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马齐喑成语故事

时间:2024-01-21 08:28:07 成语故事 我要投稿

万马齐喑成语故事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过成语吧,成语的语言文字是非常深奥的,含义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你还记得哪些成语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万马齐喑成语故事,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万马齐喑成语故事

万马齐喑成语故事1

  万马齐喑wàn mǎ qí yīn

  【成语解释】:喑:哑。所有的马都沉寂无声。旧时形容人民不敢讲话。现也比喻沉闷的政治局面。

  【成语出自】:宋·苏轼《三马图赞》序:“时西域贡马……振鬣长鸣,万马皆瘖。”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九州风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成语简拼】:wmqz

  【成语字数】:4个字

  【成语示例】:他的发言把会场上~的沉闷空气打破了。

  【成语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故事】:清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龚自珍,也是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之一。龚自珍27岁中举,11年后才中进土。倒不是他不肯用心,而是因为他从小讨厌那些禁锢思想的八股文,不愿写华而不实的文章;他所钻研的,都是对兴国济世有作用的.学问,并以此引为骄傲。参加殿试时,龚自珍交卷最早。便离开了考场,有人问他考得怎样,他把文章内容大概说了一遍,朋友们庆贺说:“龚老兄一定高中榜首!”龚自珍哼了一声,说:“要看他清朝的国运如何了!”言外之意是,如果主考官慧眼识珠,我龚自珍愿为振兴大清王朝尽心竭力,做一番大事业。龚自珍绝无哗众取宠之心,他的文章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议论,其中关于开发西北的意见最为精当实用。

  然而,龚自珍只是在京中做了10年无足轻重的闲官,英雄无用武之地,政治抱负不得施展,而且时常受到排挤。这10年,他目睹清王朝的昏庸腐朽,认为这是一个聪明才智被扼杀的时代。所以,他刚刚48岁,就借口侍奉年迈的父母,离官回乡了。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龚自珍在南下途中,共写了315首七言绝句。到家后整理成集,因那年干支纪年为“己亥”,故起名为《己亥杂诗》。其中有一首是这样写出来的:那是七月初的一天,火辣辣的太阳烤得龚自珍满脸淌汗。路上行人极少。不远处却是钟鸣技响,乐声悠扬。龚自珍举目望去,却见一座古庙前旗幡高挂,青烟缭绕,一群善男信女正在道士们引导下,向神龛里的玉皇大帝、雷公风神顶礼膜拜,乞风求雨。龚自珍联想到自己曾多次上书朝廷,要求变革现实,富国强民;这种主张不仅得不到实现,反而屡遭打击和迫害。又想到这条路之上所看到的田园荒芜、民生凋敝的景象,觉得在这毫无生气的时代,必须要有各种各样的优秀人才来实行大的改革,才能打破这死气沉沉的局面。

  此时此刻,龚自珍满腔的愤懑,顿时化作对大地风雷的殷切呼唤、对改革图新的热切要求,一词一句撞击胸膛,于是吟出一首诗来: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在诗中提出的革新要求,表达了人民的希望,也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先声。成语“万马齐喑”即出自龚自珍的这首诗。原意指,需要依靠像暴风、雷霆那样的巨大变革,来恢复中国的生机;人们不敢讲话,是一种可悲的现象。

万马齐喑成语故事2

  【汉字书写】:

  万马齐喑

  【汉语注音】:

  wàn mǎ qí yīn

  【成语出处】:

  宋.苏轼《三马图赞》序:“宋元佑初,禽鬼张青宜结,百官皆贺,时西域贡马,首高八尺,龙颅而风膺,虎脊而豹章。出东华门,入天驷监。振鬣长鸣,万马皆喑。父老从观,以为未始见也。三马者,西番骏马。”

  【成语语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万马齐暗的意思】:

  喑:哑。所有的马都肃然无声。也指人们沉默不语的沉闷局面。比喻人们都不发表意见,沉默着一片死气沉沉。旧时形容人民不敢讲话。现在也用来比喻沉闷的政治局面。

  【万马齐暗的近义词】:

