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读后感

时间:2020-10-17 13:13:23 读后感800字 我要投稿

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读后感

  《挪威的森林》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于1987年所著的一部长篇爱情小说.那么接下来小编给你们带来《挪威的森林》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读后感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一

  2月份我借了《挪威的森林》,大概是因为看了村上春树的《我的职业是小说家》,就对他的作品产生了兴趣,想找一本来看看。

  借回来后先看了序,和开头,不知为何就没有看下去的想法了。可能是开头的草坪、直子、井,并没有让我产生一探究竟的想法,所以一直放在那里,几次拿起,看了几页,还是放下。直到这周,周四,下着大雨,想起这本书实在已经借的够久了,该还了,还之前看一下吧。拿起书,看下去,翻过开头那几页之后,一个渡边的世界就在我眼前展开。放了4个月没看的书,居然两个晚上就全部看完了。

  因为村上春树曾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所以我一直觉得他的书一定是有着很深刻的内涵,需要很用力的阅读,去理解。《挪威的森林》是他很知名的作品,在中国的传播也很广泛。但其实这本书非常易读,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展开,让读者随着渡边一起经历那些美好的、心动的、迷茫的、痛苦的青春日子。

  关于这本书是否是一本恋爱小说,我觉得不算是。这里有爱,但并不是纯粹意义上的爱情小说,至少和我心中的爱情完全不同。我心中的爱情是唯一的,是排他的,是纯粹的,是坚定的。而这本小说绝不是要歌颂,或者说是描写这样一种爱情。

  村上说这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小说,大概这才是这本小说想要表达的主题。不管是爱情,友情,学业,死亡,还是别的什么,都是一段成长的经历。从孩子变成青年,理想世界和现实世界碰撞,去和更多的人发生联系,我们怎么看待自己,怎么看待别人,怎么看待世界。我们要追寻的是什么?我们要遵循的又是什么?

  时间和空间把我们和这个世界相连接,在这个世界里我们又不可避免的会和别人相遇,以什么样的姿态去长大,是逃避还是坚强,是孤独还是融入?木月的时间停留在十七岁,直子几年后也随他而去。这些明明正处于最美好年纪的人,为何会选择死亡?物质已经相当丰富的今天,我们的精神是否得到了好好的照料?

  即使自诩正常的我们,也要时时观照,看看自己的内心,清理一下堆积的尘土,把心的窗户打开,让阳光透进来。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但是独处对于大城市的年轻人来说,已经快成了必修课。而且就算和外界产生了联系,那是否是内心渴望的联系,是否是和想聊天的人聊天,说的是否是自己真心想说的话。并不是发生联系,就可以不成为孤岛。我们的心安放在我们自己的胸腔里,它会寂寞,它会渴望了解,渴望共鸣,也害怕受到伤害。

  我们会经历挫折,伤害,打击,让我们成长,但值得被感谢的不是那些伤害我们的人,打击我们的事,而是那个坚强的自己,和在我们身边的人们。慢慢的,青春的迷雾会散去,你会发现什么是对你重要的,什么才是你真正渴望的。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二

  挪威的森林贯穿全书的就是作者多次提到了的,“死不是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全书的结构也如作者所说,并不以死为终结,这里有作者的无奈即每个人都会死,也有作者面对生活的勇气即有死才有生。作品中最主要是两次死,很相似的两次死。一次是木月的死,木月死后直子和渡边的关系便开始了,另一次便是直子的死了,按玲子的话说就是“你选择了绿子,而直子选择了死”两次都是由死而引出了新生。另一个相似之处是,木月在死前见的最后一个人不是他最爱的直子而是渡边,这似乎应该是木月把直子托赋给了渡边,直子在死前见的最后一个人也不是渡边而是玲子,同理应理解为直子把渡边暂时托赋给了玲子。

  渡边本书的男主角,一个实在是很普通的'人物,普通得让人难以留下印象。他对学校这个小社会内部虚假、肮脏也是很厌恶的,但他却也没有去改变这一切的想法,甚至有点逆来顺受的意思,因为他很清楚这是无法改变的,这就是渡边的无奈了。不过他最强捍的也就是这种逆来顺受了,似乎任何人都不能影响他的生活轨迹,虽然他也并不知道自己想去哪里或将要去哪里。不过渡边的心理也不太成熟,他在寻找一种既不伤害直子,又不伤害绿子的方式,但这种方式是不存在的,“如果每个人正义都大行其道,每个人都得到自己的幸福的话,必然导致混乱”,在直子死后渡边想通过旅行来找回自己但却失败了。直到渡边见到玲子,玲子说“你选择了绿子,而直子选择了死”,此时应该说渡边解到了相对于已经失去的更应该珍惜眼前存在的,应该停止对生者的伤害。

