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名著红楼梦有感

时间:2022-11-04 12:35:13 红楼梦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名著红楼梦有感(汇编15篇)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名著红楼梦有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读名著红楼梦有感1

  最近,我在看一本名为《红楼梦》的书,这可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十分有名!我读了其中的故事感触颇深,今天我就来写写关于这本书的故事和感受吧。

  《红楼梦》讲述的是四大家族的兴衰史,他们分别是:贾家、史家、王家以及薛家,他们之间发生了无数悲欢离合的凄凉故事。故事围绕着贾家展开,贾家在这四大家族中是最有势力也是最富有的家族,但因为贾家开支多,并且没有节制,所以害的倾家荡产,又因为贾家也曾做过许多贡献,所以最后还是留下了一些家产。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家中许多人渐渐死去,贾家的大公子贾宝玉也看破红尘,做了和尚。

  这本书让我体会了很多东西,其实古代和现代是一样的,在故事当中,虽然这四大家族很有钱,权利很大,但最终还是落得悲惨结局!引发我思考的是,造成他们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看完一整本书之后,我才知道,原来就是因为有些官员总是自私自利,不顾百姓的安危和利益,一切从自身利益出发,腐朽最终不得善终!

  我同时调查了一些关于这本书作者的资料,《红楼梦》的作者原名曹雪芹,他本人就是这本书中贾宝玉的原型,他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为了警戒世人不要被名利迷瞎自己的双眼,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朽。

读名著红楼梦有感2

  然而,我更为宝黛之间的爱感到惋惜:有情人为什么不能终成眷属?宝玉对黛玉可以说是一见钟情,俩人情投意合,心心相印。然而黛玉因生性多愁善感,寄人篱下的生活使她整日郁郁寡欢,加之黛玉又失去最后一把保护伞——疼她爱她的贾母时,王夫人、薛姨妈、王熙凤等人使用卑劣的掉包之计,促成了宝钗的姻缘,致使黛玉焚稿断痴情,宝玉出家了尘缘,而可怜的宝钗最终得了抑郁症而悲亡。在众多人物中,我较喜欢“雲姑娘”——史湘云,凡是看过红楼梦的都知道,史湘云性格豪爽,口无遮拦,是一个十分可爱的女性,也是个十足的假小子。有一回,她淘气地穿着宝玉的衣裳,弄得贾母直呼她“宝玉”。

  平日里,她因咬舌把“二”叫成“爱”,但她仍能毫不避嫌地叫宝玉“爱哥哥,爱哥哥”,我相信她别无他意,确实是个心地单纯的女孩。正所谓:一场红楼中的梦事,写尽人间悲欢!

读名著红楼梦有感3

  我在暑假读了《红楼梦》这本名著,读红楼梦有感700字。《红楼梦》原来叫《石头记》,为什么叫《石头记》呢?传说女娲从东海边采来五色石头,炼石补天。最后,还剩一块,让一个真人做成了神瑛侍者,在太虚幻里还有一棵绛珠草,神瑛侍者常常给它浇水。这棵草才活下来修炼了很多年成了女仙。神瑛侍者在太虚幻境呆烦了,下凡做人去了。她说要用一生的眼泪来报答神瑛的灌溉之恩。神瑛侍者投胎到京城贾府,出生时嘴里含着一块美玉,就是贾宝玉。绛珠草则投胎到了扬州盐课林如海家,就是林黛玉。林黛玉二人前生的恩怨纠葛又延续到今生。

  后来曹雪芹在悼红轩拔阅十年,又五次增删情节,编出目录,分出章回,取名《金陵十二钗》,即《红楼梦》,曹雪芹作了一首绝句:“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我读这本书,只了解了内容,现在才知道还被披阅十年。

  以前,我一直好奇《红楼梦》是什么东西,更别说看了。一直对这本书没什么研究。也许是受别人得影响,总觉得这本书不应该这个时候看。

  不过,当看了《红楼梦》之后,我的印象十分深刻。当我了解了书的大概内容与背景之后,我对这本书却有了不少兴趣。

  初读《红楼梦》,便觉原来《红楼梦》与想象的不同,原来里面是现实之中夹杂着更多的虚幻。这个中的虚幻大概就是指《红楼梦》的“梦”吧。

  它写的是从女娲补天开始讲起,传说,女娲补天时,掉了两块石头,没想到那两块石头经过了几千年竟修炼成了仙石,随后又有两个仙人路过,那两块石头便嚷嚷起来:“带我走,带我走。”于是,仙人一气之下把两块仙石扔了下去,这不,贾家喜得了一子——贾宝玉,嘴里掉着一块宝玉,那就是仙石,而林家也喜得一女:林黛玉,嘴里掉着一块宝玉。

