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海底两万里有感

时间:2023-08-11 14:44:41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海底两万里有感15篇(优选)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海底两万里有感,欢迎大家分享。

读海底两万里有感15篇(优选)

读海底两万里有感1

  夏日炎炎,汗流浃背,夏天的空气根本不给人们喘气的机会。我正去着新华书店,目的是可以在空调底下舒适地看着自己喜欢的书,那种感觉别提多么惬意了!

  几经周折,终于来到书店门口,毫不犹豫地踏进去。人海茫茫,书目琳琅满目,这里成了一个夏天娱乐悠闲公众场所。上了楼,浏览着每一本书的书名和书面装饰,我便从一个推荐书目栏里发现了它——《海底两万里》,心想:这本书正适合在这个夏天看。买回到家,急着去翻开那本崭新的书,略略看过它的简介,是说:1866年,有人以为在海上见到了一条独角鲸,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最后发现那是一艘名为诺第留斯号的潜艇,并且带着仆人康塞尔和一个捕鲸手,跟随尼摩船长乘坐这艘潜艇在海底作了两万里的环球探险旅行。

  于是我用一个月的时间看完了整本书的内容,它留给了我震撼、美丽和壮观的'感受。这本书里有许多描写海洋里的奇妙景色,这令我也深深陶醉于此。就像一处“太阳光在相当倾斜的角度下,投射在水波面上,光线由于曲折作用,像通过三菱镜一样被分解,海底的花、石、植物、贝壳、珊瑚类动物,一接触被分解的光线,在边缘上显现出太阳分光的七种不同颜色。这种所有浓淡颜色的错综交结,真正是一架赤、橙、黄、绿、青、蓝、紫的彩色缤纷的万花筒。”这句话用过比喻手法,更绚丽地把海洋里的缤纷颜色通过文字展现给读者,让读者一饱“眼”福,这本小说也刻画了许多人的性格特点,例如,阿龙纳斯是好奇、谨慎、勇敢机智的人,尼摩船长又是一个知识广、责任心强的人。

  一天我从新闻上看到一地方鱼塘的鱼全部都是环境污染死亡,我这才领悟出前几天读的《海底两万里》的真正主旨,作者用大量笔墨描写海洋里的浪漫景色,无非就是告诫人们要保护我们这片壮观、绚丽的大海,这片将来可以造福人类的大海,如果再继续肆无忌惮地污染、浪费水资源,人们再也无法听到那波涛汹涌的浪吼声,再也无法看到那蔚蓝深秀的海水。

  如今,我看到那些工厂把污水都排进海洋却不作声;人们把海洋当成是自己最信赖的垃圾桶,随便地往里面扔垃圾;我更看到,大海正悄悄流着那黑灰色的显而易见的泪水。也许我们人类真应该好好反省一下,大海哺育了我们以及父母等上几代,我们岂能恩将仇报?行动吧人类,让大海可以再现她昔日的辉光,让人们可以再次受到大海的捕育。

读海底两万里有感2

  这个寒假,我读了一本很有趣的书《海底两万里》,作者是儒勒·凡尔纳,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儒勒·凡尔纳等人一起海上探险,在途中发生的许多事。

  这本书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尼摩船长,他是比较神秘、好心的。尼摩船长带着儒勒·凡尔纳、康塞尔、尼德及水手们去环游世界,尼摩船长的“鹦鹉螺”号潜水艇是生产于全国各地,这艘船总价值100万美元。在航海期间,儒勒·凡尔纳、康塞尔和尼德都怀疑过船长,他们很想逃走。

  尼德是一位“捕鲸手之王”,他也是一个好心的人,比如在斯里兰卡的采珠场,尼摩船长看见采珠人要被鲨鱼掀倒了。说时迟那时快,尼德火速冲上去将鲨鱼杀死了。

  尼摩船长的“鹦鹉螺”号最快时速有50海里,可以下潜到海底,可以观看许多看不到的景象,还可以到艇外潜水。

  最后,到了罗弗敦群岛附近,潜艇卷入一个大漩涡,他们被甩出了潜艇,后来被一位附近的人救起了。

  这本书是一本科幻小说,讲述了他们经过了太平洋、大西洋、地中海、南极……但在当时,潜水艇是没有的,到后来才有,这本书还告诉我们看见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同时要让我们保护海洋,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这本书,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学会了许多知识,也让我增强了保护海洋的意识。

