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国演义》有感

时间:2021-01-05 11:26:21 三国演义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三国演义》有感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三国演义》有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读《三国演义》有感1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当我读了它之后,学到了许许多多的知识,也明白了许许多多的人生哲理。

  在《三国演义》中我最喜欢的人物要数号称“武圣”的关羽了。关羽,字云长,三国中一位比较出名的武将,五虎上将之首,曾在沙场上建立过无数的功绩:曾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在历史上建立了不少功绩。可是,最令人敬佩的却是他那种讲义气的精神,无论谁帮忙过他,他必须会回报。记得曹操在赤壁之战后大败而归,被吴国的军队逼进了华容道,眼看就要被擒,这时候,正把守华容道的关羽因为念在曹操旧日曾有恩于自我,所以放了他走,结果差点被斩首。

  由此可看出关羽不是一个忘恩负义的人。读到那里,我不禁想到了自我。是啊,长这么大,帮忙过我的人数也数不清,可我记住了吗?回报了吗?

  我敬佩关羽那种讲义气的精神,更喜欢刘备那种渴贤求才为君之道。刘备,不能说是一个枭雄,只能说是一个明主,他能成为三国鼎立的一份子是因为他有一颗爱贤的心,要是他没有这一份心,恐怕就不会得到诸葛亮这个大贤人的帮忙了,也不可能当皇上了,最多只能在家喝喝茶,织织帽罢了。能够说,刘备的天下几乎全都是诸葛亮打来的,而诸葛亮为什么甘心境愿为他打天下呢?那是出于对刘备的爱贤的心的感激。让我爱不释手。

读《三国演义》有感2

  要说三国演义中最令我难忘的场景,那么非《三顾茅庐》莫属。

  话说这刘备来到荆州,野心被刘表发觉,便将刘备分配到了荆州的一个小城。在那里,有一个天下顶尖的谋略家——诸葛亮。刘备得知天下有诸葛亮这号人物,便三顾茅庐,将其请出。

  我听完这个故事后略有感悟,当时只感受到了诸葛亮,似乎有点傲慢。人家这么大的一个官,还是你家城主的亲戚,真不怕人家城主把你撵出去做过流浪汉啊?因为当时我只认为诸葛亮只是个傲慢的人,并不去多看这回故事。

  然而不久前,我又看了一下这本书,长大了看以前的东西有种不同的收获。这一次翻到三顾茅庐时,我看到的不是一个傲慢的毛头小子——诸葛亮,而是诚恳请诸葛亮出山的刘备——刘玄德。

  这一次,我领悟到的是刘备那诚恳的态度,那真挚的情感,以及三顾茅庐那种不懈的精神。通过这个故事我明白了,坚持才是胜利。就像班上竞选班长时胖子的努力,为了当班长他拼命学习。林老师为了能继续陪伴我们,尽了他最大的努力,学校终于破例让她和我们一起进入了四年级。

  因此,唯有坚持才可以将不可能的事变为可能。

读《三国演义》有感3

  提到四大古典名著,我认为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三国演义》了,在作者罗贯中神奇而有魔力的笔下,又重现了三国时期战火纷飞的场景,让我这位小读者看得如醉如痴。

  当我看到诸葛亮一次又一次为蜀国立了大功时,我实在激动了,对诸葛亮的卓越才华敬佩之极。“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空城计”等等,哪一个计谋不是令人世人惊叹?而最让我佩服的是他的“空城计”。由于前城意外失守,司马懿领十万大军进攻孔明,孔明身边只有一班文官,能抗击敌人的有五千人,其中贰仟伍佰人正奉命去异地执行任务,所以只有贰仟伍佰人可用。正当众人焦急万分,一筹莫展之时,孔明曰:“把城门大开,让20兵伪装成百姓,在城门内扫地,此刻,城门禁止进出,若有违抗者,斩之!”这时司马懿已兵临城下,见异情,便下令退军。司马懿次子司马昭曰:“孔明莫非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为何退兵?”司马懿曰:“孔明一生不曾弄险,做此态,必有埋伏,懂此?”

