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书心得

时间:2023-07-18 08:20:43 三国演义读后感 我要投稿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精品]

  我们心里有一些收获后,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国演义读书心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精品]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 篇1

  读完《三国演义》,心中激动不已,对于书中每个角色都充满好奇,于是又去查寻了许多相关书籍,之后了解到书中每个着名人物都有其特点,其中我最印象深刻的人物是孔明、曹操、周瑜。孔明——足智多谋、稳重沉着、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曹操——猜疑心重、为人机警又有谋略、x雄且多疑;周瑜——擅长于用兵、聪明绝顶、自视甚高。

  我喜欢书中孔明的草船借箭、火烧赤壁。这种充满智慧的作战方式,实在令人激赏,也让我们学习到遇到紧急事件之时,不可惊慌,冷静地用智慧去思考,明辨是非、凡事三思而行、秉持忠义之心帮助刘邦打天下,奠定了蜀国日后大业。并于出师表一文中,道尽了他的一片忠心,是三国演义一书中让我非常感动之处。

  “熟能生巧”,是读完三国演义后另一个启发,那时期的诸侯们个个对于打仗技巧都非常熟练,并不是他们天生善战,而是时代迫使他们将一代代的经验慢慢累积与传承,且经过不断的努力,最后才建立起自己的国家和朝代,由此得知─凡事只要有心,肯花时间不断努力练习就会慢慢熟练,再加上冷静而明确的判断,终会有成功之日。

  《三国演义》是一本流传二千多年的历史巨作,看完《三国演义》之后可以从里面学到了不少历史教训,也从里面认识了很多的'历史人物,且书中所阐述的忠诚、礼义、仁德也是我们必须效法的。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 篇2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承载着中华文明的东西泛着光芒,犹如沉淀在河里的金子,细小却珍贵,吸引着无数人灼热而坚定的目光。而它们的作者,那些呕心沥血,为自己梦想一路挺进的人,也就这样紧紧地被世人所铭记。他们的灵魂与他们的作品一样万世不朽。这样一本书,它亭亭玉立在文学的巅峰,它的名字是——《三国演义》。

  它讲述了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各路勇士舍生忘死,为了国家而拼杀的故事。

  不论是狡猾奸诈的曹操,忠厚老实的刘备还是有勇有谋的孙权,都被这一本书洋洋洒洒地写出了活力与生命。或许只是寥寥几笔,一个清晰透彻却不失勾心斗角的故事就这样呈现在你眼前。这就是《三国演义》的魅力。

  我曾为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叹服过。每次捧起手中那本轻盈却珍重的书,我的眼前就总飘荡着他的.身影。他足智多谋,刚出山就燃起了三把大火。其中,赤壁之战更是使得曹军大败,元气大伤。他能言善辩,曾在江东舌战群儒,连周瑜也略输他一筹。他洞悉敌友,利用敌军多疑的特点,用一招“空城计”避免了全军覆灭的危险,扭转乾坤。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了使刘家打下天下,他呕心沥血,写出一篇千古名作《出师表》。这种忠心耿耿的人才怎不叫人叹服!

  我曾被赵云的忠诚折服。我曾向远眺望,想象一位威风凛凛的将军穿着金甲,在数以万计的敌军里七进七出,只为保住自己主公的孩子而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那该是多么威武与决绝,那种危难关头毫不犹豫的反应,更是证明了他的一片赤诚。

  我曾佩服过一代英雄刘备。他虽然不是最后成功的人,但他确实是最聪明的人。为求一贤士,他不顾兄弟劝说,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为脱离曹操,与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更显出他的聪明才智,为了让赵云留在自己身边,他摔儿子以表自己对他的珍惜。刘备确确实实是一个圣明聪颖的君主,只可惜他没有好好地教育自己的后代。

  《三国演义》是一本神奇的书,书中的每一个人都像是活起来似的——他们的人物性格太过鲜明,也太过典型。或许《三国演义》所承载的,并不是一个群英荟萃的故事,更多的是一个时代的特点与精髓。

  我们生活中也有着太多太多这样的人,他们可能会有曹操的奸诈,诸葛亮的聪慧,关羽的义气,张飞的豪爽,周瑜的小肚鸡肠……但不管怎样,这些明快突出的性格特点也构成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社会,哪一种元素都必不可少。

