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弟子规有感

时间:2023-02-04 08:35:57 弟子规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弟子规有感汇编15篇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弟子规有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读弟子规有感汇编15篇

读弟子规有感1

  在学习这一段的时候,我们部长说出则悌,不只是在兄弟亲戚之间,在公司里,我们相互之间也要表现出一种兄弟姐妹之间的友爱与团结;就是走在大街上,面对一个陌生人,我们都应该保持一种礼貌和谦让。我很有感触,为往日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每天早晚上下班要做厂车往返于宿舍与公司之间,车上的座位并不能总是满足人人有位。于是,我们就要在车子停下来时往车门前挤,或者是在车子没来的时候就要先往前跨几步,以便能早些上车,占到一个位置。我们是一个公司的员工,就像一个家庭的兄弟姐妹,在相互挤攘的过程中,我们漠视了这种感情。

  有一次我搭公交车的时候,车上上来一个老奶奶,一个小姑娘要站起来让位,却被她的妈妈拦阻了。教育不只是学校的事情,家庭教育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家长对孩子有一个潜移默化的影响,可能影响孩子一生。父母良好的指引会让孩子的身心更加美好,有时候要示范给他们看,而不是阻止他做正确的事。

  当今教育倡导的是对孩子进行全面素质教育,教育孩子如何做人是家长的主要任务,而做人的教育首先是道德教育,人品是第一位的,才学是其次的。孔子说过:“骥不称其力、而称其德”,被称为骐骥的马,不是因为它日行千里,而是因为它有忠义的美德。没有优良的好品质,即使才华盖世也不为人们所齿。现实生活、中损人利己的苟且之徒,其中不乏知识高深之士。作为家长应给予孩子正面引导,千万不可只重知识,忽视基本品德教育。一个人若能拥有一个优良的品质,自然会赢得人们的尊重,他的生活、事业、爱情也会因优良品质的滋养和支持,得到幸福、成功和美满。对于子女的道德教育应该从小做起,而弟子规这种书籍恰是一种很好的指导;如果你有孩子,在学习弟子规的同时,也应该教教你的孩子。

  我感觉我说的有些多了,有时候该则么做,每个人心里都很明白,我们都是成年人,是非黑白应该能分得清楚,别人对你说教反而会引起你的反感,我应该热心地致力于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谈道德。

读弟子规有感2

  今年暑假,我花了很多的时间,在妈妈的指导下,读完了《弟子规》这本书。

  《弟子规》的主要内容是,它教给我们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首先,我们要做到孝敬父母、尊敬老师、爱护兄弟姐妹。其次,做事情要谦虚谨慎,信守诚诺,讲求信用。然后,对大众要平等博爱,亲近那些品德高尚的人。最后还要好好学习文化知识。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迪,它启迪了我如何做人。我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呢?首先我一定要做一个孝敬父母、尊敬老师的人。

  爸爸为了让我和弟弟生活得更好,为了让我和弟弟以后能上更好的'学校。他孤身一人远离家乡去了外地辛苦工作。妈妈为了能更好地照顾我和弟弟,放弃了自己的事业和梦想,天天围着我和弟弟转,给予我们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呵护。所以,我一定要好好孝敬父母。

  老师教给我们知识,教给我们文化,教给我们礼仪。他们无私地奉献出他们的全部,包括他们美丽的青春。所以,我们应该尊敬他们,上课一定要认真听老师讲课,课后认真完成作业,珍惜老师们的劳动成果。以后学有所成,一定不忘师恩,常去看望我们的老师们。

  我觉得《弟子规》是一本好书,同学们一定要去读一读、学一学。

读弟子规有感3

  一本好书,就像我们的启蒙老师,教我们掌握知识和做人的道理。

  前段时间,我们学习了《弟子规》这部经典作品,它让我们懂得了一些应该如何孝敬父母和做人的道理。比如:“父母呼,应勿缓”,当父母叫我们时,我们应立刻回答。“父母教,须敬听”,意思是:当父母教育我们时,我们应该认真听。“德有伤,贻亲羞”,意思是:当我们的品德不好时,父母会觉得很丢脸……

  当我读了《弟子规》后,我觉得有些事情我还没有做到,比如,有时候当父母叫我时,我没有答应,觉得不答应也没什么;当爸爸妈妈批评教育我时,我很不耐烦,觉得父母太啰嗦,就不认真听了;有时爸爸妈妈指出我的缺点和犯的错误,我就跟他们顶嘴,不想让他们说我不好……