  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料事如神,无人可及。他以巧计,用气势吓退了司马懿大军,因为他深知司马懿个性多疑,见此异状,必定不会冒险出兵,反而退兵,从而守住自城,化险为夷,赢得胜利。这是一枚险棋,但诸葛亮却巍然稳坐在城墙上焚香抚琴,心中有必胜的把握,此举除了诸葛亮无人敢用。

  其实我们在面对自已不利的情况下,也要不退缩,不落荒而逃,而是开启智慧的大门,想出巧妙计策,应对眼前的困境,那么就会有一个让你满意的结果,就会化险为夷,反败为胜。

  在生活中,我们也可以跟孔明一样,利用计谋,取得胜利。那是一个星期五,我们正在体育课上进行五对五的精彩篮球赛,我们看到对方那个投篮高手,觉得夺冠无望,情绪低落。我略一思考,心生一计,我便对我们队中的队友说:“他们那儿有一个队员很强是事实,但其它的队员比不过我们的球艺,你去拦住他,让他没有投篮机会。”最后,我队以弱胜强,真是欣喜若狂。

  用计谋,赢得胜利!这是人生的法则,这也是取胜的法宝!

读《三国演义》有感4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一说到杨慎的这首《临江仙》,便会令人不约而同地想到了《三国演义》这部著名的古典长篇小说。

  《三国演义》主要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所发生的一系列精彩故事:黄巾之乱、董卓之乱、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分天下、天下归晋等。本书作者罗贯中把人物、景物描写得淋漓尽致,甚至有些夸张,体现出人物的性格鲜明的特点:谦虚谨慎、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胸怀大志、弘毅宽厚的刘备,恩怨分明、忠肝义胆的关羽,粗中有细、有勇有谋的张飞,狡诈多疑、雄心壮志的曹操,气量狭小的周瑜……这些人物是我们最熟悉的,他们之间有些人物令我感到十分震撼,十分敬畏。虽然《三国演义》里的人物角色关系复杂,但是当你读起来的时候,就会丛中体验出无穷的乐趣,渐渐地,你也就身临其境了。

  看过《三国演义》的同学,也许,你们都会认为,曹操是一个奸贼,他不是一个好人。但是,我却认为要看清一个人,就要从多方面收集证据来确定,而不是只靠单方面的证据来定夺这个人的好坏。因为,我始终觉得,曹操身上的优点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在著名的“官渡之战”中,曹操的三万军队以少胜多击败了袁绍的十万大军,这不是因为曹操的阴险,而是因为曹操能谋善断,善于采纳部下的建议。尽管袁绍地广、兵多粮足。但是,他轻视曹操,为人傲慢,听不进部下的意见,被曹操打败也是意料之事。还有,曹操非常器重良才。记得当时关羽为了保护两位嫂嫂,不得已只好屈服在曹军之下。这时,曹操并不是因为关羽是他的敌人而存心想谋害他,而是认为关羽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待之甚厚。但关羽却身在曹营心在汉,最后曹操只好放弃关羽。说到曹操,就不得不讲讲他写的诗歌了。他的诗歌的一大成就,就是开创了文人“拟乐府”诗歌创造的全盛局面,还有诗歌里蕴藏的悲凉壮观的艺术风格,不能不令人佩服。他写的诗歌字里行间都散发着坚定的信心、卓越的毅力和雄伟的气势,悲凉慷慨,激发着读者们积极向上的精神。总言而之,曹操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战略家、军事家、政治家,还是一个出色的文才风流的才子!

  其实,做人一定要有目标,踏踏实实,走好人生中的每一段路。古语云:君子之泽五世而新。刘备、曹操、孙权这些叱咤风云的人物,只传到儿子、孙子辈就失去了江山。魏、蜀、吴的三个末代皇帝——曹奂、刘禅、孙皓,跪拜在五晋皇帝司马炎驾前,三呼万岁!万岁!万万岁!而人们不会忘记:现在这位被人三呼万岁的人的爷爷司马懿,当初在曹操手下,只不过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官。这就是历史!正是: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读《三国演义》有感5

