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两万里》读后感

时间:2023-09-02 08:58:29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 我要投稿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海底两万里》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1

  在平静的大海上有时会波涛汹涌,给渺小的海水一阵触动。在汹涌的大海上有时会风平浪静,给过往的船只留下期许。

  有一位教授叫阿龙纳斯,他善良,有同情心,包容。也是一位有智慧的人。他的仆人,也是他的伙伴——康塞尔,两人有救命之恩,康塞尔幼时是弃婴,经过时光的推迟,两人的感情固如铁。阿龙纳斯在一次出海时掉入海中,忠诚的康塞尔从船上跳下来守护着主人,经过几次事变后,他俩和尼德.兰被一位潜水艇长抓住,这个船长有着他的私人潜艇,他讨厌陆地上的生活,他就总和他的艇在大海里遨游,饿了,就上某些小岛上找食物,当时的小岛还都是野蛮人、土人。经过了一阵时间船长和几个人成了好朋友,从此很乐观,在小岛上探险,教授和康塞尔用知识找出食物和道路,而船长却不慌,因为他的经验多,说明了在常识的基础上才能认真找出学出知识.在海底探险时,教授和船长独行,二人一路琳琅满目,看到了珍稀珊瑚,遇到鲨鱼时船长用常识和冷静带着教授躲开,说明冷静是处理复杂棘手事物的发端。

  在大西洋船长带着他们看到了“亚特兰蒂斯”。之后他们去了南极,而尼德.兰想去捕杀长须鲸被船长制止,所有生灵都需要被保护,不能凭己来肆意屠杀。说明我们要善良、理解。返回途中冰山砸落,散发出一种刺眼的光芒,使人产生错觉。而有经验的尼德.兰没看,因为万事万物都有自然规律,而你看到了“上帝的隐私”(也就是不符合规律的)就要付出代价,在潜水艇溢水缺氧的情况下都希望把生存的`机会给他人,说明忠难见真情,他们情谊很深。

  《海底两万里》让我领悟了大海的神秘,对了《海底两万里》是指阿龙纳斯等人在海底的六个月所走的两万里,他们去了四大洋以及红海、地中海等,在海底的十一万公里。我也懂得了亚特兰蒂斯和海底隧道的神秘,也让我懂了人生的千滋百味酸甜苦辣都是一种美。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2

  146年前,人们对无边无际的大海一无所知,大海,在人们心中充满了美好的幻想,但是也有许多未知的危险。此时,一本书横空出世,那就是《海底两万里》。

  《海底两万里》这本书主要向我们讲述了阿龙纳斯教授一行人与尼摩船长一起在世界探险,过程中发现了许多从未看到的动物、景观,令他们大吃一惊。而最后“鹦鹉螺号”由于被卷进了大西洋大漩涡,阿龙纳斯教授一行人幸运脱险,而尼摩艇长却永远消失在了这个世界上的故事。

  这本书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是尼摩艇长和阿龙纳斯教授最忠诚的仆人龚塞伊。本书中最神秘莫测的,无疑是尼摩艇长。他充满正义感,反抗压迫,在他潜入海底之前,他带领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者,打败一切奴役主义;他同情弱者,心地善良,在斯里兰卡,他英勇地手刃鲨鱼,救了因穷苦而提前采珠的印度人,还赠送给那个印度人一包珍珠,帮助他暂时能缓解经济问题;他重情重义,在和章鱼博斗时,他英勇无畏,最后杀死了章鱼,可是一位船员不幸遇难,他流着泪,沉痛地把那位船员安葬在茫茫的.大海之中……

  还有一位当然是龚塞伊,这位忠实的仆人,无时无刻保护着他的主子:阿龙纳斯教授。他无私奉献,在南极浮冰遇险,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把仅存的一点氧气,留给了他的主子;他热爱分类学,每当看见什么动物,他总能准确无误的说出它的界、门、纲、目、科、属、种,博得他主子的赞叹……

  这本《海底两万里》是科学与幻想的结合,是严谨与美妙的结晶。科学广阔至物理,如阿基米德原理;至化学,如海水的成分;至天文,如仪表盘上的潮汐变化;至地理,如海洋火山的喷发。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生物,就是那海底世界中各种各样的动物、植物……其中,还有美轮美奂的幻想:海底森林狩猎,巨大而美丽的珍珠……无穷无尽…

