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调查报告

时间:2023-12-23 08:46:05 调查报告 我要投稿

农业调查报告范文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报告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涵盖报告的基本要素。为了让您不再为写报告头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业调查报告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农业调查报告范文

农业调查报告范文1

  XX镇地处XX市西北部,是典型的山区乡镇。全镇共有13个村民委员会,149个村民小组,人口30028人。总面积18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XX公顷,其中水(旱)田面积XX公顷。200x年由XX、XX两镇合并为现在的XX镇。

  XX镇在农业税改革前,全镇(包括原XX镇,下同)应负担农业税XX担,平均每亩水(旱)田负担XX公斤。税改后亩负担任务X公斤,基本达到省、市文件规定减负50%的要求。今年,按照省文件精神,按去年的50%征收。

  今年我镇的农业税征收工作,我镇党委、政府非常重视,在市会议后即着手布置。由于领导重视,行动快,从而取得较好的效果。在市要求全面完成任务传真精神后,我镇先从镇自有支配资金中垫支完成全年农业税任务,再继续向各农户征收。至11月20日,全镇已完成征收农业税任务的80%,其中比较好的有XX、XX村委会,分别完成全年任务的97.49%和94.99%。

  这次的农业税尾欠调查,我们采用了清理镇财政所台帐、下乡上门调查、召开村组干部座谈会等形式,开展了全方位的调查摸底。资料真实、可靠。

  一、 农村农业税尾欠情况

  根据镇财政所台帐反映,全镇历年尾欠达14444担,折款65万元,占乡镇当地可支配资金的.325%。其中税改前的占XZ万元,去年的占XX万元。其中农业税欠款XX万元,教育费附加税XX万元,镇统筹XX万元,村提留XX万元。所欠尾数比较大的有XX村委会等XX村。

  按照市要求,我镇历年都从镇自有支配资金中完成农业税征收任务。这意味着,所有欠的农业税,都是乡镇自有可支配资金。

  二、 历年尾欠农户分类及其尾欠原因

  第一类是由于受到天灾人祸造成减产减收的农户,比例在3%以内,这些农户平常年景完成的比较好,只是在灾年偶尔欠交;第二类是土地纠纷而造成。由于在1999年延包过程中,由于村民小组群众意见不统一,调整责任田时该出田户不让出,该入田户没有分给责任田,造成人地矛盾比较特出的农户。这类农户在延包后所欠农业税手尾比较大。比例占尾欠户的1%以下;第三类是举家外出务工,造成不能按时完成任务。这类所占比例

  在2%以内;第四类是农村特困户、五保户及农村孤寡老人户,他们不只不缴交任务,年底还须政府发放困难救济。比例在20%以内;第五类是思想认识差,拒交国家、集体各项任务的农户。比例占历欠户的74%。

  三、 欠税户家庭经济状况

  在所欠税的农户中,除特困户、五保户、孤寡老人户经济状况比较差外,其经济状况都在当地的中等水平以上。甚至有的拒交户往往是外出经商户、农村个体户,他们的生活水平在当地是处于中高水平,他们往往以忙、忘记、资金周转不过来为借口拒交农业税。

  四、 欠税户对征收农业税的影响

  一是打低政府声誉。由于所欠税农户都是经济状况比较好的农户,而生活水平一般的农户每年都主动缴交各项税费,从而对这大部分农户产生不良影响,特别是在今年对追收尾欠时要“农户自愿缴交”、“200x年以前任务不得登进通知书”的做法,往往造成以对主动缴交任务的农户会误认为自己太“老实”,“吃了大亏”,“共产党说话不算数”。今年农业税任务调减了一半,但工作压力比以往任何一年都大,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明证;二是增加乡镇的经济压力。XX镇近几年年可支配资金只有20万元,但每年为完成农业税而先行垫支资金在10万元以上,多的一年甚至达15万元。从而造成乡镇经济困难,镇村干部正常补贴、办公费、招待费及会议费用兑现不了,负债运转,日子难以为继;三是给那些欠交户有可成之机,认为农业税在一、二年内就会取消了,现在不交,过拖一、二年后所有的农业税收、尾欠会一笔勾销的了。

  五、 对农业税尾欠追收的一点建议

  去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温总理明确表态,在五年内取消农业税,这是减轻农民负担的又一重大举措,是民心所向,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广大农民兄弟的关怀。但作为现在的过度时期,我们认为,农业税尾欠还有必要继续追收,即使追收尾欠会增加乡镇干部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做法上可以采取上门做大量的细致的思想工作外,对欠税大户可否采取由财政部门统一通过法院起诉,通过法律手段进行追收。通过追收尾欠,以正法纪,得民心,树政府之威严。

 XX 市XX 镇财政所

  200X 年XX 月XX 日

农业调查报告范文2

  ××县发展有机农业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近年来在实践中探索出“订单信贷+订单农业”的发展模式,对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较好的推动作用,进一步巩固了农业的基础地位,实现了农业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订单信贷+订单农业”的运作模式

  该模式以订单为载体,对订单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订单农户

  予以订单信贷支持,被当地农民形象地传颂为:“今天的订单、明天的存单”。

  1、订单信贷与双重担保相结合支持订单企业。该县将破解订单企业融资难的路径确定在订单信贷与双重担保结合上。政府成立“订单企业信用担保中心”,注册资金500万元,为订单企业提供贷款担保。当地人民银行推出“订单企业退税账户贷款担保管理办法”,由退税账户对订单企业贷款进行反担保。双重担保支持订单信贷与订单企业对接,既防范了订单信贷风险,又提升了金融机构放贷积极性。当地农业银行针对订单企业农产品收购期集中、瞬时资金需求量大的特点,创新推出“简式快速通道贷款”;农业发展银行将商业性信贷的重点放在订单信贷上,同时增加订单项目的中长期贷款。

  2、订单信贷与企业垫付相结合支持订单农户。该县将资金支持订单农户的路径选定在订单信贷与企业垫付结合上。当地农村信用联社根据订单企业的订单计划及实施情况,按信贷规定对企业垫付化肥、农药、种子和收购资金的缺口给予信贷支持,并在结算上进行监督,确保资金按时足额发放到农户手中。同时,农村信用联社根据订单农户的需求分别进行信贷投入,包括订单农户农林牧渔项目的大额农贷,订单农户其它生产经营的小额农贷,订单农户套种订单品种的短期农贷等,并创新发放“农村党员创业贷款”和“农村妇女双学双比贷款”,发挥农村党员和农村妇女的创业示范作用。

  3、规范管理与风险防范相结合支持订单信贷。信贷安全是“订单信贷+订单农业”模式运行的关键。当地人行在支持政府科学运作这一模式的同时,非常重视信贷创新与规范管理相结合,适时出台了四大管理举措,防范金融风险。一是定位管理。规定订单信贷对订单农业的供、产、销环节进行服务,实行归口经营、适当业务交叉。二是业务管理。规定订单信贷的短期信用和保证贷款方式,订单企业实行资质等级评定,订单农户实行信用等级评定。三是流程管理。订单企业实施授权授信和应抵尽抵方式,aa以上企业可在授信额度内周转使用,订单农户实行大、小额农贷方式,一次放贷利随本清,借新还旧须经报批。四是风险管理。建立和运作订单信贷的评价、监控机制。

  4、资信评定与诚信建设相结合支持订单经济。该县将促进订单经济持续发展壮大的路径选择在金融信用环境建设上,当地人行作为金融信用环境建设的重要组织者和参与者,注重资信评定与诚信建设相结合。资信评定主要执行金融机构现行办法,政府出台相关支持政策,不同信用等级企业实行区别优惠待遇,对信用缺失企业实行相应惩诫手段;订单农户实行“文明信用农户”评定,配之以优惠政策。在诚信建设方面,坚持以订单为基础、信贷为纽带、诚信为核心,重点加强企业订单真实性、农户订单履约性、订单信贷安全性、订单农业集约性、订单经济市场性的“五位一体”建设,以确保订单经济的规范运行。

  二、“订单信贷+订单农业”的模式效应

  该县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亩,自20xx年全面推广“订单信贷+订单农业”模式以来,土地抛荒少了,有机农业超常发展成为县域经济增长的一大亮点。

  1、订单信贷支持订单农业实现规模扩展。至20xx年底,全县订单贷款余额8750万元,累计发放额32587万元,是当年有机农业产值的1.2倍。在订单信贷的强力支持下,有机农业推广到全县60%的乡镇,土地抛荒率由20xx年山区的6.5%和平原的3%,分别下降到1.5%和0.4%;新增原生态有机产品种植土地17万亩,有机认证耕地23万亩,占全国的4%;通过德国欧格耳公司和欧盟国际生态认证中心认证的产品达34个,其中有机水稻5.1万亩,产量1.7万吨,有机农业产值25966万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6.3%。订单农业的规模扩展,使××有机农业成为享誉江南的第一品牌。

  2、订单信贷支持订单企业快速做大做强。至20xx年底,该县订单企业由推广初期的2家发展到现在的1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的`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8家,具有自主进出口权的有机食品加工企业6家。在订单信贷的支持下,青叶有机食品加工有限公司经过5年的发展,订单面积达38500亩,销售收入达11628万元,实现利税587万元,带动农户5500户,成为规模以上的订单企业。与20xx年相比,目前该县订单企业资产增长

  近11倍,产值增加1.85倍,订单垫付资金增加7.11倍,实现税利增长3.5倍,解决下岗职工就业达8300人。

  3、订单信贷支持订单农户收入明显增加。抽样调查的该县茭湖乡15家农户,原来种植传统水稻每亩收益700元,现在种植有机水稻每亩收益1500元,实行“草莓+有机水稻”、“草莓+草莓苗”、“有机毛豆+有机水稻”的套种

  方式后,收益达2850元,是传统水稻种植收益的4倍。20xx年,该县大宗订单农产品中,有机水稻40000亩,有机毛豆2300亩, 有机木姜1420亩, 草莓500亩,帮助全县农民增收20849.4万元,其中项目区农民人均增收300元以上。20xx年,该县农民人均收入3556元,比上年增长12%,其中发展有机农业所产业的收入占18%。

  4、订单信贷支持订单经济形成长效机制。在订单信贷的支持下,该县订单经济长效机制基本形成。一是建立订单企业的支持机制,出台鼓励政策,外引与内联相结合,确保订单企业对订单农业的引领作用;二是建立订单农业的组织机制,农户自愿组织有机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与订单农业的组织形式进行配套;三是建立科技帮扶的服务机制,通过与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实现有机农业生产与科研对接;四是建立有机农业的环保机制,县、乡、村、户四级设立监控体系和队伍,实现从种子、土地到餐桌的全程检测和监控;五是建立订单农业的促进机制,包括有机农田的基本建设、有机生态链的梯度转移和有机农业的新型套种方式。

  三、“订单信贷+订单农业”的实践启示

  粮食安全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全局。特别是当前,国际粮价高涨,国内农业生产资料大幅涨价,如何进一步调动各地、各部门和广大农民发展农业的积极性尤为重要。该县“订单信贷+订单农业”模式发展有机农业,不仅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而且对促进农业快速发展、搞好生态环境建设有着重要的实践启示。

  1、政府强力推进是关键。增加金融服务和信贷投入,改进农业经营方式并提高生产效率,政府强力推进是关键,归纳起来是“三个依靠”,即一是依靠科技帮扶,二是依靠市场机制,三是依靠金融支持。“三个依靠”中金融支持存有制度障碍,是政府强力推进的重点和难点。“订单信贷+订单农业”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整合了金融手段,化解了制度障碍,使金融支持发挥了促进金融资本与农业资本融合的功能,进而实现了农业产业化的集约与规模,确保了农业统筹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2、创新经营体制是重点。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创新,必须有强力的金融支持。“订单信贷+订单农业”的支持模式,对在现行农业生产关系基础上有效实现形式进行成功探索发挥了积极作用,归纳起来是“三个促进”,即一是促进组织建设,二是促进农业服务,三是促进教育培训。该县打造以“订单信贷+订单农业”为核心的金融服务平台,进而建立以金融为纽带、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一体化长效机制,对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创新具有积极意义。

  3、改善金融支持是保证。完善支持农业的金融服务,包括整合现有金融手段、化解金融制度障碍和加大政策和投入支持力度。“订单信贷+订单农业”的支持模式,是对现有的部分金融手段进行整合,归纳起来是“三个抓好”,即一是抓好金融手段创新。该县实践表明,通过整合金融手段,同样可以起到化解现行金融制度障碍的效果;二是抓好金融风险防范。政府熟悉金融知识,尊重金融规律,促进金融创新,着力防范风险,是改善金融服务的关键;三是抓好金融生态建设。现代农业经济日趋成为商品经济、信用经济和法制经济,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金融生态作保证,否则传统农业发展不好,现代农业也发展不了。

  4、坚持生态农业是方向。该县坚持“生态立县、有机富民”发展战略,实行生态农业发展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负责制的做法,对我省抓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至关重要,有必要将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其次,我省境内河流大多汇入鄱阳湖,降低农业污染不可忽视。各地在完成污水处理项目的同时,还可采用“订单信贷+订单农业”的模式,在流域上游的丘陵山区加快推广有机农业,在流域的中下游按比例地逐步推行有机农业,确保流入鄱阳湖的水质达标,从而保护好鄱阳湖区域良好的生态体系。再次,可以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为契机,在全省开展金融支持农业的推广工作,通过整合现有金融手段,化解金融制度障碍,加大政策和投入支持力度,进一步巩固我省农业的基础地位,真正使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这一关系长远发展的重大决策,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成为推动科学崛起的战略举措。

农业调查报告范文3

  调查报告是对某一情况、某一事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揭示出本质,寻找出规律,总结出经验,最后以书面形式陈述出来。本文精选了关于调查报告的相关文章,欢迎大家分享转载!

