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时间:2022-11-04 13:17:43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精】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平凡的世界》有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1

  如果让我选择一本能够催人泪下,打动人们的心灵的小说,我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是由一些不平凡的人组成的,他们当中每个人都怀揣着自己的理想,且总都会坚定不移的走下去。

  孙少安,是一个关心父母,关心兄弟,时刻为他人着想的硬汉。他12岁就辍学在家为父母分担家庭重任,整天像牛一样的劳作却没有一声抱怨。这种精神品质确实值得我们学习,想想我们自己,我们现在还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我们是不是应该向孙少安学习,自己丰衣足食呢?

  孙少平,是一个意志坚强的男子汉。他从来不嫌苦。在黄原打工的时候,石头在他的背上画出了许多血痕,但他一句话也没说,第二天还是照常上工。在煤矿的时候,和他同去的一些富家子弟看着煤矿艰难的生活都想打退堂鼓,可他却毫不退缩,相反还比较积极乐观,这种精神确实值得我们学习。

  最让我感动的就是写分家的那一段了,孙少安的妻子秀莲执意要分家,父母也都同意了。可孙少安却死活不愿意分家,他不分家是有它的理由的,他不想让全家人吃苦,他担心分开家之后他的父母们无力照顾这么大一家子人。我看到这觉得孙少安很有孝心,他懂得体谅别人,体谅父母,宁愿让自己一个人吃苦,也不想让全家的一个人受累。

  当我看到孙少平读到田晓霞牺牲之后,我的心情也悲痛到了极点。不知怎么了,我也为田晓霞的牺牲而感到惋惜,心都要碎了。但孙少平并没有被这个噩耗打倒,最终出人意料的站了起来,他的意志实在是太坚强了。

  我读完这本书后,我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路遥者凭借着他的笔杆子,写下了这部励志小说,我觉得不能让他对我感到失望,所以从今往后,我要加倍的努力,做一个像孙少平那样被挫折与苦难打不倒的人。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2

  《平安的世界》讲县立高中热闹非凡,学生们排队打饭,一个男生躲在远处观望,他叫孙少平,因为家庭贫困,连一份清水煮萝卜都吃不起,他正等待队伍散去,他好偷偷拿两个不体面的黑面馍。

  十七八岁,穿着好几年的旧裤子,打着补丁,过着不体面的日子,每天吃不饱,求学路太艰辛。但是他没有自怨自艾。他能有机会走出大山,接触新天地,就已心满意足。他的哥哥少安就没有那么幸运,一家六口人,奶奶常年卧病,父母年纪大了,弟弟妹妹要上学。为了撑起这个家,十三岁的少安就辍学务农。每天起早贪黑,一年到头两手空空,每天想尽办法让粮食增产,但是总是有不怀好心之人使坏。生活过的心酸。

  兰花和兰香是孙家的一对亲姐妹,兰花是长女,每天为了操持家务,日子过得鸡零狗碎。因为俊俏,被隔壁村王满银盯上,花言巧语骗去成亲,生了两个孩子,谁知道王满银是个不顾家的人,到处游荡。兰花一人既当爹又当妈还要锄地,她是一个土生土长农村孩子,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教育,脑子里被灌输的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所以没有半天怨言。终于有一天王满银回来啦,但是他却带着一个南洋女人回来,可怜的兰花不知道该如何生活下去,于是自己吃老鼠药幸好被弟弟少安及时赶到保住性命。

  妹妹兰香的命运就好很多,他发奋读书,于是一路过关斩将,考上了北方工业大学天体物理专业,最后她和省委副书记儿子吴忠平走到一起。

  少平每天吃着黑面馍,穿着补丁衣,躺在打麦场废寝忘食的看书。为了生计他来到劳务市场揽工,他被招到一个建筑工地当小工,搬石块。累的如同牛马,脊背弄得皮开肉绽。每次劳作一天才能换来一块五毛钱。少安放心不下少平,特意来看他,到工地已经是晚上了,少安走到建设大楼尽头,眼泪夺眶而出,他看到弟弟正趴在破被褥中用一根蜡烛看书,脊背青紫黑癫让人心疼。读书可以把少平从现实的痛苦中脱离出来,是治愈他的一剂良药。

  只有通过读书获取知识,让自己可以脱离困境,让自己丰满,走出困境。

  书中的人物,会在你深陷生活泥潭之时,轻声地呼唤,用他们心怀梦想,不卑不亢的故事,激励你抵御苦难,勇往直前。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3

  每天我都是听着路遥的名著,李野默朗诵的《平凡的世界》进入梦乡的。每次听了以后,我心里像翻起了五味瓶,不是滋味,又像是波涛汹涌,久久不能平静。

  那些生活在山区里的人们,生活条件实在是太苦了,没有衣穿,大人和孩子都是穿得破破烂烂,有的大姑娘的衣服连遮住羞就不能,但她们在那种情况下已经习以为常了。吃得更不用说,每天填不饱肚子,家庭条件好点的,还能吃上高粱馍,就这还是偶尔一顿。条件不好的每天用野菜做的糠团子来充饥,即便是糠团子也不是天天有的。有的家庭每天喝稀粥来维持生命,有时饿的两眼昏花。有的吃不起盐,就在厕所里的墙角内刮泥土做菜的调料。其中更贫穷的一家四口人快饿死了,四天没吃一粒粮食,老人躺在炕上奄奄一息,连睁眼的力气也没有了,孩子发青的脸上塌陷出一双无神的眼睛,半靠在墙角,他们一家在饥饿面前无能为力,只好等着死。在那缺吃少穿,朝不保夕的年代里,孙少平依然坚强的活着,他并没眼前的困难所吓到,也没怨天尤人,而是把这些困难化作他前进的动力,努力实现着自己的理想。每天用稀粥来充饥,可想而知,他正处于发育阶段,身体是多么需要营养啊,在他看来,营养是很遥远的事,眼下只要能填饱肚子就是最大的奢侈。他都不去在乎这些,他所关心的是读书。