  通过诵读《弟子规》,学习先贤和圣人的做法,我知道了自己存在的'不足,以后我一定要做到:父母叫我时要立即答应;父母教育我时,要耐心认真地听;当父母批评我的缺点时,再也不能像从前那样跟爸爸妈妈顶嘴了。

  让我们多读一些经典作品吧!书是你最好的老师,是你最好的朋友,它会让你收获很多知识,让你明白许多道理。

读弟子规有感4

  张爱玲说,于千万年之中,在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就赶上了…读《钱文忠解读弟子规>》这本书,给我的就是“刚好赶上”的这种感觉。虽说《弟子规》是一本启蒙读物,不过我要是在孩提时代就已经读过的话,恐怕不会有多么深刻的见解,甚至于会因为半知半解而浅尝辄止,错过经典。诚然,在适当的年龄读相应的书籍也是很重要的。

  以本人为例,相信现在很多学生跟我一样,特别是理工类的学生,对文学经典几乎没有一点嗅觉,更别说文言文类的读本了,平常肯定也没怎么读过这类书籍,读了也会是一知半解,很少会联想到现实当中,产生自己的思考和见解。本书作者钱文忠先生风趣幽默,以全新的视角,借助大量故事和案例,融入对现实的深层次思考,为我们解读《弟子规》这一经典,使其所表达的思想更加浅显易懂,耐人寻味。

  本书按照《弟子规》总序的顺序为我们见解弟子规,分别详细的讲解“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这七个部分。百善孝为先,读弟子规,我觉得关于孝,我还是做的'不错的,几乎每两天就给家里打一次电话,跟爸爸妈妈聊聊身边的人和发生的事,常常报喜不报忧,怕他们会过多担心我,我希望他们过得开心幸福。在读这部分时,常常不觉眼睛会涩涩的,觉得自己的父母很平凡但却很伟大,老爸虽然会去小赌,但为人老实,勤奋,很爱我们,常常跟我说,“我努力赚钱,你也要努力读书哦”。老妈每次吃饭都会把最好的夹给我们,虽然啰嗦,却是满满的爱意,每次打电话,都会跟我说“别太省了,多吃点好吃的”,而我常常会回答“放心啦,你们在家才别太省,您儿子在学校生活的很好,一点都不省”。对他们的爱,我从不吝啬表达,虽然对于一个男孩子来说,这着实会有点矫情,但我无所谓,因为我要让他们感受到,他们儿子也是爱他们的。()记得高中时每次回校前我都会给我妈妈和奶奶一个拥抱,记得去年帮老爸买了部手机后我在锁屏界面上写了“爸,我爱你”四个字。诚然,有一些方面我还是做的不够好的,不过我会努力去做好,我知道《弟子规》教我们的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要我们实实在在去做到,因为说容易,做不易,对父母的爱,有些人很难启齿而我比较喜欢直率点的表达方式。

  《弟子规》几乎囊括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的事情,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大到为人处世,小到行走站立,无论社会家庭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虽然有些部分已经不合时宜,当从中引申出来的思想精髓还是值得我们继承发扬的。

  最后,以《弟子规》中,我最喜欢的一句很美的话作为结尾,“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读弟子规有感5

  学生时代的生活乐趣,很大程度来自读书,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带给我快乐,教会我做人。最近我读了我们的国学经典《弟子规》,从这本短小而精悍的书中我受到了许多启发。

  《弟子规》这部国学经典中,共有八个部分,这八个部分分别是:总序、入则孝、出则梯、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等,书中言简意赅的话,是圣人对学生的训示,为人要孝敬父母,尊重兄长,还要对自己行为约束,诚实可信,博爱众生并亲近品质高尚的人。

  百善孝为先,读了《弟子规》中的《入则孝》后,让我感到无比惭愧。书中所写的“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告诉我们当父母喜爱我们的时候,孝顺便是很容易的事了;当父母管教过于严厉的时候,我们应一样孝顺,同时能够自我反省,体会父母的心意并做得更好,这种孝顺便是难得可贵的。可是在现实当中的`我,却与这《弟子规》中所要求的相距甚远。记得暑假的时候,过得很放纵,对自己丝毫没有了要求,手机是暑假生活的主角,经常熬夜玩到很晚。父母得知后批评了我,到了最后,竟到了要没收手机的地步。我当时实在是觉得他们在无理取闹,对于父母的教育更是一个字都听不进,时时顶撞父母,现在想想,实在是感到羞赧。父母之所以会批评教育我们,都是有着同一个出发点——对我们的爱,总认为父母太过严厉或太过啰嗦,可自己却从未思量过父母为何要严厉,又为何要啰嗦?《论语》中,“子夏问孝。子曰:色难”。面对父母我们要做到和颜悦色,而“孝”,最难做到的恐怕就是“和颜悦色”了。

