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农民增收的调研报告

时间:2021-01-16 11:01:43 调研报告 我要投稿

促进农民增收的调研报告

  你们知道促进农民增收的调研报告应该要怎么写吗?下面是应届毕业生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促进农民增收的调研报告范文,欢迎阅读!

促进农民增收的调研报告

  根据县委批转的《政协XX县委员会20**年工作要点》安排,为确保“十二。五”期间农民收入倍增目标的实现,今年5月至8月,县政协组成专题调研组,在副主席何土凤同志带领下,由经济人口资源环境委牵头,组织部分县政协委员和有关专业人士对我县农民增收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通过听取部门领导汇报、查阅资料,先后深入广发、龙潭、普满、钟水、坦坪等8个乡镇10个行政村与农民、乡村干部进行座谈,进行问卷调查,广泛收集资料,了解各方面的意见建议,比较全面真实地了解和掌握了全县农民增收的情况和现阶段影响农民增收的问题及原因,并到XX市的XX县、XX市的XX县、XX市的XX县、XX市和XX区进行了考察学习。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农民增收概况

  近年来,在党中央加大农业投入和强农惠农政策的推动下,我县农业发生了历史性转变,传统农业逐步向产业化、市场化、标准化的现代农业迈进,农民逐步成为市场的主体,由此带来了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和多元化发展。20xx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5584元,是20xx年的1.5倍。20xx年1—6月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490.5元,同比增长20.9%。我县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

  1、国家惠农政策保障了农民收入的增长。据统计,20xx年全县兑付粮食补贴资金252万元,人均增收7.7元;落实良种补贴321万元,人均增收9.8元,两项合计,农民人均直接增收17.5元。落实农资综合补贴1589.2万元,落实油菜良种补贴23万元等,直接保障了农民收入的增长。另外,落实购买农机具补贴、畜牧良种补贴,对贫困学生实行“两免一补”的政策,实施退耕还林,建立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制度,开展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完善农村困难群众社会救助保障体制,实施家电下乡补贴政策等等,从政策上保障了不少农民收入的增长。

  2、农业结构调整加快了农民收入的增长。据调查,我县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农业结构调整,目前已获得较大成效。一是优质粮食生产在我县已成规模优势。20xx年全县优质粮食面积达到22.42 万亩,占粮食播种面积的99.5%。在粮价上涨的情况下,农民获益颇丰。二是畜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20xx年被农业部、财政部列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优质生猪生产基地县”、“全国生猪良种补贴项目实施县”,全县养殖小区总数达到 10个,全县年出栏100头以上生猪的养殖户达到398 户,年出栏牲猪72万头。三是以烤烟为主的高效经济作物和以蔬菜、油茶、水果等特色农产品基地有了较快发展,确保了农民收入的稳步增长。20xx年全县烤烟面积达 3.3万亩,收购烟叶7.85万担,烤烟已成为烟农增收的主要来源。

  3、农业的产业化经营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长。近年来,我县围绕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培育龙头企业,从政策、土地、资金等方面予以扶持和倾斜,重点扶持嘉津茶油、三味辣椒、骏业生态农庄、众鑫实业等龙头企业,提升企业产品档次,扩大生产规模,争创名牌产品,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目前,全县已拥有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6家,年销售收入达5.17亿元。同时,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72家,拥有会员9600人,带动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4、民营经济和劳务输出的快速发展保证了农民收入的增长。目前全县民营企业已发展到2200家,从业人员9万人,农民直接从民营企业得到的工资性收入达到1.35亿元。在劳务输出方面,20xx年全县外出务工人员103606人,占农村总人口327098人的31.67%,占农村劳动力资源216275人的47.9%,外出劳务收入占家庭收入的大部分,劳务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此外,返乡创业也是近年来劳动力转移中出现的新特点,20xx年全县创业培训人员508人,成功创业136人,创造就业岗位4658个。如龙潭镇李良红在学到技术、完成资本原始积累后,返乡创办兴隆综合养殖场,让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家门口实现劳动力转移,从而实现农民增收。

  二、制约我县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

  1、农业内部结构调整滞后,土地对农民增收的实际贡献有限。农业结构调整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头戏,但我县许多农民还没有从结构调整中得到实惠。一是少数农民仍然安于“稻谷+稻草”的传统农业生产,小富即安,甚至不富也安,过着“养养猪鸡种种田,领好小孩看好门”的日子,不愿参与结构调整。二是农村仍是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经营形式,土地经营权掌握在一个个细小单元之中,尚未形成符合农村产业项目发展的土地流转机制和政策,土地流转和集中相当困难,规模农业效益得不到实现。