  他在这样艰难困苦的情况下,他依然用心学习,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学习上,在任何地方都能看到他读书的身影。他知道要想摆脱贫穷,一定得有知识。在他心中不止一次的对自己说:“我一定要走出大山,摘掉贫穷的帽子!”他清楚要想走出大山一定得靠他自己努力学习。于是他发奋图强,终于上完高中,在当时那么苦的情况下,能高中毕业已经是上天给他的恩赐了,他还求什么呢!

  如果不是听了这些,我很难想象出大山里有那么贫穷,也很难想象出生活在大山里的人们是那么坚强。尤其是像孙少平那样的孩子求知欲那么强。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他终于走出大山,成为一个著名的作家,实现理想。

  由此我想到了我们生活在当今社会里,不愁吃不愁穿,吃最好的,穿最好的,从小到大从没受过苦,也没干过活,都是在大人的呵护下过着神仙般的日子。大人交给我们的唯一任务就是学习,而我们也不好好学习,在学校虚度光阴。要是孙少平生活在这个年代他肯定是个出类拔萃的人了,唉!怪只怪他生不逢时啊!

  我从孙少平的身上学到了好多东西:知识改变命运!还有他那种具有梅花一样的精神——环境越恶劣,他越坚强!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句话就是对孙少平最好的概括!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4

  平凡与伟大似乎是浸入骨髓的反义词,平凡的人终究会一生碌碌无为,与伟大绝缘。但是《平凡的世界》告诉你什么叫激情、梦想、慷慨生于平凡,成就伟大。

  很早就接触过路遥先生的《平凡的世界》,当时尚未理解书中的话语蕴藉,真真就把书中人物当做“平凡之辈”,粗略地浏览全书、走马观花式的笑谈书中人物的苦难生活,不带有一丝悲悯,因而也就淡忘了书中那些纷繁的场景、熠熠生辉散发伟大光芒的人物。而今重拾读物,感触颇深,以我本人之拙见,书中大到孙少安、孙少平、田润叶和田福军等这些主角,小至孙玉厚、孙玉亭以及田晓霞等这些配角都是洒满青春热血、化茧成蝶从而孕育伟大的人。他们饱受苦难的吞噬,但不低头,在平凡中一步步靠拢自己的梦想。小说以亲情、爱情和友情三个方面切入,剖析了大环境下小人物从无奈、悲痛走至光明的过程。在广阔无际的的黄土地上踩下结实的脚印,鞭策自己、砥砺后生。

  小说分为三部分,简单来说,第一部分是介绍主角现状饱受饥饱问题的困扰;第二部分讲解主角如何自力更生追求所要;第三部分衔接第二部分的内容,讲述小到普通百姓、记者大到当官人的崇高理想。我看完作品后忍不住逛了书评区,其中有个作者言简意赅地概括了主要人物的事迹,我觉得独到不失内涵。他说“做人当如孙少平,做官当如田福军,做父母当如孙玉厚,做记者当如田晓霞,做百姓当如孙少安,做妻子当如贺秀莲……”这是人物在微弱的黑暗中搜寻光亮、匍匐前进化茧成蝶的结果,这是小人物在平凡中不安于现状的表现,平凡不是平庸,它始终会鞭策自己前行。

  厚重的蚕茧困住我们的身体,但它锁不住我们伟大而坚固的心灵,终究有一天我们会坚持以疲惫的身躯挣脱牢网、以平常之心看待苦难,成为一个真正伟大的人。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5

  姑且认为“一滴很大的檐水落在盆底,溅了他一脸菜汤。他闭住眼,紧接着,就见两颗泪珠慢慢地从脸颊上滑落下来——唉,我们姑且就认为这是他眼中溅进了辣子汤吧!”

  “姑且认为”。哪个人在第一次眼睛进了辣子汤时能不声不响呢?也许那两颗泪珠里包含着别的东西吧。那泪珠,还代表着穷人们的艰辛,那种淡淡的、却又强烈的对不愁衣食住行的生活的向往。辣子汤进了眼睛,孙少平没有“啊呀”的惊叫,没有赶紧去揉眼睛,而是让泪珠慢慢地、默默地流下来。这时,更是没有人去关心到他,注意到他。檐水和菜汤混在一起是什么呢?对我们来说,是脏水,是有细菌的,喝了会生病;可在孙少平眼里,那是做梦都想不到的一顿饭,尽管可能不是饱餐,但谁也不会像他一样对一锅雨水有如此强烈的渴望。大概郝红梅除外吧?

