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时间:2023-01-04 10:13:18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6篇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平凡的世界》有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篇1

  姑且认为“一滴很大的檐水落在盆底,溅了他一脸菜汤。他闭住眼,紧接着,就见两颗泪珠慢慢地从脸颊上滑落下来——唉,我们姑且就认为这是他眼中溅进了辣子汤吧!”

  “姑且认为”。哪个人在第一次眼睛进了辣子汤时能不声不响呢?也许那两颗泪珠里包含着别的东西吧。那泪珠,还代表着穷人们的艰辛,那种淡淡的、却又强烈的对不愁衣食住行的生活的向往。辣子汤进了眼睛,孙少平没有“啊呀”的惊叫,没有赶紧去揉眼睛,而是让泪珠慢慢地、默默地流下来。这时,更是没有人去关心到他,注意到他。檐水和菜汤混在一起是什么呢?对我们来说,是脏水,是有细菌的,喝了会生病;可在孙少平眼里,那是做梦都想不到的一顿饭,尽管可能不是饱餐,但谁也不会像他一样对一锅雨水有如此强烈的渴望。大概郝红梅除外吧?

  再想想“洋女生”和“富家子弟”的眼睛里,若进了辣子汤,会怎样呢?他们肯定会大喊大叫,让在场每一个人都知道他们的“不幸”,然后,回家,他们可能还会跟父母“伸冤”,让父母给他们上药……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篇2

  我们每一个人,对于这个浩渺的世界来说,都十分渺小、脆弱、微不足道。这个世界也是平凡的,悲与欢、生与死、穷与富、世事的变更,于历史的长河来说,无非是些平凡事。对于平凡,我素来都是这样认为的,直到读了一本书——《平凡的世界》,这才恍然大悟。

  这一部伟大的巨著,为我们解说了平凡和苦难,阐释了生活的意义。书中为我们描述的是一个平凡的世界,一个黄土地上的世界。这里生活着一群世世代代面朝黄土北朝天的普通人,他们演绎着一幕幕生老病死、悲欢离合、贫穷与富裕、苦难与拼搏、世事变更的戏剧。是喜剧?悲剧?正剧?也许都有一点。在这本书里,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惊险离奇的情节,没有惊天动地的场面,有的只是平凡的人,平凡的生活,平凡的感情,平凡的故事。老师推荐我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还以为她是在搪塞我,因为我读完第一遍的时候,我没有任何感觉,这里面的事情太平凡了,平凡得让我感觉到他们都好像是发生在我的身边。

  然而,当我读到第三遍的时候,我已经感觉到了我的血液慢慢地开始沸腾了。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人物是孙少平。这是一位对苦难有着深切的认识,对生活有着深邃的理解,对精神世界有着深刻追求的人,他有铮铮铁骨,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有巨大的勇气。从学生时代的"非洲人"到成年时代的"揽工汉",他经历的是艰苦卓绝的人生奋斗,然而在痛苦与磨砺中,他形成了一种对苦难的骄傲感、崇高感。我欣赏他的苦难的哲学,钦佩他对劳动的认识,羡慕他对生活的理解。关于苦难的哲学,书中这样表达"……是的,他是在社会的最底层挣扎,为了几个钱而受尽折磨;但是他已经不仅仅将此看作是谋生、活命……他现在倒很“热爱”自己的苦难。通过这一段血火般的洗礼,他相信,自己经历千辛万苦而酿造出来的生活之蜜,肯定比轻而易举拿来的更有滋味——他自嘲地把自己的这种认识叫做‘关于苦难的学说’……"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认识啊?每到我们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也许这种困难与挫折只有孙少平所遭受的苦难的百万分之一——我们可曾有过这样的认识?就算是哪天放学是下了场雨,亦或是天气有些闷热而又停了电,我们往往会听到许多的怨天尤人。然而,我想只要是你读了《平凡的世界》以后,读懂了“苦难的哲学”,那么就算是你今后遭受再多的`苦难,你也不会怨天尤人。对于劳动的认识,书中这样写道:“一个人精神是否充实,或者说活得有无意义,主要取决于他对劳动的态度。”这绝对是一条精辟的理论,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的理论。“只有劳动才可能使人在生活中强大。无论什么人,最终还是要那些能用双手创造生活的劳动者。对于这些人来说,孙少平给他们上了生平最重要的一课——如何对待劳动,这是人生最基本的课题。”这里体现出的是两种人,勤劳的和懒散的。

  人生来是没有差别的,然而经过了不同的境遇和发展之后,人与人之间便产生了巨大的差别。而在这期间,对于劳动的认识不同,对产生这样的差别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正如我们考到大学的时候,在学习方面,我们没有太多的差别。然而,经历了四年的大学生活之后,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又是何其巨大。宰相刘罗锅在和绅临终前对他说:“其实,每个人的结局,都是他自己一手精心设计的。”

