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读后感

时间:2023-08-12 17:55:11 城南旧事读后感 我要投稿

城南旧事读后感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城南旧事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城南旧事读后感

城南旧事读后感1

  “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书籍是人类永恒的精神食粮,读书不仅可以获得知识,学会思考,而且会得到情感的陶冶和精神的享受!

  前些日子,我读了《城南旧事》一书,它是女作家林海音的代表作品。故事内容主要描述了主人公“英子”在上个世纪老北京发生的一些事。故事情节非常生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年的老北京,在种着夹竹桃的四合院里,西厢房的小油鸡跑来跑去,空气中处处弥漫着佛照楼的八珍梅香味!小主人公“英子”被充满温情的事物所包围着。身边有慈祥而又严厉的父亲﹑和蔼可亲的妈妈﹑操持家务的宋妈,还有几个顽皮可爱的弟弟妹妹,这样一个大家庭的`生活故事韵味十足。

  在读此书时,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惠安馆》这一篇。文中讲到:因惠安馆附近有一个“疯子”,爸爸和妈妈都不让英子去惠安馆附近玩耍,甚至有时带着英子路过惠安馆门口时都会加快脚步离开。可英子却不怕这个“疯子”,还时不时的背着家人去惠安馆附近找“疯子”玩,并渐渐地与这个“疯子”成了好朋友。当英子得知“疯子”的名字叫秀贞,并且知道秀贞不是真“疯”,而是因思念她失散多年的孩子“小桂子”所造成的精神恍惚!英子为了让秀贞的“病”好起来,决定帮助秀贞找到自己的孩子。功夫不负有心人,经多方打听了解,英子发现自己最要好的伙伴“妞儿”竟然就是秀贞失散多年的孩子“小桂子”,并且及时让她们母女相认,从而秀贞的“疯”病也不再犯了。

  读书至此,我发现英子是一个勇敢﹑善良﹑乐于助人的人。而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经常会遇到一些需要让我们伸出援手的人或事,我们又是怎样做的?真是值得深思!

  记得有一次,我在搭乘地铁时,好不容易找到座位坐了下来。过了几站,上来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我知道,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一定要将座位让给老人,可是我心里却很矛盾,到底要不要让座呢?如果让了座,我自己就没有座位了;但如果不让……很快,我就抛开其它想法,站起来对老爷爷说:“爷爷,您坐这里吧!”老爷爷笑了笑说:“小朋友,你坐吧,我不坐。”我又想坐下时,心中突然想起了英子的故事,我们应该学习英子助人为乐的精神啊!我再次坚持要把座位让给老爷爷,并对老爷爷说:“爷爷,没事的,您就坐这吧!我马上到站了”,老爷爷犹豫了一下,又对我笑了笑,轻轻地坐了下来,并说:“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啊!”

  世间的“爱”是永恒的,是不变的,是永存于世的。让我们大家一起行动起来,向文章中的主人公英子学习,学习她那种乐于助人的精神,伸出温暖之手,让生活中处处开满“真﹑善﹑美”的鲜花,让社会充满爱;让世界充满爱!

城南旧事读后感2

  一滴清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夺目光辉;一本好书,可以净化一个人的美好心灵。在我内心的深处,曾经有这样一本书,它像一滴清水折射了我心中的太阳。

  在我们老师的推荐下,我开始就读起了《城南旧事》这本书。这本书的作者是林海音,它是以年少的心态来记叙自己在北京城南的幸福童年生活。

  小英子,就是这本书的主人公。当序幕拉开,可爱的小英子歪着脑袋,眨着漆黑的大眼睛,学骆驼吃草。我们的童年,也是这样。小时候,妈妈带我去动物园。我学老虎吼叫,学着羊驼把下牙龇出来,学长颈鹿把脖子伸长……我笑了,妈妈也笑了。那时,我真希望可以把妈妈的笑容留下来,让时间定格在这一刻,但它也流逝了,随着时间。多想让它留下来啊,可时间是抓不着的,这些美好的回忆,最终也只被记在了那些泛黄的.纸上。

  站在门口的疯女人,是这本书中,第一个令英子难忘的人。她天天等着她的女儿——小桂子。在别人眼里,她是个疯子。但英子却能够体会她失去孩子的痛苦,以一颗善良诚挚的心去对待一个这样的人。这也不稀奇,孩子,其实是最有情感的。不知这是命运有意的安排,还是纯粹的巧合,第二个令英子无法忘怀的女孩妞儿,正是那个疯女人的女儿——小桂子。可就在两人相认后,疯女人却带着小桂子永远的消失在英子的生命中。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凄美的歌声萦绕在耳畔时,小英子,毕业了。当她高兴地回家时,失望地发现——爸爸的花落了,那些熟悉的身影都悄然离去了,英子也无奈地长大了,下面的路,都要由她独自来走······

  我们都是走在时光中的孩子,但时间不会风化记忆,却使记忆开花,面对已逝去的童年,我们无需忘记也无需铭记,因为,它早已成为我们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既然,我们留不住曾经的时光,那么请珍惜现在的一分一秒。面对成长,不要惆怅失望,因为,曾经的美好已过去,不管是悲是喜,珍惜现在,才能让生命光芒万丈······相比英子有趣、精彩且有些哀伤的童年生活,我们的生活则显得单纯且无忧无虑。她的故事淳朴、真实,更勾起我们对正在溜走的童年生活依依流连······

  现在,我已经五年级了,可是童年却像一股春风,一旦吹过,就再也回不来了,花谢了可以再开,但是童年过了就不会再也回不来了,我要使劲抓住童年的尾巴,尽情飞翔!

