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读一本好书读后感2000字

时间:2022-07-13 08:38:14 读后感2000字 我要投稿

教师读一本好书读后感2000字(精选6篇)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读一本好书读后感2000字(精选6篇),欢迎大家分享。

教师读一本好书读后感2000字(精选6篇)

  教师读一本好书读后感2000字1

  最近,非常有幸的阅读了吴非老先生的《致青年教师》这本书,这本书是吴非老先生告别讲台之作,讲述了他一生的教育经验。刚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并不期待去看,因为我认为书中会出现一些空洞的教育学理论,看得累还深奥,同时收获也甚少,所有迟迟没有翻开。说实话迫于任务我打开书,翻看了序言和目录,我发现序言的语言很贴近生活,平实淡雅,目录也很新颖,都是一些通俗易懂的话,并且让我很有兴趣去继续阅读。文章中,老先生描述了一个又一个亲身经历或是身边的真实案例,让我不禁地去联系自己的教学,如同身临其境。捧着这本书就好像在与老先生促膝长谈,所以每天在累的时候闲下来的时候阅读便成了我每天生活的一部分。

  《致青年教师》全书共有六章,分别是"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阐述了青年教师应该具备的理想和素养。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边读边反思自己的教师心态、教育行为,真是受益匪浅。吴非老先生的这本书是一本有思想、有灵魂的书,是一本能启迪人们思考的书,是一本有智慧、有力量的书,为我今后的教学生涯引领了方向,指明了道路。下面我就谈一下这本书最让我感动、让我思考、给我启发的语句。

  "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教师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良师之心境,如海洋一般辽阔,如长空一样高远。教师心胸博大,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学科,就有可能成为乐园;他的学生才会开垦自己的心灵,建造精神家园。人生中能遇上胸襟辽阔的教师,学生自然"大气",自然能顶天立地。"这段话对我感触很深,教师的胸襟就如同宽广的大海,而学生就如同自由自在的鱼儿,海有多大,鱼儿自在遨游的空间就有多大,海有多深,鱼儿遨游的本领就有多多。我不是一个胸襟开阔的老师,我也曾心胸狭窄过,也曾与学生置气并且口出狂言,也曾因为学生气我而去找学生麻烦,可是当我看完老先生的这篇文章这段话后,我反思自己的言行,你都没有做到的事情你何必要为难学生让学生按照你的意志去做呢?你都没有做到为人师表你又为什么要学生尊重你呢?你都没有一个教师该有的广阔的胸襟你又为什么要求学生做到大气,面朝大海、仰望星空呢?你只是一个平凡的老师,而你的学生也只是平凡的学生,你要想要你的学生顶天立地,你就需要拥有博大的胸襟。我想我会做到的,我会让我自己的学生去开垦自己的心灵,去建造精神家园。

  读了《就让你的眼泪流出来》这篇文章,我也感触很深,因为我感同身受。我是一个眼泪窝子很浅的人,经常因为这样那样的事情流眼泪,可是我基本不在学生面前流眼泪,但是也有一次实在控制不住的时候。那时我带一个班级的班主任,班级总是有同学早上迟到,当时学校有规定,迟到的同学是要扣班级分的,一个月下来我的班级因为迟到被扣了10分,在学校教职工大会上我被点名批评了,那一个月我的班级成了全校迟到学生最多的班级。会后我特别伤心难过,难过的是学生不争气,伤心的是学生都为各自私利而没有为班级利益着想。带着这种情绪我回班级了,看着一双双眼睛盯着我看等着我说什么的时候,我忍不住掉下了眼泪,同学们纷纷问我怎么了,我把会上发生的事情告诉了学生,学生们都若有所思的不说话了,只有几个平时调皮捣蛋的学生用有趣的话逗我开心,今天的这一切就这样过去了,我什么都没多说也什么都没多做。可是让我欣喜却又惊讶的事情在第二天、第三天乃至接下来的一学期发生了,再也没有学生迟到过。这件事让我记忆犹新,这不正是吴老先生所说的:不要在学生面前掩饰自己的情感,不要担心在学生面前流泪,如果这一切有利于他们人性的苏醒。倘若你竭力掩饰,有可能会被学生误认作是冷漠,也又可能会让敏感的学生也去学习克制和忍耐。把你的爱,你的悲伤和失望,甚至你的恨,都真是的袒露在学生面前吧。