  当我们读到这里的时候,我们都应当好好想想,我们是怎样对待劳动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时代,没有经受太多的苦难,然而我们的世界也是平凡的。我们每一天过这平凡的生活,做着平凡的事情,演绎着一幕幕平凡的戏剧。擦亮我们的眼睛,仔细瞧一瞧,哪一位是孙少平呢?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篇3

  《平凡的世界》这本书大家可能都听说过,这是一本讲贫民的书。

  是的,这种世界确实很平凡。平凡的世界这本书并不是讲荣华富贵,而是讲一个个贫穷的人从艰难的生活中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写这部作品的作者路遥说:“只有不丧失普通劳动者的感觉,我们才有可能把握社会历史进程的主流。”这句话我感觉写得非常好。比如小说中的孙少平,他连现在的白面馒头都买不起。天天都吃那种既没有营养,又难吃得很的高粱面馍。但我们不可小视他。他在这平凡的世界中刻苦学习,曾在豆大的亮光下读书,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

  还有孙少平的哥哥孙少安,他虽然没有读过多少书,但他一人把全家都养活着。他们的事情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这本书可以把你感动得泪水涌出。

  这种文学价值的书,我对它的点评非常高。因为在那样平凡的日子里,有这么多贫穷的人,我们要从《平凡的世界》里体会他们的精神。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篇4

  他上了二级平台,沿着铁路线急速地向东走去。他远远地看见,头上包着红纱巾的惠英,胸前飘着红领巾的明明,以及脖项里响着铜铃铛的小狗,正向他飞奔而来……

  这是这部百万字小说的结尾,我似乎看到了少平带着伤疤的刚毅的笑脸,以及他未来依旧平凡而艰辛的生活。少安、金波、润叶、兰香、润生、孙玉厚、田福堂、双水村、石圪节、黄原……故事就这样结束了吗?

  说实话,读完这本书后,我郁闷了。它在讲述着一个沉重而严肃的问题——命运,却没有用任何修辞手法,不加任何粉饰,不带一丝幽默。

  润叶深爱着少安,却不得不嫁给李向前!李向前得到润叶的爱,代价却是失去双腿!无法想象,像少平这样优秀的高中生,却成为了一个煤矿工人?而田晓霞如花的生命,竟在洪水中逝去,和少平的爱情,也在汹涌的波涛中湮灭……

  社会的变革,带来的不仅是希望、机遇与拼搏:像少安、田福军、乔伯年;伴随而来的还有固执、痛苦、人性的堕落:像田福堂、张有智、苗凯……

  理性与智慧的光,在时代的长河微弱地摇曳,将光遮住的,是自私、固执、堕落、“出身的局限性,农民的狭隘性”……

  啊,平凡的世界,已使我“目不忍视,耳不忍闻”了!

  ……

  “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我不甘心,我试图从纷繁的故事与人物中找出共通之处——一种支持时代与历史前进的力量。

  于是我开始仔细的思考……

  少安与润叶因为爱而相聚,也因为爱而分离;命运夺去了李向前的双腿,带来安抚与希望的也是爱;时代可以泯灭一个优秀青年的辉煌未来,却无法阻止他对真理和爱的追求,即使在最艰苦的时代,少平不也坚持读书吗?命运可以将两个人分离,将一个人毁灭,但却无法阻止一个煤矿工人与记者的爱……

  生活中固然拼搏与颓废并存,但取得成功与人民爱戴的,不还是那些心存爱、正义和善良的人吗?

  是的,有些人会颓废,会堕落,会迷失方向。

  是的,有些人,可以侥幸?

  不,应该相信,没有侥幸!真理和爱虽有时看起来衰微,但却不会随时代的更替而改变。甘地说,“历史上只有爱和真理才能获胜。”

  至于命运中的不幸与苦难,应该是财富。就像少平在给兰香的信中所说,“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难,苦难就会给人带来崇高感。亲爱的妹妹,我多么希望你的一生充满快乐。可是,如果生活需要你忍受痛苦,你一定要咬紧牙关坚持下去。有位了不起的人说过:痛苦难道是白忍受的吗?他应该使我们伟大!”

  正与负本来就存在,存在于自身,存在与社会,我不惧将两类事物陈放于眼前,因为我相信,任何明辨事理的人都会选择前者,而选择后者的人,终将无所作为。我所悲哀的,是不幸的人坠落于痛苦的怪圈,被愚蠢蒙蔽了双眼,不能认清自我,于仇恨与自私中陨落……

  故事并没有给出一个结局,少安、少平、兰香应该还有更精彩的经历,但是,平凡的世界,悠悠的时间,哪里又会有一个尽头呢?

  或许,路遥把故事留给了我们,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人,平凡的故事,不平凡的经历,书中的,终究不属于你,身边的,才可以给你创造奇迹!

