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保护调研报告

时间:2023-02-09 08:57:56 调研报告 我要投稿

生态环境保护调研报告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你知道怎样写报告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生态环境保护调研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生态环境保护调研报告

  生态环境保护调研报告 篇1

  一、xx乡生态环境保护的目的和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农村环境治理作为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其工作成效如何,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能否顺利实现。为进一步改善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提升xx乡整体面貌,对xx乡生态环境保护现状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摸底,有争对性的提出合理的建议,为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奋斗。

  二、xx乡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xx乡建制于19xx年,全乡总面积平方公里,辖4个行政村,42个村民小组,1564户6631人,距离寻乌县城50公里,广东兴宁市区62公里,是江西省南下广东发达地区的主要通道出口。

  (一)xx乡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

  xx乡农业是以种植业、果业为主导,茶叶和油茶种植为特色。其中油茶种植面积有25500多亩,平均年产油茶万斤,年产值1000万元;茶叶种植面积有1800多亩,年产值达630万元。xx乡矿产和水资源丰富。地下蕴藏着高含量的铀矿、稀土、水晶矿;境内还建有斗晏、大田、铁尺水、龙潭等8个水电站,装机容量计万KW,被水电专家称之为“小水电之乡”。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环境问题日益凸现,xx乡生态环境令人担忧。目前xx乡农业种植过量使用农药和化肥,在土壤中大量残留,造成土壤物理性质恶化,肥力下降,土壤板结,肥效降低,对生态环境构成威胁。地膜的广泛推广及大量应用,虽提高了产量,可由于废弃的`地膜不易分解,造成农田污染,影响农业持续发展。稀土的非法开采造成饮用水水质严重下降,对生活垃圾随意排放到河流,影响了沿河居民的生活用水;畜禽养殖污染,使环境质量进一步恶化。环境问题已严重威胁到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制约了xx乡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总之,xx乡经济落后、工业基础薄弱、农业种植不合理的现状,以及自然环境条件的限制、上游污染物下泄等主客观制约因素的存在,使得xx乡环境形势不容乐观。

  (二)xx乡造成严峻生态环境形势的原因分析

  1、环保意识淡薄,宣传程度不够。对农村环保宣传教育的力度不够,群众环境保护意识总体还不够强,许多群众往往会对涉及自身利益的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举报或投诉,而对自身破坏或影响环境的行为缺乏自我约束。

  2、政府环保力量薄弱。一是xx乡没有专门的环保队伍和防保员。乡干部学历参差不齐,专业五花八门,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二是乡干部人员常变。人员变动过快,使环保工作在质量和效率上大打折扣。

  3、农民生产、生活习惯落后。长期以来,xx乡农业生产技术落后,科学文化素质不高,群众养成了许多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不良生产、生活习惯。例如缺少科学种田的指导,滥用化肥和农药;垃圾随处扔等等。这种淡薄和落后的环保意识在农民身上根深蒂固,制造污染的主体十分庞大,难以根治。

  4、环保方面配套设施不足。环保政策、环保机构、环保人员以及环保基础设施均供给不足,使得落后的基础设施与日益加大的污染负荷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直接导致了环境污染的加剧。

  三、xx乡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议

  按照“建设环境优美的新xx”的要求,在全乡大力倡导环境保护意识,构建生态文化,大力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实现可持续发展。

  1、加大环保知识及法律、法规宣传。乡政府要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加大环境宣传的力度。把保护环境灌输到每个村民头脑中,不断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让农民明白什么是环保,为什么要环保,怎样才能环保。通过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促进他们树立起农产品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从而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2、落实环保乡村责任制。把责任落实到村委会,固定村级环保员,确保人员流动带来的不便。加强乡镇环保培训,完善体制,健全责任追究制。要加强对乡、村领导干部的环保培训,打破部门行业的条块分割,协调各相关部门,依法界定执法职责,将行政执法权力与执法责任有机结合,科学设定执法岗位,明确执法程序。

  3、倡导农民养成良好的生产、生活习惯。加强农业知识培训,制订农药、化肥等的科学使用计划,禁止使用高毒性、高残留的农药,鼓励使用和推广配方施肥、生物杀虫灭害等技术,同时倡导良好的生活习惯,推广农村环境保洁,实行农村生活垃圾袋装,确保道路、水塘、河道清洁,转变农民生产和生活方式。

  4、完善环保配套设施。应该制定环境保护的相关政策法规,加强引导,防控结合,发展生态农业。加大环保政策扶持,逐步向生态环境保护如xx环保重点工程、农业污染防治等方面倾斜。要以“建设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为抓手,以“农业生产清洁化、村庄建设生态化”为原则,全面推进xx生态建设。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农业资源,有效控制农业污染,形成良性循环机制,从根本上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和农村环境。建设和完善垃圾填埋场等基础设施,广泛开展xx生态文化建设,着力提高xx环境质量,构建生态优美、和谐稳定的新xx。

  生态环境保护调研报告 篇2

  

  根据市政协年度计划安排,市政协提案与社会法制委员会成立了“生态环境保护”专题调研组,以及各民主党派、界别活动小组、镇政协工作联络组等组成10个子课题调研组,于5月5日至6月10日,分别深入那大和白马井等镇进行调研,并赴省内海口、乐东等市县及贵州、云南两省生态文明建设较好的地区考察学习,先后召开5次座谈会和1次专题协商会议。谢雄峰主席和王凌融副主席亲自参加调研和座谈,广泛征求各方意见。通过收集资料、实地走访、座谈交流、外地学习等方式,形成此调研报告。

  一、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近年来,我市坚持生态立市、绿色发展理念,加快构建绿色产业体系,不断压实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持续开展生态环境专项整治,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生态文明建设迈出了重要步伐。一是生态规划体系不断完善。制定并实施了《xx市生态市规划》,严格保护生态敏感区域,并将生态保护红线纳入《xx市总体规划(空间类20xx—20xx)》,在省级陆域生态红线划定的基础上,划定陆域生态红线平方公里,海洋生态红线平方公里。二是共抓大环保的格局基本确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把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纳入“一创两建”重点工作全力推进,出台了《20xx年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行动计划》以及相关考评和奖惩暂行办法。市政府成立生态环境六大专项整治指挥部,由朱洪武市长亲自担任指挥长。环保部门牵头制定了《xx市深化生态环境六大专项整治行动计划(20xx—20xx年)》和六个专项整治的三年行动方案以及年度工作计划。三是生态环境专项整治成效明显。持续开展打击违法建筑“三年攻坚行动”,累计拆除各类违建万平方米,提前完成省下达的拆除任务。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不断完善城乡环卫设施,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2%,城乡面貌有了较大的改观。实施“河长制”,对全市23条主要河流进行分级管理;投入3191万元进行南茶河水污染治理,实现了南茶河水质优于省下达的Ⅳ类水质目标;启动472个自然村污水治理,动工建设2个镇墟污水处理厂。强化施工工地扬尘污染控制和城区道路洒水降尘工作,全面完成了52座燃煤小锅炉淘汰工作,完成了438家餐饮行业油烟治理,完成了1389辆黄标车淘汰,完成了37家加油站油气回收装置安装工作。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强城乡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启动红树林湿地生态修复工作,完成退塘还湿250亩,修复三叶鱼藤危害的红树林199亩,完成造林绿化5688亩。中央环保督察期间督察组提出217个问题,已完成了215个问题整改,完成率为%。举一反三查处破坏生态环境问题634件。四是生态示范建设持续推进。加大生态文明村创建和美丽乡村建设,先后完成167个文明生态村的创建任务,培育了2个全国文明村镇,12个省级文明村镇,2个省级文明社区,11个省级小康环保示范村。20xx年我市获得“国家园林城市”称号。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但与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目标要求和百姓宜居需求相比,与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差距和问题。

  (一)规划政策设计不完善,引领生态环境保护作用不强。

  一是规划编制工作滞后。《xx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20xx-20xx)》编制工作刚开始启动,目前仅完成了第一批材料的收集工作。而《xx市生态市规划》是20xx年编制的,在实施“多规合一”后,已不适应当前的新形势新要求。二是行动计划执行效力不强。市政府虽然出台了“生态环境六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和六个专项的三年行动方案,但行动计划仅停留在环保部门执行层面,刚性约束力不强。三是生态环保政策不完善。市场化、多元化的生态环保资金投入机制和生态补偿机制有待健全,尚未建立部门和镇域生态环境保护目标指标体系以及领导干部生态政绩考核评价体系,缺乏生态环境硬约束机制。

