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读后感800字

时间:2021-05-14 13:04:48 读后感800字 我要投稿

雷雨读后感800字(精选7篇)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雷雨读后感800字(精选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雷雨读后感800字(精选7篇)

  雷雨读后感800字1

  上个暑假读完了《雷雨》,好巧不巧是个雷雨天。在怒吼之后归于沉默的惊雷中,我似乎在窗棂上瞥见了一个女人的身影——蘩漪。

  她是个真正的女人,却被捆绑在无爱的旧式婚姻之中。周萍的出现让她无处寄托的爱火找到了归宿,所以她不顾一切地去爱他,冲破伦理纲常,不顾封建约束,不是作为母亲,而是作为一个女人去爱他。曹禺说“她的生命烧到电火一样的白热,也有它一样的短促”。她完完全全是靠爱活着,她将她的一切情感都埋在了周萍身上,至于别的一切,其实不过是那场轰轰烈烈的爱分化的结果。所以她嫉恼四凤、她恨周朴园、她不顾一切地爱周萍,当这一切过分强烈的情感汇集于一个柔弱的女子身上时,就像雷电击中她一般,她开始燃烧。但周萍是软弱的,他对蘩漪的爱是以对父亲的恨为基石的。他无法给蘩漪她想要的东西,她过分热烈的爱甚至让他感到害怕。所以他去爱四凤,想要离开他所做过的错事。他对蘩漪的爱只是一种报复性的快感,但蘩漪却在每一个幽灵般的夜晚将自己焚烧殆尽。周萍愈是坚定,她的爱火就更加炽热,最后那把火无以为继,她只能任由火焰吞噬自己。

  其实从一切故事开始之前,她进入周家的那一天,她的不羁就注定了她的灵魂永远无法被束缚在周家的沉郁与周朴园的淫威之中。她极端的矛盾与极端的爱恨,成就了那个雨夜的惨剧。她“沉静的、忧烦的”外形下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决心,隐藏着一个女人毕生的爱与恨,在那个雷雨夜撕扯开一切的包装,展露出真实的样貌。

  或许真正酿成这场惨剧的不仅是周萍的背叛,更是她内心深埋的不甘。她比谁都更明白,明白她的生命依附于周萍,一旦他离开,她就只能是周家大宅子里的一个无所归属的幽灵。所以她甚至愿意和四凤共享周萍,只为了让她的生命能够有所寄托,能够不被周家的沉郁所消磨。她是咆哮的雷雨,是吞噬一切的黑夜,用自己将周围的所有所有都燃烧得干干净净。

  我爱她的纯粹、爱她的疯狂、爱她的大胆,也痛惜她的悲惨。于是每一个雷雨夜,我似乎都能看见一个女人在惨白的雷电中飘荡,她有着大而灰暗的眼睛和高鼻梁,令人觉得有些可怕,但是眉目间看出来她是忧郁的。

  “她觉得自己的夏天已经过去,西天的晚霞早暗下来了。”

  雷雨读后感800字2

  先得讲讲曹禹。其人原名万家宝,出身于一旧军官家庭,其父极专制,大概也是《雷雨》中周朴园的灵感之源吧?曹禹写此剧时时值1933年,中国文化受外来文化冲击影响较大,不少“洋物”出现在剧中,多少决定了剧情发展。有人说这是一篇悲剧,这我到是赞同的,确实故事结束三人死去,两人发疯,而这一切都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同时地发生了。这样的结局多少有点令人震动。

  故事牵涉到的是两家人,其间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鲁家丈夫鲁贵,妻子鲁侍萍,侍萍婚前曾与周家老爷周朴园发生地下感情,当侍萍生下大海和周萍后被周朴园所抛弃,便与鲁贵结婚,生一女曰鲁四凤。周朴园与蘩漪结婚生下周冲。而后鲁贵、四凤为求生计,至周家作佣人。蘩漪勾引周萍,而周萍却衷情于四凤。其间人物关系到四幕结束终于真相大白。四凤受刺激跑出门不慎触电线,周冲捡电线,结果两人触电而亡。周萍随后自杀,留下两家做妻子的双双发疯。对于周朴园来说,在那个雷雨的晚上,这个可恨的男人被惊呆了。他一切的掩饰被撕得面目全非,经营了几十年的大厦瞬间坍塌,他只好呆呆地望着半疯半颠的侍萍、蘩漪,自杀的周萍,触电而死的周冲、四凤,离家不再回来的大海。他的亲人一个个离他而去,命运的惩罚在他身上显现,可以说,雷雨中他品尝的苦果,点燃的火苗摧毁的不仅是周公馆,还有他所代表的那个必然要灭亡的阶级。

  曹禹写这部戏剧,字里行间对悲剧的结局有所铺垫。文中两次提到花园中的电线落地,正为四凤与周冲之死张了本。由于这部四幕剧只发生在一天之中,必穿插了天气变化,从第二幕开幕,天气开始起风,一切都有要下雷阵雨的预兆,而全剧四分之三的情节在压抑的自然环境中进行,怎不令人心情压抑?