  读一本好书,不仅仅是要读透它,更重要的是要尽自己所能去参透作者藏在这本书背后的,那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或许有一天你放下书本,闭上双眼细细琢磨的时候,你就会惊异地发现,一个栩栩如生的社会,正诞生在你的眼前。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 篇3

  从小,总听哥哥姐姐们提起中外名著《三国演义》,于是便缠着家人为我讲《三国演义》。无奈当时年纪尚小,歪着个脑袋傻呆呆地听家人费力地跟我解释每—句话的意思。当到了小学二年级时,终于把这本我思念已久的书勉勉强强读完。可是—个刚步入学习的殿堂的小学生,怎能深刻地理解到书中的含义呢?到了现在,我才渐渐读懂魏国、蜀国、吴国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三国时代,战火纷飞,英雄辈出,但——谁是英雄?

  刘备是英雄吗?有人会说,他当然是英雄!刘备知道没有—个足智多谋的人和自己—起打拼江山,自己是不可能做出—番大事业的。于是他三顾茅庐,找诸葛亮来共谋大事,前两次拜访诸葛亮不在家,当刘备第三次找他时,诸葛亮却在午睡。刘备当时虽不算很有名气,却也是—个将军呀。而这位将军,却花好几个小时的`时间等诸葛亮睡醒。这件小事,足以看出刘备的谦虚和明智。况且曹操曾对刘备说过:“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看人达到入木三分的曹操都这么说,刘备怎么会不是英雄?不过,我却有自己的—些不同的看法。且不说刘备没有强大的军队;且不说刘备没有稳固的地盘;且不说刘备没有太大的名气,刘备的人品也有点问题,吕布之死足以证明。

  想当初,吕布曾在刘备危难之时救过他,使他避免了—场注定就不可能成功的败仗。可当吕布被曹操捉住,曹操问刘备该不该留下吕布时,刘备却忘恩负义地说了句:“别忘了董卓是怎么死的!”于是,吕布就这样被自己恩惠过的人的—句话给毙命了。

  这时,大家可能就想到了另—位很有军事谋略的人——诸葛亮。那么,诸葛亮是英雄吗?不错,诸葛亮在赤壁之战期间,曾促成刘备与孙权军事集团的联合,以及在刘备去世前,为刘备定下三分天下的政治策略。大家可能还会想起很著名的空城计。但是,《三国志》里对此事却予以驳斥,说当时在阳平这个地方根本不可能发生这种事。因为当时的司马懿官居荆州都督,驻扎在宛城,不在阳平战场,不可能发生空城计。而且,像火烧博望、火烧新野、草船借箭、借东风等事情都是编出来的。如果《三国演义》里没有出现这些事情,恐怕人们也不会对他那么崇拜了吧。那么曹操呢,他算是英雄吗?我看他也不是英雄。有—次,曹操住在朋友吕伯奢家里,听见门外传来磨刀声,他起了疑心,把那家人全给杀了,还说了—句令人气愤的话:“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误杀人还这么理直气壮,此人不奸,何人奸?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演义》里精彩的人物,使我百读不厌。但是,这其中有的人物愚不可及;有的人物狡猾奸诈;有的人物疑神疑鬼;有的人物心胸狭窄。如果用我的标准来评价《三国演义》中各具特点的人物,恐怕没有—个算得上英雄。

  我心目中的真正的英雄应该聪明透顶、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宽宏大量、与人为善。他们就在我们身边,如孔繁森、刘玉儒、任长霞,他们都是我们的时代楷模,民族英雄。因为有了这些英雄,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色彩。我们应该在生活中学习他们默默奉献的精神,为家长、老师、同学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只要人人都有为他人着想的精神,祖国的明天会变的更美好!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 篇4

  这个星期,我阅读了《三国演义》,终于知道这本书为何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了。这本书里的故事情节曲折、惊心动魄,故事七分实三分虚,这本书还是章回小说的鼻祖。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得非常鲜明,如曹操奸诈、狡猾,诸葛亮机智、稳重,周瑜勇猛、心胸狭窄……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第十八回《七星坛孔明祭风,三江口周瑜纵火》。诸葛亮用二十只火船伪装成曹操的粮船,在靠近曹操的水寨时立刻点火,二十只船撞入曹操的水寨,曹操水寨中的船只立马全着火,而且又被铁环锁住,无处可逃,曹操士兵损失惨重。这就是“火烧赤壁”。

