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读后感

时间:2022-06-22 08:28:14 弟子规读后感 我要投稿

《弟子规》读后感14篇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领悟呢?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弟子规》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弟子规》读后感14篇

  《弟子规》读后感 篇1

  妈妈今天让我读了一本叫《弟子规》的书,这本书明确提出了孝顺父母的四个基本要求,和日常生活中子女应该做到的八件事情。书中有几句给我印象特别深,比如: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它的意思是要求我们在父母呼唤的时候应该很快的答应;父母命令我们做事情的时候,不应该以各种理由推托,应该很快地按父母意愿去做;父母教我们的时候,应该恭敬地听;父母责备我们的时候,应该顺承他们,不能狡辩。就这几点,我就做的不够,可能大多数小朋友也做的不到位吧。

  读了这本书以后,我感到非常惭愧,我的行为与书上所说的相差甚远。这本书告诉了我应该怎么样去孝顺父母,还告诉我必须先学会孝再学文。当今社会的孩子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父母却忽略了对孩子“孝”的教育。中国古代的传统美德就是以孝为先,古人尚能如此,为何我们现代人就做不到呢???

  《弟子规》读后感 篇2

  读了《弟子规》这本书,有一则故事让我久久不忘。故事讲的是春秋战国时期,有个孝子叫孟宗。他非常孝顺父母,他的母亲得了重病,一病就是三年,这可急坏了孟宗。

  有一天,孟宗坐在母亲身边,问她要吃什么。母亲说要是能喝上一碗热乎乎的鲜嫩竹笋汤就好了。孟宗欲哭无泪,严冬腊月哪儿还有冬笋哪?

  为了满足母亲的愿望,孟宗跋山涉水,可是连一个笋芽的影都没有看见。于是孟宗抱着竹子大哭起来:“老天爷,帮帮我吧,帮我实现母亲的心愿吧!”也许是孝心感动了天地,此时,突然从地下猛地钻出竹笋,而且有好几株。

  孟宗顿时心花怒发,扛着一袋竹笋兴致勃勃地回家去。说来也怪,母亲一喝竹笋汤,病就很快好了。

  孟宗纯纯的孝心,感动了天地,也深深感动了我。我要为妈妈做几件实实在在的事,让妈妈开心,我也开心。

  《弟子规》读后感 篇3

  读了《弟子规》后,我明白了什么叫尊老爱幼、什么叫勤俭节约,什么叫宽宏大量……这一切一切,都是《弟子规》给我带来的收获。

  当我读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的时候,我想到了自己,有一次,妈妈让我去买醋,而我却慢吞吞地说:“等一会。”又一头埋在电视里,妈妈再三催促,我才不乐意地去买醋。

  当我读到“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我知道了,用过的东西要放回原位,以免下次用的时候找不到。

  当我读到:“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的时候,我的脸“唰”地一下子变红了,因为我时常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跟弟弟吵,爸爸妈妈来劝我们,不要为了这点小事争吵,要和兄弟姐妹好好相处,姐姐就应该让弟弟,现在回想起来,我真惭愧极了。

  《弟子规》给我带来的实在太多了,它就像是我的一面镜子,使我看到了我在生活中的缺点,也使我下定了决心,指明了我追求的'方向。啊!我终于知道了老师叫我们背《弟子规》的用意了——学会做人,做一个孝顺父母、团结兄妹、珍惜时间、诚实守信、认真学习的人!

