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的寓言故事

时间:2023-05-16 18:23:46 成语故事 我要投稿

关于成语的寓言故事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寓言故事吧,寓言故事的寓意是寓言创作的灵魂,就好似人类必须要有思维一样重要。在寓言创作中寓意是一根看不见的线,大多数时候,这根线并不会直接在文字中体现。那么,都有哪些经典寓言故事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成语的寓言故事,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成语的寓言故事

关于成语的寓言故事1

  天马行空的成语故事发生在汉武帝时期,在西域有一匹马叫做天马。那匹马四肢健壮,腿脚灵敏,因此没人可以抓住它。后来人们在山脚下放了一匹五彩马,不久它与天马配对生出了很多匹小马。

  据说这种马出的是的赤石色汗,马蹄踏在石头上就可以形成深深的坑。不久这个消息传到汉武帝耳中,汉武帝十分高兴,便派使者通过丝绸之路送去百匹绸缎以换得一匹小马。可是西域人认为这马万万不能送,于是就将使者赶了回去。汉武帝十分生气,于是下兵攻打西域,终于得到了一匹小马,后人也将天马称作西极天马。

  天马行空的成语故事延伸

  【注音】tiān mǎ xíng kōng

  【出处】明·刘廷振《萨天锡诗集序》:“其所以神化而超出于众表者;殆犹天马行空而步骤不凡。”

  【解释】天马:神马。天马奔腾神速,象是腾起在空中飞行一样。比喻诗文气势豪放。也比喻人浮躁,不踏实。

  【用法】比喻才思敏捷;豪放不羁。一般作谓语、定语。

  【近义词】挥洒自如、龙飞凤舞

  天马行空点评

  一个人如果太浮躁,就会给人一种不成熟不稳重的感觉,别人自然不太愿意和这样的'做朋友。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作,不要总是空想,只有这样才能成就一番事业哟!

关于成语的寓言故事2

  有个有钱人家偶然得到两只小狼,将它们和家狗混在一起豢养,连狗也没有受到伤害。

  两只狼渐渐地长大了,还是很容易驯服。主人竟然就忘了它们是狼。一天白天躺在客厅里,听到群狗呜呜地发出发怒的叫声,惊醒起来四周看看没有一个人。再次拿起枕头准备睡觉,狗又像前面一样吼叫,他便假睡来等着观察情况。便发现两只狼等到他没有察觉,要咬他的喉咙,狗阻止它们不让它们上前。那个人就杀狼取它们的皮。

  狼子野心,是真实的,根本没有诬蔑它们啊!那凶恶的.本性只不过是被深深地隐藏罢了。表面上装作很亲热,但心里却心怀不轨,更不是只有凶恶。禽兽并不值得说什么,这个人为什么要收养这两条狼给自己留下祸患呢?

关于成语的寓言故事3

土崩瓦解的故事

  商纣王是商朝的末代君主,是一个暴虐无道的昏君。他贪恋酒色、荒淫无度,整日花天酒地,寻欢作乐,不理朝政。

  他听信谗言,重用奸臣,残害忠良,戮杀无辜,他强征暴敛,动用巨资,强迫百姓为自己修建宫苑,他惨无人道,制造种种酷刑,以观看人受刑后的痛苦为乐。在他暗无天日的统治下,百姓无不怨声载道,苦不堪言。

  虽说商朝的疆土辽阔广袤[mào] ,左起东海,右至杳无人烟的沙漠,南从五岭以南的交趾,北至遥远的幽州,军队从容关一直驻扎到蒲水。士兵不下数万,但打起仗来,因为兵士不愿意为纣王战死,所以“倒矢而射”把兵器扔在一边。商朝军队士气如此低落,商朝的政权自然是岌岌可危了。

  所以,当周武王左手擎[qíng]着用黄金作装饰的大戟[jǐ],右手节用牦牛尾装饰的白色旌[jīng]旗、坐着战车,势不可挡地杀来时,所到之处,无不披靡,讷纣王军队的溃败,商纣王政权的垮台,就如瓦片的碎裂,泥上倒塌,迅速而无法挽救。

  寓意:凡是没有让人们过上好日子,反倒是怨声载道,苦不堪言,这样的国家必定只会有一个结局——灭亡。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做人一定要有好的品质,首先你的面子决定了别人愿不愿意与你做朋友,而你内在的`品质是决定你们能不能长期做朋友的因素,如果你毁坏了自己的名誉,那么你建立起来的关系也是很容易瓦解的哟~

关于成语的寓言故事4

  1.关于成语的寓言故事:悔过自新

  西汉时期,医学家中以淳于意较为有名。他从小就热爱医术,喜欢摆弄银针、药品。后来,淳于意拜着名医生公乘阳庆为师,学到了黄帝、扁鹊流传下来的医术,攻克了很多疑难杂症。后来,因为医死了人,被官府判以肉刑,要押到京城长安去行刑。

  淳于意没有生儿子,只有五个女儿在膝前行孝。他临走时,对女儿们说:“如今父亲已经到了紧要关头,你们却谁也帮不上忙!”

