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读后感演讲稿参考

时间:2021-01-15 12:36:44 弟子规读后感 我要投稿

弟子规读后感演讲稿参考

  弟子规列举了为人子弟在家、外出、待人、接物、处世、求学时应有的礼仪规范。下面YJBYS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弟子规读后感演讲稿,欢迎阅读参考!

弟子规读后感演讲稿参考

  弟子规读后感演讲稿一

  《弟子规》是清朝秀才李毓秀根据《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成。主要列举了为人子弟在家、外出、待人、接物、处世、求学时应有的礼仪规范。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弟子规》中有一则《泛爱众》中有这样一句:“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意思就是:对于大众有关怀爱护的心,如同苍天与大地,绝对没有私心,不论好人、坏人、聪明、愚笨、宝贵、贫贱、种族国界都一样给予保护和承载,纯是一片仁慈之心,不为名利毫无虚假 。正是“天同覆,地同载”的大同境界。

  这是一种伟大的博爱之心,一种纯净无暇的赤子之心。我们初生于人间之时,眼前是一个美好的世界,有温暖的阳光,歌唱的鸟儿,有爸妈宠溺的笑容,有医生护士欣喜的眼神。我们以为,这世界充满爱。而当我们渐渐长大,懂得了比较、竞争,懂得了名誉、地位,懂得了利益,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不再单纯,原本的赤子之心也渐渐变了颜色。世界这样对我,我能如何?!现实如此,我要生存,我要获得更好,你奈我何?!

 

  最近看了主持人柴静的一篇杂文《为了不挡住你的视线》,很受触动。这篇文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一篇记者的报道,讲的是是商洛市丹凤县的首届文化旅游节上举行的“贾平凹文学艺术成就展”上的一幕。百余名小学生坐在观众席前排,后面坐着领导、嘉宾和媒体的记者和一些观众。那天下着大雨,后面的领导、嘉宾和媒体的记者都穿上了雨披,雨中的观众也都撑起伞看节目。但是坐在前排的百余名小学生上身只穿了一件很薄的衬衫,学生个个不穿雨披不撑伞,被淋得直发抖。雨越下越大,很多学生的衣服都已经湿透。他们不能打伞,因为老师说,会挡住后面领导的视线。后来这位记者的此篇稿件被封杀,第二天,他就被停了职。

  第二部分是对一幅照片的描绘。照片上是一群普通的挪威的老师和她们的学生。她们跪着,跪在操场的土地上。这时的雨刚停,地面还是湿漉漉的。这里是郑州市管城区东关小学的操场,她们在这儿考察,在看学生的文艺表演。有一名现场记者这样写 :“演出开始,考察团34名团员被邀请在前排站着观看,但是,站在最前排的团员们为了不挡住后面学生的视线,或坐或跪地观看演出。 ”演出结束的时候,“双腿跪地的团员们裤子的膝盖处已经湿成一片”。

  看到这篇,我只是觉得很悲哀。柴静写这篇博文不是在崇洋媚外,我写这篇也不是崇洋媚外。我只是觉得很悲哀。都说我们是几千年的礼仪之邦,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的,领导和嘉宾是长辈,小学生们是晚辈,晚辈理应尊敬长辈。但是,尊敬是如此演绎吗?我们“凡是人,皆须爱”,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这个早已消灭了“阶级”一词的社会,这时候,突然隐晦地展现在那些瑟瑟发抖的孩子们面前。

  阶级社会在中国的历史太久远了。从前的皇帝高高在上,俯视龙椅下的的百官,百官要顶礼膜拜,要下跪要匍匐在地。尊严失去了,很可悲。

  这让我想起了很多很多曾经发生的故事,我们的农民工,我们的街道清洁工,我们的弱势群体人士,他们,在扛着肩上重重的生活压力的同时,如果还要忍受来自社会给予他种种歧视,种种不公平,他们,凭什么?我们的职业本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我们的劳动都是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更加和谐美好。是谁,定下了那些潜规则?

  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我想起了季羡林老先生的一句话:“中国文化里面,最尊贵的数字是‘九’,而‘九’是什么?‘九’是一个人跪在那里的样子。”凡是人,皆需爱,在这里,请那些忘记了这条古训的“他们”,以及将要变成“他们”的我们,再大声地诵读这句千年古训,将这句老话,铭记于心,传于世。

  弟子规读后感演讲稿二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对你来说可能是简单的几句话,但是对我来说它是一盏启明灯,时时刻刻叮嘱着我做人的道理。它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来自《弟子规》这本书。

  对《弟子规》的学习让我感受颇深,尤其是对“泛爱众”的熟知,使我不禁想起已在天堂的小悦悦。两岁,本应该是小孩子最天真最可爱的年华,可是她却遭受到了不同寻常的经历。在相继被两辆车碾压,司机逃跑之后的7分钟内,18名路人经过都视而不见,莫然而去,最后是一名拾荒老奶奶上前施以援手。我忍不住想,这18名冷漠的路人是否知晓“己有能、勿自私、人有能、勿轻訾、”的道理呢?在我们有能力可以帮助别人的时候,请你秉承博爱之心,舍弃一己之私,伸出援手帮助弱小。我们要赞扬拾荒老奶奶那“泛爱众”之心,她的能力并不比那冷漠的.18个路人高,只是她在帮助小悦悦的时候,不像那些路人考虑那么多,她只想竭尽所能去帮助他人。

  虽然小悦悦最后还是离开了我们,但是她像一面镜子,让我们看清楚我们道德上的缺失,我想问问那18个人,如果小悦悦是你的亲人你还能一样冷漠吗?如果不能,请你学习“泛爱众”。正是因为社会上还存在许多冷漠与自私,所以我们更应该提倡学习《弟子规》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圣人的教诲。它会教会我们怎么做人,怎么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弟子规读后感演讲稿三

  弟子规这本书是之一,少儿诵读经典是古代圣贤智慧结晶,它以无尽的思想光辉指引人们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前进,是教育子弟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若能认真地阅读《弟子规》,真正了解《弟子规》的含义,他会使你受益匪浅。

  《弟子规》是根据《三字经》编写的。其中的礼仪规范是做人的根本。就像大树,只有根扎的牢,树才会长得茂盛。做人,就要将最好的道德建立起来,一个拥有谦虚恭敬仁慈博爱的人,才能在今后生活,工作中立不败之地。就像画画:让一个没有绘画基础的孩子发挥想象创作是不会创作出一副优秀作品的。

  另外,我对书中提到的“宽为限,紧用功。功夫到,滞色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意。”这几句话,感触最深,是受益匪浅的。因为这几点也是我在学习中做的不足的地方,不能做事拖拖拉拉。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事必定有一些原则,而在他们的潜意识中受到了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要落实到一言一行中。学习了《弟子规》就要把圣人教会贯彻到生活中。

  然而“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告诉我们清晨要早起,晚上要迟睡。人的一生很短暂,转眼从少年就到了老年,所以每个人都要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要想更多的办法,用极少的时间办更多的事情,做一个和时间赛跑的人。

  对照《弟子规》我每读一句话都能找到自己的不足,《弟子规》真是我的良师益友,和他相处,我受益匪浅。

【弟子规读后感演讲稿参考】相关文章:

关于《弟子规》读后感参考06-20

★《弟子规》读后感01-07

《弟子规》读后感01-07

★弟子规读后感01-06

《弟子规》读后感01-05

弟子规读后感01-04

弟子规读后感12-31

弟子规读后感12-28

名著《弟子规》读后感12-08

2021弟子规读后感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