  合上书,回忆着书中吴老先生写下的一个又一个耐人回味的小篇章,每一个平凡而又真实的故事都折射出了吴老先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观,让我的感情久久不能平息。吴老先生的文字让我在他平凡的语言中感受到了教育的美好和希望,让我有了继续努力前行的动力。我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我会始终努力着、思考着,幸福的静待花开。

  教师读一本好书读后感2000字2

  反映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反映最新的学科知识发展动态、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和研究成果,反映现代教育技术和先进教学方法,在确保科学性的前提下,进一步突出了教材内容的针对性、实效性、先进性和时代性。特别是书中对小学数学教学过程评价的部分,使我对课堂教学与评价有了新的思考。上学期四年级刚教完后接回一年级,感到应用题教学至关重要。一看到《小学数学教师》中“应用题教学研究”这篇报告感触良多。

  1、在小学教学应用题时采用目前流行的“分类型、给结语、给解题模式”的教法所产生的弊端和给学生造成的损害。这种损害在小学阶段虽然不十分明显,但是已经看到一些,到了中学就更清楚地显示出来。因而问题也就更为严重。这说明采用目前流行的教法,在小学没有真正给中学学习打好数学基础,相反地给进一步学习造成了障碍。学生没有掌握数学基础知识,靠死记硬套公式,是无法进一步学好数学的。这一点很值得我们深思,并加以改进。

  2、紧密联系乘法的意义,加强用方程解应用题,不仅有利于掌握乘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而且有利于中小学的衔接。从而也进一步说明,按照现行教材中对应用题教学的处理方法进行教学,基本上是可行的,不需要另外补充什么结语和解题公式。关键在于紧密联系分数乘法的意义,加强应用题之间的联系,指导学生具体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根据已知未知的不同确定解法。实际上有不少教师是按教材的精神教的,收到较好的效果。当然现行教材也还

  有值得改进的地方,进一步加强应用题之间的联系,加强方程解法。

  3、引人深思的是,在肯定十几年来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有很大提高的同时,也要看到确实还存在不少教法死板的问题,乘除法应用题只是其中之一。值得注意的是,应用题教法死板的问题很早就提出来了,《小学数学教师》连续几年讨论了数学教学要灵活的问题。但是应用题教学中的教法死板的问题依然存在。这正说明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还需要深入开展。如果不彻底改变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就不能提高民族素质,培养出大量的适应新时代需要的新型人才。要提高民族素质,一方面是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另一方面是提高科学文化素质。而提高科学文化素质,不仅是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还应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具有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就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我们要完成小学数学教学的任务,必须不断改革教学方法,特别要加强能力的培养,做有利于提高民族素质的工作。

  课堂教学是由教师、学生、教材、手段一组实体要素与教学思想、教学方式一组非实体要素按特定目的组成的多因素的动态复杂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各要素相互作用又相互制约。因此,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根据教学目标、教材特点、课的类型、学生实际和学校条件,灵活地、综合地选择各种不同的教学途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以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掌握思维方法,发展思维能力。

  学生的学习是认知和情感的结合,每一个学生都渴望成功,这

  是学生的心理共性。成功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为各类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不失时机为他们走向成功搭桥铺路,想方设法使他们获得成功。比如回答问题的时候,针对不同的学生可以采取不同的做法:对于综合性比较强、比较灵活的问题,可以请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同学来回答;对于一般性的问题,可以请学习成绩中等的同学来回答;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请暂时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同学来回答。这样所回答的问题与他们的实际情况相符,回答的正确率就高一些,他们获得成功的机会就多一些,他们的成就感就强一些,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就浓一些。

