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读后感

时间:2023-09-08 17:35:46 红楼梦读后感 我要投稿

红楼梦读后感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红楼梦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红楼梦读后感

红楼梦读后感1

  花了半年,终于把《红楼梦》这个大部头啃完了,直接看原著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于是看了蒋勋的解读,读完之后最大的感受,就像蒋勋说的那样,它像是一本佛经,无时不刻的在点化我们。

  凡事不要太纠结,太偏执——红楼梦读后感心得体会,欢迎阅读赏析!

  十二金钗中,有个叫妙玉的姑娘,富家小姐出身,长的也好看,后来家道没落出了家,被贾家供养在拢翠庵里修行。她有重度洁癖,高傲的不得了,看谁都觉得low,只有自己品味最高。贾母邀请刘姥姥去庵里喝茶,她非常的嫌弃农村来的脏兮兮的刘姥姥,吩咐姑子把她喝过的茶杯直接丢了,即使那是非常名贵的成化窑烧制而成的。

  蒋勋对这一段的解读非常精彩,作为一个出家人,最应该修行的就是无分别心,也就是《金刚经》里那句:“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妙玉可能每天都要无数次的诵读这一句,但是刘姥姥喝过的一个杯子,她都觉得恶心,甚至要丢掉。可见真正的`修行不在口头,不在表面,不在形式,而在于当你最在乎、最珍惜的东西被蹂躏、被践踏的时候,你要怎么面对。

  把所有给你带来痛苦的事情,都看作是人生必经的修行。那些让你纠结的、放不下的,都是来度化你的。对世间万物,要做到无分别心。

  感觉这一条和心理学上的“吸引力法则”有点相通的地方,就是说你关注的事情,往往会一直萦绕在周围。你戴了一串“潘多拉”,然后发现大街上的姑娘们几乎人手一串“潘多拉”;你觉得自己最近运气特别好,然后好事就会接二连三发生;你觉得自己特别好欺负,然后发现这个谁挤兑你了,那个谁又背后捅了你一刀。

  人生已经如此的艰难,还是把注意力放在给你带来正能量的事情上,对于求而不得的东西,淡然一点,想开一点。人心本来就是叵测的,你我都一样,没有谁比谁更高级,无谓的坚持其实是一种偏执,偏执演变成偏见,再带来歧视、不满、愤懑、怨恨。。。这一切都让我们变得不美丽。

  故事的后来,妙玉掉到一个巨大的悲剧中:在贾府被洗劫的时候,抢匪觊觎她的美色,将她掳走,生死未卜。这么一个有洁癖的姑娘,最后偏偏被玷污,也许作者是要警示我们,那些我们最想抓住的东西,终究都会失去。

  另外一个书中典型的例子,就是泼辣能干的王熙凤,贾府上上下下三百多号人,都对她服服贴贴。对外,她有高超的管理技能,虽然目不识丁,读后感。但府里大大小小的事情,她事无巨细一清二楚。用现在的话说,她在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危机公关、行政后勤等方方面面都展现出了惊人的天赋。对内,她还有着超强的控制欲和嫉妒心,在家说一不二,牢牢的把握着话语权和财权,贾琏在他面前是绝对的“妻管严”。

  书中给她的判词是“机关用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她最在乎的人——贾琏,先是不停的出轨,出轨的对象还都是佣人的老婆。。。随后更是偷娶了尤二姐、尤三姐,非常的不堪。充分说明了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她最在乎的事情——权利和财富,也随着贾府的没落付之一炬。

  所以活着,还是佛系一点的好。

红楼梦读后感2

  一支《枉凝眉》将我带进了一个梦,这个梦有哭有笑,十分凄美,它叫《红楼梦》。 一百多年前曹雪芹因曹府败落而编写了这一部带有自传性的《红楼梦》,曹雪芹大约在30岁左右开始写《红楼梦》但,直到他“泪尽而逝”时也不过只完成前八十回,这可以说是一个悲剧。

  《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围绕事关贾府家事利益的贾宝玉人生道路而展开的一场封建道路与叛逆者之间的激烈斗争为情节主线,以贾宝玉和林黛玉这对叛逆者的悲剧为主要内容,通过对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族没落过程的生动描述,而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会种种黑暗和腐朽,进一步

  指出了封建社会已经到了"运终权尽"的末世,并走向覆灭的历史趋势。

  读过这本书的人,一定有同一个感受——读过一遍后就不想再读一遍,这并非因为写得差,反之,正因写得太好,所以读到黛玉梦诗、黛玉仙逝就不忍再看下去。人生,我宁愿平淡些,假如黛玉把自己想的什么说出口,假如宝玉换一种性格,假如没有宝钗……那么这个事也不会如此伤感。但,人生哪有那么多假如?!大多数人应该都希望宝黛最后在一起,我亦如此。即使人人反对,终日难饱,又怎样?可是我,在读过红楼梦后,却希望用十年的生换曹梦阮写完《红楼梦》,但,即使写完又怎样?宝黛会在一起吗?不,不会,从一开始,这就注定是个悲剧。

  黛玉在我眼中一直是个爱哭,爱乱想的`女,她自幼丧母,失去的教导,却仍然天真、单纯。或许当初她将自己的心事说出口,贾母会将她许配给宝玉吧!有时,我认为她就

  好像潇湘馆的竹子,虽外表柔弱,却又坚忍不拔的毅力,她,个性率直,从不阿谀奉承,甚至有些尖酸刻薄,这正是宝钗不及她的地方。

  宝玉一生痴痴傻傻,疯疯癫癫,最终遁入空门;黛玉整日哭啼,猜猜疑疑,最终香消玉殒;宝钗一生圆滑处世,最终独守空闺;王熙凤一生机关算尽,反误了卿卿性命……每个人都以一个“悲”字结束。“天尽头,何处有香丘?……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一曲葬花吟似乎早已预知结局,总是悲!

  我不喜欢那个自以为天下女儿泪都要为他流的宝玉,我却欣赏那个一生只对黛玉痴心的宝玉;我不喜欢那个整日胡思乱猜疑的黛玉,却佩服那个追求自由和爱情的黛玉;我不喜欢那个处世圆滑的宝钗,却有些怜悯那个独守空闺的宝钗;我不喜欢那个机关算尽的凤姐,却钦佩那个能撑起半边天的她……人生啊!我宁愿平淡些!贾府纵然有千金万银,却失去了人

  生最宝贵的自由和幸福,这些千金万银买不到,永远买不到!