  父母为我们做的太多太多,当我们蹒跚学步时,是他们用温暖的大手握紧我们的小手;当我们生病时,是他们在身边悉心照料;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是他们如明灯般为我们指引方向……而我们,又何曾注意到,妈妈眼角的皱纹,爸爸头上那蹿出的丝丝银发?我们为人子女,每天惦记着父母,为父母辛劳,这是起码的良知,是作为后人应尽的最基本的责任。我们现在年纪还小,有些事情还没有能力做到,但应按照父母的意愿与希望,抓紧时间好好学习,将来回报社会,每天让父母开心。父母回到家,倒一杯水;父母有心事了,给于他们关心……父母工作劳累时,在他们耳边轻轻的说一声:我爱你们。这些事可能真的不算什么,但这却也是孝啊!父亲母亲用自己的青春换来了我们的青春,父母唠叨了,请细心聆听;父母耳朵听不清了,请耐心重复;父母老了,请孝心待之。

  父母把我们带到人间,他们用自己浓浓的亲情教育我们,希望我们能快乐生活,健康成长。对父母来说,我们是上天赠给他们的礼物,但在我心中,父母也是我最宝贵的礼物。《弟子规》使我更明白“孝”的真谛,我们要诚心孝顺父母,并化成行动。同时,我们也应多读书,读好书,就如《弟子规》这部国学经典便是良择。伏尔泰就说过“读书使人心明眼亮”。

读弟子规有感6

  《弟子规》这本书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它以无尽的思想光辉指引人们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前进,是教育子弟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如果认真阅读《弟子规》,了解《弟子规》的真正含义,那么你一定会受益匪浅。

  以下是我对《弟子规》的几点体会。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必须在幼小的时候开始培养。《弟子规》中要求我们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礼、仁、忠等。在做到这些之后,它又告诉我们一些学习方法,不但要认真学,还要多实践,这样才能学习好,成为有用之才。读完《弟子规》之后,我衡量了一下自己的品行,自己与《弟子规》中所要求的,确实还有很大的差距。

  在孝方面,现在想想自己的过去,虽然没有做过对不起父母的大事,但对他们也没有尽过多少孝心,反而是他们对我千依百顺、照顾到家。我想要的东西,他们想方设法地满足我,而我觉得这一切都是应该的`。有时,父母过于关心自己,多说了几句,我反而责骂他们,讨厌他们,那多不应该啊!我的妹妹,或许是因为年龄太小,经常不顾及父母的感受,因为一些小问题而与父母争执,父母该多么难过啊!作为子女,应按《弟子规》中所讲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最起码做到这些,才能对得起辛辛苦苦拉扯自己长大的父母。

  另外,书中提到的“宽为限,谨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心记。就人问,求确意。”这几句话,令我深有感触。因为这几点也是我在学习方面做得最不足的地方。比如老师布置的任务,总是拖拖拉拉,不到最后一刻就不想去做,就算做,也是马马虎虎的。有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不但没有记录下来、深入研究或查阅资料,也没有虚心向别人请教,总是含糊了事。这两种错误都是我经常犯的。在读了《弟子规》之后,我明白了我的缺点所在,若今后可以按照《弟子规》上面所说的去做,相信我的学习成绩会更上一层楼。

  我想,一个人活着就要讲点道德,有些品位,才能赢得别人的赏识。而《弟子规》中所讲的道理,正是最基本的伦理常识,仔细品读《弟子规》从中学会为人处事的道理,真正培养出正人君子的品行,这样既可以打造健康、和谐的社会,又可以提升自己的修养,何乐而不为?