  本文目录种植调查报告杂粮种植专业合作社调查报告关于西瓜种植的调查报告

  为进一步加强我区水资源调度管理,全面落实用水计划,实现总量控制目标,近期,我局组织对x区引黄灌区作物种植结构状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作物种植结构整体情况及变化趋势、原因分析:

  我区今年共有灌溉面积x。xx万亩,其中春小麦x。xx万亩,水稻x。xx万亩,单种玉米x。x万亩,其他作物共x。xx万亩。总灌溉面积较xxxx年相比减少x。xx万亩,其中春小麦减少x。xx万亩,单种玉米减少x。xx万亩,其他作物增加x。xx万亩,水稻增加x。xx万亩。总体变化呈现逐年减少趋势。

  原因分析:总灌溉面积较xxxx年减少x。xx万亩,作为建设用地被征用了。作物结构调整,以高效节水为原则,合理安排作物的种植结构以及灌溉规模,限制和压缩高耗水、低产出作物的种植面积;根据我区作物的组成与特点,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如主要种植蔬菜、小杂粮等。

  二、春灌以来引用水情况及x、x月份引用水计划分析:

  自x月xx日春灌开始以来,截止目前共累计灌溉农田x。xx万亩,累计引用水量xxx。xx万mx,其中农业灌溉水量xxx。xx万mx,生态湖泊补水xxx。xx万mx。x、x月份计划引用水量xxx万mx。

  三、为应对x、x月份用水高峰采取的措施、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采取的.措施:一是积极协调x区水管所调度水量;二是加强对农民用水协会管理,监督指导用水协会对引水渠道在行水期进行巡视、维护,避免跑、冒、决口情况发生,以减少水量损失;三是启用临沟泵站x座,启用抗旱补灌机井xx眼,启用春季水库蓄水xxx万mx进行补灌;四是做好节水宣传工作。在合理安排轮灌制度的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呼吁群众增强节水意识,珍惜水源,节约用水。

  存在问题:我区处于第二农场渠下游,用水高峰期第二农场渠低水位运行,我区有x个高口,造成农田灌溉引水困难。

  原因分析:今年全区有效降雨少,气温高,蒸发量大,造成农田灌溉困难。为应对x、x月份用水高峰期,我区积极采取各项措施,应对用水高峰期用水矛盾。

  杂粮种植专业合作社调查报告种植调查报告(2) | 返回目录 杂粮种植专业合作社是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载体和抓手,也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近年来, 我市积极探索和推进农村专业合作社发展,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典型带动、农民自愿”的方式,充分发挥能人、农户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组建新型的专业经济合作社,搭建市场与农户的桥梁,提高了生产经营集约化和规模化程度,实现农业生产综合效益的提升。

  四、天仓杂粮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现状及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那木乡天仓杂粮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前身天仓再就业经济联合社,是由原七棵树砂矿下岗职工高占伟,在9月把从事同类农产品生产、经营的农民、下岗职工及其他人员组织起来而建立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其目的是在技术、资金、信息、购销、加工、储运等环节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以便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增加合作社成员收入。成立时该社占地3000m2,建筑面积381m2,由天仓杂粮种植合作社、天仓高香坊、天仓修理部三个部门构成。拥有蔬菜试验田5000m2,农业试验田5公顷。 在此基础上于成立了那木乡天仓杂粮种植专业合作社,主要业务范围为绿色杂粮生产、收购、加工、销售。合作社拥有办公面积381m2 ,生产车间478m2。专业合作社的成立,将对农业生产发展,农村经济繁荣,农民增产增收,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杂粮种植专业合作社之所以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关键是始终坚持以信誉作为合作社发展的根本,把农民作为合作社发展的依靠。多年来,合作社坚持“正直守信”的发展理念,根据现代绿色农业、绿色食品发展要求,大办杂粮基地,成功探索出了合作社与农民结成紧密利益共同体的“专业合作社+农户”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促进了农民增收。

  经过我们的调查,天仓合作社的发展之路在于:

  天仓杂粮种植专业合作社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确定了主导产业。一是成立粮食加工企业,打造自己品牌。天仓种植百公顷无公害绿色杂粮,投资20多万元,购进晾晒机、脱粒机、收割机、磨米机等设备,恢复传统加工方式,采取碾坊、磨坊等恢复自然回归自然的传统工艺深加工杂粮。推出优质稻米、白面、荞面、玉米面、玉米碴、小米、高粱等杂粮系列无公害产品,注册国家认证“三稷”牌商标,培育自己的品牌。二是成立天香厂。他们经过几年努力研究,不断探索实验,查阅中医药典,结合本地自然资源,终采用具有药用价值,盛产于辽河两岸的天然野生艾蒿及榆树粉等做原料,把现代加工工艺与传统方式相结合,制成了系列产品“天然本色艾蒿香”。该产品市场前景广阔,技术较为成熟。从而确定了以加工艾蒿香为合作社的主导产业,解决了下岗职工再就业、促进了农民增收。到现在合作社拥有500平方米左右的厂房,年产值40多万元。同时也为合作社的发展活动提够了充足的资金

农业调查报告范文4

  **村位于**县**镇,距离县城140公里,既不近路,也不靠水,曾是典型的穷山僻壤。然而,今天的**村却展现出令人惊喜的新景象,到处都是生机勃勃的新农业。据调查,经过多年发展,烟叶、蔬菜、茶叶已经成为该村的主导产业,总面积达到1400余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90,人均拥有2.5亩。依托新农业,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xx年达到4500元。收入快速增长,农民富家兴村的热情也随之上涨。近年来,他们远离了打牌赌博等陋习,形成了学习新技术、做大新产业的自觉性。分析“**现象”,我们发现:他们的成功就在于把产业当船,把市场当海,置身市场之“海”,齐心协力划“船”。

  一、领航之灯:党员干部

  一个地方的产业发展要在市场之海找到适航之线,必须要有“领航之灯”。在**村新农业建设中,善于分析市场、敢于率先垂范、勤于解民之难的共产党员和村组干部就如一盏盏明亮的“航灯”,给人方向、给人自信、领人前进。他们乐当宣传员。每年冬季农闲时,党员和干部都要分片包干,深入农户宣传新政策、新品种、新技术、新典型;每次集中开会时,党员和干部都要推荐合适人员,给农民讲经济效益、讲成功经验、讲市场形势;平时还安排有党员和干部及时更新《**之窗》宣传内容。他们甘当示范者。为了现身说法,党员和干部带头搞专业。今年,全村26名党员和干部农户,户户都是烟叶、茶叶或蔬菜专业户。其中,22户种植规模在10亩以上。几名村干部表现更为突出,村党支部书记康新春家种了20亩烤烟,村主任康村尧家种了25亩烤烟,村文书康新云家种了15亩青椒。他们勤当帮带人。为了帮助有特殊困难的农户,党员和干部每年都要分别联系3-5名农户,给予技术指导,帮助备耕备肥,联系产品销售,甚至提供资金扶持。

  村主任康存尧上任两年以来,一直联系着5个烟叶生产户,既指导技术,又提供烤房,还先后为3个农户借款2万多元。在党员和干部的引领和帮助下,广大农民对新农业建设认识深、热情高、行动快。都已60多岁的李运之老两口,前年还在村主任的数番劝说下才种了1.1亩烤烟,没想到一下获利3500元。今年,他俩非常积极,硬是向村里争取了2.5亩种烟计划。

  二、撑船之桨:科学技术

  **人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有深刻的理解,他们高度重视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打造新农业的推进之“桨”。近年来,该村通过与农科部门合作建立了技术上门服务机制,经常邀请专家现场讲课,开通了农村远程教育网络,开设有农民夜校,增强了全民的科技意识,提高了全村科技兴农的水平。

  一是推广了实用技术。该村已经广泛实行了农业生产测土配方技术,特别是随着国家烟叶以成熟度为中心配套生产技术示范项目的落户,项目参建单位湖南农业大学定期派出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研究生现场指导。今年,该村烟叶生产在大田移栽、揭膜培土、抹芽打顶、分级扎把等原有技术的基础上,又推广了烟叶漂浮育苗、自动排湿控温烤制等最新技术,该村烟叶生产技术和烟叶质量已经达到全国一流水准。

  二是推广了优质品种。该村成功推广了天超1号、天椒17号等辣椒新品种,推广了K326、云烟78等烟叶新品种,推广了富顶大白等茶叶新品种。目前,该村辣椒、烟叶、茶叶优质率都达到了70以上,实现了产品产量和产品质量的双提高。

  三是引进了先进机械。该村已经拥有单机日量相当于30个劳动力日量的采茶机8台,拥有单机日量相当于20个劳动力日量的耕整机2台,此外还拥有大小动力运输车38台、大型加工机械28台,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四是形成了生态品牌。该村在重视技术兴农的同时,十分注重农产品生态品牌的打造,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全面施用生态肥、有机肥,严禁使用剧毒、高残留农药,该村所产农产品已经达到无公害标准,该村已被列为全省无公害蔬菜、茶叶生产基地。

   三、挥桨之人:专业大户

  在市场大海中,个人力量渺小,抗巨浪、提航速必须众人划桨。近年来,**村通过大力发展专业大户,为自己的产业之船培养了一大批身强力壮的挥桨之人。发展专业大户,他们有三点共识:首先,“门路多了,顾东没顾西,结果什么也搞不好;集中干一行,钻得深研得精,能提高质量生效益,因此,必须推行‘一户一业’”;其次,“一定规模的专业生产,能够使效益产生加法效应,因此,应该鼓励有经济实力和管理能力的专业户向专业大户发展”;再次,“绝大多数农民能力有限,他们还仅仅是被组织者,没有足够的力量组织大规模的产业经营,因此,要重点发展规模适度的‘基本户’,谨慎发展‘超大户’”。在这些理念的指引下,该村专业大户的发展保持了良性稳步发展态势。xx年,该村148个农户中,茶叶、蔬菜、烟叶专业户达到112个,占总户数的76。其中,规模在5-20亩的“基本户”达到78个,占专业户总数70;规模在20亩以上的专业户达到8个,占专业户总数的7。专业大户的快

  速发展推动了该村整个产业的'做大做强。xx年,该村烟叶面积突破600亩、茶叶面积达到400亩、蔬菜面积达到350亩。

  四、扬帆之风:激励措施

  **人相信:有效的激励措施是产业之“船”前进的扬帆之风,它能够广泛凝聚民心民力,充分激发创业热情。

  近年来,一方面,他们坚持及时深入地宣传上级惠农政策,动员全民团结一心,真抓实干,积极创造条件,抢抓政策机遇,加快产业发展。20xx年以来,全体村民共同努力、艰苦奋斗,成功实现了烟叶千担村的目标、争取了国家烟叶以成熟度为中心配套生产技术示范项目、蔬菜无公害生产基地等项目,先后获得各级蔬菜基地补贴、公路建设补贴、烟水工程补贴、烟叶苗池和烤房补贴等各种特殊扶持资金40多万元。这些政策的落实,极大地改善了该村产业发展所需的基础设施条件。

  另一方面,他们又能够自我创新,出台一些融入情感的“土政策”,表彰先进,鞭策后劲,努力营造自我加压、相互赶超的创业氛围。20xx年以来,他们每年都安排有产业发展基金,每年初在村级经济会议上对民主评议产生的产业功臣进行集中表彰,给这些功臣奖励一个红包、戴上一朵鲜花、献上一片掌声,对有突出贡献的服务部门和个人还敲锣打鼓、放鞭炮、送锦旗。这些措施看似很小,但足以令每一个在场的人感动不已,得到表彰的人告诫自己“不负众望再努力”,没得到奖励的人告诫自己“瞄准目标快超越”。

  五、揽客之诀:诚信友善

  市场之海讲究“合作共渡”、“合作共赢”,而合作的纽带是诚信。在新农业建设过程中,**人始终保持了山里人朴实无华的本性,始终做到诚信友善招徕天下客。

  一是热情接待。只要你进入该村,你就会发现,他们早就打出了“**村欢迎您”的巨幅标语,他们一定会拿出上好的香烟、酒水和饭菜招待外地客人。特别是几位村干部和几位营销大户,每年都会为相约而聚的蔬菜老板安排最好的房间,且房间布置从清晰的彩电、舒适的布鞋到专用的澡盆一应俱全。

  二是周到服务。凡是外来人在本地碰到的矛盾纠纷,他们都优先调处;凡是外来人在本地遇到的特殊困难,他们都尽力帮助;凡是外来人向本地提出的合理要求,他们都尽量满足。比如,对进村运菜运茶的车辆,不论进村多么晚,出村多么早,党员、干部和流通大户都会及时号召村民组织货源,按时装车,及时发车。

  三是诚信交易。**人不讲假话,说话算话。客商千里之外打电话形成的口头订货合同都绝对有效。他们出售蔬菜、茶叶等产品从来不搀假,不短斤少量,不欺行霸市、漫天要价。他们付出的是诚信友善,赢得的是丰厚回报。

  每年,总有100多人从湖北和周边其他乡村赶来打工,有效地弥补了该村产业发展中劳动力的不足。每年,总有数十名来自常德、益阳、长沙、南京、广州等方向的客商前来购货,为该村农产品提供了广阔的销路。

  六、上岸之桥:营销协会

  农业产业建设在市场之海的每一个“航程”都以农产品销售为终点。上“岸”之桥对于实现农产品价值十分重要。在**村新农业建设过程中,由部分村干部、种植大户和流通大户组成的营销协会,就如市海旅船的“上岸之桥”,总能帮助该村不同的农产品找到不同的“搭桥”之法,实现理想的价值。在茶叶销售上,每年冬季,营销协会就会从全镇30多家茶厂中选出几位有实力、讲诚信的老板,然后再组织村民统一与这些老板签订茶叶销售合同,要求这些老板承诺保低收购价格、并支付部分订金,有效保证了茶农来年能够稳稳当当捞收入。

  在烟叶销售上,每到销售季节,营销协会就会组织技术人员逐户上门预检,敦促烟农将烟叶分好级、扎好把、打好捆,然后成立几个烟叶销售小组,每组安排有村干部、技术人员、烟叶户主和运输车辆,在规定的时间内分批分次集中销售,有效保证了烟叶收购公平公正、价格合理、秩序井然。在蔬菜销售上,每到上市时期,营销协会就会将各个方面的客商组织起来,协调各方统一收购价格,有效避免了客商之间相互抬压价格;同时,派出协会成员包干负责到地块,组织菜农有序采摘,避免多采乱货、少采错市,有效保护了菜农的利益。

农业调查报告范文5

  一、基本情况

  隶属于省市,全县辖11个镇(乡),299个行政村,2890个社,幅员面积703平方公里,总人口56.67万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0.18%,是典型的农业县。以传统农业为主,将柑橘、生猪作为优势特色产业。截止目前,已培育打造柑橘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0个,生猪农民专业合作社50个。其中天保柚获得国家商标注册,喜帮生猪获得国家级示范专业合作社,助推了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

