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后感

时间:2023-08-04 13:50:56 三国演义读后感 我要投稿

《三国演义》读后感大全(15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国演义》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国演义》读后感大全(15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1

  明朝罗贯中所著《三国演义》讲述的是三国时期的人物和故事。

  这本书主要写了蜀吴魏三个国家之间的斗争,最后魏国胜出。主人公有: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孙权、周瑜、曹操等。刘备的心胸比较宽广,关羽对刘备则是忠心耿耿,张飞很勇敢,诸葛亮机智过人,孙权既有智慧又勇敢,周瑜很有礼貌,曹操文武兼备。

  我最喜欢的`人物是诸葛亮,诸葛亮料事如神,聪明过人,为蜀国做出了不少贡献。草船借箭就充分说明了诸葛亮的机智勇敢、临危不乱。这部分讲周瑜欲除诸葛亮,要他十天造十万箭,诸葛亮不仅没拒绝,还立下了军令状,三天之内就能造十万只箭。他找来二十只船,船上布满稻草人,在一个大雾天里假装攻打曹营,曹军放箭,箭都射到稻草人身上了,诸葛亮就此成功借箭。

  读了这本书,我对诸葛亮佩服得五体投地。诸葛亮知识渊博,才华横溢,善于借用气候、地形等自然环境来开展战斗,获得胜利。这启示我们要加强学习,拓宽知识面,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要善于观察自然环境,察言观色,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做出正确的判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国演义》读后感2

  某个周六的上午,我在家看了《三国演义》里的'“草船借箭”这一篇文章。

  里面主要讲了:“周瑜妒忌诸葛亮,让他在十天内造好十万只箭,诸葛亮第三天四更时分去向曹操借了十万只箭,第四天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

  诸葛亮这机智勇敢,从容应对困难的精神实在令人敬佩,反而周瑜这样心怀妒忌和用心险恶的人让我们很讨厌他。

  这篇文章让我想到了一篇新闻:一个小男孩的爸爸公司很忙,没有时间接他,就让他自己一个人回家。小男孩从电梯口走出来时发现从自己家出来一个陌生男子,他不慌不忙拿出钥匙打开门,陌生男人怕被发现,到回去看,小男孩发现那陌生男人又回来了,但他一点不害怕,开始装起瞎子,当陌生男人看见小男孩是瞎子的时候准备走的时候,小男孩的爸爸突然打电话过来,陌生男人又回来了,他爸爸问小男孩:“儿子,你回到家了吗?”小男子说:“我回到家了,就是回来时眼睛看不见摔了几跤。”陌生男人放松警惕,悄悄地走了,等没了声音,小男孩急忙打电话给爸爸求救,爸爸回来时,小男孩把事情全告诉了爸爸,爸爸得知急忙报了警。

  啊!这小男孩也太聪明了吧!除了聪明之外,是不是还有从容面对困难的品质呢?如果是我一定会哭。我以后也要向这位小男孩学习遇到任何事情都从容不迫的精神。

《三国演义》读后感3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一首大气磅礴、气势宏伟的赞歌拉开了三国的序幕。《三国演义》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它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刻画了近两百个人物形象。在这本厚厚的书里,记载着许多的人物,有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武艺高超的'吕布、忠心耿耿的关羽、威猛忠心的赵子龙、谦卑有礼的刘备、阴险狡诈的曹操……每位人物作者都描写得栩栩如生,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了他们的性格特点,让人读了不能忘怀,使我真实地感受到了那段被封尘已久的历史故事。

  其中,我最为敬佩的人是曹操,但是书中为了突出刘备的仁义,他被写成奸诈的人,虽然如此但他在各方面的才能依旧是那么显著,他在乱事之中统一了北方,击败了少数民族,同时魏也是三国中最为强大的。曹操是三国的君主中最有才华的,他善于招揽人才,有着过人的胆识才干,谋略超群。

  诸葛亮在书中看来似乎是智慧的化身,他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名流千古。阿斗是蜀国的后主,他昏庸无道,贪图享乐,可以说是一个烂泥敷不上墙的人,但是即使是在这样的君主之下,诸葛亮仍用自己的生命报答刘备的情意。