  缇萦是淳于意的小女儿。她听到父亲的话后,非常伤心,更为自己的束手无策而自责。于是,她与父亲一起去了长安,并给汉文帝写了一封言辞凄切的信。信上是这样写的:“我父亲担任政府官职时,老百姓都说他廉洁无私,值得崇敬。现在他由于一时不慎而触犯国法,理应受到惩罚。可是我却感到,人死了就不能再活过来,受了肉刑之后,手脚断裂了也无法再长出来,那时就是想悔过自新,也做不了什么事了。我愿意到官府里去做奴婢,来赎父亲的罪,以便让他有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重新做人。”

  汉文帝读完缇萦的信,被她的一片爱父之情所感动,于是传下一道圣旨,将淳于意的罪行赦免。汉文帝法外施恩后,觉得肉刑太过于残酷,就索性将肉刑废除了。

  2.关于成语的寓言故事:义鹊怜孤

  很久很久以前,在大慈山的南面有一棵大树,树干有两围粗,树枝壮实,树叶宽大。有两只喜鹊飞到这棵大树上忙着筑巢,它们就要做母亲了。过了不久,两只喜鹊各自生下了小喜鹊,两个家庭热热闹闹,日子过得又温馨又红火。喜鹊妈妈每天飞出去找食,回来后,一口一口喂给孩子们吃。虽然喜鹊妈妈十分辛苦,可心里觉得很幸福。

  过了不久,发生了一件很不幸的事情。一位喜鹊妈妈在出外觅食时被老鹰叼走了,它再也回不来了。它那两个可怜的孩子已经一天一夜没吃东西,也没见到它们的妈妈回来,失去妈妈的小鹊十分悲哀地哭呀哭呀,那声音十分凄凉。

  小鹊的哭声传到邻居喜鹊家里,这家的妈妈马上对自己的孩子们说:“你们听,我们邻居家的小鹊哭得多伤心啊!我过去看看,你们乖乖地在家呆着别动,等我回来!”说完,喜鹊妈妈离开了自己的孩子们,很快飞到了喜鹊孤儿的家中。

  看到邻居家的喜鹊妈妈,两只小鹊哭得更伤心了,它们向喜鹊妈妈哭诉自己失去了妈妈。邻居家的喜鹊妈妈怜悯地抚摸着小鹊说:“孩子们,别哭了!今后我就是你们的妈妈,你们就是我的孩子!走,到我们家去吧!”于是喜鹊妈妈把这两只小鹊一个个叼起来,放进自己的巢里,还嘱咐自己的孩子,要好好和这两只小鹊一起生活、玩耍。现在,它们的家虽然有些挤,但大家相亲相爱,过得也很快乐。失去了妈妈的两只小鹊受到这家喜鹊妈妈的照顾,它们也把这里当做了自己的家。喜鹊妈妈的生活负担增加了一倍,它每天更辛苦了,可它毫无怨言。

  喜鹊只是一种鸟类,却能如此懂得怜悯、爱护弱者,这样讲仁讲义。而我们有些人却毫无人性,不仁不义,因此,他们是连禽兽都不如的。

  关于成语的寓言故事:楚人渡河

  楚国人准备偷袭宋国,进军的线路是打算渡过澭河抄近道走,以便趁宋国人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一举获胜。

  楚国经过周密谋划,先派人到澭河边测量好水的深浅,并在水浅的地方设置了标记,以便偷袭宋国的大部队能沿着标记顺利渡河。

  不料,澭河水突然大涨,而楚国人并不知道这个情况。部队在经过澭河的时候依然照着原来作的标记渡河。加上又是夜间,结果,士兵、马匹大批地进入深水、漩涡,使楚军措手不及。他们被湍急的澭河水搅得人仰马翻、惊骇不已。漆黑中,澭水里人喊马嘶、一片混乱,简直像数不清的房屋在倒塌一般。就这样,楚国军队被淹死1000多人,侥幸没死的也无法前进,只好无功而返。

  先前,楚国人在设置标记的`时候,当然是正确的。如果河水不涨,他们是可以依照标记渡河的。可是后来,情况变了,由于河水暴涨,水位升高了许多,而楚国人在不了解变化的情况下仍按原来的线路渡河,当然只能惨败。

  情况是在不断变化的,人的认识也应该随着客观情况的发展变化而变化。人们必须随时根据新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否则就会吃亏、跌跤。

  3.关于成语的寓言故事:一言九鼎

  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平原打算带领20名门客前去完成这项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强带着他一起前往楚国.

  平原君到了楚国后,立即与楚王谈及“援赵”之事,谈了半天也毫无结果.这时,毛遂对楚王说:“我们今天来请你派援兵,你一言不发,可你别忘了,楚国虽然兵多地大,却连连吃败仗,连国都也丢掉了,依我看,楚国比赵国更需要联合起来抗秦呀!”毛遂的一席席话说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应出兵援赵.

  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慨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楚重于九鼎大吕.”(九鼎大吕:钟名,与鼎同为古代国家的宝器.)