读弟子规有感7

  有一天,老师拿来一本薄薄的小册子给我们看。我看到这本小册子有着黄黄的封皮,上面还画着穿着古代衣服的大人和小孩。这是什么书呢?老师告诉我们,这本书的名字叫《弟子规》,是从古时候传下来的,是教我们做人的道理的。我们要一起学,一起背。

  开始背了,“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没想到古文怪,这么难读,我不禁皱起了眉头。有的同学觉得好玩,开始嘻嘻笑起来。可是,当老师为我们讲解了其中的含义之后,我才发现,原来这些话语中真的藏着许多做人的道理。当读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些语句时,我不由想起了自己以前做过的事。有一次,妈妈生病了,很难受。“世文,帮妈妈倒杯水。”坐在沙发上看动画片的我,看得正兴高采烈。一开始,我并没有听到妈妈有气无力的说话声。终于听到妈妈使出全身力气的`说话声时,我却还是目不转睛地边盯着电视边说:“等会儿,没看我忙着吗?”……现在,读着“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我的耳边仿佛又响起了妈妈那轻声地呼唤。“妈妈,对不起。”我在心里默默地说。

  从《弟子规》中我懂得了许多像“知恩图报,孝敬父母”这样的中华传统美德,我想,懂得了这些道理,我一定会像古时候的人做得一样好。

读弟子规有感8

  我今天读了我们的国学经典《弟子规》,从这本书中受到了许多启发,《弟子规》共有八个部分,这八个部分分别是:总序、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等。

  总序部分概括地介绍弟子规的主要内容: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其次要做事要严谨,还要诚实、博爱,在做好以上这些事情的基础上,还要去学习文化知识。

  入则孝这部分内容主要讲的是在家要孝顺父母的道理。要虚心听从父母的教诲,了解父母的好恶,力争为父母生活的更好创造条件。在这些方面,我感觉自己做的还可以,为什么说只是还可以而不是非常好呢,这是因为在大多数时间我做的是好的,但有些时候在有些细节上还不够注意,比如,有时父母教育我时,嫌他们唠叨,没有做到“父母教,须敬听”。

  出则悌的主要内容是:在外边要尊敬师长,懂得长幼有序,并要学礼、懂礼等等。我在尊敬师长方面做的很好,对于和长辈我都能做到见面主动问好,从内心去尊敬他们,但是有些时候和同学相处的不太好,离“兄弟睦”的要求有点差距,会努力做的更好。

  谨和信的内容主要有:为人处事首先要做到品行端正,诚实守信,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衣着要端正,说话要文明,懂得反省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等。我感觉自己在品行端正方面做的比较好,能够以诚待人。但是在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方面做的不够,有时东西摆放比较乱,而不经常收拾。另外,我在经常反省自己这方面做的不够好,不擅于和不愿意做自批评,这是以后需要改正的,因为只有经常反省自己找到自己的缺点,才能改掉缺点,从而使自己进步。

  泛爱众、亲仁的主要意思是:人在世上要有一颗博爱的心,要爱天地万物,爱万物生灵,要提高自己的品行修养,更要亲近有仁德之人,不诽谤别人,不强人所难等等。

  今天,我就读到了亲仁这一部分,以后我会把剩下的部分全部读完的,从我读的弟子规当中,我看到了自己的优点,我发现了自己的不少缺点,一定会发扬优点,改正缺点,按《弟子规》的要求去做,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读弟子规有感9

  在放假期间,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任务,就是熟读《弟子规》。其实刚开始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觉得挺乏味的,原因有两个:第一,是我真的看不懂。第二,是书中没有相应的注解,很难读懂其中的内容,于是我就把这件事告诉了我姐姐,姐姐让我先静下心来,帮我一句句的解读,通过姐姐的帮忙,我渐渐的对这本书有了兴趣,我大概的了解了其中包含的内容,这是我国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是约束儿童的行为,明确道理的规范读本。这本书无论是在孝悌,行善,日常行为等方面都给予了正确的解说。主要是让我们从思想上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让我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做好事,摒弃不良行为。

  全书分为“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部分。

  第一部分"首孝悌".这简单的三个字,蕴含了丰富的道理和内容。不管是父母,还是师长还是兄长,我们都应该给予他们应有的尊重和孝敬。羔羊跪乳,乌鸦反哺,这些大自然的现象,不就是在给我们做最好的示范吗。假设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顺,对自己的家人都不爱,我们又能指望他做成什么大事呢?何谈爱国呢?何谈爱社会呢?从小爱到大爱,这是一个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行为轨迹。“首孝悌”可以说是我们做人的根本,回想自己的过去,对父母总是态度不好,也许那句话说得很对,对越亲近的人我们越会忽视对方的感受,我希望自己以后能够慢慢的改正,成为父母的依靠。