  读了《三国演义》一书,使我受益匪浅,那些层出不穷的智慧谋略、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英雄主义的人格精神,都展现了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博大精深的文化。

《三国演义》读后感4

  这个学期,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把《三国演义》又看了一遍。我喜欢诸葛亮,他是一位多智多谋的人。他在蜀国是刘备的参谋师。

  在《草船借箭》这个故事里能够体现出他的聪明:一天,周瑜对诸葛亮说:“你在十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诸葛亮答应了,他还说:“三天的时间就够了”。而且还立下了军令状。诸葛亮向鲁肃借了二十条草船,他还在每条船上安排了三十个士兵。第一天,不动;第二天,也不动;直到第三天夜里,他的二十条草船向曹军游去。曹操看见了,心里很害怕中埋伏,命令箭手在寨前抵挡。不一会儿,诸葛亮的草船上插满了许许多多的箭。然后诸葛亮就带着装满十万多支箭的二十条草船回营了。到了白条,曹操才明白上当了。诸葛亮回到营中,周瑜让人去数箭,共十五六万支。周瑜心里又惊又恨,但他也没有办法。这样能够看出有多智多谋的诸葛亮,心胸狭窄的`周瑜。

  正所为许我小朋友说的:“我们要好好学习,像诸葛亮一样聪明。”

  《三国演义》是一本不错的书,有空你也找来看看吧!

《三国演义》读后感5

  在劳动节假期,我读了一本书,叫《三国演义》的书。

  这本书主要写的是公园一八四年黄巾军棋艺至二三零年西晋建立统一了中原。

  这本书描述了各国的军事、政治、外交和其他战争,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朽,显示了统治者的无能,反映了老百姓对战争和分裂的反对。 要求祖国和平统一的愿望。

  在众多的人物中,我最欣赏的是诸葛亮和赵云。赵云素有“常山赵子龙”之称。赵云勇是其中一位著名的.五虎将。在曹操的十万大军之上,杀人灭口,来来回回七次。不管是哪个曹将军,都不能打败他,但是让赵云科去吧!

  虽然诸葛亮呢?名称姓诸葛亮,被称为“卧龙先生”,总是在羽毛扇的手中。这样,人们认为这是一个安静的性格。更令人敬佩的是,她能理解天文,地理吧!同时准比现代乐器。我听说他是在世界上仅次于五丈原去,还用自己的木制雕像吓跑敌人,是“死诸葛吓辜负”呀!

  看完了这本书,我想那时候的争斗,和现在的分班也一样,那时的兵便等于我们现在的知识。我要对学生自己说:“我要好好学习。”

《三国演义》读后感6

  最近,我看了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把书中的人物写得栩栩如生,让我受益匪浅。《三国演义》主要讲了爱民如子的蜀国皇帝刘备,欺压百姓的魏国皇帝曹操,称霸东江的吴国皇帝孙权,互相消灭了其他割据势力,形成了三国鼎立的格局。《三国演义》里面有许多的人物值得我们学习,我最喜欢足智多谋诸葛亮。

  特别是草船借箭这节,周瑜很妒忌诸葛亮的.才华,总想把他除掉,又不能做的太明眼。于是想了个要诸葛亮十天造十万支箭的诡计,谁知诸葛亮不用十天,承诺三天可以搞好并立下军令状。周瑜觉得他是没可能完成任务的,可以以此把他除掉了。三天的期限来到了,诸葛亮利用快船扎稻草人,假意向曹军进攻,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了十万支箭。这次周瑜不得只叹:“诸葛亮神机妙算,真比不上他!

  ”最后成了好朋友,一起商讨抗曹军的大计。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必须努力学习,学以致用。向诸葛亮一样多读书,多运用才是真正掌握知识,为将来打好基础。

《三国演义》读后感7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首短短的《临江仙》,道尽了多少人世沧桑,多少风起云涌啊!