  《海底两万里》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幅幅生动而美丽的图画,还有那世间人性的揭示与思考……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3

  在《海底两万里》中的科技,我们知道,有许多都在今天实现了——潜水艇、火箭等。

  这些东西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可在作者的那个时代,这些根本就是无稽之谈。这也侧面说明了科学幻想行为的一定的真实性。

  那么,我是否也可以做出一个大胆的幻想——在未来,在人类终于把陆地摧毁时,迁到海里。这个看起来可能会有些疯狂的想法,实现了,可能真的能挽救人类岌岌可危的命运——依靠抗强压的玻璃和建材,在海底建造尽可能高的房屋:便于造出的氧气管道进一步扩大;海洋里的生物可以满足我们的生活需求,就像小说里描述的那样:贝丝制成的衣服、各类海洋生物作我们的食物、床是柔软的大叶藻、墨水是乌贼的分泌液······尽管材料可能会和我想的有些出入,但尽力地去研究,海洋生物的多样性有很大可能可以做到。尽管人类可能会失去汽车般便捷的交通工具,但想想地球的生态系统所遭到的破坏,这可能反而救了人类一命。

  想想看,当陆地无法生存,我们转而进入海洋,当陆地调整过来后,我们又将会回到陆地去。在海洋里的生活,人类的.科技不可能原地踏步,只有不断地再生可利用的资源才能保证人类的生存。我相信,当科技到达一个层次后,人类的科技将不会有害于自然。到那时,相信人类对可再生资源的重视性已到达顶峰。

  那场连接近于现代科技的鹦鹉螺号都未能幸免的风暴又将我的思绪拉回现实。对于未来的准备和预言固然重要,但人类目前最紧急的难题是停止对自然的过度开发和破坏。也正是因为这个问题,人类对科技产物的改进及对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更是迫在眉睫,现今新能源已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希望它能改善人类的现状,让人类不至于像我想的一样躲入深海。

  人类要面对的最根本的问题,便是如何将人类科技和自然相平衡。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4

  这个暑假,我读了许多书。其中,令我映象深刻的一本书就是《海底两万里》。

  读《海底两万里》,我看见了现代科技的发达。在1866年那个年代,海上出现了一座“暗礁”,当人们还以为这是什么鲸鱼时,阿罗纳克斯教授,他的仆人孔塞伊和捕鲸手内德·兰德偶然地来到了这个“怪物”上面。其时,这不是别的,而是一艘潜水艇,一艇永远不上岸,坚固无比的潜水艇。这艘潜水艇长约3海里,宽约1海里,面积为1010。45平方米,体积为1002立方米。它可以下降到海底一万六千多米的.地方,轻而易举。哦,对了!这艘艇就是——“鹦鹉螺”号。

  读《海底两万里》我看见并了解这个深不可测,但又美丽绝伦的大海,它给了我们许多宝物。在维哥湾海底,有许许多多让你目不暇接的珍珠母。维哥湾并不深,那些捞珍珠的人们就是在这儿发了财的。他们虽然发了财,但也活不了多久,因为他们在水下憋一分钟就会溺亡,最高纪录也只有五十八秒。还有“鹦鹉螺”号上面用的纳、电、铁……都是海洋提供的。怪不得说海洋是个“聚宝盆”呢!原来如此,大海里,不愁吃也不愁穿,随处可以捞到各种各样的鱼,只要你有足够的氧气,你可以在海底呆一辈子,永不上岸,就像“鹦鹉螺”号的呢摩艇长一样,与世隔离。

  我也很想拥有一艘“鹦鹉螺”号一样的潜水艇,如果我有了,我也会像他们一样环游海底世界,亲自去看一看美丽的珊瑚,五彩缤纷的鱼儿和凶猛的鲨鱼,多有意思!