  再想想“洋女生”和“富家子弟”的眼睛里,若进了辣子汤,会怎样呢?他们肯定会大喊大叫,让在场每一个人都知道他们的“不幸”,然后,回家,他们可能还会跟父母“伸冤”,让父母给他们上药……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6

  我读过不少的小说,但路遥的绝笔之作——《平凡的世界》才是引人入胜的,读之不愿放下的。

  读完《平凡的世界》,我觉得可以用四个词来概括这本书:苦难、奋斗、平凡、伟大,而贯穿它们的是便是亲情、友情和爱情。

  我最喜欢《平凡的世界》第二部。这一部主要写的是孙少平一家艰难时期的生活状况。因为家里一贫如洗,人口又多,所以孙少安不得不在十三岁时弃学持家,担负起家庭重任务农干活。孙少平在哥哥的支持帮助下读书到高中毕业。毕业后回村里当教师,然而他并不满足现状,于是去黄原打工。孙少安这时已经和妻子开起了“砖厂”,父亲又提出分家,一家子的重担落到了孙少平的肩上。但他不埋怨,把自己用血汗挣来的钱每个月按时寄回家里。妹妹上学也需要钱,他义不容辞地也负担起妹妹的学费。孙少平工作很卖力,每天干完活疲惫不堪,但他觉得这不苦,这是他自己选择的道路,他认为这是有意义有价值的。

  我最喜欢孙少平,喜欢他坚韧不拔的精神,喜欢他不受命运的摆布,选择自己的路去拼去闯,不管将来成什么样,他都无怨无悔。他相信,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有出路。

  孙少平有着自己的理想,哪怕他的理想不如人意,但他感觉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

  每当我学习懈怠,甚至想要放弃时,总会想起孙少平艰苦的求学经历。穷且益坚尚且不坠青云之志!在如此艰苦恶劣的条件下,面临重重阻挠,他尚不放弃读书学习,我又有什么理由放弃呢?在他的精神鼓舞下,我变得坚强,变得勇敢,我相信,我也能在自己成长的路上绽放光芒!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7

  看完《平凡的世界》最后一页,不禁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似乎不得不与书中的人物和他们真实的生活告别。

  翻阅三部书,我似乎随着书中一个个人物走过了十年的历程,和他们同欢喜、共悲伤。他们如同我的朋友,又像我的老师,让我感到亲切,又教育着我成长。然而,我只能和一个个“朋友”说再见了。

  书中的故事平凡又深刻,生动又真实,让我感到身临其境。在所有故事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孙少平和田晓霞的事。

  田晓霞热情读后感500字、豪爽,勇敢而又善解人意。孙少平坚强、勇敢,有责任心,有远大理想。他们不仅是同学,是朋友,还是互相理解的知音。正所谓“知音难求”,他们相互理解,为对方着想,而又深深地爱着对方。他们一次次关于书、关于人生意义的交流让我受益匪浅。然而,命运无情地拆散了他们。在洪水中,勇敢的晓霞奋不顾身,几乎出于本能,跳入水中去救一个小女孩,自己却英勇牺牲了。如花的生命突然间凋谢了,这对孙少平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我真希望能安慰他,让他从阴影中走出来。终于,读后感1000字少平在悲痛之后,带着对人生新的理解重新振作起来了!他们不能在现实中见面,可是他们的精神仍是相通的!晓霞尽管牺牲了,但她的舍己为人令人骄傲。少平有了生活的勇气,坦然地走出了痛苦。他的坚强让人敬佩。

  在这个平凡的世界里,有无数平凡的人。他们确实是平凡的,但却有着不平凡的精神,不平凡的思想,令人敬佩不已!

  再见,晓霞!再见,少平!再见,书中的朋友们!感谢你们使我懂得了生活的态度,让我明白了生命的价值,让我明白了一些人类的崇高品质!希望再读到你们的时候能够让我懂得更多。

  以上是依依不舍的告别,读《平凡的世界》有感的详细内容,讲的是关于依依不舍、平凡的世界、读后感等方面的内容,老师们可以让同学们在借鉴的时候稍加变换,更多读后感等待您的阅读。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8

  他的一生曲曲折折,他有时会成功,而有时却是沉重的打击,他的一生布满了荆棘。

  还记得小时,那朝夕相伴的伙伴,如今在他眼中却已如天上的凤凰,而他却还在为如何生存而去拼,他们已注定有缘无分,他们注定无法平等。他无法改变,因此他选择了隐忍。

  还记得那时因烧砖而发家致富,但却惨遭坡折,那人让他原本盈利的事业直接倒闭,他注定要经历曲折,但他却是并未放弃,他又重新干了起来,他的事业也越来越大,他的人生也因此而有所改变,他的生活也有了一丝光彩。

  若有来世,让他有了富贵的身世,我想他会更喜欢做一个贫穷的人,依靠自己的努力,让自己的人生焕发光彩,让自己的人生与众不同。

  借此我也想告诉大家,并非是任何事都无法改变,有时他会因你而改变,记住要么忍要么残忍,如果不愿意拼搏你就要对任何事忍让,但是如果你还有着一点血性,你就不要忍,你就要对自己残忍,让自己的人生从此改变,我们不去做在鸡妈妈庇护下的小鸡,我们要做那逆风飞翔的凤凰,欲火重生,将自己彻彻底底的改变。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9

  转眼间,孙少平已经在县高中度过了一年多的时光。如今,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孙少平已经不是那个羞涩的,为每天中午只能吃两个黑面馍而自卑的少年。他逐渐开始成长,不仅仅是身高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心灵的成熟,思想的提升。

