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两万里》读后感

时间:2023-08-31 18:33:56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 我要投稿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

  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海底两万里》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1

  寒假里,我读了《海底两万里》这本书,它是法国的凡尔纳写的。《海底两万里》被称为科幻小说的鼻祖。书中有四个重要人物,带着我穿梭海底,欣赏到了一个多姿多彩的海底世界。

  阿洛纳斯教授是个生物学家,是巴黎自然博物馆的教授,被美国海军邀请去除掉一个海洋怪物,这个怪物就是尼莫船长造的潜水艇----鹦鹉螺号。阿洛纳斯教授跟着尼莫船长环游了海底世界,他有一颗好奇的心。鲁莽的尼师傅却总想着逃跑,被称为鱼叉王;阿洛纳斯教授的助手是忠诚的`老实人,他对教授忠心不二,教授到哪儿老实人就跟到哪儿。

  鹦鹉螺号的尼莫船长本来是位王子,因为妻子和女儿被敌人杀害后,十分悲痛,带着伙伴们离开了祖国,造了鹦鹉螺号潜水艇,开始了海底生活,他聪明、善良、镇定、坚强、知识渊博、不爱说话。对海底的地理十分地熟悉。他有一颗爱心,乐意助人,帮助了受伤的采珠人,并送给采珠人一袋珍珠。我喜欢这个善良而又聪明的人。

  我跟着他们一起乘坐着鹦鹉螺号潜水艇开始了充满传奇色彩的海底之旅。一起去了火山喷发口、西班牙维哥港、红海、地中海、大西洋以及南极和著名的珍珠产地锡兰岛的采珠场等等,看到了企鹅蛋、无双鸟、珍珠贝、不用见阳光就能生长的植物、可怕的大章鱼、长须鲸及大头鲸等等。真是一个神奇的海底世界。

  当他们遇到章鱼时,我特别替他们担心,他们相互帮助,一起努力,化险为夷!尼莫船长和尼师傅面对危险时的冷静、勇敢让我佩服不已;当他们被困在南极的冰墙里,需要凿穿冰墙,氧气不够时,他们呼吸困难,但是他们没有放弃,继续齐心协力,努力工作,克服困难,即使每个人累得疲惫不堪、气喘吁吁,也没有一个人放弃。通过努力,他们终于逃脱了死神的阴影。我要学习他们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并把这种精神用到日常的生活和学习当中。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2

  寒假里,我被一本叫《海底两万里》的书深深地吸引了。这本书是法国小说家、预言家——凡尔纳的豪情杰作凡尔纳1828年出生于法国南特,被称为“科幻小说之父”,代表作品有《海底两万里》、《八十天环游地球》、《地底旅行》等。

  这是一本神奇的科幻小说:接二连三的海难事件震惊了全世界,阿龙纳斯教授和助手康塞尔、鱼叉王尼德兰参加了追捕“海怪”的行动,结果意外地爬到了“海怪”的身上,发现所谓的“海怪”其实是潜水艇。他们别无选取,只好跟着“鹦鹉螺”号潜艇的'船长尼摩一齐周游各大洋,开始了一段段惊心动魄的海底之旅:遇上土著人、南极冒险、血战章鱼、海底复仇……

  看完这本书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阿龙纳斯,一位热爱海洋、知识渊博的教授,到“鹦鹉螺”号上后,他把那些奇特又罕见的动物、植物全部记录到笔记本中,回到陆地上后公诸于世,真令人敬佩啊!康赛尔,教授身边忠诚的仆人,他们共同经历了几十万公里的海底航行,饱览了很多壮丽的景观,他们共患难,同艰辛,成了真正的朋友。“鱼叉王”尼德兰是一名勇敢、优秀的叉鲸手,百发百中,在危机时刻拯救了教授和康赛尔。尼摩船长是一位海洋的隐者,勇敢而智慧,带领水手们成功从南极脱险,勇斗鲨鱼,血战章鱼,无人能敌,但一向隐居大海,很少露面。

  《海底两万里》不仅仅让我认识了这些勇敢、执著、真诚、阴郁的人,也让我游览了太平洋、印度洋、红海等七大洋,欣赏到奇幻美妙的海底世界。《海底两万里》富含地理、生物等知识,既是一本引人入胜的科幻小说,又是一本富含海洋知识的百科全书。同学们,开来看吧!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3