  虽然我不知道“鹦鹉螺”号最后的命运——它被那个迈尔大旋流怎么样了?但我仍然祝福它和尼摩艇长。

  真想去一次海底!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5

  科幻小说这一词,相信每个人都不会陌生,毕竟在现世有多少的科幻小说、科幻电影,根本就查不过来。但在这万千的科幻作品,法国学家如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在科幻作品中一直扮演着鼻祖的身份,将科幻创造并将它发扬光大,接下来就让我们走入这一奇幻世界。

  《海底两万里》讲述了博学博物学家皮埃尔.阿龙纳斯与其仆人康塞尔和鱼叉手尼德兰在寻找海怪时不慎遭遇袭击,后遇见了鹦鹉螺号潜艇及其船长尼摩,随后进行了长达十个月的海底两万里之下的`冒险,并在经历了各种困难后,成功返回了故乡。其实这整本书看下来,也许很多人并未领悟到其中的科幻高深在哪儿。因为很多书中所讲述的机器早已存在于世上了,但神奇其实就神奇在这儿,因为1869年那时根本就不存在潜艇与电力这一说,甚至世上第一个潜艇就被命名为了鹦鹉螺号

  《海底两万里》就神奇在这里,它用逻辑解释了虚构,做出了人们从未想过的想象,创作了以现实为地基向上创造虚构的这种写作方式,而且他的想象也十分有趣,凡尔纳创建了一个与世隔离的小世界,鹦鹉螺号的自给自足的生存方式,就如同是在现实这个大的世界观里又构建了一个小的世界观。而且这本书中的个性也构造的十分鲜明,痛恨世俗于政治但又内心温柔的矛盾船长尼摩,忠诚而沉稳的康塞尔,奔放而向往自由的尼德兰等等。他们每个人鲜活的个性都为这个故事增添了乐趣,鹦鹉螺号以失踪作为结束,也更加重了这整个故事的神秘色彩,给人们无限的遐想。

  也希望你们可以去看这本书,体验这个在凡尔纳笔下诞生的险象环生、多姿多彩的海底世界,领略科幻的美。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6

  村上春树说:“看海看久了想见人,见人见多了想看海”,可尼莫船长却觉得:“看海看多了很舒服,见人见多了会厌恶”。

  如果海面上有一扇任意门,你最想去哪里?我啊,好想从这个入口开始,走完海底两万里。海上那艘孤独的鹦鹉螺号,是在等你,它要与你一起完成,大洋深处的梦游记。

  我不仅仅为鹦鹉螺号的高科技所着迷,或者说那不够;我想遇见的,是鹦鹉螺号的船长——尼莫。我想用任意门,换和他聊一聊的船票。让他带我看看品日出大海的包容万象,看海底森林的神秘,听珊瑚王国的凄美回忆,闻采珠人的悲惨人生……那些梦幻的,神秘的,未知的.,让我愿意相信,亚特兰蒂斯的神迹。尼莫船长会坚定地告诉我:我所看到的一切,都是没有人类的干扰才可能存在的东西。书里说,鹦鹉螺这种动物,想离开她的壳便可以离开,但她从未离开!就像尼莫船长!也许,他在躲避着人类,躲避着世俗的同时,也在保护着这片海洋,保护着属于他的港湾,保护着自己的心声。尼莫船长知道,什么山海不可平,明明山海皆可平,难平是人心。但他也会救下教授,也会为船员的死去而悲痛,也会捐赠可怜的采珠人一袋子珍珠。他失去了对人的信任,便选择了离开。我想跟着他,远离人世一天,去海底感受,那份不受束缚做自己的超脱。

  枪响之后没有赢家。真正的能力,是懂得敬畏自然。澳洲森林大火,菲律宾火山喷发。李海鹏说:“繁华并不常驻一地,人和自然,相互交流,没道理人类予取予夺,却永不失手。”

  我想,远离人类的地方,更像是大海的家。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7

  《海底两万里》被誉为是科学幻想小说之旅,其作者是被公认为是“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的凡尔纳。

  《海底里两万里》描绘的是人们在大海里的种种奇遇。诺第留斯号潜艇刚开始被人们误以为是一条巨大的独角鲸,曾经引发了人们的讨论与恐慌。但是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与他的仆人康塞尔却十分勇敢地去追击那条独角鲸,在双方较量了一番之后……最后,阿龙纳斯、康塞尔以及尼德兰却已经被关在了诺第留斯号的一间黑房子里了。他们三人随着尼摩船长乘坐这艘潜艇在海底作了两万里的环球探险旅行。潜艇在大海中任意穿梭,海底时而险象丛生、千钧一发,时而景色优美、令人陶醉。美妙壮观的海底世界充满了异国情调和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体现了人类自古以来渴望上天入地、自由翱翔的梦想。