城南旧事读后感3

  童年就像是夏天的知了,它在时,我们嫌它吵,但夏天过去了,它就不会再回来。 ——题记

  这个夏天,我一直沉浸在《城南旧事》里。这本书的作者林海音透过英子的双眼,向人们展现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也诉说着自己的童年生活,那样的不疾不徐,温厚醇和,那样对的纯净淡泊,弥久恒新。

  《城南旧事》这本书主要写了四个故事,其中最感人的,莫过于《惠安馆》了。这个故事讲了小英子没有因为害怕秀贞的疯癫,反而用自己的那份纯真、善良和秀贞成为了好朋友,她深深同情秀贞的遭遇,还帮助秀贞找回了自己的孩子。小英子偷取母亲的金手镯资助这对苦命的母女,让她们逃离世俗的束缚去寻找妞儿的父亲。不幸的是她们母女俩冒着大雨赶火车的时候,被火车给轧死了。虽然这样的结局出人意料,令人忧伤的,但是谁又不会被英子助人为乐的勇敢精神所感动呢?

  是的,英子是有一颗纯真善良的心灵。“疯子”、“小偷”都是大家避之不及的,但她照样可以和他们做朋友,用自己纯真、善良的心灵去温暖他们,感化他们,和他们做朋友,点亮他们心中的真善美。书中这些悲欢离合的'故事,诉说了英子的童年经历,也展现那个时代的小人物的境遇,而英子的纯真善良,是我从《城南旧事》中得到的最大的收获。

  在生活当中,我们身边也有许多这样的人,他们无所畏惧,无怨无悔,热心帮助别人。比如我们班上有一个特殊的同学,由于注意力不能集中,落下了很多功课,同学们都不太愿意与他做同桌,即使被老师安排了,往往也坐不长久,会以各种理由要求换开。而班长王佳玥不仅主动要求和他做同桌,还时常帮他补习功课,帮助他尽量改变原有的学习习惯,却又丝毫不在意他对自己学习上的打扰。反观我自己,常常斤斤计较,与同桌闹别扭,活动合作中贪图省事,不愿意多出力,同学有困难不愿意伸手助人。想想英子,想想王佳玥同学,我惭愧极了。

  请留步吧,所剩无几的童年时光,等等我这个后知后觉的少年郎。让我向英子借一根魔法棒,用自己的纯真善良去点亮身边所有人的真善美!

城南旧事读后感4

  住在北京城南的英子是个六岁的小女孩儿。

  在惠安馆胡同口寻找女儿的“疯”女人秀贞,是英子结交的第一个朋友。奈何小桂子不受家人待捡,被扔到了城根下,生死不明。热心的英子得知秀贞的遭遇后,决定帮她寻找女儿。英子的小伙伴,妞儿与小桂子身世相似,脖子后面也有块青迹,证明他就是小桂子。在一个雨夜妞儿与秀贞在赶火车时遭遇了不幸。

  后来英子一家搬到了新帘子胡同。在新家附近的荒草园里,英子认识了一个厚嘴唇的男青年,并约定和他一起去看海。这位男青年为了供他那爱读书的弟弟,为了养活家人不得不当上了小偷,其实这小偷之前也是好人,只不过当时社会现实却逼良为盗。在小英子那纯洁善良的目光背后,她不经意间又害了男青年,所以男青年被警察抓走了,所谓的看海也没了下文。

  兰姨娘,德先叔他们都因为英子爸爸的热心留在了英子家。可是英子不久便发现了爸爸喜欢兰姨娘,因此和妈妈生了缝隙,英子很同情妈妈,于是撮合了兰姨娘和同住在家里的德先叔,兰姨娘和德先叔最后一起开心幸福的走了。

  宋妈是英子家的佣人。有一天,宋妈的丈夫来了,但是他没有带小栓子来,在宋妈的逼问下,得知小栓子已经死了,宋妈非常伤心,带着英子去找丫头子,然而并没有找到,于是宋妈决定回到家乡。

  英子参加了自己的'小学毕业典礼,爸爸同时也得了肺病,不久便去世了。英子毕业典礼回来后,看到满院子的夹竹桃落了,英子长大了,再也不是小孩子。

  这学期我六年级毕业了,我的好朋友都到了不同的学校,或是已经回老家,暑假聚会送别后,好像很平静地接受了这个事实。但开学后,课堂上再也看不到他们熟悉的身影,课间再也听不到一起嬉戏打闹的笑声,一个人时,我心里还是有着淡淡的失落与想念。

  一个周末,我们全家去看电影。路上我趴在车座往后看风景,目光落到后挡风玻璃下的一个纸飞机上,触景生情,忍不住“哇”地一声大哭起来,顿时泪流满面。因为这是毕业那天我们三个人一起玩过的纸飞机。问清楚缘由后,妈妈对我说:“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会有无数这样的离别伴随你,同学、老师、朋友、亲人、父母,谁都不可能陪伴你一辈子,你得慢慢学会面对这样的离别。好好珍惜现在正拥有的!擦干眼泪,想念了就打个电话聊聊嘛。

