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两万里读后感

时间:2023-08-20 12:52:24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 我要投稿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海底两万里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1

  大家一听到“海底”这个词,最先想到的是什么?是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的鱼和未曾见过的海底生物吗?是散发着奇特光彩,若宝石般光彩夺目的珊瑚吗?还是一艘艘装满宝藏的沉船?《海底两万里》一书会满足你所有的关于海底世界的好奇心。

  在对于人物的刻画方面,儒勒·凡尔纳是非常成功的。书中人物并不多,但每一个角色都有自己的特点,而且在人物的性格方面,他并没有说一开始就把某个人的特点全部说出来,而是随着剧情推移,让人物慢慢鲜活起来。就拿鱼叉王尼德兰来说吧。主角一行人第一次遇到他时,对他的描写是这样的:他的身材高大,足有六英尺,体格健壮,神态端庄,平时沉默寡言,但是性格火爆,尤其是他在与人发生矛盾时会大发雷霆,难以克制自己。因为这是教授初遇鱼叉手时的描写,因此这只是尼德兰人物特点的`冰山一角。写作时运用这样的写作手法,可以让自己的作品更具有真实性,同时也能激发读者的兴趣。

  我喜欢《海底两万里》这本书,不仅仅是因为他那吸引人的剧情,更是因为这本小说的真实性。尼摩船长多次打开“鹦鹉螺号”的盔甲,让阿龙纳克斯教授一行人一览海洋风采。在这部分内容的描写中,作者重点描写了鱼类的名称,形态以及颜色,因此,我们在看书之时,还能学到很多有用的东西,跟是让海洋那一幅生机勃勃的画卷,展现在我们眼前。作者是不是真的遨游过大海,见识了海底深处的景色?大家难免有这样的疑惑,但我要说的是,作者只遨游过书的海洋,见识书的世界。因为作者那广泛的阅读,才让他写出了如此动人的文章。因此,我们也要好好读书,才能达到和作者一样的创作水平。

  《海底两万里》一书还让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阿龙纳科斯教授在海底世界任然没有停止过学习的脚步,每逢遇到自己没有见过的事物,便立即把它记录下来,想要把海底的秘密公之于众,让人们看到可能一生都看不到的事物。尼德兰是一个刚毅而坚强的人,在面对危险时,他从未表现出对事物的害怕。康塞尔是乐于助人的人,在自己的主人遇到危险时,他总是想着要如何帮助主人。

  海底世界,真是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呀。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2

  现代科技只不过是将凡尔纳的预言付诸实践的过程。——利奥泰盛

  读完儒勒·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此书带给我的奇幻之感仍余音绕梁般地存在着。这本书既有着丰富的幻想,又没有脱离科学知识的支撑,其中提出或设想的种种问题,依据也有理可循。所以,这也是它百年来经久不衰地畅销的原因。

  科学技术能够造福人类,就像书中所写的那样,内莫驾驶着亲手设计、建造的潜水艇在海下探寻自由,因为科技先进,他躲避了敌人与迫害者,在海底自由航行。但他也会被坏人所利用,甚至会危害我们人类:有了先进的工具,人们在海洋里滥捕动物,导致海洋世界不得安宁;人们发现了新的物种,不择手段妄想征服它,如果控制无果,接下来必定是一场屠杀……这些事件,或许我们都未亲身经历,但书中多多少少都能有所体现。我们自身或许对所发出的伤害一无所知,甚至对人类的“杀伤力”一无所知。直至现在,我们也处于某个境界的迷茫之中,但凡尔纳早在百年前,就在呼吁保护海洋这一方净土,意在让那些搅乱海洋秩序的人反省。我们在这一方面的未知,在书中仍能够寻找到答案。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人物非内莫船长莫属,他或许是一个怪人,他因为他因为对人类产生敌意而下海,在海底这一静谧、纯净的地方进行研究。他的超然物外,仿佛与世界格格不入,但这正是一种单纯、善良的.体现。同时,他以他的勇敢、坚毅,克服了种种困难,摆脱了一次又一次的危险。我们不得不感叹:铸就一个人高贵品格的,正是那金子般的心灵!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内莫这一人物的原型究竟从何而来?或许,这是作者对未来人类的遐想,希望美好的地球将有无数个“内莫船长”所建设。由此可见,作者凡尔纳心怀天下,人品至高无上。