  2、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低,农业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目前我县列入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虽然有12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家,但多数企业产业聚集度不高,带动能力不强。一是缺乏强有力的领导。农业产业办设在县农业局,属股级单位,只负责产业技术培训、指导、推广,缺乏强有力的协调功能,而农业产业化涉及经济、林业、畜牧、水务、工商等10多个部门,难以形成合力。二是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规模不大,对基地带动能力不足,辐射能力小。如省级龙头企业—湖南三味食品公司,没有严格把好质量关,正确处理好创牌与保牌的关系,市场份额越来越小,加上基地建设滞地,基地面积不足1000亩,相对全县10万亩三味辣椒基地发展规划差距很大,示范带动作用不强;三是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连结不紧密,没有真正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订单”签订难、履约难的问题比较突出;四是不少龙头企业尚未建立自己固定的“生产基地”,如嘉津茶油,我县的油茶林由原来10万亩,到现在的4万亩左右,既没有产量更没有基地,原材料来源于广西、贵州,严重影响了企业发展。

  3、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功能弱,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低。目前,我县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72个,参加合作组织的农民会员9600人,但是大多以“松散合作”为主,利益分配机制不规范,管理制度形同虚设,发挥作用有限。近年来,我县一直都在倡导“龙头企业+农户”、“营销企业+农户”、“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却始终没有“加”起来,农户与农户也没有“加”起来,农业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

  4、农村市场发育不完善,农产品流通不发达。在我县农村农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订单农业培育滞后,流通设施少。由于市场不健全,信息缺乏,农民不能按照市场信息组织一定规模的生产,且产品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与市场需求都存在差异。同时,市场流通的组织化程度低,多数农产品的销售是个体贩运和农民自销,尚未发育形成自己的经销队伍和网络,不仅不能占有市场,而且交易成本高,风险大。

  5、农业成本增加,农民收入明增暗降。20xx年农民收入的大幅增长,除政策扶持外,很大程度上靠的是价格上涨。因此,继续依靠价格上涨来增收已不现实。另一方面,农业成本增加,使城乡居民农产品需求对农民、农业生产收入增长率的支撑能力下降。如从20xx年下半年起,粮食价格出现不同幅度的上涨,涨幅为8%,但是种子、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乘机上涨更快,涨幅达10.3%,粮价上涨给农民增收带来的收益,多被农资价格上涨所冲销,农民种粮效益低,有的甚至亏本。目前大部分农民生产的粮食刚好自给自足,有的农民还要买粮,加大了生活消费支出。

  6、农业投入不足,金融支持跟不上,农业增收动力不足。一是财政投入不足。就政府而言,20xx年各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11648万元,占财政总支出的13.84%,比上年的15.49%低1.65个百分点;农业投入比上年的增幅17.63%,比财政总支出增幅27.47%低9.84个百分点。就大部分农民而言,维持生活已属不易,根本无力增加投入。二是多元化、社会化的投入机制尚未形成。因农业属于弱势产业,比较效益低,农业保险发展滞后,相对工业、商业要来说社会投入积极性不高。三是农民贷款难更是一个普遍问题。信贷部门由于受管理权限、比较效益低等方面的影响,信贷支农的门槛设置过高,农民难以取得贷款。20xx年上半年全县小农贷款仅为11869万元,占贷款总额的7.5%。

  7、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差,农业抗风险能力弱。农业为弱势产业,由于农业生产成本高,灾害、疫情、市场等风险较大,加之水利设施带病运行多、水利设施遭人为毁损严重、重建设轻管理现象普遍存在等因素导致保灌率降低,严重制约和影响了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

  8、农民素质普遍偏低,制约了农民增收。据对我县钟水、坦坪、龙潭等5个劳务输出大乡(镇)调查,外出务工人员共43806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达36214人,占外出务工人员的82.7%;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员932人,仅占外出务工人员的`2.1%。外出务工人员文化素质普遍偏低,职业技能较差,绝大多数人只能在最苦、最累、最脏、最险的挖煤、建筑、制造业等职业岗位上“吃身体”、“吃青春”,因得职业病或遭受工伤事故致贫者屡见不鲜。另外,由于大量青壮年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在家务农的多为老、弱、病、残、妇。其弱质化、弱智化特点,导致农业规模化生产、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方式难以推广,严重制约了农民的增收。三、促进农民增收的建议