  泪已干,花已枯。一切都被埋没,一切都已消逝。曾经的辉煌已不复存在,变成了落魄的废墟。生是死的灵魂,死是生的节操。在那个时代,注定了那样的命运。无论多少的盛世,终究会化为乌有。

  我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历史的沟渠:楚大夫泥吟泽畔,九死不悔;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他们虽辛苦却又幸福。这,才是真正的人生!

红楼梦读后感3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葬花吟》从我心头掠过,泛起层层涟漪。《红楼梦》对于我来说,它好像是一处温馨美好的心灵港湾,我愿一生在这里歇住;它好像是一位满腹经纶的良师益友,我愿一生与他结伴而行;它好像是一只充满神奇的百宝箱,我愿一生探寻它的奥秘。《红楼梦》是一部挽歌,怀金悼玉,怀念那些“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的佳人们,悲叹作者少年时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时光。诗礼簪缨的贾府,花柳繁华的大观园被作者用笔密密穿起,穿成一部锦绣的《红楼梦》。

  红楼梦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文化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名片。曹雪芹呕心沥血十年著书完成,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性格鲜明的文学形象,描绘了黛玉葬花、宝黛共读《西厢记》、元妃省亲、湘云醉卧深入人心的场景等。透过“真事隐,假语存”文字,透过文中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透过作者“草蛇灰线,伏延千里”的情节,我看到了作者对红尘俗世、大千世界的看法,看到了人间“水满则溢,月满则亏”、“否极泰来,盛极必衰”的规律……

  在《红楼梦》美轮美奂的的文字场景中穿梭,每个人的命运随着作者的笔法,在悄悄地无声地改变。大观园仿佛就是为她们而建,《红楼梦》仿佛是为她们而写。诗歌流淌在岁月的时光中,美丽并没有因为岁月流逝而褪色,而封存,反而在如今大展异彩。

  《红楼梦》中的诗词作品,凝聚了作者毕生的心血与智慧,佳句迭出,饱含深情。书中《秋爽斋偶结海棠社》一节让我记忆犹新。“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将海棠清如冰雪、孤高寂寞的风姿飘然展现在我眼前。看着看着,她们的喜怒哀愁、悲欢离合使我牵肠挂肚,我在慢慢地走出这个世界,来到属于我,属于她们的红楼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感受到了别样的快乐。与志同道合的.好友一起结社作诗,在拢翠庵中品茶对弈,在怡红院中占花名饮酒作乐……《红楼梦》中姐妹们敏捷的诗才,满腹的典故让我羡慕不已,于是我也开始写诗填词。

  不知不觉,在《红楼梦》的感染下,我看世界的眼光都变得不同起来。春天,我看到桃花被雨打落的满地落英,体会到了林黛玉的悲伤,当然,我也能体会百花盛开时,一片片云蒸霞蔚的美好;柳丝绿了,柳絮飘飞,我用细腻的诗词想留住春天的脚步……我在班中也起了一个诗社,也叫“海棠社”。这诗社好像就是我的乐土,我在这儿尽情展现我的才华。仿佛我时常走进书中,与她们相会,在一起共诉衷肠,一起作诗填词。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不知不觉,几百年过去了,《红楼梦》并没有被时间封存,反而在二十一世纪大展异彩。《红楼梦》经过了时光的考验,并没有褪色,反而更加鲜艳,堪称不朽的经典。

红楼梦读后感4

  今天,我看了《红楼梦》,它是四大名著之一,今日一看,果然是实至名归,名不虚传啊!

  这本书主要讲了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写林黛玉爱情的悲剧······

  一说到林黛玉,我就想到了我的朋友,她是莲子。她呀,虽然像林黛玉那般“体弱”,但很坚强不放弃。她也像林黛玉那般知识渊博,却没有林黛玉的多愁善感。

  记得有一次,我们体育课要比赛跑步,围着“偌大”的跑道跑两圈,也就是四百米咯!女生对男生,依我们女生的实力,毋庸置疑,肯定输。所以!为了公平起见,当然是男对男,女对女啦!虽然莲子被分到了一群体力不太行的女生里,但莲子还是拿了最后一名。虽然她自己深知不管分配到什么样的组还是一样会拿最后,但她从来都没想过放弃,一直在和“魔鬼”做斗争,一直在努力拼搏,尽管她累得上气不接下气了······

  在这夏日炎炎的天气中,我看到莲子刚跑了五十米,她就已经气喘吁吁,汗流浃背了,对于平时不爱运动的她,跑起步来是多么的吃力,但她没有和老师说,而是选择了——坚持······等她快要跑到终点时,我亲眼看着她狠狠地摔了一跤,还没等我迈出步子,她就已经艰难地站起来,一刻都没有犹豫地向终点跑来,看到她膝盖上的血,除心疼外,更多的还是佩服。

  当然,虽然她体育不好,但她却林黛玉那般知识渊博······

  记得有一次在语文课上,我们玩了些“游戏”。是什么呢?就告诉你听吧!就是用诗句和语文是什么来进行造句。我们刚听到这个消息时,虽然表面很欢喜,但内心其实拒绝的`,但也没办法。

  首先由我们那列开始,我们前面这几个人站起来都是哑口无言,呆若木鸡的,直到莲子······

  她毫不犹豫地站起来,也毫不犹豫地说,如果你在“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边塞大漠,我愿飞奔在漫天黄沙里;如果你在“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浩瀚长江,我愿遨游于猛浪急湍中;如果你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深山丛林,我愿跋涉在荆棘小道上。

  啊,明明是我们司空见惯的诗句,却被她造出如此优美的句子,连老师听了,都拍手叫好。

  这轮结束了,就到下一轮了。老师没有规定哪排哪列来,都是自愿的。就因为这样,全班没一人举手。就在这时,我们看到一只修长的手坚定地高高地举了起来,它看起来是如此的耀眼······原来,是莲子!

  她说,语文是那巍巍昆仑,是那草叶上久久不肯低落的露珠,是那古城旧都的国色天香的牡丹;语文是那无声的冷月,是静谧的荷塘······

  我的天呐!我们班顿时想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

  虽然她体育方面不太好,但她却有着坚持不懈的精神。虽然她语文好,但她从不骄傲。希望她能把这“民族文化”给发扬下去,《红楼梦》——不朽的灵魂!