  处在凡尔纳笔下的“未来世界”中,我们应该牢记书中的箴言:“如果不能将未知转化成为美好,那么等待我们的,只会是黑暗一片”。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3

  勇敢的人,是从来不会向困难低头的。 ---题记

  怀着好奇心,我打开了这本充满冒险色彩的《海底两万里》。

  从打开的第一页,我就深深的迷上了这跌宕起伏的故事。这本书的作者是法国的儒勒·凡尔纳,他用奇幻迷离的故事情节,把知识完美的融为一体,引导人们认真学习。

  这本书主要讲了1866年,几艘大船接连沉入海底,并且都是被撞毁的,有人就猜测那是一头巨大的独角鲸。法国生物学家皮埃尔·纳克斯最后发现那是一艘名为鹦鹉螺号的潜艇,并且带着仆人孔塞伊和一个捕鲸手,跟随尼摩船长乘坐这艘超前不为人知的潜艇在海底做了两万里的环球旅行。

  从故事的前几章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尼摩船长是一个对尘世厌恶至极的人他性格忧郁,有点自私却又知识渊博。但是读到后面,船长变成了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人,他富有同情心,他可以轻松的还完法国几百亿的债,可以慷慨大方的把价值几百万的珍珠送给可怜的采珠人,可以为艇员的离去而大哭一场,可以为了科学将生命置之度外,是一个充满浪漫色彩的人。而“我”的仆人孔塞伊是一个忠心耿耿,有胆识,又过分拘礼的人。在法拉格特舰上认识了捕鲸人,他脾气暴躁,顽固自负但他有勇有谋,机智灵活。

  他们在航行的`时候,还遇到了种种困难,在南极探险的时候,被困到了厚厚的冰川下面,那时候他们的命运要不是压死,要不是憋死,后来因为艇长的冷静和从容不迫,历经五天极度缺氧最终敲开了厚达六米的冰。在那段时间所有人放下成见,同舟共济,告诉我们有点困难时不仅需要愚公移山的决心和勇气,还需要胆识和智慧。

  在这本书中,作者的想象并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它大胆和理。我十分佩服作者,在这么本书中,我们要学习尼摩船长遇事不慌,沉着冷静,永不向困难屈服的精神。同时作者也要求人类爱护海洋生物。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4

  昨天晚上,我终于把一本好书读完了——《海底两万里》。其中有些情节真是让我过目不忘、记忆犹新。全书情节曲折、悬念迭出、引人入胜。本书集中了凡尔纳科幻、探险小说的所有特点,是作者的成名作。扑朔迷离的故事情节,瞬息万变的人物命运,丰富详尽的科学知识和细节逼真的美妙幻想熔于一炉,真令人叹为观止!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这样的:1866年海上发生了一件怪事,闹得满城风雨。当时有不少航船在海上发现了一头被断定为“独角鲸”的大怪物,并且有航船遭到这头怪物的袭击,出于对航海安全的考虑,美国派遣出一艘战舰对关务进行追逐。法国生物学家阿罗纳克斯教授受邀参加了这次行动,但战舰随后被怪物攻击,阿罗纳克斯教授和两位同伴落水,被怪物(“鹦鹉螺”号)所救,此后便跟着“鹦鹉螺”号周游四海,探尽海底秘密,历尽艰辛和风险。最后,他们因不堪海底世界过于沉闷的`生活,又设法逃走,重回陆地。

  读完这本书,我的感觉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棒。每一个细节都描写得淋漓尽致:“海底森林”虽然没有树木,但是海底柔软的珊瑚礁的描写让我仿佛伸手就可触及;每一个人物都描绘得个性鲜明、形象栩栩如生:尼摩船长勇敢而又充满智慧,带领水手们成功脱离各种险境,尼德的叉鲸技术百发百中,无人能敌;丰富的海洋知识让我受益匪浅:红海原来是三棱藻分泌粘液造成海水像血一样红而得名,许多罕见的海底动植物以及海底洞穴和遗址,都给我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

  令我感触最深的还是“章鱼”这一篇章。它讲述的是“鹦鹉螺”号的螺旋桨叶片被章鱼的角质颚骨缠住后,尼摩船长一行人与章鱼展开了肉搏战的故事,整个故事描述得惊心动魄。当我看到一名舰员被巨型章鱼的触角抓住并无法逃脱时,我气得想把这章鱼剁成肉酱!当我又看到那名舰员忘了舰上规矩而用母语——法语喊出“救命啊!救命啊”的时候,我的喉咙仿佛被什么东西噎住一般,堵在那里,久久不能平复。最后,依然没能救回那个舰员,我不禁觉得惋惜心痛……