  这出悲剧在这两个不幸的家庭中出现,是早有预料的,作者借此无情地毁惨了旧社会的.家庭与社会,无辜的人和有罪的人一同走向毁灭……

  正如曹禹所讲的:“《雷雨》所显示的的并不是因果关系,并不是报应,而是我所觉得的‘残忍’。这确实为一部‘残忍’又不得不发人深思的剧作。”

  雷雨读后感800字3

  最初接触《雷雨》是在中学时期,那时候我的眼里人只有两种,好人和坏人。如果断定此人是好人,那么就算是他做过一点坏事,我仍会宽容的对待他;相反,如果他是坏人,他做什么,我也会感觉他是有阴谋的,周朴园就是我眼中典型的坏人形象。

  《雷雨》中周朴园是一位封建家长,又是一位资产阶级代表人。他视工人的生命如儿戏,为了钱不择手段;抛弃了为他生子的鲁侍萍,控制着妻子繁漪;他试图操纵周围的人和事,当时读他,只用一个词形容“阴狠自私”。对他的态度讨厌至极,甚至觉得四凤,周冲,周萍的死亡都怪他。现在重温《雷雨》,才发现以前忽略了很多细节,这些细节也让我重新审视对周朴园的看法。

  序幕中老人对楼上的太太和楼下鲁奶奶的关心慰问,第四幕中周朴园对周冲流露出的父子之情,他是一个想要多和儿子说说话的孤独的父亲。还有剧中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和眷恋,虽然在看到了侍萍本人后他惊慌,恐惧,完全没有了曾经的温情,但是站在一个带有封建性质资本家的角度上看,在看惯了社会和商场上的尔虞我诈,明争暗斗之后,再次意外的见到昔日的情人,周朴园的脑海中最先迸出的自然是“侍萍可能是被对手派来威胁自己的”,这样看来,任谁,都会脸色大变,问清来人到底有什么目的。

  在我看来,现在的周萍和四凤就像昔日的周朴园和鲁侍萍,在最初不掺杂任何功利色彩时,他们两个人对爱情轰轰烈烈,谁有会知道,年轻时候的周朴园不是真心待侍萍,想要许她一辈子的幸福呢?可是封建家长制和残酷的现实一点点地吞噬了这美好的爱情,门第的差距逼得他们分离了。如果周萍和四凤没有死亡,那么我想他们活着的结局又会是下一对周朴园和鲁侍萍呢,谁又能保证胆小怯懦的周萍不会在社会这个大铁炉里被炼得和他的父亲一样自私残忍呢,或许死亡反而对他们是一种解脱。

  重温《雷雨》之后,这一代年轻人的悲剧该责怪的不是周朴园,而是当时那个社会,它是一个大染缸,染黑了人性,周朴园也是一个被人同情的“老人”。

  雷雨读后感800字4

  《雷雨》这篇文章在高中就已经学过,但那时学的只是一小部分,寒假中细细把雷雨全部读完,确实有不一样的感受,因为一篇文章只知道一小部分确实不能掌握小说的主要思想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周朴园,故事的源头,作为一个旧社会的资本家,言行所表现出来的都是商人唯利是图和阴险狡诈。假如当初他没有抛弃鲁侍萍,那鲁四凤、繁漪就不会出现,那么周萍的两段恋情就不会发生,那么惨剧也不会发生。可这只是个假设,事实上因为他的贪婪,他的无情,使他做出了一切,导致悲剧的发生,但是到了最后,鲁四凤、周冲、周萍死了,鲁侍萍、繁漪疯了,鲁大海不见了,唯独他完整无缺。可我们知道事实上他失去了一切……

  其实我觉得周朴园是爱侍萍的,他的所作所为,只是为了填补自己空虚的心,当他思念的侍萍出现在他面前时,他慌了阵脚,资本家的势利、狡诈暴露无疑。他认为侍萍会来勒索他,害怕侍萍向他算旧帐,害怕自己的名誉和财产受到威胁。这样,一前一后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便把他的嘴脸暴露了出来,鲜明的性格跃然纸上。曹禹最喜欢繁漪这个角色,但他没有刻意美化她。她的发疯是她唯一的下场,因为她的性格和当时的社会格格不入。一个占有欲如此强烈的女人在失去一切希望后,她只能,。确实她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