  成语“一言九鼎”由这个故事而来,形容一句话能起到重大作用

  4.关于成语的寓言故事:眼盲心明

  有一个眼睛失明的少年擅长弹琴击鼓,邻里有一个书生过来问他:“你有多大年纪了”少年说:“15岁了。”“你什么时候失明的”“3岁的时候。”“那么你失明已经有12年了,整日里昏天黑地,不知道日月山川和人间社会的形态,不知道容貌的美丑和风景的秀丽,岂不是太可悲了吗”那失明的少年笑着说:“你只知道盲人是盲的,而不知道不盲的人也实际上大都是盲的。我虽然眼睛看不见,但四肢和身体却是自由自在的。听声音我便知道是谁,听言谈便知道或是或非。我还能估计道路的状况来调节步速的快慢,很少有跌倒的危险。我全身心地投入自己所擅长的工作中去,精益求精,而不浪费精力去应付那些无聊的事情。这样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我不再为眼睛看不见东西而感到痛苦。可是当今某些人虽然有眼睛,但他们利令智昏,看见丑恶的东西十分热衷,对贤明与愚笨不会分辨,邪与正不能解释,治与乱也不知原因,诗书放在眼前却成天胡思乱想,始终不能领会其要旨。还有的人倒行逆施,胡作非为,跌倒之后还不清醒,最后掉进了罗网。这些人难道没有眼睛吗那些睁着眼而昏天黑地乱窜的人难道不也是盲人么他们实际上比我这个生理上的盲人更可悲可叹呀!”书生无言以对。

  这个故事揭示了这样一种生活哲理:生理上的盲固然可叹,而心理上的“盲”更为可悲。眼睛失明是一大缺陷,但如果扬长避短,全神贯注于所擅长的事业中去,也能做出很大的成绩来,领悟到深刻的人生道理。而如果昏昏然过日子,甚至胡作非为、倒行逆施,即使双目明亮、四肢发达,也是一种不明事理不通人性的“睁眼瞎”和“人形兽”。

  5.关于成语的寓言故事:鞠躬尽瘁

  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主张联吴伐魏。他平定南方以后,一直积蓄力量,准备北伐曹魏,为蜀国的生存争夺空间。

  过了一阵子,诸葛亮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便决定统率人马,攻打魏国。出师前,他给皇帝刘禅上了一道奏表,名曰《出师表》,劝刘禅虚心纳谏,重用人才,把心思都用在治理国家方面。

  可惜的是,第一次北伐失败了,诸葛亮只得退兵,等待时机。过了几年,诸葛亮又决定北伐中原。当时,很多大臣觉得蜀国力量太小,老是这样动用军队,不是国家之福,因此反对北伐。

  诸葛亮针对这种情况,又上表给后主刘禅,对当时的敌我形势进行详细分析,说明蜀汉和魏国势不两立,你不去伐他,他就会派兵来对付你,倒不如主动攻打他,说不定还会找出一条生存之路。后主刘禅看了,表示全力支持诸葛亮伐魏。

  这第二道表,史称《后出师表》。在这道表的最后,诸葛亮表示他一心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关于成语的寓言故事5

  (一)【买椟还珠】

  传说楚国有个珠宝商到郑国去卖珍珠,为了吸引顾客,他做一个很漂亮的用名贵木料做成的盒子,匣子还镶嵌着宝石和翡翠,看起来十分华贵。一个郑国的买主抱着珍珠匣子便以高价买下,打开匣子取出珍珠还给楚国商人。

  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二)【疑邻盗斧】

  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

  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三)【拔苗助长】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四)【不可救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

  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五)【黔驴技穷】

  从前贵州一带没有毛驴,有一个好事者从北方运来一头毛驴放到山脚下吃草,山上的老虎发现了这个怪物,开始只有远远的望着,然后慢慢地靠近毛驴,被毛驴大叫吓了一跳,最后发现毛驴只能用蹄踢,再也没有别的本事就跳上去饱餐一顿。

  黔:今贵州省一带;技:技能;穷:尽。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也已经用完了。

  (六)【对牛弹琴】

  古代音乐家公明仪每次弹琴时,他的琴声引来很多鸟儿与蝴蝶。当看到水牛在吃草,就对水牛弹奏几曲,结果水牛无动于衷地走开,公明仪大叹:“对牛弹琴,一窍不通。”

  讥笑听话的人不懂对方说得是什么。用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

  (七)【南辕北辙】

  战国时期,魏安王决定攻打赵国都城邯郸,大臣们都反对他,季梁给他讲一个故事:太行山的一个人驾车准备到楚国去,但他却坚持往北走,这样越走越远。争霸不是靠打仗,而是靠赢得民心,靠打仗就像南辕北辙一样。魏安王决定不打仗了。

  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八)【东施效颦】

  说春秋时候,越国有个名叫西施的姑娘,她非常美丽、漂亮,一举一动也很动人。他有心口疼的疾病,犯病时总是用手按住胸口,紧皱眉头。因为人们喜欢她,所以她这副病态,在人们眼里也妩媚可爱,楚楚动人。