  道路以目、死气沉沉、万籁俱寂、噤若寒蝉;

  【万马齐暗的反义词】:

  龙腾虎跃、万马奔腾;

  【万马齐暗的故事】

  宋朝时期,朝廷命将士们讨伐前来侵犯的青唐羌族大将鬼章青宜结。在抓获鬼章青宜结的时侯还缴获了很多西域的`马匹,在这批马里有三匹马头似蛟龙胸像凤,脊背如猛虎纹理却像豹,个头高大身体健壮,嘶叫起来的时侯身边的马都寂静无声。周围的人听到马的叫声都跑过来围观称赞,这样的马匹一生可能都难得碰到一回。苏轼当时在京城任职,他正好看到了这些骏马,之后马的样子一直在他的脑海里浮现,苏轼请来画家李公麟先生,一边描述一边把这三匹马画下来。李公麟先生画技高超,三匹马在他的笔下一气呵成地被勾勒出来,马的神形比例相当准确,甚至让人隐隐约约的听到了马的嘶鸣声,苏轼看了以后不禁拍案叫绝。后来苏轼在绍圣四年的时侯被贬到惠州,在家里闲着没事他把以前的收藏品翻出来看,当他看到《三马图》的时侯想到了很多往事,不禁感叹万分,于是写下了《三马图赞》。

  【万马齐暗例句】

  宋.苏轼《三马图赞》序:“时西域贡马……振鬣长鸣,万马皆瘖。”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第一百二十五首:“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毛泽东《七绝.刘蕡》:“千载长天起大云,中唐俊伟有刘蕡。孤鸿铩羽悲鸣镝,万马齐喑叫一声。”

  王东满《柳大翠一家的故事》:“就在庄嫁人瞌睡打盹,哄哄嚷嚷的往门口拥挤时,万马齐喑的会场上突然杀出一个人来。”

  《当代》1981年第06期:“思想解放的闸门即将打开,文艺界万马齐喑的局面即将约束。”

  【万马齐暗造句】

  部门领导权利过大,导致在做重大决策的时侯出现万马齐喑的现象,促进了腐败在沉寂中滋生。

  每次开会让大家发表意见的时侯却总是万马齐喑、鸦雀无声,因为大家知道这只是形式,即使说了也是白说。

万马齐喑成语故事3

  出处:宋代苏轼的《三马图赞序》。

  意思:比喻谁都不敢说话的`那种沉闷局面。喑:哑。

  “万马齐喑”一词,最早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三马图赞序》。其中有“振鬣长鸣,万马齐?”的句子,意思是,好马嘶叫起来,哲理故事,其他马都沉寂无声。

  到了清代,龚自珍有一部流传至今的大型组诗《已亥杂诗》,其中最突出的一首诗为:“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意思是说:要使国家有生气,必须依靠疾风迅雷的推动。整个社会都无声无息,死气沉沉,这种现象毕竟是可悲的,我还是奉劝老天爷重新振作起精神来,把各种各样的人材都降生到人间。

万马齐喑成语故事4

  【注音】wàn mǎ qí yīn

  【成语故事】清朝思想家龚自珍面对腐败的清政府,主张改革,提倡禁烟,得不到朝廷重用。48岁毅然辞官归隐,在路过镇江时看到当地人在祭拜天神,他作诗一首:“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出处】时西域贡马……振鬣长鸣,万马皆瘖。宋·苏轼《三马图赞》序九州风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解释】喑:哑。所有的马都沉寂无声。旧时形容人民不敢讲话。现也比喻沉闷的政治局面。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死气沉沉的局面

  【近义词】万籁俱寂、死气沉沉

  【相反词】万马奔腾、龙腾虎跃

  【造句】:

  (1)改革的强劲东风冲破了万马齐喑的局面,全厂上下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

  (2)万马齐喑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要努力去创造百花齐放的文艺春天。

  (3)这个光怪陆离的社会,有时万马齐喑、万籁俱寂,有时风起云涌、风云际会,只有卓尔不群,手眼通天的豪杰之士,才能力挽狂澜,鼎足而立!