  (一)进一步调整农业结构,推进产业经营,带动农民增收

  1、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要把突破口放在抓优势产业带建设和特色产业发展上,按照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相结合的原则,建立若干大规模、高标准的种养基地,建设若干个优势产业带,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带动农民增收。一是要以三味食品、嘉津茶油、松艳脐橙等知名品牌为“名片”,建设“四大”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即以广发、莲荷、坦坪、盘江等乡镇为重点的三味辣椒基地建设;以石羔、广发、塘村、坦坪等乡镇为重点的脐橙、杨梅、脆蜜桃、黄花梨等名优水果种植基地建设;以普满、广发、泮头等乡镇为重点的油茶林丰产示范基地建设;以行廊绿之缘为主的“十里花廊”花卉苗木基地建设。二是规划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园区是项目建设的重要载体。重视加快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把三味食品、嘉津茶油、湘茶鱼、倒缸酒等龙头企业为代表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园区集聚,以便实行封闭式生产、封闭式管理,迅速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同时,要引进一批森林食品加工企业向园区集群,带动林业产业和林下经济发展。三是要以“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优质生猪生产基地县”、“全国生猪良种补贴项目实施县”为载体,带动石桥、坦坪、广发、普满等乡镇的生猪养殖的发展。同时,要积极推广家禽、肉牛、山羊规模饲养,适度发展生态养殖业。四是大力发展苗木、蔬菜、休闲观光农业、林下经济(林畜、林果、林菜、林药、林菌、林草等)等产业,努力做大优势产业、拓展新兴产业、振兴传统产业。

  2、着力推进农副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建设。要利用石桥周家农产品贩运的影响力,采取政府引导、农民入股、市场运作等多种形式,加快农副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建设步伐,形成“买全省、卖全省”、“买全国、卖全国”的农副产品集散地,并积极向上争取农副产品集群专业示XX县项目,提升农副产品集聚的规模效益,为农民提供更大的增收空间。

  3、着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制定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合作社加快规范化建设,并从政策、资金、税费等方面给予支持。

  (二)进一步拓宽渠道,加快劳动力转移,引导农民从劳务输出中增收

  1、要建设规范的政策平台。根据我县人多地少、人口密度大的特点,制定出台《XX县发展劳务经济实施意见》及相关配套政策文件,促进劳务经济有序发展。建立县、乡、村三级劳务经济组织、信息网络平台和劳动力资源信息库,并切实利用好,真正实现人力资源信息共享。在健全劳务输出组织的同时,积极引导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发展休闲农业、休闲农庄、乡村旅游、森林旅游、农村服务业和经商办厂,就地、就近转移劳动力,做到家庭生活、家庭收入“双不误”。

  2、要高度重视农民素质的提升。引导群众从目前偏重普高教育向普高教育与职业教育并重的观念转变,为我县经济长远发展积蓄更多的实用技能型人才。要整合嘉禾职校、劳动服务培训中心、农业阳光工程等资源,大力培训农技、畜牧、农机、铸锻造等适用型人才,一方面,解决部分农民无事干、增收难问题,另一方面解决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轨问题,再一方面解决我县铸锻造企业技术工人缺乏的问题。

  3、加快“一园五区”的建设。要以新型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实现以工补农。采取扶强扶大和招商引资相结合,吸引各类强势企业的合作,搞好上下游产品的配套和开发,延长产业链,做大产业群,逐步打造一批在国内外有优势有一定市场的企业,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促进农民增收。

  4、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要适时修订乡镇驻地建设规划,完善小城镇配套功能,引导农村富裕农民、个体私营业主向小城镇集中,到城镇落户创业,通过城镇开发促增收。

  (三)加快土地流转,激活内在动力,促进农民收入稳定增长

  1、加大土地流转力度,通过盘活土地资产增加收入。一是要认真总结我县普满乡石角塘村等地土地流转的成功经验,在全县推广。二是要借鉴XX市的成功经验,成立县乡两级土地流转信托公司,选择有代表性的镇村进行土地信托流转试点,对试点村财政安排一定的工作经费,推动“土地信托流转”工作。并探索开展农村土地担保贷款试点,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参与,缓解土地流转储备等方面资金缺乏问题,推动土地经营权流转,促进土地集约利用,产业集聚发展。三是要建立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组织,加强土地流转供求信息提供、土地流转储备、委托流转等工作协调和服务。