  (二)环保基础设施欠账多,各项指标与省定国定指标差距大。一是城镇建成区污水管网建设滞后。如那大城区雨污分流短期内很难实现,大量的雨水增加污水处理的压力;城区的非规划内如那大镇尖岭地区扩大的范围未纳入污水管网的规划和建设,城区污水处理率无法实现国定指标。二是水污染治理项目推进缓慢。市污水处理一厂、二厂提标改造工程、xx市污水三厂处理工程、13个镇3个农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程建设资金仍未落实,镇墟污水处理设施项目部分存在用地选址难的问题。省政府要求到20xx年实现行政村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而我市共有275个行政村,目前只完成了17个行政村共85个自然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完成率仅为6%。三是生活垃圾和危险废弃物处置能力不足。我市生活垃圾产生量约700吨/日,但目前生活垃圾处理场处理规模仅280吨/日,且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尚未开工建设,垃圾目前还是简单的焚烧填埋,对环境造成一定污染,近期难以实现全市生活垃圾“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目标。四是园区污水处理及管网建设严重滞后。木棠工业园区和王五物流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及管网建设尚处于规划设计阶段。

  (三)专项整治行动力度不够,生态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一是农村“脏乱差”问题突出。农村违法用地和违法建筑问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城郊结合部和农村公路沿线土地违法违规易发多发。部分镇对打击“两违”重视不够,属地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农村建房规划报建政策落实不到位,超规划管控的现象比较突出。部分自然村环卫保洁、垃圾清运不能常态化,还存在垃圾乱扔、污水横流现象。海边垃圾存在边清理边反弹现象。个别镇对美丽乡村建设重视不够,对村民的精神文明建设投入不足,未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村容村貌改善不大,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现象普遍存在,群众讲卫生、树新风、除陋习的文明意识不强。二是水和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农业种植面源农药肥料控制不强,没有出台相应的管控制度,尚未真正启动土壤污染防治和修复行动。养殖废弃物综合处理利用缺乏统一规划,粪污资源化利用停留在局部内部消化层面。海岸带水产养殖污染防治问题整改不彻底。城镇内河水和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投入不足,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直排入河入海问题还一定程度存在,一些村庄饮水存在安全隐患,南茶河、白马井溪和大江河水质不够稳定。三是对空气质量治理重视不够。甘蔗焚烧、烟花燃放、道路和施工扬尘等污染时有发生,特别是春节期间空气质量污染程度较重。此外,随着华盛水泥、蓝岛等工业企业恢复正常生产,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指标大幅提升。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规划建设滞后,影响新能源汽车的推广。

  (四)各部门协同意识不强,共抓大环保的合力有待提高。一是有关部门和镇对生态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些部门和乡镇政治意识、大局意识不强,缺乏主动担当作为精神。二是生态环境协同保护制度机制不健全。市政府虽然成立了以市长任指挥长的六大专项整治指挥部,但缺乏强有力的统分结合、整体联动的工作协调机制和权威性的督查问责机制。如由于行政执法部门和司法部门之间、市直单位与镇政府之间也没有形成有效的共同联合办案和工作机制,导致农村“两违”打击不及时;沿海乡镇乱采滥挖现象得不到有效遏制;水土流失、非法养殖、损坏山体、矿山和砖厂等部分废弃地修复尚未启动,海岸线的管控等环保督查整改工作不到位等。三是生态环保执法监管能力有待加强。环境监察执法和监测机构建设、人员和设备还十分薄弱,而全市生态资源分别由农委、海洋、国土等部门实施行业性管理,由于部门分割、各自为政的体制弊端,缺乏统一监管体系和专业执法队伍,加上基层一线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与真正担负起生态保护与恢复的责任还有差距。四是社会参与度不高。群众普遍把生态环保看成是环保部门的事,企业主体意识不强,社会参与面不广,未形成人人参与、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氛围,生态文明建设宣传教育力度与其他先进地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三、加快推进我市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与建议

  党的十九大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污染防治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我们要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落实好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坚持问题导向,精准发力,大力推进生态环境六大专项整治行动,用最严格的举措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市,推动海南早日建成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

  (一)坚持规划政策引领,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责任体系。

  1、加快规划修编工作,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尽快编制《xx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鉴于规划编制具有时效性,建议编制三年(20xx-20xx)或五年(20xx-20xx)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在规划中,要注重源头上解决污染防治问题,重点调结构、优布局、强产业、全链条,既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又降低污染排放负荷。要培育壮大节能清洁环保产业,淘汰高能耗高污染落后产业,结合省规划布局,发展生态绿色有机农业和配套的种苗业、加工业、旅游业以及现代服务业等产业。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通过规划,着力解决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补齐生态环境保护短板,以生态空间管控构建绿色发展格局,以绿色科技创新引领生态环境治理,从源头保护生态环境,提升绿色发展水平。

  2、构建目标责任体系,落实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坚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明确市、镇两级和各部门目标责任、各项任务完成的时间节点以及保障措施。强化考核评价,将生态保护、污染物减排、环境质量改善等重要指标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工作实绩评价指标体系,纳入目标管理考核,严格落实生态环保“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多规合一”和生态环境六大专项整治的部署,定期对我市生态环境专项整治的三年行动方案和六个专项的三年行动方案执行情况的开展检查督查。

  3、强化生态规划的管控,严格生态环境准入。发挥“多规合一”引领发展和资源配置的指导、管控作用,对重大经济政策和产业布局开展规划环评,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布局,调整产业布局。在项目环评审批工作中,严格贯彻执行《海南省生态保护红线管理规定》和《海南省陆域生态保护红线区开发建设管理目录》及国家法规相关规定,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4、强化政策引导,健全多元环保投入机制。利用中央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建设自由贸易区的契机,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投入机制,更好的引导市场、汇集资源。加大对节能环保产业政策支持,建立环保产业税收优惠政策目录,设立绿色发展基金。探索建立我市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有偿使用制度以及沿海岸带生态林补偿机制。

  (二)拓宽政府投融资渠道,着力补齐环保基础设施短板。

  1、加大财政投入,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要建立常态化、稳定的财政资金投入机制,加大对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投入,积极对接中央和省环保部门要项目、对接财政金融部门要融资,发挥财政资金的“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撬动更多社会资本进入生态环境保护领域。

  2、积极招商引资,鼓励社会资本进入环保基础设施。要围绕重点领域污染治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引进和利用国内外的环保科技,提升环境治理技术水平。要借鉴各地成功经验,通过推广PPP等模式,选择真正有经验、有技术、有实力的专业机构和企业进行合作,建设领先水平的环保设施。

  3、坚持问题导向,加快推进生态环保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积极推进我市污水管网、污水处理厂建设,加快建设村庄排污管网和农村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并解决好一些行政村建而不用的问题。加快做好项目建设环评和用地征收等前期工作,推动生活垃圾处理场扩容工程,确保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早日开工。加快园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引导产业集聚。

  (三)强化六大专项整治,着力解决生态环境的`突出问题。

  1、严厉打击“两违”建筑。建立全面防控新增“两违”责任体系,健全市、镇、村干部负责包村小组的网格化巡查报告制度和快速反应机制,严格追究防控不力的单位和个人的责任,确保“零增长、减存量”。同时严格执行农村建房规划报建,加强农村风貌管控,严格控制农村建房不超过3层、高度不超过12米。

  2、全面综合整治城乡环境。持续开展“清洁家园”行动,加大人流密集场所的环境卫生管理,按照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五有”标准,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全覆盖。以农村沼气工程为抓手,推动农村厕所革命,把“一池三改”户用沼气建设与发展庭院经济、农村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彻底改变农村垃圾乱扔、污水横流的现象。开展海岸线清洁行动,下大力气整治沿海随意乱倒垃圾问题。

  3、扎实开展水污染防治。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安全隐患整治,争取用一年时间解决所有自然村饮水安全问题。继续做好松涛水库(xx片区)生态环保工作,在松涛水库流域建设水质自动站、保护区立碑定界和物理隔离以及生态修复等工程,防治周边农村生活污水对水源地的污染。开展沿河积存生活垃圾打捞清理,全面整治各类污染源,坚决遏制集中式生活污水和养殖污水等各类污染源直排入河入海行为。强化污水处理厂的运营管理,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和综合利用效益,实施中水回用,用于道路冲洗和园林绿化等。