  我比小英子幸运,因为现在科技发达了,我和我的伙伴约好,每当周末有空时就视频通话。聊聊我们分别后各自的学习、生活、见闻,看看长高了没有,谁有什么收获。

  同学友谊难忘记,耳边不时响起熟悉的旋律: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天之涯,地之角……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离别多....我拿起圆号不由自主地吹了起来。

城南旧事读后感5

  最近,我特别喜欢读儿童读物。比如沈石溪的动物系列小说,曹文轩的《草房子》,林海音的《城南旧事》。这些以前不看的书,这两天却深深地打动了我。

  《城南旧事》讲述的是二十世纪初六岁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小胡同里遇到的人和事:痴立在胡同口寻找女儿的“疯”女人秀贞;经常被父亲毒打的可怜小女孩小桂子;一个为了供弟弟小学不得不去偷东西的厚嘴唇的年轻人;“祥林嫂”般可怜的宋妈……

  她们先后走进了6岁小姑娘林英子的生活,又相继离开了林英子的生活。林英子怅然若失又好奇的成长着,最后沉疴染身的爸爸也去世了,英子因为爸爸的离开,体会到了自己的责任,一夜之间英子长大了。

  “我们看海去

  我们看海去

  蓝色的大海上,

  扬着白色的帆。

  金红的太阳,

  从海上升起来,照到海面,照到船头。

  我们看海去

  我们看海去。”

  这首简单的诗,充满了渴望,一个孩子的渴望,一个大人的渴望,那个时代人们的集体渴望。

  记忆中,童年的故事和人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数也数不清。每个人都有一个童年,或灿烂美好,或灰暗悲伤,或孤独心酸。

  在林海音的笔下,林英子的童年故事仿佛不是一个个平凡的'故事,而是关于过去的真实回忆,那个时代人们的集体回忆。

  三毛曾经说过:“童年,只有在回忆中才成就了那么完美。”

  这世上最有趣的事,是人和书。人是鲜活的,热闹的,复杂的。书,是灵动的,静默的,纯真的。你和什么人交往你就是什么样的人,你读什么样的书你就是什么样的人。

  书籍和阅读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对心中理想世界的坚持,更是对我们思想和心灵的升华与净化,进而改变。而阅读使文字具有了永恒的价值,它比图像更空灵,比记忆更清晰,比说教更深邃。

  而现实是如此现实,大多数人在大多数时间里都在掩饰、试探、权衡,顾左右而言他。那种热烈的坦荡,可爱的真诚,已经难得一见了。而林英子,这个6岁的小姑娘让我们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和人性善的力量。

  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城南旧事。那飘散在童年角落让人回味无穷的点点滴滴,或喜或悲,不想忘记又无法忘记。

  我们一直都在离别,和我们的朋友,家人,还有旧时光里的自己。在哀叹离伤的同时,我们发现自己已经悄悄的长大了。

  请不要为了那业已消逝的时光而怅惘,如果这就是成长,那么就让我们安之若素。

城南旧事读后感6

  一滴澄澈透明的晶莹雨露,能折射出太阳般耀眼璀璨的光芒,一本普通而又寓意深刻的书籍,能净化人的心灵。这,就是这本充满幽幽墨香的书籍—《城南旧事》的魅力所在。作者林海音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我们讲述了童年在京味十足的老北京胡同里,那些旧的人,旧的景,旧的事。让人深入其间,品味童年。

  童年,是记忆的开始,是梦的符号,可能你生命中最快乐、最美好的那段日子,是在你的童年里度过的。文章主人公小英子也一样,在北京胡同里,她度过了人生中最美好最难忘的童年时光。林英子跟随着爸爸妈妈从台湾飘洋过海来到北京,住在城南的一条胡同里。京华古都的城垛颓垣、残阳驼铃、闹市僻巷。这一切都让英子感到新奇,为之着迷。在这期间,每个与英子交谈过、相处过的每个人物,最后都离开了英子,他们的音容笑貌铭刻在英子心底,久久不散去。世间真是那么凄苦悲凉?天真不谙事理的英子深深思索,却又无答案。

  林海音用一支神奇美妙的画笔,勾勒出了一幅幅回味悠长、引人思索的画面来。在她的笔下,一群笨拙的骆驼,竟可以发出那么美妙动听的银铃声。描绘出了一个六岁孩子眼里的纯净,傻傻的天真。没有华丽美妙的词藻,没有刻意的描绘,她不刻意表达什幺,只是一幅场景一幅场景地从容描绘一个孩子眼中的老北京,就像生活在介绍它自己。那样的不紧不慢,温厚淳和,那样的安静祥和,弥久恒馨,那样的满是人间烟火味,却无半点追名逐利之心。以温馨家常的笔墨,写出了童年的过往。