关于成语的寓言故事6

  鹬蚌相争

  守株待兔

  画蛇添足

  自相矛盾

  量体裁衣

  杯弓蛇影

  螳螂捕蝉

  亡羊补牢

  人面兽心

  无价之宝

  曲高和寡

  囫囵吞枣

  庖丁解牛

  起死回生

  患得患失

  庸人自扰

  嗟来之食

  塞翁失马

  痴人说梦

  井底之蛙

  刻舟求剑

  滥竽充数

  南辕北辙

  惊弓之鸟

  对牛弹琴

  掩耳盗铃

  叶公好龙

  黔驴技穷

  东施效颦

  杞人忧天

  狐假虎威

  买椟还珠

  画饼充饥

  不可救药

  拔苗助长

  疑邻盗斧

关于成语的寓言故事7

  马,原是一种野生动物,最早叫“火畜”。在5000年前的黄帝时代,人们过着迁徙不定的游牧生活。传说有一次,黄帝的部下捕获了一匹野马,每当人们接近它时,它就前蹄腾空,昂头嘶鸣,或把后腿崩起,但它并不伤害人和其它动物,只以草为食。当时人们都还不认识这种动物,便把黄帝请来辨认。黄帝观察很长时间,也未能认出是什么动物,只让大家不要杀掉,派驯养动物的能手王亥用木栏先把它圈起来。

  过了一段时间,王亥发现栏杆外边又来了几匹这种红色的野马,它们对着栏杆内的那匹野马叫个不停,不肯离开。过了一天,王亥把木栏门打开,不料外边的好几匹野马一下子都冲进木栏,和圈在栏内的野马混在一起,互相嘶叫了一阵,然后又都卧了下来。王亥把栏杆门关住,用割来的草喂它们。过了不长时间,其中一匹马突然生下了一只小马驹。王亥高兴极了。消息传开,人们也都纷纷前来观看。这些野马和人接触的时间一长,好像发现人类并不想伤害它们,所以在人面前也不惊慌,变得十分温顺。特别是小马驹,很喜欢和人在一起玩耍。

  有一天,王亥喂过马后,牵出一匹性格温顺的马,纵身跳上马背。马一受惊,猛地四蹄腾空飞奔起来,把毫无精神准备的王亥一下子抛下来跌了个仰面朝天。等王亥从地上爬起来,马已跑得很远了。王亥站起来望着越跑越远的马,心里十分着急,以为它再也不会回来了。正要往回走,不料,这跑得很远的马,又扭头跑回来了。王亥高兴极了,忙把马引进栏杆内圈好。后来他想出了一个办法,用桑树皮拧成一条绳子,把马头绑好,慢慢牵出来。然后又跳上马背。马仍像头一次一样,四蹄腾空,飞奔起来。这回王亥吸取了上次教训,一只手紧紧抓住绑在马头上的绳子,另一只手又紧马鬃,任凭马怎么飞跑,王亥总是不松手。跑了一阵后,马的速度减慢下来,直到马不再跑时,王亥这才勒过马头,缓缓地骑着回去。

  王亥骑马成功后,一下子轰动了许多人,风后、应龙、常先、大鸿等前来观看,很快黄帝也知道了。应龙是黄帝身边的一员大将,对骑马当然更感兴趣。他积极协助王亥驯马,练习骑马。就在这时,一件不幸的事发生了,一天清早,王亥、应龙起来练马,忘记把栏杆门关上,一只老虎乘无人时闯进圈里,把可爱的小马驹咬死,正张口要吃的时候,被人们发现了。老虎来不及吃掉小马驹,跳出栏杆逃走了。王亥和应龙一见小马驹被老虎咬死,气得快要发病,立刻带上弓箭,骑上马向老虎逃去的方向追去。他们一口气奔跑了几十座山。终于找到了这只老虎。两人看准目标,连发几箭,把老虎射死在山谷中。在返回路上,王亥、应龙又骑在马上顺便射死了几只鹿。不料他们的行动,引起了风后的注意。风后一向智多谋广,他脑子一动,便对黄帝说:“既然骑在马上能追老虎,能射杀野兽,那么,打仗时能不能也骑在马上,追杀敌人?”风后建议黄帝下一道命令:“各部落所有打猎的人,今后出外打猎,一律不许射杀野马。凡能捉回野马者,给予奖励。”黄帝不仅同意这个建议,而且自己也开始练习骑马。他命应龙、王亥对捉回来的200多匹野马要精心饲养,进行训练。应龙专门挑选200多名精干的小伙子,每天从早到晚,既驯马,又练人。经过两年多的训练,中华民族最早的一支骑兵就这样诞生了。这支骑兵在后来的涿鹿大战中起了重大作用。

  指鹿为马 秦二世时,丞相赵高野心勃勃,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他摆布,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 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满脸堆笑地对秦二世说:“陛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秦二世一看,心想:这哪里是马,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着对赵高说:“丞相搞错了,这里是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赵高面不改色心不慌地说:“请陛下看清楚了,这的的确确是一匹千里好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赵高一看时机到了,转过身,用手指着众大臣们,大声说:“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众位大臣。”

