纷争,又被汉统一全国……无不印证了这句话。

  但《三国演义》最吸引我的还是上百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无数的军事谋略,还有忠、孝、仁、义、爱的道理,更是深入我的心里。智慧超人的诸葛亮,庸主刘禅,有勇无谋的吕布,善于倾听的'刘备,气量狭小的周瑜,勇者关羽,宽厚的鲁肃……各个无不极尽其形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怪不得这上百个人物形象深受读者“宠爱”。

  在这些人物里我最喜欢的是智慧过人、才智超群的诸葛亮。我先说说诸葛亮的人物特征:1.上知天文下晓地理2.处事不乱、坚贞不移,为蜀国奉献了他的一生3.忠君爱民、具有高尚的人格。这些特点足以表明诸葛亮的为人处事。鲁迅曾言:“状诸葛亮之知而近于妖。”鲁迅高度评价诸葛亮,使我对诸葛先生的敬佩又深了一步。诸葛亮这种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使他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不可磨灭的英雄形象,也成为了中国老百姓的好榜样!

  当然,《三国演义》中的人物也启发了我反省与思索,教会我做人做事:曹操的多疑一直是其弱点,被人反复地抓住使其无法挣脱,最后杀死了华佗也害死了自己。我明白了做人还不如简单点,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吴国大将周瑜,被诸葛亮气死纯属自己气量小。这告诉我做人要胸怀宽广,不能小肚鸡肠;关羽因太有才华而骄傲,最终败走麦城而死。这也告诉我们胜不骄气不馁,不然恐怕就要乐极生悲了;司马懿能被诸葛亮死后用木偶吓走,并不是战胜不了对手,而是战胜不了对其的恐惧,他要战胜的其实是自己。

  看完《三国演义》,才感觉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感受到作者罗贯中的笔法果然名不虚传,他把所有人物描写得栩栩如生,诸葛亮的忠、张飞的直、关羽的义……统统不在“笔”下,让我们这些读者都和这本书融为一体了,随着故事的高潮而心情起伏,又因为人物的悲惨命运而扼腕叹息。

  《三国演义》属于章回小说,所以有让人一直看下去的强烈欲望,生动有趣,扣人心弦,让我们深深沉浸其中,仿佛自己就是那跃马驰骋征战沙场的英雄。

  所以《三国演义》这部书我真是百看不厌,每看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可谓中国古典小说的典范!以史为鉴,让人明智。

【读《三国演义》有感】相关文章:

(经典)读《三国演义》有感08-24

读《三国演义》有感[经典]08-26

读《三国演义》有感【精选】08-25

读三国演义的有感11-11

读《三国演义》有感11-23

三国演义读有感11-04

读《三国演义》有感07-19

读三国演义有感06-12

读《三国演义》有感06-13

读《三国演义》有感(精选)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