  没过多久林、贾两人长大了,但是,林黛玉幼年丧父母,于是,她打算去看姨母(贾母),随后林黛玉就进去了,进去了之后,林黛玉虽然很快乐,但是也有许多的疾病就缠着她,当中我还为刘姥姥感到悲伤,因为她被贾府的人戏弄。我还记得有一次贾府里的所有人都去赏雪和梅花,贾宝玉就出了一句诗:“访妙岂红梅,岂不有趣。”大家都开怀大笑。我还记得王熙凤时常去害林黛玉,有一次林黛玉死了贾宝玉伤心不已,过了几天,贾郑后面传来了熟悉的声音,贾郑转身看了一眼吓了一跳,他的宝贝儿子贾宝玉要去做和尚了,随后,贾宝玉说:“红尘已尽,来世再见。”然后,说了这些贾宝玉转身就走了。

  我觉得贾宝玉和林黛玉最有叛逆性格,当中的贾母有些慈祥,当中的贾郑石当中最有威严的。

读名著红楼梦有感4

  续在红尘等待,为你请歌一曲。看空中那纷飞的雨,承载着谁的思念?清风不解君意,细雨不懂柔情。那逝去的流年也带走了回忆。————题记

  踏破时间,回望那一段凄婉的情史,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落寞史。千古红楼,梦回一史。白玉为堂金作马的贾府终究还是覆灭了,只留下那令人哀叹的结局。

  我曾以为富丽堂皇的大观园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地方,而当我细细品味这本书时,才知道自己错了。在那如此富裕的生活下,竟掩盖了世界上如此腌臜的一面,但其中最让我动容的一面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

  一袭道袍,随风飘曳,宛如天外之人,仙女下凡,高洁不沾染一尘死凡。美丽而孤傲。但她的孤傲却是命运使然的。多年体弱多病的她在父母双亡之后一人流落至此,本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现在却被这样无情对待。这便

  是我初识的黛玉。

  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书中是这样描写宝玉的。他俊美得几乎不像一个男孩子。面容明朗,流光溢彩。月与花本已美丽,而中秋之月,尤为圆润清朗;春晓之花,尤为鲜艳润泽。这样的美男子

  便是宝玉。

  就是这样的两个人从两小无猜、青梅竹马,到长大后坠入爱河。这样千古流芳的爱情故事让多少人羡慕,它是那样纯洁,那么自然,纤尘不染。

  在封建礼教前,当宝玉挨打后善良孤傲的黛玉把眼睛哭成桃儿一般,她的哭并不是软弱,她以哭这种独特的情感体验来真诚声援宝玉,默默地对抗封建礼教。由此可见只有她们二人心贴得最近,爱得最深。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红楼梦》给我留下了万千思念,合上书想要把这份内心的尘埃封住,但一闭眼,那段应该被禁锢的伤感像尘埃一样在空中飞扬、旋转、舞动。

读名著红楼梦有感5

  当《葬花吟》这首歌在我耳边萦绕时,我不由自主的想起暑假读的那本《红楼梦》。

  《红楼梦》是一部内涵丰厚的作品,作品极为深刻之处在于并没有把这个悲剧完全归于恶人的残暴,其中一部分悲剧是封建势力的直接摧残,但是更多的悲剧是封建伦理关系所造成的,是几千年积淀而凝固下来的正统文化的深层结构造成的人生悲剧,表达了新的朦胧理想。用饱满的文字向读者介绍了三位主人公,他们之间的故事使我深有感触。其中让我感到惋惜的是寄人篱下、多愁善感的林黛玉。母亲早逝,体弱多病,被送去贾府后,和贾宝玉情投意合,却因不合封建家长的意,她没能和贾宝玉在一起。最终在贾宝玉娶妻当晚,含恨悲惨死去。

  每每读到这里我真该庆幸自己没有出生在那种可怕的社会里,不用被封建势力摧残,我是多么喜欢新中国啊!