  4、高度重视大气污染治理。推进重点企业和重点行业污染治理,突出抓好造纸、水泥、橡胶、制糖、砖厂、石场等行业企业排污的治理,对这些企业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排污许可和指标管控。扎实开展扬尘、露天烧烤、稻秆和甘蔗叶露天焚烧等污染整治工作。加快推进餐饮服务经营场所安装油烟净化设施。加快规划完善新能源汽车充电站(桩)等配套设施建设。研究出台《xx市烟花爆竹燃放管理规定》,规定燃放条件数量和划定禁止燃放区域,加强烟花爆竹销售源头的管控。

  5、切实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加快完成土壤污染摸排和监控布点工作。大力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和测土配方施肥,逐步控制和缩小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和使用面积,利用奖补手段引导农民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加强农用地土壤酸化防控,确保20xx年土壤有机质含量水平总体提高。加快畜禽和水产养殖排污无害化处理及循环利用项目的推进,推广生态养殖大循环、种养结合中循环、自我消化小循环模式。

  6、积极实施生态修复和湿地保护行动。完善生态资源管护制度,完善天然林和公益林保护制度。设立生态管护员工作岗位,鼓励当地群众参与生态管护和管理服务。加快恢复生态保护红线区、林区、湿地和沿海防护林带的生态系统修复工程。继续实施绿化宝岛行动,开展景区、居民集中生活区的周边和交通干线以及石场砖厂废弃地、非法采砂和灾毁林地等复绿工程。利用蓝色港湾整治项目资金,加快环新英湾环境的整治和自然岸线修复,保护和恢复湿地红树林、海湾入海口的海洋生态系统。

  (四)深化改革创新,推动形成齐抓共管大环保的强大合力。

  1、建立健全大环保格局组织架构。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建议成立xx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由市长任主任,市委副书记和分管副市长任副主任,成员单位突破既往组织机构仅由政府部门组成的格局,增加纪检、组织、宣传等部门,进一步健全大环保格局组织架构。

  2、完善统分结合、整体联动的工作协调机制。健全“责任明确、协调一致、有序高效、合力推进”的环境共治机制,市委市政府每年要召开两次工作情况通报会和一次考核评价会。强化指挥部作战调度职能,定期举行相关部门的调度会议,沟通协调解决突出问题。针对环保突出问题,坚持一个问题制订一个联合整治方案并组织实施,每个问题都由指挥部明确各部门职责,实行统分结合、整体联动。比如明确“海洋滩涂违规养殖”治理工作由海洋渔业局负总责,海洋渔业局制订具体联合整治方案经指挥部批准后,其他各部门要无条件服从和配合。

  3、梳理法律政策规章,研究解决疑难杂症。清理各类环保监管和专项整治行动中需要的法律依据和政策规章,按照有法依法、无法依规、无规立规、有例循例的原则,由主要责任部门负责梳理并提出。对于特殊问题确实很难制定规定的,由指挥部召集相关部门研究,制定“一题一策”并编成案例,以后类似问题参照处理,实现“有例循例”,防止执法中出现“推诿扯皮”。

  4、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强化责任落实。把突出环境问题整治与建立长效监管机制有机结合,加大环境保护督查督办工作力度。创新开展党政联合督查,由市委组织部、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市环保局等单位联合行动,增加明察暗访频次,强化党政领导干部环保职责,压实属地环保责任。建立大环保的监督机制,采取环境执法与行政监察相结合,对重点环境问题采取挂牌督办。实行问责和奖励相结合。建议市政府设立环保奖励资金,实行责任和奖惩“一对一”挂钩。严格考核问责,将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和个人奖惩和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并通过设立黄红牌警告和惩戒机制倒逼各职能部门主动担责。压实企业承担污染治理的主体责任,建立企业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和严惩重罚制度。完善生态环保举报制度,畅通**投诉渠道,建立环保社会监督员制度,推动环保责任落到实处。

  5、加强环境执法队伍建设,提高环境监管能力。有序整合不同领域、不同部门、不同层次的监管执法力量,强化业务培训,建设更具权威的专业执法队伍,增强环境监管和行政执法合力。实行乡镇环境执法监管网格化管理,配备专职环保网格员,建立起“无死角、无漏洞、无缝隙”的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借鉴贵阳的先进经验,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建立动态监视监测体系和监测预警预报应急系统,实现生态环境监测全覆盖,妥善应对环境风险。

  6、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增强公众参与主体意识。强化公民生态环保意识的教育和培养,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在全社会营造全民共建共享的生态文化氛围。进一步增强村(居)民委员会、自然村、小区业委会的自治功能,定期组织环保主题公益活动。职能部门要以“6·5”世界环境日为契机,组织开展大型环保执法主题宣传活动,并设立环境污染问题曝光平台,开展环境问题“随手拍”活动,激发公众参与环保的主人翁意识和监督意识。要把生态文明建设与文明城市创建有机结合起来,在全市开展生态村镇、绿色社区、绿色单位、绿色家庭创建活动,倡导低碳生活和绿色消费方式,引导市民自觉**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的塑料袋、包装物、塑料餐具,减少“白色污染”。

  生态环境保护调研报告 篇3

  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和谐家园。7月9日至7月xx年增大,海上和陆地养殖业迅速洋生物科技园”,还有投资2亿元的有德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资 .74亿元的大发展,使农民增收的渠道不断拓宽,以民营经济为主的工业化、产业化和城市化趋势日益明显,皮口镇一步步向海滨小城市目标迈进。

  因地制宜

  1.皮口镇地处黄海之滨,镇域总面积286平方公里,常驻人口8.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6万人。 海岸线长35华里,浅海水域xx年来一直被束缚在土地上,这种传统观念的束缚,使农民增收的潜力十分有限,在思想观念上保守怕变,难以融入现代市场。皮口镇镇通过宣传推介一批靠养殖致富成功的典型,以农民身边的事实来影响农民,让农民看到增收的途径不止一条,现有耕地容纳劳动力有限,而转移富余劳动力士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通过典型示范,广大农民自发地进行养殖工作,由此带来了观念上的更新、视野上的开阔。

  3、抓信息,建立劳动力转移服务网络体系

  如何能及时将用工单位用工信息送到他们手中极为重要。为此,皮口镇努力构造,不断完善,建立起一条承上启下的劳务用工信息网络:镇劳务信息服务小组→村劳务信息服务站。镇里经常派出专人到海产品养殖场了解信息,及时将用工信息发到村劳务信息服务站,及时将用工信息传到农民手中,并为他们进入用工单位做好各种服务工作。为富裕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了信息保证。

  思考与建议:

  随着国家对新农村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村庄摆脱了贫困和落后,开始慢慢的向城市化靠拢。通过对皮口镇的调研,我们总结以下几点经验:

  1.要因地制宜

  俗话说“依山靠山,依水傍水”,皮口镇拥有海岸线35华里,浅海水域xx年正月初二的祭财神民俗文化、正月十三的祭海文化和正月十五巡街文化最具影响和代表性。而有关貔仙、大白碑、老龙头、凉水湾、矿泉井、海神娘娘、牛眼坨、牛眼蛤等等众多民间传说、故事,更为地区文化增添了神秘的色彩。随着地区经济的发展,皮口小城镇文化也极大了丰富了现代人的生活内容。而“黄海公园”——皮口西山风景区、“一洞仙”——狐仙洞风景区、“天鹅湖”——东大甸自然湿地以及平岛旅游度假村等地,不但是当地人们休闲、观光的最佳去处,也为丰富地区特色文化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因为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皮口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陆岛交通港,是长海县距大陆的最近点。因此每年接待旅客近70万人,成为海岛旅游的重要中转站。

  位于皮口镇西南黄海里长山水道南部海域,距陆地最近处清水河口3公里,牛眼坨码头西南侧。因岛上平坦得名。呈梯形,东西走向,东高西低,长约 .3公里,宽0.8公里,陆地面积 .04平方公里,海拔30.9米。涨潮时周围水深3米。地质属太古界片麻岩。为平岛村驻地,人口500余人,耕地730亩,种植玉米、大豆等。以渔业为主,产杂鱼、蟹等,建有百吨冷冻库。现已规划成具有渔家特色的旅游度假村,每年接待大批上岛旅游的游客,旅游服务业已成为岛内第二大产业。