  《弟子规》读后感 篇4

  《弟子规》读后感以前我就学过《草》这首古诗。通过“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一句,我知道草也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当我读了《弟子规》后,我对这首古诗有了新的看法。它告诉我们春天的小草生命力顽强,无论是风吹雨打,还是被人们践踏,它都会顽强的生长,而秋天的草是那么脆弱,稍微大一点的风就能把它吹折。其实,父母就像秋天的小草更加需要呵护。长这么大我一直以为父母是最坚强的,从来没有关心过父母。从来没有为父母做过什么,我不停的向父母要求这、要求那,偶尔还会朝他们发点小脾气。读了《弟子规》后,我感觉自己突然间长大了,我比父母坚强,我要关心父母,保护父母。从今往后我要改掉以前的坏毛病,虽然我不能保证全部学会,但是我要努力做一个乖巧懂事、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弟子规》教导我们一个人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一个人要有好品德,要有一颗为别人着想的心,胸怀越宽广,里面能装的东西就越多,越美好。它教育我们尊老爱幼、孝顺父母、团结友爱。总之,我们要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我们要改变自己,让生命充满色彩,更有意义。

  《弟子规》读后感 篇5

  今天,我读了《弟子规》这本书,此书原名《训蒙文》,作者李淑秀是清朝康欣年间的秀才。这本书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外出、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遵守的守则规范。

  本书分为总叙、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学文、总则六个小标题,每一个都讲述一个道理,每一句都描绘一篇孝敬故事。这些故事都很令人感动。

  有一天,老妈喊我叫我帮她收衣服,我却没有回答。因为我正在玩一个游戏的后一关,如果放弃了,前面的二十九关都白打了。但当老妈喊到第二遍:“王昕,来帮妈妈收衣服!”时,我突然想到前几天刚刚读的《弟子规》小标题“入则孝出则悌”中的一句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想到这,我才二话没说,“嗖”的一下来到老妈面前,把老妈手中的衣架和钩子抢到手中,收起衣服来。看到老妈一脸开心又无奈的表情,我心中也渐渐笑了起来。

  我告诉你们,孝敬父母是一件很开心的事,不仅父母开心,我们自己也会感到快乐。所以,大家也一起孝敬自己的父母吧!

  《弟子规》读后感 篇6

  在这个寒假,我参加了校园记者国学经典诵读班,学习了《弟子规》。

  臧克家说:“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书籍会带着我们跨过智慧的大山,越过知识的大海,会使我们在知识面前不再显得渺小。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针对《弟子规》这一段话,我还有一件小故事呢!

  今年过年我在姥姥家住,第二天,姥姥准备好早饭,叫我起床吃饭。我起床后发现表弟还在睡觉,舅舅叫了他几次,可表弟就是不想起床。我就对他说了《弟子规》里的这段话。表弟问我:“这是什么意思呀?”我耐心地给他讲解了这段话的意思。听过后,他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对舅舅说:“爸爸,我现在起床!”

  国学班的任老师给我们讲过:“读书不但要读好书,而且把美德也要落实到行动中去。”这句话使我深深地记住了《弟子规》。

  《弟子规》读后感 篇7

  《弟子规》之所以被称为弟子规,想必是那些望子成龙的博士,有学问的人给后代留下的“字典”。正如诸葛亮为阿斗写的《出师表》一样。古中国之所以被称为古中国,也一定离不开好书的启蒙。上千个春秋,一代又一代的学童在不停的翻着这本书,实践着这本书中的任何一个字。《弟子规》就是这么一本好书。无论是牙牙学语的孩子,还是儿童,少年,甚至壮年,老年都耳熟能详,熟读成诵。《弟子规》早已成为历史的篇章,成为华夏儿女成长的脚印。

  的确如此,《弟子规》是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它至真,至纯;《弟子规》是引领孩子步入规范殿堂的老师,它至善,至美!《弟子规》让我懂得了孝敬父母,让我懂得如何做人,也让我懂得了言而守信。如果说《弟子规》是一本好书,我便是读书人;如果说《弟子规》是一条河流,我便是鱼儿;如果说《弟子规》是一片蓝天,我便是翱翔的雏鹰;如果说《弟子规》……《弟子规》熏陶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在文明上,礼节中又跨出了一大步。

  让《弟子规》点燃我们心灵的火把,在烈火的让少中点燃那盏不灭的灯。让《弟子规》永恒,让经典永恒,让爱永恒!