  诸葛亮借助他的聪明才智,不和曹操的`士兵硬碰硬,而是借助火把曹操的百万大军损伤大半。诸葛亮借东风,实为他熟知天文地理知识,他是一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人。看了这个故事,我才知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个成语就是这么来的。

  《三国演义》众多的枭雄、英雄中,诸葛亮是我的心目中真正的大英雄。虽然他武力不算高强,但他却是刘备的得力助手,在众多战役中给刘备出了许多绝妙的主意,让蜀国打了许多胜仗。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诚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三国演义》就像人间的珍稀佳肴,让人回味无穷。还待我反复细细品味。品三国,悟三国,还要用心去参透三国,这样才能真正懂三国。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 篇5

  在寒假中,我读了《三国演义》这一本书,使我受益匪浅。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它描述了约有200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张飞等人。《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好像是诉说了一个个传奇生动的故事,如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赤壁之战,火烧连营,草船借箭,煮酒论英雄……。我还明白了俗语“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含义。它不仅仅使我懂得了许多历史知识,更让我记着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鲜活的人物:纳贤的刘备,忠厚的鲁肃,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忠胆狭义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气量狭隘的周瑜,赤膊上阵的`许褚、抬棺上战的庞德、阴险狡诈的曹操、软弱无能的刘禅……

  我读了《三国演义》后,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文中的关羽很了不起,他身高九尺,胸前长须飘飘,脸色好像红枣一样,一双单凤眼,两条卧蚕眉,相貌十分威武、雄伟。很讲义气。曾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智勇双全,我最佩服他的坚强,因为,有一次他的左臂中了毒箭,需要用小刀划开肉,把骨头上的毒一刀一刀的刮下来,虽然这个“手术”会使“病人”十分痛苦,可是,他依然一边强忍住疼痛,一边专心致志的和谋士下围棋。虽然关羽在麦城一战中身馅埋伏,被魏吴联军杀了,但关羽忠义两全英雄形象依旧长存在我的心中。

  看完《三国演义》,我才感觉到了中国文学的博大精深,也感受到作者的写作本事十分好,作者罗贯中把所有的人物都描述的栩栩如生,如:关羽的义,张飞的直,诸葛亮的忠及曹操的奸等……「三国演义」真是一本值得在再看的好书,每阅读一次,就感觉多了一次不一样的体验,真不愧是四大名著之。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 篇6

  暑假里我读了《三国演义》这本名著,知道了许多故事,让我深受体会的还是《三国演义》里的《草船借箭》。《草船借箭》是一个非常有名的故事。这个故事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草船借箭》讲的.是周瑜妒忌诸葛亮,想方设法置诸葛亮于死地,于是,他以军中缺箭的为理由,让诸葛亮十日造好10万支箭,周瑜还故意把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大家想想,如果我们都造箭,十日也造不完10万支箭,这下诸葛亮想出了一个妙计胸有成竹的说:“只要三天”。还当面立下军令证,这让周瑜特别高兴。并在第三天趁大雾天用草船向曹操“借”了10万支箭,挫败了周瑜。

  诸葛亮之所以成功“借”到箭,这第一“算”是算到第三天早晨有雾,第二“算”是算到鲁肃不会把计谋告诉周瑜,会私自把快船和军事给自己,第三“算”是算到曹操不敢派兵出来。

  《草船借箭》展现了诸葛亮神机妙算和足智多谋,让妒忌的周瑜自愧不如。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思考事情要依据事实,不可空想,要用缜密的思维去推算,而不是单凭感觉去推算。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 篇7

  《三国演义》是我在四年级上期的寒假开始看的,直到四年级下期的暑假我才看完。这本书的作者是罗贯中,他用他手中的笔勾画了东汉末年一个个身在乱世的英雄人物。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东汉末年战乱发生,分成了魏、蜀、吴三个国家,继而浮现出了许多为了保卫自己的国家而努力奋斗的英雄。由于三个国家在这一百多年的三国历史中战争发生的极为频繁,导致许多英雄在战争中倒下,而继承这些英雄未尽事业的后辈却越来越无能,最后三国还是被魏国的皇帝司马氏统一了,并改成晋国。