  平岛旅游度假村是普兰店市境内唯一一个海岛村,距皮口港 8海里,东西长约xx00米,南北宽约500米,虽总面积仅为795公顷,却是被誉为“万倾碧波中的平静之舟”的一个避暑御寒的绝佳去处。这里为我国少有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全年自4月中旬至 月初的xx年内重点开发建设项目之一,作出总体发展规划,吸引内资外资共同开发。这里的阳光、沙滩、别墅、海鲜以及独特的渔舟唱晚、渔家风情、游客赶海、渔民家宴、家庭式的接待以及海上垂钓等旅游。

  空间分析

  皮口镇地理位置优越,距大连市中心 0公里,与长山列岛仅有8海里,隔海相望。也是大连东部沿海距日、韩最近的口岸。镇内交通便利,金城铁路、xx年货物吞吐量80多万吨,客运量69万人次。

  由于交通便利,皮口镇即是省内游客节假日度假的好去住,也为省外游客体验海岛游提供了便利的机会,市场潜力巨大。

  资源分析

  我国少有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全年自4月中旬至 月初的xx年皮口镇被国家体改委等十一部委确定为全国综合改革试点镇,XX年被辽宁省确定为中心小城镇,XX年又被国家六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被国家渔业部确定为全国水产品加工示范基地,被大连市定为重点开发建设的小城市。XX年,皮口镇被国家发改委以“人与自然河蟹小城镇”及在海洋开发、利用、保护方面的突出表现而入选为XX年上海世博会参展城镇。根据日前确定的规划,皮口镇正以滨海路为中心轴线,西起清水河,东至赞子河,北到高速铁路,面积38平方公里以上区域全部纳入镇区内,对产业、居住、商贸、饮服及公共设施、重大基础设施等按功能区分,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将皮口镇重新定位为产业发达、生态良好、临港宜居、河蟹文明30万人口的中等海滨城市。

  皮口镇现拥有省一级乡镇敬老院、大连市一流的`公安分局以及武警边防、法庭、工商等执法部门在皮口都有派出机构。220千伏的变电所座落在境内, 万吨能力的净水厂即将扩建成5万吨。市政、环卫、城管中队等 城镇管理职能部门一应俱全,购物、旅游、休闲、娱乐场所众多,城镇功能齐全。

  调研分析

  一、抓住机遇,引导合理的住房建设和消费模式。将“规划科学、配套健全、环境良好、工程优质”真正落到实处,加快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

  二.是企业参与,强化业务培训与考核,提高队伍综合素质。以培育企业品牌、练好内功、提高产品创新能力为着力点,继续优化和落实创建方案,加快科技创新,丰富创建内涵,将企业与住宅融为一体,不断增加社会责任感,发挥示范项目的引领作用。

  三、定期开展思想培训,提高村民素质,逐步引领农民接受新知识,新思想,主动做到爱护环境,提高了生活品质,慢慢呈现出积极向上的风貌。

  思考与建议

  虽然相对其他乡镇发展较好,但目前社区建设已呈现瓶颈现象。尽管目前绝大多数社区居委会的办公设施和居民活动设施不足、社区工作人员待遇普遍偏低。

  建议:进一步提高社区建设认识,不断推动社区科学发展。切实加强各级各部门对社区建设及重要性的认识,推动社区的科学发展。要深入学习、广泛宣传社区的自治职能,让社区自治意识深入民心,使社区尽快步入良性的发展轨道,从而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建设和谐社区工作,把社区建设纳入各级党委、政府重要工作议事日程。在镇政府的支持下民政局,积极争取其他部门的协调配合,通过采取财政支持、划拨土地、减免费税、房屋置换、改造或新建等多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基础设施不足的局面。要明确收入来源,不断加强投入。包括财政补助收入,即州、县市两级财政按有关规定核拨的各项经费,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有序的增长机制。上级核拨收入,即上级有关部门和街道(乡镇)给予的非财政补助收入(包括非正规组织就业岗位补贴)。社区专项工作经费。主要是州、市(县)两级部门补助的设施建设、维修、服务、活动等专项工作经费;以及拨付社区"费随事转"的各项经费和社区党建工作经费、其他专项工作经费、活动经费等。各项捐赠收入。主要是慈善组织和基金组织的经费援助、驻社区单位和结对共建单位赞助社区的经费及各种募捐与个人捐助的经费等。奖励经费。主要是上级部门对于社区工作先进的表彰奖励经费等。其他收入。主要是社区有偿服务收入、社区使用的固定资产变价、租赁等收益。要明确支出范围,落实经费到位。包括人员经费支出。主要是社区工作人员与公益性岗位及社区其他聘用人员的工资、福利、奖金与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公用经费支出,主要是办公、服务、活动等经费支出。专项经费支出,主要是社区设施

  生态环境保护调研报告 篇4

  这次西部开发不同于以往的最大特点,就是在开发的同时必须搞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这包含着对生态环境价值的深刻理解和认识,也包含着破坏生态环境恶果的惨痛历史教训。在开发之初,深刻认识西部环境特性,在全面认识的基础上,确定正确的西部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原则,对避免开发中产生新的环境破坏,再造山川秀美的新西部将是至关重要的。

  一、西部面积辽阔,生态多样,千差万别,各具特色。因地制宜,区别对待是西部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之一。

  西部包括陕、甘、宁、青、新、云、贵、川、藏、重庆十个省区市,约占国土面积的52%,人口的23%。如果加上内蒙、广西,则占国土面积68%,人口的25%。这里有世界最高的高原 青藏高原,有世界最高的山峰 珠穆朗玛峰,有世界最大的峡谷 雅鲁藏布大峡谷;有从热带雨林到高寒山地的各种植被;有高山峡谷、冰川雪原、荒原沙漠的各种自然景观;有多种此处独有的珍稀奇特物种。西部各地不仅地貌形态、自然景观各不相同,社会经济开发程度也大相径庭,存在的问题也不尽相同。因此,在西部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中必须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分清主次,择要而从,以便集中有限的财力,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一定的目标,产生出预期的效益。这既是国力所要求,也是经济规律所要求。

  由于西部面积辽阔,交通不便,目前绝大部分地区尚缺乏开发的条件和适宜的开发方式。因此,对于一些重要的、敏感的区域必须设立生态环境保护区,实施抢救性保护或强制性保护,如对具有生物多样性资源的地区、江河源头区,以及其它具有重大科学价值或对全局有重大影响的地区;对一些目前生态环境比较好的地区,可以建立一批以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为主要目标的生态特别县,以发挥其生态功能,作为构成重建山川秀美的基础;对于矿产资源丰富,且具有开发条件的地区划定矿产资源开发区,同时开征资源开发生态恢复补偿费,使之在开发的同时搞好生态环境的恢复和建设;建立水资源费和水资源保护节约奖励费制度,以促进节水社会的形成。

  二、西部生态环境脆弱,初级生产力低下,目前尚不能容纳较多的人群,必须坚决杜绝盲目的移民开发,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保护优先的原则。

  我国西部处于平均高程800-XX米和XX-4000多米的两大台阶及其衔接区,属于生态环境脆弱带任(eeotone),有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特点,也有抗干扰能力差、破坏后难于恢复的弱点,也是我国环境灾难,如地震、山崩、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霜冻、冰雹、大风、干旱、洪水、雪崩、冻土、森林火灾以及病虫鼠害等最严重的地区。除了少数小块地区之外,大部分土地农业生产潜力在50公斤/亩以下,仅相当东南沿海平原地区的六十分之一。由于自然生产力低下,目前环境人口容量很小。黄土高原区每平方公里以7-8人为宜,西部荒漠草原每平方公里的土地承载力不会超过2-3人。因此,必须坚决反对大量人群的盲目流入。中外开发历史证明,单靠移民开发没有成功的。日本从明治维新第2年(1869年)开始北海道的移民开发,直到1995年北海道仍然是日本最落后的地区。巴西为了开发中西部,不惜将首都从海滨城市里约热内卢迁之内地巴西利亚,并以纵贯全国的公路带动城镇进行移民开发,结果也是失败的。中国从明清就开始在西部边疆屯垦戍边,开发建设达数百年之久,而西部落后依旧。从生态学的'观点看,西部无论是瑰丽多姿的热带风光,还是苍凉悲壮大漠风情,都是亿万年来自然神奇造化之工赐予人类的财富。它们将以其稀有性、濒危性、特异性而身价与日俱增,并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经济前景也是必然的。从发展的观点看,稀有、濒危、特异的环境资源,将随着时间的推移日见稀缺,对它们的争夺也日益激烈,特别是生物工程学科的发展与领头地位的确定,生物资源在未来国际竞争中将起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相对落后地区的发展一定要优先考虑稀有、濒危、特异经济资源的保护。反对急功近利,立足长远,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保护优先的原则对脆弱的西部环境尤为重要。对生态环境异常脆弱的地区来说,情况不清,没有把握时,维持现状是最好的保护。西部一些脆弱的生态环境至今未被破坏,人口少以及人类活动少是重要原因。共3页,当前第1页123西部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原则问题调研报告