  《弟子规》读后感 篇8

  昨日,我在图书馆借了一本书,名叫《弟子规》。我把书翻了个遍,里面的内容很深奥,但读起来却是朗朗上口。“泛爱众”是这本书我最喜欢的一句了。

  “泛爱众”,书里说,就是以广泛的爱心对待社会大众。爱,是我们人类生活的纽带,父母爱我,我爱我同学,同学爱老师,老师爱国家,我只说了“爱”的一面,可能这就是所谓的“小爱”吧,而“泛爱众”不仅说的是要爱所有人,还要爱地球上所有的一切,校园的花花草草,国家的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应该去爱惜和呵护的。

  也许有的小孩会说,爸爸妈妈的爱是最伟大的,爷爷奶奶的爱是偿还无尽的。是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亲朋好友,甚至全世界的人们都以“爱”而连接起来,我们人类就能和睦相处,但这远远还不够,因为我们的吃穿住行,所有行动的一切都来源于大自然,只有爱自然,和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实现真正的“大爱”!

  《弟子规》读后感 篇9

  前几天,我们班主任程老师让同学们阅读、背诵《弟子规》,并且要求我们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这不,我马上就运用上了。

  昨天晚上,已经十点多了,爸爸依然津津有味的看着电视里精彩的节目,我就对他说:“爸爸,天太晚了,您也该休息了吧!”爸爸笑咪咪的说:“一会儿,再看十分钟。”十分钟很快就过去了,但是老爸还是坐在沙发上稳如泰山,一点想关电视的意思也没有。我正要跟老爸发脾气,突然想到《弟子规》里的一句话,“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于是,我就小声地说:“爸爸,天太晚了,不及时睡觉会对身体不好的。”老爸看了看我,对我笑着说:“好吧!这就关机。”说着,爸爸就关掉了电视……还有一次我也用到了《弟子规》。

  那天晚上临睡前,妈妈让我自己去洗脚,我正想说不想洗的时候,又让我想起《弟子规》里一句,“父母命,行勿懒。”我就对妈妈说“好吧!我马上去洗脚。”妈妈还夸我真懂事!

  通过学习《弟子规》,我感觉好处真多呀!以后我会每天坚持阅读、背诵《弟子规》。

  《弟子规》读后感 篇10

  这几天,我们班里开展了“诵读经典,感悟成长”的活动。我已把《弟子规》背得滚瓜烂熟。

  我虽然对它的内容只是一知半解,但我知道它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航标。其中我感谢触最深的一句话是“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句话的意思是:父母的教诲,必须恭敬 地听从,并且铭记于心;当我们犯了错误,父母责备我们时,应当虚心的接受。遗憾的是我在这方面做得不够好。

  记得那次写周末作业,我不知道怎么写日记,更不知道写什么。我冥思苦想了半天,也没有写出一句话,心里非常急躁,忍不住大发雷霆,把本子和笔狠狠地摔在了地上。妈妈耐心地给我讲解,我就是不听,妈妈实在忍不住就吵了我一句,我就与妈妈大闹了一场,把妈妈气得都掉泪了。现在想起来,我非常的后悔。

  以后,我要认真领会《弟子规》里的每一句话,并按照要求做事、做人,做一个懂事、听话的好孩子。

  《弟子规》读后感 篇11

  我读了《弟子规》这本书,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是“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命,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这段《弟子规》的意思是,父母叫你时应该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回用父母。父母叫你做事要利索的去做,不要去偷懒。父母教导我们的时候是对我们好,应该恭敬地倾听。做错事了,长辈教导我们时应虚心接受,不能狡辩。不能让父母伤心生气。看到这儿我心里非常内疚,以前爸妈叫我我都不听,只顾玩,妈妈让我做事,我都叫姐姐去做,嗯,都把爸爸妈妈的话当耳边风,每当他们教我做人处事时,都不当回事,每当他们说我时,我都会顶嘴。