  大臣们都被赵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里嘀咕:这个赵高搞什么名堂?是鹿是马这不是明摆着吗!当看到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地轮流盯着每个人的时候,大臣们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胆小又有正义感的人都低下头,不敢说话,因为说假话,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说真话又怕日后被赵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坚持认为是鹿而不是马。还有一些平时就紧跟赵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拥护赵高的说法,对皇上说,“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

  事后,赵高通过各种手段把那些不顺从自己的正直大臣纷纷治罪,甚至满门抄斩。

  “拍马屁”的由来人们把阿谀奉承称为“拍马屁”。“拍马屁”一词最初来自蒙古族。古代蒙古人凡是牵马与别人相遇,就要互相拍拍对方的马屁股,连声称道:“好马,好马。”以示赞赏和友好。但在那时,也确有些趋炎附势之徒,只要遇到王公贵族牵的马,便不分好差优劣,总要跑上去拍拍马屁股,不断赞叹:“好马,好马,大人真有福气!”久而久之,“拍马屁”就变为诌媚巴结之意的贬义词,流传至今。

  “露马脚”的起源人们把不小心露出原形称为“露马脚”。那么,“露马脚”之说是怎么来的呢?有两个版本。一说源于唐代,每逢喜庆活动,人们有舞麒麟的习俗。其实世上没有麒麟,是古人想象出来的吉祥仁兽。为此,人们便把绘制的麒麟皮包裹在马身上假作麒麟。马在翩翩起舞时,若麒麟皮包裹不严密,则会露出马脚来,于是被称之为“露马脚”。另一说源于明代,那时妇女均是小脚,而明太祖朱元璋的马皇后却有双未经缠裹的大脚。女子大脚为当时一大忌讳,故马皇后终日用长裙掩饰,从不将脚露出裙外。一次,马氏乘轿游览金陵街头,不料轿帘忽然被一阵大风掀起,结果她搁在踏板上的一双大脚露了出来,故称“露马脚”。

  “马虎”的来历人们把办事粗枝大叶称为“马虎”。宋朝有位画家,一次刚画好一只虎头,此时又有人请他画马,于是他不假思索,居然就在画好的虎头后面画上了马的身子,成为马身虎头的“马虎图”。此时,画家的大儿子问他“是马还是虎”?他说是虎。可是他的小儿子问他,他又说是马。岂料,后来大儿子去打猎,遇见一匹马,他误为是虎,将马射死,结果不得不给马主赔偿损失;小儿子在野外遇到一只虎,他误为是马,便跑上前去骑它,结果被虎吃掉。最后,这位画家痛心疾首,愤然把“马虎图”付之一炬,并作诗一首引以为戒:“马虎图马虎图,似马又似虎。大儿依图射死马,小儿依图喂了虎。草堂焚烧马虎图,奉劝诸君莫学吾。”

关于成语的寓言故事8

  管仲、隰朋跟随齐桓公去讨伐孤竹国,春季出征,冬季返回,迷失了道路。管仲说:“可以利用老马的才智。”就放开老马前行,大家跟随在后,于是找到了路。走到山里没有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地上蚁封有一寸高的话,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会有水。”于是挖掘地,就得到了水。凭借管仲的精明通达和隰朋的智慧,碰到他们所不知道的事,不惜向老马和蚂蚁学习;现在的人带着愚蠢的心而不知道向圣人的智慧学习,不是很大的错误吗?

关于成语的寓言故事9

  (1)、寓言故事成语:对牛弹琴、守株待兔、刻舟求剑、拔苗助长、掩耳盗铃、亡羊补牢、惊弓之鸟、画蛇添足、画饼充饥、叶公好龙、杯弓蛇影、坐井观天、愚公移山、画地为牢

  (2)、神话故事成语:夸父追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大禹治水

  (3)、历史故事成语:指鹿为马(赵高) 纸上谈兵(赵括) 负荆请罪(廉颇) 妙笔生花(李白)呕心沥血(李贺) 程门立雪(杨时) 望梅止渴(曹操) 围魏救赵(孙膑)东山再起(谢安) 闻鸡起舞(祖逊) 一鼓作气(曹刿) 愚公移山(愚公)凿壁借光(匡衡) 名落孙山(孙山) 请君入瓮(周兴) 马革裹尸(马援)退避三舍(重耳) 投笔从戎(班超) 图穷匕见(荆轲) 铁面无私(包拯)草木皆兵(苻坚) 背水一战(韩信) 乐不思蜀(刘禅) 不耻下问(孔子)一鸣惊人(齐威王) 东窗事发(秦桧) 胸有成竹(文与可)一笔勾销(范仲淹) 九牛一毛(司马迁) 完璧归赵(蔺相如)雪中送炭(宋太宗) 黄袍加身( 赵匡胤) 焚书坑儒(秦始皇)惊弓之鸟(孙更赢) 入木三分(王羲之) 一字千金(吕不韦)小心翼翼(贾黄中) 滥竽充数(南郭先生) 卧薪尝胆(越王勾践)

  高山流水(钟子期) 百闻不如一见(赵充) 有眼不识泰山(鲁班)先发制人 约法三章(刘邦)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班超)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仲) 三顾毛庐 如鱼得水(刘备)四面楚歌 破釜沉舟(项羽) 运筹帷幄 孺子可教(张良)过关斩将 单刀赴会(关羽) 脱颖而出 毛遂自荐(毛遂)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神机妙算 锦囊妙计 初出茅庐 (诸葛亮)