  《三国演义》是我最爱读的一本书,书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让我感受颇深,记忆深刻。

  读《三国演义》,感受诸葛亮的智慧。“智绝”诸葛亮初出茅庐,便火烧新野,智算华容道,让关张二人心悦诚服;火烧新野让魏军片甲不留,七擒七纵让孟获五体投地。但他毕竟不是完美的,错用马谡导致伐魏功亏一篑,“两朝开济老臣心”却落了个“出师未捷身先死”的下场,让我十分痛心。

  读《三国演义》,感受关羽的义气。“义绝”关羽自从跟随刘备,就从来没有想过另随他主。曹操惜才,将关羽抓住后,山珍海味、金银财宝供应无缺,连赤兔马也给了他,但仍没有改变他对刘备的忠心。一得到刘备的消息,关羽便立刻别了曹操去寻刘备,一路过五关斩六将。后来在华容道,关羽念着曹操对他的恩情,冒着被处死的.危险放了他。但关羽骄傲自大,败走麦城,被东吴杀死,这一情节让我食不甘味。

  读《三国演义》,感受赵云的胆识。当年他带着阿斗,孤身奋战曹操二十万大军,镇定自若,最后脱险。刘备娶亲时,赵云带着诸葛亮的锦囊,护送刘备带着孙尚香安全回到蜀国。“一身是胆”的他,让我热血沸腾,深深拜服。

  往事如烟,龙争虎斗,也是转头空。读《三国演义》,让我身临其境,感受到那些兴衰成败、朝代更迭,还有那永不磨灭的精神。

《三国演义》读后感8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个学期,我看了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

  在魏、蜀、吴的三国的主公中,我最欣赏与钦佩刘备。因为他虽无诸葛亮的济世之才,也没有关羽的高超武艺,却以仁德使赵云、黄忠、马超等当世虎将的'投靠,虽然身居三国最弱却能保持不灭,这是最强的能力!

  但他最让人敬佩的品质还不止于此。当曹操以徐庶之母为威胁让徐庶前来投靠他时,徐庶向刘备举荐了诸葛亮。相信大家已经知道,三顾茅庐的故事就此展开。刘备前两次去往隆重拜访诸葛亮,都没有见着,无功而返。第三次,当他准备启程时,关羽张飞二人极力劝阻,但经过一番劝说,还是去了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刘备的耐心与诚恳打动了诸葛亮。使得他为刘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最终因为五虎将的相继离世和刘禅的懦弱无能,蜀国终于衰败了。

  这本书让我了解了三国时期的故事,刘备爱民如子,诸葛亮足智多谋,曹操生性多疑,这些我早以知道,他们在故事中有不同的优点和缺点,我们要学习他们的优点,知道他们的缺点,在生活中把他们的优点用起来。

《三国演义》读后感9

  生活是个万花筒,他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而书籍就是这个万花筒中最灿烂的一角,那里的一切一切都让我着迷,令我陶醉......

  我最初读《三国演义》的时候,是两年前我十岁生日的时候——那天妈妈送了我一整套的“四大名著”,并且都是无删减的版本,我兴奋不已的立即挑选了一本《三国演义》开始读了起来。

  里面的内容不好理解,生僻字还一打一打的'——“谞”、“藜”、“镔”、“劭”、“颙”。我家那本小小的字典都快查不全了,耗了一个多小时才把第一回看个大概。

  后来,我还是被它吸引了过去——引人入胜的情节此起彼伏,让我看得如痴如醉:“诸葛亮舌战群儒”、“孔明三期周公瑾”、“诸葛亮痛哭庞统”、“关羽刮骨疗毒”。。。。。。这些都是我的“珍藏品”,时不时拿出来看一看。

  我对题记也有更深的理解——“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鱼樵东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是一首咏史诗,借历史兴亡抒发人生感憾,体现出一种高洁的情操,旷达的胸怀。罗贯中虽然借用了杨慎的诗,但也表达了自己的情感。