  看完了《三国演义》,里面我最喜欢的人是赵云和诸葛亮。赵云的武器是长枪,另外在长坂坡之战时得到了一把削铁如泥的青钢剑。赵云不但武功高强,而且对蜀国的皇帝刘备忠心耿耿,在长坂坡时为了不让曹操军追上刘备,赵云一人独挡几十万大军,并且把刘备的儿子刘禅救了回去。诸葛亮每时每刻都拿着他的.扇子,显得有几分神秘,他是蜀国里最聪明的人,草船借箭、借东风、七摛孟获、空城计、木牛流马等就足已证明这一点。

  《三国演义》中我最喜欢的情节是长坂坡之战。长坂坡的不远处就是一条河,关羽和刘琦已经备好船在等刘备了,但身后却是几十万曹军。赵云一人挡住了全部军队,还救出了阿斗,夺得了青钢剑。在杀了五十多名比较有名的战将后回马朝当阳桥骑去,只见张飞已经在桥头等着了,张飞让赵云过去后,大吼了一声,吓得几十万曹军没有一个人敢冲上去,反而后退了几步。张飞又连续吼了几声,曹军转头就跑。张飞命令将士们把桥拆了,就追刘备去了。

  关于三国的人和情节实在是太多了,在这里我就不一一例举了。有兴趣的话可以自己去看《三国演义》的书喔!我还是用一首歌来结尾吧:“不是英雄,不谈三国。若是英雄,怎么能不懂寂寞。独自走下长坂坡,月光太温柔,曹操不啰嗦,一心要拿荆州。用阴谋阳谋明说暗夺的摸。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儿女情长被乱世左右,谁来煮酒。尔虞我诈是三国,说不清对与错,纷纷挠挠千百年以后,一切又从头……”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 篇8

  最近,我读了一本名叫《三国演义》的书,感悟很深.

  首先,我对那些引起历史动荡的奸雄恨之入骨!董卓,利用手中的兵权,当上了太师,废掉了少帝,立陈留王当上了献帝.最后还是王允献连环计除掉了董卓.还有吕布,一介勇夫,背信弃义."黄巾之乱"是随丁原.伐董卓时又跟了董卓,最后自立成国,死在曹操白门楼下.他们两人都是罪有应得.

  其次,我对那些英年早世的英雄感到悲哀.关羽,三国大将,最后中了吕蒙之计,使自己败走麦城.周喻,东吴大将,因为嫉妒诸葛亮的`才华,被诸葛亮三气到死.诸葛亮称卧龙时战死棉竹城.庞统称凤雏,但还是被乱箭射死了.唉,这些英雄死的真可惜!

  我对三国大将十分佩服我佩服赵云在曹操百万大军中七进七出.

  我十分喜爱这一本书.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 篇9

  这几天我和父母一起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以前我也曾读过这本书,可如今再拿起,我依然是看得津津有味,不时还随着文中的人物一起悲欢!

  这本书中的人物性格鲜明,刘备谦虚大度,诸葛亮足智多谋,关羽忠义,张飞正气凛然。其中我最喜欢的是诸葛亮,因为他足智多谋,神机妙算,不论敌人出什么招数,他总能想好对策,为主公出谋划策。而且他能言善辩,文中就有例子,例如:第十一回“诸葛孔明舌战群儒”,他以一个人一张嘴,打败了一群人,让其他人心服口服。第二十七回“七擒孟获”,让南王佩服得五体投地,从此再也不敢造反了。其中最有名的是“空城计”,堪称诸葛亮在军事行动中的'一绝。文中还有很多人我也很喜欢,例如:赵云、周瑜、姜维、吕布。

  从文中人物的事迹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在生活中做人要像刘备一样宽宏大度,不要像周瑜小肚鸡肠;做事情应像诸葛亮全面考虑,做到心中有数,不要像马谡那样不切实际,只会纸上谈兵;在正义方面要向张飞那样有胆量,不要像夏侯杰那样肝胆俱碎。

  感谢学校的亲子共读书这个活动,让我和父母一起回顾了历史,再次重现了那惊心动魄的场面!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 篇10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是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把人物的个性特点描述的淋漓尽致。

  书中的主要人物人人都是那么的个性鲜明。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曹操是书中的灵魂人物,我对这位足智多谋、大胆妄为、奸诈凶残的人物印象非常深刻。他误杀了吕伯奢一家人,最后明知自己错了,还要继续追杀,其无情无义至此,陈宫便离他而去,曹操后来说的那句话耐人寻味:“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但反过来想想,如果当时他不赶尽杀绝的话,吕伯奢若真带了些人过来追杀他,可能曹操会就此退出历史舞台了。但是奸诈带来的只会是一时的小利,一直是奸诈的话,自然会遭到报应,这位曹阿瞒也不会叱咤风云了。