  虽然新中国成立了,但我们生活中也会有封建思想的家庭。记得四年级的时候,我在车站等车,这时,一位母亲带着她的两个小孩出现在我的眼前,那位母亲的手里拿着一个书包,是男孩的,而女孩的书包则背在自己的肩上。女孩的书包明显比男孩的大好多,压得腰都弯了。而母亲却不闻不问,跟男孩聊天,把女孩晾在一边。看到这,我突然开始同情女孩。我在想:都是同一个爸妈生的,为什么待遇往往会不一样呢?

  有时我觉得:如果家长们可以把那些封建思想都给清除掉,或许会对我们的未来有很大的帮助。

  作为我们祖国的花朵,作为我父母的心肝宝贝,我现在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增长见识,使自己变得强大而富有智慧。为社会,为民族,为祖国而奉献。

读名著红楼梦有感6

  作者曹雪芹用一只普通的笔杜撰出一部绝美却带着凄惨的爱情故事,塑造出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薛宝钗是这部小说主人公之一,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是薛宝钗和林黛玉共同喜欢上了宝玉,宝玉喜欢黛玉。于是,她们俩开始明争暗斗,勾心斗角。可是贾府的人极力阻止宝玉和黛玉的爱情,黛玉含恨而终,宝玉被迫和宝钗成亲,但宝玉终究对宝钗没有感情,于是,宝玉出家做了和尚。结局是如此的悲惨。

  我刚读第一遍的时候,对薛宝钗的印象不是很好。

  她的冷酷无情和虚伪最让我为之憎恨。当金钏儿被逼跳井自杀,众人知道了,都十分伤心。薛宝钗却冷若冰霜,为了讨好王夫人,便安慰她道:“多半是他下去住着,或在井前憨顽,失了足掉下去的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这可见薛宝钗一点同情心也没有,却懂得如何处理好人情世故。她城府极深,有心计。她在滴翠亭听到两个丫鬟的谈话,便栽赃嫁祸于林黛玉,让林黛玉蒙受了不白之冤,贾府的人纷纷冷眼相对。不过最后两个人还是重归于好了。

  后来当我一遍又一遍细细地品味时,我才发现薛宝钗也有着常人所不及的优点。

  且不先说别的,不但她的容貌很是美丽,而且天资聪颖。作者也多次用华丽的辞藻来描写她的相貌与苗条身材。这正如《红楼梦》中的一句诗——“任是无情也动人”。薛宝钗有着很好的诗歌天赋。在菊花诗赛中,她的《忆菊》《画菊》写的很有文采,还有后面写的那首《螃蟹咏》,真是把螃蟹写活了,也是一篇佳作。像这样才貌双全的女子也是不常见的。宝钗心细,考虑任何事都很周到,与人和善什么事情都做地井井有条。

  与林黛玉相比,她的一生也许更为可悲,林黛玉至少还追求了自己的幸福,而且得到了一份真诚的感情,最终一死解脱了所有的痛苦.而薛宝钗一生"愚昧而不自知"而且依她的性格,终其一生,也只能是任由生活这把钝刀一点一点割掉生命吧!"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这几句判词,注定了薛宝钗是红楼数场悲剧中的一个.对于她的一生,作者曹雪芹应该也是叹惋的吧!

  薛宝钗追求幸福没有错,别人也没有错,错在这个时代的昏暗。她是封建礼教的化身,小说的悲剧象征着整个时代的悲剧,体现历史更替时期人们的茫然和困顿。找不到合适的生存方式和行为标准,就不可能摆脱命运的悲剧结局。

读名著红楼梦有感7

  滚滚红尘,携着记忆的枷锁,永远地尘封了那场悲伤的爱恋。在那最晖中,被风静静地吹散了,也吹淡了往日的思念。终于,消失在茫茫人海,留下了世人的遗憾和指责……《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我读完它感触颇深。它讽刺了我国古代封建恶势力独霸一方的丑态与它最终将会走向灭亡的必然命运。

  《红楼梦》里面的人物各有个的特点。给我印象深刻的有贾宝玉、薛宝钗、贾探春等等。

  贾宝玉这个人由于从小被祖母与母亲溺爱而造成每日与女孩儿们玩乐,不顾学业,而且多愁善感的性格特点,但也是因为这样,他的父亲贾政才会不喜欢他,宝玉也很惧怕他的父亲。虽然大观园里的人尽是心灵肮脏,不过也有真情在,贾宝玉与林黛玉真心相爱,最终却套不过封建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命运。