  二、产业现状

  (一)柑橘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1.产业规模及生产经营情况。

  县属柑橘产业发展适宜区,盛产甜橙、柠檬、柚子等柑橘。2014年,全县水果基地面积达到10万亩,其中甜橙种植面积6万亩,以柑橘产业为重点,建设万亩核心示范区3个。全县现有盛产柑橘的乡镇5个,柑橘专业村25个。建成万亩以上集中成片柑橘示范基地3个,2000亩以上集中成片的5个,1000亩以上集中成片的7个;有可士可果品加工销售企业1家,县城新老城区各有中型果品批发市场1个,有县富鑫柠檬开发有限公司为代表的省市级龙头企业2家、有益发种植专业合作社10家,家庭农场2家、以“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运作,实行订单生产和二次返利达到了企业增效,农户增收的目的。2014年,全县水果总产20万吨,实现产值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2.85%,助农人均增收810元。

  2.柑橘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①成片推进发展不够。一是产业集中度不高。全县10万亩柑桔分布在11个镇乡,最大的蓬莱镇也不到2万亩;二是规模优势不突出。河边柠檬、河边镇中江柚、天保镇文旦柚等在全县独具优势,也具备一定规模,但与规模相适应的品牌优势、市场优势、产值效益未完全显现。其余镇乡种植区域分散,规模化、机械化、产业化程度低,效益不凸显。

  ②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农田基础设施配套性不足,水资源利用率低;项目区交通网络化程度不够,农业机械化程度滞后。

  ③生产水平差距较大。2014年,从单产看,县水果平均亩产830公斤,而管理水平高的果园可达3500-4000公斤以上,水果亩产值一般为3000-4000元,管理水平高的可达8000元-10000元。

  ④科技支撑能力亟待强化。一是农科教、产学研结合不够,技术集成度不高,产后加工薄弱,缺乏占领产业发展制高点的核心技术。二是专业技术人员缺乏。通过土地流转的生产经营单位基本上没有专门从事优势特色农业产业的技术人员。

  ⑤产业化经营水平较低。一是加工转化率低。我县农产品加工多为初加工,精深加工少。二是龙头企业弱。全县规模以上的龙头企业数量较少,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几乎没有。三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不足。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不多、实力不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联结作用、组织作用和服务作用发挥不充分。

  (二)生猪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1.产业发展现状。

  县畜牧业主导产业是生猪产业,先后获得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现代畜牧业重点县、国家级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区等称号。2014年全县出栏生猪56.45万头,生猪产业产值为9.5亿元,占畜牧业产值的60.66%,占农业总产值的24.55%。生猪产业有喜帮、猪猪、森林、浩源、雷金、森林、东方、森福等市级以上专业合作社19个,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的专业大户496户,生猪养殖家庭农场16个,生猪产业协会1个。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要求,我县深入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大力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户,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不断提高。全县现有部级标准化示范场1个,省级标准化示范场4个,市级标准化示范场6个。

  2.存在的问题。

  (1)养殖设施设备较陈旧,部分养殖场环境控制设施不齐全完善,不利于提高养殖水平。

  (2)病死生猪无害化处理设施、粪污治理设施的容量达不到养殖规模要求,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较大,周边农户意见较大,急需整治。

  (3)养殖场资金短缺,再生产资金压力大,扶持项目少,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

  三、工作建议

  (一)明确发展思路,把握发展方向。

  1.发展思路。以现代农业发展为主线,以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为重点,从县的资源、社会、经济条件和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出发,瞄准农业发展趋势,充分发挥县产业优势,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现代农业高新技术成果的运用为支撑,以提高产品质量为突破口,大力引进、开发和示范名、特、优、新品种以及先进实用的技术进行农业综合开发和农业产业化建设,把项目区建设成为具有我县优势特色农业产业的示范与推广展示区、资源高效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统一、高新技术与传统农业技术相嫁接、农业教育培训与农业新技术普及相结合、农业生态与观光旅游相结合,以及农工贸、产供销一体化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2.发展方向。

  一是创建科技产业新样板:立足县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大力引进国内外高新技术成果、新品种、新技术,并与本地现有条件相结合,不断探索创新,把柑橘项目区建成具有一流的现代农业生态旅游示范区,把生猪产业项目区建成我县循环农业示范区。

  二是实现园区产品多样化、优质化:在充分考虑规模化的同时,还必须考虑农产品的多样化、优质化和周年供应鲜果,产品质量应符合“绿色食品”标准,一方面吸引众多的旅游观光人员,另一方面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以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

  三是园区展示生态旅游化:通过科学规划、环境治理、品种展示、观花品果,建成具有最佳生态模式、景色如画的农村田园风光,提供新型娱乐休闲方式及旅游观赏景点。

  四是实现果业产、加、销一体化:瞄准商机,针对当前存在的环境,狠抓产业发展和营销环节,突出产品的商品化、标准化,注册商标,争创品牌,以绿色、优质、精品的品牌形象投放市场,做好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服务工作。

  五是园区实现网络化:通过网页制作和网络营销,实现信息网络化,及时了解国内外的生产、市场信息及农业高新技术发展状况,及时对项目区有关内容进行调整,以适应国内外市场快速变化的需要。

  六是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建立与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相适应的社会化服务网络,积极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开展科学技术培训和文化素质教育,把农民培养为掌握现代化农业技术,能置身市场竞争、具有科技意识的新型农民。

  (二)坚持规划引领,科学区域布局

  第一、柑橘产业布局

  建议规划区域地处中国死海与卓筒井主题旅游镇黄金通道,按照集中成片、整体推进的原则重点建设3大优势区域。

  第二、生猪产业布局

  县畜牧业以生猪作为优势特色产业,建议在全县11个镇乡发展。

  (三)强化科技支撑,促进产业发展

  农业科技创新是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农业现代化的强大动力,也是支撑和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为确保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得起、能见效、可持续,一是强化与农业大学、省农科院、西南农业大学的技术联姻,定期邀请优势农业产业专家到基地现场指导开展培训。二是建立专家指导小组,由相关责任单位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股室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负责项目储备、申报、技术培训、技术指导等工作,将先进的管理技术真正落实到田间地头的生产过程中。

  (四)加大资金投入,创新联结机制

  建议政府加强对投入的引导,积极整合各种涉农项目资金,综合用直接补助、贷款贴息、参股、担保、以奖代补等手段,引导龙头企业和社会资金投入产业发展,创新投融资机制,逐步形成投资主体和经营主体多元化。

  发挥龙头企业的经营主体作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主体作用以及种养植大户的生产主体作用,组织带动农户进行生产与经营。创新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业主和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总结推广产业基地建设新模式,让“龙头”真正能带动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农业调查报告范文6

  当前我国农业已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要进行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这既是国内农产品需求变化决定的,也是我国加入wto后,国际农产品竞争的需要决定的。在进行结构调整的过程中,我们面临的一个非常突出的矛盾,就是如何解决分散经营的农户和市场联系的问题,如果我们不采取措施,架起一座农户和市场之间的桥梁,形成一个联系的纽带,农民很难在市场竞争中避免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就是一个好的形式。

  近年来,我市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合作空间越来越大,合作的内容也越来越多,服务链进一步增长,有的已延伸到产前、产中,前后的全过程;合作的效益也越来越好。据市委农办产业化科6月底统计,我市目前规模较大的合作经济组织22个,注册冷盒714万元,入会人数11531人,带动农户42227户。其中,专业协会6个,合作就12个,其它4个。

  一、我市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主要类型

  1、股分合作型。由一些先富起来或有积累的农户,以入觅的方式联合经营,其显著特点是民主管理、风险共担,按股分配。江安宏星赖兔良种场,于20xx年3月,筹集股金20万元,兴办了企业,今年上半年交易额在100万元以上,收入7.5万元。

  2、能人牵头型。主要由能人牵头,包括种养大户、运销大户、农民经纪人等,其经营活动多以从事农产品运销为主,有经纪组合和能人大户联合等多种形式,成立于1999年8月的'吴窑银杏协会,入会人数800多人,带动了460户农户从事银杏的生产销售,在引导农民发展生产,进入市场、疏通产销环节等方面发挥了较大作用。

  3、农技服务机构兴办型。由农技、林业、花木供销等部门牵头,吸纳农户参加。一方面为农户提供技术培训、产品场销等多种服务,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另一方面,也是适应形势,拓展工作合汇成、自身发展的需要。这类合作经济组织共有6个。如皋市高明蚕业合作社、如皋市花木盆景协会、如皋市长青沙绿色食品专业合作社等。

  4、龙头企业带动型。即以企业为龙头,组织农户共同参与而联结成的一种经济联合体。白蒲镇的大富豪养殖场,充分利用自身规模大、技术力量雄厚、有固定销售渠道等优势,主要从事母猪扩繁、肥猪销售业务,带动了全村1080户农民从事母猪的生产,年组织销售额在400万元以上。这种经济组织虽然较少,但这种方式的联合,规模较,相互联系密在对农户的带动能力强,见效较快,作用突出。

  二、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

  1、提高农户竞争力。农业合作经济通过灵活的组织方式和运行机制,对内提供各种服务,对外参与市场竞争,在组织、引导、提高、保护农民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解决了千家万户分散经营与统一大市场的矛盾,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强了农户市场竞争力。

  2、提供市场信息。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可以利用本身掌握在农户更多、更广泛的市场信息,根据市场需求,指导农民按质按量进行农产品生产,这样使经过合作社组织起来的农产品在品质和数量上适应农产品市场和加工企业的要求,将有利于农民生产的农产品适销对路,同时能减少自行运销农产品的费用和时间,从而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

  3、提供生产资料,生产技术服务。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大批购进农用生产资料可获得价格上的优惠和质量上的保证,可以比一家一户闯市场的农民节省更多的从事农产品商品生产的费用和减少因购买假冒伪劣农用物资而带来的损失。农业服务部门兴办的合作经济组织,可以及时提供种子、技术等方面的服务,指导农民科学生产,提高了科技贡献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4、依法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依法登记的合作经济组织是和种共有法人资格的经济组织,作为法人有权持有资产、签订合同,起诉和被起诉,承担经济和民事责任,以及开展为实现组织目标,所需的活动。因此由合作经济组织去经营农民生产的农产品,具备了作为自然人的农户所不具备的参与市场交易所必须的责任能力、行为能力、保证和经营形象,有利于用法律来维护农民的利益和提高农民走向市场过程中的法律地位。

  三、我市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存在的一些问题

  1、数量偏少。我市的农业经济组织虽然类型较多,但绝对数量较少,与农业合作经济发展较快的山东等地比差距较大,从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我市农业商品化发展历程。

  2、运行机制不规范。我市的大部分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未进行工商或协会登记。他们的运行主要靠朴素的认同感来维素,经济利益联结不明显;适应市场需要的管理人员少,制度性管理薄弱;有的产权制比较乱,一旦发生权、责、利纠纷,社会影响生存。

  3、缺乏经济实力。我市的大多数,农业合作经济组织靠集资或股金活动,服务能力有限,合作领域较“窄”,主要集中在第一产业;服务内容第一,有的只侧重技术服务。

  4、缺乏扶持和指导。我市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主要是自发产生,至今尚未明确的主管部门,造成有关业务技术部门资金扶持、技术指导方面的断层。作为种新型的民间组织,它们仍处于“类缝”之中,政府扶持农业经济发展所确定的金融、信贷、工商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它们很少能享受到。

  四、我市发展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议

  1、提高认识,加强引导。一方面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可以较好地解决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提高农民组织化的问题,对于实现农业的标准化、专业化、区域化,提高农业规模效益。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从而实现农业现代化,增加农民收入,共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另一方面,入世后,政府对农业的直接补贴受到很多限制,发达国家的是,通过支持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来实现对农业的补贴。因此,我们要加强宣传、引导,促进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过大。

  2、明确法人,规范运作。一是对现有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来进行工商登记或社团登记的,进行登记,使之具有合法的地位,便于管理,一旦发生经济纠纷,可以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二是在对农业合作经济组织进行规范和引导。企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有自身的规律,合作制的基本原则应在章程中基本体现,应指导他们制定好章程。

  3、制定政策,大力扶持。作为新的合作经济组织,它可以办农村社区组织难以统起来的事,办经济部门难以包起来的事,办农民单家独产,难以做起来的事,但它毕竟处于初始发展阶段,面临技术、资金等方面的制约,可以说仍在“夹缝”中生存,既受到其它经济组织的挤压,又受自身底气不足的影响,因此必须对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加以扶持,使之成为农民走向市场、走向现代化的一条担途。

  4、加强管理,狠练内功。作为独立从事经济活动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在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现在的市场瞬息万变,稍有不慎,社会蒙受损失。因此,我们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必须加强人、财、物的管理,特别管理人员,必须加强学习,学习市场经济的法律、法规,学习现代经营管理知识等,练好基本功、增强抗御市场经济风险的能力,使自己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农业调查报告范文7

  西河镇作为成都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地区,在新农村的建设方面得到了成都市的大力支持。西河镇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成都市丰富的旅游资源出发决定发展以农家乐为主体的新农村建设。

  我们经过走访了几家农家乐得到了一些关于他们在开办和经营农家乐的过程中所得到的来自政府方面的支持。在经营之初政府对于一些农家乐给予一些资金上的补贴;在一些龙虾繁殖的季节,政府还会在他们购买龙虾种的时候给予一些资金帮助;政府也会通过一些专门的人员,教授经营者一些关于龙虾养殖的知识培训…….这些在促进西河镇进行的更加顺利和富有积极性。

  通过走访几家农家乐我们也得知农家乐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一个比较重要的作用。在一家农家乐里面,由于早上9点多,去的时候那家农家乐里面的人还不大多,但从他们员工忙碌的身影中乐意看出人应该中午会有比较多的人。我们乘着人不多时进去拜访了一下老板。通过调查才知道,他们已经有一个自己的站,并且已有比较多的人通过站预订了。老板还告诉我们他们这里的员工大多数是当地人,以前也许会没有工作或者一年多少收入不多,但现在不仅不用出去走很远的地方打工,而且收入也比以前多了。但是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一些经营者反应说,当地的一些基础建设还不怎么完善,比如在去西河镇有一条公路并不是怎么宽,比较挤,这对一些经营者来说觉得不能吸引一些顾客。一些还表示农家乐有着明显的淡季和旺季,由于经营种类比较单一大部分以龙虾与鱼为主。而龙虾的'养殖存在明显的淡旺季所以经营也受到很到的限制。但一些已经在进行努力的改变,比如有的农家乐还会养殖一些土鸡和其他的家禽,来改善这一问题。

  总之通过这次,使我们对西河镇的生态农业有了更深的了解以外,也锻炼了我们的许多交际能力。

农业调查报告范文8

  一、某镇基本情况

  某镇是一个农业大镇。全镇农业人口4.03万人,耕地面积7.3万亩。农业生产主要以水稻、小麦、元葱大蒜、杞柳等农作物为主,畜禽业以猪、鸡、貉等为主。近年来,在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支持下,全镇大力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布局、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趋于合理,农民增收速度明显加快,农民现金性收入大幅提高。20xx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560元。