读海底两万里有感3

  作为一名学生最重要的便是学习了,除了学习外,我最大的兴趣爱好便是读书。人们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最近我便读了一本好书,名字叫做《海底两万里》。

  在第一眼看上这本书时,我便爱不释手。我深深地被其吸引,读它时仿佛真的畅游在海底世界。待我如梦初醒时,这本书便读完了。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一个生物学博士被邀请寻找一只像鲸鱼的怪物,不幸遇险被那艘怪物里的人救了。原来这根本不是鲸鱼,而是由铜墙铁壁铸造而成的类似潜水艇的东西。

  整本书向我介绍了一个梦幻的美丽的'海洋世界。在作者想象的海洋世界中无奇不有,有太多太多人类所不知晓的事情。其中最吸引我的还是鹦鹉螺号上的船长尼摩船长。他给我一种神秘雄伟的感觉。他所做的任何事情都令我感到好奇。其中最令我感到好奇的还是他为什么那么痛恨大陆上的人类?他不也是大陆上的人类吗?虽然人类有一些人是坏人,但是还是有很多人是好人的。

  《海底两万里》这本书除了那些奇幻的场景以及那些神秘的人物,最令我好奇的还是那奇异的科技。那远超书中大陆上人类几十年的科技。那可以在几十米深度的海洋下自由行走,可以利用压缩空气发射子弹神奇科技。

  我喜欢这本书,即喜欢这本书里的人,也是喜欢这本书里的物,还喜欢这本书里的景。

读海底两万里有感4

  这是一个离奇的故事:一名沉着冷静、足智多谋而又有些冷酷的船长带领着一名教授和船员们在大海里遨游,他们穿越水下通道进入地中海、在红海里自由穿梭,他们甚至突破重重冰山在南极留下他们的脚印,茫茫大海遍布他们的足迹。

  当然,在这途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就比如说在从南极返回大陆的途中,他们受到了冰山的重重围困,但船员们团结一致,再加上船长的冷静镇定、教授的科学智慧,他们以自己的力量竟然突破了使无数人葬身海底的冰山,这真可谓团结力量大啊!

  他们收藏海底的奇珍异宝,开发海底资源。他们曾与鲸搏斗,与海盗交锋,他们穿越冰山去探寻那无人知晓的南极地带。而做这种种惊天动地的事情的最基本的条件就是必须团结一致,有灵活的头脑和丰富的智慧。

  同时,我也很佩服这艘潜艇的船长,他虽然冷酷,却不缺少爱心;虽然沉默寡言,却也冷静镇定。如果没有船长一次又一次冷静镇定地指挥大家度过难关,那么大家早就葬身海底了。

  不仅仅是他们,我们也应该一样:在生活或学习中遇到了一点一时半会解决不了的小困难就放弃,那么这只“拦路虎”就一直挡在你通往胜利的.道路上;反之,你刻苦专研,以顽强的毅力战胜了他,你收获的就不仅仅是成功,还有那不屈不挠的精神。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一只只“拦路虎”带给你的是一种种人生路上的良好品质。

  这本书给了我无限的启发,它将是我人生路上的一盏永不暗淡的启明灯。

读海底两万里有感5

  这个暑假爸爸给我买了四本书研读,其中有一本叫做《海底两万里》的书,让我看了很受启发。

  《海底两万里》的作者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凡尔纳是法国19世纪一个想象力惊人的科幻作家,他的惊人之处不但只是他写的夸张,动人而富有科学意义的小说,更惊人的是他在书中所写的故事。尽管在21世纪的今天已不足为奇,但是在凡尔纳的那个年代,人们还没有发明可以在水下遨游的潜水艇,甚至连电灯都还没有出现,在这样的背景下,凡尔纳在《海底两万里》中成功地塑造出一艘构造奇妙、名叫“鹦鹉螺”号的潜水艇。