  薛宝钗在大观园里可算是最有心机的一个了。她为人处事很能干,蒙住了很多单纯人的眼睛,她人缘极好,却得不到宝玉对她的真爱,她极力讨好没一个人连贾母也不在话下。

  大观园里的人物我喜欢的要数探春了,他心机不如宝钗,文学功底不如黛玉,可是她为人爽朗,且冷眼看一切,或许她有一点孤高自诩,可是能在混浊的世界里冷眼看一切的又有几个呢?但她的命运同样也是远嫁。

  贾母可算是仁慈的了,她疼爱孙子孙女们,甚至连与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小孩子也疼爱,可是她的话何尝不暗藏玄机呢!黛玉刚进荣国府时,贾母让她做上座,她不肯,贾母说了句“你是客,本应如此。”暗示了她从来没有把黛玉当成是自家人,虽然表面上和谁都很亲切,可是她不过是假慈悲罢了。

  “花飞花谢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也许有人会说花谢是自然规律,又那样假惺惺的葬花呢?你们不懂,黛玉这是把花比喻自己,感叹自己会不会这些花一样,等到花期一过,也会像花儿一样孤零零的落下,没人问?我只能佩服作者了,黛玉葬花已经暗示了最后她悲惨的结局。

  有些人认为这本书无非只是写了一个三角恋爱的纠葛,但《红楼梦》也折射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以及人们不知反抗的观念。?葫芦僧乱判葫芦案,尤二姐的吞金自杀……都证明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读完《红楼梦》让我见识了人间的美与丑、善与恶,让我懂得人们之间并不只有美好的事物,也有肮脏与丑陋的灵魂。

读名著红楼梦有感8

  题记

  《红楼梦》堪称一部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以其极具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小说内涵,使中国古典文学达到了最高峰。清末大学问家王国维认为:《红楼梦》所展示的悲剧是自律的、哲学的;对人生价值的思考是宇宙的,也是文学的。作为我校红楼会一名会员,我凭借着自己数年对《红楼梦》的潜心阅读,借学校《书香致远—中原工学院第一届大学生读书节作品选》出书之际,特写下这篇《红楼梦》读书心得,鉴于篇幅有限,仅作几方面新的见解,以飨读者。

  一、关于《红楼梦》的书名

  "红楼梦"三字其实并非《红楼梦》一书的原名,正如大家耳熟能详的那样,《红楼梦》又名《石头记》。其实之所以称为《石头记》,那是因为书中所叙之事乃假托为一石头所记,并且故事的主人公贾宝玉衔玉而生,而且他原为大荒山无稽崖边一块女娲炼石补天所剩下的一块顽石,皆因种种记事都与这块顽石有关,所以才名曰《石头记》。

  另外,历史上还有《情僧录》、《金陵十二钗》、《风月宝鉴》等名字,每一个名字都有着它各自的含义。例如"石头记"一名就后因空空道人更名"情僧"而改名为"情僧录",后来曹雪芹又将"风月宝鉴"改名为"金陵十二钗"等等。

  那么我们不禁就要问:为什么最终要以"红楼梦"三字作为书名呢?其历史原因是因为后来程、高等版本的出现。而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还是"红楼梦"三字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其实"红楼"二字有两种解释:一种是"红"做"女儿"讲,"红楼"即指"女儿的闺房";二是"红楼"即"朱楼、朱门"之意,寓言"富贵之家".

  事实上结合《红楼梦》一书,我们不难发现,"红楼"这两方面的意思是都有的。那么,"梦"该作何解释呢?所谓"梦者,幻也".意指"不真实".结合"红楼"二字,我们便可推断出"人生如一梦"的意思。的确,书中主人公贾宝玉便是这样一位钟鸣鼎食之家的纨绔弟子,过着梦幻一样的生活,最终却是"忽喇喇似大厦倾","落了个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其实在我看来,尽管曹雪芹将"风月宝鉴"更名为"金陵十二钗"有其一定的道理,但其含义却远不如"红楼梦"三字更值得斟酌与推敲。

  二、关于红楼梦的人物善恶之论

  就我这几年对《红楼梦》的阅读感受而言,我其实是不赞同一些读者极端地去喜欢或讨厌某一位故事人物的。至少对《红楼梦》这部书而言不应该这样,《红楼梦》是一部真实反映封建社会现实的经典著作,作者对人物的思想感情的倾注是发自内心的,是无褒贬色彩的,他就是如实地塑造每一个人物形象,不灌入自己个人的偏激的感情。