  二、农民收入现状

  一是农民收入结构比例不断调整。农民第一产业收入比例稳中有降,占收入的60%左右,从事二、三产业经营性、工资性收入持续增长,占收入的30%,其它收入占10%。

  二是农民收入途径不断增多。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宽松的政策和宽广的发展平台,优质高效农业发展迅速,农民从事二二产业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走出土地、走出农村劳务经济日渐升温,致富渠道不断拓宽,为农民就业、农民增收创造了更宽阔的空间。20xx年全镇围绕水稻、小麦、大蒜、杞柳等种植业作物的产品加工、运输、销售人员就达到4500余人,常年在省外务工人员达到8000余人,从事二三产业、就地转移人员达到3000余人,摆脱了土地约束,到土地以外创业创收已成为全镇农民致富的途径。

  三是农民收入增加,可支配性消费增长缓慢。近年来,全镇农民收入大幅增加,主要得益于国家对农村的好政策、农副产品价格上升,农民经营性工资性收入增加,但由于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生产再投入增加,致使农民收入增幅缩水,各种刚性支出不断增加,可支配性消费增长缓慢。

  四是农民内部收入差距加大。由于农民自身素质参差不齐,造成对发展经济的认识、能力和参与农业结构调整积极性不同,一批素质高、积极调整、起步早的农民迅速致富,并依靠自身发展的经验、开拓的市场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形成了一批农村致富户,而那些等、靠、观望、因循守旧的农民没能及时发展起来,收入明显低于致富户。

  三、制约农民增收因素

  一是科技文化素质有待提高。农民对发展农村经济、大力开发高效农业有较高的热情,但受科技文化素质的限制,只敢远观不敢近摸,对带“高、新、尖”字样的事物,望而却步,部分农民对农业结构调整信心不足,存在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荆绳的思想,对农业以外创业门路少,获得致富信息渠道窄,开拓市场能力差

  二是创业资金短缺。群众除了必要的生活开支外,闲散资金较少,并且必须有再生产投入资金。银信部门对农村贷款额度有限,对那些收入较低的农民发放较小贷款甚至不给予贷款,造成低收入家庭想致富却苦于没资金的困局。

  三是社会事业性负担重。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各类生活开支项目增多,数额增大,子女上学、子女结婚、看病就医、关系交往等都要远远超过生活开支,社会事业性负担的加重,势必对生产的再发展、再投入的.资金产生影响。像子女结婚,从认识到结婚至少有五六万元的花销。

  四是生产资料价格上涨、造成生产成本高。农村以农业为主。随着各类生产资料的价格上涨,农业单位投入不断增加。化肥、农药、地膜、种子等生产资料价格增幅高于农产品价格增幅,生产成本高,导致了农民增产不增收,增收缓慢。

  五是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标准化生产有待提高。目前全镇已形成了小麦水稻、大蒜元葱、杞柳、畜禽养殖等为主的基地,由于产业链条不够长,农产品的增值空间较小,大多以出售原料型为主,且标准化、无公害生产滞后,产品市场适应性差,销售难、价格低依然制约农民增收。

  四、下步增收途径

  一是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提高农业产业化、生产标准化水平。要围绕市场需求,怎样调、调什么,把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为调整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调出农民种植的积极性、调出规模、调出效益。同时要在提高产业化、生产标准化水平上下功夫,积极推广农业生产标准化模式,把农业专业协会,作为带动标准化生产的重要力量来抓,在主导农业产业上建立一个协会,发挥其在生产资料、生产技术、市场销售等方面的优势,推动标准化生产,目前我镇已建立了杞柳协会和元葱协会。要以工业理念发展农业,不断拉长产业链条,建立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使每一个产业上都有几家深加工企业,像我镇杞柳产业已达到这一要求,但在产品档次低、市场开拓上仍要抓紧抓好。

  二是加快富余劳动力转移。加快小城镇建设,积极发展二三产业,使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上解脱出来。做好外出务工工作,把它作为一项产业,积极做好务工人员的培训、引导,使他们有一技之长,能更好地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

  三是加大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素质。随着社会发展,不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日显重要,也是建设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上级党委政府就要不断加大农民科技培训资金投入力度,拓宽培训渠道,不断满足农民科技需求,提高致富能力,把农民培养成有道德、有文化、有技术、有理想的四有新型农民。

  四是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提高对农民的服务水平。农业作为国家发展基础,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和实力壮大,国家应该给予农业更多更大的资金扶持和倾斜。目前的“三补两免”对鼓励农民发展农业、促进发展现代化农业都产生了积极效果。农民一个弱势群众,不断提高农民的服务水平,也是促进农民致富的一个重要途径。国家应在农民科技服务、养老、医疗、社会救助等方面给予更多更好的服务,切实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中困难,不断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更好更快地推进新农村建设。

农业调查报告范文9

  根据农业部(农办经21号“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情况监测试点方案(试行)》的通知”精神,我局结合实际,制定工作方案,组建领导班子,落实专门人员,开展详实调查。现将监测调查情况简要分析报告于后:

  一、基本情况

  xx县地处四川盆地西南边缘,距省会

  二、发展现状

  (一)公共服务机构末,农业公共服务机构批准编制数为351人,在编人数261人、占批准编制数的74.4%,实有人数290人、占批准编制数的82.6%;在所有机构中,除15个乡镇级畜牧业服务机构为差额拨款外,其余县、乡(镇)两级机构均为财政全额拨款机构。此外,县乡(镇)两级均配备了相应的仪器、办公用房、交通等基本办公设施,种植业系统还建立了15000亩相对固定的试验示范基地。

  (二)农业龙头企业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此外,有种植业、畜牧业等各类专业协会46个。

  (四)其他农业服务组织

  三、主要工作

  近年来,尤其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县紧紧围绕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构建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要求,在稳定和巩固公共服务机构试验、示范、培训、推广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等职能的前提下,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着力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促进规模经营发展

  为进一步整合农村土地资源,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实现农民增收,我县依托县农业局和乡(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分别于8月和3月在眉山市率先成立了县和乡(镇)两级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及农户0.85万户,占总农户的9.5%。流转土地中,以茶叶、蔬菜、饲草为主的规模经营达到0.94万亩,占流转总面积的30%。如:柳江镇天禾茶叶专业合作社,采取与农户入股、租赁方式,种植浙江安吉白茶余亩。

  (二)着力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三)着力引进农业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同时,积极鼓励龙头企业采取订单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与农户形成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发展,据统计:,全县6个龙头企业与农户订单采购量达到4万余吨,采购额达到14150万元,全县农民户均1600余元;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社9个,带动农户1.41万户,占总农户的15.7%。

  (四)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提升市场竞争力

  四、存在问题

  从监测调查情况看,我县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公共服务机构由于人事体制及经费原因,人员断层现象突出,加之财政保障工作经费不足、管理体制不明,严重影响服务和管理职能发挥。

  (二)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管理不规范,国家政策性支持、扶持力度不够,其服务职能、经营优势受到制约,影响其进一步发展和壮大。

  (三)其他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如农业专业服务、农机专业服务、农产品销售市场、农业保险、农业信贷担保等发展严重滞后,多形式生产经营服务网络格局未形成,农产品生产保障机制不健全、市场营销不畅通。

  五、几点建议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为农业生产提供社会化服务的.成套的组织机构和方法制度的总称,包括专业经济技术部门、乡村合作经济组织和社会其他方面为农、林、牧、副、渔各业发展所提供的服务。它是运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使经营规模相对较小的农业生产单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克服自身规模较小的弊端,获得大规模生产效益的一种社会化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是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建立和发展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针对存在问题,结合我县实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明确一个体制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管理体制,多年来,对于县以下基层来讲,其管理体制均不明,多头管理、各行其事、相互推诿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应明确其管理部门及职能职责,有效防止多头管理、相互推诿现象发生。在实际工作中,应注重管理与服务并重,管理第一、服务第二,管理促进规范、服务促发展。

  (二)建立一个机制

  农业公共服务机构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依托,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排头兵,其管理、服务职能作用的发挥直接影响到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因此,应当在进一步明确其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的职能的基础上,有效落实好人才、经费、设施设备等方面的保障机制,充分发挥其管理、服务等公共职能。

  (三)推行一个政策

  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体,是广大农民联系市场的桥梁和纽带。因此,应当建立和推行包括国家农业项目、国家贴息贷款、金融信贷、税收等方面的鼓励、支持、扶持政策,推进发展。

  (四)落实一个保障

  规避农业生产风险、保障农业生产安全,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保护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的重要措施。因此,应将其纳入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给予保障。在种粮直接补贴、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及国家相关农业项目中,落实部份资金,专门用于因不可抗力自然灾害、突发性疫情疫病的农业保险和担保。

农业调查报告范文10

  一、引言

  1、调查目的与意义

  大力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保证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其任务艰巨,责任重大。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传统农业和农产品面临严峻市场冲击,我们必须从战略高度认识和总结农业产业结构的规律牲,坚持和遵循科学严谨的态度,系统地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科学、合理优化,从根本上解决好“三农”问题。由于农业产业结构长期积累的矛盾并未根本解决,农业产业结构与市场消费、农民增收的要求还很不适应,农业发展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关注农业产业结构合理调整,对农村居民总体收入水平的提高和保持社会稳定都具有现实意义。作为中央电大农村行政管理专业的学员和工作在农村一线的基层干部,我们在学习好课本知识的前提下,也应以实际行动来关注我们山区农业结构调整面对的问题,因此,我们想通过实地调查中方县铜鼎乡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情况,提高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摸清新的时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正确方向和有效途径,提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产增收的具体措施,为下一步农村开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制定切合实际的战略决策。

  2、调查时间

  20xx年2月18日—3月28日

  3、调查方法

  此次调查主要采用座谈走访、个人问卷调查方式进行。

  二、调查内容

  根据问卷表,我调查了铜鼎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如下几个问题:

  (一)铜鼎乡的基本情况,包括区域位置、总人口、耕地、农业产业等情况等。

  (二)铜鼎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情况。

  (三)农业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

  三、调查结果及存在的问题

  1、铜鼎乡的基本情况

  铜鼎乡位于中方县东北部,是中方县海拔最低的乡镇,平均海拔不到200米。东与辰溪县上蒲溪相邻,东南与丁家乡为接壤,南与铜湾镇相连,西与龙场乡毗邻,东北与辰溪县龙头庵乡为邻。境内沅水河段约17公里,沿河两岸

  地域广阔,资源丰富,全乡总面积48平方公里,下辖10个行政村,103个村民小组,人口1.4万人,其中瑶族200余人。乡耕地面积9869亩,有林地面积4.7万亩,清水塘电站蓄水发电后形成的库区,拥有丰富水资源可利用。多年来,铜鼎乡农业一直以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棉花等为主,农业产业结构单一。风调雨顺的年头,农民还多少有个收成,遇上水灾、旱灾、风灾等自然灾害,收成便会大打折扣,农民收入没有保障,难以提高。铜鼎乡纯属于典型的山区农业乡镇。20xx年农业总产值达到5349.3万元,比上年增加4.6%,占GDP比重8%。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20xx年,生产粮食5748吨,人均406.6千克,其中水稻3825.4吨,主要经济作物有棉花、油菜籽、蔬菜等。20xx年棉花种植面积 0.15万亩,产量0.02万吨,蔬菜种植面积 0.28万亩,产量0.43万吨,主要品种有辣椒。畜牧业以饲养鸡、鸭、鹅、猪、鸡、羊为主;20xx年生猪饲养量0.95万头,年末存栏0.75万头;羊饲养量0.02万只,年末存栏0.01万只;牛饲养量0.02万头,年末存栏0.01万头;家禽饲养量15.5万羽,上市家禽14.8万羽。20xx年生产肉类750吨,其中猪肉712吨,牛肉30吨,羊肉8吨,禽蛋10吨,畜牧业总产值0.20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8.7%。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铜鼎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情况

  近几年来,铜鼎乡党委、政府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契机,继续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载体,紧紧围绕县委提出的“一年一大步、三年一大变”的阶段性目标,充分利用乡情发展优势,确立了“以林稳乡,以牧活乡,以农强乡”的发展战略,采取一系列发展措施,牢牢把握棉花制种、白鹅养殖、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油茶基地建设、新型库区养殖基地五个战略重点,全面落实县委、县政府各项发展战略。以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线,紧紧围绕该乡“建新型库区、创农业强乡、创和谐铜鼎”的思路,加快推进全乡农业产业化进程。通过提升人才素质、提高执政能力、促进农业生产新跨越,实现铜鼎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现在铜鼎乡的农业产业结构较前发生了巨大变化,一些特色产业正在逐渐形成、壮大。

  一是建成棉花制种基地。全乡以铜鼎坪村为重点,辐射张家溪、桐木、南家坊三个村,制种面积以达300多亩,涉及农户100户。

  二是建成油茶基地。在县农业开发办的大力支持下,与湖南金庾油脂有限公司签订合同,建成了铜鼎乡油茶基地,以南家坊、、赤岩湾村为重点,辐射全乡8个村,总面积将超过1000亩山地,涉及农户近800家,油茶市场广阔,绿色无公害效益可观,农民积极性高涨。

  三是建成无公害蔬菜基地。铜鼎乡辣椒生产量和品质在全县闻名,借怀化市菜篮子工程实施之东风,在县农办、蔬菜办等单位的支持下,建成以南家坊村为主,辐射桐木、张家溪、铜鼎坪等村共30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已成为全乡农民增收的又一亮点。

  四是建成白鹅孵化及养殖基地。铜鼎乡有着传统的养殖白鹅基础,铜鼎白鹅在中方、辰溪两县颇有名气,带动了铜鼎乡养殖业的发展,罗家冲村聂志礼种鹅基地引导效应,全乡成立了白鹅养殖协会,在其带动下,铜鼎乡白鹅养殖年孵化10万羽,出笼8万羽,铜鼎乡的养鹅业已成为一大产业。

  五是建成清水塘电站新型库区网箱鱼养殖基地。铜鼎乡河鱼远近闻名,清水塘电站的建成后,铜鼎乡积极鼓励渔民和返乡创业民工大力发展库区网箱养殖,并争取到县畜牧水产局对库区特种水产项目的支持,养殖面积达500亩,已初具规模。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后,农民人均收入逐年增加,经济效益明显,同时也产生了明显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农民通过调整农业结构,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观念,增长了胆识。同时,南家坊村做法还在当地起到了典型示范作用,推动了铜鼎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3、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