  我乘着船周游太平洋、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南极和海洋。我跟随着尼摩船长们,知道了许多科学知识:光的折射,珍珠的分类和采集、尤其是潜水艇的构造。凡尔纳的许多科学幻想已经被后来的科学发现所证明。这激发了我对科学的`兴趣,使我学会了思考,让我能够大胆地幻想未来的远景。

  在这一路上,我们遇到了种种危险。打章鱼、与鲨鱼顽强斗争救采珠人、在心几内亚岛上被土人围攻,最令人触目惊心的就是在南极被冰层困住的那次。将人物的性格特征描绘的淋漓尽致。尼摩船长英勇顽强、不畏艰险、博学多识、善良而又有正义感,他是反抗压迫的战士的代表。阿龙纳斯是一个著名的科学教授,他无时无刻不在渴望着自由,崇尚正义。而他的仆人康塞尔十分忠诚,善良。捕鲸手尼德兰虽然十分冲动暴躁,却十分勇敢。

  周游结束了,我知道了尼摩船长反对殖民主义,反对奴隶制和压迫者的进步思想。《海底两万里》同时也告诫人们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时候要注意保护环境,防止滥杀乱捕,保护动物,否则人类总有一天将受到惩罚。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8

  暑假,我看了一本书《海底两万里》。这本书是法国的著名作家凡尔纳的名著,它是科学和幻想的结晶。作者凡尔纳被称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这本书是他的三部曲之一。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阿尤纳斯教授和助手康塞尔,鱼枪手尼德抓捕独角鲸,被抓进了潜艇才发现所谓的独角鲸是一艘潜水艇“鹦鹉螺”号,在尼摩船长的带领下,他们周游了太平洋、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以及南极和北冰洋,走了六千万海里,经历了一个个惊心动魄的冒险:神秘的海怪、美丽的海底森林、庄严的`海底沉船、丰富的海底宝藏、惊险的南极之旅、“复仇”计划······故事惊险曲折,引人入胜。

  我最喜欢的是鹦鹉螺号的尼摩船长,他是个谜一样的人物,他性格阴郁,却又知识渊博。他可以为法国偿还几百亿国债;看到朋友死去会无声地落泪;会把上百万黄金送给穷苦的人;会收容所有厌恶陆地的人;会把满口袋的珍珠送给可怜的采珠人;会逃避人类,施行可怕的报复……尼摩船长对人类有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感,他的心中充满无尽的痛苦,却也是一个善良的人。在南极缺氧的时候,当时只有潜水服上的储蓄罐里还有一丝空气,那时由于缺乏空气,他们几乎虚脱。这时,尼摩船长没有去吸最后一丝空气来维持生命,而是把生还的机会留给了教授。他为了别人的生命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的行为使我很感动。

  最令我吃惊的是当时还没有潜水艇,连电灯都没有。他是怎么想象出来的呢?因此看来,许多发明都离不开作家的想象,作家真是了不起啊。我也要好好学习,掌握知识。将来也要到深海里探索奥秘。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9

  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久前,我有幸阅读《海底两万里》,就这样,我怀着一种崇敬的心情,开始和书中的主人翁探险者博物学家阿尤那斯,乘坐鹦鹉螺号潜水艇,开始他充满传奇色彩的海底之旅。

  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进入大西洋,看到许多罕见的海生动植物和水中的奇异景象,又经历了搁浅、土人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许多险情。我越看越心惊,就像自己亲身经历一样,与他们共进退,当他们陷入险境时,我亦感到无比失望、痛心;当他们脱险时,我亦感到无比兴奋,真是不可思议!

  我非常欣赏书中的“阿龙纳斯”这个人物,因为他的理智与博学,还有他对科学的热爱竟能抵得过对自由的向往。这令我吃惊,我曾一度认为自由是一种无可超越的东西,他让我突然发现,自由,每个人都可以拥有,但是做自己热爱的'事情的机会却不可多得,因此要珍惜那来之不易的机会。

  当我再看第二遍时,我异常渴望像里面的故事主人公那样,去探索海洋的奥妙、与神奇;渴望在海面上,看一看天海之间的那一条线;渴望看一看海洋里自由的生物,哪怕几秒钟而已,就会让我心满意足、一生难忘。我羡慕那些从事海洋探索的教授和科学家,羡慕他们每天都和海洋和无数条大大小小的鱼在一起。