  与曹操截然相反的一个人物就是刘备了,他以仁义当先,他热爱百姓。刘备一生的行为都与曹操相反,曹操奸诈,刘备仁义。刘备在落难时,还带着百姓逃命,深得百姓的爱戴。

  《三国演义》还让我学到:要善于听取好的意见,忠言逆耳。曹操赤壁之战为什么会败?我觉得还是因为没有听信好的.意见,面对新来的庞统这个外人,他却毫不犹豫地相信了他的“连环计”,而面对另一个臣子对他的忠言,那位臣子大致说的是:“若敌人用火攻,如之耐何?”曹操答的大致意思是:“现在这个季节,不会刮东南风,如果用火攻,那便是烧他们自己的营了”。这也怪不了曹操,他又不像孔明这个气象专家能知风雨。但既然有人提了建议,曹操也应该有所警觉呀,不然也不会败了。

  读《三国演义》,虽然还有很多历史情节我不能及时理解,但还是学到许多的东西,知道了做事要有足智多谋诸葛亮的“识”,也要有“单匹救主”赵云的“胆”。通过阅读这本名著,让我明白了一个人的成功和失败与他的态度和行动而决定。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 篇11

  《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为罗贯中所选编的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刻划了近四百个人物,其中作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主要讲了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国家互相斗争,抢夺地盘的故事,这本书里面有庸主献帝的'刘禅,气量狭隘的周瑜,忠厚老实的鲁肃,勇猛的张飞,纳贤的刘备等人物。

  《三国演义》我印象最深刻的人是关羽,他枣红脸上一双丹凤眼,一对浓眉,长长的胡须一直飘到胸前,拿着青龙偃月刀,骑着赤兔马,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几乎变得天下无敌。可是,当荆州失守,关羽退守麦城时,遭到埋伏,被孙权抓住,杀死。

  《三国演义》我印象最深刻的故事是“草船借箭”。当时魏国和吴国打仗,吴国缺少箭,于是周瑜故意刁难诸葛亮,让他三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还让他立下了军令状,如若不能完成,就得以死谢罪。当天晚上,诸葛亮出来看天气,算出了三天以后会有一场大雾,决定在起雾时去向曹操借箭。第三天晚上,诸葛亮向鲁肃借了十几艘船和许多的稻草人,把稻草人绑在船上,并蒙上布,让敌方看不见相貌,用长绳将船都连在一起缓缓地行驶到离曹操水寨附近。这时,他让军士们敲鼓呐喊,自己坐在船舱里喝酒谈天。曹操见此大雾,又以为诸葛亮带来了许多兵来进攻,不敢靠近,便命令士兵们向船射箭,射出去的箭都牢牢的扎在了稻草人上,等到快要天亮时,顺水流而下,往自家军营驶去,又让士兵们大喊:“谢丞相箭!谢丞相箭!”。此时曹操的船再追也追不上了。回到兵营后,周瑜看见诸葛亮带回来了十几万只箭,也没有办法说什么,只好称赞诸葛亮厉害。

  这本书的人物个个被作者雕刻的栩栩如生,故事生动,百读不厌,希望大家都来读一读。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 篇12

  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坚持读书,就是积累天才的一个过程。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当我读了这本书后,学到了许多道理,也明白了许多人生哲理。

  《三国演义》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关羽。关于字云长。三国中比较出名的一位武将。在历史上立了不少功绩。但是,最令人敬佩的是他那讲义气的精神,无论谁帮过他,他都一定回报。在生活中,有很多人帮助过我,我汇报人家了吗?

