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一江:打造核心品牌-桑海“药谷”

时间:2020-08-15 10:30:46 创业案例 我要投稿

熊一江:打造核心品牌-桑海“药谷”

和蔼可亲,温文儒雅。

    这是熊一江给人的第一印象。来到他办公室的那个上午,等待办事的人已经在门外排起了长队。送走最后一批客人之后,已过正午,熊一江安然坐定,嘴角挂着淡淡的微笑。

南昌市桑海经济开发区工委书记熊一江 由开发区供图

    “桑海是一个有特色的开发区。”熊书记对桑海的关注,远远甚于自己。熊一江告诉记者,五十年前,大批转业军官、机关干部、知识青年、城市工人响应党的号召,从祖国四面八方来到鄱阳湖畔的小镇新祺周垦荒创业,种下一片片桑树林,树木多得像海洋,故名曰“桑海”。今天,历史赋予“桑海”新的发展机遇,南昌市委、市政府为拉开城市大框架,焕发桑海新春天,抓住时机、英明决断,设立了桑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由此拉开了新一轮桑海大发展的序幕。

    “适逢这一光荣而重大的使命落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我们一定接好‘棒’,跑好‘步’,以舍身忘我的精神、革故鼎新的勇气,把桑海打造成吸引客商的最具活力的‘商’海。”说到桑海的发展,熊一江踌躇满志。

    2008年9月,桑海经济技术开发区被列为江西省首个国家生物医药基地。为了更好地打造这一特色基地,该区专门划出3平方公里园区用来规划医药产业。届时,桑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将形成一个以医药产业为龙头,配套产业大规模集聚的新型工业区。

    应对危机:逆势发力实现弯道超车

    随着美国华尔街金融风暴吹入国内,江西桑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亮出“宝剑”——提出抓住机遇弯道超车的概念。熊一江向记者介绍:赛车场上有种说法叫做“弯道超车”,赛车手在直道上行驶很难超越对手,而在弯道上的竞争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因为这时大家都在减速,谁的技术好,把握得当,谁就能超越别人。对于起步较晚、外向度不高的桑海开发区来讲,抓住了这个“弯道”机遇,就有可能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在新一轮发展中实现逆势崛起,否则,只能成为被动的跟跑者,甚至会在新一轮经济调整中与别人的差距拉得更大。去年以来,桑海开发区借助经济危机这个“弯道”,沉着应对,逆势而上,保持了20%以上的经济增长势头,井喷式发展的桑海开发区成为南昌“崛起之星”。

熊一江陪同省政府主要领导视察桑海药厂 由开发区供图

    为解决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而返乡的农民工再就业问题,桑海开发区开办了农民技能培训班,结合自身实际,打好“组合拳”,对返乡农民工开展“帮思想、帮就业、帮生活”的三帮工作,促进返乡农民工实现就业、自主创业。同时,顺利完成农垦企业所办教育、社保、民政等社会事业移交、平稳过渡。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迅速扭转了被动的工作局面。全面启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加强了公共卫生执法监督,初步构建了疾病防控体系。积极开展城乡社会救助工作,做到应保尽保和动态管理。

    回顾过去的一年,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严峻。在全球经济寒冬的大背景下,桑海开发区却逆势上扬,化危为机,破难前进,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始终位居南昌市前列。这一喜人的成绩,主要得益于桑海开发区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措施,加大了项目推进力度,提高办事效率,实现企业入驻零障碍,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为了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桑海开发区专门设立了深圳、东莞招商办事处,聘请招商顾问开展定点招商;对入驻的企业做好以企引企、以商招商,促进企业配套项目或后续项目入园发展。2008年,全区共引进项目24个,投资5000万以上项目15个,其中10亿元项目2个。2009年一季度招商引资形势喜人,全区共签约项目12个,总投资15亿元。

    2009年的这个春天,桑海再次逆市飘红。一季度实现了开门红。财政总收入增长30.1%,一般预算收入增长48.3%,连续13个月保持全市第一,成为南昌乃至全省快速成长的开发区之一。

    特色发展:打造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抓住当前才能更好地开拓未来,利用特色才能独领风骚。为使“国家南昌生物医药产业基地”这块牌子立得准、站得稳、打得响,始终闪闪发光,在2009至2013期间,桑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根据产业特点和发展需求,选择适合开发区实际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模式,举全区之力,聚精会神做大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做强生物医药产业实力,拉长生物医药产业链。基地将大力引进生物医药企业,投资新建一批市场前景好、技术含量高、产业联度大、带动作用强的重大项目。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吸引各生物医药企业的行政中心、研发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展示中心等办公室及配套设施进驻。

