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弟子规有感

时间:2023-07-31 13:53:43 弟子规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弟子规有感15篇[经典]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弟子规有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弟子规有感15篇[经典]

读弟子规有感1

  晚上,伴着习习凉风,我翻开了《弟子规》,映入眼帘的是“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这样一句话。细看底下的注释,我看到了这句话的意思:至于外表穿着,或者饮食不如他人,则不必放在心上,更没有必要忧虑自卑。猛然间我想了“君子忧道不忧贫”这句古话。

  躺在床上,思绪随着凉风飞呀飞,飞到了西晋这个时期,我看到了年轻时的阮咸。虽然他家里并不富裕,吃的穿的也很平常。但是他在有钱人面前却泰然自若,一点也不自卑。六月六日这一天,每一个都把自己的衣服拿到太阳下面晒。阮咸也不例外,他根据当时的风俗,也把自己的衣服晾起来,路上看见阮咸晾晒自己的旧衣服,都来观看。但阮咸一点也不在意,他认为:富贵不是可以夸耀的'资本,贫寒也不是耻辱,人活着是否有尊严关键在于他的德行和学识。

  思绪不再飘飞,回到了现在的生活。我看到了在一个幼儿园门口,一个小女孩竟然对他的同伴说送自己上学的父亲是她们家的司机!可笑可悲的背后是深深地思考:我们的社会怎么啦?我们的孩子怎么啦?讲究物质的奢糜与攀比竟让纯真的孩童至此!试想一下,假如都以现在的这个趋势发展下去,那么10年后,20年后,甚至100年后的今天,我们的子孙后代将变成怎么样的人呢?到时候吃穿的攀比又将如何呢?无数的问号在我脑海中回荡,久久不能散去……

  多亏了这本《弟子规》,他提醒了我们,他唤醒了我们,他告诉了我们做人的道理,告诉了我们将怎样做好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过一个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

读弟子规有感2

  “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题记

  我知道,我是一棵土生土长的小草,一棵春天里朴素的小草,因父母的爱在我心中,让我贪婪地听吸着阳光雨露,将把我的一生覆盖。读《弟子规》里的“放则考,”才猛然地反思日常生活中对父母的言行,让我深深地领悟到:在人生的旅途上,父母的爱所赋予生命的深度与广度,没有一本哲学书籍能够比父母的爱更周全。

  当父母多唠叨几句:“天气凉了,多穿点衣服,别感冒了……。”我会很不耐烦地回答说:“知道了”。殊不知“父母教,须敬听,”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地聆听,想到平时自己感冒了,父母会担心地问这问那,带着我去医院,在厨房熬中药给我吃,给我们的照顾无微不至。那我们呢?当父母生病感冒了,我们是否也做到力所能及的事情呢?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待、不离床。”意思是说:父母亲生病时,子女应当尽心尽力的照顾一旦病情况重时,更要昼夜服待,不可以随便离开,那作为儿女的我们,做到了吗?

  我们从呱呱坠地时,父母的爱就无时不刻地围绕在我们身边,我们平日毫无节制地挥霍着爱的“支票”那我们是否有想过“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爱因为在心中,所以冬天要让父母温暖,夏天要让父母清凉,早晨要看望你父母,看看父母昨晚睡得昌否安好,晚上要准备好床铺,让父母睡得安定,反思昔日自己对父母的.关心,真是惭愧啊!惭愧!