  儒勒凡尔纳真不愧为世界级的文学巨匠,他为我呈上了一次精神上的盛宴,我为他深深地折服!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5

  从一望无际而风平浪静的蓝色海面悄然下沉,一艘名为“鹦鹉螺”号的潜水艇开启了奇妙而惊心动魄的探险之旅,神秘地周游在变幻莫测的海底世界……

  “鹦鹉螺”号载着他的主人尼摩艇长和他的“俘虏”,以平均每小时二十海里的航速行进。整个航程悬念迭出,异彩纷呈:尼摩艇长一行人饱览海底变幻无穷的奇异景观和形形色色的海洋生物,在印度洋的采珠场与鲨鱼展开搏斗,在红海里追捕濒于绝种的儒艮,在克雷斯波岛海底森林狩猎,穿越阿拉伯海底隧道,参加海底珊瑚公墓葬礼,还遇到了潜水艇搁浅、土著人围攻、冰层封道、迈尔大漩流……在十个月的'漫漫航程中,“鹦鹉螺”号载着它的乘客途经太平洋、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南极,回到北冰洋,最后离奇的消失在挪威西海岸的大漩流中。

  这就是这段时间以来我一直在看的《海底两万里》,它的作者是法国的一位科幻作家儒勒.凡尔纳,书中一个个惊险刺激的海底冒险故事,把我深深的吸引住了,让我爱不释手。好几次我放下书后都久久不能入眠。

  而书中最让我喜爱的人物则是这次海底历险记的讲述者,也就是小说中的“我”——阿罗纳克斯教授,他是一位博物学家,阿罗纳克斯教授协同那位精明能干,聪明好学的仆人孔塞伊,将所见的海洋生物向我们做了详实的介绍,把界门纲目科属种说的井井有条,精彩绝伦,主仆二人还把他们见到的种种海底奇观娓娓道来,让我们大开眼界,什么是太平洋黑流?珊瑚礁是怎样形成的?珍珠是如何产生的?海底生物的循环系统?……

  如果说阿罗纳克斯教授是我最喜欢的人物,那么“鹦鹉螺”号的主人尼摩舰长则是我最感兴趣的一个人物,他的身世一直是一个谜团,他沉着冷静,有坚定勇敢,博学多才,善良正义而又有些冷酷无情,他设计并建造了鹦鹉螺号潜水艇,战无不胜。他在大海下漫游着、生活着,一方面做着自己喜欢的科学研究,一方面搜集海底的金银财宝,支援被压迫民族的正义斗争,发誓决不登上陆地。

  随着鹦鹉螺号的离奇失踪,这次炫目的奇幻之旅也就告以段落了,合上这本书,我依然惊叹于海底的一景一物,震撼于海底世界的瑰丽多姿,感叹于大自然的奥妙神奇。是 《海底两万里》把我带到了神奇的海底世界,同时也推荐大家来共同阅读这本书。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6

  每一部小说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有他的作用与价值,虽然只是一笔带过,如果你另外换个角度去看的话,那每一个人都是主人公。

  在科幻小说中,主人公都是一些经历不凡拥有能力的超强者,其实每个人都想成为一个经历特别的主人公,但那只是心中的幻想,或许又不是,在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经历特别的人,也不止是现实生活中的.主角,其实没有特别的经历也能成为主角,那要看你能从跌倒中爬起来多少次,努力多少次……

  在我想来这世上的每一个人都是主人公,在你们看来,一个平凡再平凡,普通再普通的人,那他可能还不如跑龙套的,那在他母亲的眼中,他是谁!他是主角,无论他有多穷,有多平凡,在他下定决心去做一件事时,也许这件事对你来说很普通,普通到可以忽视?但从他母亲的眼中折射出满是坚定的信心时,你还相信他是跑龙套的吗?在我看来,他不是,他主演了他母亲一生不忘的一场戏。虽然很普通!

  当一个小偷快被枪毙时,他母亲在场会怎么做?毫无疑问,她哭减着用自己的生命来换取他她孩子命,如果你在场你可能会认为这小偷该死。但当你知道这小偷行动的目的与心中的想法时,你会认为他该死吗?他只是想偷点钱来给母亲买药,无意杀了人时,那你还觉得他还该死吗?你会原谅他吗?因为他主演了人世间亲情与孝意的一场戏,虽然后果很严重!