  几年来农业结构的调整,对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保证市场供给发挥重要作用。但是,从目前看,农业结构长期积累的矛盾并未根本解决,农业结构与市场消费、农民增收的要求还很不适应,农业发展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一是劳动者素质低,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全局利益。现我乡棉花制种实施七年时间,但农民不遵守合同,没有信任,出现一些违反公司合同的现象。二是农产品质量不完全适应消费多样化的需求,品种单一;三是农民不能有效地进入市场,农产品销售不畅,价格低迷;四是农产品加工转化滞后,农业比较效益低,农民收入增幅减缓;五是自然资源利用不合理,一些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六是农村第三产业发展缓慢。我乡20xx年第三产业总收入只580万元,占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5349万元的10.8%。总之,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是农业结构不合理。

  四、建议和思考

  通过调查全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情况,近几年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还存在劳动者素质低、农产品品种单一、销售不畅、经济效益低、资源利用不合理等问题,我认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必须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道路。提升农业结构调整的水平,优化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必须树立两种意识。首先要树立经营意识,用工业化的思路来经营农业,牢固树立“效益观”。无论种地还是养殖,都要算经济账、效益账,以谋取最大利润作为调整的核心,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同时,要围绕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培育和壮大能带动产业发展和升级的产业化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实现加工增值。要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加强分级分类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其次要树立风险意识。市场瞬息万变,任何经营都有风险,调整农业结构也不例外。调整出效益,同样也有市场风险,高风险中蕴含的是高额的回报,要敢于面对赢亏,努力规避风险。要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努力做到为“养”而种、为“加”而种、为“销”而种。要探索采取农业结构调整参保和建立“风险联营”机制的办法,降低农民投资调整的风险,调动农民调整的积极性。

  2、采取“公司加农户”、“订单农业”等多种形式,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发展订单农业,实行“公司加农户”,进一步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增强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带动作用。提倡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同农户签定订单,这样可以将市场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表现为对农产品数量、质量、品种、规模等的具体要求,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信息和导向。农民按照订单的约定来安排农产品生产,可以使生产结构更适应市场需求结构,从而带动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发挥比较优势,合理配置农业资源。加强“合同”和订单的管理,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提高履约率。

  3、运用利益机制调动农户调整农业结构的积极性。农户是农产品生产基地的主体,也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第一车间”的经营主体。只有正确处理农户与龙头企业间的利益关系,形成利益共同体,农户才能按照市场和龙头企业的要求,积极搞好农业结构调整。公司带农户,重要的是要靠利益纽带去带动。因此,龙头企业要逐步与农户建立“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利益机制,保护农民利益,调动农民调整农业结构的积极性。一是对农户生产的农产品,要按订单或“合同”收购,合理定价,以质论价,决不要压级压价,限收拒收。二是要让利于农民,反哺农业。要把农产品加工、销售环节的'利润拿出一部分,返还给农民和农业。这样,农民才能把龙头企业当成自己的企业,安排好农产品生产,支持龙头企业发展。三是龙头企业对“合同”订购的农产品要制定合理的保护价格。对于由于市场变化和不测的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龙头企业应与农民共同承担,以稳定农产品基地的结构和布局。

  4、要变农业产业化靠政府推动为主向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带动为主发展。市场经济下的产业化,必须靠市场机制来推动。乡村两级要转变职能,变管理为服务,培养农民合作组织,规范化运行,完善各类协会《章程》,引导合作组织与农民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关系,树立有偿服务观念,树立协会与农户共同发展的理念。形成共存共荣,互利协作,不断发展的良好局面

  5、努力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发展特色农业,搞好“五大基地”建设。转变产业格局,创新经营模式,利用市场调节平稳发展效益农业、订单农业,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名、特、优、早农产品,着力培育畜牧业。利用该乡棉花传统种植习惯的特点,继续加大和湖南亚华种业有限公司的棉花制种项目的合作和制种面积的扩大。罗家冲村聂志礼种鹅孵化基地引导其向更大规模化发展,并依托已经成立的白鹅养殖协会,为各养殖户搞好技术和市场服务工作。发展壮大南家坊村为主的无公害蔬菜基地,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搞好基地引水灌溉和排水工程建设,发展网络建设基地销售市场平台。

  五、结束语

  铜鼎乡地处中方县东北部,属浅山丘陵区,长年以来,农业一直以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棉花等为主,农民收入没有保障,难以提高。近年来,铜鼎乡党委政府紧紧抓住政策机遇,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一些特色产业正在逐渐形成、壮大。该调查对铜鼎乡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行了深入分析,对铜鼎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教训、经验进行了总结,并对铜鼎乡今后的调整提出了建议,对其它地区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次调查报告是在指导老师姚素红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姚老师对我给予了悉心地指导,并提供了很多与该调查报告相关的重要信息,培养了我对社会调查、科学研究的严谨态度和创新精神。这将非常有利于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本次调查报告还得到了铜鼎乡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协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农业调查报告范文11

  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是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有效途径,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近年来,我县立足实际,采取有力措施,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现状

  1、农业结构逐步优化,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一是积极推进了林业产业化。各乡镇抢抓国家实施退耕还林政策和岳纸集团原料基地扩建机遇,按照“稳杉稳杂,扩竹扩松”的结构调整思路,大力发展工业原料林,全县马尾松和楠竹面积已分别发展到34万亩和36万亩。面积达1200亩的连山苗木基地每年可向本县和周边县市供应优质林业种苗500万株。二是着力优化了种植业品质结构和发展了订单农业。全县优质稻种植面积达16万亩,其中订单面积达1万亩;优质油茶和油菜种植面积发展到20万亩,全部由贤胜油业公司订单收购;西瓜种植面积稳定在1。5万亩以上,礼品瓜订单达0。5万亩;蚕桑面积发展到XX亩,蚕茧全部由县种子公司订单收购;烤烟生产面积发展到3000亩,全部由县烟草公司订单收购。三是大力扶持了畜牧业生产大户。以外销型“三元杂交”瘦肉型猪、山羊和肉牛生产为主的畜牧业继续向大户方向发展,全县年饲养牲猪100头、山羊50头、肉牛10头以上的大户分别达到300、400和30余户。目前,全县已初步形成了竹木、草食牲畜、蚕桑、柑桔、花卉苗木、药材、优质稻、无公害蔬菜、烤烟、茶叶、辣椒等11大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农产品生产基地多达110万亩,其中14。5万亩优质粮油、水果蔬菜基地已完成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我县还成为国家财政部和国家林业局商品羊生产基地县及全国21个楠竹生产示范县、湖南省12个楠竹产业化生产基地县之一。

  2、生产技术逐渐成熟,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广大群众积累了不少生产工艺和生产经验。明末清初,洒溪乡就有群众开始利用楠竹造纸,根雕等工艺水平也令人赞叹不已。上世纪90年代,畜牧技术人员在积累群众养羊经验的基础上,大力开展林间草地商品羊生产技术研究,形成了本品种选育、吊脚楼式羊舍建筑设计、适度规模生产等一整套饲养配套技术,先后获联合国(tips)中国国家分部发明创新科技之星奖和国家及省级大奖。与此同时,农产品结构呈多样化发展趋势,已形成食用油、茶叶、粮油、果品、竹木精深加工等系列产品,产品综合优质率达40%以上,并拥有了一批市场看好的拳头产品。贤胜油业公司生产的贤胜牌植物油获XX年湖南省第六届国际农博会最畅销产品奖和湖南省第二届西部农博会金奖,并通过了国家有机食品论证,产品畅销韩国、日本等国际市场;县园艺场生产的脐橙获国家农业部检测中心优质证书,并申请“神脐”牌注册商标,产品出口俄罗斯等国。

  3、运行机制逐步完善,组织化程度有所提高。通过积极探索与本地实际和市场相适应的产业化组织形式和利益联结机制,推广“公司+农户”、“基地带农户”、“市场连农户”、“科技引农户”等模式,我县相继成立了西瓜、蚕桑、紫株、灵芝、粮油、山羊、脐橙、楠竹、无公害蔬菜等9大专业合作组织,拥有会员4872户1。57万人,大大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每年可助农增收1。12亿元。县山羊协会参与组织了全县90%以上的商品羊产销,交易网点覆盖湘、黔、桂等省20多个县市。县脐橙协会则将交易拓展到中俄边贸市场,每年可向俄罗斯等国出口120吨以上的优质“神脐”,其在广东、上海、香港及东北地区的销售额也日渐扩大。县西瓜协会、蚕桑专业合作社还被纳入国家农业部、财政部的示范组织扶持项目。

  4、加工体系逐渐完备,经营效益明显提高。目前,我县农产品加工企业共有124个,拥有固定资产总额1。87亿元,从业人员5132人。其中,市级规模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有3家,纳入湖南省湘西地区开发产业发展重点扶持规划建设项目的企业有3家,贤胜油业公司还晋升为湖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XX年,全县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1。9亿元,占工业产值的16。1%,比上年增长18%。实现年销售收入1。78亿元,增加值0。 46亿元,实现利润771万元,上缴税金1032万元。

  5、市场体系逐步健全,销售网络不断拓展。通过大力开发农产品批发市场,推行订单农业、会展农业及直供直销、连锁配送、网上交易等新型营销方式,培育农民经纪人、营销大户、专业合作组织等市场主体,全县农产品销售网络向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方向发展。目前,全县已形成各类农副产品市场26个,年产品交易额达10。5亿元。其中,马鞍商品羊交易市场已形成集山羊品改、养殖、加工、流通为一体的产销格局,年交易商品羊10万只,交易额达0。26亿元。同时,全县农作物订单面积达到2。3万亩,其中主要经济作物订单比例在36%以上,养殖业订单比例达到40%。

  二、问题

  1、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水平低,市场竞争能力不强。一是多数企业设备简陋,生产手段落后,产品多以“原字号”出售,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低,不仅耗费了大量的有限资源,而且对县财政和农民增收的贡献很小;二是企业与农户联系松散,没有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有机整体,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三是技术和营销人才严重匮乏,科研人员更是寥寥无几;四是企业布局分散,产业关联度不高,生产链条较短,缺乏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大型名牌企业或企业集团。这种不大不强的局面,既影响了农产品的加工增值和市场竞争能力,也滞缓了我县农业产业化和工业化进程。

  2、原材料需求矛盾突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受到较大制约。我县农产品品种结构单一,创新技术落后,农产品专业化程度不高,缺乏加工业发展需要的优质专用原料。同时,原材料生产分散、规模小、标准化程度低,与加工业发展要求有较大差距。加上大多数企业仍停留在作坊式生产的水平上,加工粗放,原材料浪费严重,尤其是林产品加工企业“小而散”,相互之间存在掠夺资源甚至“内耗”现象。

  3、投入严重不足,发展后劲乏力。县乡财政相当困难,投入农产品加工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资金十分有限。加上农业属于弱质产业,生产和收益周期较长,金融部门和民间资本很少涉足,许多经营大户和企业经常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贤胜油业公司正在进行的年产1万吨植物油生产线扩建工程,因资金缺乏而进展缓慢。据调查,我县现有的124家农产品加工企业中,平均资产仅150万元,总资产在500万元以上的只有3家,年产值过3000万元的只有2家,农产品加工和销售能力十分有限,制约了农产品的转化增值,对农业的辐射和带动能力明显不足。

  4、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滞后,农民组织化程度不够高。目前,全县仅组建了9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规模小,稳定性差,且参与到组织中的农户只占总数的5。2%,大多数农民仍游离于合作组织之外。由于没有健全的科工贸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以及防疫检疫、技术标准、环境保护在内的服务组织,加上已建立的农民专业组织自身也存在法律不健全、规章制度不规范、工作程序、服务范围和合作程度等不完善的情况,难以适应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发展的要求。

  5、农业产业化缺乏长远规划和合理指导,持续发展能力不强。一些乡镇和部门只看到局部效益、眼前效益和经济效益,而忽视整体效益、长远效益、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重复建设了一些特色、优势雷同的农业产业化项目,推广了一些可能加速水土流失的生产经营方式,造成加工企业的恶性行业竞争和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并引发了一些工农矛盾。如长城纸业、恒达纸业等企业一度因污染问题而被迫停产。一些地方热衷上项目,重生产、轻销售、更轻服务,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产品质量、销售市场没有保证。同时,农产品加工业在宏观管理方面存在着“婆婆过多”的现象,更缺乏部门间的必要协调,导致信息不畅,生产、加工、销售脱节,不仅造成了重复引进与建设,还形成了加工企业优质原料缺乏,而一般性农产品原料却大量积压,外销不畅,内销不旺,影响了农业持续发展。

  三、对策

  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国家“中部崛起”和湘西地区开发机遇,围绕农业结构调整主线,以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着眼点,以市场为导向,依靠科技进步,努力提高农产品综合加工能力,实现初级加工向高附加值加工转变、传统作坊式加工向现代高新技术转变、资源消耗向高效利用转变,农产品加工业原料生产基地化和农产品及其加工制成品优质化、安全化、产加销一体化,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协调发展。

  第一,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一是要加快基地建设。继续做大做强烤烟、蚕桑、“神脐”、辣椒、茶叶、优质瓜果蔬菜、优质稻等七大无公害生产基地。同时借我县申报“广木”原产地域产品保护之机,大力发展竹木加工原材料供应基地,逐步形成“一乡一品”、“几乡一品”的各具特色的块状经济,提高农业生产的商品化、集约化水平。二是要发展和壮大龙头企业。坚持“做优、做大、做强”的原则,大力扶持贤胜油业、恒达纸业、金裕竹业等一批前景看好的龙头企业,再努力打造1—2家畜禽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使之既能带动基地发展,又能拉长产业链条,并在开拓市场、加工增值、打响品牌、技术创新等方面形成更大的优势,以辐射和带动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整体发展。三是要努力发展服务体系。根据基地、农户的需要,加强技术、信息、流通设施建设,提供全面、优质、高效的服务,帮助农民增加收益和分担风险,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农工贸一体化。进一步发展和壮大运销服务等专业合作组织,积极沟通生产与市场的联系,降低农产品进入市场的风险。