关于成语的寓言故事10

釜底游鱼的故事

  东汉顺帝时,皇上无视宦官为恶,放任外戚专权。很多人无才无德,本来就是草包一个,只是因为能阿谀奉承,讨好皇帝,或是家里有漂亮的姑娘做了后妃贵人,便可以全家跟着享受富贵。皇上的身边,王侯结队,侍从成群。官吏则整天想的是巧取豪夺、中饱私囊。在朝廷的欺压盘剥下,百姓生活的艰难困苦就可想而知了。

  广陵人张婴,不堪忍受残酷的暴政,发动群众举起了义旗。义军们杀刺史,斩富豪,劫库府,济贫民,纵横扬州、徐州一带几十年。朝廷对此感到十分棘手,更令郡守胆寒心惊。

  当时朝中有一位侍御史,名叫张纲。此人廉洁刚正,多次上书,痛陈时弊,请求诛杀违法犯罪的大臣,削减朝廷的费用开支。皇上对他十分头疼,许多贪赃枉法的奸佞之臣更是恨他恨得咬牙切齿。于是,当时一个权倾朝野的外戚——皇后的兄长、大将军梁冀便想了个好办法,他串通几个当权人物跟皇上上奏说,派张纲去做广陵太守,让他平息人民的暴 动,企图用这件事情加害于他。

  以前别人被派去光陵的时候,临行时都反复要求多派兵马。张纲此去,却要单车独行,仅带着十几名吏卒。到了广陵,张纲径直来到张婴的大营,好言好语,请求会见军中头领。张婴起初十分惊讶,后来看到来的.人特别诚恳,便出来相见。张纲请张婴坐上座,张婴也不推辞。张婴坐下来冷冷地问道:“太守大人屈尊来到贼营,不知有何见教?”

  张纲立刻站起身来,一边打躬施礼,一边说:“将军何出此言?下官办事不周,不恤民情,上愧卓恩,下愧百姓,以至于陷民于水火之中。俗话说,‘官逼 民反’,将军体恤乡民疾苦,挺身赴险,实在是出于万不得已。而将军清廉自律,行侠仗义之举,实令下官敬佩不已。”

  张纲的这一番话,出乎张婴的意料,他急忙站起来赔礼,激动地说:“太守早来十年,我张婴怎么会像现在这样?我是个草莽之人,不知礼仪,更无法结交朝廷。我也知道,我们这些人都是锅里的游鱼,苟延残喘而已,哪里会活得长久?只是想到,横竖都没有出路,闹一天算一天吧。今天大人到此,就请您给我指点迷津吧!”

  张纲就这样用安抚的办法,不动一兵一卒,经过与张婴反复协商,妥善处置,终于平息了广陵的暴 乱。

  寓意:就像是在炊器里自由自在游的活鱼,不管它是否察觉水在加热,或是用尽力量求生,它都没有办法逃离炊器。其实当它落入炊器之际,结局就早已注定,那就是死路一条。当时张婴实际上也是无路可走的状态,正好张纲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这个策略帮助张婴走出困境。所以张纲便不费吹灰之力平息了暴 乱。

关于成语的寓言故事11

  千军万马的成语故事讲述的是事情发生在南北朝时期,当时梁武帝命大将陈庆之率军伐北魏,陈庆之一路所向披靡,一直攻打荥[xíng]阳城下,他鼓舞士气,以7000人战胜魏军30万人,直向洛阳。他的将士身着白色战袍,十分威武。魏人不禁感慨:“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

  千军万马的成语故事延伸

  【注音】qiān jūn wàn mǎ

  【出处】《梁书·陈庆之传》:“先是洛阳童谣曰:‘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

  【解释】形容雄壮的队伍或浩大的.声势。

  【用法】作主语、宾语;指声势浩大

  【近义词】波澜壮阔、万马奔腾、千兵万马

  【反义词】单枪匹马、一兵一卒、一成一旅

  【例句】洪水来了。他带领~直冲上去抢险救灾。

  千军万马点评

  初听千军万马这个成语,我们就能从这成语的表面感受到一种气势。读了故事以后,不禁对陈庆之产生了一种敬佩之情,希望小朋友们在今后遇到困难的时候,都能拿出一种势不可挡的气焰,不求成为所有人心目中的英雄,至少要成为自己的英雄哦!