  你见过史诗般壮丽的海底深处吗?你见过五彩斑斓的奇异海洋生物吗?你知道海底神秘世界的真面目吗?翻开《海底两万里》,一切的海底未知便一一揭晓。

  书的最大亮点之一是作者凡尔纳用独具特色的幻想,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做出推理和预言,他竟然在未创造出电灯的社会中预料未来世界,把科学与故事紧密结合,创造出一个奇特的.国度。

  这本书最大的成功另一方面在于情节的展现,注重简单讲述了在1886年,有人以为在海上见到了一条独角鲸,发过生物学家阿龙纳斯最后发现那是一艘名为诺第留斯号的潜艇,并带着仆人康赛尔和一个捕鲸手,跟随神秘的尼摩船长乘坐这艘潜艇在海底作了两万里的环球探险旅行。这样单调的故事在凡尔纳的笔下却显得妙趣横生,他把故事情节构造的曲折紧张,扑朔迷离,人物命运也一波三折,完美的把科学知识与生动的细节融为一体,时而让人紧张不安,时而让人心情舒畅。

  一本好书在于它塑造出的精神世界,本书中的人物阿龙纳斯说过:“你只有探索才知道答案”。一开始,这位教授只是坐在实验室图书馆中,后来才因为意外与一行人进入神秘莫测的海底世界,那时才他明白自己对于海底知之甚少,才真正体会到海底的魅力。也正是因为这次旅行才是他有机会去深入探究,近距离观察,将充满异国情调和浓厚浪漫主义色彩的海底世界呈现在大家眼前。生活中我们也应如此,面对难题我们必须深入研究,不轻言放弃,也许下一秒钟由于你的不放弃就会有新的发现。

  《海底两万里》之所以被广泛关注还在于它用事实证明了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的话“想象比知识更重要”。这本书告诉我们:源与实际或高于实际的幻想完全有可能实现,幻想有多大科技的发展空间就有多大,要实现它也就必须不断探究。

  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4

  我最喜爱的经典是《海底两万里》,这本书是我在暑假里阅读的。那是时间仓促,本想随便读读就交差,但是我一读开头,就迫不及待的想读到结尾。我爱上了这本书。

  《海底两万里》是一本科幻小说,作者儒勒·凡尔纳在写这本书时,还没发明电灯呢,他却能写出海底世界探险的故事,而且写得栩栩如生,让读者沉浸在书中的海底世界。我想,就算是现在这个发达的年代,也很少能找出想书中所写的诺第留斯号一样的潜艇出来。《海底两万里》主要说的是阿龙纳斯教授与其他教授到澳大利亚好养寻找传说中的“海怪”。当他们看见“海怪”时,“海怪”向他们攻击过来,船沉没了,出了阿龙纳斯和尼德外,其他人都死了,他两个却被捉去。那时,他们才知道传说中的“海怪”就是诺第留斯号,他们在尼摩船长的'带领下,又变了世界上的海洋。最后,在“鹦鹉螺”一次报复行动中,他们回到了陆地,但尼摩船长和“鹦鹉螺”其他人员都死了。

  怎样使这本书栩栩如生呢?

  幻想。在连电灯都没有的年代能写出这样一架先进的潜水艇,写出一个在海底环游的故事,这需要多少幻想啊!作者就像一个能够预测未来的“先知”,提早描述了对海底的幻想,在那个时候,我相信谁也没到过海底的深处,谁也不知道海底究竟有什么生物,而作者就能把海底的情景写得栩栩如生,使读者完全沉醉于书中的海底世界。

  知识。要利用语言创造一艘潜水艇,需要十分广博的科学知识。书中描写潜水艇使用了许多关于潜艇的数据,表现了作者渊博的科学知识,也是这原本虚幻的潜艇变得真实起来。

  幻想与知识,通过生动巧妙的结合,成就了这一本出色的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也是我最爱的一本书。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5

  这几天,我看了一本《海底两万里》,这本书非常有意思。作者还独具匠心,巧妙布局,在漫长的旅行中,时而将我推向险象环生的险恶环境,时而又带进诗情画意的美妙境界;波澜壮阔的场面描绘和细致入微刻画交替出现。读书引人入胜,欲罢不能。这的确是一本很值得一读的好书。