  生态环境保护调研报告 篇5

  一、生态环境现状分析

  气候气象平乐镇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全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年平均日照时间1104小时,全年无霜期280天,年平均降雨量1136mm。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年平均风速1.65m/s。地形地貌平乐镇属浅丘型地貌,镇城内山、丘、坝兼有,各占三分之一,山势挺拔,丘陵起伏,境内最高海拔841m,最低海拔520m。

  土壤平乐镇土质为黄壤土。酸性土壤占47,中性土壤占19,碱性土壤占34。土地肥沃,最低土层厚0.5m以上。

  水资源平乐镇地表水资源为穿镇而过的白沫江,多年最枯月流量为10m3s,丰水期流量为1000m3/s。地下水资源丰富,镇区内白沫江两岸为第四世纪冲积层,但夹有粘土及亚粘土和砾石层,水文地质情况较复杂。

  植被平乐镇植被是较好的,20xx年森林面积已达22250亩,森林覆盖率达45。森林大部分分布在山坡上。主要树木有茨竹、楠竹、松树、柏树等,国家一二级树种有红豆木、香樟、楠木和柏果等。除14655亩耕地上是农作物植被外,其余(除5000亩山坡地被开垦外)土地上均生长着灌木和草本植物。因此平乐镇的植被覆盖率是比较高的。

  动物由于平乐镇的植被良好,所以野生动物数量较多,野生动物种主要有野鸡、野兔、野鸭、野猪、蛇及成千上万的白鸽。无国家珍稀动物。动物主要生存在森林内。

  农业生态平乐镇共有耕地面积14655亩,人均耕地0.76亩,其中田9605亩,地5050亩。种植传统农作物1万6千余亩(其中水稻7605亩,玉米4050亩,小麦4500亩),种植经济作物1万余亩(油菜6550亩,蔬菜1500亩,茶叶1500亩,西瓜1000亩)。副业主要是养殖生猪和鸡。

  水土流失平乐镇由于植被良好,加之没有大型的土木工程修建,所以水土流失不严重,该区水土流失模数为2488t/km2·年,属轻度侵蚀。全年水土流失量在6万吨左右,水土流失面积约25km2,主要分布在耕地、森林未覆盖的山坡地上。水土流失的原因是农作物的耕种和森林覆盖未达到要求。

  生态系统多样性平乐镇主要的生态系统有农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河流生态系统、城镇生态系统。

  植物多样性平乐镇生长的植物主要有竹类、松树、柏树及红豆木、香樟、楠木、柏果、黄桷树等及其它灌木。

  动物多样性平乐镇生存的'动物有野鸡、野兔、野鸭、野猎、白鸽、蛇等。

  二、环境保护情况

  (一)生态保护:平乐镇严格执行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政策,禁止乱砍乱伐、毁林开荒、毁林开矿和采石现象发生,杜绝了人为破环生态系统的现象。

  (二)固体废气物排放、噪声污染控制:平乐镇排放大气污染物的工业企业很少,植被覆盖率又高,所以环境空气质量较好,农村地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建成区中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平乐镇因工业企业少,同时工业企业中产噪设备也几乎没有,所以建成区噪声主要来源于交通噪声,但车流量不大,所以环境声学质量良好。

  (三)生态环境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尤其是植被)保护较好,植被覆盖率已达95,森林覆盖率也达到45,水土流失不严重,属轻度侵蚀。人为破坏生态的现象基本杜绝。国家一二级珍稀植物保护完好。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较好。

  (四)环境指标:除白沫江水质在枯水期个别指标超标外,环境空气、环境噪声质量均是比较好的。环境空气质量在城镇区达到二级,农村区域达到一级。环境噪声城镇区达到国家1类(夜晚)和2类(白天)标准,农村区域达到国家0类(夜晚)和1类(白天)标准。

  (五)基础设施建设:

  ①道路平乐镇道路发达,通外有土平路、卧夹路,距省道成雅路仅有9公里。镇区内村村通公路,各风景区、风景点也有公路相连。

  ②住房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满意标准(12m2)。

  ③给排水给水厂和给排水管道有一定基础。

  ④街道绿化普及率98,人均工艺绿地面积为112m2。

  三、目前存在困难

  (一)经济环境:农业产业结构还需进一步调整,传统农作物(水稻、玉米、小麦)种植面积过大;农副业欠发达,尤其养殖业发展力度不大;农产品加工业太少,也未上规模。第三产业开发力度不够,虽然有众多旅游资源存在,但来旅游观光的人太少;第三产业的从业种类太少。工业经济不强大。

  (二)社会环境:人口文化素质偏低,导致三种产业科技含量较低,产品附加值不高。

  (三)基础设施建设:

  ①城镇建设总体规划不当。

  ②风景区部分道路和乡村道路未硬化。

  ③给水厂供水量偏小,城镇供水管道服务范围不够。污水采用边沟方式收集不恰当,排水管道远远不够;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对白沫江水质影响较大。

  ④公共设施(市场、商场、停车场、环卫设施、路灯、标语、广告牌)未规范化建设。

  ⑤城区消防存在隐患。

  ⑥历史文化遗迹未能维修和维护,有的甚至成危房,有的甚至即将消失。

  (四)能源:城镇居民仍有80的住户采用蜂窝煤作为能源、乡村农民仍有部分住户采用薪柴。

  (五)生态环境:森林覆盖率还要继续提高。

  (六)环境质量:工业污染源还未达标排放;地表水环境质量有待改善。

  总的说来,平乐镇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做到了较大成绩,但还存在一定差距。

  四、下一步打算

  1、严厉打击对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的行为,对于滥砍滥筏严令禁止,大力宣传退耕还林政策,保护农村环境;

  2、对于招商企业,严格限制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之企业;

  3、按照镇环境综合整治方案改善城镇居民、农村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

  4、严格按照平乐镇环境规划进行环境保护及建设。

  生态环境保护调研报告 篇6

  唐登杰省长、尤猛军市长十分关注闽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近期对闽江两岸江心岛、无人岛管理提出明确要求。尤猛军市长于9月4日,亲自乘船视察闽江闽侯段岛屿整治情况。8月14日,县政府召开环保专题会,研究部署闽江流域(闽侯段)岛屿违章搭盖和环境整治工作。9月2日,县委李永祥书记亲自点题,要求县政协就闽江无人岛整治、保护工作开展调研,提出可持续利用的建议。9月3日,县政协组织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水利局、公安局等相关部门召开推进江心岛、无人岛整治课题专题会,就整治目标、保护措施、可持续利用等问题进行了研究部署。9月4日开始,县政协位主席、副主席带队深入闽江江心岛一线实地调查,并召开了座谈会,认真研究闽江(乌龙江)闽侯段江心岛、无人岛沙洲地整治、保护和可持续利用问题。现形成调研报告报送县委县政府,供决策参考。

  一、闽江(闽侯段)岛、洲基本情况

  根据市规划部门提供的数据并与县自规局和县水利部门及相关乡镇对照,初步明确闽江(闽侯段)岛、洲共14个,另外调查竹岐乡苏洋村堤坝外滩涂1处,共15处。具体如下(见附表):

  1.荆溪段共3处。一是连头沙洲,位于港头村对面,约500亩,种植瓜果树木,无人居住;二是中房洲,位于光明村对面,约350亩,种植瓜果,无人居住;三是过江洲,位于古山洲村对面,约622亩,原有养殖奶牛,现已迁出。

  2.上街段共4处。一是港里岛,鲤鱼洲国宾馆对面,约220亩,岛上有三座古民居,无人居住,已由国宾馆征收建成休闲生态公园,自行管理;二是厚美洲,属厚美村,约1201亩,用于园林种植;三是洪塘大桥下无名岛,约643亩,岛上种有果树、西瓜等。四是橘园洲大桥边浦口洲,约1066亩,其中农用地470亩,设施农用地11.9亩。

  3.南通段1处。即马腾洲,位于文山洲对面,约19亩,荒岛。(另:大樟溪南港大桥桥下无名沙洲,南屿南通各属一半,约204亩,荒岛,地势较低,水涨则淹没。)