红楼梦读后感5

  认识你,是在那个闷热的夏日午后。因为受不了炎热的天气,吃罢午饭,我便匆匆跑进自己的卧室,享受空调给我带来的惬意。也许是作业完成后的无聊,也许是想念几个久违的姐妹,我在床上翻来覆去还无法入睡,于是便起身走到书架旁,找到一本名为《简·爱》的书。因为觉得书名很特别,于是就想看看。也就是从那一刻开始,我与你有了不解之缘。

  不知什么原因,小时侯,我便喜欢看《红楼梦》,而且最喜欢的人物就是敏感自尊、多愁善感的林黛玉。或许是受她的影响吧,小时候的我很内向,不愿与别人交流,有什么事都闷在心里,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身边几乎没有很“铁”的朋友。

  但是,在那个夏日的午后,我结识了你——一个外表普通平凡、内心却乐观坚强的女孩——简·爱。你从小就具有反抗精神,面对生活的不公,你没有唉声叹气,而是大胆地追求属于自己的自由和独立;你不甘忍受别人的压迫,有大多数女性不具备的自尊自立精神;你对爱情忠贞不渝,你对朋友不离不弃。你的内在美深深地打动了我,于是,我和你成了好朋友。从那以后,你彻底地改变了我,让我的内心变得阳光起来,开阔起来,生活也幸福快乐起来。

  你教会我用宽广的胸怀接纳五彩的生活,用爱心去感染身边的每一位朋友。于是,我尝试不再自我封闭,让自己主动接近同龄人群体,积极与大家融为一体。遇到困难,我学会自己坚强面对,也会接受来自朋友的关怀;别人有困难,我会送去热情的鼓励,也会尽己所能地提供帮助。我把自己的真心交给他们,并快乐地收获了他们的真心,成为了他们的知己。于是,我看到了天边七色的彩虹,听到了溪边潺潺的流水,尝到了友谊甘甜的滋味。所有的人都惊叹我的变化如此之大,开朗而又活泼的另一个我,展现在别人面前。

  以前的我,看见大雁南归就有“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的惆怅;看见枫叶变红,便有“晓来谁染霜林醉,都是离人泪”的感伤;听见笛声悠悠,总有“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的愁思。而今,因为你——简·爱,我变得很快乐,很坚强:看见雁阵枫叶,便有“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豪情;见到草木凋零,便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希望;面朝大海,便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抱负。

  简·爱,一位不寻常的女子,用自己伟大的品行改变了我。你是我微笑面对生活的导师,也是我快乐成长的源泉。

  因为有你,我不再孤单;因为有你,我变得勇敢;因为有你,我才学会在幸福的春光里烂漫!

  台下有话 龚艳丽周明荣

  一次不经意的相逢,一段不平常的书缘,结识了一位勇敢、自尊、博爱的朋友——主人公简·爱。因为有“你”,“我”变得开朗乐观,勇敢坚强,这就是本文的主题。文章取材于名著,叙事流畅,立意积极,中心明确,突出了文学名著对中学生人格塑造的重大作用。读一本好书,交一个好友,成一个好人,这是多么幸福的事情!

红楼梦读后感6

  即将枯萎的绛珠草,无意得到了神瑛侍者的慈悲灌溉,修炼成仙。两位因灌愁海水,结下一段生死缘分。高山晶莹的绛珠仙子,不能受人之恩惠而不报,听说神瑛思凡下界,于是要用一生的泪水交换,换取他的回头是岸,以报答灌溉之恩。当年看到那里,深深被绛珠仙子的高尚宏愿和无私行为所感动。之后方知,绛珠黛玉,名别体殊,实乃香魂一缕所化,本为一人,从此深爱不已。

  黛玉前生仙体,神水浇灌,一尘不染,纤纤弱质,来到污浊的凡间,深涉红尘,无所适应,遂染无医之病。初见化为宝玉的恩人,便泪如雨下,高兴之极乎,感恩之深乎?无论如何,绛珠最终又遇到神瑛,三生石上旧精魄,万劫人世有情缘。

  既然入凡尘,即行凡间事。当年神瑛因动情红尘,万事自然从他富贵闲人的生活开始,黛玉宝玉,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情根深种。为了让宝玉早启慧根,懂得世无常欢,花无常艳,黛玉不惜以泪洗面,让宝玉在锦衣玉食中,看到悲苦无常。而常人视她,只当黛玉心胸狭窄,目下无尘。可怜绛珠一片心意,正是知我者谓我何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世间无情,千万物事穿手过,流水落花天地间。清灵黛玉,无人知心,四季逆旅,寂寞独行,春葬落花,秋卧菊榻,兰心慧语,化做墨香。可怜清流易被浊欺,白雪常遭泥污,生长在一个不容她的世界里,黛玉所以更无片刻欢颜。尽管外祖母宠爱,宝玉钟情,黛玉并未所以真正欢乐过,她深知眼前一切都是过眼云烟,自我只是一匆匆过客,不会久留。

  周遭他人冷眼,黛玉独自经受,从未怨言,世间的骄情假意,被她的无尘明镜,照得纤微必显,毫无遗漏。

  在这个戏台一般的世界里,她不会妥协,不会作假,只会一意孤行,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一如殷商末年的伯夷叔齐,周伐纣王,两人便以微小之躯劝阻西周万人之兵,周灭纣王后,两人便作采薇之歌,绝食首阳山。黛玉高洁,一身孤臣孽子的风范,直逼古人,就算是自认为红尘得意的薛宝钗,也情不自禁愿和她结为金兰之谊,时常亲近。自认非凡的槛外人妙玉,也亲自以古器仙茗客敬黛玉,并时常在圆中,驻步倾听黛玉的雅乐诗词。

  被人间奉为金科玉律的圣贤典籍,到了黛玉眼中,无非是名利险滩的一片野木蓬篙。而被常人贬斥的污秽戏文,到了黛玉口中,便化为馥气馨质的蕊白梅芯。春华秋叶,晨风夜雨,无人相诉之时,黛玉便轻挥藕指,弹奏云山缥缈的天籁之音,微启噙香唇齿,歌咏澹澹寒水的修篁之情。居潇湘桂阁,以碧竹为墙,坐月洞琴台,以笔砚为友。

  落入人间的绛珠仙韵,仅有怡红公子能真正赏识,两人原本神仙眷属,心心相印。但尘蒙愚情的宝玉,看不透众人笑骗欺言中的金玉良缘,病中的黛玉,终被风刀霜剑,逼到一息恹恹。孤身病榻中的黛玉已经无泪可还,知音的琴弦已断,焚稿的诗魂已冷葬明月西风中。就在自我情缘湮灭之时,在与自我的笔墨知己道别之后,一身傲骨的.林黛玉,孤零零而来,干干净净而去。

