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宝藏读后感600字

时间:2020-10-13 09:21:15 读后感600字 我要投稿

国家宝藏读后感600字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家宝藏读后感600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国家宝藏读后感600字

  国家宝藏读后感600字1

  暑假里,我阅读了《国家宝藏》这本书,书中介绍了从新石器时代到民国13个历史时期当中最为重要的27件文物,以及文物背后的精彩故事。这些文物涉及艺术、建筑以及军事等方面,充分展示了古代上下五千年的智慧。

  其中我最为着迷的就是越王时代的越王勾践剑了,它深埋于湖北江陵望山的楚墓2400余年,1965年出土时竟然寒光醒目,毫无腐朽。根据书中的介绍,它有着菱形花纹的剑身,虽然是青铜色的,但是我们可以在复原图上看到这种青色的纹路其实是银色的锡;往末端看,就可以看见“越王鸠浅自乍用剑”的铭文,说明这是越王勾践使用过的剑。它的剑刃是金色的,而且异常锋利,据说锋利到二十余层纸一划而破。剑格正面镶有蓝色玻璃,背面镶有绿松石。剑柄底端翻卷成圆箍形,而内铸有0.2毫米的11道同心圆,据说到现代还没有工匠可以还原这样子的圆环。这就是越王勾践剑,可见当时的铸造工艺是如此让人惊叹,已经到了黑科技的地步,甚至超越了现代工艺!

  古人们是如何运用智慧和技艺来完成这样一件精湛的`作品的?剑刃和剑身看上去颜色不同,材质也有所区别,它们是怎么连接在一起的呢?剑身上的菱形纹路又是怎样铸造出来的呢?难道它真的运用了黑科技做成了千年不腐吗?通过考古学者的努力,我们了解到越王勾践剑是通过一种叫做树枝晶的金相组织连贯剑刃和剑身,从而一次性铸成的;剑身的菱形纹路则采用了铸槽填锡的方式;而剑本身含铅量少、墓葬环境适宜、带有剑鞘也决定了它的千年不腐。如果这把剑的铸造工艺传承到现在,肯定会让人们啧啧称奇的。

  《国家宝藏》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古人是如何完成各种不可思议的作品,如何用文字或绘画来传递想法和观念,从而认真、深刻地了解到我们华夏名族智慧的结晶。而书里的这把剑可以称得上是中国沉睡千年的的剑魂,是剑的传奇,我们也要向这把剑一样,发挥科技的力量,创造出人类的传奇。

  国家宝藏读后感600字2

  “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本有关中国古人智慧结晶的书,那就是青少年版《国家宝藏》。这本书带我们游历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在这些宝藏中搜索古人的思想文化和当时朝代的情形。

  这本书向大家展示了古人的什么结晶呢?我慢慢说来!这里有新石器时代的“古笛”;春秋时期的“越王勾践剑”;西周“大克鼎”和大秦的“杜虎符”。这些文物都向我们展示了当时朝代的工艺技术。从这些文物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每个朝代的文化。从新石器时代的玉器,到商朝的青铜,唐朝的瓷器,再到清朝的瓷母。整个发展了几千年,太厉害了。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秦国的杜虎符,像一只大老虎,1937年出土,长9.5厘米,高4.4厘米,厚0.7厘米。虎符是古代调兵的一种凭证。虎符分成左右两半,右半边留在朝廷,左半边给军队。要调兵时,朝廷使者就带虎符来军队合符,可以合符,军对就能出兵。虎符虽然很小,可用处很大,可不能小看,价值更是连城。

  我曾经在浙江博物馆观赏了“宁波万工轿”、“良渚玉琮”和“彩凤鸣歧”七弦琴;在陕西历史博物馆,还看到了“石鼓”、“杜虎符”,可是,看见的只有一半了,还有一半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我还去了上海博物馆看了“大克鼎”。

  这本书展示了这么多珍贵文物,真想跑完全国博物馆呀!

【国家宝藏读后感600字】相关文章:

国家宝藏 拓展项目08-09

国家宝藏 拓展项目2篇08-16

国家宝藏引爆博物馆寻宝旅游热10-14

挖宝藏的励志故事02-12

《国家》读后感1500字05-26

李杨:开启你的宝藏10-08

自己就是一座宝藏的励志故事08-20

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11-14

高中留学国家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