  第二,积极培育市场体系,扩大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一是继续扩大大中城市市场。

农业调查报告范文12

  我市目前有各类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100多家,但普通存在小而散加工能力差,产品档次低,产品加工极大部分处于简单加工,很多龙头企业说是有了一定的种养殖规模,但也仅仅是几个人合伙接的企业,对周边的群众带动力不强,像和合蔬菜公司等一些企业虽然对农民带动性较强,但因没有自己的加工厂及销售市场,所生产的蔬菜也只能出售原材料给外地客商,并受到外商的生产能力下收购,多了不要,农民得不到生产高效,加上运输等诸多因素(蔬菜受损),农民经纪人队伍的不断壮大,虽说能为农产品的出路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但也只能是随行就市,把农民生产的一些零售农产品推销出去,形成不了规模种植,更谈上不订单产销。

  项目农业,实际上就现代化农业,就是改变过去的传统种植方式,从田地基础设施建设,品种更新、集约化种植等一系列方面,有一个新的突破,但农村目前普遍存在农民文化水平低,对新事物、新观念难于接受,而现有的农技干部人员少,经费紧张等原因,有的处于鞭长英及的状态。政府对于农业的投入严重不足,特别是对农业现代化的建设、实施,尚缺乏一定的组织引导,特别是对农产加工的`龙头企业,没有经过象20世纪80年代那时办乡镇企业政府扶持的一段过程,因而造成龙头企业靠一些个体私营业主的发展一时难于做大的历史原因。

  农业招商缺乏专业人才,没有像工业招商一样,配备专业人时,提供专门经费,处于守株待兔的状态。

  如何加快培育龙头企业几点设想。

  一、围绕主导产业,突出发展重点,做大强做优龙头企业。龙头企业肩负着振兴一方经济,带动一条产业、致富一批农民的重任,只有自身不断发展壮大,才能增强生存能力,增强带动能力,要引导重点龙头企业在以下几面有所突破。

  1、以规划为先导,理清发展思路,应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集中培育和扶持高品质棉花,无公害蔬菜、优技瘦肉型猪、奶业,速生场,芦荟,特种水产养殖等主导产业,每个产业选择2-3家龙头企业认真规划,重点扶持。

  2、以投入为活动,增强企业发展后劲。企业的持续发展必须依靠不断地投入来支撑。今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各级财政要安排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专项资金,较大幅度地增强对龙头企业的投入,对符合条件龙头企业的技改贷款,可给予财政贴息,对龙头企业为农民提供培训、营销服务、以及研发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开展基地建设和污染治理等可给予财政补贴。省、市对重点龙头企业每年都有一定的资金补贴,我市也应考虑制订一些奖励及补贴政策。

  3、以机制改革为突破口,加快龙头企业发展速度。必须在创新体制、机制方面有新的突破,新增的龙头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制度。龙头企业要寻求跨跃式的发展机制,初中证明,依靠自身积累的发展模式是一个漫长、很难做大的模式。龙头企业要依靠现有的规模优势、品牌优势,实施低成本扩张策略,整合社会上对自己发展有用资源,做到在短时间内以较低的成本兼并一些无发展前途企业,实现优势互补。可利用国家现有的融渠道和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4、以强化企业基础管理为手段,提高企业竞争力,龙头企业大都脱于乡镇企业,个体私营企业,相对来讲,起点较低,基础较差,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龙头企业必须加强各项基础管理工作,提高企业竞争能力。要加强龙头企业标准化工作,努力提高农产品加工质量,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高产品附加值,要加快科技创新、产品研发步伐,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新的品种、生产工艺,努力提升产品档次。真正做到高步高效、丰产丰收。龙头企业要加强对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要做到“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使企业有不断发展的启劲。

  二、巩固和完善利益连接机制,增强带动能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根本目的是要实现农业增长,农民增收龙头企业在自身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要通过多种形式,更好地发挥对农民的幅射带动作用。要引导龙头企业多为农民着想,实行一次分配(保护价收购),二次分配(超额利润返还)、三次分配(八股分红)等形式,让农民得到实惠,以达到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双赢目的。

  三、制订、落实各项优惠政策,为龙头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龙头企业由于具有辐射带动基地,致富农民的特殊作用,因此,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培育成为新暑期政府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重要抓手。“扶持农业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在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已成为从上到下的共识。国家、省里有关部门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措施,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兑现。政府涉及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有关部门,要在创新服务思路,营造良好环境方面开展工作:

  1、落实扶持龙头企业的优惠政策。目前主要是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在税收、用地、用水和财政专项资金方面有一些扶持政策,政府有关部门应对政策落实情况开展专题调查,及时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政策不折不扣落到实处。市政府在财务许可的情况下,尽量组织资金,用于加大对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考核奖励力度。此外,各有关部门应根据市政府要求,配合做好财政、科技、农林、资源开发、水产等部门联动工作,在符合有关规定的前提下,争取各条线上的优惠政策向重点龙头倾斜。

  2、加大对龙头企业的宣传力度。主要从三个方面加强服务:一是组织参加每年一度的全省龙头企业产品展销会;二是联合市电视台开展重点龙头企业系列报道活动;三是通过联络大型商场、超市及企业学校等,广泛宣传、推介龙头企业产品。

  3、帮助龙头企业招商引资。一是建立重点龙头企业招商项目库。二是创造更多的机会,使龙头企业走出国门,广交朋友。三是积极开展网上招商。四是积极开展专业招商、职业招商和代理招商。

  4、组织重点龙头企业培训。除了组织省级以上龙头企业负责人参加省里培训外,市里应每年安排1-2次有较层次和深度的培训班,做好龙头企业负责人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管理水平和业务素质。

  5、优化考核奖励办法。从发展速度、带动能力、投稿力度、质量认证、出口创汇等方面对龙头企业进行全面评价,加大考核力度,市政府拿出部分资金对优秀企业进行奖励。每年考核结果作为我市市级龙头企业调整、申请南通市级、省级、国家级龙头企业的重要依据,也将是安排下一年度各级专项资金的重要依据。

农业调查报告范文1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安全要求越来越高,已经逐步从原来的数量型转向质量型,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这四大要素构成了农产品消费时尚,绿色、有机食品备受消费者的青睐,绿色消费已成为国际性的消费潮流。发展绿色有机农业正是符合人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不断提高的消费趋势,适应新阶段和入世后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迫切要求。因此,充分发挥我市独特的生态优势,调整种植结构,转变管理方式,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着力于提高农产品质量,着眼于绿色化消费,大力发展绿色农业,不仅有助于应对国际市场农产品技术壁垒,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更有助于提高农户的经济效益。

  一、绿色有机农业的发展目标

  绿色有机农业是一定历史条件的必然产物,是对以前所有农业模式的总结和提高,体现了人类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统一,体现了消费者利益和生产者利益的统一。绿色有机农业的发展目标是“三个确保、一个提高”:一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绿色有机农业必须以科技为支撑,合理控制化学投入品的使用,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标准体系和检验监测体系建设,加强农业生产的全程控制,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二是确保生态安全。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和物质循环通常情况下总是平衡地进行着,与此同时生态系统的结构也保持相对稳定状态,称为生态环境平衡,通常叫生态平衡。生态平衡的最明显表现就是系统中的物种数量和种群规模相对平稳。绿色有机农业通过优化农业环境、强调植物、动物和微生物间的能量自然转移,确保生态安全。生态安全既是绿色有机农业的追求目标,也是发展绿色有机农业的重要因子,生态安全一旦破坏,其危害是长期的、根本性的、巨大的。三是确保资源安全。农业的资源安全主要是水资源与耕地资源的安全问题。绿色有机农业发展要满足人类需要的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农产品,就必然需要确保相应数量和质量的耕地、水资源等生产要素,维护好气候、土壤、水、地形等自然条件的经营管理水平。四是提高农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尽管目前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随着经济发展在逐渐降低,但由于农业连接的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农民,而且农业担负着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食物的生产,因此,农业综合经济效益的提高对于国家安全、社会发展的作用十分重要。绿色有机农业能够提高农产品加工和国际流通水平,进而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

  二、我市发展绿色有机农业的优势

  (一)优越的自然环境。地处半岛中北端,濒临渤、黄二海,总面积1128.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59.8公里,人口45万。气候属暖温带东亚季风大陆性气候,全年平均气温11.7℃,平均地温15℃,历年平均降水量634.6毫米,年平均日照量2814小时,无霜期平均206天,相对湿度65%,年均风速5.2米/秒。土壤类型主要有棕壤、潮土和褐土,土质以轻壤、中壤为主,透性良好。土壤养分平均含量:有机质1.05%,全氮0.062%,速效氮90mg/kg,速效磷32mg/kg,速效钾115mg/kg。气候环境条件适宜于苹果、葡萄、梨、大樱桃、桃等多种北方品系果树的生长发育,苹果、葡萄驰名中外。尤其是葡萄,无论是栽培技术、种植管理技术还是葡萄酒的营销管理,在全国都处于领先地位,已经是一枝独秀。而苹果的栽培面积在全市种植业中所占的比例最大,并且是目前我市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苹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束怀瑞教授提出了“模式”的概念,他认为:苹果产业的高投入、高技术、高亩产、高质量、高价格、高效益,是苹果中最突出的亮点。

  (二)雄厚的产业基础。通过最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我们的农产品加工业越来越发达,种养基地标准化水平越来越高,产业化生产体系也日趋完善,逐步形成了以苹果、葡萄与葡萄酒、畜牧、水产为主的四大农业产业化发展格局。“十一五”期间,先后荣获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市、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先进市、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葡萄)标准化生产基地县、中国优质果品基地重点县(市)、中国食品工业强市、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创建单位和省农业产业化工作先进市、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先进集体、省首届“十大(农业)产业集群”、“省县域经济十大高效农业聚集园区”等一系列荣誉称号。全市现有苹果栽培面积30万亩,年产各类苹果80多万吨,其中,优质红富士苹果面积26万亩,年产量65万吨。年出口苹果15万吨,创汇1.2亿美元。葡萄种植面积15.2万亩,年产葡萄20多万吨,国内最著名的葡萄酒三大巨头中粮长城、天津王朝、张裕均在建有葡萄酒厂或葡萄种植基地。是国家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拥有完备的动物疫病控制体系、动物防疫监督体系、动物疫情监测体系、动物防疫屏障体系,全市形成了以肉食鸡生产为支柱,以猪、牛、羊、蛋鸡生产为基础,以兔、貂、鹿生产为辅助的良好畜牧业格局。特别是肉食鸡产业成为畜牧业的“拳头”产业,已达到年出栏肉食鸡6000万只的规模,年出口创汇超过1500万美元。的海岸线长59.8公里,刺参、鲍鱼自然分布面积2万多亩,是我国重要的海珍品养殖基地。全市拥有以京鲁渔业为龙头的水产冷藏加工企业30多家,年加工水产品30多万吨,渔业总产值达到58亿元。

  (三)标准化、规模化的'基地优势。以葡萄酒、果品、畜牧、水产四大农业主导产业为重点,积极发展“龙头企业+种植大户+基地”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生产模式,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基地建设路子。在基地建设过程中,不仅注重速度,更加强调质量,要求新建基地全部达到“十有”标准,即有生产规程、有生产档案、有产品品牌、有检测设备、有包装标识、有龙头依托、有管理责任人、有技术负责人、有质量安全追溯、有微机联网。在标准化基地生产过程中,大力推广“五统一”管理制度:即统一优良品种、统一生产规程、统一投入品供应和使用、统一田间管理和统一收获时间。早在2002年,就被认定为全国葡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和省苹果标准化示范区;2004年,被农业部授予国家第二批无公害农产品(果品)生产示范基地县;2008年,被农业部授予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葡萄)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全国优质葡萄生产基地。到目前,全市果品基地面积达到45万亩,其中国家无公害农产品(果品)基地30万亩,国家绿色食品原料(葡萄)标准化生产基地15万亩,省级苹果标准化种植示范区16万亩。健全、完善的标准化生产体系和管理制度,为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的建设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四)组织化的生产优势。自2000年开始,就从理论和实践上开始探索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的路子,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兴办了供应、加工、销售、服务等多种类型的合作组织,努力使农民分享到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的利益,真正结成了“风险共担、利益均沾、联心联利、共同发展”的利益共同体,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构筑了有效载体,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到目前,全市共有合作经济组织72个,拥有社员2.4万户,资产总额505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3808万元,入股资金720万元。合作社年实现销售收入5.6亿元,带动基地12万亩,带动农户7万户。按照绿色有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路,通过合资合作、股份制等方式,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现已形成了一个以骨干企业为支撑、以名牌产品为依托的加工产业体系,具有很强的集群化加工优势。目前,全市共有食品加工企业187家,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和骨干企业发展到50家,农产品加工能力达到150万吨,加工产品涵盖了果品、葡萄酒、速冻保鲜蔬菜、肉奶制品、水产制品、调理食品等。全市建成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形成了苹果产业有园艺场、葡萄与葡萄酒产业有长城、畜牧产业有民和牧业、水产品养殖加工产业有京鲁的产业化发展格局,四大龙头很好地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引领农业四大主导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三、发展绿色有机农业的制约因素

  一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不健全,管理体系建设还不够健全和完善。农业的生产标准、质量监测、监督管理、示范推广等体系化建设还需进一步完善、巩固。检测监管水平有待提高,尚未建成市级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大部分市场只对蔬菜进行快速检测,检测水平低、检测比例少,检测装备和检测设置点难以满足广大消费者的安全需求。二是农业的整体科技含量仍不高。从种养环节看,应用先进技术的标准化种养还不普及;从加工环节看,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还不多。绿色有机农产品的档次还不够高,辐射面不大、市场占有率不高。三是影响绿色有机农业发展的质量安全因素仍然存在。放心农资营销体系建设不规范,无证经营现象泛滥。一些分散生产经营的农户和摊主,缺乏质量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不按制度、规范、标准进行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不按“施药安全间隔期”或“休药期”采收农产品,产品质量存在隐患;有的企业违反规定在农产品产地及河道流域排放污染物,使农业生产环境受到严重影响。传统的高残留高毒素农药仍将持续影响土壤环境。四是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市60%的苹果园出现果园密闭、树龄老化等现象,为实现高产而不断增加的化肥用量也导致果品质量、个头及口感下降。五是高质量产品市场认可度不高。由于认识程度和公信力等原因,市场上的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还没有成为畅销产品。尽管消费者渴望吃到优质安全的农产品,但怕受骗上当花“冤枉钱”。市场上有的有机产品和绿色产品只能按普通产品价格标准,走普通产品销售渠道,影响了企业供应优质产品的积极性。