  在日夜啼哭外表之下的黛玉,其实是红楼梦真正的精神支柱。无论是晴雯的刚烈不阿、司棋的视死如归、鸳鸯的智勇忠贞、还是紫鹃的悲情怒目,都是黛玉的身外化身,是黛玉故事的延伸。黛玉的尊严,就是红楼梦的尊严。

红楼梦读后感7

  今天上午终于看到了《红楼梦》九十八回——苦绛珠魂归离恨天,病神瑛泪洒相思地。

  黛玉死了。整本红楼梦一百二十回,出场人员数不胜数,金钗十二而偏爱黛玉。红楼开篇介绍说,黛玉本是三生石旁的一株仙草,唤作绛珠仙草,宝玉乃是幻境里的神瑛侍者,神瑛侍者日日浇灌仙草,仙草便有了灵性化成了绛珠仙子,与神瑛侍者一并下凡渡劫,以一生的眼泪报答神瑛侍者的浇灌之情。黛玉为还泪而来,最终也泪尽而夭。

  黛玉是宝玉姑姑的女儿,黛玉之母在黛玉年幼去世后,贾母因心疼外孙女母亲去世又无手足,便将黛玉接到贾府照顾,不久后,黛玉之父也因病去世了。黛玉聪明,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命运让她格外的敏感,心思太过细密,思虑过重,加上先天的血气不足,三天一小病,五天一大病,便有了病怏怏的林妹妹形象。偏爱黛玉,因为她的不完美,她的小性,她的俏皮,她损人不带脏字的可爱,怼人怼到哑口无言,她葬花,吟诗,抚琴,待人真心,真诚。大半本红楼读下来,心中装的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林黛玉,而不是世间流转着的哭哭啼啼的病较花。

  宝玉初见黛玉,便说,这个妹妹好似哪里见过一般。黛玉爱宝玉,把宝玉作为在自己在人世间唯一的寄托跟希望。而宝玉对黛玉,则更痴迷,因旁人一句玩笑话,说林妹妹要回南方了,而大病了一场。宝玉对黛玉是痴,是用心,视黛玉为知己,宝玉说,只有林妹妹从不说劝他追求功名利禄的混帐话。宝玉像小王子一样,像个不染尘事的精灵,却痴迷于黛玉。

  黛玉为宝玉大婚而泪尽而亡。贾宝玉因遗失了他的通灵宝玉而神情恍惚,三魂失了七魄,贾母、王熙凤等人密谋迎娶宝钗给贾宝玉冲喜,黛玉孤苦,身体又弱,识大体的宝钗在众人眼中更适合嫁给贾宝玉,于是便上演了一场偷梁换柱的把戏,骗宝玉指给他的是林黛玉,宝玉虽病中痴傻,却仍开心的准备迎娶林黛玉,掀起盖头来,却是宝钗,大喜大悲之下,病的更厉害了,宝玉说,不如腾一间空屋子,趁早将我和林妹妹两个抬在那里,活着也好一处医治服侍,死了也好一处停放。黛玉则在知道宝钗将嫁给宝玉后,悲愤到吐血,黛玉到死都不知道,宝玉是不知情的,她恨宝玉,带着对宝玉的`恨,在宝玉跟宝钗拜堂的时辰,泪尽而终。

  宝玉小时候对黛玉说,你死了,我出家当和尚去,虽没有看完,也知道宝玉最终在雪地里跪别其父贾政出家了,落得个白茫茫一片真干净。佛家说,要斩断七情六欲,但是我却觉得情欲才使得一个人有血有肉,鲜活而伟大。小时候觉得,喜欢的时候,就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喜欢,不计较得失,不在乎结局,尽力去追逐,想把世界上最好的都给对方,等到缘分散时,也不会后悔。长大了却觉得,爱是发自内心的希望对方好,一切都好。

  有一首歌叫《痴情司》,是《贾宝玉》舞台剧的插曲,歌词最后一句写道:今生若无权惦念,迟一点,天上见。

  给我黛玉妹妹打CALL。

红楼梦读后感8

  别样的思维,别样的解读。

  读完八辑《蒋勋说〈红楼梦〉》,脑海里蹦出“佛眼”“人性”两个词,以前也曾读过许多解读《红楼梦》的著作,但从来没有读出像蒋勋先生给我的感觉。

  蒋勋先生曾说过:“我是把《红楼梦》当佛经来读的,因为里面处处是慈悲,也处处是觉悟。”也许这就是别样感觉的缘由。

  蒋勋先生是用佛眼来看人性,多了理性,多了平和,看到了人性的另一面,对《红楼梦》里的每一个人物更多了一份包容和担待,所以不会简单地以好人或坏人来界定。而我们读《红楼梦》,掺杂了太多的个人感情,总以自己的好恶为标准,来为里面的人物做标签,自然失之偏颇。比如薛蟠,没有几个读者会喜欢这样一个惹是生非、吃喝嫖赌的纨绔子弟,但蒋勋先生却从人性的`角度,直指心灵深处,对他进行了客观的解读。

  “佛眼”、“人性”,这是不是我们在执法办案过程中缺少的?

  记得20xx年度中国十大正义人物——检察官杨斌,在获奖现场说过:“在我办案的后期,我经常会审视被告人的内心,来达到审视我自己的内心,其实我经常会有这样一种感觉,我觉得他们就是我们,我们就是他们。每个人都有向上的本能,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会犯错误,只是错误的大小程度不同,或者我们比他们更幸运一点,我们还没有被发现。”

  我们面对的群体大多是犯错误的,怎样去对待这个群体?杨斌给出了很好的答案:提升心理觉察能力,抛弃指责心理,用“佛眼”来看悟每一个犯错误的人。

  正如一位英国心理学家所说:人们对未知事物的主观臆断往往会引导他们走向错误的系统认知。其实我们在办案过程中也往往会犯先入为主的错误,从事办案时间长了,见过了形形色色的犯罪嫌疑人,在我们的脑海里形成了一种的固定思维模式,面对犯罪嫌疑人,我们容易固守成见,少了感性,少了对一个个鲜活生命个体应有的敬畏和尊重,不再去过多的去关注和思考人性,不再用心地探询他们犯罪的心理路径,而是简单地标定他(她)是坏人。

  每个生命的存在都有其合理性,也都有其存在的价值。这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你用什么态度去看待世界,你就会得到什么样的世界!苏东坡看到佛印,眼里是一堆牛粪;佛印看到苏东坡,眼里是一尊佛。一尊佛和一堆牛粪的差异仅在于:一个人心中有佛,用佛眼看,一个人心中无佛,用俗眼看。