  在数学教学中,练习设计是极其重要的内容。练习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低年级学生对于大量的枯燥的口算、笔算不感兴趣,甚至产生厌倦心理,学习处于被动状态。如果把练习内容寓于游戏之中,就能帮助他们从厌倦的情绪中解放出来,唤起他们主动参与练习的激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唤起儿童兴致盎然地再一次追求成功的心向。因而在教学实践中,创造和设计了很多新颖有趣的游戏与竞赛活动,如找朋友、夺红旗、对口令、小猫钓鱼、小动物找家等等,把枯燥乏味的计算练习变成丰富多彩的游戏与竞赛活动,学生兴趣浓、情绪高、思维或、反应快,在“玩”、“乐”中获取知识,增长智慧。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全方位的,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还要在教学实践中去探讨运用,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浓

  厚兴趣,可以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数学。

  总之:我们作为教育的一线工作者更是应该多研究一些教学心得,把自己的教学感觉写出来,同大家共同探讨教材的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师读一本好书读后感2000字3

  当我们沉浸在工作的海洋时,我们常常会忘了或者说远离了一种感觉——幸福。而这种感觉恰恰是我们最应追求和依赖的东西。伟大的剧作家莎士比亚说过:“宽容就像天上的细雨飘向大地,恩赐于宽容的人们。”如果学会宽容,那么我们的世界将变得更加广阔;如果抛弃计较,那么人生才能永远快乐。书中陶老师也用一些经典故事和自己的经历诠释了这一点。

  一、宽容他人

  人作为社会关系的总和,在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意见不统一、关系不太和谐等,陶老师告诉我们在这些时候要学会宽容,谅解冲撞自己的人、感恩批评自己的人、宽恕伤害自己的人。宇宙浩渺无涯,人之生存其间,特别是与人相识相处,是一种天地机缘。因此,必须珍惜。我们每一个要想在社会上立足,一定要有容人之量,对人宽容。让步和忍耐并不是软弱的表现,而是一种美德,宽容就是顾全大局。鲁迅先生诗云:“相逢一笑泯恩仇”。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应该时时吟诵品味。另外,现在我们都说和谐,我想和谐社会的前提就是充分的宽容。所以,让我们记住: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二、宽容学生

  一个好老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更应用宽容的心和无限量的爱心去启发、引导他们,不能恨铁不成钢,要把铁锻成钢。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撼比惩罚更强。”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难免会犯这样那样的错,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以博大的胸怀去包容学生,以平等的态度去对待学生、才能建立起民主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的育人环境。宽容并不是纵容,宽容也不是对学生的过错无原则地袒护,而是以我们博大的胸怀去激励学生自己改正错误,发奋成材。

  三、作为老师,他的幸福感更多来自专业成长和事业的成功。

  教师的专业成长有两大方面的因素:一是教师成长发展必要的外部条件、环境因素,二是教师自身的努力、成长的内部要求。教师成长的外部条件,主要来自于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帮助。首先领导应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要知人善任、量才配岗,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与下属一条心。这就要求领导要了解教师的气质、个性,了解教师情绪的需要,如自尊、安全感、自信心等,还要了解教师心理的需要,如友情、亲情、同事关系等,要了解教师智力需要,如新的想法、知识、经验等。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每个朝代都有象诸葛亮一样聪明的人,为什么只有一个诸葛亮流芳百世?那是因为刘备太少的缘故。量才配岗,知人善任,人尽其才,这样老师们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作用,才有成就感,才有创造性的工作欲望。领导还要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为教师专业成长营造氛围。一方面应着力建设民主、平等、尊重的精神环境,形成活泼团结、向上温暖的集体,注重集体的荣誉感,突出向心力,增强凝聚力,树立健康、向上、协调一致的良好校风、班风、教风和学风,使教师在一个健康、积极的心理环境中工作和生活,让群体氛围带动和融化个体偶尔出现的心理压力和心理问题。另一方面要通过多种活动,促进教师间相互交流、沟通,增进了解、信任,缓解人际关系的紧张状况,营造管理者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和谐氛围。比如旅游、节日庆祝活动、谈心活动等,同时也要做好心理疏导工作,比如做好公平公正的教师评价工作及疏通好教师的家庭矛盾等。