《三国演义》读后感10

  读了《三国演义》一书,我受益匪浅。《三国演义》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统治集团相互斗争为主要内容,讲述了东汉末年至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的战争故事。翻开它,就犹如展开了一幅巨大的历史画卷。作者给这幅画卷描绘出朵朵奇葩,六臣武将争权夺利、钩心斗争的纷争,同时也不乏风花雪月的爱情和情意深长的友情。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让人忘却了这是在述说历史,而分明是在娓娓地讲述一个个美丽动听的故事。

  书中每个人物都生动鲜明:气量狭小的周瑜,忠厚的鲁肃,勇猛的张飞、重义的'关羽,纳贤的刘备,足智多谋的诸葛亮等等。其中,我最赏诸葛亮。他上知天文,下知地地理一并且神机妙算,草船借箭”这一情节更加突出了诸葛亮是一个足智多谋、聪明能干、博学的人,而周瑜是一个小肚鸡肠,心胸狭窄的人。

  读完《三国演义》后,我懂得了:在学习中,我们应以周瑜为鉴,当别人的成绩超过自己时,我们应该认真分析一下自己退步的原因,虚心向成绩好的同学学习,弥补自己的不足。同时,我们还应该虚心听取爸爸妈妈的劝告,不应该因为考试失利就失去信心。我们应该像诸葛亮一样,心胸宽阔,宽宏大量,以积极的心态去再对生活。

《三国演义》读后感11

  “刘关张桃园结义”“三英战吕布”“火烧赤壁”……这些耳熟能详的故事,全都出自一本精彩的历史小说——《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讲述的是东汉末年群雄各据一方,发动了一场又一场的战争,成为魏国、蜀国和吴国的争霸,最终晋国统一天下的.故事。

  《三国演义》中有不少鲜明的人物形象。如“奸雄”曹操,以仁治邦的刘备,忠义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等。其中,我最喜欢卧龙先生诸葛亮。他机智过人、神机妙算,却不像周瑜一般心胸狭窄、诡计多端。他对刘备十分忠心,对待公事一丝不苟,“开诚布公”这个成语就是从他这里来的。他可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啊!

  想到诸葛亮,我不禁想起了身边的人。在放假期间,我们在家里舒舒服服地玩耍时,老师们还坐在灯前,像诸葛亮在案前审阅奏本一般一丝不苟地批改我们的作业;交通警察还站在路旁,像诸葛亮操演军民一般指挥着来来往往川流不息的车辆。他们和诸葛亮一样,没有人极力去赞扬他们,可是他们还在努力付出。

  我们应该像对诸葛亮一样,给他们——这些默默付出的人们——一个无比真诚的赞!

《三国演义》读后感12

  我的《三国演义》连环画已经被翻破了。因为我看的遍数实在太多了。书里的故事,赤壁大战、安居平五路、七擒孟获、长坂坡……个个都精彩。书里的阵法,二龙出水阵、七星连珠阵、一字长蛇阵、八卦阵……阵阵都厉害,让你进得去出不来。更好看的是书里的人物形象,有讲义气的关羽、急性子的张飞、常胜将军赵云、不服老的黄忠、视死如归的严颜、足智多谋的`孔明、心胸狭窄的周瑜、阴险狡诈的曹操、老谋深算的司马鹤……数不胜数。他们有的好有的坏。但个个活灵活现。我觉得三国里武将的故事比文官的故事好看。看到精彩处,我恨不得也跳进去杀它个天昏地暗,人仰马翻。我生病发高烧的那几天,躺在家里的床上,想着三国故事,就好像看到三国里的人物在天花板上动了起来。从桃园结义到三国归晋。我完完整整地看了一场三国演义“电影。心里快活,病也好像好得快了。

  谈起三国里的故事,一般都难不倒我。大家都夸我是个小“三国通”。现在我认识的字越来越多。看连环画已经不怎么过瘾了。我从爸爸的书橱里,翻出一本《三国志》的字书,虽然不能全看懂。也不如连环画逼真生动,但是讲得更详细。我决心坚持看下去,一直看到老。将来成为一个真正的“三国通”