  我不难发现,凡尔纳作品中的幻想都以科学为依据。因为在凡尔纳的时代,人们还没有发明可以在水下遨游的潜水艇,甚至连电灯都还没有出现,在这样的背景下,凡尔纳在《海底两万里》中成功的塑造出鹦鹉螺号潜水艇,更有美国在冷战期间制造出的第一艘核动力潜水艇以鹦鹉螺号命名,这是怎样的预见力,因此我不禁不赞叹凡尔纳的睿智。

  凡尔纳作品中的幻想大胆新奇,并以其逼真、生动、美丽如画令人读来趣味盎然、如同身临其境,这些使他的作品具有永恒的魅力,永远吸引着我们,让我们与他们一起探索海洋秘密!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10

  对于《海底两万里》这本书,我们应该关注的,到底是跌宕起伏的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还是科幻在现实中的反映?

  不得不说,无论是在情节还是人物塑造上,《海底两万里》都极为成功的。野人围攻、冰山封路、斗巨章鱼……情节无不吸引人心。尼摩的沉着冷静,阿龙纳斯的博古通今,康塞尔的老实本分,尼德·兰的性情火爆,人物无不恰倒好处淋漓尽致。

  但是,这一切都不是凡尔纳所要描述的重点。只关注于这两点,就会被书中看似不可理解的神秘迷惑,就会忽略掉迷离科幻后最重要的现实价值。

  因为诸多政治原因,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海底两万里》与凡尔纳的.初稿相去甚远。凡尔纳的写作的初衷,是想借尼摩船长表达对当时残酷的殖民统治的愤恨,和对在压迫之下的人民的同情。这显然与当时的政治局面不相容。所以,出版商与凡尔纳多次协商,凡尔纳因此把原稿一改再改,才有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海底两万里》,才有了尼摩船长身世的神秘,才有了被诺第留斯号击沉的战舰的国籍不明。但这一切,都无法改变《海底两万里》的真正主旨。

  征服与扩张,是殖民统治的目的。而尼摩船长之所以“逃”向海洋,也许就是因为他对充斥着人类贪婪的陆地的一种绝望。在海洋中,尼摩船长有取之不尽的钱财,但这对他来说毫无用处。他无法亲自为反殖民贡献自己的力量,他就把巨额财产无偿捐赠给反殖民事业。也许那艘被诺第留斯号击沉的战舰,曾是侵略者中的一员,尼摩船长对它才会有如此的怒火。在托雷斯海峡,当阿龙纳斯习惯性的把当地土著人叫做“野蛮人”时,尼摩船长就问他这样叫的原因。虽然知道那只是一个习惯性的称呼,但尼摩船长的疑问无疑体现了他对人权的重视和对殖民现实深深的厌恶。

  不要以为科幻小说只有幻想,透过科幻的迷雾直击其背后的现实,才能明白凡尔纳心底的沉重。这无论是对于凡尔纳来说,还是对于我们今天的读者来说,都极为重要。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11

  遥远的海洋世界看似不过一片平常的蔚蓝,却存在数不尽的海洋生物,蕴藏着许多奇观异果。而《海底两万里》就描绘了一种新奇,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妙境界,令人大饱眼福。

  《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了生物学家阿罗纳克斯,仆人康赛伊及捕鲸手尼·德尔在一场追捕“海洋怪物”的途中不增落手,被尼摩所救。后来发现所谓“怪物”是尼摩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一艘造型奇特的潜水艇“鹦鹉螺”号,从而展开了一段奇妙的海洋之旅。

  而在这四位旅伴中,尼摩艇长是一介带有浪漫,神秘色彩的人物。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知识渊博,热爱大海,从大海中提取光源,热源和其他能源。他慷慨大方,仁慈善良,曾手刃鲨鱼,救下采珠人,还赠给这个可怜人一包珍珠令其维持生机。

  尼摩艇长的难言之隐是顿时揣度,但他对人类社会的仇恨是有原因的,并非与生俱来。他曾是一个国家遗落王子,登基后却遭惨殖民者的迫害与剥削。仿佛一星火焰,燃烧了尼摩的心田,那燎燎的心田也涌起复仇的火焰。他憎恶人类,因此与社会脱离,去海洋生活。他不仅仅是一个“复仇天神”,还是一位反对压迫,反对剥夺的英勇斗士,他从海底取得的财富都送给了受压迫的贫苦人。他就好比太阳,既使被茫茫黑暗宇宙吞噬,却仍放射出格外耀眼的`灿烂光芒。照亮了世界,也黑亮自己。