  每一个人都是主角,都可以演好主角,虽然艰难万险,但在逐渐跌倒,并爬起来的道路上找到一种适合的方法。

  每一个人都像是一部小说中的主人公,从一出生开始就写起来,直到你走到生命的尽头。

  每一个人都可以证明自己“你能行!”因为谁都不简单。

  都不要用心中的负担和不快乐的生活来压迫自己,因为每一个人在这人生的大舞台上都有不同的作用与价值,少了谁都不行,所以请从认真的演好你的角色,虽然默默无闻,你仍然是主角!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7

  这几天,我又把《海底两万里》读了一遍,它真让人回味无穷呀!

  《海底两万里》讲述了:1866年有些船遭到一个大型不明物体的袭击。为了航船的安全,美国派遣了一艘战舰对“海怪”进行追逐,但战舰遇难,阿龙纳斯教授和两位同伴被“海怪”所救,并发现它是一只名叫“鹦鹉螺号”的艇,认识了尼摩艇长。他们在海底进行了两万里的遨游,最终还是逃离了“鹦鹉螺号”返回了陆地。

  《海底两万里》不仅让我们认识了勇敢、执着、真诚、关爱……也让我们游览了七大洋,欣赏到了奇幻美妙的海底世界,更让我们学到了有关海洋的知识。

  但在引人入胜的故事中,同时也在告戒我们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同时,也要防止被坏人利用,做危害人类自身安危的事;提出要爱护海豹、鲸、鲨鱼等海洋生物,不能大量捕杀鱼类,不然等待我们的,只有它们的灭绝和生物链的毁来灭!

  是呀!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好它们,让它们快乐成长!而不是伤害它们,现在,有些动物对人类已经有警觉心了,再这样下去,动物就不会再信任人类了!

  大家可能会觉得这和我们离的很远,其实这离我们很近。前段时间有一个新闻:20xx年巴西的`一位老人救了一只濒死的企鹅,然后将它放归海里,但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第二年,企鹅居然来看老人了,八个月后再次离开,就这样,每一年企鹅都会游大约8047千米回来看老人一次,老人说:“我就像爱孩子那样爱着企鹅,我相信它也爱我。”动物也是有灵信的!也是会感恩的!它们也是一个个生命,我们应该保护好它们。

  然而,也不是每一个人都爱着动物!每年,全球因鱼翅而丧生鲨鱼最高近7300万头,从人类大规模捕捞开始,蓝鳍金枪鱼减少约94、5%,商业禁止捕鲸28年来,全球仍有约五万头被捕杀,世界上蓝鲸不到50头,这么多海洋生物都被人类捕杀了!再这样下去,海洋生物真的要灭绝了,你可能觉得灭绝就灭绝了,可最后受到伤害的还是人类!不要让我们的后代只能看到生物的标本!

  我们要像尼摩艇长一样保护海洋生物。

  虽然我已经读完了《海底两万里》,但那些曲折动人的故事却让我久久不能忘记!让我们行动起来吧!保护动物,人人有责。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8

  我从小便对各色科幻小说有着浓重的兴趣。喜欢过刘慈欣的《三体》,热爱过阿西莫夫的《银河帝国》,欣赏过威尔斯的《时间机器》……但令我爱不释手的却是被誉为“科学时代的预言家”儒勒·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它那精巧的构思,出色的想象,成熟的文字,无论何时回想,尤新依旧。

  翻开书本,一个个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身份神秘、见识多广的尼莫艇长;善良淳朴、洒脱的内德·兰德;对科学充满热情的`阿罗纳克斯……

  但最令我感动的却是一个并不起眼的配角——仆人孔塞伊。他在书中并不常常出现,但他的精神却让我刻骨铭心:

  在看到教授无意间跌出甲板时,他毫不犹豫地跳入海中,救起教授,这就是忠诚;在教授游不动时,他毫无怨言地将教授背在肩头,这就是善良;当教授嘴唇发青,呼吸微弱时,他义无反顾地与内德将氧气瓶里仅存的氧气渡给教授,这就是舍己为人。他从未委曲求全,从未阿谀奉承,从未低声下气,至始至终都保持着自己的那份自尊,令我震惊,更让我敬佩。