  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需要时间和过程,只有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教师才能感受到彼此的尊重、信任、赏识、关心,才能拥有愉悦的心情,才能有士为知己者死的激情,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当我们在学校搭建的平台上自由起舞,成为最优秀的舞者之时,我们也就享受到了最真实的幸福。

  一个幸福的教师,他的理想就是实现孩子们的理想,他的苦与乐和学生们一致。在同事面前,他的心态是:我有最好的方法,我渴望与你分享。教师之间,有一个共同的理想支撑——为了孩子们成功,只有我们携起手来,才能实现我们共同的理想。只有学生、自我、同事、领导之间有着最纯粹的关系时,我们的工作才是自由、宽松的、和谐幸福的!

  幸福不是结果,而是我们回望成功之路时,那每一个细小、平凡、普通的细节,都是一朵让人心醉的幸福之花。要想成为一个幸福的人,你就必须做好属于你的每一件细小的事,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激情满怀地上好每一节课,循循善诱地讲懂每一道题,精心地批改好每一次作业,全面地分析好每一张试卷,安抚每一颗伤感的心,帮助每一个困境中的人,做好每一次规划,反思每一次得失……

  人生的幸福来自于你对三种关系的认识,人与物、人与人、人与心,前两者都来自于外部,最后来自于自我,所以幸福更多地是一种感觉,你为你做过的事感到满足、快乐,你感受到这些,你就是幸福的人啦。教育的最高准则是培养幸福的人。所以,我们自己必须是一个幸福的人!

  教师读一本好书读后感2000字4

  伴随着阅读佐藤学教授的专著《静悄悄的革命》、《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跟随佐藤学做教育》、《教师的挑战》,直至暑假又一次相遇佐藤学及秋田喜代美教授的另一巨作《新时代的教师》,感觉自己置身于一次宁静而致远的阅读旅途中,时而温暖、时而感动、时而顿悟……第一次历经不同时段读同一人的著作,给我留下的是一脉相承的美好体验。很喜欢书中出现的一些看似朴实无华却寓意深远的文字:“教师的教学工作并非通过事先设计来控制学生,而是要珍视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点滴,而后将其串联成故事。一个故事编好后,新的故事重新编织。”“这个时代的教师,如同新瓶装新酒一样,扮演着创造学校和课堂中新教学和学习方式的开拓者的角色。教学和学习的革命已经成为多数中小学和高级教师的挑战。”……朴实中给人以震撼,温情中给人以遐想,这是本书吸引我的强大魅力。

  作为一线教师,几乎都有一种强烈的感觉:改革的脚步越来越快,实践成果越来越多,自己也赶趟儿似的,跟着改革的浪潮一路狂奔,似乎停不下来,在狂奔过后的路上,留下的却是深深的迷茫。唯有阅读与学习,方能自知、自省、自律。

  一)强烈的自知能力

  老子有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也就是自知了才能自明,自明才能照亮周围的人和事,才能有可能帮助学生,如果自己都是暗淡无光的,又如何为人师呢?这是读至第四章“培育儿童”给我留下的深深震撼!在日常教学中,也许作为老师的我们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权威感,自认为身为教师就拥有敏锐的洞察力、天然的分辨力、脱俗的说服力,能将在教学中、教室里发生的任何事情如快刀斩乱麻般迅速而完美的解决。须不知,这只是教师一厢情愿的想法。的确,事情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般解决的,维护了教师在讲台上的威严,却始终无法打开学生的心灵,与孩子的距离越来越远,离走心的教育渐离渐远。因为,教师如果不能看到自己内心的缺点,缺乏对自身的了解和理解,就不能俯下身子,冷静、客观地倾听别人,也不能蹲下身子去切身体验学生问题背后包含着的特定的“意味”,从而作出准确的判断。我想:如果真想在"自知者明"这条道路走下去,就要尽量多用时间去完善自己,思考自己的不足,从身边每一件小事踏踏实实坐起,逐步提高自己的修养和智慧。