  小说从海面上“怪兽”出没,频频袭去各国海轮,搅得人心惶惶开始,到鹦鹉螺号被大西洋旋涡吞噬为止,整部小说悬念迭出,环环相扣。这本书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在旅行过程中我和尼摩船长以及游客们都可以说是随着事情发展,而有所变化,有时惶恐不安,有时轻松愉快。这本书的精妙之处还在于完全自然的知识启迪,虽然书中讲述了不少有关海洋的知识,例如红海一名是源于海中的`一种名叫三棱藻的微小生物分泌的黏液造成海水颜色像血一样红。但是没有任何一个在读者接受起来十分刻意或困难的,只是一次旅行中的所见所闻罢了,这使人们对因景而生的各种想法和收获都得以牢固的保存。

  不过就如马克思哲学所言,任何事物都是有相对的两面性。工业革命的产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却把我们生活的环境弄得一团糟,什么温室效应海平面不断上升、大自然稀有物种灭绝食物链的破坏,人们也得到了应有的报应。以后若是将利爪伸向海洋后还会发生什么呢,无法遏制人的欲望也许会把人类推向历史发展最高峰,自然是按照它的规律向前进的,否极泰来的道理是不变的。万恶的人们,不要过多的要求,适可而止会让我们生存的更长久些呢!《海底两万里》赞美了那深蓝的国度,史诗般壮丽的海洋,一个无忧无虑,与世无争的地方,那里有数不清的珊瑚,海藻,游鱼,矿产,正是一幅瑰丽的锦图,我无法用语言来赞美或形容它。 诺第斯号不管在那个年代都是一部不朽的神话。是它揭示了海洋中无限神秘的一切,对于船长尼摩来说,更是精神的家园。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6

  由凡尔纳著作的《海底两万里》深受少年们喜爱,故事中没有啰嗦的说教,只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使人不知不觉间就融入了进去,仿佛加入了故事,成为了他们当中的一员,时刻为主角们身历险境而紧张不已。特别是那

  艘“鹦鹉螺”号潜艇,它诞生在真正的潜艇诞生之前,不仅让读者如痴如迷,事实上也给后来的工程师们在制造真正的实用潜艇时以有益的启发。

  在故事中,主角们看见了许多常人所看不到的事物,抹香鲸、海底森林、托里斯海峡、印度洋、珍珠、马尾藻海、黑潮……这些东西是上帝给予这一队用于冒险的人儿们的非凡赏赐!

  读者们看到了队员们勇于探索的精神,不怕困难迎头而上的勇气和责任。尼摩船长就是一个最鲜明的例子。他头脑冷静、沉着机智,不是那些只会躲在实验室里经不起风雨的科学家,他是一个反抗殖民主义的民族志士。

  表面看来,尼摩艇长似乎是个与世隔绝的心如死灰的隐士,然而从他内心深处迸发出的炽热的感情,表明他是一个时刻关注着世界政治风云的科学战士。尼摩艇长所渴望的不是金钱和财富,而是人身的自由和幸福。他曾呐喊

  过:“在海中我不承认有什么主子,在海中我完全是自由的。”这是尼摩艇长的肺腑之言,如实地道出了他对殖民主义统治的强烈不满,反映了他对自由的追求。他把自由看得高于一切。

  以凡尔纳原著改编拍成的电影《蓝宝石之谜》里的'情节也扣动着人们的心弦:以格兰蒂斯为首的三人组,在对娜蒂亚的追击中,他们身旁发生了许多不可思议的事,也看到了许多不可思议的东西。娜蒂亚的真实身份到底

  是什么呢?这个问题谜一样萦绕在读者心中。

  《海底两万里》这本书,写出了大千世界的奇妙,也鼓舞读者应该勇于冒险,现在,踏着凡尔纳和尼摩船长等人的脚步,我们一起出发!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7

  凡尔纳是个聪明的人,也许有人说他是卖弄知识,可他的确是很富有智慧的将许多

  科学知识结合到了文中,细细看来竟然涉及了许多领域。比如生物学、气象学、物理学、化学等等。由此可见,他能把海底世界写得如此生动和美丽也是不足为奇的了。

  我很喜欢和佩服《海底两万里》的原因是它有众多的知音。现在的中小学生都很前卫,不太喜欢看传统的名著,也包括我,对于语文新课标推荐的小说、古文我不仅都不喜欢,而且是有点厌恶情绪的。这些所谓的名家之笔在我看来是无聊之至,有很多语句是前后不通,大有卖弄文采之嫌。可是《海底两万里》不一样,它虽然是语文新课标的推荐书目,又是一部本身非常棒的作品。它的.风格可以跟当代风靡全球的书相媲美。一本写于八十年代的外国作品等在当代仍然有那么多的知音,这的确是非常了不起的。