  现在的他,不会因为某些不幸而失落,不会因为某些挫折而气馁。他始终昂着头颅,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里闪烁着深沉、理智但又不失坚毅的光芒。在这一年里,他经历了贫困、饥饿与孤独的煎熬。他也曾经是那么的无助,那么的绝望。然而,正是生活,和他生活中接触过的事物:亲人、朋友和书籍,让他感觉生活充满了希望,充满了阳光。是生活中的挫折,让他知道了奋斗与自强。是生活中的磨难,给了他拼搏向上的气魄与力量。是生活,让他真正地懂得:要想摆脱贫困,就要努力学习,开创属于自己的事业;要想摆脱饥饿,就要拼命劳动,创造属于自己的家业;要想摆脱孤独,就要克服拘谨,不去想他人对他的不屑与侮辱。总之,他明白了:一个人不管多么穷,都可以活得很好。只要努力,就可以摆脱穷苦的生活。他应该感谢生活,是生活给了他精神莫大的支持与鼓舞,是生活化做了改变穷苦的力量。

  想想我们自己,我们可能不会有孙少平挨饿、挨冻,经受孤独与轻视的经历,但我们一样要成熟起来,用强大的精神力量来抵御生命中的坎坷、灾难。我们会不会因为考试的好坏而决定我们快乐或忧愁?我们会不会因为某次成功或失败而沾沾自喜或者郁郁寡欢?只有有了精神的力量,我们才可以在处世中处变不惊,临危不乱,从而能够处之泰然。我们不会因为失败而止步不前;同样,我们也不会因一时的成功而狂妄自大。宠辱不惊,这难道不是一种很高的精神境界吗?

  在生活中历练,在苦难中打拼,用知识充实自己,用精神武装自己,你将成为一名富有力量的勇士,在生活的大道上攻无不克,奋勇前进1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10

  初见《平凡的世界》这本书,我非常好奇,怎么还有叫这种名字的小说呢?平凡的世界,这世界本就是平凡的',咋还能写出这么长的作品?直到后来,我才真真正正的明白了小说题目的含义。这部小说所传达出的精神内涵,正是对中华民族千百年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一精神传统的自觉继承。

  《平凡的世界》是第一部令我深深感动的作品。虽然我没有经历过书中的那个年代,但我却被书中那个年代的人物所感动,尤其是那其中孙少安与孙少平两兄弟之间与各自的命运作斗争的奋斗故事。

  《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是一个积极进取,敢于拼搏的青年。生在农村,学习条件相当艰苦,忍饥挨饿,经常吃黑馍馍,可他却始终不放弃对梦想的追求,变得更加的勤奋。这部小说勾画出他的求学、成长、奋斗、成熟的经历,通过对他周遭环境,也就是对他的家庭、爱情、理想、朋友以及命运的描写,体现出了他独特的人格魅力。他说:“人活着,随时要准备受煎熬。”并且他自称是“苦难的爱好者”,他闯荡世界,当揽工汉,最后还成为了优秀的煤炭工人,这其中蕴含着深邃的人生意味。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奋斗!只有选定目标并在奋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并没有虚掷,这样的生活才是充实的,他的精神也会永远年轻”,仔细地咀嚼着这些至理名言,不免会让人们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和希望。人生是考验人的场所,它残酷而又无情,但是少平并没有被它所击倒,而是勇敢的去面对。因为痛苦是人走向成熟的最好课程。种种炼狱般的生活锻造出了他坚韧的意志和顽强的拼搏精神。他不但主动承受苦难,而且要勇于与苦难抗争和超越苦难,从而使他的人格在苦难的铁钻上得到最为坚实的考验。

  纵观少平的人生轨迹,他自强不息,奋斗不止,他坚持理想,持之以恒;他热爱生命,珍惜生活,他善良、宽容,内心生活又像哲人一般深邃充实,这也正是他的人格魅力之所在罢。

  当然,其他人物也给了我不平凡的震撼。比如朴实的孙玉厚老汉,温柔文静的田润叶,时时刻刻为他人着想的王班长。

  同学们,我们正值美好的青春年华,在不耽误正常学习的情况下,让我们挤时间好好读读书吧,相信你也有会自己独到的收获,受到书中的正能量的影响并将会使你的生命变得璀璨无比。真心的希望同学们能够读一读《平凡的世界》这本好书,它一定会让我们受益匪浅的!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11

  前叙。17岁,高二,我开始阅读《平凡的世界》。接下来发生的事,猜都毋须猜,我遇见了与我一样年纪、年级的书中人物:孙少平、田晓霞。我对《平凡的世界》这部作品,用“爱不释手”来形容并不为过。现今我仍无法忘记,在高三下学期,每周只有一个白天的休息时段,埋头读书时的心跳不断——为自己不合时宜的大胆,为故事中悲欢离合的生命。

  那么,我不能否认,前前后后也看了好些遍,每每最能让自己感知到热烈心跳的,大多是有关少平和晓霞的内容片段。

  如果说,能够给“信仰”一个定义,即“让某人去完全地相信、并从其中得到指引该人生活各方面的事物”,那么,毫不犹豫地,我定在心间收着这份,名为“少平晓霞”的信仰。

  信仰自尊。提及“自尊”一词,便会自觉将其牢牢与孙少平这一人物紧紧挂钩。少平,从初登场时,极强自尊下的掩人耳目取饭;到被润叶姐猜中心思,待她默默走开后,才敢放下心接受好意的大口吃饭。一直一直,到他日渐成长后,他的自尊,生长在第一时间冲出大门,以不容拒绝的魄力,救出一时糊涂偷手帕的郝红梅;开放在远走劳工后再与挚友金波相会时,能敏锐捕捉到挚友为自己着想,而穿上朴素衣褂的深意。少平自尊,不仅仅是他于自己,他用自己的自尊,用力维护着他人的自尊,同时收获着反向温暖的呵护。少平自尊,也绝不是(青)少年人狭隘的虚荣,不然,也就不会有同晓霞影剧院重逢时,“并不为自己的一身破衣服而害臊,觉得穿这身衣服见她正‘合适’”的坦荡。