  英子是个孩子,是一个天真、纯洁、善良的孩子。而她一个六岁的孩子,竟懂得爱,懂得怎样去爱别人,一种生活的压力鼓舞着她。当她得知秀贞想和一出生就被扔掉的女儿一起去寻找思康时,英子眼眶里噙满了泪水,不惜将自己的.钻表和妈妈的金手镯拿去给秀贞当盘缠。我明白了她的童年之所以精彩,因为她有一颗纯净、高贵、富裕的心灵。正因为她有这样一颗心灵,她的童年才会幸福、精彩。英子的心,如同水晶一般纯洁透明,让人感动。

  英子的世界一片纯美,她从不给自己的心灵上锁,甚至分不清海和天,好人与坏人。她的思想如金子一样闪亮,像玛瑙一样纯洁,像牡丹一样娇艳无比。相比之下,我们的童年无忧无虑但远没有英子的童年过得十分精彩,还欠缺点什么。

  但是,爸爸的石榴花落了,英子再不是小孩子了。

  童年永远是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那时一段淡泊名利、不求虚荣的时光。花落了还会再开,童年却一去不复返。我已经六年级了,现在,我已徘徊在童年的十字路口,很快,我即将告别童年,踏上人生的旅途。

城南旧事读后感7

  很久以前,外公曾经送我一本书《城南旧事》,看着那黑乎乎的封面,泛黄的纸张,丝毫没有引起我的兴趣,一直被我束之高阁,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翻开了这本书,却很快被它深深地吸引了,沉醉其中,不能自拔。

  《城南旧事》是文坛名家林海音的一部经典作品,作者通过主人公英子童稚的双眼,观看大人世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以一种天真烂漫的口吻叙述了各种复杂的情感。小说主要讲述了英子童年时代所发生的一件件难忘的人和事,缓缓而过的骆驼队象征着缓缓而逝的童年时光,一去不复返;惠安馆里可怜的秀贞的遭遇激发了英子无限的同情心;“我们看海去”中,对因生活所迫而偷窃的青年的判别,看出了英子对“好人”“坏人”迷茫的认知;一块块驴打滚儿饱含了英子对勤劳质朴的宋妈无比深厚的爱;慈祥的父亲因肺病去世使英子提前告别了无忧无虑的童年,走向成熟……

  英子的童年是懵懂而又无忧的,她的世界简单而纯净,惠安馆里的秀贞在别人的眼里是个疯女人,大家都退避三舍,但英子的爱心却使她们成为了好朋友,并帮她找回了失散多年的女儿。英子这颗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爱心像金子一样闪亮耀眼,像水晶一样纯洁无瑕,我们都应该从她的身上学会这点。可现实生活中做到这一点却不容易,我不由得想到我周围也有这么个人,他是老家的一位邻居,是个智障患者,名叫“九西”(仅是发音),据说有三十多岁了,整天脸上挂着呆呆的笑,邻居们都不愿和他讲话,有上前搭话的`也是嘲讽和调侃,每当看到他呆呆地冲我笑时,我心里也充满了厌恶。可有一次,我和邻居打羽毛球时,球不慎飞到了树上,一直傻傻观看的“九西”毫不犹豫地,笨拙地爬上树帮我们拣下了球,那一刻,我觉得我们这些所谓的“聪明人”在他面前显得是那么渺小,从那以后,我便和“九西”成了好朋友,看到他脸上的笑容也倍感温暖。“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在帮助别人的同时,我们也会获得意想不到的喜悦和感动。

  童年是美好的,却又是短暂的,转眼英子小学毕业了。毕业典礼这天,慈祥的爸爸因病去世了,尽管爸爸曾将想逃学的英子打得像“狼狈的小狗”一样,但爸爸的离去给英子带来了无尽的悲伤。看到曾经天真不识愁滋味的英子得知爸爸去世的消息后,从容地“从没有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嘴里默念着“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时,我不禁潸然泪下,英子是坚强的,是勇敢的,我们不也一样吗?我们不可能一辈子躲藏在父母的羽翼下,迟早要成长为坚毅的雄鹰去搏击风雨,做自己、做生活的主人。

城南旧事读后感8

  十一长假后的上班第一天,坐在座位上,翻看了下上次写总结的时间,已经是9月初了,之间间隔了一个月之久,虽然期间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上,笔也没有辍弃,但心里总有种不一样的滋味。再次敲打那副键盘写下过往一个月的收获的时候,不自觉的就想到了这段时间自己阅读的两本书,一本是《野性的呼唤》,一本就是《城南旧事》。《野性的呼唤》的读后感已经在之前的文章中写道,虽然那只是自己在出差的途中看到书的一半的时候有感而发的创作,也算是想法的及时流动了。对比于今天的.《城南旧事》的读后感,不得不说实在不可以算做及时之作,距读完这本书已经有些时日,中间回到企业,想在晚上的时候写下的,但是由于身体实在需要休息,就搁置了;到了十一,也想写下自己的感想,但是由于妻子一直呕吐,非常难受,要时时的照顾,也就被一再的放下,直到今天,虽然身体还是非常疲乏,但是刚才的浴池中舒舒服服的泡了一个澡,也就舒服了很多。再看看那本书,已经早已被我搁置在十一期间买的一个书架上了,只是时不时进屋,会看到她默默地伫立在书架上的身影。

  前面啰嗦了一大堆,关于《城南旧事》这本书没有写什么东西,但是,那澡池子却不得不引起注意,孰不知这可是北方的一种经典生活方式啊,虽然在《城南旧事》中,林先生并没有着笔。