    近年来,桑海城已聚集了济生制药、桑海制药、杏林白马、济顺制药、上海白安、民康药业等当地30多年制药企业和近15家医药配套企业,形成了成熟的生物医药配套产业链,涵盖原材料、生产用料、产品包装、物流运输等范围,百分之八十的产业配套可在区内解决,全部产业配套则可在方圆10公里完全解决。如今,以济生制药厂、桑海制药厂为龙头的医药产业集群,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和独家新药上百种,生产药品达300多个,医药产业聚集效应日益增强。

国家南昌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发展规划研讨会 由开发区供图

    这是一方医药产业能够扎根的净土。2009年春天,美国上市公司捷众药业拟投资1.5亿美元,在桑海开发区建设生物医药生产研发基地、抗癌植物药材种植基地。

    桑海的沧桑巨变不仅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目光,也深情召唤着桑海赤子返乡创业,一部分闯荡“商海”并富裕起来的桑海人相继归来,投资办厂,为桑海的发展注入强劲的力量。在外打拼30年的'张令垣,当看到家乡巨变时毅然决定返乡创业,投资5000万元成立了江西民康制药有限公司。张令垣告诉记者,桑海经济开发区推行“零障碍”服务,企业有什么需求,只要到政府填一张单子,开发区政府便会在第一时间给予支持。“政府给了好政策,加上当前医药改革的好机会,企业的发展也就顺理成章了。”谈起企业的发展,张令垣显得很有信心。民康制药只是返乡创业的代表,张令恒表示,如此优良的投资环境,将吸引更多的投资人进入桑海城。

    在发展医药产业的同时,桑海提起了经济发展的第二条“腿”——建立光伏产业深加工基地。2008年1月,上海晶大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落户桑海,成立了江西晶大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一期工程于2008年3月开工建设,仅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南昌首个多晶硅产品成功下线,实现了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建设、当年竣工投产的“桑海速度”。该项目是南昌“3010”工程项目,总投资10亿人民币,占地471.85亩,分两期建设。该项目全部建成后将形成从多晶硅到单晶硅再到太阳能板生产的一条完整产业链,成为桑海开发区一个光伏产业深加工基地。

    展望桑海:在逆势中崛起腾飞

    自2009年两会召开以来,新医改方案的出台,以及新版GMP等医药新法规、新政策的颁布,便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为迎接新的发展机遇,熊一江在2009年工作部署大会上强调,要求以桑海制药、济生制药、杏林白马、济顺制药、上海白安、民康药业等支柱企业,适时根据公布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调整产品结构,建立医药配送中心和医药研发公共服务平台,把握新的政策方向,组织包装符合“新医改”要求的项目,以顺应市场发展的需求。

    为积极推动企业在宏观政策下更好的发展,促进桑海“药谷”的快速崛起。熊一江表示:“生物医药产业是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具有高科技、高投入、高回报、可持续的特点。”

    如今,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生物医药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不惜巨资,竞相争夺国际生物医药产业的制高点。国内兄弟省市在应对金融危机的关键时刻,也把生物医药作为重点发展的战略产业全力推进。最近,国家又公布了新医改方案,2011年实现全民医保的政策必将给生物医药带来空前的发展机遇。

    在当前形势下,南昌将紧紧抓住这次难得的机遇,用三至五年时间,迅速做大做强生物医药产业,全力支持桑海开发区加快国家南昌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建设,培植新的经济增长极。力争到2013年,国家南昌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实现年产值14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35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8.6亿元,使之成为中国中药生产基地、中部生物医药产业集散基地、江西生物医药研发基地。

    随着,四川“西部药谷”、上海“张江药谷”、长春“北方药谷”纷纷亮相,以特色化发展创立了自身的独特品牌。它们的成功表明,有特色,才有凝聚力,也才有生命力和竞争力。

    2009年,对于很多人来说,只是循环往复中的一个节点。然而,对于桑海人来说,却是“一年突破、两年翻身、三年跨越”的关键之年。对此,熊一江表示,我们要走特色化发展之路,抓住机遇,超前谋划,借力发展,抢占先机,用几年时间建设一个在全国叫得响的江西“桑海药谷”,全面奏响“建成起步区、崛起新药谷、打造桑海城”三重奏,努力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这些年,桑海翻天覆地的巨变给人的感觉则是:桑海,在逆势中崛起腾飞。

【熊一江:打造核心品牌-桑海“药谷”】相关文章:

1.从零学习淘宝开店打造品牌的创业故事

2.互联网老兵VANCL陈年谈怎么打造创业核心团队

3.聊城打造“大姐农家乐”品牌 推进妇女居家创业就业脱贫

4.专访SW创始人:打造独一无二的设计品牌

5.专访安踏郑捷:打造“世界级企业”是中国运动品牌的使命

6.淘宝怎么打造爆款?

7.品牌招商开店项目

8.创业案例:熊黎明的创业人生

9.如何打造自我走上创业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