  让我沉浸在爱的欢乐中,让我享爱在爱的温馨中,让我陶醉在爱的双臂间,让我偎依在受罪的怀抱里,让受罪永驻我心中,我将用我的爱去报答我的父母,附之行动,多关心父母的健康,体贴父母的辛劳,分担父母的忧愁,不向父母提出过分的要求,我相信我能做到,因为爱在我心中。

  愿生活的芳香醇厚萦绕着我亲爱的父母,愿我全部的祝福揉进父母的心田,让父母的心中的花朵盛开如云。

读弟子规有感3

  今天,我读了《弟子规》这本书,此书原名《训蒙文》,作者李淑秀是清朝康欣年间的秀才,读《弟子规》有感作文。这本书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外出、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遵守的守则规范。本书分为总叙、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学文、总则六个小标题,每一个都讲述一个道理,每一句都描绘一篇孝敬故事。这些故事都很令人感动。有一天,老妈喊我叫我帮她收衣服,我却没有回答,读后感《读《弟子规》有感作文》。因为我正在玩一个游戏的.最后一关,如果放弃了,前面的二十九关都白打了。但当老妈喊到第二遍:“王昕,来帮妈妈收衣服!”时,我突然想到前几天刚刚读的《弟子规》小标题“入则孝出则悌”中的一句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想到这,我才二话没说,“嗖”的一下来到老妈面前,把老妈手中的衣架和钩子抢到手中,收起衣服来。看到老妈一脸开心又无奈的表情,我心中也渐渐笑了起来。我告诉你们,孝敬父母是一件很开心的事,不仅父母开心,我们自己也会感到快乐。所以,大家也一起来读读《弟子规》,一起孝敬自己的父母吧!······

读弟子规有感4

  它还要求我们说话要文明,讲信用,与大家相处要平等博爱。读了《弟子规》,我受到很大教育。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句话的意思是:父母叫你的时候,要迅速回答,不能迟缓,父母叫你做事的时候,要立刻去做,不能偷懒不做。

  读到这句话,我就想起一件事情来。有一天早晨,我正在看书,爷爷让我下楼帮他拿报纸。我想继续看书,便随口回答道:“等一会儿吧。”爷爷见我不愿意,就自己下去拿了。

  听到爷爷关门下楼的.声音,我随即想起《弟子规》上的这句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我觉得非常惭愧,想到白发苍苍的爷爷每天帮我们买菜、烧饭,有时还要接送我上学放学,却从来没有说过一句推辞埋怨的话,想到这里,我更惭愧了。我以后一定要改掉这个坏毛病,做一个更听话的好孩子。

读弟子规有感5

  弟子规。信。二十课讲的内容是做人要有诚信,要实事求是。凡是说出的话,首先要诚实讲信用,欺诈不实的言语在社会上不会行得通!多说话不如少说话,说话就是实实在在的,不要将不符合实际、做不到的花言巧语。刻薄挖苦的话、让别人不舒服的话、肮脏不雅的词语以及粗俗的.小市民习气都要切实的戒除掉。

  做个守信的人才能交到更多的朋友!

读弟子规有感6

  在寒假里,我重读了《弟子规》这本经典后,我更加深刻地感悟了《弟子规》要告诉人们的许多道理。我发现,要做一个人必须做到尊重长辈、诚实守信、尊敬朋友、做事谨慎这几点,才能成为受人尊敬的人。

  《弟子规》中,分为入则孝、出则悌、谨、泛爱众、亲爱仁和余力学文,分别告诉了人们如何做到孝敬长辈、关爱他人、谨慎小心、诚实守信。

  书中最使我记忆深刻的是这么几句: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长者立,幼勿座,长者坐,命乃坐。这三句的意思是:父母亲所喜好的东西,应该尽力去准备,父母所厌恶的事物,要小心谨慎的去除;父母亲生病的`时候,他们的药我们必须先尝尝温度,连夜地服侍父母亲,不离开床边;长辈站着的时候,我们晚辈决不能坐下,必须长辈同意时,我们才能下坐。看到这里,我自己羞愧不已。圣人要求我们要孝敬长辈,百善孝为先,要做一个受人尊敬的人,必须孝敬、尊重长辈。而平时,我过的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从来没有想过父母亲的劳累,有时还会和父母顶嘴。

  这次读了《弟子规》,我一定要像书中所说的那样尊重父母亲。让我知道了作为一位儿子所该做的事情,我要以《弟子规》来时时刻刻检讨自己,端正自己。

读弟子规有感7

  最近看了《弟子规》。首先《弟子规》教会了我们很多做人的道理,其次《弟子规》也教会了我们很多传统美德。所以在阅读《弟子规》的过程中,我有了很深的体会。以下是我的感受:

  首先是入行时的孝顺,主要是教我们孝顺父母和亲人。他们的.一言一行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都要听他们的教导。还有,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了我们养了我们。我们不能忘记养育我们的恩情。更何况弟子的规矩里也有写

  “亲爱的我,孝难,亲亲我,孝。”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孝,尊重父母亲人。

  第二部是《做兄弟》,教我们如何与人相处。比如“道友兄弟,道公兄弟,穆兄弟,中国孝道。”意思是:兄弟朋友之间要互相尊重,和睦相处。如果他们不和谐,父母应该担心你。和谐了,就失去了父母的牵挂,相当于孝敬了父母。所以一定要和兄弟姐妹和睦相处,这样父母才会为我们高兴,我们才会更幸福。

  我们应该永远小心我们的生活。俗话说:没有规则能造就方圆。穿带纽扣的衣服,要整洁,符合自己的身份;适量饮酒,不要喝醉,不然容易被别人说闲话。尤其是在背后议论别人的长短,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要计较小事,这样人会变得很幸福。

  仁,就是善良和仁。善待他人、亲人、朋友和同事.现在各种各样的人都有,但是“仁者”又有多少呢?俗话说,人无完人!只要我们尽力去做该做的事,至于别人怎么说,那是他们的事!

  通过阅读《弟子规》,我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当然,光学习是不够的,还要有实际行动和一个实践的过程。

读弟子规有感8

  感谢焦作日报社举办校园记者“读经典写美文”活动,给我机会学习国学经典,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弟子规》这本书由入则孝、出则的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章节组成,每个章节都有注释、译文、经典故事组成。其中“孟母断机”告诉我们,学习要循序渐进,不得有厌倦心理,只有努力学习才能成为有用之才。

  《弟子规》也就是告诉学生做事要有规矩。认真品读经典国文,我们从中学到了不少做人的道理,潜移默化塑造着我们的.思想行为。“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是告诉我们,人的一生很短暂,转眼就老了,所以每个人都要珍惜此时此刻。

  让我们从诵读经典开始,以实际行动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使其发扬光大,让优秀的国学经典伴随着我们健康成长。

读弟子规有感9

  读《弟子规》有感杨海莎又上“弟子规”的课了,我很高兴。因为里面每一句的`道理都使我受益匪浅。“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这短短的十二个字,就使我想起了一件事:我有一次听一个同学说要买一本书,奔放热情的我一听,马上爽快地说,哦!我知道xx书店有,我去买吧。

  可一到那地方看,傻了眼:书卖完了。结局我就不说了,狼狈得很。一想到我轻易承诺,却办不到就心里责怪自己。这就是信!做人就要讲究信用,如果不能轻易办到,就不能先应承下来,要等办好才能说。见到有人在干坏事,自己就要想:我有没有犯这样的错误呢?

  有,就要对自己说;不能学他(她),他(她)那样做是不对的;如果跟他(她)一样犯了这种错误,那也不用担心,改正了不就好了吗?这就是“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在一声声琅琅读书声中,我又明白了许多道理…。

读弟子规有感10

  .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弟子规》译文:父母叫我们,要马上答应,不能迟缓。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要立即行动。

  中华是礼仪之邦,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传统美德。

  有这样一个故事: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个叫郯子的'年轻人。他冒着生命危险,突破重重困难取鹿乳奉亲。身为儿女,我们不必刻意模仿“郯子鹿乳”的壮举,但要有一颗感恩的心,真诚回报父母。再读“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我们扪心自问,尊敬父母,孝敬父母我们做到了吗?