  2、引导农民转变消费观念,通过增加生产投入创业增收。加强思想引导,帮助农民确立自我积累、自己投入的意识,一方面加快农村社保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医疗保障制度,减轻农民后顾之忧;另一方面,帮助农民确立正确的积累观念,营造良好的全民创业氛围,引导农民向农业及二、三产业投资,把手中一部分“相对过剩”的消费基金转变为生产投入。

  (四)注重政策引导,争取金融支持,切实保障农民收入可持续增长

  1、应制定农业产业扶持政策。在保证支农政策连贯性的同时,尽快制定出台加快我县农业产业化和龙头企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围绕粮、烟、猪、果、菜、林、油等,按产业分类配套出台相应扶持政策,构建农业产业扶持政策体系。在制定扶持政策中,一要注重政策的针对性,可借鉴扶持烤烟等产业发展的做法,结合实际分产业或乡镇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二要注重政策的有效性,在支持农业龙头企业的同时,也要降低扶持门槛,关注起步阶段的农业小企业的发展。三是注重扶大扶强扶特,对三味辣基地,实行统一供苗、统一施肥、统一收购。对松艳脐橙、油茶林大户可借鉴永兴发展脐橙的做法,按一定规模和面积给予以奖代投。

  2、要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一是财政每年安排一定专项资金用于规模化种养基地和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确保每年农业收入增幅高于每年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比例。二是抓住中央对农业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的政策机遇,积极申报促进农民增收项目,全力争取上级财政资金。三是出台向上争取项目资金的奖罚机制,规范向上争取项目资金的行为,并将其视作招商引资任务,充分调动各部门争资立项的积极性。

  3、要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方式。一是推广联保贷款方式,发展农户联保小组,提倡不同经营项目之间交叉担保,目前要重点引导分季节收购原材料的农业企业间进行联保贷款,以提高贷款额度,缓解短期内急需大量收购资金问题。二是探索建立乡村农业贷款担保机构,并通过会员认缴贷款风险金、政府对农业的扶持资金以及其他资金募集等方式,为种养大户和农户提供贷款担保。三是积极探索林地贷款抵押机制,拓宽信用贷款渠道。

  4、要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要用足、用活、用好“一事一议”奖补办法,以奖代投,激发群众参与筹资投劳的热情。要落实好中央对农田水利建设投入的政策,并依托我县被列为全省18个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这一平台,积极争取项目支持,推进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以及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增强农村经济发展的后劲和抵御自然灾害能力。

  (五)加强组织领导,创新体制机制,确保农民增收的保障措施落到实处

  1、加强组织领导。借鉴益阳产业化发展经验。一是要成立由县委、县政府分管农业的领导牵头,涉农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高规格的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加强全县农业产业化的领导、规划、指导和协调。二是要把农业产业办从农业局分离出来,归口县农村办,由农办主任或者副主任任产业化办主任,加强全县的协调工作。三是建立农口部门协调会议制度,改革涉农资金管理体制,借鉴普满、广发烟水配套项目做法,做好涉农资金整合工作,克服“撒糊椒面”式投入模式,发挥涉农资金的最大效益。

  2、实施帮带机制。要在全县全面推行“三帮四带六到户”的帮带机制。“三帮”,即县领导XX县属部门帮乡镇,乡镇帮村,干部帮农户的责任制;“四带”,即示范乡镇、示范村、示范户带动;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党组织、党员带动;民营企业带动;“六到户”,规划落实到户、增收项目到户、配套资金到户、工作指导到户、培训服务到户、联系人员到户。

  3、加强目标管理考核。制定目标责任制,并将其细化量化到各级部门,严格考核督查,奖惩罚懒,确保农民增收目标的圆满实现。

【促进农民增收的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农民增收调查报告08-31

新型农民培训调研报告01-06

农民增收调查报告13篇10-26

农民养老保险调研报告08-02

农民养老保险调研报告07-20

对农民增收问题的理性思考11-07

关于农民增收问题的几点思考10-13

农民养老保险调研报告总结11-17

积极构建农民增收的长效财政机制10-17

发展优势产业促农增收调研报告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