  《城南旧事》这本书可以说是林先生童年生活的真实写照,在她的笔下,我也分明看到了那北方的旧巷子,那孩子们围绕玩耍的水井,那四合院,那邻里乡亲间淳朴的感情。当然,对于这本书,如果读者没有曾经接触那样的生活状态,也许完全体会不来;无妨,建议看看《活着》这部电影,当我读这本书的时候,《活着》的一草一物,都会闪现在我对于文字构思的景象中。

  《城南旧事》的内容不再多说,说说,我读这本书想到了什么。首先,我想,林先生的童年往事可以成为一本书,那么对于我这样生活在80末90初的人,尤其是在乡村长大的人,童年也是丰富多彩,是不是也可以慢慢地码出一本像样的书呢,哪怕是一本回忆录,一本送给自己的回忆录,于是,我也开始谋划起这样一件事,暂且叫这本书的书名《慢慢走回大山》。再说,林先生写这本书的时候,已经是在台湾了,这里字里行间流露的终究是对于家乡的思念,正巧看了下《战狼》,“这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被美国历史以来最惨烈的枪击案所震撼;因此不得不说,当有一个国家在你的背后,尤其是中国这样一个讲究儒家思想、爱好和平的国家在你的背后,中国的人民会是多么的踏实和舒心,祖国永远是我们的靠山,无论我们身在异乡还是在哪里。

  最后,权以这篇读后感期待《慢慢走回大山》的问世。

城南旧事读后感9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主人公英子的毕业典礼上,这几句歌词最令人深刻,每每读起《城南旧事》,脑海情不自禁地浮现出这首曲子,满是离别的味道。

  作者能在四十二岁时,把一个六岁女孩的心理活动描写的如此细腻,确实是很让人震撼,更值得叹服的是,小说里面基本都是以女性为主角,以至于有人说,这是一部女性作品。也有人会说,这是一部成长小说,每段故事都是离别,直到爸爸的花儿落了,英子长大了。我比较赞同后一种说法。书的主题是童年,它透过主角英子童稚的双眼,向读者展现了二十年代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有一种说不出的天真,却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久读便知觉,《城南旧事》既可以作为儿童读物,又可以供青少年阅读,还可以带领着成年人回味童年,总之它是多面向的,我想这大概就是它之所以被评为经典的原因。

  整部小说就是一个离别的过程,与井边的妞儿离别,与惠安馆的疯女人离别,与草坪里的小偷离别,与斜着嘴笑的兰姨娘离别,与朝夕相伴的宋妈离别,与爸爸离别,不断地离别。

  众多离别中,最遗憾的,大概是与小偷的离别。在《我们看海去》一章中,英子遇到了躲在草丛里的大叔,听他讲了自己的故事。在英子眼中,他是一个努力赡养老人和供养弟弟上学的好大叔,但他奇怪的行为又让英子感到莫名的疑惑和害怕。当大叔问起他算不算是好人时,英子答道:“金红的太阳是从蓝色的大海升起的'吗?可它从蓝色的天空升起来呀?我分不出海跟天,我分不出好人跟坏。”好人跟坏人,这么复杂的问题,小孩子怎能分得清楚呢?我们至小就被灌输辨别坏人的理念,以至于造成人与人之间的互相猜疑。童年之所以快乐,正是由于他们还不会区分好人和坏人,不互相猜疑,不勾心斗角。但是,英子亲眼看到了大叔因偷窃而被逮捕。这一次的离别,英子应该开始慢慢的对外界警惕,开始看着见陌生人,会思考他是好人还是坏人了吧?

  离别固然令人悲伤,却又何尝不是一个新的开始。书中的结尾都是离别,但这并不是每个故事的终点,而是通向将来的路。在现实生活中,不管我们愿意与否,身边的人总会慢慢地离我们而去,并不是所有离别都会使人成长,只有真正理解了离别的含义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离别,真正的成长。就如英子,即使每篇故事的结尾都有万般惆怅和不舍,但同时又趋向成熟,才会有最后面对爸爸的逝去,而勇敢承担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的小大人。

  看《城南旧事》看到的不仅是单纯的离别,更体会到了离别给予人心的成长。

城南旧事读后感10

  中三的中国语文课有一篇文章叫〈爸爸的花儿落了〉故事主人翁英子是一位十三岁的小学六年级生她非常希望她尊敬的爸爸能参加她的毕业典礼分享她为毕业生致谢辞的荣誉可惜患了重病的爸爸却卧病在床到毕业典礼完结时爸爸亦与世长辞了。 这个故事是出自英子亦即是作者林海音的一本作品─《城南旧事》。 《城南旧事》更曾经被拍成电影得到国际间的认同。

  这部作品由五个篇章组成: 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及爸爸的花儿落了主要是藉由一个小朋友——英子以她孩子般纯洁的眼睛来看在北平生活的点滴记载着英子七岁到十三岁的成长经历旁观着成人世界的悲欢离合凭着她微妙的记忆将年幼时围绕她发生的生活旧事记录下来。