  例如,我喜欢林黛玉各方面却不喜欢她使小性儿,而薛宝钗却不是这样,她以其大度善解人意赢得了众人的欢心。不过也有人说薛宝钗城府太深,又阿谀奉承。其实这种观点是很容易反驳的,如果真如所说的那样,那么,宝玉还不免"见了姐姐,忘了妹妹",这也未免太"下作"了吧,所以说人物形象是不能一概而论的。

  其实,我是比较喜欢宝钗的,从人品上看,宝钗应该是个端庄、美丽、博学自重的女性,只不过她的思想完全是封建的正统思想,但她待人处事是完全符合封建礼法的,在那时看来是没什么不对的,只是我们所处的时代不同产生的观点也随之不同而已。

  另一大极具争议的人物便是贾府"掌柜的"琏二奶奶王熙凤了。王熙凤本是王夫人娘家侄女,嫁给贾家大老爷贾赦做儿媳妇,贾琏之妻。王熙凤从小一身男儿身打扮,做事干练,性格泼辣。

  她在贾府的生活和权力用红楼梦中的一句话概括再贴切不过:"谁知自娶他(指贾琏)令夫人之后,倒上下无一人不称颂她的,琏爷倒退了一射之地,况模样又极标致,言谈又极爽利,心机又极深细,竟是个男人万不及一的。"由此我们得知,王熙凤在贾府中起着"总管"的作用。既然为"总管",就难免"管"出一些非议来,从而王熙凤在众人眼中成了一位"地道"的尖酸刻薄的泼妇。

  不过从第五十五回她与平儿的对话中却可以看出他内心的某些想法:"你知道,我这几年生了多少省俭的法子,一家子大约也没个不背地里恨我的。二是家里出去得多,进来的少,若不趁早料理省俭之计,再几年恐怕就要赔尽了。"这些话其实足以看出王熙凤的眼光和见解,同时也不免让人产生恻隐之心。

  三、有关"黛玉之死和宝钗完婚"

众所周知,《红楼梦》全稿已不存在,现流行《红楼梦》版本中普遍认为是由高鹗续写的后四十回。而在续作中我们也能明显感觉到续作无论在思想方面还是在文采方面都不及前八十回,甚至有许多故事情节是有违作者原意的。

  而我新近发现,在第九十八回写道:"当时黛玉气绝,正是宝玉结亲的这个时辰",这个看似十分戏剧性的一幕确实能够吸引读者的眼球,而且还能增加人物身世的凄惨。但是,我们细想一下又会觉得这是很荒唐的。

  首先,这一情节是与小说判词中"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严重不相符的;其次,退一步说,以贾家的地位来说,他们也绝不会让宝玉偷偷完婚,尽管一方面只是为了去邪冲喜,但贵妃病逝并没明令不能娶亲。再说,宝玉真正喜欢的是黛玉,与其说让宝玉娶宝钗,还不如娶黛玉病好的更快。只要病好了,还在乎什么金玉之说吗?

  后记

  《红楼梦》一书包罗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面,他是中国封建社会文化的集大成者。《红楼梦》以其极其精巧的构思和宏伟的结构,以及巧妙离奇的构思,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红学爱好者,屹立在文学之巅!

读名著红楼梦有感9

  红楼梦里知人心,人人皆笑我痴情。——题记

  一个梦,让多少人惊醒,让多少人垂泪,让多少人感动。

  《红楼梦》以第三人的视角诠释了林黛玉贾宝玉的爱情悲剧。林黛玉从小寄人篱下,生性孤傲的她从不敢多说一句话。黛玉的才华是众多姊妹中最好的一个。黛玉和宝玉本应有情人终成眷属,却被凤姐一个“调包计”而拆散在。黛玉梦未成却香魂散,宝玉从此心灰意冷,红尘天涯。

  我为黛玉一生的痴情而惋惜:爱一个人为何如此深?明知不会有结果,却依旧奋不顾身地爱上了他。我同为黛玉一生的奋斗而感动:从不会因为别人喜欢而去改变自己,从不为讨好别人而屈膝,从不被封建主义而禁锢,生活只为活成自己想象的模样。我敬佩黛玉那出淤泥而不染的性格,佩服他那敢于反抗、敢于斗争的精神,也喜爱她那敢于去与命运作斗争的拼搏。虽然黛玉跟断了线的风筝一样,飘散而陨。但我认为:这或许是最好的结局,至少黛玉可以解脱,不再寄人篱下,不再憋屈的苟活。

  而造成这个悲剧的,是封建的思想观念。正是因为它才造成了荣国府衰败、黛玉去世、探春远嫁、宝玉红尘天涯的结果,这就是作者要抨击了封建主义吧!这或许是作者心中的一个梦吧!