  就这样,潜水艇船长尼摩邀请了书中的主人翁、探险者博物学家――阿龙纳斯,一起进行海底旅行。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最后进入大西洋。在这次旅途中,他们看到了许多很近的海底生物和水中奇景,又经历了许多惊险曲折的冒险,最后才到达了北欧的挪威海岸。

  阿龙纳斯在航行中流露出他对尼摩船长出类拔萃的才华与学识的钦佩。但在引人入胜的故事中,还告诫人们:在看到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同时,重视防止被坏人利用,危害人类自身危机的行为;提出要爱护海豹、鲸类等海洋生物,谴责滥杀滥捕的'观念。这些在今天看来仍然是很热门的环保话题,却早在200年前就有先知者呼吁,给人类留下了一些深层次的思考,才是此书给予读者心灵启发的关键所在。

  看了《海底两万里》,使我这个从小在山里面长大的孩子,对美丽的大海更加充满憧憬。小说丰富的科学、文化、地理知识更是令我受益匪浅!同时也让我觉得,并不是每一本科幻小说都像《海底两万里》一样富有强烈的可读性,它作为一本不是凭空捏造而是远见加博识累积成的小说,不但对海底知识了解不详尽的读者解读了他们的旅程,更让后人看到了古人的智慧与文明。

读海底两万里有感6

  今天,我无比兴奋地读完了《海底两万里》这本书。它是法国著名科幻小说作家凡尔纳的代表作。据说,世界上第一艘潜艇就是根据书中的“鹦鹉螺”号建造的。

  这本书中有博学的教授阿龙纳斯,忠实的仆人康塞尔,知识渊博的工程师尼摩船长,野性十足的捕鲸手尼德兰。

  这些人中令我最为欣赏的人是康塞尔。他对主人阿龙纳斯十分忠诚。当“林肯”号将要出征的时候,阿龙纳斯告诉他出海危险,劝他不要和自己一起走,而他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和他的主人一起走;在阿龙纳斯掉在海里的时候,他义无反顾地帮助主人脱险,就算是已筋疲力尽,也毫不放弃自己的主人。最令我感动的是在南极冰下被困之时,“鹦鹉螺”号里充满了二氧化碳,正当阿龙纳斯教授生命垂危之时,康塞尔把寄托于生的最后几丝氧气给了教授,使得教授的生命得以保存。他这种为了自己的主人,宁愿牺牲的精神使我赞叹不已。康塞尔虽然只是凡尔纳笔下众多优秀人物中毫不起眼的一个,但是他所表现出来的忠诚,以及遇事时的勇敢,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在这本书中,最令我吃惊的是凡尔纳笔下的“鹦鹉螺”号。这艘汽艇上吃的,穿的,用的,以及尼摩船长建造、装饰“鹦鹉螺”号的一切,全部来自大海,就连潜艇的动力也不例外。不仅如此,这艘潜艇上,小到航海仪器,大到住宿房间,应有尽有,面面俱到。尼摩船长还利用各种知识建造潜艇,使得“鹦鹉螺”号沉浮自如,行动轻快,即能下潜万米深海,又能高速行驶。

  总之,《海底两万里》是一部让我回味无穷的小说。

读海底两万里有感7

  想必大家对法国作家凡尔纳的著名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并不陌生吧?美妙壮观的海底世界充满了异国情调和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使我如临其境;主角尼摩船长的神秘同样吸引了我的目光。本书讲述了诺第留斯号潜艇的故事。1866年,有人以为在海上见到了一条独角鲸,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最后发现那是一艘名为诺第留斯号的潜艇,并且带着仆人康塞尔和一个捕鲸手,跟随尼摩船长乘坐这艘潜艇在海底作了两万里的环球探险旅行。