  我们不能苛求每一个生命都是完美的,当我们在用法律维护公平正义之时,绝不能漠视每一个生命的生存、发展和幸福。

  冰冷的法律,正因为有了执法者的爱和仁慈,才有其温情的一面。

  法律尊严,不仅需要我们严格依法办理案件来维护,更需要我们在公正办案的过程中,用“佛眼”来看悟“人性”,怀着宽容之心,扩展人性的空间,用敬畏理解生命之心,面对每一个鲜活生命个体,在守护法律底线的同时,完成对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心灵救赎,这也许是每一个执法者应该追求的最高境界。

  法律不仅仅要惩罚犯罪行为,更重要是挽救个体的心灵,尊重每一个生命存在的价值。

  每一个执法者都应该铭记:法律的最高境界是爱和仁慈。

红楼梦读后感9

  琼楼一叶,数百千奇女子,笑探望,凭朱栏,观红尘,叹风华良人寡命薄。

  ——题记

  她是雪芹笔下的才人,是宝玉心中的良人,是观园中的美人,是世俗中的雅人。她的才华无人能及,口如含朱丹,言语似珠玑。那是一盆娇滴的兰,孤高自视的高傲性子和百病相缠的柔弱身子。

  这是林黛玉,寄与贾家的一个远戚女子。

  在世人的眼里,她是软弱的,是娇羞的,却极少有人能认出她的倔强和坚强。

  不错,她爱哭,时常是眼若红桃,丝帕咸润。只要是遇上事端了,宁可哭个昏天黑地,也决不学那别的女子讨好的莞尔一笑。

  我猜,这大概是个性,黯然彰显着与众不同。

  大概是孤独,她学不来宝钗的圆润,学不来探春的机灵,也学不来湘云的爽朗。她学不来,也不去学,更不想学。于是,便用那如刺一般的高傲逼退了所有想和她亲近的人儿。

  有人说她是幸运的,有人说她是不幸的。

  她幸运,是家中独女,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请先生教她学识,当个男孩来教养。也造就了这一番叛逆的性情。等父母双双踏上了黄泉路,留她一人世上孑然独立,她便不幸了,寄于他人屋檐下。时刻谨慎倍小心。

  我猜,又怕是心中苦闷无处挥洒时候,就哭几场,也好衡平自己失落的情绪。

  我弄不清,她到底是惹了谁的怜爱,连雪芹也懒得在她身上多着笔墨修那西施身。只是“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就带过了她惊世的容貌。

  她果真就是一肃幽兰,受不得俗恶气焰的熏燎。只愿抿唇品一品香浓的茶水,再吟一句感叹生死惆怅的离歌。管那是千红是一窟还是一哭,含眉笑望所想的人。用泪水演绎一段悲天悯人的爱情,用略带哭腔的小嗓唱尽了,花儿为谁开,花儿为谁红。

  现在,我却不能盯着她那白如羊脂的脸,问她为何要哭。因为她死了——香消玉损

  她与社会格格不入的思想被众人无情的扼杀了,才华被泯灭在了那个永远回不来的初春晚上。隔院里唢呐正响,她所系之人正欢天喜地的牵着他人拜了红堂。

  锣鼓一敲,最后击散了她不甘此生的仙魂。

  满天星斗,满地尘霜,无不变色轻啼,来悼这惊芙蓉,比柳絮的才女。她匆匆了结了一身,也不知道临终前有没有再放声大哭,念一念宝玉的名姓。是不是煽动了双唇,却唱不出什么诗。

  我只得猜,违背常人的思想去猜一猜她失声漫哭的原因。

  忆起她举着花锄,手捧春花的怜人样,颦眉一笑,颊红暗放。她说:“愿侬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这是她对生活的'幻想,对未来的向往,对冷酷的现实的控诉。

  绛珠草还完了红尘恩泪,就是该走的。她来是还泪报恩,却不曾讲要嫁于痴郎宝玉。

  该我来说时,我也只得淡淡的笑言:

  倾身绛珠落观园,三世菩提聚凌霄。

  闺门小掩黛描眉,且望凡尘君戏笑。

  岂料宅门世难容,只叹花去美人消。

  人生不过梦一场,梦醒万事皆飘渺。黛玉的眼泪,一半是用来感叹世态之炎凉,又一半,则是用来掩饰那藏得滴水不露的坚强。

  她是逆水而行的一只纸船,用力游过了,留下的是一段被尘埃锁紧的凄惨爱情,却最终挣扎并消融在这无情世界里。

  挣扎,在尘世里深深地挣扎……

红楼梦读后感10

  刚看了《西岭雪续红楼梦之黛玉之死》,真神魂俱荡,作者神思大胆,看至二玉婚事破灭之际不觉掩卷痛哭。主要思路更是与一般红学家推测的不同。

  先是黛玉及笄,北静王送碧玉荷叶缸并两条锦鲤贺寿,让人意外,估计作者是根据那串鹡鸰珠和那首“花爱水清明,水怜花色新。浮落虽同流,空惹鱼龙涎”推断北静王看上了黛玉,有意纳她为侧妃。书中缘由是宝玉无心将黛玉所作诗词传露出去,北静王非常中意,到处打听,又请雨村做媒。贾母非常担忧二玉婚事,王夫人却窃喜。黛玉混不知情。贾母凤姐本想抓住元春这一最后稻草、欲请其赐婚以回避北静王。谁料元春反要宝钗八字,去铁网山狩猎之前便授意贾府赐婚“金玉良缘,天作之合”。又逢宝玉为救巧姐将碧玉荷花缸砸破。贾母知二玉婚事已然绝望,王夫人筹谋钗玉婚事,又准备着将宝玉挪出大观园。宝玉知情后心如刀绞,情闯北静王府。

  贾母心力交瘁,只得向黛玉说出实情,可怜颦儿流下两行清泪后为心如死灰,当着老太太太太的面,表现的十分识大体,让长辈放心。背地里只独自垂泪,每日只以一丝梨水维系生命。宫中传来消息,元妃跌下马小产已去,宝玉外出守灵。王夫人仍一边料理丧事一边准备亲事。

  不料忠顺王并北静王查抄贾府,贾母病倒,黛玉此时已去,紫鹃以剪刀对准心口不准衙役进入亵渎黛玉,哭道:“我们姑娘死了,反正我也不想活了,你们还要搜,还要翻。姑娘千金贵体,岂是你们可以亵渎的?谁敢碰她一下,我就死在这里。”紫鹃此举实在令人感动!北静王更加爱慕黛玉,将她的鹦鹉也带走了。