关于成语的寓言故事12

  马到成功的成语故事讲的是唐朝时期,绎州龙门大黄庄农民薛仁贵,自幼喜欢武术,到20岁时已学成十八般武艺。他一心想投军报国,父母担心他并劝阻他。他对父母说:“今当国家用人之际,要扫除夷虎,肃靖边疆,凭你孩儿学成武艺,智勇双全,若在两阵之间,怕不马到成功。”

  马到成功的成语故事延伸

  【注音】mǎ dào chéng gōng

  【出处】元·郑廷为《楚昭公》:“管取马到成功;奏凯回来也。”

  【解释】形容工作刚开始就取得成功。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常与“旗开得胜”连用

  【近义词】旗开得胜、水到渠成

  【反义词】屡战屡败

  【例句】无论什么事,只要你一出面,定会~。

  马到成功点评

  没有谁能够随随便便成功,就像故事里的薛仁贵也不是天生的'人才,是他爱国热情给了他习武的热情。同样的,小朋友们,你要找到激励你前行的动力,当你将自己锻造成一个坚不可摧的人,那么也能做到马到成功,旗开得胜。

关于成语的寓言故事13

  一马当先的成语故事讲的是三国时,黄忠的军队来到定军下,黄忠找法正商量攻打定军山的作战方案。法正指着定军山西面的一座高山说:“这座山比定军山高,如果攻占它,居高临下,定军 山上的情况就看得一清二楚,拿下定军山易如反掌。”黄忠抬头观察了一蕃,当天半夜就发动了进攻,占领了山头。法正说:“老将军,请您带领军队在半山腰,我 在山顶监视。夏侯渊的军队来攻打,我就举旗帜为信号。举白旗,老将军就紧守不出击;举红旗,就立即冲下山狠狠的打。这样,一定能取得胜利。”黄忠完全赞成。

  夏侯渊得知对面的高山失守后极为偾怒,下决心把它夺回来。张颌劝他说这是法正的计谋,应该坚守,决不可出去。但是,夏侯渊听不进去。他亲自带领一支军队下 山,围住那座高山,大声叫骂,向黄忠挑战。法正在山顶上举起白旗,黄忠看见,守在山腰不下来。

  到了下午,法正发现魏军已经疲劳,乘他们没有防备,连忙挥舞 红旗。黄忠看到信号后,发起进攻。随着一片喊杀声,黄忠已飞冲到夏侯渊面前,夏侯渊被连头带肩砍作两段。

  黄忠斩了夏侯渊,夺下了顶军山,为夺取整个汉中扫除了障碍。

  一马当先的成语故事延伸

  【注音】yī mǎ dāng xiān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十六回:“即便勒兵列阵,一马当先,驰下山来,犹如天崩地塌之势。”

  【解释】原指作战时策马冲锋在前。形容领先。也比喻工作走在群众前面,积极带头。

  【用法】作谓语、宾语、状语;指带头

  【近义词】遥遥领先、争先恐后、身先士卒、匹马当先

  【反义词】知难而退、后来居上、后起之秀、慢条斯理

  一马当先点评

  一马当先的'成语故事讲的是永远走在任何事情的最前沿,是个榜样的象征。我们常说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最勇敢的人,所以呀,成功的人从来走的不是捷径,而是几乎别人不愿意走的艰险的路。小朋友们,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关于成语的寓言故事14

  声色狗马的成语故事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隋炀帝的长子杨昭,即元德太子,卒于大业二年。当时,朝中官员都认为炀帝次子杨暕理所当然就是储君。杨暕既为皇子,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但他的品行却很差不及兄长杨昭,平时骄纵恣肆,行为不端。他周围的也是一帮龌龊小人,杨暕常派人多方搜寻声色狗马,供自己恣意淫乐。

  那时,有个京兆人名达奚通,有个小妾王氏擅长唱歌,一时间达官贵人争相邀她出入华堂宴会,后来竟常到杨暕府中一展歌喉。有个御史向皇帝告发此事,炀帝很生气,派了1000多名士兵,搜查杨暕的府第,严厉查处了与此有关的人。

  杨暕的妻子韦氏死后,杨暕就同韦氏的姐姐元氏私通,元氏生下一女,杨暕居然暗底里把他的.亲信乔令则一帮人叫到府中,为此设宴庆贺,闹得不可开交。乔令则等人把杨暕的帽子脱下来,说应该戴上皇冠才对,又说元氏应为皇后。后来炀帝知道这事,气得半死,下令处死乔令则等人,元氏赐死,杨暕手下的其他狐群狗党也被发配充军。

  隋炀帝自己荒淫无度,儿子又如此不争气,再加上内政外交政策的失当,因此隋朝统治不满40年就宣告灭亡。

  声色狗马的成语故事延伸

  【注音】shēng sè gǒu mǎ

  【出处】宋 苏辙 《龙川别志》卷上:“人主少年,当使知四方艰难。不然,血气方刚,若不留意声色犬马,则土木、甲兵、祷祠之事作矣。”

  【解释】指室内、户外一切娱乐活动。指放弃内心精神世界的追求,追逐外在的娱乐活动。“声色”、“狗马”都是以事物的特征、工具代指事物本身。

  【用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近义词】身败名裂、威信扫地、声色犬马

  【反义词】名垂青史、流芳百世

  声色狗马点评

  有的人总是感慨生活很无聊,其实这是因为他们的内心是贫穷的。假如一个人空有华丽的外表,我们会称这样的人是花瓶,除了观赏没有太多价值。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内心充实才是真正的魅力,所以我们一定要多读书,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哦!