  撇开别的不谈,就来说说内容情节吧!开头小说就让我走进了它所描述的世界,什么飞逝的巨礁啊、巨大的怪物啊,都让我看了刺激不已。法国人阿龙纳斯、康塞尔及捕鲸手尼德·兰进入神秘的“鹦鹉螺”号之后,和尼摩船长一起在海底做类似的环球旅行。海底的世界非常美妙,我记得“海底森林”那一章,虽然没有真正的树木,但是海里柔软的珊瑚礁让我极为享受,闭上眼睛似乎也能看见那飘动的海底生物。而文章也不失惊险,其中在南极被困冰下的缺氧经历写得最为精彩。几个人在海底无法呼吸到新鲜的氧气,对缺氧症状的描写让我都不禁感到难受,开始大口大口地呼吸氧气,也让我由衷感叹:人能活着,真好!

  虽然文章的结尾让我有些恍惚,但我是真地沉浸在这部优秀的作品中了。此书只是让读者感受丰富多彩的历险和涉取传神知识吗?不,它是在启发我们,让我们的心灵对自然科学有更大的收获。凡尔纳是在告诉我们: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8

  曾经有这样的一个人:

  在人类还没发明电报的时候,他小说中的人物已经在用电报传递消息;

  在人类还没开凿海底森林的时候,他小说中的人物已经在海底森林中漫步和捕猎;

  在人类还没制造潜水艇的时候,他小说中的人物已经在大海中自由航行;

  ……

  这个人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海底两万里》是他的“海洋三部曲”之一。海底,一个阴森恐怖却令人充满好奇的神秘世界,这个世界在凡尔纳的笔尖下被刻画得淋漓尽致。让我们紧跟作者的脚步,去探索神秘的.海洋吧!

  一次海上探险,生物学家阿罗纳斯等人追寻“怪物”,却被“鹦鹉螺号”的潜艇意外地俘获,接着阿罗纳斯,仆人康塞义和捕鲸手尼德·兰没法逃脱,只好跟着尼摩艇长一起探索海洋,在海上进行了长时间的旅行。一路上,冰山封路,鲨鱼攻击,章鱼围攻等艰难险阻都阻碍不了他们前进的步伐。最后,当潜艇到达挪威海岸的时候,三人不辞而别,回到了魂牵梦绕的故乡。

  《海底两万里》让我学到了很多:在南极潜艇被困于冰下船内极度缺氧的情况下,船员们奋力开凿冰盖那种永不言弃的精神使我为之震撼;在大西洋与章鱼搏斗的英勇无畏的精神;在印度洋和鲨鱼展开殊死搏斗知难而上的精神。实,生活中有许多的挫折和困难,我们都应当保持一颗坚持不懈的心,如果我们永不放弃奋力拼搏,就能主宰自己。放弃,是一念之间的意念;永不放弃,则是一种信念!我们要永不放弃,永不停止,点燃未来!就让光芒折射泪湿的瞳孔,印出心中最想拥有的彩虹。我们要战胜困难,战胜自我。

  在引人入胜的故事中,同时也告诉人们:在看到科技造福人类的时候,也要防止科技被坏人利用,危害人类自身的行为。同时,我们也要保护海洋生物,因为人类的捕杀,有些动物已绝种。

  这本书令我的思绪被深深地吸引过去,不能自拔!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9

  如果哪本书成功地预言了探索海底的工具——潜水艇,那就是儒勒.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了。

  这本书讲了一位教授,一位渔叉手,一个仆人在追捕“海怪”时落入大海,爬上了“海怪”,坐着“海怪”,开始了海底远游。这个“海怪”就是潜水艇,名为“鹦鹉螺号”,他们游历过太平洋,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南极,北冰洋等地方。在航海过程中他们穿着潜水服在浅海游入海底,也乘坐着鹦鹉螺号潜入一万米的深海。他们开心地登上南极点,一路上也遭遇了重重困难:在海峡搁浅,遭遇野人,与大乌贼搏斗,寻找沉船,最后遇到漩涡,和小艇一起被甩到了一个小岛上……