  矛盾的冲突穿插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每个人也由矛盾的驱使找到了自己应有的下场,似乎唯独周朴园的例外,可我还是不明白,他为什么苟活。试问如果有一天地球大爆炸,到底是死的人可怜,还是活着的人可怜呢?他看着身边的人都人不像人,鬼不像鬼,那最受煎熬的就是他了,可能曹禹先生要的就是这个感觉吧!

  三十年的漫漫时光,三十年的爱恨纠葛,三十年的泪与鲜血铸就了一场悲天恸地的雷雨。这雷雨下冲刷的,是中国封建旧社会吃人的礼教传统,是剧中人痛苦与矛盾交织的情情仇仇,是命运之神狞笑的薄薄嘴角……一场雷雨,一场梦。梦醒之后,一切成空。这不仅仅是一个故事。这是一个时代所铸造的暴风骤雨。风雨之下,世间一切罪恶丑陋原形毕露,无处藏身。没有什么爱能穿越这无限悠长的时间,没有什么事能真正达到永恒。人生如梦,梦里泪雨滂沱。梦醒之后,自己的人生还是要自己勇敢的走。

  雷雨读后感800字5

  读了《雷雨》之后,深有感慨。《雷雨》的几个人物,他们的性格各不一样,给人以一种灵魂的诠释。

  《雷雨》没有童话的天真,没有爱情故事的浪漫,没有喜剧的快乐,没有悲剧的凄惨。它更多的是,给人一种解读的机会,让群众认认真真地读一读这个家庭所产生的一切。曹禺手下,只但是是几幕的对话,但是却是这么深刻的,却是这么强烈的,让一种思想静静的侵入你的内心深处,慢慢品尝人性。这是一件多么的严厉,但是对于书中的人物,总觉得,他们是那样的可笑,那样的滑稽。

  我想说说周繁漪,这么一个具有火热的心灵的女性,真的很不轻易。嫁给一个毫不在于自我的丈夫,拥有一段被人看作完美而背后却比任何人都惨痛的婚姻。他的亲生儿子,爱上了下人的女儿,下人的女儿,又与自我苦苦相爱的大少爷相恋。故事看似复杂,实际很简便,他为了爱,而追求自我的幸福,追求原应属于自我的一切。不希望任何一种幸福从指尖流过。可惜了,也是因为他总是在爱的执着如软弱之中徘徊,让他一步一步地 走向了黑暗的深渊。

  这个家族最后悲剧的置成元素,有好多好多:周朴园的荒唐,周繁漪的不检点,周萍的懦弱与软弱,周冲的天真不懂事,四凤的异想天开,还是什么?但是,也不妨那样想一想,也是因为了周朴园的荒唐,周繁漪的坚贞与执着,不更是难能可贵。又会有谁像她那样,怔怔的表现一个女生的惊人的内心世界。周繁漪追求爱情,为自我所爱的人而去爱,视为不检点的话,只能说,她的命运太喜剧化了。倘若周萍不再懦弱与软弱,坚持下来当初与周繁漪,可令看为年纪大他几岁的女性的爱情,那么,他们会离开这个阴暗的家族。继续一段常人无法想象的日常,这是多么的艰难,以致于,周萍没有坚持下来……

  但是,读懂了这个家族的命运后,我会觉得,那样的一个女性,是伟大的,它即使不是生长在太阳下纯洁的百合,但是,确是让旁观者永远不能体味芳香的黑色郁金香。

  对于《雷雨》,真的很好看,若是有谁的思想,能够创造那样一个深刻,震撼的故事,只但是是简简便单的对白,就足以洗涤一下心灵的污垢了!