  四、发展绿色有机农业的措施和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适应绿色有机农业发展的要求,提升绿色有机农业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层次,把发展绿色有机农业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工作来抓,切实加强领导。绿色农业所涉及的农业、环保、科技、工商、食品卫生、外贸等部门应协作配合,及时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形成支持绿色农产品产业发展的合力,推动绿色农产品这一新兴事业健康成长和迅速壮大。同时,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纳入市委、市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成立由市长任组长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建立市、镇、村三级联动、上下贯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办公室,牵头协调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同时履行市政府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能。镇街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明确分管领导和责任人员,负责辖区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纳入全市岗位目标管理考核,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制度和政策规章。

  (二)调整农业发展思路。我市农业种植业中苹果面积最大,而且是目前我市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甚至可以说是养家糊口的根本。2010年,省出台了《省果业振兴规划》,今年,市又出台了《市水果产业振兴规划》,这为我市实现苹果产业升级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我们应该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全力争取并充分利用上级的优惠政策,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在巩固葡萄标准化管理优势的同时,将打造绿色有机农业的另一个支撑点放在苹果产业上,做到一手抓葡萄、一手抓苹果。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大力推行苹果栽培新模式—苹果矮砧集约栽培技术,加大密植园改造力度,完成我市苹果产业的升级改造,减少劳动力的投入。筛选有经济实力的果品生产加工企业,选择地力条件好、管理技术高的基地,按照有机食品生产技术规程生产一批高质量的苹果,在果面贴上绿色农业协会徽标和“绿色”字样,打造高档苹果。制作苹果生产和管理宣传影像资料,组织企业到广州江南果菜批发市场、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等较有影响力的大市场和家乐福、沃尔玛等大超市进行“苹果—产区品牌推介会”,进行高端市场的苹果促销活动。

  (三)加大监管力度。一是完善监测体系,整合检测资源,完善配套必要的仪器设备,搞好检验检测人员培训,强化检验检测手段,扩大农产品检测面,提高农产品检验检测能力和技术水平。建立公开、透明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发布制度,及时为社会提供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服务。进一步加大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的监管力度,形成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上下联动、社会参与的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二是把农产品产地环境控制和生产管理结合起来,逐步建立产地环境监测与评价制度。建立包括食品添加剂使用、饲料及添加剂使用、农药使用、肥料使用、兽药使用、渔药使用和产品包装等方面的农业投入品使用准则体系。加快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建议在大型超市和市、市(县)两级批发市场逐步推进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三是深入开展农业投入品专项整治工作,积极推行农业投入品连锁经营等相对封闭的农资配送体系,净化投入品市场,从源头上控制污染。

  (四)强化对绿色有机农业的宣传力度。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宣传活动,普及绿色有机农业知识,提高全社会对绿色有机农业的认知水平,畅通绿色农产品的消费渠道。认真组织实施农产品名牌战略,鼓励各类企业创立名牌,增大绿色有机农产品在国内外的知名度,进一步提高其市场占有率。密切跟踪绿色有机农产品国际标准的变化,加强国际市场信息的收集与分析工作,针对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建立预警机制,以便及时应对。发挥比较优势,根据当地实际,建立诸如劳动密集型和劳动技术密集型的绿色农业的创汇基地,以质优价廉物美的绿色有机农产品扩大国内外市场份额。

  (五)加大对优质有机肥料的推广力度。沼液沼渣作为优质有机肥,作为提高食品质量的重要原料,其利用将是大势所趋,其价值将不断提高。充分发挥我市独有的户用沼气项目和工程沼气项目资源,一方面在政策上对沼液沼渣的生产和利用给予扶持,扶持的对象范围从生产沼液沼渣产品的养殖户和企业,扩大到使用沼液沼渣的种植户。另一方面在技术上加以引导,结合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县项目,加大对沼液沼渣的推广力度,尤其是民和大型沼气发电工程所产生的沼渣、沼液,其生产过程固定,营养成分含量稳定,可作为重点项目加以宣传推广,进一步提高沼液沼渣利用率。

  (六)加快推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尽快建立农业生态环境监测系统,争取早日实现对农村地区土壤、大气、水、声环境、辐射环境质量,以及固体废弃物、工业污染物等生态环境要素的全方位监测和管理。加强平畅河、战山河、黄水河等重点生态区的生态建设,修复植被,治理污染和水土流矢,做好有害生物防治,提高生态质量。加强农田防护林网、镇村绿化美化综合治理工程,发挥好林业在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基础性作用。继续开展植树造林,有计划调整林种、树种结构,维护林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稳定并不断提高全市森林覆盖率。

  (七)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发展绿色有机农业,提供绿色产品,是一项任务艰巨、投资巨大的系统工程,增加投入是绿色农业得以顺利发展的重要支撑。为此,必须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多形式的投入机制,加大对上级资金、政策争取力度,积极吸纳企业和社会资金,多渠道筹措资金,确保绿色有机农业建设的资金需求。市财政在稳定增加对农业投入的基础上,按照有关规定和建设规划,设立绿色有机农业发展专项资金。一是建立相应的奖励机制,扶持绿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加工企业建设,鼓励引导绿色农业协会、合作社、生产企业、经销商开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二是检验检测配套资金,作为农业投入品抽测和农产品例行监测的化验经费。三是绿色农业宣传经费,用于加强网络、报纸、电视等媒体宣传,印制明白纸和宣传手册。

农业调查报告范文14

  白泡子乡有着优越的环境条件和丰富的资源,是少有的绿色食品生产区。近年来,我乡依托生态资源不断改善生态条件,努力构建生态经济,取得了较的效果。

  白泡子乡有69个村民小组,67个自然屯,拥有耕地面积150277亩,其中水田面积15513亩。2022年,全乡落实绿色水稻15445亩,绿色白瓜10084亩,绿色大豆20221亩,烤烟绿色面积5180亩。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1、在工作上突出连续性。

  生态的恢复与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干秋的事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几年、十几年,甚至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白泡子乡的领导班子,坚持不懈、常抓不放、一任连着一任、一代接着一代干,最终才能实现绿水青山。白泡子乡历届领导班子都始终把生态建设摆上日程,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水库周边绿化、河道绿化工作。不断优化生态环境,推进经济可持续发展,近几年,每年都组织大规模的绿化造林活动,大搞山水林田路的综合治理。

  2、在措施上突出协调性

  一是规划与实施齐头并进。一方面制订了还林总体规划;另一方面,全力做生态环境的恢复与保护工作。配合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在地方林是实行了封山育林,大力开展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退耕还湿工作。

  二是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全面发展。发展绿色食品面积4.5万亩,占播种面积30%,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得天独夺厚的兴凯湖自然景观,加之有无数神秘传说的蜂蜜山,为我们构成了山水相依、山青水秀、人杰地灵、鱼米飘香的美丽画卷,每年都吸收了成千上万的游客到此观光度假。全面启动以张德财、冯玉忠、王忠臣、王善海等为代表的典型农家旅游服务,并向周边逐步延伸,使之规模化,产业化。

  3、在抓法上突出超前性

  抓生态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不但要持之以恒,还要超前运作。一是资源保护超前,既要保护蜂蜜山的自然风景区花草树木、又要保护兴凯湖自然保护区植被不被任何破坏。二是污染预防超前,就是在招商引资、引进项目中、把环境保护、治理污染摆在首位。

  二、以退耕还林为重点,进一步营造乡村绿色生态环境。良的生态环境是发展之基、立乡之本,我们把营造乡村绿色生态环境工作抓实、抓出成效。

  2022年全乡完成退耕还林面积1849亩,防护林面积160.2亩,全部通过了国家的检查验收。2022年任务1800亩,实际完成退耕还林面积2459.2亩,超额完成659.2亩。完成防护林549.7亩。上述目标的实现,主要是做以下几方面工作:

  1、提高思想认识。采取典型引路、政策宣传、算帐对比等有效措施,大力营造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舆论氛围。

  2、搞规划设计。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统筹规划,做到重点突出,布局合理。遵循自然规律、科学确定林种结构,合理配置树种。

  3、管护措施到位。白泡子乡地处中俄边境,95.5%的有林地和造林地被列为国家重点生态林,全乡林业用地面积40320亩,其中有36405亩得到了重点管护,共划分13个管护责任区,安排了10名护林员,做到每个山头有人看,每条道路的绿化树木有人管。2022━2022年基本杜绝了滥砍盗伐现象的发生。

  4、林、牧业关系处理,协调发展。退耕还林是我市近三年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发展畜牧业又是打造全市农村经济的“半壁江山”,实现农业结构优化和调整的重要举措,本着既要兼顾造林户的利益,又要解决养殖户的利益,根据去年雨水过大,今年春天严重干旱,饲草、饲料严重不足的实际情况,召集全乡养殖户召

  开专题会议,提倡和鼓励舍室圈养。对养殖大户饲草不足的、确有困难的、由林业部门安排定点、定区放牧、签订林木管护放养协议书,基本上拒绝了牛羊破坏退耕还林地现象,促进了全乡畜牧业快速发展。

  三、以开发特色绿色食品为重点,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白泡子乡依蜂蜜山自然环境,兴凯湖无污染的水资源、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农业、特别是我乡绿色水稻生产主要靠引进兴凯湖水灌溉、水资源无污染沟渠配套,现有绿色水稻15445亩,绿色白瓜10084亩,绿色大豆20221亩。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是抓观念转变,狠抓计划落实。年初以来,我们从抓思想解放、观念更新入手,采取绿色食品科技示户的现身说法和政府引导相结合的办法,使政府的指导变为农民的自觉行动。主要采取三种途径。第一宣传教育。利用生产科普之冬、科普大集、集中培训和印刷小册子等形式大讲特讲发展绿色食品对于调整产业结构的必要性。第二、对比教育。利用乡农技推广站的`科技试验田对比种植绿色食品作物,用事实教育农民。第三、外出参观考察。

  二是抓科技培训促计划落实。去冬今春以来,我们开展了以普及绿色食品知识,提高绿色食品种养技术为重点的科普之冬活动,先后请市农委农业专家,市科委有关人员、市农技推广站农艺师多

  次到村、到组巡回讲授绿色食品知识,使农民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绿色食品知识,激发了发展绿色食品生产的积极性。

  三是抓市场开拓,确保计划落实。我乡为了开拓市场,认真解决销售问题,除继续巩固与勃湖油脂有限公司、白泡子粮库的供求关系外,还与上海、大连、广州等地利用新老客户关系开辟销售点,扩大销售渠道,抓市场建设。

  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以资源为依托仍然是白泡子乡农业发展的出路、如何改造湖滨涝区,完善“三江”老区水利工程配套问题严重制约了我乡水田生产。近两年,长林子村修排水壕12条33040米,土方31.4万立方,永久阐门1处,共投资126万元,临湖村修排水壕2条3000米、土方3万立方,投资10万元。经省农业开办发办批准立项,在长林子村建设密山市优质高油大豆生产基地,技术依托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建设优质高油大豆生产基地3万亩,其中建设种子基地3000亩,开发疏浚沟渠40公里,修建涵洞20座,购置农机具57台套。项目总投资292万元,其中:中央及省财政投资200万元。项目建设后,亩增产30.5公斤,年增产大豆91.5万公斤,年增加收入178万元。通过开发治理,改善生产条件,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五、在开展生态农业建设中还存在哪些问题。

  1、发展畜牧是打造农村经济的“半壁江山”,但畜牧养殖户多年形成的放养习惯不是短时间能改正的,畜牧养殖需要翻盖、新盖很多圈舍,也需大量资金,农户自己无法解决,很多农户不愿意用自己的承包田种植牲畜草,乡村两级又无法解决饲草、饲料用地。

  2、保护生态环境、加大退耕还草、退耕还湿力度,但有很多在还草、还湿围内的耕地是农户承包田,土地政策是30年不变,土地的调整、更换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3、农业生产基础建设不配套。税费改革后村级可支配资金短缺,基本上没有能力搞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去年冬雪来的早,农民收入不高,今春旱情持续近一个半月,农业生产形势不容乐观,依靠农民“一事一议”搞水利设施建设困难也很大。

农业调查报告范文15

  内容摘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而解决农民增收问题是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关键所在。针对攀枝花米易县的特色农业发展情况和全县农业增收情况,可以看出特色农业对农民增收有一定推动作用,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资金、设施、自然灾害、科技、资源,只要解决好这些问题,米易县的农业发展将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关键词:农民增收,特色农业,作用分析

  一、米易县农民增收现状

  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位于四川省西南角,攀枝花市东北部,安宁河与雅砻江交汇区。介于北纬26°42′至27°10′,东经101°44′至102°15′,二滩电站座落其间。全县幅员面积2104.32千平方米,辖8镇,20乡(含9个民族乡)。总人口21.56万人,居住着汉、彝、傈憟、回、白等24个民族。凭借米易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米易农业的发展突飞猛进,米易县蔬菜、甘蔗、水果、畜禽和水产品产销两旺。在新农村建设中,米易县以晃桥国家级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基地、优质水果基地、良种畜牧基地和基层文化、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数据显示,XX年米易县农业总产值11.4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 179元,数据显示:XX年米易县农民总收入达13.95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6471.6元,总收入比XX年上升21.7%,人均收入上升25%,但是农民收入差距仍然很大,特别是特色种植农户和普通农户,种植特色农产品的农户,他们一年收入最多达10几万元,但是普通农户一年就1万元左右。所以,要建设好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缩小农民的收入差距,大力促进农民增收。

  二、特色农业

  就米易县来说,特色农产品种植(养殖)的很多,比如说水果种植、蔬菜种植、牲畜养殖、烤烟等等,而且规模大,收入高,他们有的是看到了市场前景和资源条件,有的是政府组织,然后开始特色种养农产品,规模也就不断扩大,给农户带来了可观的收益,农户自己也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到很多种养技术,比如说防病防虫,经营管理,施肥技术等等,有的地方政府也给予了他们技术指导、技术培训,帮助他们们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1.1 蔬菜种植

  米易县的特色蔬菜主要种植青椒、四季豆、茄子、土豆、苦瓜、黄瓜、山药、西红柿、丝瓜、豇豆等。农户都采用大棚种植,小河村盖大棚达145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74.54%,雷窝村盖大棚达145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56.37%,青皮村盖大棚150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33.21%,移民新村盖大棚40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66.7%,种植大棚青椒、苦瓜、黄瓜,一亩大约能收入2.4万元,大棚四季豆一亩大约能收入2万元,山药一亩大约能收入2.5万元,随着种种规模化的种植,蔬菜越来越多、价格也很令人满意、大多是销往外地,比如说成都、重庆、昆明、西昌、西北等地。全县早市蔬菜种植面积4.66万亩,产量15.40万吨,总产值3.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4;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新增的30%依赖早春蔬菜产业,是省内单位面积效益最高的区域。