  在儒勒.凡尔纳生活的那个时代,没有潜水艇,甚至没有电灯。可凡尔纳却展开了他丰富的想象,写出了大量科幻小说,周游世界,进入地心,登上月球都被他写过。他的小说创造出了科学发展的模型,在《海底两万里》发表25年后,真的潜水艇才被成功制造出来。另外小说中描述的海底森林,穿越海底隧道等,在后来的时代中,这一些幻想也成为了现实。

  虽然现在科技十分发达,但是还有很多凡尔纳小说中描写的事物没有办法实现,比如80天环游世界。

  人不能一直都循规蹈矩,凡事都死板地看,不肯创新,试问没有想象和创新,世界还会如此奇妙吗?在那连电灯都没有的时候,凡尔纳却能科学地幻想各种现在看也难以实现的各种事物,这是多么神奇的奇思妙想啊!科学的幻想其实是进步的翅膀,凡尔纳是在科学的'基础上进行既大胆又合理的想象与创作。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推动着进步,想象才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如果没有丰富的想象力,世界也不会这么美丽。这个世界还有很多的未知,等待我们去想象、去探究,去发现。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10

  自古以来,人们都对天空、大海等一切未知的地方充满想象,海底是不是有怪物?是不是有不计其数的财宝?想要探索这一切的我,翻开了凡尔纳的巨著《海底两万里》。

  这是一本将科学和幻想融为一体的经典之作,主要讲述了“我”、康塞尔和尼德兰因为意外而坐上了尼摩的“鹦鹉螺”号,在海底生活的故事,其对环境的描写和对人物的刻画实在让人叹为观止。

  这一本书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人就是尼摩船长,他似乎很奇怪,时好时“坏”。在“一颗价值千万法郎的珍珠”这段故事中,他救了一个为了生计被迫下海捞珍珠贝的穷苦人民,并无私地送给了他一颗珍珠;而在“大屠杀”这段故事中,他又是那么凶狠残暴。目前来看,不可能用双重人格来解释他的行为,毕竟一个能打造出水下潜艇又几乎完美的人不可能有精神问题,在我看来,他好比似古代的侠盗,仇恨富人、保护穷人。在文中并没有确切写出他这样做的动机,但有千丝万缕的线索,一千个人会有一千个不同的理解。

  在写人物的同时,《海底两万里》也描绘了栩栩如生的景色,巨大的'珊瑚森林、恐怖的大王乌贼……这不都是我们的幻想吗?海底是如此的美丽,现在有些人却不断地往里倾倒垃圾,再这样下去,海底终有一天会堆成垃圾山,这让人是如此地心痛!

  我觉得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想象基于科学,科学又加想象。虽然作者的经历是假的,但精确的数据和地理位置给人乱真的感受。尼摩船长用海底的纤维制底,用电能制成威力巨大的子弹,他船上的设施全部都是大海的产物,虽然目前的科技水平达不到那样,但总令人不能不信。

  总之,这是一本优秀的科幻小说,画面描写生动、人物刻画深刻、内容蕴含哲理,令人掩卷之余还有无穷的回味。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11

  这个暑假,我读了许多书。其中,令我映象深刻的一本书就是《海底两万里》。

  读《海底两万里》,我看见了现代科技的发达。在1866年那个年代,海上出现了一座“暗礁”,当人们还以为这是什么鲸鱼时,阿罗纳克斯教授,他的仆人孔塞伊和捕鲸手内德·兰德偶然地来到了这个“怪物”上面。其时,这不是别的,而是一艘潜水艇,一艇永远不上岸,坚固无比的.潜水艇。这艘潜水艇长约3海里,宽约1海里,面积为1010。45平方米,体积为1002立方米。它可以下降到海底一万六千多米的地方,轻而易举。哦,对了!这艘艇就是——“鹦鹉螺”号。

  读《海底两万里》我看见并了解这个深不可测,但又美丽绝伦的大海,它给了我们许多宝物。在维哥湾海底,有许许多多让你目不暇接的珍珠母。维哥湾并不深,那些捞珍珠的人们就是在这儿发了财的。他们虽然发了财,但也活不了多久,因为他们在水下憋一分钟就会溺亡,最高纪录也只有五十八秒。还有“鹦鹉螺”号上面用的纳、电、铁……都是海洋提供的。怪不得说海洋是个“聚宝盆”呢!原来如此,大海里,不愁吃也不愁穿,随处可以捞到各种各样的鱼,只要你有足够的氧气,你可以在海底呆一辈子,永不上岸,就像“鹦鹉螺”号的呢摩艇长一样,与世隔离。

  我也很想拥有一艘“鹦鹉螺”号一样的潜水艇,如果我有了,我也会像他们一样环游海底世界,亲自去看一看美丽的珊瑚,五彩缤纷的鱼儿和凶猛的鲨鱼,多有意思!