  年幼的英子眼中有不少富有个性的角色例如在「惠安馆」中导致秀贞发疯的真正原因是她父母将她初生儿丢在城门底下英子听了便忍不住回家确认自己的身分。别人讨厌秀贞但英子却非常喜欢聆听秀贞的罗曼史亦十分同情她失去女儿的痛苦; 又例如在「我们看海去」中英子搬家之后遇到因为家贫而偷窃的小偷对英子而言那个人并不是坏人只是因为家里环境不好才出此下策他们约好一起去看海最后也是没下文了。 英子以孩童用纯真的心去看待周遭的每一件事也许不见得完全正确但是有时却可看出大人的盲点。 另一篇的「驴打滚儿」讲述的是英子最疼爱的奶妈她的`丈夫每次来总牵着驴子英子觉得驴子和奶妈的丈夫很像。 可惜奶妈后来发现自己的儿女一死一失散于是和丈夫回去了可见当时传统贫穷的人家会到富人家里帮佣但是自己的小孩就照顾不到了虽然努力赚钱但是孩子却得不到妥善的照顾的可悲。

  本书的每一篇到结尾主角似乎总是离开英子像惠安馆的疯子秀贞、我们看海去那个小偷、奶妈最后连她的爸爸也离她而去了当时她才小学毕业呢!看着无人修剪的花任意凋落也为本书画上句点。

  虽然故事的格调似乎都有些沧桑但是透过英子孩童的眼光去记述则却渗透着一些趣味记得「驴打滚儿」里面有一首很有趣的诗叫做〈下雪〉里面的词是这样的:「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飞入芦花都不见。」读起来充满童真。 这本书中的每一篇故事都不一样有些有趣有些感伤、难过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大家不妨到学校图书馆借阅一起追溯英子的童年世界!

城南旧事读后感11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听着这首满怀惆怅,曲调优美的歌曲,我又仿佛回到了老北京城南的那个小胡同里,静静地坐着,看着东阳下的的骆驼队走过来,听着缓慢悦耳的铃声

  《城南旧事》的作者是林海音婆婆,林海音婆婆说:“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一去不复返。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里的童年永存下来”于是,就这样,写成了一部著作——《城南旧事》。

  说起《城南旧事》,就离不开英子,整本书写的是英子从一个7岁的小女孩长大到13岁,随着英子的观点,故事情节也在不断改变,故事虽是全书的骨骼,但英子的观察更加给予了它的血肉。英子原是一个懵懂好奇的旁观者,观看者成人世界的.悲欢离合,知道爸爸病故,她的童年随之结束,她的旁观者的身份也就此结束,在13岁就“负起了不是小孩子该负的责任”。童年的欢乐就是这样短暂可贵的!

  读了《城南旧事》后,我不禁感叹道,这本书绝不是简简单单的回忆录,而是一本名篇佳作,它告诉我的也是难能可贵的:一个人活在世上,最重要的三样“武器”是真,善,美,拥有了这三样,你可以无忧无虑,毫无烦恼的过一辈子,但说起来容易,真正得到是要花点功夫的。首先真诚,我们要真诚的对待身边的每个人,不欺骗,不算计,实实在在的做一个“两袖清风”的人。二是善良,不要做损人不利己的事,要多为别人考虑考虑,不要自私,贪心。美,是指要去做一个为人好的“美”人,为别人的利益着想,最后,你就真的是美满幸福了!近期,我也了解到了一个真善美的小故事:有一位单身女子刚搬了家,她发现隔壁住了一户穷人家,一个寡妇与两个小孩子。有天晚上,那一带忽然停了电,那位女子只好自己点起了蜡烛。没一会儿,忽然听到有人敲门。原来是隔壁邻居的小孩子,只见他紧张地问:“阿姨,请问你家有蜡烛吗?”女子心想:他们家竟穷到连蜡烛都没有吗?千万别借他们,免得被他们依赖了!于是,对孩子吼了一声说:“没有”!正当她准备关上门时,那穷小孩展开关爱的笑容说:“我就知道你家一定没有!”说完,竟从怀里拿出两根蜡烛,说:“妈妈和我怕你一个人住又没有蜡烛,所以我带两根来给你。此刻女子自责、感动得热泪盈眶,将那小孩子紧紧地抱在怀里。

  “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泊”耳熟能详的旋律又响起了,算是致我已逝去的童年吧!

城南旧事读后感12

  在炊烟里,在北京城的霞光下,是那个小姑娘,一翘一翘的辫角,奔着,走着,向那记忆中的城门跑去了,向她那无拘无束的童年奔去了。她是谁?她,就是英子。

  小小的她,随父母几经周折来到这巨大而寂寞的北京城。没有朋友,只有自己家的奶妈——宋妈。什么都让她感到新奇,冬阳里的骆驼队,也能引发她一连串的幻想与期盼。她小小的世界里,装着满满的童真与希望。但是人总是要长大的,从惠安馆开始,英子的童年就开始一点点的往终点行去……