  静静地,我带着四大名著开始了属于我的寒假,妈妈说要好好利用年底的这段时间,多读读书来充实自己。我在家里看了四大名表中的《三国演义》,受益良多。

  这本《三国演义》是罗贯中写的。书中充满智慧和激烈打斗的故事和情节无时无刻都让我兴奋,这本书讲述了从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到西晋统一三国的一段历史故事,让我特别影响深刻的人物就是《三国演义》中的“三绝”了,:曹操的奸绝和智慧;另外两个是智绝诸葛亮和义绝关羽了。

  这本书不仅仅让我学到了很多,他还给我们每一个小学生后代留下了一些经典的故事,其中最有智慧的就是草船借箭的故事了:周瑜对诸葛亮产生嫉妒。刁难诸葛亮三天做好十万支箭,并下了军令状。到了第二天,诸葛亮只求鲁肃要二十艘船,装满稻草,说第三天一定有十万支箭。第三天夜里,江面起了大雾。曹操怕有埋伏,便向江面放十万支箭,那些箭像雨点般射来,全扎在稻草身上。诸葛亮凭自己的智慧才能,保住了性命。

  从中我们要向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一样把自己的劣势转化为自己的优势。就和古诗里写的那样“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树花明又一村。”

  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们要多看书,来增加我们的知识,同时也丰富我们的语句!

读《三国演义》有感6

  在那个波澜壮阔的大三国时代,北伐,一直是那么一群理想主义者的终极愿望。

  刘备戎马半生,好不容易打下的益州家业,可以说,她存在的合理性就是北伐。如果蜀汉君臣放弃了北伐,那可以说,这个政权将会不攻自破。刘备入主西川后,麾下的队伍大致可分为外来派和益州派。外来派的代表人物有诸葛亮,关羽和张飞等跟从刘备征战天下的元老,当然也包括刘备本人。他们自然是想着北伐的,“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也是他们的梦;而益州派则不然,他们是益州本土势力,无论老大是谁,他们都可以如鱼得水地过自己的小日子,自然不会支持北伐这个政治理想。

  两派的离心日久,先主在世时,凭借昭烈帝的威望,自然无人敢造次;他去世后,两派的矛盾便逐渐不可调和,甚至李严等人上表刘禅,认为诸葛亮北伐是空耗国力而无一益,后主虽昏庸,可也知道诸葛相父的北伐就是他可以继续在成都过他的安稳日子的基础,于是和善的刘禅也只能砍了李严的头以平众怒。

  相父陨后,姜维扛起了北伐的大旗。可到此时,外来派的元老死伤殆尽,成都支持北伐的人越来越少。后方的倾轧,让前线的姜维无法全力对敌。

  姜维其实是个夹缝中的男人:他有才华,私德也没什么可挑剔的,但落在他手里的,是一个诸葛亮都无法逆转的大局面,以及朝内不断的斗争。但直到最后,蜀汉没亡在他手里——哪怕面对魏国大军压境,他自己身在沓中,被邓艾层层围裹阻拦,他还是完美的杀过阴平桥、晃过诸葛绪、回到剑阁、守住了钟会,简直把魏国的西征计划摧毁了大半。最后蜀汉是亡在邓艾那次传奇的偷渡之上,但直到成都被破,钟会在剑阁,还是动不了姜维。

  本来,到此为止,哪怕就这样结束,姜维也算为汉尽力了。可甚至在蜀汉灭亡后,姜维还是筹划着那著名的复兴大业。他说服了钟会,搞定了邓艾,而且给刘禅的秘奏里如是说:”愿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

  当然,最后众所周知:计策未成,但一日之内,姜维拖死了钟会、邓艾和他自己,好歹也算是,熬到了蜀汉的最后一刻,然后以身殉之。

  姜维死,北伐亡,这大汉最后的希望,也就亡了。昭烈帝汉中北望,丞相秋风五丈原,连带着逆天而行的北伐事,全部淹没在历史的清风中,供后人评说。

  书生轻议冢中人,冢中笑尔书生气。

读《三国演义》有感7

  要说中最令我的场景,那么非《三顾茅庐》莫属。

  话说这来到荆州,野心被刘表发觉,便将刘备分配到了荆州的一个小城。在那里,有一个天下顶尖的谋略。刘备得知天下有诸葛亮这号,便三顾茅庐,将其请出。

  我听完这个后略有,当时只感受到了诸葛亮,似乎有点傲慢。人家这么大的一个官,还是你家城主的亲戚,真不怕人家城主把你撵出去做过流浪汉啊?因为当时我只认为诸葛亮只是个傲慢的人,并不去多看这回故事。