  我喜欢关于那种讲义气的精神,更喜欢刘备那种求贤若渴的品质。要是刘备没有那一分诚心,我估计诸葛亮也不会帮他,刘备也不可能当上皇上,最多在家喝喝茶。可以说,刘备的.天下几乎都是诸葛亮打来的,那诸葛亮为什么心甘情愿帮助刘备打天下呢?那是出于对刘备的爱贤的心的诚恳及感激。我想起了我们班的个别班长,尽心尽力为班级做了不少好事,也是老师的得力助手,班级的同学及老师都很信任他,老师很放心地把事情交给他去办。他自然也就尽心尽力去办好每一件事情。

  《三国演义》教会我许多做人的道理以及许许多多人生的哲理,让我对这本书爱不释手。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 篇13

  “滚滚长江东市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个暑假。我读了一篇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

  这本书主要讲了在东汉末年,由汉灵帝昏庸无能,整天沉溺在酒色之中,不理国事,以张角为首的黄巾军起义,诸侯割据。曹操、刘备、孙权三方势力逐渐崛起,形成魏、蜀、吴三国鼎力之势,最后三国归晋的历史故事。

  书中塑造了谋臣武将各具特色,性格鲜明,谋臣即足智多谋又人格完美,如诸葛亮、荀或、郭嘉;武将虽勇冠三军,却有明显的缺点,如无情无义的吕布,性格暴躁的张飞等。

  我最欣赏的人物是刘备。他虽然没有诸葛亮那样“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才华,也没有关羽、张飞那样:“以一敌百”的高超武艺,但是他弘毅宽厚,知人待士,揽得天下英雄豪杰----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等大将抵死相拥,神级妙算的诸葛亮毕生相助,终于成就了蜀汉大业,称帝为三国鼎力之一足。

  刘备为了让诸葛亮当自己的军师。冒着天寒地冻跑这么远的路拜访诸葛亮,刘备连续跑了三次非常远的路,诸葛亮为了天下百姓选择当了刘备的军师,,最后诸葛亮虽然帮刘备一统三国失败了。但是刘备和诸葛亮的故事确成为了流传千古的一段佳话。从此,三国鼎立的`局面就结束了,西晋王朝终于统一了全国,中国的历史又翻开了新的一页

  合上书,我还沉浸在三国人物的精彩故事中,其中蕴藏的人生道理值得我慢慢去体会,细细去品味……..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 篇14

  “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这是句在社会上流传很久的话,其实,这是封建社会统治者的一种愚民术。他们认为青少年血气方刚,看了《水浒》会造反:年长者饱经世故,看了《三国》会变得老奸巨猾。现在,这种偏见早已被打破,《三国》,《水浒》成了社会提倡阅读的优秀历史读物。袁阔成在电视台上讲《三国》,吸引了千千万万听众的心;研究《三国》,《水浒》的书刊,文章汗牛充栋;以他们为底本改变的电影,电视,戏曲令人目不暇接。中华民族,可以说从三尺孩童到银须飘拂的老人,常常喜欢在闲暇之际谈《三国》,论《水浒》。

  然而,直到今天,人们讲《三国》,评《水浒》,都没有超出文学评论,文艺欣赏,历史考证的范围。许多人公开反对那种“读了《三国》轨道的不良倾向,但《三国演义》还正是以“诡道”吸引人们的。

  其实,读《三国》学诡道这并可怕,并不奇怪,本来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因为这部小说是一部形象的兵书,在兵书里,“诡道”就是智慧的代名词。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在军阀争雄的战争角逐中,浪起涛翻,必然会涌现出一大批能军治国的人才。像春秋战国时期的孙武,吴起,管仲,乐毅,孙膑等人,三国时期的曹操,诸葛亮,周瑜,司马懿,陆逊等,都是风云际遇,大显身手,各自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史记。《三国演义》在详细地记载魏,蜀,吴三方龙争虎斗的历史情形中,刻画了军事家们那种气壮山河,叱咤风云的英雄风貌,对于我们学习和研究这段军事斗争史,有着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诚然,《三国演义》是一部“七分事实,三分虚构”的文学作品。但也不能不承认,这部文学作品所写的'战略战术,进攻与防御,失败与成功以及军事上的虚实奇正等等,基本上是合于军事科学原则和战争规律的。许多虚构的故事,如“草船借箭”:‘空城计”

  等等,不仅在同时代可以找到事实的影子,而且在此前后也能找出与其十分相似的战例。可见,这些虚构,源于战争生活,又高于战争生活,更能深刻地反映某些战争指导规律。

  《三国演义》目的在于能给读者留下一点施计用谋的启示,同时使我们自己也从中得到一些教益!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寒假读书三国演义心得04-20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 三国演义这本书的阅读心得05-29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心得08-19

三国演义经典读书心得02-18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02-05

《三国演义》 读书心得01-11

《三国演义 》读书心得01-20

读书心得三国演义01-19

《三国演义》的读书心得01-17

《三国演义》经典读书心得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