  生活中,有许多“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公主”、“小皇帝”,他们什么事情都让爸爸妈妈来做,而爸爸妈妈叫他们做一点事情,他们不是趴在地上又哭又闹,就是拖拖拉拉。从小到大,当我们生病时,父母给我们端茶送水;当刮风下雨时,父母给我们遮风挡雨……而现在父母叫我们帮忙时,我们又是怎样做的?父母养育了我们这多年,难道我们就不应该为他们做点事吗?我们就不感到羞愧吗?

  如果你连“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点对父母的基本礼仪也做不到,那么又谈何报答父母对你的养育之恩呢?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做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做爸爸妈妈贴心的小棉袄,做孝顺好少年。

读弟子规有感11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对你来说可能是简单的几句话,但是对我来说它是一盏启明灯,时时刻刻叮嘱着我做人的道理。它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来自《弟子规》这本书。

  我的性格很倔强,总惹父母生气。有一次我和妈妈顶嘴,她说一句我还一句,气得她掉下了眼泪,晚饭也没吃。我却坚持自己没错,拒不认错。最后还是爸爸出面,给我讲了很多道理,又劝了妈妈我们才和好如初。《弟子规》中讲到“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看到古人都是这样孝顺父母的,我感到很惭愧。想起每天天不亮爸爸妈妈就起床为我做早饭,每天接送我四趟,晚上陪我学习,陪我练琴,满足我各种各样的.需求,而我却总是让他们生气伤心,这是多么不应该啊!

  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少先队员,我们更要把这些美德代代相传,使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

读弟子规有感12

  最近几个星期, 学校组织我们高年级的同学一起诵读经典——《弟子规》,而我也从中也受益匪浅……

  读了这本书以后,我才发现,原来古人与现代我们的父母对儿女的要求是有着天壤之别的:古人对儿女的管教非常严格,什么事情都得帮父母做好,还要尊敬师长,与人交往得礼貌,对人真诚……总之要求可多了,而我们现代的父母对我们的要求却不一样,有的还是向古人那样严格;有的则是时而严格,时而松懈;还有的家长甚至置之不理,对孩子放任不管……

  在这里面,令我最难忘的有这三句话:

  第一句:“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读完了这句话后,我看了看下面的译文:子女要孝敬父母,冬天要让他们暖和,夏天要让他们凉快;早上要恭恭敬敬地请安,晚上要替他们铺好被褥。译文看完后,我非常的惊讶,因为这与我们平时的生活习惯是完全相反的!在冬天与夏天的`时候,是谁给我们盖被子?让我们暖和?让我们凉快?是父母!不是我们自己的行为!哎,可惜这都是娇生惯养后的结果……

  第二句:“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下面的译文是:早上要早点起来,晚上要晚些上床;人的一生很短,转眼就老了,应该珍惜年轻时的光阴。是呀,人这一生,确实很短暂,一眨眼,就过去了,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的时间,努力学习,而就算多出了一点时间,这也许就可以帮助你学到更多的知识。

  第三句:“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译文是这样的:不是高雅的书,要丢开它,不能去看,要不就会埋没自己的才智,更会损害自己的思想和志向。是的,有时书籍就是这样,只要它好,你也会学好;只要它坏,你也会学坏。所以,在读书时,你也得要学会挑选书籍。

  读完了这本书后,我才知道《弟子规》这本书真的很好,它能让我们明白做人的道理,也能教会我们与人相处的礼仪,而这也在告诉我们,古人非常的聪明,而且这些古代经典对我们也非常有益,其实,这些书就是一本值得我们学习,值得我们珍藏的一本书呀!

读弟子规有感13

  当我轻轻翻开《弟子规》时,就如同步入一个神圣的知识殿堂。

  《弟子规》告诉我们,先端正品德。那句使我“脸红”的“冬则温、夏则清”,让我好好地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觉得自己确实有很大的差距。想起自己的`过去,虽然没有做过对不住父母的大事,但对他们也没有尽过多少孝心,反而他们对我千依百顺,照顾到家。我想得到的东西,父母想方设法地满足我。父母为我所做的一切他们都觉得是应该的,有时,父母过于关心我,多啰嗦了几句,我却反而责骂他们、讨厌他们,现在想来,那多不应该啊!我生活在二十一世纪,却成了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公主”、“小皇帝”,比起同龄的“黄香”——一个在冬天帮父亲暖被窝、夏天拿扇子把床扇冷的孝顺孩子来,我真是感到莫大的耻辱啊!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多亏了这本《弟子规》,使我受益匪浅,是他提醒了我,让我明白了我的缺点所在;是他,唤醒了我,告诉我做人的道理;是他,告诉我将怎样做好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过一个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