  梦醒,结局原来早已注定——红楼一梦终会断,不解其中之辛酸!

读名著红楼梦有感10

  在那个“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社会,阶级的不平等,男女的不平等,人性的恶劣,无一不在其中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外表繁荣的大观园,其内在是多么的丑恶。充满了压迫,歧视与阴谋,使得重重悲剧的发生,一个个灵动鲜活的生命无辜离去,凄冷的社会唱出阵阵悲歌,被折磨至死的迎春,年轻守寡的李纨,远嫁他乡的探春,孤守清灯泥佛的惜春,含冤而死的可卿........读着读着,我们会听到叹息声,很长很长。这万般叹息声,都是因为这个男尊女卑的社会而发出的。在那个社会女子没有选择幸福的权利,命运掌握在别人的手里,这样的社会整能不叫人窒息呢?

  曹雪芹这个落魄却满怀才情,眼光尖锐而心思缜密,他用他的笔墨向我们展现那个黑暗的封建社会。敬佩他的文学记忆,是啊,有什么能比描写古代女性世界来体现社会的特征更具体更真切的呢?同时也让现在的人们更懂得社会的进步首先需要什么?需要的是先进的思想。男尊女卑的社会是没有很大发展的,在某种程度上女人做事比男人还细心,女人比男人更敢于为国家为人民牺牲与奉献。就拿我一直以来最尊敬的伟大的女士吴仪。大家都知道她是我们中国的国务院女总理,她为了建设我们美好的祖国,牺牲了自己的爱情,她没有象别人那样结婚生子,只顾自己的家庭,却在艰难的岗位上奉献了一生。

  他们难道不比一些男子们来得更值得尊敬与讴歌吗?让我们不要从倒覆辙,屏弃封建社会的各种弊端,男女互敬互助,共同创造美好新时代。

读名著红楼梦有感11

  中国有四大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和《红楼梦》,部部精彩绝伦,我更觉得《红楼梦》最为经典,《红楼梦》是一部反映中国历史、文化、生活、风俗等等诸多方面的大百科全书,这不只是一部文学作品,又是一部史书。《红楼梦》不只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由荣华走向衰败的三代生活,而且还大胆地控诉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无耻和堕落,指出他们的种种虚伪、欺诈、贪婪、腐朽和罪恶。它不单指出这一家族的必然崩溃和死亡,同时也暗示了这一家族所属的阶级和社会的必然崩溃和死亡。故事讲述的是从小体弱多病的林黛玉来到了荣国府,渐渐与贾政之与生俱来通灵玉而性格顽劣的公子贾宝玉相恋,又因凤姐从中使用掉包计,使得贾宝玉娶带有黄金琐的薛宝钗,让林黛玉吐血身亡,贾宝玉从此心灰意冷,看破红尘,遁入空门的故事。 我感叹贾、林两人爱情的悲剧的时候,看到了造成悲剧的一个重要因素:林黛玉的清高的个性,她的个性与当时红楼一梦,恍如梦一场.《红楼梦。》是封建社会的噩梦。书中,女性地位是那么的低下,命运是那么的悲惨,她们去又那样的不屈不挠。我对她们又敬又爱,她们又悲又愤,我更对那些丧失人性和尊严的的世俗格格不入,无法与社会“融合”,她的自卑情结正是她自尊的体现,也是她悲剧的开始。 《红楼梦》带着忧伤、凄凉的气氛,让人常常想落泪,而里面的诗词之多又让人不得不折服其下,怪不得有那么多的人在研究《红楼梦》。我最喜欢的要数那句:花谢花飞飞满天,红绡香断有谁怜。 《红楼梦》中的一切都是那么让人心酸,合上书本,我觉得我离红楼儿女的故事是多么的遥远。想想我们生活的环境,我们应该庆幸我们生活在新中国,我门是多么幸福啊!