  二)强大的自省能力

  孔子云:“吾日三省吾身。”意在强调要做到日日反思自我,时时反思自我。通读书中第三章“从教学中学习”,我深受启发。明白了:教师不是单纯的“教育者”,而是通过日复一日不断在实践中学习与反思,提高自身的能力而成长。懂得了:为了实现相对完美的教学而进行的反思有两种:回忆性反思和预见性反思。范梅南认为反思包括技术性反思、实践性反思和批判性反思。对照自己,比较而言,我似乎仅仅停留在回忆性反思和技术性反思的层面上。读书至此,后怕不已。教学反思之路漫长深远,而自己却坐以待毙、浅尝辄止。教学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需要教师深入研究教材,与同事之间进行同僚性学习,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通过学习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诚然,反思不是后知后觉,而是对自己今后教学的一种鞭策、前行路上的一盏明灯。我始终认为:对于阅读,遵从本心、且读且思;自己对于学共体课堂的开展,且行且思,知行合一。因为始终相信,消逝的,也许是曾经璀璨的片刻,留下的,必定是永恒的风景。

  三)强韧的自律能力

  读至第八章“教师的专业性”时,心想本章无非谈论作为教师应该具备的专业知识、技能及素养等。直至一段文字映入我眼帘时,我醍醐灌顶。《教师地位的相关建议》明确指出:自律性是教师专业的核心,是教育实践特质的根源。《教师地位的先关建议》同样指出:教育实践的特质要求教师的自律性,这是专业性的核心。将教师的自律性提升至如此高度,这是我始料不及的。可是,细细想来,也未曾不是。在日新月异的社会变革中,人们对于教师这一职业的偏见及成见似乎越来越深,觉得教师是谁都能做的工作,特别是小学教师。之所以如此低估甚至于毁谤,确实是教师的专业性彰显不够。对于刚任职的年轻教师,理论纲要一套套却无法在孩子心中落地生根;对于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却又总是手持一张旧船票,岂能登上一艘艘新客船。如是想不免汗颜,加之现在信息爆棚时代,由于手机导致的拖延症比比皆是,自律乃至专业早已抛至九霄云外。作为一名教师,不断加强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的能力,自我监督和自我控制的能力,自我改造和自我激励的能力,日复一日,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方能超越自我,成就自我!

  如何成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需要教师在工作中静下来,慢下来,不断深入思考,以一步步提高自身的教育力,真正让自己的灵魂跟上脚步!

  教师读一本好书读后感2000字5

  有一种阅读叫含英咀华,有一种爱叫厚德载物,有一种教育叫坚持就会创造奇迹。

  ——题记

  叶圣陶先生的《如果我当教师》就是一本需要一读再读,反复推敲与琢磨的书。在晋庄中心校的推荐下,这本书我已经读了两遍了,每一次读,都有不同的感受;每一次读,都有不一样的思考。

  《如果我当老师》中的文章朴质无华,却道出了为人师的真谛。编者的意思是“重新”发现叶圣陶,而我读起来,感觉是重温了一下现在提倡的教育理念。为什么这样说呢?一是我们在平时读到的教育论著中,有很多引用叶老的话语的;二来也说明叶老作为一名教育家,他的思想是超前的,与现在课程改革提倡的很多教育理念是“不谋而合”的。这本书从“学校教育应当使受教育者一辈子受用的”教育本质观;“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的素质教育观;“教育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教学哲学观;“德育总跟智育体育结合在一起”的全面发展观等七个专题阐述了教育对学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为一位教师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教育。虽时隔数十载,这些教育思想对我们现在的教育教学工作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值得大家拜读。现将本书中的一些精彩内容和自己的思考感悟与大家分享交流: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叶老认为“教育”一词,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养成好习惯”。而本书开篇的两个专题分别是“学校教育应使受教育者一辈子受用”和“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两点看似是独立的,但实则是相通的,因为良好的习惯能够使人一辈子受用。在书里,叶老先生主要强调了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他在书中提到:“无论怎样好的行为,如果只表演一两回,而不能终身以之,那是扮戏;无论怎样有价值的知识,如果只挂在口头说说,而不能彻底消化,举一反三,那是语言的游戏;只有化为习惯,才可以一辈子受用。”