  其中书中"衣贵洁,不贵华"这句话给我的感触很深,我本身就不是追求华贵的.人,不爱攀比,希望自己的内心过得舒服就可以,人与人之间比得越多了就越不幸福了,穿的衣服干净整洁就可以了,无需高档、华丽,更不能互相攀比,看谁的衣服及用具贵重、奢华,这都是不正确的行为。对于我们学生来说,本来就是父母的负担,如果还要要求穿着华丽的衣服,实在是没有必要,学生还是学习、学业为重。

  "过能改,归于无",对于我们自己所犯的错误,要勇敢的承担,这样才能更好的改正,如果对自己的错误不放在认知的态度上,我相信是很难改的,知错能改的才是好孩子啊。

  还有书中的"不如人,当自励"当我们发现自己不如别人的时候,我们要学会自己给自己加油,不要盲目的自卑,而是要自我激励,这样才能更好的进步,就像是我们平常的生活中,如果自己的学习成绩赶不上别人了,这时候,我们应该要做的就是分析自己所存在的问题,然后解决问题,认真的读书,给自己以鼓励,相信未来一定是会更好的。

  《弟子规》这本书,我还会细细的品读,不急不躁。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觉得自己的思维更加的宽广了,思考问题的方向也可以从多方面思考了。

读弟子规有感10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是我从小就喜欢背的一本书,名叫《弟子规》。以前我很小,不知道书里的话究竟是什么意思,现在,我已经能领会其中深意了。它告诉我们的是如何做人的道理。

  我记得最深刻的两句话是“父母命,行勿懒”和“出必告,反必面”。记得二年级时的`一天,妈妈说了很多遍让我把垃圾倒掉,可是因为家住六楼,所以我不想去。妈妈很生气,她说:“知道‘父母命,行勿懒’是什么意思吗?你已经长大了,是不是应该帮妈妈做点什么?”就这样,我真正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乖乖地倒了垃圾,倒完之后妈妈还表扬了我。渐渐地,我会主动帮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了,妈妈觉得我真的长大了。

  记得还有一次,那是去年暑假,我刚做完作业,想出去玩又担心妈妈不同意,于是偷偷地跑了出去,中午也没有回家吃饭,直到下午肚子饿的时候才回家,到家后被妈妈狠狠地教训了一顿。妈妈说:“出门时一定要告诉父母什么时候回来,你这样做对吗?害得妈妈在家担心了一天。”我知道自己做错了,也明白了“出必告,反必面”的意思。

  现在,我不管做什么事都会先想一想怎么做才是正确的,而这也是《弟子规》教会我的。

读弟子规有感11

  中华上下五千年,经典古籍倍出,就算是泛泛之辈也能列举一二。我向来是不慕什么风花雪月的酸词的',但却深深欢喜着古人的诗文。如同品尝一杯香茗,浅尝斟酌,缓缓入味。最喜的古籍当是《弟子规》一文,它虽不是长篇论述,却显精致,蕴含哲理。今有幸拜读此文,在此略发见解。

  今之世人免不得相交,世人有善恶之别,有娴雅粗俗之别,亦有风俗之别。八方异士相交,混迹于社会之间,最免不得冲撞口角,更甚者大打出手,拳脚相加。何必?《弟子规》有云:“言语忍,忿之泯。”世人皆不愿吃亏倒争得面红耳赤,有时退让宽容倒是更金贵的。待人处世贵在以德服人,重在亲善。不消说“势服人,心不然;礼服人,方无言。”无论何时何处何人,都理应谨记一个“理”与“善”字。安定和谐皆是人人所向往的,国家亦是。“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泛爱众》篇告之世人:处世间,人与人,应友善。四海之内皆兄弟,同是炎黄子孙,共承一脉,凡遇事先讲“善”,四方有爱,岂不善哉?

  中国者,方圆九百六十万平方千米也。国之大,欲昌盛,顺民心。核心价值观流淌心河,盛于各方,则国首要,讲民主,为人民。《弟子规》中一句“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此意教导国之领袖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应有“事诸父,如事父”之感悟。在其位,谋其政。当摒弃“腐败潮”,事事躬亲力行也,弘扬正气树新风。最怕是,一富一贫两景色。政府应当表率行,即访民间,抓好扶贫是首要。国之心,装人民;国之顺,在领袖;国之昌盛,当靠人民大家。不可弄虚作假,不可贪污腐朽,不可只光喊口号便无行动,万万不可弃人民之不顾。国再大,也须领袖,慎行执权,谨“富强”目标,脚踏实地。此后昌盛,普天同乐,岂不乐哉?