  而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像尼摩那样,经历过重重磨难,却把自己的一切生死荣辱都真诚地献给了心目的崇高事业。面对种种挫折,反而被磨砺得更加坚韧,不倒下,不屈服,表现出危机中的勇敢、逆境中的崇高,孤独中的博大,以及复杂中的纯粹……

  愿我也能如此,作风雨中的珍珠,越磨越坚,越砺越璀璨!

  尼摩艇长,是遗落的王子,也是为了汹涌澎湃的海浪下,最精彩,最美丽的海洋世界。就是如《海底两万里》中那样鲜亮,丰富的大字一样。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12

  《海底两万里》这样一部科学小说之所以能成为名著,是因为在科学的背后还渗透着文学的艺术。有人说凡尔纳的成功不在于他是二十世纪的工程师,而在于他仍然是十九世纪的诗人。

  凡尔纳站在时代的门槛上,看到了人与机器结合的巨大力量,机器成为人的精神和体力的延伸,成为征服自然,造福人类的'工具。他把科学小说写得诗意盎然,理性的外表下,透出一股强烈的浪漫主义气息,从而感染读者。

  我们不妨从艺术的角度去剖拆《海底两万里》真正的魅力,尼摩艇长为了远离世俗,来到了海底,能够逃离不想生活的环境,来到广袤无限的大海深处,这是一种行为上的自由。然而,真正的自由应当忘乎所以,无所限制,毫无顾忌的生活才是真正的自由。但是,在“我”一步步的了解当中,发现了尼摩身上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发现了到了他心中的复仇之火。

  尼摩通过对船只进行攻击来满足他心里对复仇的渴望,他难道不是依旧困住现实的牢笼之中,被其束缚吗?这是他精神上的困窘。尽管他追求到了处境的淡泊:衣食住行均取于海洋,与陆地毫无瓜葛,但这终究只是他掩埋仇恨愤懑的一种方式,一种寻求自我慰籍的表面形式,自欺欺人永远无法使他的内心获得平静。

  相比而言,同样被困在艇上的“我”就与尼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的处境是不自由的,虽然可以在艇上自由行走,但毕竟有所局限,在必要的时候,还会被关在“小黑屋”里,但是我们拥有追求科学的精神。“我”始终怀着随遇而安的态度,心中并没有负面的情绪,这可以说是精神上的自由。

  另外,关于尼摩复仇的原因也有交代,不管是因为反对沙俄,还是因为反对奴隶制,这都是为了争夺自由,可以这样说,尼摩因为自由所导致的压迫而去追求自由,却又因为自由而活得不自由,可谓十分矛盾。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13

  上次暑假里,爸妈带我去韩国济州岛旅游,坐潜水艇观看海底生物。

  不一会儿,我们便来到了海下40米左右的地方,我看见了一群群可爱的鱼儿,有的身穿金色的衣服,闪闪发光,十分漂亮。有的全身银色,像一个个洁白而又美丽的公主。还有的没有银色的那么纯洁,也没有金色的那么耀眼,只是谈谈的紫色小鱼。还有弯弯曲曲的几条海带,还有一个大红色的珊瑚,形状十分奇特,我真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这美丽的景色。这美丽的景色深深地把我吸引了。

  在今天的社会,是一个飞速发展的社会,由于人类的`长期开采,陆地上的石油,天然气、煤、铁、铜、锡、锰、硫等多种矿物质和元素以经十分稀少,科学家发现,海洋里蕴藏着许多陆地上稀少的矿物质和元素以及陆地上没有的元素,所以我们应该把目光转向海洋,在海底寻找我们需要的矿藏和元素。此外,海洋还可以为我们提供高蛋白食品,而海浪和潮汐的能量可以为我们提供无穷无尽而又价格低廉的电力。

  今年暑假,我想进一步了解海底的情况,便打开了《海底两万里》这本书,可是当我读完后,发现这是一本写海下历险的故事,并不是写海底美景的书,不过我却从中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佣人康塞儿在教授坠入大海后,不顾自己的安危,跳入水中去救教授,他为人忠诚,舍己救人,十分勇敢,是我们学习的目标与方向。