  然而不久前,我又看了一下这本书,了看以前的东西有种不同的。这一次翻到三顾茅庐时,我看到的不是一个傲慢的毛头小子诸葛亮,而是诚恳请诸葛亮出山的刘备刘玄德。

  这一次,我领悟到的是刘备那诚恳的态度,那真挚的,以及三顾茅庐那种不懈的精神。通过这个故事我明白了,才是胜利。就像班上竞选班长时胖子的,为了当班长他拼命学习。林为了能继续我们,尽了他最大的努力,终于破例让她和我们一起进入了四年级。

  因此,唯有坚持才可以将不可能的事变为可能。

读《三国演义》有感8

  《三国演义》这本书是四大名著之一,它由罗贯中所写,看完了这本书,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描写了公元3世纪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是诸葛亮,他神机妙算、足智多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刘备知道诸葛亮学识比得过张良、姜子牙,所以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刚开始关羽和张飞不服他,但是很快,曹仁大军杀往刘备所在的新野。孔明知道这一仗必须打好,于是就设计把曹仁的大军引到草丛里,再一把火把二十万大军烧掉。通过这件事,我觉得孔明是个神机妙算的人。

  孔明不仅神机妙算,还足智多谋。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经典故事是—草船借箭。周瑜嫉妒孔明的才能,一直想害他,故意找了个理由,让孔明在十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这根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孔明神机妙算,观天文,知道第三天夜里会有大雾,就趁着大雾,用草船向曹营“借”了十万支箭,提前七天顺利的完成了任务。让周瑜的计划破灭。通用这个故事,我看了一个心胸狭窄的周瑜和一个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他知道周瑜要害他,却不动声色!利用自然规律和自己的聪明不费吹灰之力“借”来曹营十万支箭,难怪周瑜捶胸顿足:既生瑜何生亮!我对他的敬佩简直无法用言语形容。

  不但足智多谋,而且有勇有谋。孔明指挥最好的战役还是火烧赤壁。曹操领百万大军杀向江南,只因北方人水土不服,无法渡江,只好先操练。庞统施连环计,骗曹操用铁索把船拴在一起,孔明又巧借东风,让周瑜用火攻把曹操的几万艘战船烧个精光。同时孔明还让周瑜派兵马在曹操的兵营门前备战,一见火光,就攻打曹操的军营,曹操大败而逃,百万大军只剩下十几人了。这个战役中,我觉得在那个英雄辈出的年代,周瑜也算是气度恢廓,大率得人的统帅,但因为他性格中有着嫉贤妒能、气量狭小的致命弱点,以致他在孔明的光环下气势大减。

  我觉得在三国中能跟孔明才智齐名的人就是庞统。因为赤壁之战中,庞统能智胜生怯多疑、诡计多端的曹操,让其把所有的船拴在一起,可见其智绝才奇和出神入化的应变能力。“议取益州”更见识了庞统远见卓识的战略。但庞统性格孤傲、清高,因不满孔明插手而采取逆反的行动而后折翅落凤坡,走完短短一生,是个悲剧性人物!我想如果庞统听取劝阻,不一意孤行,是不是后面的.官途跟诸葛亮一样辉煌呢!成就是谦虚者前进的阶梯,也是骄傲者后退的滑梯。当然,我还是很佩服庞统的,只是他的“星途”在诸葛亮面前一样暗淡无光!