读名著红楼梦有感12

  《红楼梦》是一部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小说以上层贵族社会为中心图画,及其真实,生动地描绘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是这段历史生活的一面镜子和缩影。

  《红楼梦》里包含了很多当时的政治关系,我很想知道这本书是如何流传至今的。

  作者曹雪芹在第五回合就把《红楼梦》里人物的结局都告诉读者了,但读者还是很愿意读下去,可见作者的文学功底是有多么深厚。

  多情潇洒的贾宝玉、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大方得体的宝钗、男孩子气的湘云、细心照顾宝玉的袭人、脾气火爆但讲义气的晴雯……在《红楼梦》里众多人物中,我最欣赏王熙凤。同时,也最可怜她。

  “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人还没出来,声音就已经传来了。这时,我不禁想问,这声音的主人到底是谁,长什么样?

  当王熙凤一出场,所有的颜色都呼啸而出——一大群丫鬟簇拥着,可见势力之大!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这是作者对王熙凤的`判词。

  在第六十五到六十九回中,我才真正领悟到王熙凤的“机关算尽”。贾琏不是在贾赦死的时候偷偷地娶了尤二姐吗?那是凤姐小产,参与了“金屋藏娇”这件事的人都瞒着她。等她知道后,在极度暴怒的情况下还能如此冷静地规划好一切,把尤二姐关进了一个精心打造的“监狱”里。先放着尤二姐的可怜不说,王熙凤在盛怒下的冷静、不迁怒是我所佩服的。

  王熙凤把自己的情绪控制得很好,在管家方面也不差。

  一个好的管理者,是不可能有百分之百的好人缘。王熙凤是一个喜欢抓权的人,所以她不可能像宝钗一样“不关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更何况凤姐的管理能力也不容小窥。

  在《红楼梦》里,从贾府,宁国府的佣人的口中就可以发现。他们对王熙凤恭恭敬敬,并不是因为仰慕,而是害怕。

  兴儿眼中的凤姐——“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堆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都占全了”“人家是醋罐子,他是醋缸、醋瓮。凡丫头们二爷多看一眼,他有本事当面打个烂羊头。”但我觉得这不怪王熙凤。她不到二十岁嫁到贾家,又要管好这么庞大的一个家族,自己的丈夫又不老实,这也是迫不得已。我很同情她。

  《红楼梦》里没有坏的人,他们有着不同的性格,也有着不同的悲剧。上帝对我们是公平的,没有哪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

  《红楼梦》是一本好书,它充实了我的假期。

读名著红楼梦有感13

  我爱读《红楼梦》,喜欢林黛玉。她与宝玉空前绝后的爱恋,流传千古,感人至深。黛玉姐姐走进我内心深处,我似乎能听到她娇弱的喘息,能看到她伤感的容颜。她爱哭,因为只有痛快地哭过后才会更舒展,笑容才会灿烂。

  很多人说黛玉“小性子”或者“心胸不宽广”,可我不这么认为!因为在这背后她爱得深切,所以不能不介意。也是因为她太难受,所以用诗来发泄内心的情感。诗,是她美丽的灵魂,是她精神的寄托。每次读她的诗,我都被深深震撼,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是那样深深地触动读者的心灵!记得她的《葬花词》:“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花依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读完后心中竟是阵阵剧痛痛。

  黛玉姐姐的泪,似涓涓细流汇成一泓清泉,潺潺地诉说着她的悲剧。她的哭泣,是委屈的,是悲惨的、是让人心动的,她对宝玉的爱情是执着的,她一生无限伤感,然而临终前却笑着喊:“宝玉,宝玉……”,然后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

  虽然黛玉姐姐的故事结束了,但我却思绪万千,哪种伤感在心中飞扬、旋转、舞动……晴雯的刚烈不阿、司棋的视死如归、鸳鸯的智勇忠贞、紫鹃的悲情怒目,似乎都是黛玉姐姐的影子,她代表着一种尊严!

  放下书,回过神,我不禁感叹,曹雪芹爷爷怎会有如此神笔!

  他在《红楼梦》中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从荣华走向衰败的过程,却又赞美了封建礼教下纯真的爱情。我感受了到封建社会下功名光环的强大压力,还有那种对自由之身的渴望,这似乎是书中的无声较量,这种较量好像就在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剧爱情故事里,在一个个鲜明地人物形象里。

  《红楼梦》博大精深,每次读都能感受到她不朽的魅力!