  惠安馆里有个疯子,英子是知道的。所以即便让她过去,她也是怕的,女疯子整日疯魔般念叨的孩子,她也原以为是不存在的……直至她略略知道了秀贞的悲剧,她并不是疯子,又到她认识了妞儿,知道妞儿也不是那人家亲生的——她仿若知道了什么石破天惊的秘密。在那个风雨交加而黑暗的夜晚,她是如何撑着自己小小的身子跑进那漆黑的夜里,是如何为了给一个家庭团聚的机会而偷出了家里的金镯子?可是秀贞和妞儿死了,死在了冰冷的`铁轨下,死在了火车的车轮下……他们一家人再也没有机会团聚了。秀贞和妞儿,本身就是个悲剧,人们说她们薄命,人们说秀贞活该…英子小小的心里,有那么多委屈无法诉说。她的童年离她远些了。

  野草丛的深处有个人,他是英子在捡球时意外发现的。英子与他许下了“以后,我们一起去看海!”的诺言。他又经常与英子聊起他优秀的弟弟,英子心里想着,他是个好人吗?也许是吧。直到那一天,她手中的小铜佛终于出卖了他。英子终于知道,他是个贼,拿着偷来的东西供弟弟上学。他是个好人吗?是个坏人吗?人们都说他坏,英子小小的心里,却无声的呐喊着。她的童年离她远些了。

  还有那么多那么多的故事,兰姨娘,德先叔,再有宋妈那懒惰的丈夫,两个可怜的孩子,一个死了,一个卖了。宋妈天天挂念的孩子,居然一个都不在了。英子不明白宋妈为什么不管自己的孩子——可没有宋妈,英子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呢?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英子唱了五年的骊歌,终于到别人为她送行了。英子觉得自己长大了。粉红的夹竹桃别在头发上,仿若父亲的陪伴,父亲老了,也病了。常常有人要她做大人,她的童年可还是没有走啊。可直到她归家,她却知道父亲已经去了医院…父亲的花儿落了,她的童年也走到了尽头。

  英子的童年,只留存在城南。与凋零的夹竹桃,与车水马龙的景象流转,一齐消失在了时间的长河中,再不归来。

城南旧事读后感13

  五年级时,我读了一本书——《城南旧事》。书中的那一幕幕情景至今仍在我的脑海中勾勒着,让我久久难以忘怀……这本书,使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快乐、幸福、悲伤、离别、无助。这本书的作者是林海音,全书透过小女孩英子稚嫩、弱小的双眸,讲述了大人世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文章中的主人公英子,聪明善良。她有一个好朋友,叫秀贞,别人都认为秀贞是疯子,没人跟她讲话,唯独英子对她表示了友善,并和她成了朋友。为了帮助妞儿和秀贞寻找她们的亲人,英子偷偷拿出了妈妈的金镯子帮助秀贞。还有那个蹲在大槐树底下的男人,他为了供弟弟完成学业,供养母亲,自己冒着危险去做贼,在别人眼里他是一个小偷,但在英子看来,他可不是坏人,反而和他成了朋友。这些在别人眼中的坏人,在英子那里却成了朋友,这不是她善良本性的使然又是什么呢?英子常说自己分不清好人坏人,其实她是用自己的标准在衡量着世间的人。故事里还有一个人,就是蓝姨娘,她虽然可爱,还讨英子的喜欢,但当英子发现兰姨娘竟和爸爸手拉手,而挺着大肚子的妈妈正在灶台边炒菜时,她心里难过,为妈妈打抱不平,可又不知如何表达,最终,聪明的英子通过牵线搭桥,促成了兰姨娘和德先叔的婚事,这一切爸爸却被蒙在了鼓里……读到这里,我不能不佩服英子,小小年纪居然这么有智慧,真是个小机灵鬼呀!此后,我再也忘不了那个扑闪着大眼睛的小姑娘——英子!

  父亲中年早逝后,28岁的母亲做了寡妇,英子为母亲痛心,爱她的母亲没有回天津,尽自己一切所能不让孩子们吃苦,英子仿佛在一日之间长大成人。我不由得想起了妈妈对我的爱与呵护。与英子相比,我的童年过得无忧无虑,她的童年之路却跌跌撞撞。沉浸着淡淡哀愁的'童年,因为她的的纯真、无邪,一切又是那么的真实、纯朴。她会用善心对待每一个人,不管是好人、坏人,在她看来,每个人都是相同的,这种难得的想法、美妙的意境使人不忍心打破。

  这本书中的一个个人物,形象鲜活、真实,再加上作者那朴实的、诗意的语言,使我不自觉地被他们深深吸引,为他们哭,为他们笑。透过他们,我了解了那个时代生活在各个阶层,尤其是社会底层的贫苦人民的生活状况。它就像一面小小的镜子,照出了20世纪北京城南,乃至整个中国的社会现状……

  《城南旧事》,一本你不可错过的书!