  读完全书,只觉得好像刚刚做完一场梦。梦中我随着主人公在海底徜徉了两万里:在海底森林打猎,被角鲨追杀;在珊瑚王国为牺牲的水手举行葬礼;参观柏拉图笔下的大西洋城……

  凡尔纳通过这些生动鲜明的人物描写,以及丰富精彩的海底故事教会了我许多我不曾具备的优秀品质。不必说内德的豪放洒脱,也不必说阿罗纳克斯敏锐的观察与分析,更不必说尼莫艇长一往无前的探索精神。

  无论是小说中哪个人物,都拥有着丰富的知识积累与人生阅历;他们或许很平凡,但那光辉的人性美为他们镀上一圈耀眼的光环;尽管身处逆境,但他们都没有放弃心中的梦想,我想这些都是作者想表达给读者的吧。

  那么就让我们从自身做起,朝着自己心中的梦想不断奋斗吧!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9

  《海底两万里》的作者儒勒.凡尔纳是法国十九世纪一个想象力惊人的科幻作家,他的惊人之处不但只是他写的夸张,动人而富有科学意义的小说,更惊人的是他在书中所写的故事,尽管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已不足为奇,但是在凡尔纳的时代,人们还没有发明可以在水下遨游的潜水艇,甚至连电灯都还没有出现,在这样的背景下,凡尔纳在《海底两万里》中成功的塑造出鹦鹉螺号潜水艇,并在小说发表25年后,人们制造出的真实的潜水艇,与小说描写的大同小异,这是怎样的预见力,怎样丰富的知识底蕴啊!

  就这样,我怀着一种崇敬的心情,开始和书中的主人翁探险者博物学家阿尤那斯,乘坐鹦鹉螺号潜水艇,开始他充满传奇色彩的海底之旅。鹦鹉螺号的主人尼摩船长是个性格阴郁,知识渊博的人,他们一道周游了太平洋、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以及南极和北冰洋,遇见了许多罕见海底动植物,还有海底洞穴、暗道和遗址,其中包括著名的沉没城市亚特兰蒂斯,这个拥有与希腊相当的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书中都包容了大量的科学,文化和地理,地质学。阿尤那斯在航行中流露出他对尼摩船长出类拔萃的才华与学识的钦佩。但在引人入胜的故事中,还同时告诫人们在看到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同时,重视防止被坏人利用、危害人类自身危机的行为;提出要爱护海豹、鲸等海洋生物,谴责滥杀滥捕的观念。这些至今仍然热门的环保话题,早已在两百年前就有先知者呼吁,可见留下有关人类正义更深层次的思考,才是此书让读者感受丰富多采的历险和涉取传神知识后,启发我们以心灵更大的收获。这本书的精妙之处还在于完全自然的知识启迪,虽然书中讲述了不少有关海洋的知识,例如红海一名是源于海中的'一种名叫三棱藻的微小生物分泌的黏液造成海水颜色像血一样红。但是没有任何一个在读者接受起来十分刻意或困难的,只是一次旅行中的所见所闻罢了,这使人们对因景而生的各种想法和收获都得以牢固的保存。

  并不是每一本科幻小说都像《海底两万里》一样富有强烈的可读性,它作为一本不是凭空捏造而是远见加博学累积成的小说,不但为对海底知识了解不详尽的读者解读了他们的旅程,更让后人看到了古人的智慧与文明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10

  今年寒假,我看了《海底两万里》这本书。这本书出自于科幻小说之父凡尔纳的一部巨著。书中的故事,离奇,曲折。惊险万分,引人深思。

  海底两万里不看不够,应是海底十万里才足矣。海底森林,珊瑚国王,去南极点,杀章鱼群以及报仇雪恨等故事情节,大饱我的眼球。我虽不曾达到这海底两万里,但跟随凡尔纳的描绘反而让我觉得身临其境。

  故事发生在1866年,法国人阿罗纳克斯,一位博物学家,在他参与一项科学考察活动时,听闻海上出现了个怪物,世界轰动,人人皆知。博物学家准备返回法国,继续做他的博物学家,继续观察,采集标本。正在这时,却接到美国海军部的邀请,登舰来捕这条他认为的‘独角鲸’历经千辛万苦,怪物没被清除,反让军舰遭到了它的攻击。这时一位捕鲸手,名字叫内德.兰德。船长特意邀请他来捕捉这条所谓的‘独角鲸’。可这条独角鲸的身体刚硬无比,炮弹都拿它无所适从。在一次大难中,博物学家阿罗纳克斯,他的仆人孔塞伊以及捕鲸手内德三个人不幸掉入海中,这才明白眼前的并不是什么独角鲸,而是一艘钢硬无比的潜水艇!是‘鹦鹉螺’号,它尚不为人所知,他们也就在这里待了数十个月,经历了海底两万里的环球旅程。