  在书中,我最关注的人物——尼摩船长,逃避人类,蛰居海底,而又隐隐约约和陆地上的某些人有一种特殊联系。他富有同情心,性格阴郁、知识渊博、带有浪漫和神秘色彩,是个非常吸引人的人物。

  在锡兰地区的采珠人的生活艰苦,尼摩船长为了一个采珠人不顾自己的安危和鲨鱼搏斗,并把他一直护送到船上。在维哥湾底发现亿万两黄金之后,他就把它们全部打捞上来分给穷人。从这几点来看,他确实是个富有同情心的人。

  像尼摩船长这样富有同情心的人,我们身边比比皆是。1994年来到深圳的青年歌手丛飞,马不停蹄地赶场演出多是为了捐资助学或参加为残疾人 募 捐 的`各类义演。10年来,他倾其所有,累计捐款捐物300多万元,资助失学儿童和残疾人超过150人,自己却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为给贫困孩子交学费,他欠下了17万元的外债。20xx年,得了癌症的丛飞立下遗嘱捐献眼角膜,履行他最后的爱心之举,为活着的人留下光明。

  他们舍己为人的精神,值得我们青少年学习。也许我们无法做到为了资助贫困儿童欠下巨债,但我们可以力所能及地帮助那些有需要的人。老师常说,少吃一顿肯德基,那些正在忍受饥饿与寒冷的孩子就有一顿饱餐。牺牲自己的一点点,可以换来别人莫大的幸福与安慰,我们又何不去尝试呢?

读海底两万里有感8

  这个暑假我读了《海底两万里》。

  书中法国博物学家阿龙纳斯教授应邀登上了一艘军舰,参与追捕当时盛传的“海上怪物”,却不幸被“怪物”所俘获。正在他们为此而惊恐万状的时候,竟意外发现所谓的“怪物”竟是一艘潜艇!潜艇的艇长叫尼摩,尼摩船长还邀请阿龙纳斯一行三人做海底旅行,他们也因此成为了好朋友。我也很幸福地跟随书中的人物一起,探知了奇妙壮丽的海洋世界。

  在作者凡尔纳的笔下,大海是五彩斑斓的,这也是我非常爱读这本书的一个原因。五彩缤纷的小鱼、闪闪发光的海带、各种各样的珊瑚礁令人难忘,我仿佛也变成了其中的一条小鱼,尽情遨游在大海妈妈的怀抱里。

  深不可测的大海也暗藏危险。在海底观赏彩珠的时候,遭遇了凶猛的'大鲨鱼,尼摩船长经验丰富,在尼德兰的帮助下,他们刺伤了鲨鱼,得以逃脱。这段惊险的历程,看得我胆战心惊,如果我和鲨鱼相遇,一定会成为它的美餐吧。

  他们一路去往南极,层层叠叠的冰山把鹦鹉螺号包围起来,不过利用冲锋角杀开了一条路,他们坚强地战胜了冰山,最后到达南极点。他们永不退缩的精神,使我深受启发,我喜欢这本书!

读海底两万里有感9

  今年寒假,我读了好几本书,收获颇多。有历史文学,有经典散文,还有一本科幻小说,也就是我要介绍的这本《海底两万里》。

  这本书主要讲的是生物学家阿龙纳斯和两位同伴随诺第留斯号船长尼摩一起周游海底的故事。他们从太平洋出发,历时十个月,到达南极。期间他们看到许多罕见的海生动植物和奇异景象,历经许多险情,像潜艇搁浅,土著人围攻,与鲨鱼搏斗……最后,当潜水艇到达挪威海岸时,阿龙纳斯与同伴不辞而别,成功脱逃,把掌握的海底秘密公布于世。