  莘莘学子自当是国之栋梁,首要事,爱读书。学子读书,贵在自觉自立。读书若不力行,但学文,长了浮华,又何如?读书若只力行,不学文,任凭己见,却昧理真。《弟子规》中教导“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读书应当“勤”,博览群书深研究,理应抱有“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之悟。任谁皆须一番努力才能有所成功,倘一时不成,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加倍功夫后,终会见月明。学子们,当秉着一颗赤诚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虽人智有高低之别,绵薄之力当出。怀揣着自强不息之民族精神,用才华全副武装。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人才强国,岂不壮哉?

  人民者,爱国也,敬业也,诚信也,友善也,萌理想之芽!

  社会者,自由也,平等也,公正也,法治也,绽灿烂之花!

  国家者,富强也,民主也,文明也,和谐也,结自强之果!

  人民,社会,国家,齐聚。共筑一个中国梦。

  愚辈之见,虽不高明,但也尽心焉尔矣。有感而发,万望不至一片批声。

  后记:

  昨夜有感《弟子规》,倾身奋笔枕上书。

  小辈在此诉衷肠,字字珠玑满腔血。

  核心价值驻心间,能人妙士领风骚。

  仰天长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读弟子规有感12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从小就喜欢读书,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经典美文《弟子规》中的名句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这句话告诉我们事情虽然很小,也不要为所欲为,如果任性而为,这就是不对的行为了。

  在生活中,这种事比比皆是。我曾经也有过这样的经历,记得那是我刚上一年级的'时候,我因为橡皮丢了,爸爸让我自己再买一块,我便从存钱罐里拿了一元钱买橡皮。也许是有初次买东西的愉悦,于是,第二天我未经爸妈的允许,私自又拿了两元,第三天、第四天依然如此,我拿着钱买热狗、买玩具、买笔渐渐地存钱罐里的钱越来越少,存钱罐也越来越轻了。

  那段时间,这件事虽然没有被爸妈发现,可我心里一直有个声音:你做的不对,现在改还来的及直到我读到《弟子规》中的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这句话时,我才真正明白自己的过错。于是,我鼓起勇气,主动向妈妈承认了错误。妈妈摸着我的头说:知错就改是个好孩子这时,我才感觉心里踏实多了。

  《弟子规》告诉我们的不是简简单单的几句话,而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它时刻提醒着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正是那一个个故事,一篇篇文章,让我从无知渐渐的走向有知。

  是呀,生活中这样的小事随处可见。随便丢一片垃圾,随口说一句脏话,随意踩一下花草认为这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可正是这些显而易见的事,影响了个人品行修养。作为小学生,我们应该从小事做起,孝敬父母、尊敬老人;与人互助互爱,学会感恩。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个好公民。

  一件普通的小事,体现的是一个人高尚的品质,反映的一种文明的风尚,正所谓小事不小。

读弟子规有感13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自古就是先贤们为人处世、安身立命的行为准则,是我中华民族精神思想的瑰宝,近日有幸拜读了《弟子规》,感触良多。弟子规从“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五个方面阐述了一个人的行为准则,下面我就谈一谈我的读后感。

  1、入则孝。百善孝为先,是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把我们养大成人,让我们认知这个世界,父母的恩情需要我们用一辈子的光阴去报答。

  2、出则悌。对待我们的兄弟姐妹,要和睦相处,团结友爱。除了我们的父辈,在我们的一生中,给予我们很多关心的或许就是我们的兄弟姐妹了,所以,对我们的'兄长要恭顺,对我们的晚辈要爱护。

  3、谨而信。先贤告诉我们“谨”这个字,就是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个谨小慎微的人,养成对事严谨的态度,做事要三思而后行,不冲动莽撞。“信”则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根本,俗话说人无信则不立,在生活中,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4、泛爱众而亲仁。每个人在社会上都是一个值得尊重个体,不要因为他的贫穷而瞧不起,也不要因为他的显贵而趋炎附势,要尽可能的关心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因为,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5、行有余力,则以学文。随着我们的成长,接触的新鲜事物就越来越多,如今的社会发展也是日新月异,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的学习,紧跟时代的步伐。