  这里除了尼摩的冷静还有海底的奇特。比如说“一颗价值千万法郎的珍珠”里面写的那珍珠,那么大,要几百年才能形成啊!“黑潮”里的中国鲻鱼多么好看!“漫步海底平原”里的平原上有两千多种海藻呢!还有好多好多的珍品都在等着我们呢。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14

  寒假里我读了许多书,其中《海底两万里》给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这本书讲的是:1866年,人们在海上发现了一只独角鲸。生物学家阿龙纳斯由此加入了追捕独角鲸的队伍。有一天阿龙纳斯、康赛议和尼德兰德不小心从船上掉入海中。后来发现独角鲸原来是由尼莫船长驾驶的一艘潜水艇。最后,他们乘坐的那艘潜水艇被卷入漩涡,但他们三人借助小艇,逃离了漩涡、免于落难。最终,阿龙纳斯将所发现的海底秘密公布于众。

  读到尼莫船长与漩涡做斗争那段,我被他的勇敢顽强、不畏艰难的精神所感动。联想到上次我和舅舅、舅妈去天水麦积山旅游,一开始听说麦积山的楼梯是悬空的,我就很害怕,生怕会从镂空的楼梯上掉下去。这时候,我想到了勇敢的尼莫船长,那个悬空的楼梯对于他而言简直算不了什么。于是我鼓足勇气去爬山,爬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了很多困难,我咬着牙坚持了下来。当我历经千辛万苦爬到山顶时,眼前的美丽风景让我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得了,也让我瞬间明白了: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尼莫船长的这种勇敢顽强、不畏艰难的精神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我们无法创造命运,但我们可以用实际行动改变命运,我们可以向命运中的艰难困苦发起挑战。正如勇敢追求梦想的林肯、身残志坚的'桑兰、永不言败的海伦凯勒等,都凭借着自己的勇敢顽强、不畏艰难,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灿烂人生。

  现在,当我遇到不敢做的事犹豫不决时,我就会想起勇敢的尼莫船长,他会让我变得非常勇敢,激励我完成许多的挑战。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15

  寒假,我阅读了法国的科幻作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书中描写了光怪陆离的海底景物,讲述了扑朔迷离的故事情节,刻画了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尤其是我最喜欢的“鹦鹉螺”号,给了我向往无比的“秘境”。

  因为这本书,我不知不觉地喜欢上了搜集各种贝壳,珍珠贝、夜光贝、玉螺贝……不过,要想收集到那么完美漂亮的贝壳,首先我们就要保护好至关重要的海洋了。

  海洋,万物的起源。人类科技发展迅速,但快速的.社会发展对于海洋来说,却是灾难的开始。

  鱼儿的过度捕捞,减少了种群的数量,降低了繁殖的水平,直至造成了许多鱼类的濒临灭绝。油舱漏油的后果更是可怕的,直接影响了海洋动物的日常生活,使海洋的动植物因缺氧而死,而生活在海洋里的生物链因受到迫害而打破平衡,造成部分弱小海洋生物灭顶之灾。最恐怖的还属“海洋垃圾”,它们有的堆积在海滩上,有的会沉积到海底,还有地漂浮在海面上,最容易被海洋动物吞食的,造成难以想象的后果。这些人类自己制造的垃圾不仅会让海洋生物岌岌可危,人类也是那个最终的受害者,世界闻名的“水俣病”,想想都会让人感到毛骨悚然。

  “海洋垃圾”不仅是杀死海洋生物的“凶手”更是人类健康的“敌人”。

  《海底两万里》创作于1869年,历史走到20xx年,在跨越了一个半世纪飞速发展的时代,这本书依然能警示着人类要爱护海洋,那么就让这接力棒,由我们传承给一代代人吧!

  大海蔚蓝,心之所往!海洋生灵,盎然蓬勃!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相关文章:

海底两万里的句子02-16

海底两万里心得05-04

海底两万里好句10-21

《海底两万里》的优美句子10-26

海底两万里的优美句子11-05

阅读海底两万里心得11-25

《海底两万里》学生心得03-18

《海底两万里》阅读心得12-01

《海底两万里》优秀心得05-05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海底两万里读后感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