  看上去,田晓霞并没有像孙少平一样,留给人显著的“自尊”特质。晓霞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力量,是跨时代、划时代的。她是近乎完美的“女神”形象,她热情、真挚、善良、独立、不惧世俗、崇尚冒险、追求正义、着眼世界、思想深刻、重情重义、清新脱俗……仿佛这些个词(组),都没一个“美好”来得恰当;反之亦然,“美好”一词,并不具备囊括我热爱的晓霞的一切的能力。

  也许是这样,晓霞的“自尊”特质,才少被提及吧。晓霞自尊之呈现,与晓霞的“独立而怒放”一样,定是与众不同。“不要见怪,不要见外。田。”枕边二指宽的小纸条上,写下了自己拥有的、深刻理解的、能够给予少平的:送去那一床被褥中,蕴藏着从自尊出发的深情。“我放纵我的天性,相信爱情能给予人创造的力量。”在这里,在这留给书外我们最后的话语中,我可以体会到晓霞的自尊融进了解读爱情。她热烈地投入,投入这自尊、自爱、自豪的爱情点滴。

  少平、晓霞,信仰自尊;我信仰着,“少平晓霞之自尊”的信仰。

  信仰改变。只是从“改变”一词来看,原本不能判断它的褒贬。毫无疑问,少平对此深刻了解。在书中仅描绘出的十来年光阴里,少平无时无刻、或内或外,不在追寻着改变。他的改变,是手不释卷地丰富精神世界;是决心不安于现状远走他乡的闯荡;是明不可预知日后所遭遇,依旧要向着更高方向攀登的紧抓机遇……

  “我们出身于贫困的农民家庭——永远不要鄙薄我们的出身,它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将一生受用不尽;但我们一定又要从我们出身局限中解脱出来,从意识上彻底背叛农民的狭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义。”在给妹妹兰香的信件中,这份持续燃着的改变之光,已然开启了传递的路线。

  晓霞呢,与其说是“改变”,不如用“挑战”更来得恰当。地委书记的女儿,自幼受过良好的教育,高中升上大学,黄原师专毕业后,那簇冒险的渴求之火,跳跃得愈发剧烈了。她最终不甘做稳定的教师工作,去成了省报的记者,不辞辛劳,以崇高的记者理想,怀揣改变世界的心愿,也真正循着它去实践了。纵使那场洪水卷走了她的躯体,但她那勇往直前的青春灵魂,绝不会散灭。

  少平、晓霞,信仰改变;我信仰着,“少平晓霞之改变”的信仰。

  信仰善意。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人。平凡非平庸,平凡人的善意凝聚,便拥有了点亮夜空的能量。

  记得在高中的一次读后感里,我在写到少平晓霞时,用“有一束光”来描述。洋洋洒洒写下的,是他们瞬间的行动、与永恒的善良。

  容我再度回想起,少平不计前嫌,救起有生命危险的跛女子侯玉英;晓霞真诚相待、热情好客帮助来城的少安;少平在仅做了短时间的乡村教师时光里,亦尽心为他的每位学生操心;晓霞亲历煤矿艰难情境,油然而生的使命感和悲悯情怀;少平在深陷苦难的境遇下,再三为了素不相识的陌生受欺者伸出援手;晓霞将自己最后的音容留给了洪灾中挣扎的孩子,只余下带着果断的决绝投入洪水的身影。

  “有一束光”,少平的温暖细致,晓霞的纯粹炽热。无法把他们割裂地去仰望,那片土地上,有两人从未解开的沉甸甸善意。

  少平、晓霞,信仰善意;我信仰着,“少平晓霞之善意”的信仰。

  信仰爱情。最后,我必须说说,关于孙少平和田晓霞的爱情。

  青年人一读“大部头”作品,会不自觉地去关注其中那些或荡气回肠、或细水流长的感情,尤其爱情。

  记得开始看这作品,我压根没猜中他们俩的感情发展线索……第一次见面,窘迫与从容的格格不入,高中日常里,两人共同行动的校外表演和一些交流,都是叙事、一带而过。

  “也许他最重要的收获就是和田晓霞的结识。”晓霞走进了少平的世界、大约主要是头脑世界吧,她毫不顾忌性别差异和所谓的“身份地位”差距,百宝箱般,变出特立独行的装束,变出异于常人的评说,变出秘密传阅的话语……少平在倾听,总是在倾听,倾听了反思,反思后倾听。她是他的“导师”。我为他们这般的坦诚相待、绝对信任而心跳。

  “不管怎样,千万不能放弃读书!”“我不会变成你描绘的那种形象。”毕业聚餐,两人大方对坐在“国营食堂”,交换彼此最真实的期许和隐忧。晓霞用一种轻松的方式,吐露珍惜少平的那种独特;少平描绘了他那忧郁思绪深处,还未成形、但冥冥中指引的奋斗希望。她是他的“伯乐”,他是她、她是他的“知己”。