  通篇看完,小说呈现出一种淡淡的哀伤,夹杂在青春年华中,淡得尤为深刻。书中经常出现富含哲理的对白,特别是那个考公务员的男生,经常出语惊人,“不要同情自己”,可惜和绿子的对白没什么特色,而绿子的话最多,所以在我看来绿子对作者而言并不是最佳选择。作者的比喻常令我叹为观止,描写两种不同的沉默,“好像小石子落进了无底的深井”,“好像全世界所有的细雨落在全世界所有的草坪上”很妙。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三

  想着假期百无聊赖,舍友便介绍了所谓经典必读的《挪威的森林》,果如其然,捧上一读便爱不释手,其间常废寝忘食,读后感《挪威的森林》600字。给我的感觉,全书笼罩着一层幽婉凄凉的冷调,其中穿插一些不少的逗乐情节让读者从阴沉的气氛中捧腹大笑。读罢,心里不禁喟然长叹,那句话——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我不禁醒悟,死并非永远消逝,它时刻影响着生者,存在于生者的生之中,并引导生者一步步成熟,成人。木月在死前见的最后一个人不是他最爱的直子而是渡边,意味着木月把直子托赋给了渡边,而渡边似乎也从木月的死悟到了一种对直子的责任。而直子选择了死亡,也让渡边领悟到他应该所追求的幸福是现实中活生生的,可以冲破黑暗享受到阳光的绿子,而不是过于追求完美,虚无飘渺的直子。这两次挚友的死亡也让渡边慢慢走向成熟。

  故事中出现的那口井,我认为那是孤独的源泉,而掉入那口井的人被孤独折磨,必死无疑。而痛快的结束方式,也就是书中所描述的种种陷入孤独深渊的人为了拯救自我而选择了自杀,这也反映了战后的日本,一个有一点良心和追求就要疯掉的时代,经济虽然复苏,但整个社会像一条巨大的冰凉的铁链将人们紧紧缠绕、扭曲,制造悲剧的根源是社会的丑陋,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造成了那口井的存在,导致每个人都在走向毁灭,而彼此在灵魂上互相排斥,仿佛解除痛苦方法只有变成精神病人然后再自杀。悲乎哀哉!

  相反,小说中出现了令每个人都憧憬的疗养院——一个人人互相帮助,靠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来治疗精神病的机构。但这种地方不可久居,一旦沉溺其中便不想融入真实的现实社会中。我开始有点理解林少华先生在译序所说的渡边把玩孤独把玩无奈,也就印证了直子所说的“对你我从不担心,你绝不会掉入那口井里。”,渡边在各种孤独无奈面前平静对待,逆来顺受,似乎任何人都不能影响他的生活轨迹,这也和绿子相似,或许这才不至于他们选择自杀吧。

  文中也有不少情节令我扼腕叹息的,其中就有直子选择了自杀,个人真为那段感到伤感惆怅。村上将直子的死突然安排在第十一章的第一句话,令我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给泼了一盆冷水,我反复翻看,简直不敢相信,恍若我精心构筑的空中楼阁,被一段话付之一炬,顷刻间幻化残垣断壁,内心凄凉到仿佛失去直子的是我而不是渡边。村上,你还我直子啊!!可是转而细想,直子的死或许更能警醒人们思考社会现状。可是一想到可爱的直子作为时代的牺牲品,内心的悲凉反复惊起波澜,久久不能平静的痛。尼玛,为什么还是要直子死啊,能不能网开一面啊!!

  还有直子竟然连爱都没爱过渡边,直子一直爱的是木月,而对渡边,又是另一种情感吧,或许是作为陪伴着她守护着她远离那口井并作为与外界联系的渠道的一种感激吧。她无法遗忘过去木月的死,也无法留住现在美好的幸福,未来的一切相信仅剩下的伤害,她不知道怎么面对过去和现在,所以选择一个人的未来。或许,那会是她最真实的梦吧。

  不得不提,文中出现各种对性的挑逗也让我更为清晰的了解性与爱,想不到日本是如此奇葩到在60年代“性”就介摸开放了,想必是经济复苏时代衍生的孤独所迫,用于解决大众内心寂寞的发泄方式吧。想到这里,我们真的实实在在太落后了。但我个人觉得这种繁华背后所衍生出来的是一种扭曲变味的性爱观,我还是很是支持纯真的恋爱,就像文中纯美童真式的初美。想到这里,初美和情欲泛滥的永泽能在一起三年,还真是奇迹啊,同时也被为爱付出再大的代价也无怨无悔的初美所深深的感动,最后她也选择自杀也深为可惜,也再次痛诉纯美的梦想不可能在如此现实中实现的悲哀。同时我还真为村上笔下的性描写所折服,完全没有阅读违禁小说的那种羞涩,他真诚的笔触让每位读者坦然和留下美好的印象。

【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读后感】相关文章:

村上春树 挪威的森林11-13

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语录08-11

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语录09-28

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语录集锦11-15

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经典句子11-10

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经典语录08-09

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经典语录摘抄08-07

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经典语录大全10-06

村上春树经典作品《挪威的森林》11-14

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的经典语录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