  读了《弟子规》,让我明白了自己以前是多么不懂事。从此以后我要改掉这些毛病,决不犯错,听从爸妈的话,不再让爸妈伤心,做个好孩子。

  《弟子规》读后感 篇12

  在今天的课上我学了一首古诗“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

  我觉得做人应该尊敬师长,孝敬父母,团结友爱,说起孝我想起一个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民笋的小孩子,九岁。他的母亲死后,他的父亲就为他找了一个继母,过了几年他的继母生了两个弟弟,他们一直都很幸福直到民笋的父亲去远方打工。

  从那一天开始民笋的命运就有了很大的变化,他每天都去上山砍柴、提水……到了吃饭的时候他的继母和两个弟弟在吃美味佳肴,而民笋却吃饭和菜叶子。可他从来都没有埋怨过他的继母。

  到了冬天,民笋的父亲回来了,他们一家到山上旅游,在过一个转弯的时候民笋冻僵了没能拉住马车,差一点就掉下悬崖去了,还好民笋的父亲拉住了马车,民笋的父亲把民笋给踹下马车,民笋还不停的说:“对不起父亲,我没有拉好马车。”民笋的父亲用鞭子抽民笋的衣服,可一抽民笋的衣服就破了,飞出来的不是棉花。

  当民笋的父亲看了以后决定休了民笋的继母,可民笋跪着父亲的面前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寒。”听了民笋的话他的继母被感动了,父亲没有休了继母。后来孔子到了他家决定收民笋当他的弟子。

  让我们学《弟子规》、品《弟子规》、仿《弟子规》、行《弟子规》。

  《弟子规》读后感 篇13

  很小的时候,我就读过了《弟子规》了,这本手册主要讲述了在学习、生活等方面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当时我不理解意思,却也认真背诵了《弟子规》。今年寒假,我再次读《弟子规》时有了更深的感悟。

  以前的我,房间里乱七八糟,满床是书,就像一个“旧书摊”,地上到处是笔。《弟子规》教导我们从小要做到:“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从那以后,我每次告诫自己要养成好习惯,每周日都为自己修剪指甲,整理课桌,把课桌擦的又白又亮。《弟子规》还说:“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意思是:“父母在教我们时,一定要恭敬的听,责备我们时,一定要虚心接受、态度谦恭。”这一点,我以前做得不好,我今后要努力做到,对父母、老师恭敬、态度好,即使他们有时误解了我,批评我,也是为我好。我要始终做到有礼貌、小声说话,不与他们争辩。在他们心平气和的时候再解释。

  读完《弟子规》,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也找到了改正的决心。

  《弟子规》读后感 篇14

  大家都知道,我有球球这末一个狗,球球被爸爸送到了厂里,让它去看门,虽然又送过来了一个球球,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以前的球球,毕竟它和我在一起了八个月,感情不是一般的东西可以摧毁的,所以,当我去厂里看到明显瘦下来的球球时,我的心就一阵疼痛。我就想着给球球改善改善食物,但是,我又不是天天呆在这里,不可能给球球改善食物,所以,我就想,每次来都给球球带点好东西。

  在我给球球送过去奶,狗粮的时候,球球吃的特别快,吃完也不去吃它原来的食物。后来我发现就算球球吃了我给它的东西,它也不会变胖,反而越吃越瘦,我就不明白了,后来爸爸对我说,你别再喂球球零食了,它就好几天不吃饭,生人来了他也不怎么叫了,我听了,连忙说是,但是球球可怜的模样让我看了直揪心,我就想了一个办法,把那些零食什么的,混合在球球的食物里面,球球想吃零食了,就会把那些它不喜欢吃的食物也一并吃掉。后来,球球真的长胖了。

  我想:以后不论大事还是小事都要先给爸爸妈妈说一下,说不定他们会给你解决问题的灵感。

【《弟子规》读后感】相关文章:

读后感弟子规11-21

《弟子规》读后感11-21

弟子规的读后感悟11-20

《弟子规》的读后感受10-30

弟子规-读后感11-17

弟子规读后感精选11-01

《弟子规》读后感精选10-23

《弟子规》的读后感11-02

弟子规读后感想11-02

经典弟子规读后感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