  雷雨读后感800字6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这是张爱玲曾经写给胡兰成的话,虽时隔了半个世纪,我认为这依就是最理性的话之一。

  张爱玲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苍连、凉无望的,牵手过后便是放手,“死声契阔”却还要说永不分离。是啊,这个世界本身就是个谎言的世界,当爱情之花温柔的凋谢时,才明白真爱只是美丽的童话。其实,所谓的爱情在冥冥之中,苍天早已有所注定。

  想起了繁漪,一个在《雷雨》中被爱情伤的体无完肤的女子。繁漪,她就像一个活死人,有着一颗被爱情遗忘的冰冷的心。但是爱情始终是女性永恒的期待,无论你身处在怎样的环境之中,你依然渴望一把像火一样的爱情点燃你内心冰冷的坟墓。正如繁漪一样,她十八年来陪着一个暴躁专横的丈夫,早已心如死水,而周萍,正好是点燃她内心之火的救命稻草。

  我认为在《雷雨》中,繁漪是个罪人,也是个受害者。她就像在黑暗之中铿然而泊的血莲,冷漠。诡异。妖艳。将生命之火点燃到像光电一样白热,但你却如同灯丝一般短促,将生命顿时化为乌有。“也许爱与恨正是《雷雨》所要表达的主题,周朴园。鲁侍萍哪一个不是恩怨情仇,只是繁漪将爱与恨诠释的更加淋漓尽致罢了。”

  喜欢繁漪,觉得她很可爱,也许这样的用词不是很恰当,但我认为她的可爱就在于她的不可爱,她用一种传统一种端庄,一种贤妻良母去野性的爱一个人。套用《士兵突击》许三多的说话方式,这比大胆还大胆。

  至于周萍,我不喜欢他。他根本没有爱过繁漪,他说“我尊敬父亲”,我敬佩父亲,多么虚伪,他见着四凤,觉着她有“青春”她有美貌,就因为这一点,他根本就配不上繁漪。

  周萍死了,在惊心动魄的雷雨之夜,爱与恨的嘶杀之中死了,当一切又回归平静时,我们应该明白,爱恨终究不能长久,繁漪只是做了那个年代的牺牲品。

  爱是什么?“只不过是你伤我,我伤他,痕已请,痛尚存”,为此而已。它就如同神与佛与轮回,与一切宗教信仰一样,一直信则有,不信则无的心证罢了。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雷雨读后感800字7

  一口气看完《雷雨》后我心情着实激动了一阵子,可能是近来沉湎于《理想国》等让人脑抽筋的学术著作,而少看文学作品的缘故。初中时便想看这部书,因为当时“中学生必读课外读物”之类的书目上总有它的名字。可我竟一直没看,或许是因为我对戏剧不怎么感兴趣。看莎士比亚也会因为那些繁冗的抒情长段而厌烦(当然,也有翻译的影响)。

  不看戏剧的原因之一,是里面的场景布置等段落时时提醒我这只不过是一出戏。《雷雨》也不例外。读到一半时我便想,四凤一定会死,尽管我不愿意她死。因为她是全剧中最无辜,最惹人怜的人物。安排她的死,既符合她的命运(即剧情的发展),又定会造成极好的悲剧效果。结局也不出所料,只是没想到死的是三个人。周萍是我一直觉得最难演的,因为他身上集中了太多的矛盾,他是个悲剧人物,却不易获得观众同情。后来读曹禺的序时,发现他也这么认为。

  我向来不晓得怎么写书评。以来我实在没有那种冷静地读书,然后站在批判的立场上客观地分析作品的能力。读完一本书通常我只能体会一股模糊、激动、复杂的情绪,笔头想写什么却写不出,闷头一睡第二天心情平静又重新开始读另一本书了。二来我觉得读文学作品嘛,能进入到作者的情感,不求甚解也就够了,不喜欢那些像高中语文阅读题一样的分析、解构作品的评论家,更瞧不起豆瓣上一些故作高深的言论。也因为这个原因,我素来对中文系似乎有一种偏见。我觉得中国文化里就讲究一个“悟”字,多读多背多思就是了。正如作者所说:“我对《雷雨》的了解,只是有如母亲抚慰自己的婴儿那样单纯的喜悦,感到的是一团原始的生命之感。”“我很钦佩,有许多人肯费了时间和精力,使用了说不尽的语言来替我的剧本下注脚。”

  最让我喜欢曹禺的,是他序里的第一句话:“我不知道怎样来表白我自己,我素来有些忧郁而暗涩。”这让我想到朱自清的“热闹是他们的,而我什么也没有”以及那一代的文人们。

  最后小小地自豪一下,《雷雨》是曹禺在南开读书时开始构思的。

【雷雨读后感800字(精选7篇)】相关文章:

精选《雷雨》读后感09-09

雷雨读后感30011-19

雷雨读后感100011-19

《雷雨》的读后感11-19

关于雷雨读后感07-18

雷雨读后感800字(精选5篇)06-17

《雷雨》读后感800字(精选10篇)01-30

雷雨读后感1200字11-19

雷雨读后感950字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