  宝玉此时为元春守灵,不知贾府被抄黛玉已死,只梦见绛珠仙子前来说明前缘,便大概知道黛玉已去了,因此不故父亲阻拦骑马回家,被忠顺王关押进狱神庙了。一长段大胆之文字,北静王痴情、黛玉宝钗诉肺腑之言、宝玉坚决、紫鹃雪雁忠心、另有焦大殉主等待,稀奇古怪。赵姨娘诽谤宝黛私奔、探春远嫁,惜春出家,妙玉在陪伴黛玉棺椁回南时遇风雨误了上迷津渡的机会反而变得贪生更是稀奇。然而我最心痛者唯独黛玉在得知她今生心事破灭之时诸多心死之举动,更有死前对宝玉说的一番话:“这些日子我思前想后,也想清了许多事情,我这病横竖是好不了的'了,你只和宝姐姐两个好好的过吧”,“你要真心体谅我,就听我这一回,拿待我的心待宝姐姐,你要你好,我也就——”

  心中有千般不舍,却无可奈何,黛玉这番话想来是结局必不可少的,宝玉非得经林妹妹的劝才能安静和宝钗成亲的。而宝姐姐也十分心痛,亦无可奈何。昨日到的书,白天上班,晚上连夜读完,感慨良多,怎奈文字无力,心有千般滋味无人能解,因附会一首七律,以祭奠黛玉芳魂:

  绛珠仙子袅娉婷,姣花无力柳无凭。

  红尘不改清洁志,深闺难掩诗气灵。

  怎奈薄蕾披霜露,雨摧风折影伶仃。

  漫袖啼痕皆血泪,愁绪萦怀总因情!

红楼梦读后感11

  《红楼梦》是我国的一部经典名著(四大名著之一),这部小说有好多资深文学家都对它有过很高的评论。而我呢,还没有读过这本书的原著,只读过它改版过了的儿童版的。不过大致也了解了,作者曹雪芹写了贾家这户皇亲国戚的大人家的兴衰史。

  看了《红楼梦》这部小说让我了解一下古代的有钱人。他们并不是靠自己的本事生存下来的,而是靠祖上传下来的家产过日子,并且过着极其奢华的日子。而普通的老百姓们幸亏地拼命苦干,却只可以艰难的维持生活。在贾家,所有的成员都有着成全的仆人伺候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真是可笑啊,自己有手有脚的,却连最基本的自理能力都没有,都需要别人来照顾。尤其是那个“贾宝玉”,从小就被贾母宠坏了。只顾吃喝玩乐,一会儿和这个表妹好,一会儿又和那个表姐好。这个大家庭从上到下,每个人都只顾着享受生活,最终垮掉了。

  其实,能过上好日子是每个人的梦想,但是,这个梦想必须靠自己的。只有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用自己的双手才能争取而来。学好本领,踏踏实实的做人,用自己的劳动来换取物质上的报酬。但也绝对不可以太奢侈浪费,那也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

  如果我将来有了一定的`能力,我也会为爸爸妈妈请上保姆,但是我会尊重她们,因为她们也是在用自己的劳动来获得报酬。如果我有更大的能力,获得更多的财富,那么我将用我的财富来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我认为这样的人生最有意义!

  读红楼梦有感_读后感500字

  这几天,我读了一本《红楼梦》,让我欲罢不能。每每读到佳句,欢喜的紧,读到伤心处,泪眼连连。

  《红楼梦》以贾府衰亡为主要线索,全书以贾府为中心,描写上至朝廷,官场,下到市井、乡里的人情世故和风尚习惯,可谓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最吸引我的就是上至宝玉,金陵十二钗,下至丫头都是那么的具有才华,个个都出口成章,让我刮目相看,更让我崇拜得五体投地。印象最深的就要数黛玉和宝钗了。

  黛玉或许是从小体弱多病,又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因此养成了她多愁善感的个性,她的眼泪总是又多、又细、又长。空有了一颗玲珑心和无人可及的诗情才艺,真是让我倍感遗憾啊!

  反之,宝钗从小就在大户薛家出生,又有母亲和哥哥的疼爱,她的性格就大家闺秀所具备的大气了,因此也更得长辈们的喜爱了。更是“是非面前绕道走”,连丫头们都喜欢她。而我又觉得她虽然表面上是风光了,但做每件事都要思前想后,肯定是件特累的事。

  《红楼梦》里对每个人都是刻画得入木三分,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心思,读了以后真是受益匪浅,更感到世态炎凉,真真假假,到头来都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红楼梦》引人入胜的地方数不胜数,真不愧为是文学史上的瑰宝啊!

红楼梦读后感12

  红楼总众女子中,我最喜湘云,喜欢她的率真,她的洒脱,她的豁达。雪芹先生让湘云第一次出场乃在三十一回,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一篇文字中,而在二十九回中,宝玉与钗黛三人斗口之间便已带出湘云其人。太君因见金麒麟眼熟,故问。钗曰“史大妹妹有一个”黛则讽曰“宝姐姐别的事情上还有限,惟有在这些人带的东西上越发留心”,读至此,如不见后文,不知此文之妙,笔带双关,既活画出钗黛二人形象,又为后文打下伏笔,似此类之文,红楼中甚多,由此可见一斑,可知雪芹先生之胸中丘壑。

  待到湘云第三,四次来,便应是整部红楼梦中最热闹非凡的文字了“琉璃世界白雪红梅”“怡红院群芳开夜宴”等,如果说从前那两次只不过是湘云的一个剪影,那么此两回中,湘云便得到了一个升华。在庐雪庵的联诗中,湘云的联句是最多的,在我看来质量也是最高的。雪芹先生以如此笔墨将新到的宝琴,李纹,岫烟都给了读者一个大致的.交代,如此便不感陌生了。憨湘云醉眠芍药洇,在我看来是红楼中画湘云最美的一副图画,如黛玉葬花,宝钗扑蝶一般,湘云则是眠花了。试想红楼众闺阁中,除却湘云,还有谁会如此酣眠,无拘束,无牵挂的醉卧于花阴之间。在湘云的世界里,没有解不开的烦恼和忧虑,试问钗黛二人可有如此胸襟吗?所谓“是真名士自风流”,湘云便是这样的真名士。“英豪阔大宽宏量,从不将儿女私情略系心上,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