  虽然我不知道“鹦鹉螺”号最后的命运——它被那个迈尔大旋流怎么样了?但我仍然祝福它和尼摩艇长。

  真想去一次海底!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12

  看世界疑难,探海洋奥秘;寻知识真理,寻觅海洋宝藏。读完《海底两万里》,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海洋的奇妙。神秘的海底世界,究竟有多么神奇?一望无际的蓝色大海,究竟有多少未知的奥秘?

  故事主人公阿龙纳斯教授是法国生物学家,因参加追捕一只被命名为独角鲸的大怪物而登上林肯号高速战舰,久而未能果,直到不慎落水,才发现那怪物并不是什么所谓的`独角鲸,而是一艘名叫诺第留斯号的潜水艇,惊奇之余,又充满了诧异,并跟随着这艘潜艇的主人尼摩船长进行了长达两万里的海底探险,在探险的途中见到了许多奇闻异景,增长了见闻,丰富了经验。文中栩栩如生,不得不佩服作者的高超写作能力,竟能将一度乏味的科幻小说叙述得如此生动,情节惊险刺激,妙趣横生,让人欲罢不能。

  奇妙的海底世界也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原本漆黑深不见底的海底世界在作者的笔下变成了一个祥和美好,安静奇妙的海底公园。各种动植物相互依存,各色珊瑚、海底植物五彩斑斓,海底动物欢快地生活在一起,古怪而又神奇。向往着那里,却又可望不可即,我长大后,定要去探寻那里,探寻那里的奥秘。

  读《海底两万里》,最惊叹的还是作者的幻想,凡尔纳是19世纪时著名的科幻小说家,在他的那个年代,潜水艇这个名词,可以说还是从未出现,小说大约发表25年后,人类才造出真正意义上的潜水艇。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知识起源于想象,没有想象力的人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

  儒勒凡尔纳,不仅是一位作家,还是一个预言家,人类现在的发明只不过是在实现他的预言,有了他的预言,才有了今天那发达的科技。如果没有那大胆的猜测,人类如今的脚步不知在在那一块领域上留下一串串毫无头绪的脚印。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13

  尼摩,意思是“不存在的人”。尼摩艇长——鹦鹉螺号的艇长,以这样的名字来介绍自己,表现出了自己隐入海洋的时间之长,更表现了他自己对大陆的厌弃与憎恶。

  在海洋中,有许多不可思议的事物,例如那座海洋底森林。在海洋森林中有许多令人惊态的东西。一座海底森林就这么得神奇,更何况是整个海洋。在冥冥之中,作者似乎就已阐述了尼摩艇长热爱大海的原因。

  尼摩艇长对大海的热爱并不表现在一味地向大海索取,更体现在他对大海生命的尊重。在一次尼摩带着作者及作者的同伴到珠母沙洲,面对满地的珠母他没有疯狂去捡,面对着椰子大的'珍珠就连作者也免不了想去碰,但是他没有任何的贪恶,即使是在他刚开始发现的时候也没有将其拿走,而是一直看着它活在海水之中。

  在他的眼中,那只硕大的砗磲只是一个富有活力的生命,只是大海的一部分。他不将其看做自己的私人财产,更是因为他对大海的热爱,对生命的尊重,对大自然的敬畏,是一种超出了利益等事物的高尚品格。

  对海洋的热爱,在文中,尼摩船长不仅仅抒发一次。他对海洋的热爱,难道不是更多地表现在大海赋予他自由,使他脱离了大陆可恶的法则吗?他之所以称自己为“尼摩”更多的何不是表示他隐入大海时的消声灭迹与对大陆上残暴的殖民侵略的憎恶吗?