  聪明人常从万物中有所感悟,因为他的才能是从万物汲取精华。聪明是要用在造福百姓、传播能量的正轨上,而非在歪门邪道上。从这些战役中,我觉得孔明是个有勇有谋的人,他的聪明让他在三国鼎立非常严峻的局势下还能叱咤风云。

读《三国演义》有感9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每当我听到这首诗,便不禁想到我最爱的书籍《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里面的人物我都很喜欢,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那号称“卧龙”的诸葛亮。诸葛亮,字孔明,是蜀汉的丞相,关于诸葛亮的故事有很多,比如:草船借箭、七擒孟获、空城退敌等等,但是我最喜欢的故事还是“火烧赤壁”,这个故事内容是这样的:曹操要伐吴,攻打吴国必须过江,但是曹操跟他的士兵全都是北方人,他们的士兵会晕船,这样会让他们失去战斗力,胜率会下降,这时,庞统献计:把大小船搭配起来,船头船尾用铁环连锁,走上去就像在陆地上行走了。曹操依计行事,果然士兵们没有晕船。决战的时候,黄盖受不了周瑜的气,来降曹操,他带着粮草船直奔曹营,曹操当时神清气爽,可谁知这些船猛然起火,大火顺着风势,如箭般朝着连环船冲去,就这样,曹操的几十万大军被烧得片甲不留,死伤不计其数。原来,这都是诸葛亮的连环计,先派庞统使曹军将战船全部扣在一起,这个是累敌之计,然后让黄盖诈降,发起火攻,两计连环,使曹军一败涂地,诸葛亮神机妙算,真乃神人也!

  《三国演义》让我大开眼界,勇猛的赵云;宽厚仁爱的刘备;刘、关、张三兄弟的情深都值得我去学习,我们应该像故事中的英雄人物一样,全心全意帮助别人,保家卫国,无私奉献,具有大无畏的精神。

读《三国演义》有感10

  在这个特殊的寒假中,我读了很多书,其中最喜欢的一本就是古典名著《三国演义》。在这本书中有许多英雄人物值得敬佩,我最敬佩的人莫过于蜀国大将军赵云。

  本书中有一篇故事让我记忆深刻,那就是《赵子龙大战长坂坡》。在这个故事中,赵云单枪匹马冲杀进曹操50万大军中,历经七进七出,杀死曹操56名战将,救出了糜竺、简雍、甘夫人等人。最后一次冲进敌阵,赵云可谓是精疲力尽、九死一生,终于寻找到自己的少主阿斗,并成功的将他送到了主公刘备的身边。在这一章节中,我感受到了赵云英勇独特、勇者无惧的铮铮血性,每当读到此处,我的眼前就好像有一位沙场大将挥舞长枪迎面冲杀而来,让我心中激动不已。

  读完《三国演义》这本书,我一次又一次被赵云这种舍身忘我的精神深深地感动着,久久不能平静。像他这种丝毫不顾及自己的安危和生命,在战场上用全部身心去冲杀,用自己的一腔热血去保护蜀国少主的行为深深地打动着我。我想,赵云是不怕死吗?应该不是,因为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生命。那为什么赵云能够在战场上奋不顾身的七进七出呢?答案应该只有一个,那就是勇者无惧。只要是心中有理想,有信念,为了国家和民族,真正的英雄一定会勇往直前,不惧生死。

  在以前的阅读过程中,我也明白像赵云这样勇者无惧的英雄,也有很多很多,比如南宋大元帅岳飞,就是一位。岳元帅的勇敢可以说家喻户晓了,他从小就立下报国之心,让母亲在背后刺下“精忠报国”四字。他还说:“小小绣花针有何怕,如果连这绣花针之痛都忍受不了,如何到前线保家卫国?”长大后,他果然不负母望,成为了历史上的大英雄。为了抗击金国的侵略,为了自己国家的统一事业,岳元帅勇者无惧,一往无前,他带领岳家军一次次打败后金军,留下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看看历史上的英雄,再想一想自己,我不禁为自己以前的胆小怯懦汗颜了。我已经是一个五年级的少先队员了,在春节前回奶奶家的路上,一只小黄狗冲我汪汪叫,我都吓的一下子扑倒在了妈妈的怀里,直到过去了好久还没有缓过神来。还有一次,跟小朋友们进行一次障碍跳远的时候,一段不到一米宽的小河沟都让我望而却步了,这不正是缺少“勇者无惧”的精神吗?