读弟子规有感14

  作文一个大约一岁左右的小男孩,瘫坐在一片废墟中,绝望地哭泣!时代发展的要求,锐意进取,自强不息。先秦诸子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和而不同”,这些名言的千古流传,就凸显了和谐在人们心目中的重要地位。于是,我就先把碗碟和筷子放进盘子里,滴了几滴洗洁精,还真油腻呢,像泥鳅一样在我的手里转来转去?

  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其次是〈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穿衣服要系钮扣,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适量,不要喝醉了,否则容易被别人“说闲话”。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

  仁,代表仁慈、亲仁。对外人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对同事仁慈...... 现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几个是做到“仁”的?俗话说的好,人无完人吗!只要我们尽量做好自己应做的,至于别人怎么说,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

  通过阅读《弟子规》,我感悟道理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当然光感悟还是不行的,还要有实际行动,还要有实践的过程。

读弟子规有感15

  在我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里,有许许多多的古圣名著,但是,有一本可以拯救世界、改善人与人之间关系和促进社会和谐,那就是《弟子规》。

  《弟子规》主要讲了学习七大主修课,分别是“入则孝”、“出则弟”、“谨”、“信、“泛爱众”、“亲仁”和“余力学文”。“入则孝”讲了要孝顺父母;“出则弟”讲了在社会上能懂礼节;“谨”讲了谨慎做事;“信”讲了要有信用;“泛爱众”讲了爱一切事物;“亲仁”讲了向好人学习;“余力学文”讲了要学习其它有用的知识。表达了作者想教好每个人如何做人远大志向。

  我认为《弟子规》里的“亲仁”很重要。如果你有本事,不造福社会,也没用。像地沟油,据专家分析,没有博士学位的人是造不出的。这种人,就算他有一身本事,也是坏人。《弟子规》里有一句我特别欣赏,是“不亲仁,无限害”。意思是一个人如果不亲近君子,就会沾染不良风气,从而变坏。

  《弟子规》牵连到我们的生活太多了。但是,没有学过《弟子规》的人把一切都颠倒了,本来是儿女孝顺父母,现在是父母宠爱儿女,举一个例子,一名教师很宠爱他的儿子。一次,那名教师为儿子装水迟了,儿子就大骂出口。但学了《弟子规》,儿子再也不骂了,而且很孝顺。《弟子规》确实可以拯救世界。

  我没学《弟子规》前,我在街上见到垃圾也不捡,心想:别人会捡的。可我学了之后,主动捡垃圾,扔到垃圾桶去,并想:我是21世纪的学生,要品德好;没学之前,我不主动上三楼收衣服,学了以后,每次放学,放好书包,就上三楼收衣服。

  有的'人会说,就这么一本小册子,可以起到这么大的作用吗?我的答案是:没错。我再举一个例子。一个十八九岁的青年,竟然用七张一百同时烧掉,是为了点一根烟抽,这个人学了《弟子规》后,脱胎换骨,去做义工。这样的人竟然也可以教好,你说,《弟子规》威力大不大?

  我相信,只要每个人都愿意学,一定可以变好。相信吧。

【读弟子规有感】相关文章:

读《弟子规》有感06-08

【精选】读《弟子规》有感07-04

读《弟子规》有感06-12

读《弟子规》有感09-23

读弟子规有感08-31

《弟子规》读有感11-03

【热门】读弟子规有感02-04

读弟子规有感【精】02-04

读弟子规有感【荐】02-04

【热】读弟子规有感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