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楼梦》有感

时间:2020-11-28 16:57:58 红楼梦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红楼梦》有感400字2篇

  篇一:读《红楼梦》有感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题记

  “女人是水做的”。每每读到这句话变回触到我心中那块最柔软的地方。是的,女子如水,作为一个女儿家,我没来由的喜爱着这句话。因为是水,才会如此诗意;因为是水,才会如此细腻;因为是水,才会如此痴情。

  “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的贾探春,她精明能干;“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王熙凤,她左右逢源;“气质美如玉,才华馥比仙”的妙玉,她超尘脱俗;“心比天高,身为低贱”的晴雯,她高洁自尊;还有那“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的林黛玉,她清高孤傲,多愁善感。

  这些如花红颜,原本应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未来,与自己最爱的人相知相守。却因为身处封建社会葬送了自己的大好年华。

  这些女子,她们各有千秋,都让我欣赏、佩服,可最最爱的终是那多愁善感的林黛玉。

  林黛玉前世乃是三生石边的一株绛珠草,因在三生石边受甘露之惠,得以成人,为报灌溉之恩而下凡还其眼泪。于是,她与贾宝玉便像被月老手中的红线一般牵引,紧紧联系在一起。“我把这一生的眼泪给了他,便也偿还得过他了。”黛玉也终究为宝玉流尽了一生的眼泪。

  黛玉与宝玉情投意合,本该是一对如花美眷,过着琴瑟和谐的生

  活,奈何处在封建时代身不由己,最终落得一个花落人亡、香消玉殒的悲剧下场。

  《红楼梦》中黛玉葬花的情节我曾读了一遍又一遍,那个在水边拿着药锄埋了一地落花的她,那个感叹着“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她,让我一次次掩卷深思,开始只觉得遗憾,后来便为她的遭遇感到身临其境,仿佛胸口压着一块大石头般感到窒息、绝望。

  想起黛玉的忧郁,黛玉的多愁善感,黛玉临死前的.哀怨凄婉,那便是我心中不能触及的痛。我无比憎恨那个封建堕落的时代,憎恨那座巨大豪华的贾府,它们是一座冰凉的坟墓,埋葬了众多如花红颜。但终归,黛玉是幸运的,她获得了宝玉的爱,她是带着甜蜜离开这个世界的。

  时光如流,往事已模糊在灯火阑珊处,属于黛玉的那段爱恨情仇终究已经过去,淹没在岁月的潮流中,远去,远去……

  篇二:读《红楼梦》有感

  《红楼梦》里的人物都生活在大观园里,应该是非常的幸福,可是为什么每一个人的下场都那么的悲惨。这当然不难理解,因为每一位家长都像唐僧一样过多地管缚和约束自己的孩子所导致的。

  在现在许许多多的家长都把自己未完成的心愿寄托在孩子身上,为了让自己的孩子的成绩比班上同学的成绩好,所以一到周末孩子没有了休息的时间,还规定必须在某个时间把学校作业写好,这样一来,春天的时候,草长莺飞,莺歌燕舞的美好景色看不到了;

  夏天荷花遍野,青蛙歌唱的声音也听不到了……接触到的只是一行行的黑字和无边的题海,难道家长就不能换位思考一下吗?不怕孩子在题海里淹死?孩子们也需要接触大自然,不然学校给的两天放假的时间,也是来提供学习的吗?要是这样的话,还不如让我们周末正常上学,在学校里补习算了。

  有的孩子喜欢绘画,可是家长非要孩子上文化课补习;有的人喜欢体育,可家长不愿意,拉着孩子学乐器。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道路,这一条路不是由其他的人来铺设的,而是由自己搭建的,所以请尊重孩子的选择,让他们自由发展。

【读《红楼梦》有感400字2篇】相关文章:

读蜡烛有感09-26

读《蜡烛》有感09-26

读《感恩老师》有感12-11

读《人鸦》有感11-22

读《雷雨》后有感10-28

读《飘》后有感10-28

读《红岩》后有感10-28

读《詹天佑》有感10-11

读詹天佑有感10-11

教师读《蜡烛》有感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