  一晃好几年。虽说这些年间,也不是没有见面,但由于少平单方面的断绝信件来往,也有晓霞单方面的遗憾下没有再坚持,这些、这些一跨就到了黄原街头,才有了重逢之地的再续。

  “你为什么不给我回信?”“是因为我上了大学,你仍然是个农民吧?看来,你还是世俗的!”我深感惊讶,这一再见,就是不容反驳、毫不客气的言说。晓霞,是用多深的珍重、是有和少平建立起来的多么深厚的理解,才能自然而直白地说出这话来。这不是仅凭勇气就能够达成的默契。“‘我知道你能理解我,我才对你说了实话。’”故事不停步伐。他那自嘲关于“苦难的学说”,深深揪起了她心深处。

  又回到了约会般的规律性再见,两人心照不宣,在“共同探讨的基础上”,拥有“人格上是平等的”,两者不可分割,相互促进。

  “有没有比你更宽阔的河流,爱耐塞,有没有比你更亲切的土地,爱耐塞。有没有比你更深重的苦难,爱耐塞,有没有比你更自由的意志,爱耐塞。”《白轮船》中吉尔吉斯人的一曲古歌。

  一本书,两个人。一段词,两次诵。

  少平第一次产生了抱住晓霞、紧紧抱住晓霞的冲动,在麻雀山的顶端。他对她、她对他,产生了“爱情”的“雏形”,模糊不清。我为他们这般的靠近升温、欲言又止而心跳。

  “两年以后,就在今天,这同一个时刻,不论我们那时在何地,也不管我们各自干什么,我们一定要赶到这地方来再一次相见……”“一定。”古塔山之约就此立下。他有力拥住她,他吻了她。书中没有呈现出他们更多的告白,而我正是为他们这般的相知相融、相爱相约的纯粹含蓄,而心跳不止。

  少平、晓霞分赴新的工作岗位,他和她书寄思念,那近两年的时光中,他和她不乏见面,他带她下矿、漫步,她对他再三表露坚定。直至距约定屈指可数时,她去了另一个世界。

  少平想起了《热妮娅·鲁勉采娃》,少平伫立在杜梨树下,死守他和她的诺言。少平躺在草地上,冥冥与她的幻影重逢。

  请包容我从上一段开始,压缩再压缩,讲完了我的记忆,他们的故事。说来有趣,当我第一遍读完时,看有其他读者的一种理解,大约是“路遥先生出于无奈让晓霞牺牲,因为实际上,少平和晓霞的爱情,由于各种的局限性和差异,不会有圆满的结局”。由此,我也想起立定古塔山的约会后,少平很快陷入的悲观;想起少平暗自对比自己和潜在竞争者时,透露出的一种无力感;再加上与少安和润叶没能修成正果的种种相似……我开始害怕了。

  “唉,咱们国家的煤炭开采技术是太落后了。……我准备在一两年中一边下井干活,一边开始重学数、理、化,以便将来参加考试。”要成为有“技术水平”的人。第二遍,也许是第三遍重读时,这整段话引发了我的思考。少平的挣扎与矛盾,从未消散,亦从未打败他。对自己的处境和自卑,他深谙于心,他不逃避。他不盲目地沉溺“苦难”,他在“苦难”中反思时代、社会。原来,少平早有构想,对未来、对世界、对生活。我相信这样的少平,心里有一份对爱情的信仰,既然决定了,已然决定了,怎么会重蹈兄长的逃与憾;怎么会有不够自信作祟,就轻言放弃。

  我不再去钻牛角尖,纠结晓霞的结局,纠结爱情的走向。与时空无关,不说肉麻话,他必须是她的“掏炭男人”,她必须是他的“导师”。

  为他们,心跳千千万万下。不论是少平的勇敢,晓霞的真心,还是他对她、她对他的深入骨髓、充盈灵魂的爱恋。一路走来,水到渠成,一路走过,爱情未了。

  我们可以在心里,给少平晓霞一个幸福、快乐的结局。最重要的是,他和她,他们的经历,足以给我们这份坚信。

  少平、晓霞,信仰爱情;我信仰着,名为“少平晓霞之爱情”的信仰。

  总:我与《平凡的世界》

  那是高二上学期刚开学。文理分科后,属于文科班的“读书角”在短短几天里,架柜中填满了书籍,我一瞥,《平凡的世界》三册全套映入眼帘。那一整晚上的三节晚自习,以及那周每晚自习时的断断续续,我看完了前两册。

  后来——一周一过,立刻不得不投入高强度的学习中。高二一年,到高考前一个月,我难以想象是有怎样的愧疚、怎样的放不下,磕磕绊绊也未停下,这期间,我自己去买了书,接着向后翻……我翻到了结局,翻过了结局。可是,有那么一段文字,我抗拒再看。

  当我开始阅读第一册没多久,看过全篇的好友小心谨慎地问我:“你看到‘田晓霞’出来了吗?”得到我肯定的回应,她欲言又止,只是提到:“唉。后面,挺伤心的。”