  这艘潜艇上的尼罗艇长,一生与陆地断绝联系,他很神秘,我始终还没有明白他为什么如此痛恨陆地,他在自己的挺中总是那么自信,坚毅。他曾说过,大海满足了我的一切需求,实在让我惊叹不已。奶油是鲸鱼的奶制成的,糖是从北部海洋的大海藻里提炼出来的,衣服是一种贝类动物的足丝制成的,面料染的是老荔枝螺红。海洋中的生物,自不必说。人类本就是新奇的向往的.。他把艇中与他同生共死的兄弟埋在海底光彩夺目的珊瑚树林里。在这里,他将不会收到鲨鱼和人的攻击。他又是多么珍惜自己的伙伴,与他同生共死的伙伴啊。艇长虽然有强大的鹦鹉螺号,但他艇的存在给社会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艇长喜欢冷静,但他有些孤僻,他不接受任何人的帮助,他身上的冷峻和理智都值得我们学习,他很完美但脱离了群体。

  我惊叹的是作者的想象力使得二十五年后创造出了类似的潜水艇。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现在就是如此,一切皆有可能。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11

  寒假里,我阅读了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所写的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翻开书本,我就立即被书中那曲折起伏的情节吸引住了。

  书中的“我”——阿罗纳克斯教授受人委托,调查“海怪”一事。但后来发现,原来所谓的海怪,只是尼摩船长的潜艇罢了。由于发现了尼摩船长的秘密,“我”被尼摩船长囚禁在船上,卷入了与尼摩船长一起探险海底的旅程。在水中,我们遇见了许多精彩的'故事:在海底森林狩猎、在大海中取珍珠、穿越海底隧道……也经历了种种惊险的灾难:受到土著人围攻、大战巨型章鱼、与鲨鱼搏斗、潜艇搁浅……最终,由于一次意外的海难,准备逃离的“我”不幸被抛出潜艇,与助手们一起回到了陆地上。

  而尼莫船长,则是一位神秘人物。他一直漫游于海底,却拥有着丰厚的资产;他与他的同伴们建造了“鹦鹉螺”号潜艇,这艘潜艇坚不可摧,所向披靡;他博学多才,通晓天文地理;他沉着冷静,总是在危难关头带领团队安然无恙的脱离险境;他心如冷铁,似乎与“陆地人”不共戴天,但却对饱受压迫的人民深表同情;他注重情义,平时坚毅如钢,但面对挚友的离去,也不免落下眼泪……这位谜一样的人物,在读者心中深深地烙下了印记,无法抹去。

  这本书真可谓是一本百科全书!里面包含了地理、生物以及与海洋有关的种种知识,给各种奇特的海底生物做了详细的介绍,让读者们大开眼界。

  作为科幻小说,它绝对是凡尔纳先生的巅峰之作。书中首次出现了对潜水艇的设想,还想象连接两大洋的海底隧道。而对战时沉没珠宝的打捞则更令人兴奋、期待。这部小说自发表以来,风靡世界,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各国的小读者心中深深地埋下了想象的种子,带领读者,与尼摩船长一起周游在变幻莫测的海底世界!

  翻开《海底两万里》,与尼摩船长一起在海底两万里之下遨游,收获想象的种子,体味不一样的海底世界!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12

  在平静的大海上有时会波涛汹涌,给渺小的海水一阵触动。在汹涌的大海上有时会风平浪静,给过往的船只留下期许。

  有一位教授叫阿龙纳斯,他善良,有同情心,包容。也是一位有智慧的人。他的仆人,也是他的伙伴——康塞尔,两人有救命之恩,康塞尔幼时是弃婴,经过时光的推迟,两人的感情固如铁。阿龙纳斯在一次出海时掉入海中,忠诚的康塞尔从船上跳下来守护着主人,经过几次事变后,他俩和尼德.兰被一位潜水艇长抓住,这个船长有着他的私人潜艇,他讨厌陆地上的生活,他就总和他的艇在大海里遨游,饿了,就上某些小岛上找食物,当时的小岛还都是野蛮人、土人。经过了一阵时间船长和几个人成了好朋友,从此很乐观,在小岛上探险,教授和康塞尔用知识找出食物和道路,而船长却不慌,因为他的经验多,说明了在常识的基础上才能认真找出学出知识.在海底探险时,教授和船长独行,二人一路琳琅满目,看到了珍稀珊瑚,遇到鲨鱼时船长用常识和冷静带着教授躲开,说明冷静是处理复杂棘手事物的发端。