  (4)这万马齐喑的局面,必须扭转。

  (5)在逃跑的`时候,万马齐喑般,产生的践踏声、呼啸声,雷动轰鸣,震天动地,万物无不胆颤心惊。屈远志

  (6)“凤凰在笯鸡鹜舞,万马齐喑究可哀,百鬼狰狞斯文丧,天公讵肯降人才。

  (7)当“国六条”将引入关注的住宅地产打成“万马齐喑”之时,写字楼市场正在稳步前进。

  (8)连大地都震动了,宛若万马齐喑,千夫怒吼。

  (9)昨天晚上酒吧和俱乐部都陷入“万马齐喑”,2亿人英国人将电视调到同一个频道,来收看一个具有全球意义的问题的最终结果。

  (10)还是棕色比拟搭,黑色显万马齐喑。

  (11)民族奶业,万马齐喑,面临着空前的危机!

万马齐喑成语故事5

  万马齐喑,描写的场面是:马是个不安静的动物,一万匹马在一起,不可能不出现嘈杂的现象。而使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一件让所有人想不到,或者非常惊讶的骇人听闻的事情发生,而使万马齐喑。

  【成语】:万马齐喑

  【拼音】:wàn mǎ qí yīn

  【解释】:喑:哑。所有的马都沉寂无声。旧时形容人民不敢讲话。现也比喻沉闷的政治局面。

  【成语故事】:

  清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龚自珍,也是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之一。龚自珍27岁中举,11年后才中进土。倒不是他不肯用心,而是因为他从小讨厌那些禁锢思想的'八股文,不愿写华而不实的文章;他所钻研的,都是对兴国济世有作用的学问,并以此引为骄傲。参加殿试时,龚自珍交卷最早。便离开了考场,有人问他考得怎样,他把文章内容大概说了一遍,朋友们庆贺说:“龚老兄一定高中榜首!”龚自珍哼了一声,说:“要看他清朝的国运如何了!”言外之意是,如果主考官慧眼识珠,我龚自珍愿为振兴大清王朝尽心竭力,做一番大事业。龚自珍绝无哗众取宠之心,他的文章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议论,其中关于开发西北的意见最为精当实用。然而,龚自珍只是在京中做了10年无足轻重的闲官,英雄无用武之地,政治抱负不得施展,而且时常受到排挤。这10年,他目睹清王朝的昏庸腐朽,认为这是一个聪明才智被扼杀的时代。所以,他刚刚48岁,就借口侍奉年迈的父母,离官回乡了。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龚自珍在南下途中,共写了315首七言绝句。到家后整理成集,因那年干支纪年为“己亥”,故起名为《己亥杂诗》。其中有一首是这样写出来的:那是七月初的一天,火辣辣的太阳烤得龚自珍满脸淌汗。路上行人极少。不远处却是钟鸣技响,乐声悠扬。龚自珍举目望去,却见一座古庙前旗幡高挂,青烟缭绕,一群善男信女正在道士们引导下,向神龛里的玉皇大帝、雷公风神顶礼膜拜,乞风求雨。

  龚自珍联想到自己曾多次上书朝廷,要求变革现实,富国强民;这种主张不仅得不到实现,反而屡遭打击和迫害。又想到这条路之上所看到的田园荒芜、民生凋敝的景象,觉得在这毫无生气的时代,必须要有各种各样的优秀人才来实行大的改革,才能打破这死气沉沉的局面。此时此刻,龚自珍满腔的愤懑,顿时化作对大地风雷的殷切呼唤、对改革图新的热切要求,一词一句撞击胸膛,于是吟出一首诗来: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在诗中提出的革新要求,表达了人民的希望,也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先声。

【万马齐喑成语故事】相关文章:

万马齐喑的成语故事及解释04-13

经典成语故事08-18

成语故事精选07-26

成语故事07-22

经典成语故事11-07

车水马龙成语故事成语故事车水马龙的故事11-17

有趣的成语故事精选07-17

人物成语故事07-21

成语故事归纳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