  也许是胜极必衰的原因吧,此等繁荣文字的背后便隐藏了无限的悲哀,此后逐晴雯,死金钏,尤三姐自刎,尤二姐吞金,大观园从此便笼罩上一层阴云,再也没有散开,湘云此后再来,没有了从前的那种笑声了。红楼便真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对于《红楼梦》的结局,我有甚多不满,可有人对我说,“既然你不满,林黛玉最终抱憾而亡,贾宝玉出家为僧,那你觉得,什么样的结局是完美的。”的确,我对甚为不满颦儿之死,颦儿素日也是叛逆角色,终日只想一展才华,违反了古时“女儿无才便是德”之说。颦儿在文中的才华是不容置疑的,我实是钦佩,也为她那种叛逆而佩服。可她为何不能叛逆至底?贾母素日疼她,更疼宝玉,他俩二人想要结为连理枝,贾母也未必反对,她竟不去争取,偏自寻苦恼,气死了。可细细思量,她素日多疑,即使嫁于宝玉,也难免会被气死。她又不似凤姐会借酒撒泼,怎生向贾母开得了这口?她的力量是如此微薄,在贾府她毕竟不像宝钗那样得人心。宝玉,最后看破红尘,做了和尚。难道做和尚真是最好的结局吗?若是如此,世人都改为僧。我的想法太极端了。“你死了,我去做和尚。”预示着这一切,好似一切皆前定,无法改变。我不满的是宝、黛二人最终仍是无法逃出命运的束缚。

  美梦终究一场空。韶华散尽,容颜衰。独坐烛前痴痴叹,才觉泪痕爬满容。过往如云不可及,镜中双鬓已成霜。膝下遗腹已成人,房空冷清如往昔。闲来无事仰望月,无语能诉,唯有泪空流!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黛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红楼梦读后感13

  白玉为堂金作马的贾府终究还是覆灭了,只留下宝玉出家和宝钗作寡的悲惨结局供世人哀叹,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个兴盛了几十年的大家族的衰亡?

  纵观红楼历史,贾史王薛的衰败是必然。封建统治者有意的削弱了四大家族的权力,同时,四大家族内部的腐朽也是导致这种结局的必要因素。

  荣国府其实就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等级分明的“社会封建阶层”,“统治者”的独裁转职,追名逐利的争斗陷害,攀比虚荣的腐朽心理……

  要说《红楼梦》中让人印象深刻的,除了宝玉黛玉宝钗三人的爱情悲剧,恐怕就是那些丫鬟们了。她们是为主子服务的直接下属,要千方百计的讨好主子。有的费尽心思为主子铺路,为的就是“一荣俱荣”;有的则想方设法地迎合“上位者”,以求更大的利益;更有甚者,爬上主子们的床,以求更高的身份……当然,有能耐再加上运气,一跃成为贾府丫鬟组成的金字塔的最顶峰也不是不可能的,金铃儿就是一个典型,可这种人毕竟在少数,剩下的.人,无非是一级压一级罢了,得势的去压迫那些失势的,大丫鬟们去压迫小丫鬟们,压迫者趾高气昂,被压迫者有的苦不堪言,不堪凌辱,于是自尽在这肮脏的贾府,成为了一缕亡魂;有的怀恨在心,秉着“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心理,不择手段的向上攀爬,为的就是一朝得势,报仇雪恨,可这又陷入了不断重复的恶心循环之中了……

  贾府中的真正“统治者”是谁,细细想来,不是贾赦,贾政,更不是贾敬,而是年长的贾母,在“百善孝为先”的封建社会,这个答案不足为奇,贾母偏向谁,荣国府的恩宠就指向谁,贾母忽视谁,荣国府的矛头就对准谁。贾赦与贾政的差别待遇就是一鲜明的例子,继承了荣国府的贾赦成了贾府名义上的主人,然而他住的不是贾府的正房,反倒是深受贾母喜爱的贾政住在了正房之中,贾赦长子贾琏的周岁宴甚至比不上二房次子贾宝玉的满月宴,这都从侧面说明了贾母的地位和对贾政二房的宠爱。

  红楼之中,贾府是个纯消费性的“组织”,上到王公贵族打交道,下到街头小贩买物品,都要花钱,而贾府的钱来自于哪里?贾府本身经营并不太好,收入有限,更多的是上头下来的赏赐,还有祖上积累的财富。王熙凤管理贾府财政时,不仅自己补贴了很多钱,为了补贴贾府的赤字,她甚至去放了高利贷,这恰恰就是导致贾府衰亡的一个重大罪证。

  再说说林黛玉吧,人们都戏称林黛玉实为零待遇,事实的确如此,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是扬州巡盐御史,虽然清正廉洁,但林家身为大家,毕竟也是有几分财富的,然而,在林黛玉扶棺回贾府之后,林家的财产不知所踪,事实上是被贾府王氏所瓜分,即便如此,贾府人待林黛玉并不好。贾母与林黛玉总是带了点亲疏的,无“亲”可依的黛玉身体不好,贾府的丫鬟们总是对林黛玉“用药昂贵”说三道四,心爱的贾宝玉与薛宝钗也是纠纠缠缠不清,让她不由心中郁结,充满寄人篱下之感。

  此外,贾府妻妾之间的争斗,丫鬟之间的陷害,还有贾府凭借权势,坑害他人,或使犯罪者逍遥法外的例子不在少数,这些大抵就是导致贾府衰亡的原因了吧。

  大清朝四王八公的灭亡,意味着那个时代封建王权的加强,更意味着封建制度的不合理,暗示着这封建王朝也将如这贾府一般灭亡,正所谓,盛极必衰的道理。

红楼梦读后感14

  花谢花飞花满天

  红消香断有谁怜

  ——《红楼梦》读后感

  梦中,那一袭白衣的女子哭得梨花带雨,默默地挖着坑,埋葬着花篮里掉落的花瓣。那个女子,有着倾城的容貌,她叫,林黛玉。

  林黛玉,那个才华横溢多愁善感的女子,那个前路坎坷爱哭爱笑的女子,那个红颜薄命的可悲女子……她与贾宝玉的感情可以说是布满了荆棘,原以为只要越过荆棘便会看见希望,可谁知,在她好不容易看到了一丝光芒之后,却得到了贾宝玉要迎娶薛宝钗的消息。最终,香消玉殒。

  或许,她很漂亮,但美丽的容貌在古代便是致命的缺陷;或许,她很聪明,但她终究只是一个手无寸铁的弱女子,面对那限额的人心,她又能怎么样呢?