  作者凡尔纳对诺第留斯号的描写十分细致。船员们衣服的布料是由贝壳类的足丝织好染成古红色的;香水是海产植物经过蒸馏萃取而成;床褥是由海洋里最柔软的大叶藻做成的;笔是用鲸鱼的触须做成的……这些在我们听来是难以置信的,但这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胡编乱造,而是接近于纪实资料的,并以科学为依据。我们不难看出,作者是喜欢描述神秘事物和稀奇古怪的科学细节的。书中陈述的大量数据,更是对细节的有力补充。

  这本书的景物描写突出,情节惊险曲折、惊心动魄。例如,捕鲸手尼德·兰在印度洋的珠场,手刃了一条凶恶的巨鲨,与同伴在大西洋与章鱼血战。还有诺第留斯号在南极被厚厚的冰层所困,严重缺氧,里面的人几乎窒息不能生还。面对种种巨魔,他们凭借对潜艇的深入了解和众人的智慧,最终化险为夷。

  文中尼摩船长是一个带有神秘浪漫色彩、极具吸引力的人物。他具有丰富的科学知识和驾船经验,他热爱大海,设计建造了潜水艇。但这样一个博学多识智慧之人,却仇恨人类社会,这也使他成为了一位反对压迫、反对剥削的英勇斗士。他追求的是人类的自由和幸福,他曾经呼唤过:“在海里边我不承认什么主子,在海中我完全是自由的。”他认为自由高过一切。他有着传奇的身世与美好的信仰,让我们边读边思索并不知不觉走进了追求崇高理想的主人公的内心世界。面对种种困难,他的.人性反而更显得坚韧,表现出他危机中的勇敢,逆境中的崇高,孤独中的博大,让这个艺术形象更加耀眼。

  这本书的惊人之处在于,书中描写的一切,都是作者依靠科学依据和自己的想象完成。例如,潜水艇、潜水衣当时并不存在,而是在小说发表之后的若干年才被人发明,所以就这一点,说明它具有严谨的科学意义。

  在追梦的道路上,我们难免遇到困难与挫折,但只要我们不放弃,巧妙运用智慧,加上后天不懈的努力,就能越过困阻,离梦想就会更进一步,正所谓“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读海底两万里有感10

  他的根扎在陆地上,可陆地上已经没有容他的港。

  ——题记

  《海底两万里》主要围绕上诺第留斯号展开。1866年,有人以为在海上见到了一个“庞然大物”。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最后发现那是一艘名为“诺第留斯号”的潜艇,并且带着仆人康赛尔和捕鲸手尼德.兰跟随尼摩船长乘坐这艘潜艇,在海底做了2万里的环球探险旅行。

  小说通过大量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形象。无论是博学多才,富有正义感和同情心,沉着神秘的尼摩船长,还是性格暴躁的尼德兰,抑或忠心耿耿的康塞尔都让读者印象深刻,难以忘怀。

  “……但从我的‘鹦鹉螺号’首次潜入水中的那天起,人间对我就不复存在了……”

  “‘也绝不会有人来骚扰我们的。’船长补充说。对于人类社会,这位船长总是流露出他那种一直无法改变的不信任和愤懑的情绪。

  “我是被压迫的,瞧,那就是压迫者,由于他,所有一切我热爱过的,亲热过的,尊敬过的祖国、爱人、子女、我的父亲、我的母亲,他们全死亡了!所有我仇恨的一切,就在那里!”

  尼摩船长为何对外面世界不满?殖民大国侵犯自己的国家,伤害他的亲人,这让他如何接纳那个时代、那个社会?他的愤怒,他的激烈,他的悲伤以及那份独有的疯狂与孤独,都是他用对家人的缓和对殖民者的极度怨恨交织而成的。

  不可否认,尼摩船长是个天才。他自行设计并建造了一艘当时世界上最先进以电力驱动的大潜水艇,被瞒过殖民大国一段时间,这不得不说是个奇迹。他对古今的文学,艺术,科学等都有一定的`欣赏和研究,对海洋的研究更是首屈一指,他能够利用海洋的财富,如有可能,他将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那么为何作者没有将尼摩船长安排成为小说的最终统治者呢?原因很简单,地球顶尖科技不能被一个对地球社会怀有恨意的人掌握,若是顶尖科技被这类人抓在手中,结果可想而知。