  我又看见了少平,远方的天边,朝阳从彩霞中喷薄而出,他迈着更加稳健步伐向远方走去……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篇5

  《平凡的世界》作者路遥,这是一部讲述了改革开放前一个偏远小村庄中的故事,分为上中下三册。

  主人公是“双水村”的孙玉厚一家,并且作者通过了孙少安,孙少平,孙兰香等主要人物向外延伸,组织成了一张复杂的人物关系图,他们之间的爱恨情仇以及思想观念之差从作者描述的示例中一一清晰体现。

  首先来说“孙少安”。孙玉厚的儿子,与田润叶青梅竹马,互生情愫,但因为家庭背景的相差大,孙少安外出寻亲,另娶她人。润叶被迫嫁给了门当户对的富家子弟李向前。孙少安的父亲孙玉厚渐渐老去,他承担起了照顾全家人的责任,除了供妹妹兰香和弟弟少平读书外,还要照顾卧病在床的奶奶和自己的妻儿。孙少安是一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他给我的印象是一个勤奋善良,吃苦耐劳的农民形象。最容易在他身上看出的就是“仁”,在小说中他自己创业,当他成功时,带着大家一起致富;在面临村民的冷嘲热讽时,他选择原谅。这为他带来了大家对他的尊重,为他后期事业成功成为主任奠定了基础。再来说一点“忍”,在孙少安五六岁时,他能忍受家庭的贫穷,体谅父亲,初中时,原本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他退学帮助父亲,承担起了照顾家人的重担。在他的创业过程中,经历失败,他忍了过去,被人指责,也忍受了。前文的种种难关,都为他的成功拟定了基础,为下文埋下了伏笔。

  孙少平,孙少安的弟弟。在初中时结识了金波,郝红梅,田晓霞等伙伴。为了帮助哥哥照顾家庭,毕业后独自一人来到黄土高原揽工,孤身在外本就不容易,他仍然坚持每月给妹妹兰香寄去10元生活费。他在“初恋”的失败后渐渐成熟。敢爱敢恨的田晓霞闯入了他的世界,他的视野渐渐拓宽。田晓霞的意外死亡在他人生锻造时造成了巨大打击。他没有放弃,在结尾完成了巨大的蜕变。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篇6

  读完《平凡的世界》我心中的波动久久不能停歇。这本书好像有魔力一般,我一读就无法放下,可谓废寝忘食。这部长篇小说共有三部。通过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平凡的世界》讲述的是一个关于平凡人在艰苦岁月中的故事。这本书的故事格局和采用的大多艺术形式在文学史中独具一格,所以读完这本书后,我的内心受到了强烈的冲击。这种冲击,是故事情节的发展和联系自身加以思考所带来的。而其中的艺术形式,也令我叹服,不愧是路遥先生呕心沥血的结晶。

  《平凡的世界》不是悲剧,也并非是过高与生活的艺术作品。相反,它非常贴近生活,甚至有点“现实到露骨”的味道,让还心存幻想,活在童话里的大孩子读了好不舒服。前面的内容对少平和晓霞的爱情故事描写得可歌可泣,而当晓霞牺牲后,虽说也给孙少平的心灵带来了很大的创伤,可他依旧选择面对生活,热爱生活,一点也不回避心中荡漾爱情的波澜。少平不仅没有殉情,还为了生活,为了心儿有一个栖息的地方,有了和惠英生活在一块的迹象。看完这本书,我反复挣扎思考,我想知道我心中的不快是从何而来,我想知道路遥这样处理的价值。我似乎早已明白这样处理故事所带来的价值,那就是引发读者深层次的思考。少平的心路成长,得益于晓霞给他所带来的一切。无论怎样的打击,少平也始终明白,在这个平凡的世界,越是平凡,越是要有不平凡的渴望。

  “幸福不仅仅是吃饱穿暖,而是勇敢地去战胜困难,人的痛苦只能在生活和劳动中慢慢消磨掉。劳动,在某些时候不仅仅是生活的需求,而是自身的需要,没有什么灵丹妙药比得上劳动更能医治人的精神创伤。淹没!一个平凡而普通的人,时时都会感到被生活的狂涛巨浪所淹没。你会被淹没吗?除非你甘心就此而沉沦!”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这个平凡的世界里,现今的社会是一个喧嚣、浮躁、充满诱惑的时代,我们每个人也都怀揣着梦想追求着自己的快乐生活,但是只要有梦想,并且从未停下追梦的脚步,那我们就是这个平凡的世界中不平凡的人。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相关文章:

读平凡的世界心得06-10

平凡的年代,不平凡的能量——读《平凡的世界》有感11-23

读平凡的世界后感11-26

《平凡的世界》有感700字11-19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06-15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06-08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06-29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11-05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12-19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