  看到这里,我不禁想到了经常困扰我们的一个问题:为什么我花了很多的时间,投入了很大的精力,结果还是没有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答案就在这里,就是没有把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当做常态工作来抓,没有做到持之以恒。叶圣陶先生说从小学开始抓学生的习惯养成,一直抓到中学,历时十年。因为学生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而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长期行动。用十年的漫长付出,才有可能等到花开。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要有足够的细心和耐心,要一个一个地提醒、引导,抓反复,抓落实,持之以恒,直到抓出实效为止。就学习而言,首先应该培养学生认真写字的习惯。目前中小学生的书写水平普遍较低,字迹潦草,卷面不整洁,让教师们头痛不已。因此,学生入学后要养成的第一个好习惯就是将字写得规范工整,整洁漂亮。只有扎实走好了这关键的第一步,其他学习习惯的培养才有意义,如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主动预习的习惯、等等。其他方面比如劳动、卫生,节约、团结合作等等也是如此。叶圣陶先生说“学校教育应当使受教育者一辈子受用”,其中蕴含的道理,不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和学习能力吗?这些,才是受教育者一生受用的东西!有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是学会了做人,学会了做人,才是合格的公民。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作为勤于笔耕的教育家,叶圣陶一直在思考,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答疑、解惑,在这漫长而艰辛的育才过程中,少不得对学生们进行必要的思想品德的教育。芸芸学子们的思想品德课该怎么上?叶圣陶真诚希望这堂“大课”,不仅学校要上,而且也要“搬进”家庭、“搬进”社会,各方各面通力协作,才能“水到渠成”。叶先生创造性地衍生了思想品德课的内涵与外延,认为,课内所有的知识课和技术课,课外的种种校内校外活动,实际上都有培养好思想、好品德的作用。只要老师教得好,引导得好,学生学得好,活动开展得好,就不必另加什么“思想品德的尾巴”,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其思品、其德操,就会受到濡染,在这种春风化雨般的精神润泽下,他们的思想境界就会不断得到提升,品德修养也会不断得以增强。这样的思想品德课,让学生们既可感可知,又入脑入心,又有几人能拒绝呢?

  今后,我也必将“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放在工作的首位!利用一切教育时机,注重学生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文明习惯的养成。希望我们的学生在离开校园的时候,带走的不应该只有知识,更重要的是对理想对生活的追求。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虽然是同读一本书,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感悟。这是我的感悟,也是我满满的收获。很幸运地与《如果我当教师》这一书再次相遇,犹如在茫茫书海中,看见了一盏温暖的航标灯,照亮我前方漫漫修行路。

  教师读一本好书读后感2000字6

  全书共分六辑“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共计85篇文章。读完那用心灵记录的文字,我仿佛经历了一次洗脑,走进了教育的另一个境界。

  如在《做个有胸襟的教师》和《为什么你的学生缺乏气度》中,吴非老师教育我们不仅要当好学生的领路人,我们还要拥有一个博大的胸怀。因为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教师胸怀博大,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的确,处在青少年期的学生最易受外界的影响和同化的,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势必影响学生的一生。现今社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教会学生学会坦荡,心胸博大是最好的抵抗压力、调整自己的不可替代的方法。社会上一些极端事件的发生正是一些心胸狭隘、封闭的人所为,可见,让我们都做一个有胸襟的大气老师影响我们的学生,对整个社会都是有着重要影响的!