  那时的我,连少平、晓霞他俩同看报纸那部分都没看到呢。

  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之后,他们竟成为了我的一种“信仰”。

  我至今仍抗拒重温那段洪水中的壮烈牺牲,因为难以接受、因为难以忘却。我听说,当年路遥先生写完这段,摔笔痛哭,不能平复。我还是年轻了吧,还是没有历经那个时代的波澜了吧,让“为什么要让晓霞离去”成为了心中解不开的结扣;也不可否认的是,那份名为“少平晓霞”的信仰,在晓霞弥留之际、在少平未来日子、在我的奋斗青春,早已让这“平凡的世界”里本就“平凡的我们”,因为曾经拥有过、或是决心追求着它,而拼尽全力地,去超越平凡,去拥抱美丽的生命。不负此生。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12

  人类在浩渺的宇宙面前,才能真正体味到何谓沧海一粟。于是我们的悲与喜,痛与恨,任何的生老病死与挫折磨难于这个更迭不息的宇宙而言都可认定为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事了。可是我们纵生而平凡却不该甘于平凡。

  《平凡的世界》一书中是以孙少安、孙少平二人为主,刻画了当时社会众多普通人的形象。文中的孙少安,6岁开始干农活,13岁因家境窘迫不得不辍学帮助父亲支撑起风雨飘摇的家,他虽丧失接受教育的机会,却想让自己的弟妹可以继续上学,为此不懈努力着,于18岁凭借着精明强悍和不怕吃苦的精神被推选为生产队长,成为双水村的能人,之后开办窑厂,道路曲折但最终成功,并为双水村建起一所小学。他出生于农村,被迫早早辍学,却凭借着不屈服的精神,勇往直前,最终抵达成功的彼岸。

  只有不甘平凡才能迈向成功。鲁豫在《偶遇》中曾言:无论是谁,我们都曾经或正在经历各自人生的至暗时刻,那是一条漫长、黝黑、阴冷、令人绝望的隧道。但当我们穿过这条给心灵蒙上一层灰的隧道后再回头望去,才会发现至暗过后才是光明,而通过这条隧道的最好途径,便是不甘心、不屈服的精神与坚持不懈的努力。

  正如书中的孙少平,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在村中当起了受人爱戴的小学教师,可是因为时代的变迁,小学被迫被拆,孙少平也因此失去了这份工作,但高中毕业的少平不甘心在家务农而独自来到异地的煤矿当矿工,之后凭借自己的努力当上了大队长。倘若少平在失业后甘于平凡,在家与哥哥一起务农他还能够当上大队长,过着更好的生活吗?答案是否。毕竟只有花自己与夜晚的月亮才知道花为了瞬间的辉煌,忍耐了多少暗淡无光的日月。

  不甘平凡的心需加以乐观相辅。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一书中写道:太阳,它每时每天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当它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它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晖之时。太阳每时每刻都是不一样的自己,我们也应当以乐观之心与常开的笑口面对生活中的那些挫折。少平与少安兄弟二人一个失去了自己热爱的职业被迫干苦力活,一个多次办窑厂却历尽磨难,但可喜的是他们都以乐观之心熬过了这些困难的岁月,尽管结局可能算不上轰轰烈烈,却因乐观与不甘平凡的心而显得愈发伟大。先贤们称赞弥勒佛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值得学习的乐观精神呢?

  读毕《平凡的世界》一书才真正体味到其价值所在,它能让我们在这个处处有挫折、处处存光明的平凡世界中,重拾信念,振作起来,做回当初那个朝气蓬勃的少年。世界变化不停,人潮川流不息。我们生而平凡,却不该甘于平凡,我们应当怀有乐观之心与不甘不屈精神,在未来与最好的自己相遇。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13

  给所有人——一本《平凡的世界》,好好阅读。试问,书中焉无苦?

  给所有人——一杯跨度十年的咖啡,好好享用。试问,苦中焉无甜?

  我再次翻开《平凡的世界》,重新轮回七八十年代的生活,走进茫茫黄土高原,寻觅默默承受苦难的人们,试问他们记忆中这跨度十年的苦。

  问孙少平的苦,他没有干净整齐的衣服,没有饱食终日的饭菜,没有像他人平常的家境,也没有对优越条件的奢望。在物质上,孙少平比他的同龄人缺少得太多了。他是地地道道的“非洲人”,在空无一人的食堂里,偷偷弯腰拾起两个黑色的高粱面膜——一种最没有营养的粮食,继而,他“慌得如同偷窃一般,用勺子把盆地上混合着雪水的剩菜汤入自己的碗里舀”我问他何苦如此?他却道:“因为贫穷,因为吃不起好饭,因为所轻而敏感的自尊心。”在精神上,他珍重自尊。他不是那种满口说吃的人。他追求劳动,日夜奋斗在漆黑的煤矿里。他尊重爱情,即使有巨大差异,田晓霞也被他折服,尽管最终悲剧落幕,他都要努力忍受。

  问孙少安的苦,他就像顶着两座大山的人,双眸尽显沧桑。命运对他十分残酷。从他小时候起,便要挑起家的担子,为了帮助弟弟孙少平上学,他毅然辍学,做个农民,靠着浅薄的知识在社会上闯出一番事业。仅仅是家的大山而已吗?另一座大山——政治,也沉重地压在他的肩膀上。村书记田福堂利用狡猾的“阶级斗争”一次次打击孙少安,拆散了他与田润叶的婚姻。命运无情,少安不倒!孙少安没有丝毫的埋怨,坚韧不拔的性格加上天资聪慧,坚持党的新时期变革,打倒了田福堂,他的事业大有丰收。

  问田晓霞的苦,她道出与少平的爱情悲剧。一个是高干之千金,一个是多难之少年,若说地位之差大,厚不过薄纱;若说相隔之地远,遥不过近邻。一个美丽潇洒,一个胸怀理想;一个舍己为人,一个舍己救人。快救这洪灾,她英勇牺牲;快救那徒弟,他面容尽毁。两个崇高的灵魂,终究是悲剧的收场!