  4.祥谦段共6处。一是文山洲岛,位于上里尾村对面,约1041亩,原住民约460人均已搬至江中安置房,102、103电台和一个部队在岛上;二是龙祥岛(含江中岛),约7821亩,人口约7600人,以渔业、种植无花果、甘蔗、火龙果等作物为主;三是塔礁洲岛,约3977亩,人口约800人,以渔业、鱼塘养殖、种植蔬菜为主;四是新垱洲,位于泮洋村对面,约965亩,人口约500人,以渔业、种植蔬菜、外出务工为主;五是南州岛,属中院村,用于种植经济作物;六是学堂洲(俗名打架洲),江中村、禄家村各一半所有,主要用于种植经济作物。

  5.苏洋村堤坝外沙洲地。该沙洲地面积约有1200亩,其中村民种植果树、蔬菜、茉莉花等约800亩,穿插一些村民自建的过渡房及违建房。另外400亩被搅拌站、砂石场侵占土地硬化。

  综上,闽江(乌龙江)闽侯段岛屿、沙洲地整治、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主要涉及荆溪、祥谦、上街、竹岐四个乡镇的13个岛屿、沙洲。即:荆溪段的连头沙洲、中房洲、过江洲,上街段的厚美洲、浦口洲、洪塘大桥下无名岛,南通段的马腾洲,祥谦段的龙祥岛、塔礁洲岛、新垱洲、南洲岛、学堂洲以及竹岐乡苏洋村堤坝外沙洲地。闽江(乌龙江)闽侯段岛洲可分为三类:一是有村落的岛。共3个,即龙祥岛(含江中岛)、塔礁洲岛、新垱洲,都在祥谦镇;二是有生产经营活动的岛洲。共6个,即连头沙洲、中房洲、过江洲、厚美洲、浦口洲以及竹岐苏洋堤坝外滩涂;三是无人岛(湿地)。共4个,即学堂洲、南洲岛、洪塘大桥下无名岛、马腾洲,多系江中湿地,基本保持原生态。

  二、闽江(闽侯段)岛、洲整治情况及存在问题分析

  今年7月以来,闽江(乌龙江)闽侯段岛、洲涉及的荆溪、祥谦、上街、竹岐等乡镇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认真开展整治工作,有村落的岛以清除垃圾、整治排污、清理乱搭、乱建、乱盖为重点,被占用的岛洲以拆除建建、生产设备,恢复原貌为主,无人岛则以清理乱栽种、农业临时设施与管理房等为着力点,全面开展综合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卫生状况有所改善、被占用的岛洲与无人岛基本清场到位,个别岛整治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但从整体上看还存在诸多问题:

  1.整治目标不明,没有明确的治理方案。闽江岛、洲涉及的各乡镇自7月中旬起均开展了整治,也取得明显成绩,但没有整治方案,缺乏明确的目标要求,整治什么?治理到什么程度?特别是对保持整治效果、岛洲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缺乏思路和有效措施,目前,基本上停留在拆除乱搭盖、清理垃圾的层面上。

  2.河长制作用发挥不足。河长制明确河长对河道生态环境建设负责,不论是闽江有人岛无人岛都在河道中,本应由河长管理,但河长制的河长职责并未涉及闽江岛、洲的内容,河长在落实职能的过程中更多的只是注意河道污染和河岸排污等,对江中岛、洲不论是有人还是无人岛都关注不足,即便是在整治开展后明确了对无人岛的河长制责任人员,但因职责不明,综合措施缺失,后续保护和管理难以落实。

  3.岛、洲、湿地、滩涂的保护开发利用规划缺失。水口电站建成后,水口大坝以下闽江常水位有所下降,且基本不变,原有一些时常被淹没的洲、湿地形成了岛。由于没有统一的规划和管护措施,一些岛洲附近的村民便自行上岛从事种养活动,甚至还有企业也上岛从事生活经营活动。因用地调整的原因,15个岛洲仅有2个岛没有规划中耕地、林地,13个岛洲均有规划中的耕地或是林地,甚至大多数还有基本农田。而我县没有江心岛生态系统保护开发利用的统一规划,造成我县岛洲及滩涂地类性质复杂、保护管理缺位等问题。

  4.无人岛乱占、乱建现象严重,基本处于失管状态。除塔礁洲边上的湿地保护较好外,其他无人岛及湿地由于人为的过渡干预和缺乏严格的保护,存在无序耕作,存在乱搭盖、乱建设问题,大多湿地部分岸线周边建筑垃圾、废旧器械、破损船只堆放,破坏了原有的湿地环境,部分地块植被破坏严重,湿地面积萎缩,生态功能退化,河道淤积,水质降低。

  5.有村落的岛屿环境生态问题较突出。基础设施不到位,乡村文明建设滞后。除塔礁洲岛基础设施、环境卫生等有一定基础外,祥谦的龙祥岛、新垱洲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垃圾池、排水沟等很多设施没有普及,整治效果较好的塔礁洲上环岛路没有一个垃圾桶,也没有公厕,一些其他的生活旧习也被保留,存在诸多生态环境隐患。同时,村民环保意识不强,传统陋习顽固,加上对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不足,岛洲生态保护形势依然严峻。

  6.祥谦诸岛形成白色污染清理难。随着仓山金山片区迅速发展,乌龙江北岸高楼林立,还有大樟溪汇入,因乌江在祥谦诸岛处水流较缓,且有涨潮回流,特别是在龙祥岛、塔礁洲这2个较大岛屿堤坝外江面垃圾滞留,形成白色污染。在这次调研中,我们了解到仅塔礁洲清理岛内和岸线垃圾每个月需要费用15万多元,一年近200万元,长期保护是一个村落和一个乡镇是难以承受的。还有新垱洲以及其他岛洲来自河道的白色污染也是治理的难点。同时,河道岸线河砂盗采现象也依然存在。

  7.岛洲村落历史文化挖掘开发不够。龙祥岛居民已有200年历史,新档洲历史上就是闽江重要渡口,潜藏着较为丰富的人文资源,是一笔重要的财富。而这些岛洲建设缺乏丰富的水文化内涵,尚未被挖掘开发成体现闽侯、福州历史文化和江南水乡风情的特色滨水空间,造成闽江两岸及岛洲景观单调、内涵不足,福州闽侯本土传统文化未能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

  8.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尚未形成。岛洲及河道岸线治理、保护是一项综合性强的系统工程,需要建立一整套统一有效的工作机制。目前,岛洲、河岸治理主要由乡镇负责,水利、住建、交通、自然资源与规划等县直相关部门间存在“各自为战、条块分割”的现象,工作合力不够。

  三、闽江岛洲整治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思考

  闽江流经闽侯段涉及鸿尾、竹岐、白沙、甘蔗、荆溪、上街、南通、尚干、祥谦等除青口镇外的所有平原区乡镇,闽江真正是养育我们的母亲河。岛洲、湿地是地球的“肺”和“肾”,闽江的岛洲更是我们重要的、也是最美的自然资源。其优越的自然条件、丰富的有机物质,为野生动植物繁衍和生物多样性的提供保障,是开展生态旅游、休闲康养的理想场所。多年的工业化发展,让我们忽视了一直陪伴在我们身边、蒙上了黑纱、被污染侵蚀的“仙子”--静卧在闽江上的岛洲湿地,现在是到了她洗去尘埃、褪却污淖、披上绿妆、点亮明珠的时候了。

  要坚持“持续治理、全面保护、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理念,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闽江岛洲生态保护系统。近期集中力量重点做好清理整治工作,中远期立足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做好整体规划。遵循“整治规范,统筹规划,分类提升,分期实施,生态保护”的原则,突出闽江两岸生态资源保护,将闽江两岸打造成“沙欧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葱葱”的秀美岸线。因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闽江(闽侯段)江心岛、洲的整治保护和利用,要本着“少干预、少建设、少改造”的原则,以保护好各岛的自然生态、人文资源为主,统一规划,一岛一策、分类指导、分期实施,有序推进、逐步提升,努力做到“一岛一品、一岛一景、一岛一特色。”