读名著红楼梦有感14

  《红楼梦》,它是一部千古不朽的人生大戏,《红楼梦》所呈现的,主要是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故事,这是一个不朽的人生悲剧。

  我从去年开始,就一直琢磨着《红楼梦》,虽然几个月就把它给看完了,但我还有许多看不懂的地方,便一句一句地理解。

  《红楼梦》主要以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描述了贾家荣、宁国府之间,表现在婚姻、建筑、文化、财产等各方面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其中最让我羡慕的则是塑造出的一大批栩栩如生、各阶层的人物形象。比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史湘云,就连作者寥寥几笔勾勒的晴雯、紫鹃、雪雁等丫鬟,都成为了我国文学画廊中的著名艺术典型。

  《红楼梦》所讲述的,是一个令人称羡的大家庭,原本荣华富贵,后来因家庭成员获罪以致被抄家,逐渐走向没落,终于繁华成空的大悲剧。

  因此,将林黛玉和贾宝玉的故事作为主力呈现,也适度传出了《红楼梦》的主要精神。

  黛玉和宝玉的悲剧,肇始于封建社会中,婚姻大事向来由父母决定,子女本身并没有资格决定。贾宝玉的父亲命他娶薛宝钗,他就非娶不可,尽管实际上他心里喜欢林黛玉。婚姻大事他无法自主,最终导致了林黛玉、贾宝玉和薛宝钗三个人的悲剧。

  当我看完《林黛玉焚稿断痴情薛宝钗出闺成大礼》和《苦绛珠魂悲伤离恨天病神瑛泪洒相思地》时,听着悲伤的音乐。我实在控制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情不自禁地落下泪来,那不争气的眼泪始终还是把那页给模糊了呢!傻傻的我本以为结局会是贾宝玉和林黛玉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是啊!王子与公主生活只是童话故事而已,然而,这么悲惨的结局我却怎么也想不到。

  当黛玉听完傻大姐的话后,就直吐鲜血。不住地流泪。因为她接受不了这个事实,黛玉她恨宝玉,恨他为什么不理解自己。她把宝玉送给她的那绢子往火上一撂,顿时化为灰烬。熬了一天,黛玉已经奄奄一息。突然,她高声叫道:“宝玉、宝玉,你好……”狠心两个字还没来得及说,只见黛玉两眼一翻,一缕芳魂就这样随风而逝。

  黛玉死的时候,正是宝玉娶宝钗的同一个时辰。只因潇湘馆离新房很远,听不到潇湘馆这边悲恸的哭声。

  这真的是个不朽的悲剧啊!

  我为黛玉和宝玉感到悲哀,宝玉最后竟然出家当了和尚,因为他知道林妹妹是为自己而死的。便在灵柩前放声大哭。

  一个风光显赫的大家族,就这么没落了!不知看过《红楼梦》的朋友们,是否都和我一样,为他们感到悲哀、痛心?

读名著红楼梦有感15

  《红楼梦》用优美的文字阐述了一个深刻的故事,作者曹雪芹通过描写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揭示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由富贵荣华走向衰败的过程,大胆地控诉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无耻和堕落,指出了他们的虚伪、欺诈、腐朽和罪恶。

  《红楼梦》里塑造了很多的人物形象,作者把他们写得淋漓尽致、出神入化,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林黛玉了。“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短短一席话,既具体写了林黛玉的美若天仙,又隐隐道出她的性格。林黛玉是一个多愁善感、弱不禁风、很有才华的人。她的个性孤高自诩,目下无尘;说一句话来,比刀子还尖,她的一张嘴,叫人恨又不是,叫人喜欢也不是。她最大的特点就是爱哭,而现实中的我们应该坚强,不能遇到一点儿小挫折就哭个没完,更不能像林黛玉那样多愁善感,要学会乐观、勇于面对困难。

  《红楼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让我很感动,可那些故事现在离我们已经很远了,如今我们是沐浴在党的阳光下,生活在新中国,我们是多么幸福啊!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更应该珍惜时光,好好学习,为我们祖国的强大做出自己的贡献。

【读名著红楼梦有感】相关文章:

读名著红楼梦有感11-04

读名著红楼梦有感15篇11-04

读名著红楼梦有感(15篇)11-04

最新读名著《红楼梦》有感五篇07-19

读名著红楼梦有感(集合15篇)11-04

读名著《童年》有感04-06

名著读后感500字 读《红楼梦》有感05-26

读《红楼梦》有感11-13

读红楼梦有感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