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之死读后感300字

时间:2020-12-17 12:21:12 读后感300字 我要投稿

杨修之死读后感300字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领悟呢?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杨修之死读后感300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杨修之死读后感300字

  杨修之死读后感300字1

  杨修之死,留给后人很多感想。归咎原因,还是因为他太聪明了,甚至能够揣摩出曹操的心思,曹操不仅嫉妒他的才华了,也考虑到留他在身边可能导致的祸害,所以当然是会想出各种各样的理由将其灭掉了。

  加上杨修,以显示自己的智慧,置军纪于不顾,一闻“鸡肋”就自动收拾行装,并煽动其他人也像他一样做,所以他被杀害了,只能说是他自己惹火烧身。

  《三国演义》当中记载,杨修是在汉中被杀害,就其原因,全在于杨修自己。

  这本书是写得很清楚,杨修此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忌讳。他的死因是因为“恃才放旷”这是“杨修之死”的真正原因。

  有一次曹操为了防止有人在他入睡之后行刺,于是忍痛杀了自己的侍卫,还厚葬侍卫,结果遭到杨修识破。

  杨修作为军中主簿,这么多年来没有太大贡献,曹操考虑利弊,最终还是没有留他。

  唉,杨修,又是一个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人!

  杨修之死读后感300字2

  战国时期,魏国的才子杨修很有名气,可惜美中不足。他为人“恃才放旷”,在做某事之前,不顾及其他人的立场和面子,做了不该做的事,说了不该说的话。因此,他屡次冒犯操,最后落了个杀头的下场。

  杨修之所以“恃才放旷”,是因为他有才能,所以不把人放在眼里。每次从他自己身上惹出的祸,都能够解决,而且解决的天衣无缝,所以,他敢说、敢做。但是,现在有的人既没有才能,又没有一技之长,还整天说不应该说的,做不该做的。我们班就有这样的人。

  有一天,上课铃响了,教室外的一群人就开始向教室内流动,刚走到门口,他就把门一关,用力抵住。这时门外的人,就像水管里的水被堵住了一样,进退两难。外面的.人就开始向里面挤了,这样很可能造成事故发生。还好,最后他把门打开了。

  他还经常说他人的坏话,就连老师也难逃此劫。

  我们要学习杨修,拥有才能,但是要学会去尊重他人。这样,我们就是一个大写的人,完美的人!

  杨修之死读后感300字3

  小时候,总听老师及尊长告诫:可别成了贾宝玉,聪明反比聪明误;再长大一些,又说听说了:收敛一些,不要成了杨修的下场!那时虽不知杨修是谁,却大约猜得出:人很历害,只是爱表现吧;最后很惨的吧。

  上初二吧,学了《杨修之死》那篇课文,才终于弄明白杨修的问题了!因大人训诫,我读三国是很晚的,其它倒较早。

  以后,从一些史料中得知,杨修竟与我等是“同乡”,应该是死于曹丕和曹植的争储斗争中;是曹操担心杨修所主谋的曹植集团会给既定的曹丕集团带来麻烦以引起、生灵涂炭,而下决心除了这一能臣的吧?此论点不在此文讨论之列。

  从演义《杨修之死》中观照,用一句现代话说,杨修的个性太过张扬、太能理解、并提前泄露了领导意图,最终获得了彻底被炒。

  这一论点应该说与目前做事立世有违。

【杨修之死读后感300字】相关文章:

杨修之死作品读书笔记07-30

《杨修之死》读书笔记600字07-28

汉修先生读后感100字03-27

《杨绛传》读后感范文1000字03-26

骆驼之死励志故事09-21

杨姓的来源及姓杨的名人07-20

修眉毛教程-修眉的技巧08-07

《杨绛传》读后感1000字(精选5篇)01-24

项羽之死公开课教案09-22

项羽之死教案公开课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