  问不完的苦!听到此,出于太多的同情,我突然想流泪了。我想,与其挣扎在苦难中,不如选择死亡,这时,孙少平说:“可这就是生命!没有什么力量能扼杀生命……你,为了这瞬间的辉煌,忍耐了多少暗淡无光的日月?死亡的只是躯壳,生命将涅槃,生生不息,并会以另一种形式永存。只要春天不死,生命就不死,就会有迎春花的花朵年年开放。”话音刚落,我身旁的人鼓起掌来,看着这些始终不屈于命运的人们,我终于明白,十年的苦根本没有击倒他们,而他们在尝那杯跨度十年的咖啡时,回味到甜的滋味。

  慢慢地合上《平凡的世界》,我想起那个时代的背景。伟大的中国在东方雄起,中国共产党也进入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时期,也经历过无数次的苦难,直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城乡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党的领导人也在无数次摔倒中,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因此,我们除了感谢党,也要永远记住党和人民一起吃过苦,一起尝过跨度十年的咖啡的滋味。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14

  近来有幸拜读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这部长达百万字的巨作,以全景式呈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塑造了众多普通人的形象。他们或寂寞或璀璨,或安静或热烈,都曾在苦难的洪流中跌倒过,挣扎过,继而又爬起、奋发,谱写出一曲曲动人的乐章!

  主人公孙少平,一个出生在贫苦家庭的农民儿子,苦难和饥饿伴随他长大。初中食堂的饭菜分甲、乙、丙三等,由于家庭贫困,他只能选择最差的一份丙菜,每天最后一个去领他的两个黑馍馍,和着寡淡的清水和异样的目光,囫囵吞下。饥饿纠缠着他的肉体,自卑困扰着他的灵魂。为了缓解饥饿感和自卑感,他只有看书,因为只有看书,他的精神才能得到一些安慰与平静。

  一个敏感、自尊且正值青春期的孩子,面对同学的冷嘲热讽和鄙夷的目光,能挺住并走过来,真的需要莫大的勇气。

  想小时候的我,家境也曾贫寒,七岁那年,母亲节衣缩食,为我置办一身上学的衣裳。为了多穿几年,母亲将我的上衣做得比实际身高长了许多。我穿着它既高兴又神伤,高兴是因为有了新的衣裳;忧伤是这衣裳实在太长,遮着原本不高的我,有点“武大郎”般的滑稽。村庄上,我受着大人们无心的调侃;学校里,我受着同学怪异目光的检阅。沉默的时间里,我选择书本为伴,因为书中没有白眼和冷嘲。在那段时光里,书,成了永不背叛的挚友,它滋养着我的灵魂,强大着我的内心。

  少平曾说:“我是一个平凡的人,但平凡的人一样可以活得不平凡。”

  爱书如命的少平,在命运的狂澜中跌宕。高中毕业后,他回双水村当了教师,三年后,被辞退,又选择出去闯荡,他当揽工汉,当煤矿工。破烂的行囊,恶劣的环境,繁重的劳动;工友被欺,师傅遇难,女友牺牲,生活把他打进深深的泥淖中,又狠狠地在他脸上踩上一脚,留下难以磨灭的伤疤,但倔强的少平既没有意志消沉,也没有愤世嫉俗。他始终坚信生活总是美好的,人就应该好好活着,即使痛苦,也是组成人生幸福的不可缺少的部分。正是这种坚韧的毅力和不服输的精神,才让他赢得生活的青睐,收获幸福的爱情!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

  被痛深深吻着的不只是少平,还有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笔下的保尔,他也经历失学、失业、失恋、战争、疾病等多重折磨,甚至几次与死神擦肩而过,25岁那年双目失明,全身瘫痪,但他仍用文字完成对命运的绝地反击,写成了《暴风雨所诞生的》。“保尔”成了英雄的代称,也成为年轻人精神的楷模!

  路遥说:“连伟人这样人的一生都充满了那么大的艰辛,一个平凡的人吃点苦又算得了什么。”可我认为,一个能吃得一次又一次苦的平凡人,其实他也就是生活的伟人!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15

  我最近读了一本书——《平凡的世界》。

  这本书主要讲了孙少平孙少安弟兄俩在生活中经历过的苦难,最终过上了平凡却知足的日子。

  孙少平家里一贫如洗,他上高中已是很奢侈的事了。他家很穷,买不起甲乙丙菜,所以他在别人都打完饭之后才去拿两个黑馍充饥。但是这也阻挡不了他对知识的渴求。

  孙少平也是一个善良的人,农民善良的天性养育了他。他帮助仇家金光亮的儿子写作文,给他辅导功课。他可怜同情郝红梅,不妒忌班长顾养民好。他甚至寻找顾养民的优点学习他。他那“以德报怨”的宽宏大量的精神,也把我深深地打动了。孙少平的善良跟随着他走遍他走过的每个角落,处处留下了不平凡足迹。

  平凡的孙少平,给予了我积极向上的力量。我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时代,没有经受太多的苦难,然而我们也应该在平凡的世界里,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幸福生活。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相关文章: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06-08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06-15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06-29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01-07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01-05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01-06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01-06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11-15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11-20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