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淤泥能否不染——读《骆驼祥子》有感

时间:2024-02-26 09:10:12 骆驼祥子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出淤泥能否不染——读《骆驼祥子》有感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出淤泥能否不染——读《骆驼祥子》有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出淤泥能否不染——读《骆驼祥子》有感

  “阮明为钱,出卖思想;祥子为钱,接受思想。金钱降低了阮明的人格,金钱闪花了祥子的眼睛。”

  可以那么说,祥子最后一步步走向深渊,是偶然,也是必然。

  祥子想拥有一辆自己的车,但万事难料,这接连的麻烦使他不得不放弃梦想,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

  试想一下,若祥子在买第一辆车后,军阀没有收走他的车,祥子最后是否会成为一个不沾染坏习的一等车夫?

  我想是不能的。在俗世中,尤其是在当时的这样一个环境背景下,他,不堕落,也难。即使他的车没有被收走,这个黑暗的社会也会将他打倒。祥子总是有太多美好的幻想,以至于当最后这些所谓的“理想”没有实现以后,他变得颓废,变得世俗。

  在那个世界里,何处有所谓的“桃花源”?就连仙境都没有,这儿只有势力,重名利的一个混沌的世界。在这儿,好人遭人陷害,被人唾弃;而坏人,人们好像也习惯了,没有人会去指责。然后,越来越多的热血青年、好人,在受了无数次打击后,加入了“坏人”的行列。他们为了钱,不惜牺牲一切,就像祥子后来那样,整天酗酒,最终成为社会垃圾。

  这个故事之所以是个触动人心的悲剧,就是祥子最初的纯朴上进,坚持不懈与身边大批堕落的人们。这个悲剧是:好人太少,善良者太少。

  近墨者不一定黑,但祥子为什么会成为社会垃圾,就是因为这个黑的不能再黑的俗世,与“墨者”相处是不一定要变黑,但一旦处在“墨世”之中,这就是必然的。

  老舍用祥子的故事,揭露了当时社会的腐败。这让不少读者无奈惋惜。虽然现在的生活是好了,“墨者”却仍存在,像祥子这样的悲剧还在上演,我们处的这个环境,仍不是桃花源。

  我们能做到的,唯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出淤泥能否不染,其实都取决于你,林清玄先生曾在《吾心似秋月》中提过:“生活在风涛泪浪里的我们,要做到不畏人言人笑,确实是非常不易,那是因为我们在人我对应的生活中寻找依赖,另一方面则又在依赖中寻找自尊,偏偏“依赖”与“自尊”又充满了挣扎与矛盾,使我们不能有彻底地有人格的统一。”祥子就是因为这样,踏上一条弯路。

  两袖一甩,清风明月;仰天一笑,快意平生;布履一又,山河自在;我有明珠一颗,照破山河万朵,这种境界,我们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如果可以在生活中多留一些自己给自己,不要千丝万缕地被别人迁动,在觉性明朗的那一刻,或也能看见般若之花的开放。

【出淤泥能否不染——读《骆驼祥子》有感】相关文章:

《骆驼祥子》有感02-15

骆驼祥子有感01-19

读骆驼祥子心得05-14

骆驼祥子读后感优秀范文_读骆驼祥子有感02-11

读骆驼祥子读书笔记12-22

学生读《骆驼祥子》后感10-10

骆驼祥子学生读书体会,读《骆驼祥子》的心得体会01-17

祥子的幸福去哪了_读《骆驼祥子》有感02-15

读《骆驼祥子》有感06-13

读《骆驼祥子》有感[精选]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