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社会调查报告

时间:2022-11-11 10:42:06 调查报告 我要投稿

近代史社会调查报告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写报告很是头疼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近代史社会调查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近代史社会调查报告

  前言:

  本次调研主要是通过对自己家乡红色文化及红色土地的介绍,从而使大家进一步了解河南省近现代以来的部分红色文化,借由报告的形式和大家一起交流和沟通,进一步深刻体会到历史与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深刻领会历史与人民怎样经过艰辛曲折的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终使我们自觉继承和发扬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传统,进一步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达到增强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和接受马克思主义指导的自觉性的目的

  研究内容:

  xx年2月2日上午10点左右,我们乘车来到了耳闻已久的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迎面而来的是阵阵寒风,在冬日的阳光下,眼前这宏伟的建筑群显得格外的庄重与肃穆.

  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1984年由河南省委、省政府投资兴建,全馆规划面积288亩,占地面积120亩,建筑面积9589平方米,前主席李先念为该馆题写了馆名。该馆坐落在新县城东南风景秀丽的凤凰山、英雄山脚下,小潢河、金水河环绕其间,依山傍水,气势宏伟,古朴庄严。2001年--2009年,新县县委,县政府投资3000多万元对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进行全面的维修改造扩建,新建了大门、英雄广场、鄂豫皖苏区将帅馆、“红旗飘飘”主题雕塑和兵器园,使博物馆的面貌焕然一新。该馆现在为国家二级博物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建设历史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新集(今新县县城)是鄂豫皖苏区首府。在这块红色土地上,先后诞生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三支主力红军。鼎盛时期,根据地发展到26个县,人口发展到350万,主力红军发展到45000余人。在血与火的斗争中,苏区共走出了349位将军,留下了董必武、徐向前、刘伯承、邓

  小平、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战斗足迹,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的动人诗篇,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不朽的贡献。1984年国家投资在新县兴建了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该馆座落在大别山腹地新县城关,依山傍水,气势宏伟,古朴庄严。全馆占地面积120亩,建筑面积9589平方米。前主席李先念为该馆题写了馆名。馆内基本陈列《风云大别山》分为四个部分:即奋起斗争,鄂豫皖苏区初步形成;大放异彩,新集成为鄂豫皖苏区首府;重组红军,坚持大别山斗争;红旗不倒,迎接全国革命的胜利。2001-2009年,新县县委、县政府投资3000多万元对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进行了全面维修改造扩建,内部陈列采用声光电等先进技术手段,陈列水平已达到全国县级博物馆一流水平。

  馆舍介绍:

  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由英雄广场、“红旗飘飘”主题雕塑、兵器园、主展馆、将帅馆五部分组成。

  英雄广场

  01.英雄广场是新县县委、县政府于2001年-2002年投资800多万元建成的综合性娱乐广场,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

  红旗飘飘

  02.“红旗飘飘”主题雕塑建通高21米,喻示着1926年新县第一个党小组诞生至1947年成立新县人民政府这21年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斗争连绵不断,火种不灭,红旗不倒;

  兵器园

  03.兵器园位于英雄广场北侧,主要陈展有飞机、坦克、大炮等兵器;

  主展馆

  04.主展馆有8个展厅,包括基本陈列《风云大别山》和专题陈列《将军摇篮》、《千里跃进大别山》、《今日新县》等,反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经历创建与统一、巩固与发展、坚持与保卫等几个阶段,一直到迎来全国革命胜利的历史。展厅内部陈列采用声光电先进技术手段,陈列水平已达到全国县级博物馆一流水平。馆内还陈列有中国工农红军的第一架飞机“列宁号”和全国唯一保存下来的当年书写在青砖墙上的《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土地法令草案》等珍贵文物;

  将帅馆

  05.将帅馆是全国红色旅游“1231”重点工程,建筑面积5440平方米,由新县县委、县政府规划兴建,将陈展在鄂豫皖苏区工作和战斗过的347位开国将帅的生平事迹。目前,主体工程已竣工,正在进行陈列布展。