  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我感触很深,帮助我树立了正确的行为准则观念,我将把我学到的东西融入到我的生活中,严于利己,宽以待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好公民。

读弟子规有感14

  我没能做到。爸妈叫我,我都只应一声而不过去;爸妈命我去做什么事,我从来都是答而不做,偶尔会做。对爸妈的话都是爱听就听,不中听就不听,哪里有恭敬可言,而且爸妈责备我的时候我都绞尽脑汁的找理由回答。

  古人对自己的.父母都那么孝顺,更何况我们呢?但我们现代人能做到的廖廖无几,我决心从此按照《弟子规》里的要求行动,我还要把“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四句话列入这学期的报喜鸟行动中,以此来鞭策自己。

读弟子规有感15

  中华民族积淀五千年历史文化,薪火相传,形成了优良传统美德,彰显于世界文明史。从朱熹的《童蒙须知》,到王应麟的《三字经》,再到李毓秀的《弟子规》,几代大师巨儒,秉承儒家教育传统,注重优良品德从日常行为抓起,先立德,后立身,因此,中华启蒙教育理论为世人所共同推崇,成为人类社会宝贵的精神财富。

  《弟子规》乃儒家圣贤之古训,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撰的。“规”即规范,指的是儒家的传统思想。全书以《论语·学而篇》的“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用三字经形式阐述而成。它从日常伦理、出门居家、待人接物、为人处世、求学做人及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阐述圣哲的智慧和人生态度,诠释人类赖以生存的传统价值观,主张凡事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有诸己,求诸人,其国学高论、名师大德和哲人圣言,为国内外儒、释、道各家共同倡导,被视为人际交往的礼仪规范和求学做人之根本。

  首先,《弟子规》告诫人们要孝敬父母亲,友爱兄弟姐妹。孝悌是中华文化的基础,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又曰“举忠臣与孝子之门”,这是因为守孝道者必有一颗善良仁慈之心,推此仁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必能服务于大众,为天下人谋利益。所以,有人提议把孝道列为考察干部的必备条件,这并非没有道理。从治身,到治家,再到治国,孝行是创造和谐社会、安乐生活的重要因素。

  其次,《弟子规》告诫人们要慎言谨行,讲求信用。“若无规矩,不成方圆。”社会是有文明准则的,穿着整洁,举止文雅,戒烟节酒等,都是个人修养的体现,作为员工也代表着公司的形象,应予充分重视。做人也是要讲信用的,“诚者有信,仁者无敌”,唯有诚信待人,才能赢得信任。我公司曾因产品包装的小小失误,宁愿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而召回该批的全部产品,为的就是赢得客户的信任,树立起过硬的品牌。正因为如此,公司多次被评为“A级诚信单位”。

  再次,《弟子规》告诫人们要亲爱民众,亲近仁者。一个人如果对亲人、同事、朋友、客人亲仁,必定会赢得广泛的尊敬,从而树立起崇高的.威信。我国领导人的亲民形象赢得了东西方社会的普遍赞誉,我们也经常说:“员工哪怕失去了一根稻草,公司也愿意用金条去换回。”公司对员工的一片爱心,也赢得了员工对公司的无限忠诚,而这正是公司冲破困难走向辉煌的重要保证。

  最后,《弟子规》告诫人们要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一个爱学习的员工必定是充满朝气的,一个学习型的企业也必定是充满活力的。唯有学习,才能跟上时代前进和企业发展的脚步,与时俱进。

  《弟子规》可读可悟,可言可行,至平至常,至神至圣,是治学、修身、齐家之范本,亦为正心、做人、立业之经典,各个阶层人物、各种年龄人、各行业职员细读这篇文章,定会感受到中华美德的深厚底蕴,沉浸于情感教育的字里行间,从而深受其感染和熏陶。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民族,中华国土是名副其实的礼仪之邦,但由于西方价值观的影响,当今社会出现了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道德沦丧等现象,我们有必要通过学习经典来突出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传承精神文明和传统美德,创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

【读弟子规有感】相关文章:

读《弟子规》有感09-23

★读《弟子规》有感01-08

读《弟子规》有感01-05

读《弟子规》有感06-08

读弟子规有感11-26

读《弟子规》有感11-17

 读《弟子规》有感11-13

读《弟子规》有感12-12

《弟子规》读有感11-03

读弟子规有感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