  正如茨威格所说“勇敢是处于逆境时的光芒。”是啊,古今英雄好汉哪一个不勇敢,任何一位爱国者都是勇者无惧的典范。也只有勇敢的人,才能够当英雄。所以,我以后一定要像赵云一样,做一个勇者无惧的人。

读《三国演义》有感11

  空城计是诸葛亮和司马懿对决中的重彩戏,诸葛亮通过这一场大战,被奉为三国最有谋略的人。而司马懿则成了胆小如鼠,蠢笨如牛的人。

  《三国演义》中写道,马谡不听诸葛亮的话,失掉了街亭后,蜀军兵力大减,只能转攻为守。诸葛亮率领5000兵去西城搬运粮草,准备在汉中休养生息。可是魏国怎么会放过他呢,他们“宜将利勇追穷寇”,于是司马懿便率领15万大军进攻蜀军。

  一听到司马懿,诸葛亮就慌了,因为在当时,真正能做他对手的只有司马懿。就连毛主席也说过:此司马懿敌孔明之智也。诸葛亮对司马懿不仅仅是担心,更是恐惧。

  和曹魏相比,不管是地域、经济,还是军事,蜀国都是远远不如的。之前,凭借诸葛亮的智谋,还可以弥补蜀军军事和经济上的不足,最终“智取三城”,有了一定的基业。但是遇上司马懿后,诸葛亮的厄运就开始了,他的智谋在司马懿那里被一一看破,如透明人,实在是无计可施了。

  面对司马懿的15万大军,该怎么办呢?诸葛亮绞尽脑汁想:跑吧,2500人在15万大军中,踏都被踏死了,怎么跑?战吧,这不明摆着是鸡蛋碰石头,飞蛾扑火,自取灭亡吗?投降吧,先帝奋斗一生建立的蜀汉政权就这样白白葬送掉,这怎么可以?那该怎么办呢?装,诸葛亮最后把主意打在这个字上,使用空城计吧。

  于是他让士兵大开城门,让百余士兵打扮成百姓的模样,洒扫街道。自己却端坐在城楼上焚香弹琴,旁边只有两个小童站着。

  这是诸葛亮的一次“豪赌”,也是一次攻心术,因为司马懿非常了解诸葛亮,他行军谨小慎微,不敢铤而走险,今天城门洞开,必定有埋伏。于是就赶快退兵了。

  读到这里,空城计的胜败原因似乎很明显了。可是再一深究,好像另有隐情。

  我们都知道,司马懿是一个智谋高深而又多经战事的人,即使一般的将领,也会使人去探虚实,他难道就没有想到这一点吗?诸葛亮再有定性,难道他的琴声中就没有弦外之音吗?诸葛亮身旁只有两个小童,司马懿为什么不射死诸葛亮呢?即使有伏兵,也是快不过箭的呀,何况是“攻其不备”,杀了诸葛亮,不就一了百了吗?可是司马懿并没有这样做,而是领着15万大军撤退15里,还一再强调:吾若不走,必中诸葛亮之计矣。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我们来回顾一下司马懿进曹营以来的事,曹操初次见到司马懿是就看出他有“鹰视狼顾”之性,他不重用司马懿,也不敢重用司马懿,他看得出司马懿有扶邦安家之才,却甘愿做一教书匠。他一再叮嘱曹丕: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正因为这样,司马懿在魏国做事一直是谨小慎微,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曹丕即位后,虽然对他重用,但是也处处对他设防,所以他不敢有大动作,不敢锋芒太露,只能卷缩着做人。曹叡即位后,更是对司马懿多加猜忌,不重用他。

  诸葛亮早知司马懿的能力,为了替北伐扫除障碍,他利用魏王对司马懿的猜忌,煽风点火,使反间计,把司马懿赶回宛城养老去了。

  然后他一次又一次地攻打曹魏,势如破竹,眼看就要抵达魏国都城,曹魏集团无人能够抵挡,曹叡才不得不起用司马懿,封他为“平西将军”。由此可见,司马懿的“平西将军”是专门为对付诸葛亮而封的。

  司马懿心里很清楚,如果灭了诸葛亮,他的使命也就结束了,在曹魏集团中,便无他的一席之地,所以他一定要诸葛亮活着,这样他才有可用之处,即使在宛城困住,被猜忌打压,还能苟活在世上,养老归终。如果诸葛亮死了,他就会像一只狗一样被抛弃,自古就有“天下已定,你固当烹”的说法。何况他是曹魏集团共同的猜忌者、排斥者。不想被烹,就要留下诸葛亮这只兔子,养寇自重啊!