城南旧事读后感14

  “从记事开始,童年就成了我的美妙回忆。”这是女作家林海音说过的。城南旧事是她的著作,在这本书中林海音被称为小英子,她写了许多童年发生过的事,用一个稚嫩的孩子的思想,为我们讲述了一件件有趣又含有深刻哲理的故事。

  这本书主要写了《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爸爸的花儿落了》、《驴打滚》和《冬阳、赶集、骆驼队》这一系列故事。小英子等一个个形象鲜明的人物跃然纸上,让我记忆犹新。

  小英子乐于助人,让我十分敬佩。不时,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书中这样一段场景:我撩开妞儿那狗尾似的辫子,认真的盯着那颗黑色的斑点,忽然我想到秀珍家弄丢了的小柜子,我几乎要晕倒。牛儿把脸转过来,贴紧了我的脸,呀!英子好可怜,你怎么这么热。我扶着妞儿站起身,镇定的说,今晚惠安馆门口见,我带你找你的亲妈。这段写的是英子着凉后发烧,还要坚持带妞儿寻找亲爹亲妈,她乐于助人,即使在生病时也不例外。读完这段,我感慨万千,英子竟然这么善良,她纯洁的心灵感化了我:为了同伴献身,没有顾及自己,因为小英子的世界里,所有人都是善良的。

  她用纯洁的心灵看待哪怕是窃者。小英子玩球时无意发现了草丛中的那个人,因此并不认为那是一个坏人,而是为他帮助弟弟的事情而感动。后来当他被捕时,因此又困惑了;当他终于在毕业典礼时看见了小偷的.弟弟时,才明白了一切。我闭上眼,仿佛看见了英子那个纯真的心灵,我被她儿童独有的纯洁打动了。她的纯洁,像朵花一般倾吐芬芳;她的善良,像灯光一样温暖着人们的心灵;她的童真,像小草一样生机盎然。

  时光很快就过去了,英子成长了。就在她快毕业的时候,父亲病倒了,这对年纪尚小的英子来说是晴天霹雳,她过早的承担了一切。在父亲去世时英子没有哭,她是真的不伤心吗?不?她是在思考将来的一切,未来的她将要承担多大的苦难。她在那一瞬间成长了,她拥有的镇定和成熟都是我们无法体会到的。我合上书细细品味了一番,作者以一个纯真孩童的视角看世界,在儿童的眼中没有贵与贱,任何灵魂都是平等的。

  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里面的主角都是离英子而去。是啊,成长永远伴随着离别,而离别,何尝不是另一种出发和成长呢?英子的纯真童年是快乐的,是有韵味的,正因为有了童年,才多出一份最难忘的年华。

城南旧事读后感15

  赫尔岑曾说过:“书,这是一代人对另一代人的精神遗言,真是将死之人对刚刚生活的青年人的忠告,真是准备去休息向前来代替他的岗位的哨兵。”的确,书便是这样。

  前几天,我看了《城南旧事》这本书。书中讲的是英子小时候的故事。儿时的作者小英子一直生活在北京,但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北京城。还是胡同生活的时代。长得清秀可爱的妞儿;众所周知的“疯子”秀贞;重男轻女的宋妈,还有讲不清北京话的爸妈。他们都深深印在了我心中。

  《城南旧事》这本书像一幅童年的风景画,很多童年的生活细节都被作者描述的栩栩如生,趣味盎然。老洋槐上的“吊鬼子”,西厢房里的小黄鸡,草丛里的小皮球,跟爸爸乱学歌谣,撮合兰姨娘与德先叔。尽管时代不同了,生活的条件也不同了,但作者纯真的童心并没有改变,因为那是作者最深处的记忆。

  回过头,让我们也想想童年,有多少记忆是我们回味过的。或许真的很少很少。有的人甚至不稀罕去回味,因为他们认为,过去并不能代表现在。但他们又可曾想到:如果没有过去,又怎会有今天;如果没有过去,又怎会有悲与欢,如果没有过去,又怎会有离与合。过去,是重要的!

  童年,是每个人最纯真,最快乐的时代。童年,也是每个人最深处的美好记忆。让我们一起来开启心灵的窗户,去回味心中最美丽的种子——童年的记忆!

  翻开书的第一页,一排小字引起我的注意:“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这本书就是记下林含英奶奶童年的往事。

  “冬阳童年骆驼队”这简单的题目,叙述了整篇文章;简洁的文字打开了你的思绪:每到冬天骆驼队来了,英子(林含英)记下她学骆驼咀嚼的傻事和童年在北平生活的经历,写下了《城南旧事》。从英子惠安馆遇见“疯子”秀贞,在油盐店帮助妞儿,到两个人认识。

  直到天天早上到惠安馆找秀贞,下午在西厢房里等妞儿。但是在一天下午,英子与妞儿在一起,门外下着大雨,英子发烧了。妞儿正说着自己想找亲爸亲妈时,英子忽然想起秀贞的孩子——小桂子,突然往妞儿的脖子后面看,找到一块青记,正是秀贞说的小桂子脖子后面的一块青记!英子不顾自己发烧,忙拉着妞儿找到秀贞,让母女相逢。接着,英子就病倒了……

  英子病好后,已不记得发生过的事情。家里也发生了变故,英子身边的人一个个走了,直到英子毕业,她也不再是一个小孩子了。可是她的爸爸因为得病太重而过世了。英子满怀着伤感结束了她的童年往事。

  书中最后一篇有这样一首歌谣: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就是这童年的往事,这天真的字迹,写下的书——《城南旧事》让我爱不释手。

【城南旧事读后感】相关文章:

《城南旧事》心得12-12

《城南旧事》阅读心得04-02

城南旧事精彩片段09-30

城南旧事阅读心得10-10

城南旧事的阅读心得12-07

读城南旧事心得01-06

城南旧事推荐理由04-22

城南旧事读书笔记06-12

《城南旧事》读书感想范文12-27

《城南旧事》读书笔记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