  从技术方面来讲,尼摩船长若统治世界,人类文明或许会进步一大截,但他最终为何没有成功?因为有一样心魔阻碍着他——仇恨,他的思想太过极端。我们不能也无理由将怒气强加于那些无辜的人身上。

  或许作者想表达的是这样一个想法吧:立位异,见感不亦迥异乎?站在不同的立场上,看法不一致。此刻你看到的是魔鬼,向左一步,你看到的可能就是天使。说到底,尼莫船长只是一个在困局中无法脱身的可怜人罢了,唯有摘下蒙在眼上那名为“仇恨”的眼罩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

读海底两万里有感11

  与鲨鱼展开危险搏斗,受到土著人的疯狂袭击,因为对弱者的同情而去攻击尖头鲸,经临冰山封路,死里逃生,又被章鱼围攻……我细细回想着《海底两万里》中的故事,不禁赞服于作者凡尔纳波澜起伏的描写功底和情节安排。可我心中充斥的不仅是敬佩,还有小说深处的思索。

  故事起于1866年一件闹得满城风雨的怪事,许多船只在海上发现了海怪,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教授受邀追逐怪兽,谁知,与同伴落入水中并到了那所谓的怪兽“鹦鹉螺号”的脊柱上,被尼摩船长收留,开始了海底旅行,发生了无数惊心动魄的经历,最后,阿龙纳斯教授三人还是逃离了潜艇,并把此事公之于众。

  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留给了我无限的幻想:“鹦鹉螺号”在北冰洋大风暴中逃过一劫了吗?尼摩船长是否生还?他还会继续对人类的仇恨和报复吗?他心中的思想斗争能否化解?我和作者一样,为尼摩船长深深祈福。毕竟,尼摩船长是一个善良的人,虽然作者只是展现了他表面的神秘莫测,可他在同伴死后会流下痛苦的眼泪;他可以毫不吝啬地帮助贫穷的采珠人;当尖头鲸向长须鲸进攻时,他出于对弱者的同情,指挥船员攻击尖头鲸;在最后阿龙纳斯要逃跑时,他只是低声抽泣,发出了“全能的上帝,够了!够了!”这般令人心痛的悔恨自白。他受到了伤害,复仇的愿望却不断与内心的良知斗争,才造就了这个无比奇怪的好心人。

  当然,《海底两万里》带给我的不仅仅是这些,最重要的是,尼摩船长的鹦鹉螺号与各种各样惊世骇俗的发明,竟然有很多在当今的'现实社会中实现了。这让人不得不惊叹于作者凡尔纳的幻想力,他似乎具有预知的力量。这看似是一个巧合,可在我眼中,这是必然。记得尼摩船长说过的一句话吗?“人类进步得实在是太慢了”这其实是作者凡尔纳的内心流露。凡尔纳热爱幻想,正是幻想,造就了那所谓的预知和这本不朽名著,也只有幻想,才能创造出改变世界的东西。没有幻想的人,不管他有多少渊博的知识,也只能一成不变的生活。我们的世界,不就是由幻想构成的吗?幻想,是人类进步的翅膀。

  这又让我不得不联想到当今许多中国家长教育子女的方式了。在他们的眼中,幻想即“发呆”,是浪费时间的行为,还不如用来上课、写作业呢。或许正是缺少了这所谓的发呆时间,我们才比别国的孩子多了一分固守陈规,我们中国人的名字才至始至终还未出现在一些国际舞台上。

  为了我们自己,为了中国的新一代,我们应该谨记《海底两万里》带给我们的启迪——幻想,才是进步的翅膀!