  因此,司马懿在与诸葛亮的较量中,就像走独木桥,必须要捏拉准确,否则,要么因为失败惨重而被魏王废弃,要么因为全胜而被魏王“狗烹”。

  于是,在西城,司马懿不是不想进城,也不是不敢进城,而是不能进城,那是一座空城,一进去就只有“被烹”这个结果。诸葛亮也是深知司马懿的心里。所以,这两位三国时期最优秀的谋略家,暗通心里,一个在城楼上抚琴,一个听懂了弦外之音,完美地表演了这场空城计。

  诸葛亮和司马懿真是棋逢对手,他们的较量既惊险,又精彩。人生难得一知己,有了彼此,他们足矣。

读《三国演义》有感12

  《三国演义》,四大名著之一,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有刘备啊,吕布啊,赵云啊等等英雄好汉,我最为欣赏的是五虎将之首——关羽。

  关羽与刘备、张飞结拜为兄弟,排老二。大家应该知道,关羽因战败,为了保护嫂嫂而降于曹操。但降于曹操后,他一直想着有一天回到故主——大哥刘备的身边。正因如此,古人常云:“身在曹营心在汉”,说的就是关羽。

  在曹营的时间里,关羽的一个微小举动或一句言语都让我称赞不已。曹操见关羽的战袍旧了,便将一新战袍赠给关羽。关羽把新袍穿在里边,外边仍旧穿上旧袍。曹操问:“云长为何如此俭朴?”关羽答道:“我没俭也;旧袍是大哥所赐,我穿上就像和大哥见面,不敢以丞相的新袍而忘兄长的旧袍,所以穿在外面。”关羽的举动让我想起了现在某些人的性格:见利忘义。见到利益就两眼发光,忘记之前的朋友。这样的人,在中国历史上还不少,如汪兆铭(也就是汪精卫)、李斯等。正是他们,给中国历史添加了不可逆转的错误,中国的发展增加了不少坎坷。

  又说回关羽,关羽的忠义例子,最让我记忆深刻的还有一个:关羽义释曹操时,曹操赤壁战败,逃向华容道。孔明在华容道里安排了几名大将阻击曹操,但又恐关羽会念旧情放走曹操,便让他立下军令状:如果放走曹操,就被斩杀。但关羽乃一个完完全全的忠义之人,在面对曹操时想起当日曹操的许多恩义,与之前五关斩将之事,又看见曹军惶惶,皆欲垂泪,一发心中不忍,让曹操走了。后人有诗曰:“曹瞒兵败走华容,正与关公狭路逢。只为当初恩义重,放开金锁走蛟龙。”

  每一个成功的人都是忠义之人,知恩图报,不会见利忘义。同学们,让我们从小养成这种性格,并朝着梦想努力!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吧。

读《三国演义》有感13

  三国争霸一直都是文人,学者,普通老百姓津津乐道的传奇时代之一。无数风流人物悉数登场,各领风骚。

  刘备。演义中的刘备仁慈的太过了,十足一个伪君子。我一想到刘备,就想到关于他的两句名言,“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刘备是我讨厌的角色之一,但不得不佩服他的韧劲。他能有关张这样的兄弟,他能有屡败屡战的勇气,多次寄人篱下,却从未放弃过争霸天下的决心。他的眼泪威力不可谓不大,”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

  刘备虽然波折丛丛,但还是在取得西川,成功建立自己的政权。不得不说,刘备是一个让男人也敬爱的男人,以仁义之名行权术之实,多少贤人才士为他死心踏地,助其成就霸业,不由人不为之赞叹。

  孙权。孙坚孙策为他打下了江山,他受兄长遗命保家业,压力不可谓不大。孙权的外交手段实在高明,在当时已经能熟练运用实力均衡的战争法则。在曹操百万雄师南下、刘表投降的时候联刘抗曹,结果周瑜火烧赤壁让曹操遭受了最大的挫折;在曹操败走汉中、关羽连场胜利直逼许昌的时候毅然联曹抗刘,吕蒙白衣渡江顺利袭杀关羽夺回荆州重创刘备实力。”