《三国演义》读后感13

  一本书,就像一个世界,里面有许多东西等待你去发掘。我国古代有四本名著,里面蕴含了许多道理,而这四大名著中,我却独宠《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这本书的作者是罗贯中,他以东汉末年为写作背景,记叙了魏、蜀、吴三个国家鼎立三方,争夺国家权力,最后被晋国一网打尽的故事。

  三国演义中的英雄令我敬佩,也令我惋惜。关云长的忠心赤胆。赵云的舍身救助,吕蒙的勤奋好学,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黄盖的'顾全大局无厷使我尊敬;而关羽的败走麦城,张飞的部下叛变,周瑜的气血攻心,华佗的好心当成驴肝肺都让我感到可惜。

  在《三国演义》》中,有一章我最为深刻,那就是“子龙单骑救主”。

  话说子龙策马扬鞭,孤军深入,行军几十里,杀人几百,最后找到了阿斗,随后阿斗一手持枪,杀出重围,在百万雄师中杀出一条血路,在长坂坡与张飞成功会合,而阿斗正在赵云怀里睡觉呢!这是多么勇猛啊!当曹操的百万雄师过来,甘夫人和阿斗失踪后,赵云竟然不顾危险和困难,仅凭一己之力救出了甘夫人和阿斗,真是赤胆忠心,一心为国着想。

  在读《三国演义》的同时,它也教会了我许多。诸葛亮教会了我做事要多思考,黄盖教会了我要顾全大局,周瑜教会了我要沉稳……在读古典名著时,我们要深入的去读,去学习书中人物的精神。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要读好书,好读书,爱上读书。

《三国演义》读后感14

  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骤雨将至。从人遥指天外龙挂,操与玄德凭栏观之。操曰:“使君知龙之变化否?”玄德曰:“未知其详。”操曰:“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操曰:“丈夫亦畏雷乎?”玄德曰:“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变?”将闻言失箸缘故,轻轻掩饰过了。操遂不疑玄德。

  在我看来,曹孟德说的一点都不是骄傲自负的'话语,而正从这些话语中,我看到了他的雄心,他的英雄气概。曹操的奸诈狡猾正是他用兵的计谋。俗话说:“事贵应机,兵不厌诈。”但若曹操的雄心再小一点,用计不那么过分,伪装出几分仁义,他一统天下只是时间的问题。突然想起一首词“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三国演义》读后感15

  读完三国演义后,我深受启发。

  三国中,有三个部分,分别是:群雄逐鹿、三分天下、重归统一。其中我最喜欢的故事是赤壁之战。

  当时曹操已经全部统一北方,准备挥师南下,要灭掉孙权。诸葛亮知道孙权没了,下一个目标就是蜀汉,他积极与孙权联合抗曹,一场战争即将上演。

  由于曹操军队对南方的'环境不熟,还没开战就死了一小半,为了防止将士们晕船,他听了庞涓说:“如果把船用铁链连好,就可以防止晕船。”曹操马上照办,可消息被周瑜听见了,便设下火船往曹操船队攻去,一时间,船队被火燃烧,曹败走华容道。

  这一切是周瑜安排的,可以从这看出周瑜计谋很多,十分聪明,可里面还有一个故事是借东风,周瑜因为要借东风让船抵达,不知道战场上会不会有东风,诸葛亮告诉周瑜一定会有。果然,战争那天,东风大起。这里也写出诸葛亮的足智多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我觉得,你和别人打仗,你10万大军,别人5万大军,你比别人士兵多一些,反而还被揍得半死是为啥?因为他有勇有谋,他用智谋和勇猛来打你,而你只用勇来打头,那你肯定是会输定了,所以,打仗不是仗着人数多来打,而是文武都要用上。

  三国里面,一些将土因为有勇无谋而死于他手,所以,什么事不是武力就能解决的!

【《三国演义》读后感】相关文章:

作文写三国演义读后感三国演义作文,读后感04-14

读后感《三国演义》_三国演义个人读书笔记12-13

高一三国演义读后感01-24

《三国演义》读后感05-26

《三国演义》读后感08-13

三国演义读后感10-29

三国演义读后感经典10-19

三国演义经典读后感10-19

初一三国演义读后感10-19

初二三国演义读后感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