  在大西洋船长带着他们看到了“亚特兰蒂斯”。之后他们去了南极,而尼德.兰想去捕杀长须鲸被船长制止,所有生灵都需要被保护,不能凭己来肆意屠杀。说明我们要善良、理解。返回途中冰山砸落,散发出一种刺眼的'光芒,使人产生错觉。而有经验的尼德.兰没看,因为万事万物都有自然规律,而你看到了“上帝的隐私”(也就是不符合规律的)就要付出代价,在潜水艇溢水缺氧的情况下都希望把生存的机会给他人,说明忠难见真情,他们情谊很深。

  《海底两万里》让我领悟了大海的神秘,对了《海底两万里》是指阿龙纳斯等人在海底的六个月所走的两万里,他们去了四大洋以及红海、地中海等,在海底的十一万公里。我也懂得了亚特兰蒂斯和海底隧道的神秘,也让我懂了人生的千滋百味酸甜苦辣都是一种美。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13

  最近,我阅读了《海底两万里》。相比幼时初读,又有了一层新的感悟与体会。那个曾经让我难以理解的尼摩艇长,终于在我脑海中形象渐渐清晰。

  《海底两万里》讲述了阿龙纳斯教授与仆人康赛尔加入“林肯号”远征队时不慎坠入大海,因缘际会到了他们追击的潜水艇“鹦鹉螺”号上,结识了尼德?兰与尼摩艇长,在饱览种种海地奇观后逃回故乡的故事。在这部科幻巨著中我了解到的不仅仅海底的地理、生物、历史等知识,还有人性。

  那个像海底神灵一般的尼摩艇长,他有冷酷无情的一面,也有热情和善的另一面。他坐拥万亿财富,科学方面天赋异禀,他却用它们为自己建造了一座海底牢狱;他厌恶大地,远离人类文明,却又热情款待教授一行三人;他毫不留情地刺杀鲨鱼,捕杀抹香鲸,撞沉战舰,却不顾生死救下采珠人,保护长须鲸,不伤害土著人;他不善言辞,表面上高傲无情,却在同伴死亡时、在感慨命运时流下泪滴。

  他是一个可悲的人,他国破家亡,再也无法坦然地、释然地踏上陆地。他又是一个幸运的人,他拥有万千藏品,科学天赋惊人,能见识到海底的奥妙。他知道压迫的痛苦,所以他懂得关心被压迫的`一方。他却对失去的一切无法释怀,于是他疯狂地复仇敌对他的人。

  这样有才华的人却不能成为学者,这样心怀天下的人却不能报效天下。所以当他平静下心时,他那被复仇之心湮没的孤独与自怜又涌上心头,让他感怀于自己与船员们最终的去向,愿在风暴中结束自己的生命,在黑暗中忏悔。他是一个被侵略抹杀的人才,被压迫改变的学者。伤害若不那么深,他或许还能释怀,可当大家小家一起破灭时,他又怎能心无怨恨。

  很多人在生活中不讨人喜爱,或许是因为他们受到过打击和伤害。只需人们给予的一丝温暖,就会打开心扉,拥抱世界。伤害不能改变,为何不能尝试理解;黑暗挖出的烙印太深,为何不能用阳光填满。用爱感化人间,或许就会像书尾所说,复仇者能变成奉献社会的学者。用心拥抱世界,或许世界就会充满暖意。

  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把爱传递出去,让世界充满阳光,用爱心填满世界!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14

  尼摩,意思是“不存在的人”。尼摩艇长——鹦鹉螺号的艇长,以这样的名字来介绍自己,表现出了自己隐入海洋的时间之长,更表现了他自己对大陆的厌弃与憎恶。

  在海洋中,有许多不可思议的事物,例如那座海洋底森林。在海洋森林中有许多令人惊态的东西。一座海底森林就这么得神奇,更何况是整个海洋。在冥冥之中,作者似乎就已阐述了尼摩艇长热爱大海的原因。