  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孙权军事实力不可恭维,但是政治手段的确高明。孙权最终顺利稳固政权,黄袍加身,这也是对他的最大肯定吧。”三国英雄,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读《三国演义》有感14

  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在烽火连天的世界里,却引发了一个又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

  那正是在罗贯中笔下的著作《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内容丰富,成语众多,虽然看起来比较麻烦,但是能让我们正真领会作者的艺术才华。

  在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是被评为 “治世之能人,乱世之奸雄”的曹操以及才华横溢的诸葛亮。

  曹操是一位纵横捭阖的政治家。曹操参与的大小战役有许多,如破黄巾、斩刘辟、黄邵、攻下邳、绞吕布。特别是官、官渡之战,曹操以 “公兵不满万,伤者十二三”的情况战胜“众十余万”的袁绍。他的胜利是侥幸吗?不,绝不是!这说明了曹操过人的军事才能。有人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是卑鄙。但我不这样认为,曹操处在一个群雄角逐的时代,英雄们四处割据,四处扩张,在这样一个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年代,“挟天子以令诸侯”正说明了曹操有高超的政治手段。

  我想,若无诸葛亮,刘备就不可能建起蜀国,诸葛亮的才华可谓是深不可测。他考虑周到,而且不讲私情,他最喜欢用火攻。想当初,诸葛亮的隆中对、巧借东风、写出师表、六出祁山、七擒孟获、智退司马懿无不体现了诸葛亮的机智才华。就连他死了的时候也机关算尽。正是因为如此,我深深的敬佩这一位先生。

读《三国演义》有感15

  一直喜欢看书。但有些书如同擦肩而过的路人,看过了也就这样过了。而有些书却如同莫逆之交,有一阵子没接触,便有一种淡淡的思念萦绕在心头,总是希望再次亲近一回。比如《三国演义》,便是这样一本让我读了还想读的好书。

  《三国演义》握在手里,沉甸甸的,这是一种历史的厚重。走进三国的世界,便走进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这里有刀光剑影,有血雨腥风,而最为吸引我的,莫过于一场场智慧的较量。

  火烧赤壁,这是大家都熟悉的故事,在被熊熊大火映红的赤壁滩上,最为耀眼夺目的光亮便是智慧之火。

  想当初,八十万曹军乘胜而来势如破竹,孙权手下多少猛将谋臣吓得如缩减乌龟只敢言和。此时,诸葛亮驾一叶扁舟来到江东,只见他轻挥羽扇,谈笑间,草船借箭、巧借东风之类的妙计便纷至沓来,让人啧啧称奇。

  而周瑜同样智慧过人。他让蒋干盗书,最终盗走了水军大都督蔡瑁的项上人头。他与老黄盖联手设下苦肉计,终于骗过了老谋深算的曹操,一把大火就此烧起,八十万大军鬼哭狼嚎,徒叹奈何。

  《三国演义》的神奇,不但在于大的战争场面以智谋获胜,就是一些小的争斗也同样闪烁着智慧的光焰。

  想当初董卓当道,多少忠臣良将只能暗地里垂泪叹息。司徒王允虽是一介书生,但他硬生生地诛杀了这位西凉猛将?其所凭借的,当然是“智谋”二字。借貂婵巧施美人计,这个故事也最终成了千古佳话。

  翻开“三国”的画卷,类似这样的智慧故事可谓俯仰皆是,不胜枚举。而这些故事背后,莫不蕴涵着各种深刻的哲理,值得我们好好回味品鉴。这样的好书,我怎能不读之再读呢?

【读《三国演义》有感】相关文章:

读《三国演义〉有感09-29

《三国演义》读有感07-29

我读三国演义有感09-28

读《三国演义》演义有感09-23

曹操——读《三国演义》有感09-22

读《三国演义》有感(转载)09-22

读《三国演义》有感_作文04-29

读名著三国演义有感03-31

读三国演义有感 15篇10-23

读《三国演义》有感_1200字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