读海底两万里有感12

  一八八六年出了一件怪异的大事,在海上经常有一个长长的梭子状物体攻击其它船只。于是公众强烈要求把它从海里清除掉。

  主人公阿罗纳克斯先生登上了亚伯拉罕·林肯号后就踏上了远航之路。在经过漫长地搜索后终于发现了那个雪茄状的“动物”可是它却向林肯号撞了过来,林肯号只好撤退,天亮后,林肯号对它进行追逐,用锥形炮弹打……可惜一切都是徒劳。当他们不幸被冲入海里时才发现那是一艘潜艇,他们成了俘虏后跟着那艘代号为鹦鹉螺号的潜艇游历四方,并最终逃脱了潜艇的束缚,重获了自由。

  这本书中的尼摩艇长是一个奇怪的'人,他仇视人类,不知国籍,还是个大富翁。他性格阴郁,却知识渊博。将上百万黄金送给穷苦的人是他,将满口袋珍珠送给采珠者的人是他。最令人感动的是在南极缺氧时,他不在乎自己的生命而将工作时间延长。正是他这样无私的精神感动了读者。

  我喜欢这本《海底两万里》。

读海底两万里有感13

  《海底两万里》是19世纪下半叶法国最重要的科幻和冒险小说家儒勒·凡尔纳所创作的科幻小说《在已知和未来世界中奇妙的漫游》中三部曲中的一部,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

  作者讲述了法国著名生物学家阿隆纳克斯教授和加拿大人尼德·兰,还有老实的孔塞伊一起在“鹦鹉螺”号上于海底探险了7个多月的故事。读这本书,好像和教授与船长一起畅游了海底的世界,我似乎也去经历了那些奇特的事:在海底森林打猎,将死去的船员埋葬在珊瑚组成的石林里,用钢刀与鲨鱼搏斗,从红海穿过阿拉伯隧道进入地中海,并发现了传说中沉没的大陆---大西洋洲,还第一个踏上了神秘的南极,在巴哈马群岛附近遭遇“布盖大章鱼兄弟们”的袭击……也让我知道,海洋是及其危险的,也是神秘莫测的。

  《海底两万里》这部让人感到惊心动魄的科幻小说告诉虽然拥有美好生活的我们,在生活中,阿隆纳克斯教授乐观积极的态度很重要,可以使我们在苦难中找到出路,冷静的面对无奈与绝望。仆人孔塞亦对主人的忠心,很大程度上给了教授精神上的支持。而探险的基础,是要拥有像尼摩船长那样强大的勇气与机制冷静:在撞到冰山所有人都认为船无法前进时,船长想到从海里潜过去;当遇到恐怖的大章鱼时,他同样处变不惊,拿起武器,勇敢地与其斗争。尼摩船长也是一个具有神秘色彩的人。他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与智慧精心建造了这只坚不可摧的潜水船---鹦鹉螺号。而虽然他因为某些原因愤恨陆地上的一些事物,但是在他的心中同样存在着不少的悲哀与痛楚。而尼德兰,见到朋友有危险的时候奋不顾身去营救的精神也是无私的',虽然他有时脾气暴躁。这部小说不仅告诉我们,人要有勇于探险的精神,才能发现这大自然的无比美妙,还讲述了探险的真谛:决不能只是用蛮力去对抗眼前的困难,就算成功了一次,也不能长久,有时,更要用智慧与冷静去直面困难。这本书同时也赞美了那深蓝的国度---神秘的海洋。在那里,可以不夸张地说,无忧无虑……书中不仅有许多专业术语,还有一些令人惊叹的奇思妙想,相信,凭现代的科技发展,不久的将来一定可以统统实现。这些故事情节都是非常回环曲折的,有让人胆颤心惊的人物命运,还将许多细节描写写了进去,使情节逼真,真可谓独具匠心,让读者欲罢不能。

  在有些人看来,这7个月是一场风暴,但细细想来,并没有人留下遗憾。是一场无憾的,大风暴……

读海底两万里有感14

  双休来临,我终于可以读我日思夜想的《海底两万里》了,这本书是法国作家凡尔纳所写的,也是小学生必读名著之一。

  书中讲述了,在1866年的海上,人们发现了一只“独角鲸”的大怪物,有位叫阿龙纳斯的人参加了捕捉行动。在捕捉的.过程中,阿龙纳斯不幸与其他人一同掉入水中,却意外游到了这只怪物的脊背上,后来才得知这惊动一时的“独角鲸”原来是一艘构造奇妙的潜水艇。船长便邀请阿龙纳斯一同探险海底世界,阿龙纳斯历经千难万险,将海底世界的神奇奥秘公之于世。