  吴老师也坦诚地揭示了现代教育中如“的确有很难教的学生”这样的教育问题。每个人的学习过程都很长,成长的环境也不尽相同。或多或少有些体现某些独特“个性”的学生会影响我们的日常教学,似乎这样的学生比以前还要多一些,特别在一些非班主任的课上,这样的孩子表现的就愈加明显。以前总信仰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就因为这样,我们面对一些特殊的孩子,往往会缴尽脑汁,想方设法证明自己是可以很快转变他(她)的,自己是有能力的,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常常这样为了这一棵树,却放弃了一片森林,有些得不偿失。吴老师的在书中多次提到、渗透的“不要急”、“慢”让我为此松了一口气,我想“尽人事,顺天意”也许可以成为我们对待“难教的学生”的准则吧。其中有一段文字说得非常有道理:“如果一个十七八岁的学生行为自私乖戾,而家庭又特别放纵他,那么这名学生一般也很难有什么发展。也许只有在成年后遭受重大挫折,或是有了“顿悟”,才可能有转机。 ”

  我们经常说:“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教师的习性会不自觉的影响学生,更重要的,是教师的行为直接对学生起了一个示范。就像吴非老师在《不能忽视的教育细节》中指所说:因为工作繁重,事务庞杂,许多教师的案头总是堆满了各种东西。如果摆放有序,关系不大;如果既杂且乱,学生看到了,他对自己的杂乱无章也会变得无所谓。在行为习惯的养成上,教师常常是榜样。看到一些青年教师注意办公桌的整洁,书本摆放整齐,私人物品和办公用品位置安排恰当,学生对他们的教学自然会多一份责任感。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决不能在教学的同时忽略了一般的细节,特别是作为一名特教教师更是如此,因为聋哑学生的模仿能力更强,我们特师的教养对聋生的影响力会更大。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碰到难教的学生时会急,在我们面对听不懂、学不会的时候更容易急。在《不要急》中,吴非老师告诉我们: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慢”,教育教学是“慢”的教育。对学生的教育,不是捏泥人,不是想捏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的,也不是即刻就能完成的。

  翻到本书的第六辑《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书中的每一个故事,每一个细节,都渗透着吴老师对孩子们深深的爱。我们的教育是培养人的,这句话来自于《像抬眼一样升起的白旗》。“那旗帜不是蛊惑人心的红色,不是时髦的绿色,也不是空灵的蔚蓝,而是一尘不染的白色。在我的心中,一面洁白的旗,正在像太阳一样缓缓升起。”当我读完《像太阳一样升起的白旗》,似乎就沉浸在这句话中,他这里的白旗是善良,友情,仁慈,负责,勇敢,坚强,自信,珍爱生命,纯真爱情……我们为师的,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断的做好我们自己,用我们的人格影响我们的学生,就如同吴老师所说的:“你是教师,你今天种下什么样的种子,明天就会开什么样的花,结什么样的果。”

  读完85篇文章,85个小故事,在融入心里的同时,我也被吴老师那份教育的理想而深深感动,他的经验为我们青年教师在教育的道路上做了很好的引导,他的故事是我们青年在成长道路上的宝贵财富。对自己的职业负责,对教师这一职业多一份热爱,追求一种做教师的幸福感,在工作中勇于创新,上出一节节精彩的课,让学生徜徉于课堂的幸福中。

  读吴非的书,很容易被里面一种积极向上的东西打动着,在这个浮躁的年代,追名逐利的社会,我们很容易迷失自己,确实需要常常读上这样一些书来荡涤自己的心灵,拨开身边的迷雾,知道自己前行的方向。坚持自己该坚持的,改进自己该改进的,然后让自己的心安静下来,这就是吴非老师书给我的。

【教师读一本好书读后感2000字】相关文章:

读一本好书的征文10-22

读一本好书征文12-06

关于教师读一本好书心得201511-26

读一本好书300字读后感11-07

读一本好书的读后感1500字10-31

读一本好书读后感400字11-12

读一本好书的读后感400字07-13

征文:暑假读一本好书03-30

暑假读一本好书征文【精选】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