  四、江心岛可持续利用的几点建议

  (一)明确近远期目标规划

  1.近期要突出抓好整治。

  鉴于前一阶段整治无序、目标不明的问题,建议县层面制定“闽江闽侯段岛洲”整治实施方案,明确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实施范围、工作目标,画出时间表,确定路线图,明确重点提升的内容、方向、目标,促进工作开展。闽江各岛洲甚至是闽江(乌龙江)两岸涉及的各乡镇也要有配套的方案,逐岛制定方案并作出任务清单,责任到人,确保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效果。一是做好无人岛垃圾清理工作。坚决清理无人岛岸线周边建筑垃圾、废旧器械、破损船只以及周边垃圾等各种污染物,恢复自然生态景观。二是清理整治有生产经营活动的岛洲。对有生产经营的岛洲在拆除临时搭盖房屋、围墙、牛棚、鸡舍等基础上,全面清理拆除建筑废料等垃圾,对被硬化的土地坚决恢复原状,同时,加强对沙洲管理,严禁倾倒垃圾、杜绝偷沙等现象。三是开展有村落岛洲环境治理工作。结合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建设以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坚持生态保护为主,重点治理乱搭盖、乱摆放、乱架设,清理房前屋后、公共场所垃圾以及立面改造等。建议上街违规驾校、苏洋村堤外滩涂4800平方违建,部门已立案,要限期完成。所有岛洲违章建筑,清违办要列入重点尽快拆除

  2.要制定中远期保护和合理利用规划。

  建议聘请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规划设计院对闽江(乌龙江)闽侯各岛、洲及岸线进行规划设计,制定《闽江(乌龙江)闽侯段岛洲岸线保护利用规划》,编制《闽江(乌龙江)闽侯段岛洲岸线保护规划工作方案》,坚持“综合整治与统筹规划并行,因岛制宜与分期实施并举,生态保护与文旅融合并容,资金保障与长效管理并重”的原则,从岛洲现状分析,明确保护与利用的目标及原则、保护与控制体系等,作出专业的中、远期整体保护规划,围绕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利用,制定符合我县实际的岛洲中远期保护和利用规划。同时,严格按规划要求执行,全面推进闽江岛洲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二)坚持“一岛一策,分类实施”

  要在保护好原有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坚持“一岛一策”,严格按照规划要求落实。根据现状条件和生态特点将闽江岛、洲建议分为三类保护控制:

  1.严格保护无人岛洲。

  对没有生产经营活动的岛、洲及湿地控制为生态用地,实行严格保护,生态恢复。要加强无居民岛、洲管理,保护无居民岛、洲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促进无居民岛、洲的可持续利用。建议对无人岛洲实行统一规划、严格保护,严格限制利用,重点在修复湿地植被,保持自然风貌。即对祥谦的`学堂洲、南洲岛、洪塘大桥下无名岛、马腾洲4个岛,浦口洲:可打造成景观公园,如桃花岛、樱花洲。以保持原生态为主,补植修复湿地。如,可适合湿地种植的芦苇、菖蒲、狗牙根、结缕草以及湿地沿岸红树林植物等,打造多样性的生态群落景观。

  2.限制利用有生产活动的岛洲。

  对荆溪的连头沙洲、中房洲、过江洲,上街的厚美洲、浦口洲以及竹岐苏洋堤坝外滩涂这6个岛洲,保留原有农事活动的现状,实行限制开发,低强度利用,除了个别公益性、功能性设施外,坚决杜绝除农事之外的生产经营活动及房地产开发。建议:

  连头沙洲、过江洲:可与县城江滨湿地公园贯通,打造沿江生态湿地公园。

  中房洲:鉴于省摄影协会有意在中房洲发展,可发展为省级摄影基地。

  厚美洲:在整治提升的基础上,周边有省委党校和侯官要美丽乡村建设,可打造江滨生态公园和堤坝外景观公园。美化省委党校,(示范点)

  竹岐苏洋堤坝外滩涂:紧邻地铁2号线终点站,周边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闽侯的形象。应尽快整治提升。目前,该地点有400亩茉莉花,央视也进行了采访。建议先行打造以茉莉花为主的花海观赏基地。(要摆上重要位置。景观提升,(示范点先行打造)。(提升闽侯形象,上盖物流,城市综合体)

  3.规划建设有村落的岛洲。

  对祥谦镇的龙祥岛、塔礁洲、新垱洲这三个岛洲,要结合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强化治理,合理规划,进一步美化环境,完善岛洲交通及公共服务,围绕“生态保护与农业观光、休闲康养、民宿文旅”融合发展,建设闽江明星村落。

  塔礁洲:基础好,慢行道,观岛,恢复渡口码头,周边停车,游艇上岛,门口工业区生态环境整治提升,先行打造,示范带动,进一步美化岸线、便道,(湿地)发展以旅游、休闲、观赏为主的观光旅游业,打造美丽乡村示范点。游船上岛

  龙祥岛:(岛大、人多)脏乱差十分严重,要加强整治,注重乡村治理,围绕生态保护与农业观光、民宿文旅融合发展,发展康养、采摘、农家乐、垂钓等休闲业。

  新垱洲:这是唯一不通陆路的岛,进出只能靠船只的岛上村落。岛内河湖较多。现代休闲渔业、

  4.以点带面,示范带动。(塔礁、苏洋、连头洲、过江洲、厚美洲。)

  5.加强河(堤)岸管理,修复生态环境。

  切实落实岛长制,加强河岸管理。建议加强河道巡视,对河道进行生态整治,加大农村环境整治与污水治理力度,可实行投放封闭式垃圾处理箱,规范农村垃圾的收集与转运填埋,加强污水排放的监督与管理,改善水体水质。加强采砂管理,杜绝沿河挖砂、筑坝等行为。要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努力使闽江湿地内的生物多样性愈来愈丰富,让湿地成为野生动物繁衍生息的乐园。要注重岛、洲增植补绿,恢复两岸绿化,形成植物群落,恢复地表水与地下水的通道,提高水体自净能力。突出生态,兼顾景观,采取措施鼓励河道滩地保护和护堤林建设,通过种植树木既可以恢复植被,保护河滩地和堤防,提高防洪减灾效益。让绿色植被成为岛、洲生态屏障和野生植物基因库,成为涵养水源、固化土壤、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的坚强卫士。

  (三)要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要在近段时间整治工作的基础上,探索建立闽江闽侯段岛、洲长制等长效治理机制,保证闽江闽侯段河清、岸绿、生态优美。制定《闽侯县“闽江(乌龙江)岛洲”规划建设管理办法》,岛、洲涉及的乡镇也要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分批启动、分类实施,以点带面,全面规划建设闽江岛洲。

  1.明确责任,建立长效治理机制。

  虽然有河长制,但未涉及岛洲,建议建立闽江闽侯段岛长制,统筹综合各方力量,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在整治的基础上,坚决杜绝乱倒垃圾、乱排污、乱搭建行为,做好岛内及岸线的复绿、补绿工作,建设生态防护林,修复保护生态湿地,美化、绿化防洪堤及岸线。

  2.部门配合,强化整治工作落实。

  要结合扫黑除恶的专项斗争,加强对岛洲乱占、乱建等违法行为的整治工作。建议建立闽江闽侯段岛洲治理综合执法队伍,由公安、水利、自然资源与规划、农业农村、林业、住建、交通等部门组成,发挥公安部门强力作用,各部门制定具体的整治工作方案,乡镇政府紧密配合,开展巡河整治,严厉惩处非法盗伐林木、乱采乱挖野生植物、非法猎捕等行为,坚决制止非法筑坝、乱搭滥建屋舍、无证采砂等问题。

  3.要加大财政投入。

  切实落实财政支持农业农村、水利建设项目资金,用好用活闽江环境保护、水路交通等资金。建议将相对分散在各部门的资金归并、整合成闽江岛洲生态环境治理资金,建立更为高效的资金运作机制。县财政对试点示范的岛洲项目给予专项扶持奖励,促进其尽快形成经验复制推广。涉及县级事权的“岛洲”生态建设项目的资金需求,统筹纳入县级政府投资项目规划和年度投资计划。建议将闽江岛洲及岸线范围内的生态治理、景观改造等项目实施,纳入财政预算优先保障,各乡镇政府负责实施建设。重点打造,以岛养岛。

  4.加强宣传,引导群众积极参与。

  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发动群众参与,众筹全民智慧,引导群众。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报刊、移动端等媒介,引导公众参与、支持“闽江岛洲”治理提升工作,畅通与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沟通渠道,回应群众关切,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共同打造群众满意的闽江岛洲生态绿色工程。

  5.要强化目标管理

  守住底线,一年见成效、三年大提升,五年大变样。做得好的给予奖励,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有任务的乡镇给予鼓励,建议建立“闽江(乌龙江)闽侯段岛洲”治理提升工作考核机制,将治理提升各项工作任务纳入县政绩考核和乡镇及职能部门目标绩效考核专项内容,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专项督查,及时通报督查结果。要切实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将其与年度考核、评优评先等结合起来,对因工作不力、履职缺位造成未完成目标任务的单位和人员,严肃追究责任。