  阅读完了这本书,我不禁想起自己有多么胆怯。记得当时初学自行车时,还没尝试骑上去,就在心里默默的暗想:这要是从上面摔下来,该有多疼啊。在我心里犹豫不决要不要学它时,我不禁想起来了《海底两万里》的阿龙纳斯,他在那么凶险的海底,都没有放弃冒险,我这点小畏惧又能算点了什么呢?想到这儿,我不禁有点儿跃跃欲试,刚刚坐上自行车座椅时,我的两条腿还有点发抖,双手紧紧握住龙头把握方向,左脚在地上惦着,配合自行车前进的速度,一步一步的滑行。尝试了几圈后,我慢慢抬起左脚踏上踏板,自行车虽然如龟速一样慢慢蛇行,但我心里开心极了。我情不自禁的想,如果在困难面前我敢于大胆尝试,那么结果可能会开出不一样的花儿。

  读完《海底两万里》,不仅让我深刻体会到阿龙纳斯的勇敢与智慧,也鼓励我,以后遇到任何挫折和困难时,要勇敢面对,要勇于冒险,勇于挑战。

读海底两万里有感15

  这个寒假,我读了《海底两万里》。《海底两万里》主要讲的是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接受当局的邀请,参加对怪物的追捕。在追捕的过程中,他不幸落水。于是,他和忠心的仆人康塞尔以及捕鲸手尼德·兰爬上了怪物的背上,才知道他不是什么怪物,而是一艘构造奇妙的潜水艇。从此,潜水艇带着他们过着海底生活,环游了海底两万里。最终,他们思念故乡,思念自由,在北冰洋风暴来袭的时候逃出了尼摩船长的“囚禁”。

  文中的几处细节令我思考。在红海时,尼德·兰为了娱乐而屠杀了一只稀有的海马,而尼摩船长为了改善船员们本已不错的伙食就允许他屠杀,“我”,生物学家,也袖手旁观。这也许是那时候人们普遍的思想——唯我独尊,根本不把其他任何的生物的繁衍、存亡放在眼里。不过,现在人们已有所改变,明白了不断破坏大自然最后受伤的还是人类自己。

  第十二章中,尼德·兰再次暴露出其嗜血的'本性,和中国古代一些猎人不一样,他的心里只有屠杀。而尼摩船长所谓保护长须鲸而屠杀大头鲸的行为更是可笑,和当年人们喜欢鹿而屠杀狼的行为一样荒谬。大自然中是有自己的生存规律的,人们不应根据自己的喜好而加以控制,这是在打破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是一种相对平衡而不是绝对平衡,因为任何生态系统都不是孤立的,都会与外界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会经常遭到外界的干扰。生态系统对外界的干扰和压力具有一定的弹性,其自我调节能力也是有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或压力在其所能忍受的范围之内,当这种干扰或压力去除后,它可以通过自我调节能力而恢复;如果外界干扰或压力超过了它所能承受的极限,其自我调节能力也就遭到了破坏,生态系统就会衰退,甚至崩溃。尼摩船长的这一种行为就是对生态平衡的一种干扰。

  我们要学会尊重自然,而不是妄图改变自然——这就是我读《海底两万里》的最大感受。

【读海底两万里有感】相关文章:

读《海底两万里》学生感想08-31

海底两万里的句子02-16

海底两万里心得05-04

海底两万里好句10-21

读《海底两万里 》有感02-04

读海底两万里的有感04-22

读《海底两万里》有感【精选】07-14

读海底两万里有感06-13

读《海底两万里》有感09-23

读《海底两万里》有感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