  1.2 水果种植

  特色水果重点发展了晚熟芒果、早春枇杷、青皮石榴等南亚热带水果。重点发展晚熟芒果。XX年,全市水果面积29万亩,产量14.01万吨,同比增长23.9%。面积和产量均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其中芒果13.5万亩,增加1.45万亩,产量3.3万吨,增加0.8万吨;枇杷5.36万亩,产量0.45万吨,增加0.04万吨;石榴1.3万亩,产量0.7万吨,增加0.1万吨。水果中的代表晚熟芒果主要种植在独树村。品种有紫芒、香芒、向阳芒、凯特等等,农户都是成片种植,多的有约15亩,收入约达15万元。该村土地面积6397亩,果园种植面积1200亩,占18.76%,是该村的支柱产业。该村的晚熟芒果主要销往外地,而且价格高,达到5——6元/斤,而且果子较大,大的可以卖到十元一个,收益可观,农民增收明显。

  1.3 养殖

  近年来,米易县严格按照我市“大力发展草食性牲畜”的工作思路,结合退耕还林(草)等生态工程建设,全面加大种草养畜力度,改变传统养殖方式,推行圈养与放牧相结合的科学养殖方式,多渠道加快优良品种的引进、繁育及推广,在做大存栏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出栏率,确保生产稳步发展,草食牲畜、水产养殖高速增长。

  1.3.1 牛养殖

  米易县草场乡建了一个奶牛养殖示范场,养殖场占地2500平方米,现在梅花鹿9头,奶牛、肉牛27头,拥有各类资产折价约50万元。主要从事奶牛、肉牛、杂交选育实验以推广和梅花鹿的繁育、养殖、鹿茸等鹿副产品的加工,现有存栏鹿9只。XX年-XX年计划发展到存栏100头规模。该项目实施以来,累计改良奶牛269头,黄牛391头,水牛100头,已产下杂交一代肉牛485头,出栏350头,饲养18月龄出栏,平均售价4000元/头计算,则可创收350×4000=140万元元,按同等条件下饲养管理出栏1头杂交肉牛比本地黄牛增加纯利润1200元计算,共计增加纯收入为42万元,所以该项目的经济效益显著。

  1.3.2 猪养殖

  米易新山乡万民生态猪产业化示范养殖场是一个养猪示范基地,占地面积640亩,采用“公司 基地 专合组织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建立topigs优质猪良繁体系,在公司的芒果园扩建topigs祖代猪场,在米易县的果疏基地集中成片发展存栏100头父母代topigs种猪的标准化养猪小区10个,将带动攀枝花市2464示范户进行生猪适度规模养殖,实现生猪养殖全过程标准。该养殖场已投入资金300多万,架电2.8千米,建大型生猪养殖场4000多平方米,建沼气池5口658立方米,建蓄水池7口1500立方米,架饮水管4000余米,预计今年出栏生猪5000头,明年出栏10000头,收益明显。

  1.3.3 水产养殖

  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丰富的水力资源和独特的立体气候,奠定了水产养殖发展的良好基础,水产业的发展为该县立体农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又一重要渠道。目前,米易县拥有标准网箱2400口,养殖水面2.8万亩(含二滩),有水产苗种繁殖户17户,年生产各类水产苗种7亿尾。由于苗种繁殖时间较其它县市早30至50天,已经成为川西南重要的水产苗种早繁基地。大大带动了产业化发展,促进了弄明增收。

  1.4 烤烟

  米易县政府围绕打造攀枝花百万担国家级现代优质烟叶生产基地建设,实施晃桥村国家级现代烟草农业示范点项目,抓以烟水、烟路、烤房、农业机械、收购站点及新农村建设等十大功能性项目建设。投资3 805.77万元,在普威、白坡等7个乡镇实施烟水配套项目,修建蓄水池122口4.16万立方米、山坪塘5座5.21万立方米、沟渠65条116.88千米、管网7片116.28千米、机耕道12条40.1千米,整治兴发水库,新增蓄水量61.8万立方米。建成现代烟草农业示范烟田767万平方米,常年轮作区基本烟田333万平方米。全县有11个乡镇、78个村、468个村民小组、7 697户农户种植烤烟,烤烟大田移栽4 851万平方米,烤烟产量7 250吨,,烟叶总产值11 537.94万元,,实现烟叶税2 002.64万元。仅烤烟一项烟农户均收入13 570元/户,人均增收2 541元,给农户带来了可观收益。

  三、非特色农业经营户

  在米易县,非特色种植农户大约有24716人,占总人口的11%,他们的年收入总值达1.4亿,人均收入达5664元,数据显示:他们的务农收入占总收入的26.42%,经商收入占12.53%,务工收入占61.79,资产性收入占0.61%。他们大多是没有土地、或是没有相关特色种植技术,务工收入是家庭的支柱,他们有开车的、做小生意的、打工的、一般家只留些劳动力低下的人或是基本没劳动力的人,在家里种点农作物,比如玉米、小麦、稻谷等,能自给自足,还能有一定结余,但是主要收入还是外出务工所得,另外,外出务工的收入和家里那些特色种植农户的收入相差不多,而且他们认为在家务农更累,没有外出务工自由、轻松,所以就决定长期在外务工。在外务工的人大多都是有一定工作技术、年轻,都是工作比较稳定、工资待遇也比较好,有一个好的工作岗位,能维持一家人的生活,还能有很大一部分结余,生活相对也比较宽松,他们就习惯了在外打工,所以就不愿意回家种地。

  四、特色和非特色的对比分析

  4.1 资金问题

  要让农户增收,当然会有投资,但在投资方面就有问题了,农户的流动资金不多,资金问题就严重影响农民的增收,对于少部分的普通农户,资金基本上能周转,因为他们的资金挪动小,只是少部分的种子钱,肥料钱,基本没有科技投入,而且规模校对于经特色种植的农户,他们的资金流动就大了,他们的规模大,技术要求高,对于米易县的.特色种植农户,41.0%在种植过程中遇到了资金困难,他们没有足够的资金购买生产资料,他们的增收就出现了困难,他们尝试着向银行贷款,但手续麻烦、缺少抵押品、缺少担保人这些因素让他们贷款难,甚至贷不到款,特色种植收入就大打折扣,大大降低了农户增收总值,资金成了农户收入的重要影响因素。所以只要农户有资金来源,生产资料就能供应,规模就有了保证,当然就为农民增收加了一个筹码。

  4.2 设施问题

  在农业的发展过程当中,基础设施是必不可少的,无论是从事种植还是养殖。比如说水利基础设施、防洪、防泥石流、防风等基础设施。就米易县而言,主要是水利基础设施,蔬菜防冻,对于特色种植农户(水果种植、烤烟种植、蔬菜种植)而言,这是两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旦缺水,水果品质低、产量少;一旦霜冻,蔬菜大规模死苗,损失极大。在蔬菜种植 过程中采取了应对措施的占62.2%,其政府帮助的占46.0%;在水果种植过程中采取了措施的占11.5%,其中农户自己采取措施的占9.6%,政府采取措施占1.9%。从中可以看出,政府更看重蔬菜发展,对于水果,相对的基础应对灾害的设施基本没有,所以水果产量和质量达不到最佳状态,所以对水果种植而言,水利设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农户收入的高低,要想增加农户收入,必须解决水利设施,这样才能种出品质好,产量高的特色水果。

  4.3 资源问题(土地/地理位置)

  每一种生物都有一个适合自己的生长环境,农产品当然也不例外,在攀枝花这个特殊的城市,根据海拔的不同,发展了不同的农产品。金沙江干热河谷层(海拔1500m以下)。以发展特色水果(包括芒果、石榴、枇杷、桂圆、荔枝、柑橘、鲜食葡萄等)、早市蔬菜、鲜食玉米为主。低中山温湿层(海拔在1500~2300m间)。主要发展坚果、畜牧、水产、烤烟、蚕桑、雪梨、桃、苹果、樱桃和酿酒葡萄等。中山高原寒温层(海拔2300m以上)。以发展干果、生物药业、畜牧业为主,在这些地段的农户大多都发展起了特色农业,其中土地资源的88.47%发展为了特色农业,在大规模种植下,收入可观。对于部分农户来说,土地少成了最大问题,一些农户眼看着邻居逐渐富裕,自己的收入始终不多,就是因为土地资源少,规模小,收入相对较低。所以一旦土地分配均匀,贫富差距就会渐渐缩小,就有助于大规模的发展特色种植,促进农民增收。

  4.4 气候及自然灾害问题

  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气候及自然灾害很大程度上影响农户的增收,就米易县而言,干旱、大风、霜冻、冰雹等自然灾害阻碍着当地农业的快速发展,55.0%的农户自己采取措施抗灾;10.7%的农户在政府的帮助下实施抗灾保收。自然灾害后,政府给予了一定补助。由此看出,在应对灾害时,大部分农户束手无策,政府在这方面采取的措施也相对较少,导致农户收入大幅度降低。所以,要让农户增收速度加快,首先就要解决气候及自然灾害给农产品带来的负面影响,积极采取应对灾害的相应措施,这样才能保证米易县的农业朝着更快更好的方向发展,才能促进农户增收。

  4.5 科技问题

  科学技术在农业的发展中是必不可少的,数据显示,特色种植农户中93.1%的农户需要科技支持,比如说种植、防虫、施肥、嫁接、管理、育苗等技术,但是其中只有33.3%的农户得到了相关的技术指导/培训,由此可以看出,农户对科技的需求远大于所提供的科技服务,农户迫切希望得到相关技术指导,特别是大规模种植的农户,个别的甚至自己花钱去学习,然后应用到种植当中。有了相关技术,种植出来的农产品产量高、质量好,农户收入也相对较高,多的达10万元/年,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所以科技也制约着农民的增收,只有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大量投入科技,才能推动农业的发展,才能促进农民增收。

  五、解决对策

  5.1 资金问题

  针对农户资金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两个办法解决,一是创新农户担保体系;拓宽业务范围,积极创新贷款担保方式,银、企、农三结合,发放“企业担保”贷款,组建农户贷款担保机构,完善农户贷款担保体系,延伸便农优惠政策,降低收费标准,同时,各地农户也可以自愿成立相应的农户贷款担保协会等组织,设立基金为协会成员贷款提供担保。另外,可以推广农户信贷保证保险来解决农民贷款难; 农户小额信贷保证保险是针对农村小额贷款借款人还款提供保障的保险。小额信贷保证保险的投保人是申请贷款的农民个人或小型农村合作组织,在保险期内,如果个人或小型组织产生还款风险,银行将按协议追讨,对仍不足以清偿借款本金和利息的剩余部分,保险公司将负责赔付。投保保证保险将使得符合条件的投保人在获得保险机构的支持之后,在没有抵押、没有担保的情况下,也能够从银行获得小额贷款。以上模式的共同点在于建立了政府、银行和保险公司的三方合作机制,由政府带头,保险公司提供保证保险,银行在此基础上贷款给农民,三方相互合作,为农民小额贷款各尽其责,共同为农业再生产和农民增收保驾护航。

  5.2设施问题

  在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基础设施建设必不可少,就米易县而言,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蔬菜防冻基础设施建设。所以,要让农户有意识建设基础设施,政府就得起到带动作用,大力协助并组织农户修建水库,修筑后政府可以给予一定的补助或是奖励政策(政府需投入一定资金),推动水利设施建设,解决农户在种植过程中的缺水问题。针对蔬菜防冻,就只能增盖大棚,在这方面,只有充分带动群众的积极性,一方面鼓励群众增盖大棚,发虎先锋模范作用,,一方面政府给予支持和鼓励,给盖大棚农户给予一定奖励或补助(政府需投入一定资金),全面带动农户大规模大棚种植,所以,在设施方面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主要是资金方面,加大投入,共同促进农业发展,带动农户实现增收。

  5.3资源问题

  在米易县,资源方面主要是土地分配问题,根据土地法的分配条例:土地承包期内,因自然灾害严重毁损承包地等特殊情形对个别农户之间承包的耕地和草地需要适当调整的,必须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并报乡(镇)人民政府和县级人民政府农业等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但是在正常的情况下,每隔三至五年,经村里三分之二以上的村民代表同意,土地法就应该规定村民委员根据农民家庭人口的变化可以对土地进行适当的调整。另一方面,可对零散土地进行整合,通过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种植,但现实生活中却有另类现象阻碍了土地科学流转的工作,一是村干部无作为现象的阻碍,二是少数不能服从多数的阻碍。由此可见,要想做好土地科学流转工作,一是村干部要有为民服务热情和因地制宜认真负责的心态,二是要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只要是为大多数农户谋利益,有利于土地科学流转工作,就要勇挑重担认真负责。三是要建立健全乡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规范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种植,促进农户增收。

  5.4 气候及自然灾害问题

  就米易县而言,干旱是影响农户增收的主要自然因素,也是唯一可以通过人为补救的,而且旱灾影响也最为广泛(水果、蔬菜等等)。对于霜冻,也可以通过盖大棚解决,而对于少数大风、冰雹基本上没有应对措施,对此,就把问题规划到设施上了,只要政府带动农户修建水利设施,增盖大棚,就能解决自然因素对农户造成的损失。

  5.5 科技问题

  农业科技人才是农业农村人才队伍中最关键的群体。要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应用能力为核心,以领军和骨干人才为重点,围绕农业产业急需的生物育种创新、动植物疫病防控等领域,打造创新团队,形成人才高地。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能力为核心,以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养为抓手,大规模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积极扶持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兴业,着力打造一支数量充足、能够有效服务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用人才队伍。农业部现已确定,20xx年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要达到1300万,20xx年要达到1800万,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2年。重点是抓好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农村生产型人才、农村经营型人才、技能服务型人才的培养。这样一来,农村的科技问题能得到实质上的解决,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

  六 总结

  就米易县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对农户增收的作用来看,农户通过特色种植,达到了一定的增收效果,但是在农户特色是种植过程中,任然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笔者通过对种植中的资金、设施、资源利用、气候影响、科技等问题的分析,提出一系列应对措施,望米易县政府和农户一起实施,让米易县的特色农业的发展提升到另一个新高,把米易县农户的增收数额定格到更加理想的高度。

【农业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农业调查报告03-06

农业现状的调查报告01-19

乡镇农业状况调查报告08-02

关于农业的调查报告(通用12篇)10-22

县农业产业化工作调查报告07-28

关于铁岭市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调查报告07-23

农业谚语精选07-20

农业的谚语06-28

农业的谚语06-13

与农业有关的谚语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