  生态环境保护调研报告 篇7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地处河北省最北部,属内蒙古高原和冀北山地过渡地带,总面积9219平方公里,海拔750米至2067米,是防止北部内蒙风沙侵袭北京、天津的“天然屏障”和重要水源涵养地,是滦河、辽河两大水系的主要发源地之一,肩负着为北京阻沙源、为天津蓄水源的特殊生态保护职责。

  近年来,该县以创建国家生态示范区为契机,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着力点,积极贯彻“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并举”方针,把生态示范区、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旅游区建设纳入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工作来抓,充分发挥农、林、牧、水等有关部门的生态建设主力军作用,大力实施坝上生态农业、自然保护区建设、生态林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无公害时差蔬菜基地、环境污染治理、生态旅游、京津风沙源治理、生态家园富民等生态工程,并积极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巩固生态建设成果,取得了显著成就,20xx年被国家环保总局正式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之后顺利通过国家生态环境监察试点工作验收。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了开放开发,带动了以旅游业为主的特色产业的壮大与发展,由传统经济逐步向生态经济转变,经济、社会和环境持续健康协调发展,为生态县创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注重四个结合,充分发挥生态工程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围场地处内蒙古高原和冀北山地过渡丘陵地带,治理难度较大。为此,该县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以项目为依托,全方位组织实施山、水、林、田、路、草综合治理,林业、水利、畜牧、农业等部门协调联动,分工负责,密切配合,大力开展生态示范区建设,重点实施了首都周围绿化、德援造林、京津风沙源治理、一退双还、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农业开发等工程项目,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的生态建设。

  把生态建设与加强农林基本建设相结合。按照集中连片、规模推进、综合治理的原则,重点抓了林、草、水精品工程。林业方面,十多年来全县工程造林231.6万亩,封山育林165万亩,退耕还林、还草2.5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了46.85%。20xx年荣获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称号,多次被评为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单位、“三北”防护林二期工程先进单位,并连续9次荣获河北省造林金杯奖和首都周围绿化金杯奖;水利建设方面,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90平方公里,其中重点流域治理完成139.26平方公里,水土保持工作保持了全省先进行列,新增水浇地面积8.3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6万亩,完成节水灌溉面积3.8万亩,新修、维修加固河坝15万米,开发坝后造田0.6万亩,整治河道4.5万延长米,建设人畜饮水工程39处,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86%,建设小流域经济沟8.8平方公里,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草场建设方面,把封山养草、围栏育草、人工种草作为重点,通过有效的管理机制推行舍饲禁牧、青草贮存加工,使草场建设为畜牧业产业化服务。

  把生态建设与进行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按照持续开发的原则,以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为目标,大力调整农业结构,按照“三扩、一压、一退、一开发”的思路,逐步扩大马铃薯、时差蔬菜、杂粮杂豆种植面积,压缩玉米种植面积,实行25度以上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大力开发滩涂扩种水稻,积极引导农民扩种“两高一优”作物,全县“两高一优”作物种植面积达到80%以上。通过农业结构调整,全县生态农业形成四大特色群体。一是模式化栽培为主要内容的主体农业群体,使耕地复种指数达136%,年产马铃薯6亿公斤;二是以地膜覆盖、日光温室栽培为主要特征的蔬菜种植群体,全县种植蔬菜22.5万亩,总产量19.1万吨,销售收入近2亿元;三是以试种开发滩涂水稻为主要品种的高效农业种植群体;四是以养牛为主的畜牧业群体,依托丰富的秸杆资源,大力推广秸杆青贮、氨化新技术,大力发展养牛业。目前全县已形成六大规模饲养小区,畜牧业产值达5亿元,秸杆氨化过腹还田反哺农业,每年可积存100万立方米的农家肥,改善了土壤结构,促进了生态农业的良性循环。同时该县立足本地农业资源优势,积极推进资源利用方式由粗放型初加工向集约型深加工的'转变,大力扶持农副产品加工业,走小规模、大群体的发展路子,通过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市场机制,使企业和农户联为一体,确定了“公司+农户+基地”的经营运行模式,薯、牛两大主导产业的龙头企业发展势头强劲,生态示范农业的前景十分广阔。

  把生态建设与城镇环境建设相结合。按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该县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稳步实施县城改造和综合治理,加强城镇内植树种草等绿化工作,建设绿色住宅小区,增加人均绿地面积,完成了县城绿化美化、“三网改造”、木兰中路拆迁续建、环境综合整治等七大工程,积极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县城生活垃圾及医疗垃圾集中无害化处理。大力推进集中供热工作,积极调整能源结构,推广使用型煤、电、液化气等清洁能源。加强对二次扬尘、工业粉尘、机动车尾气、油烟污染治理力度。县城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县城环境进一步优化,水、气、声环境均达到功能区标准。

  把生态建设与旅游开发、自然保护相结合。为了确保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围场根据历史与现实,聘请上海同济大学编制了《全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对旅游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与积极的保护,把生态旅游定为围场旅游的精品与亮点,并在开发中严格按规划执行,从而有效地遏制了不合理开发而导致的破坏生态的行为。同时大力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目前全县建有红松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木兰围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御道口省级自然保护区等4个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到11.1万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11.99%。同时还建有塞罕坝国家级森林公园和敖包山、南大天等2个省级森林公园。越来越多的游人为围场的蓝天、碧水、林海所吸引,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逐年递增,每年接待游客都在50万人次以上,每年的旅游收入达2亿多元。通过走发展生态旅游之路,加强自然保护保护区建设,使受保护区域面积不断扩大,进一步促进了生态示范区建设,从而也丰富了围场旅游的内容,提升了旅游的档次,促进了开放开发,带动了经济发展。

  二、加强法制建设,提升生态环境监管水平

  强化规章制度建设,奠定执法基础。为使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围场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结合县情实际,县政府先后颁布实施了《红松洼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旅游景区景点管理办法》、《生态示范区总体建设规划》、《生态农业建设十年规划指导纲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生态环境监察违法案件移交处理办法》、《旅游景区景点环境管理办法》、《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大气污染防治办法》、《关于加强全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规范性文件,使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纳入了法制化轨道。

  强化工作机制建设,加大执法力度。县政府对环保、国土资源、农业、林业、水务、畜牧、旅游、公安等各部门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职责、目标等进行了明确和详细分工,积极开展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保护的专项执法检查活动,对破坏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违法行为进行专项打击。在工作中,各部门认真落实《生态环境监察违法案件移交处理办法》,环保与国土资源、林业、水务、畜牧、公安等部门协调联动,协调联动,密切配合,联合执法,初步形成了环保部门统一监管、各部门分工合作的工作机制。县环保局与县检察院、公安局、国土资源局等11个部门共同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工作联系、共同打击犯罪、维护良好经济秩序的实施意见》,对违法案件移交程序、办理程序等进行了详细的规定,通过建立信息共享、沟通便捷、防范有力、查处及时的协作机制,加强对环境、资源等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确保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有效地保护了自然生态环境。

  强化环保部门职能,加强环保工作。多年来,围场在不断加大环保机构与队伍建设的同时,赋予环保部门在保护区建设、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参与决策、综合协调、统一监管的职权,大力支持环保执法,重点强化环保监督。在建设项目审批上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严格落实“环保第一审批权”制度,在确立重大项目时,由经济综合部门和环保部门共同研究、集体决策,并公开建设内容,接受社会各方面的反映与建议。特别是对自然资源开发建设项目进行严格把关,有效防止了对生态资源的破坏。同时,以“一控双达标”为重点,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全面推行清洁生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采取“转、推、控、防”四项措施,实现工业生态化,形成了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

  良好的生态环境带动了特色产业的壮大与发展。目前,围场县正在大力发展马铃薯、养牛、无公害时差蔬菜、旅游等特色生态产业,强力推动风电清洁能源发展,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建立龙头、基地和农户发展模式,以农促工,实现工业的生态化,为围场县建设生态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生态环境保护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生态环境保护调研报告11-20

生态环境保护调研报告范文01-16

生态环境保护调研服务队实践调研报告11-10

生态保护的调研报告11-20

生态文明调研报告06-17

西部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原则问题调研报告11-30

关于生态移民的调研报告07-22

生态林建设调研报告11-20

生态建设调研报告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