  林黛玉的的结局是悲惨的,正如那阳春三月的桃花。绽放一时,明艳一时,芳香一时,最终却仍是逃不了命中注定的凋零。她们的一生,如此这般的短暂,离去后,又会有几个人能想起她们,能因她们而感到悲伤?花开花落,乃是自然规律,人人都是习以为常的,大概,也只有像林黛玉那样的善良女子,才能从中读出那不甘和哀戚吧,那般深刻的无力感啊……

  人似乎都是如此。当你站在巅峰的时候,会有无数人仰头注视着你,然,当你跌入失意的谷底,灿烂之后的凋零,又有谁,会去在意?初到大观园,贾母对她百般疼爱,可当她病危之时,贾母却是对她置之不理。最后,林黛玉也只能含着满口鲜血,孤独地死去。

  在林黛玉给大家的印象中,最多的,恐怕就是哭泣吧。其实,她也是常笑的。她也和其他女子一样,一样会任性,会使小性子,会因为一件小事乐得眉眼弯弯。这些画面,使她平平静静的生活多了些许的生气。然而,这些欢快却短暂的小插曲,就如烟火般,稍纵即逝……

  仔细想想,林黛玉和桃花,也是有不同的。桃花绽放过,灿烂过,芳香过,她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所以,作为一朵花,她不后悔。但林黛玉不同。林黛玉需要一份爱,却偏偏得不到爱。昔日的那些欢声笑语,到最后,徒留下更加凄凉的`回忆。犹记得林黛玉撑着最后一口气,将那题了诗的帕子丢尽火炉,然后,与之一同化为灰烬的,还有她那早已千疮百孔的心……那一口鲜血,红得凄美,红得刺目。带着眸中彻骨的寒意,她拼尽全力,似是不甘,似是怨恨地说道:“宝玉,你好……”话未说完,她便合上了那双清润的眼眸。最后,她到底想说什么呢?是指责贾宝玉的欺骗,还是怨恨贾宝玉的狠心,亦或是,希望贾宝玉自己,好好保重?那句没有说完的话,或许谁也不会猜到其中的内容了吧……只徒留一片遐想的空间,以及,她不尽的痛楚……

  命运于她,实在不公。或许,她本可以读读书,写写字,作作诗,画画画,平平凡凡,简简单单,然后,过完一生,了无牵挂。但,如若是这样,何来《红楼梦》呢?其实,她的这一生,或许已经够了。她笑过,哭过,爱过,也恨过。她的生命透着凄楚,却也夹杂着一些快乐。她有牵挂的人,有致死不忘的人,也有可以为之付出生命的人……所以,与其每天重复着平静却无聊的安逸生活,这样的一生,也不错。

  前世,她是一株绛珠草,坠入红尘,只为为他流尽一生泪水;今生,她做到了,却悄然离开了……她报了前世的滴水之恩,他欠了今生的不尽情债。红楼梦,注定悲剧一场……

红楼梦读后感15

  史湘云是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第五钗,“憨情”是刘心武先生为她所拟的考语。是的,湘云的确憨。她开朗、活泼“英豪阔大宽宏量”。

  贾母喜欢女孩儿,经常把湘云接到荣国府来玩。湘云豪放、活泼的性格很快就与大家打成一片,上到公子小姐,下到丫头仆人。即使是黛玉那样多心的人,也与她相处融洽。她天不怕地不怕,在贾母面前也时常大笑不止,更有甚时,竟然穿上宝玉的衣服在屋内走动,使贾母竟将她误认成宝玉。在当时的封建社会,一个富家女子如此的举动确是让人惊讶的。

  在姑祖家的'放任、轻松和叔婶家的拘束、无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湘云的命运是不幸的。从小父母双亡,在叔叔家里长大。怎么说也是一个侯家小姐,然而她的生活却并不如意。两个婶婶对他非常苛刻,甚至嫌费用大,竟要湘云去定时定量的完成一些针线活计,以至于湘云不得不牺牲休息时间。如此,让她觉得在家中非常累。

  富家的小姐每个月都会领到一定数额的零用钱。荣国府的小姐一个月的月例是二两银子,连鸳鸯那样的大丫头一个月也能领到一两银子。而湘云这个侯门小姐呢?只有几吊钱而已。

  史湘云,这么一个乐观、善良的女孩却在叔婶家过着如此暗淡的生活。正如《乐中悲》曲所述:“襁褓中,父母双双亡。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

  她最终也逃不过悲惨的结局。刚嫁了一个如意的丈夫,夫妻恩爱没过多久,丈夫就的了痨病死了。可怜的湘云,厄运终究也没有放过他。

  “展眼吊斜辉,湘水逝去楚云飞。”

  敏情——探春

  “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遍消;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这是探春的判词。我不禁要为她感到惋惜,她虽然生在富贵之家,却是个庶出的女子。庶出的人是毫无地位的,就如贾环一样。但是,她虽然没有出身的优势,却懂得上进。

  “才自清明志自高。”不错,这就是探春。

  探春能干。在“敏探春兴利除宿弊”中,探春充分展示了她的能力。年纪轻轻,只有十几岁的女孩,第一次担任如此重任,却能运筹帷幄,和凤姐一般管理得当,实属不易。就连平儿也说:“那三姑娘虽是个姑娘,你们都横看了他。二奶奶在这些大姑子小姑子里头,也就单怕他五分。”

  探春的能力不仅展示在管理能力上,吟诗作对,也是技艺高超。“秋爽斋偶结海棠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探春的结局是远嫁他乡,与家人天各一方。在元宵节灯谜中,探春的灯谜是“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灯谜的谜底是风筝,这也暗示了探春远嫁,如断线风筝般飘落,一去不返的悲惨结局。

  探春她要强,她能干,她才智双全,她不自卑。正是她的如此,深深地打动了我。我为她的才智所折服,也为她悲惨的结局而惋惜。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曹雪芹的“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成就了今天的《红楼梦》,然,对于《红楼梦》的探究却远不及此。“一百个读者,一百个林黛玉。”也许我的见解与你不同,但却希望能同你一起分享。

【红楼梦读后感】相关文章:

读后感红楼梦读后感红楼梦的读后感语12-06

儿童版红楼梦读后感暑假红楼梦读后感11-29

中国名著《红楼梦》最新读后感写作写关于《红楼梦》的读后感11-29

2022四大名著《红楼梦》读后感红楼梦读后感四11-12

【经典】《红楼梦》读后感08-02

《红楼梦》读后感(经典)08-03

(精选)《红楼梦》读后感08-05

(经典)《红楼梦》读后感08-04

红楼梦读后感(经典)08-06

《红楼梦》读后感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