  [1]基本陈列《风云大别山》共分四个部分,介绍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与统一、巩固与发展、坚持与保卫直到迎来全国胜利的这段革命斗争历史,系统展示了大别山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运动,为中国革命输送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三支主力红军和一支抗日武装——新四军第五师的'史实。

  [2]专题陈列《将军的摇篮》展厅:一是许世友、李德生、郑维山、高厚良等43名新县籍授衔将军事迹陈列;二是吴焕先、高敬亭、张体学、等50位省军级以上领导人的生平事迹陈列。

  [3]《今日新县》展厅:反映了新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继承革命传统,艰苦创业,实现社会经济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城乡面貌焕然一新,自然风光旖旎迷人。

  第一层厅,是鄂豫皖苏区创建、巩固和发展时期的史物陈列;

  第二展厅,是鄂豫皖中央分局的建立及鼎盛时期;

  第三层厅是鄂豫皖苏区革命史中相对独立的一部分,集中反映的是各项建设;

  第四层厅,是鄂豫皖苏区两年保卫战、三年游击战的战斗历程与斗争史诗;

  另外,将军厅还详细介绍了近百位新县籍将军的生平事迹。序厅正面

  是一幅高2.9米、长10米的大型汉白玉浮雕墙——“风云大别山”。上面雕塑有冲锋呐喊的红军战士,有肩扛锄头、刀矛的农民,有拥军支前的妇女,有手持红樱枪的儿童;他们的身后是绵绵起伏的大别山脉,这是革命战争年代大别山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斗争场面和大别山英雄儿女浴血奋战、前仆后继的一个缩影,是我们党用血肉筑起的钢铁长城。雕刻形象生动、内涵丰实、寓意深刻。浮雕墙两侧的八面旗帜,代表着从鄂豫皖根据地诞生的八支红军队伍,其中走出了三支主力红军: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

  参观结束后,我们紧接着又乘火车往南阳出发,在火车上我们通过互联网查询了有关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及叶家大庄桐柏革命纪念馆的历史和简介,次日清晨我们来到了南阳市著名的桐柏革命纪念馆,刚下火车,我们就被桐柏文化给深深的吸引住啦!

  桐柏革命纪念馆位于桐柏县城南叶家大庄,是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点,纪念馆占地35亩,主体建筑面积3013.5平方米,10个院落,117间房屋。纪念广场占地面积18306.7平方米,广场上的《丰碑》群雕是河南省最大的纪念园雕。纪念馆所在地原为本地名绅叶逢雨先生在清嘉庆年间扩建的住宅,依山而建,错落有致,飞檐走角,雕梁画栋,代表当时桐柏典型的建筑风格。叶家在三军会师桐柏后,主动腾出房间作为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军区、中原行署机关的办公场所。

  地处淮河源头的桐柏县是革命老区,早在1925年就建立了南阳地区第一个党组织。战争时期,桐柏先后成为3个中央级、6个省级、9个地级、12个县级党、政、军领导机关所在地。刘少奇、李先念以及304位元帅、将军曾在此工作和战斗过。长篇小说《桐柏英雄》和据此改编的电影《小花》是桐柏革命战争的真实写照。1945年10月,李先念率领的新四军五师、王震率领的三五九旅南下支队和王树声率领的河南军区部队6万余人在桐柏胜利会师。10月30日,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军区和中原行署在桐柏县城郊叶家大庄宣告成立。郑位

  三、李先念、王首道、陈少敏、王震为中原局常委,郑位三任中原局代理书记兼军区政委,陈少敏任中原局副书记,李先念任军区司令员兼中原局副书记,王树声任副司令员,王震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王首道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许子威任中原行署主任。桐柏成为当时中原解放区的核心区域和各级首脑机关

【近代史社会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社会道德社会公德调查报告02-06

社会卫生调查报告10-11

关于社会的调查报告11-01

社会变化调查报告12-11

社会的调查报告范文05-15

社会环保调查报告05-07

社会实习调查报告12-21

社区社会的调查报告11-17

社会文明调查报告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