  尼摩艇长对大海的热爱并不表现在一味地向大海索取,更体现在他对大海生命的尊重。在一次尼摩带着作者及作者的同伴到珠母沙洲,面对满地的珠母他没有疯狂去捡,面对着椰子大的珍珠就连作者也免不了想去碰,但是他没有任何的贪恶,即使是在他刚开始发现的时候也没有将其拿走,而是一直看着它活在海水之中。

  在他的眼中,那只硕大的砗磲只是一个富有活力的生命,只是大海的一部分。他不将其看做自己的私人财产,更是因为他对大海的热爱,对生命的尊重,对大自然的敬畏,是一种超出了利益等事物的高尚品格。

  对海洋的热爱,在文中,尼摩船长不仅仅抒发一次。他对海洋的热爱,难道不是更多地表现在大海赋予他自由,使他脱离了大陆可恶的法则吗?他之所以称自己为“尼摩”更多的何不是表示他隐入大海时的消声灭迹与对大陆上残暴的殖民侵略的憎恶吗?

  我们——现在的'中国人,身处于一个和平的国度,生活在一个公平的社会当中,我们不会因为对法律,对侵略的憎恶而去躲藏,甚至心怀仇恨进入自由的大海。但同时,我们要好好学习,在“而立之年”为祖国,为世界作出一份贡献。使世界更加的平和和公正。其实,类似尼摩的人也有很多,比如屈原,他也是看不下去楚国的腐败统治,而跳河自杀,这追求的何不是另一种放松、自由。

  我们对大海有着敬畏,对自由有着渴望。大海,以它的地理环境挣脱了束缚,获得自由。追求自由的人,又何尝不是海的精灵?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15

  《海底两万里》是儒勒·凡尔纳海洋三部曲的第二部,其他两部分别为《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和《神秘岛》。我认为,在这三部小说中,最好看的要数《海底两万里》。其原因有三:

  首先因为作者带领读者进行了一次动人心魂的海底远游。在鹦鹉螺号的陪伴下,尼摩船长和他的“客人们”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大海——一个美丽的大海,一个奇特的大海,一个浩瀚的大海……大海拥有着陆地上没有的景观和生物,从最远的极地到最深的海沟,再到从红海到地中海的神秘隧道——阿拉伯隧道。让人目不暇接的同时还耳目一新。

  其次这是一部科幻小说。我喜欢读这类小说,《海底两万里》是这类小说中的名篇佳作。如果不从第一页开始阅读,而是从中间开始读的话,会发现不知道前面发生了什么事,无法读懂,因此,静下心来,仔细地品读,你会发现字里行间透着一种神秘的气息,悬念迭出,环环相扣,扣人心弦。

  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对于我这样一个住在海边的女孩来说,每天都能见到大海,因此大海对我没有什么吸引力,可是读了这本书,大海繁多的功能令我吃惊:大海可以提供一切我们所需要的东西。只要在船尾拖张渔网,就可以捕捉到各种美味鱼类;我们可以去海底森林捕猎野味,牛羊家畜在无边无际的海底草原上吃草;我们可以吃到鲜美的鲸奶和从大海藻中提取的甜糖;贝类的足丝可以制成衣料、香水也可用某种海草蒸馏而成、睡的'床是由最柔软的甘藻做的;我们可以用鲸鱼骨头做的笔写字,用乌贼鱼的汁制成墨水;从海里提取氯化钠,用作产生电的基本材料,又可为船提供光和热,成为船航行的动力源……总之,我们可以从大海获取一切。

  尼摩船长曾说过这样的话:“大海就是一切,它覆盖了地球表面的七分之一。大海纯净清新、大海充满了生命力、大海具有宽广的胸怀、大海就是永恒。只有在这里,我才是自由的,才是一个真正的人!”是啊,通过探险海底两万里,我感受到了大海的美丽、奇特和浩瀚!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相关文章:

海底两万里好句10-21

海底两万里的句子02-16

海底两万里心得05-04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海底两万里读后感09-06

《海底两万里》的优美句子10-26

海底两万里的优美句子11-05

《海底两万里》学生心得03-18

《海底两万里》优秀心得05-05

《海底两万里》阅读心得12-01

阅读海底两万里心得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