  我们——现在的中国人,身处于一个和平的国度,生活在一个公平的社会当中,我们不会因为对法律,对侵略的憎恶而去躲藏,甚至心怀仇恨进入自由的大海。但同时,我们要好好学习,在“而立之年”为祖国,为世界作出一份贡献。使世界更加的平和和公正。其实,类似尼摩的人也有很多,比如屈原,他也是看不下去楚国的腐败统治,而跳河自杀,这追求的何不是另一种放松、自由。

  我们对大海有着敬畏,对自由有着渴望。大海,以它的地理环境挣脱了束缚,获得自由。追求自由的人,又何尝不是海的精灵?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14

  这次假期间我看了一本书的书名是《海底两万里》,这本书非常有意思,我两天就把这本书看完了,这本书讲的是:阿尤纳斯教授和助手康塞尔,鱼枪shou尼德为了抓海怪竟被潜艇鹦鹉号的舰长尼摩软禁,并开始惊险的他的海底之旅

  这事发生在1866年,当时海上的人们发现了一只所谓独角鲸的大怪物,他(阿龙纳斯)接受了邀请并参加捕捉行动,在捕捉过程中却不幸与其仆人(康塞尔)掉入水中,却意外游到了这只怪物的脊背上。后来得知这只惊动一时的独角鲸原来是一艘构造奇妙的潜水船。这潜水船是一位叫尼摩船长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其船身坚固,利用海洋发电。尼摩船长邀请阿龙纳斯作海底旅行。他们从太平洋出发,途径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然后进入大西洋,看到许多稀罕的海生动植和水中奇异景象。主人翁尼摩船长是一个带有浪漫的人,他躲避开他的敌人和迫害者,因此。他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精心研究、设计、建造了潜水船(鹦鹉螺号)。

  仆人康塞尔和鱼叉手尼德?兰在收集珍珠时发现一位印度采珠人遭到黑鲨的袭击, 幸亏尼摩船长以无以匹比的勇敢和尼德?兰对鲨鱼身体结构的.熟识,用鱼叉刺中鲨鱼的心脏而完结生命为告终这也显示出了摩船长的勇敢。在南极缺氧的时候,当时只有潜水服上的储蓄罐里还有一丝空气,那时由于缺乏空气,他们几乎虚脱。这时,尼摩船长没有去吸最后一丝空气来维持生命,而是把生还的机会留给了教授。他为了别人的生命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的行为感动了无数读者,也感动了我。在引人入胜的故事中,作者还同时告诫人们:在看到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同时,也要重视防止被利用、危害人类自身危机的行为。儒勒.凡尔纳提出要爱护海豹、鲸等海洋生物,谴责滥杀滥捕的观念

  摩船长告诉我们,要善于发现,还要善于思考,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事,自己的是一定要做好,不能要求完美,只能更美。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15

  海底两万里》是今年寒假老师推荐的一本科普童话读物。那时时间仓促,本想随便读读就交差,但我只读了一个开头,就被故事情节吸引住了,整个寒假,我迷上了这本书。

  《海底两万里》主要说的是阿尤纳斯教授和其它教授到澳大利亚海域寻找传言中“海怪”的故事。当他们见到“海怪”时,“海怪”向他们攻击,船沉没了。除了阿尤纳斯和尼德外,其他人都死了,而他们两个也被捉去。那时,他们才知道原来传言中的“海怪”就是“鹦鹉螺”号潜水艇。

  他们在尼摩舰长的带领下,游遍了世界上的海洋。最后,在“鹦鹉螺”号的一次报复行动中,他们回到了陆地,但尼摩舰长和“鹦鹉螺”号其它人员都死了。

  《海底两万里》是一部科幻小说,作者儒勒·凡尔纳在写这部小说的时候,电灯还没有发明出来,他却能写出海底探险的故事,而且描绘得栩栩如生,无论谁读了它,都会爱不释手。

  作者是怎样使这本书“活”起来了呢?

  幻想。能在电灯都没有的年代“变”出一架先进的`潜水艇,创造出海底环游的故事,这需要多少幻想和创造力啊!在那个时候,我相信谁也没到过海底的深处,不知道海底究竟有什么奇特的生物。作者就像一个能预测未来的“先知”,提早描述了对海底的幻想。

  知识。要利用语言创造一艘潜水艇,需要十分全面的科学知识。书中描写潜水艇是列举了许多关于潜水艇的数据,表现了作者渊博的科学知识,也使这原本虚幻的潜艇变得3维了许多。

  幻想与知识,通过巧妙、精美的结合,成就了这本出色的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它也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之一。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相关文章:

海底两万里好句10-21

海底两万里的句子02-16

海底两万里心得05-04

《海底两万里》的优美句子10-26

海底两万里的优美句子11-05

《海底两万里》学生心得03-18

《海底两万里》阅读心得12-01

阅读海底两万里心得11-25

《海底两万里》优秀心得05-05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海底两万里读后感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