关于成语的寓言故事15

  1、无价之宝:无法估价的宝物。指极珍贵的东西。

  2、叶公好龙: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3、有名无实:光有空名,实际上并不是那样。

  4、下笔成章:一挥动笔就写成文章。形容写文思敏捷。

  5、以管窥天:管:竹管;窥:从小孔或缝隙里看。通过竹管子的孔看天。比喻见闻狭隘或看事片面。

  6、掩耳盗铃:掩:遮蔽,遮盖;盗:偷。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7、羽毛未丰:丰:丰满。指小鸟没长成,身上的毛还很稀疏。比喻年纪轻,经历少,不成熟或力量还不够强大。

  8、望洋兴叹:望洋:仰视的样子。仰望海神而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9、异军突起:异军:另外一支军队。比喻一支新生力量突然出现。

  10、以强凌弱:仗着自己强大就欺侮弱者。

  11、饮醇自醉:醇:浓酒。比喻与宽厚人交,不觉心醉。

  12、一鸣惊人:鸣:鸟叫。一叫就使人震惊。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13、有备无患:患:祸患,灾难。事先有准备,就可以避免祸患。

  14、休戚相关:休:欢乐,吉庆;戚:悲哀,忧愁。忧喜、福祸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15、饮鸩止渴:鸩:传说中的毒鸟,用它的羽毛浸的酒喝了能毒死人。喝毒酒解渴。比喻用错误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

  16、一发千钧:发:头发;钧:古代的重量单位,合三十斤。危险得好象千钧重量吊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情况万分危急。

  17、亡羊补牢:亡:逃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18、庄周梦蝶: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

  19、一鼓作气: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勇气。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20、危如累卵:比喻形势非常危险,如同堆起来的蛋,随时都有塌下打碎的可能。

  21、望梅止渴: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22、郑人买履: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

  23、韦编三绝: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24、指鹿为马: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25、一日千里:原形容马跑得很快。后比喻进展极快。

  26、朽木不雕:朽坏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上进,无法成材。

  27、兴高采烈:兴:原指志趣,后指兴致;采:原指神采,后指精神;烈:旺盛。原指文章志趣高尚,言词犀利。后多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

  28、刎颈之交:刎颈:割脖子;交:交情,友谊。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29、一傅众咻:傅:教导;咻:喧闹。一个人教导,众人吵闹干扰。比喻不能有什么成就。

  30、一木难支:大楼将要倒塌,不是一根木头能够支撑得住的。比喻一个人的力量单薄,维持不住全局。

  31、为虎作伥:伥:伥鬼,古时传说被老虎吃掉的人,死后变成伥鬼,专门引诱人来给老虎吃。替老虎做伥鬼。比喻充当恶人的帮凶。

  32、自相矛盾: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33、言过其实:言:语言;过:超过;实:实际。话说得过分,超过了实际情况。

  34、夜郎自大:夜郎:汉代西南地区的一个小国。比喻人无知而又狂妄自大。

  35、一丘之貉:丘:土山;貉:一种形似狐狸的野兽。一个土山里的貉。比喻彼此同是丑类,没有什么差别。

  36、坐井观天:坐在井底看天。比喻眼界小,见识少。

  37、以卵击石:拿蛋去碰石头。比喻不估计自己的力量,自取灭亡。

  38、五日京兆:京兆:即京兆尹,古时国都所在地的行政长官。比喻任职时间短或即将去职。

  39、小心翼翼:翼翼:严肃谨慎。本是严肃恭敬的意思。现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

  40、一诺千金:诺:许诺。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41、一毛不拔:一根汗毛也不肯拔。原指杨朱的极端为我主义。后形容为人非常吝啬自私。

  42、与虎谋皮:跟老虎商量要它的皮。比喻跟恶人商量要他放弃自己的利益,绝对办不到。

  43、先发制人:发:开始行动;制:控制,制服。原指丢动手的牌主动地位,可以控制对方。后也泛指争取主动,先动手来制服对方。

  44、无出其右:出:超出;右:上,古代以右为尊。没有能超过他的。

  45、约法三章:原指订立法律与人民相约遵守。后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

  46、愚公移山: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47、鱼目混珠:混:搀杂,冒充。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

  48、予取予求:予:我。原指从我这里取,从我这里求(财物)。后指任意索取。

  49、曾参杀人:比喻流言可畏。

  50、心旷神怡:旷:开阔;怡:愉快。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51、有脚阳春:承春:指春天。旧时称赞好官的话。

  52、一败涂地:形容失败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53、一钱不值:一个铜钱都不值。比喻毫无价值。

  54、未雨绸缪:绸缪:紧密缠缚。天还没有下雨,先把门窗绑牢。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

  55、五色无主:五色:指人脸上的神采;无主:无法主宰。形容恐惧而神色不定。

  56、以貌取人:根据外貌来判别一个的的品质才能。

  57、先声夺人:先张扬自己的声势以压倒对方。也比喻做事抢先一步。

  58、万死不辞:万死:死一万次,形容冒生命危险。万一万次也不推辞。表示愿意拼死效劳。

  59、一挥而就:挥:挥笔;就:成功。一动笔就写成了。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快。

  60、完璧归赵: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61、一暴十寒:虽然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可能生长。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

  62、一代楷模:一个时代的模范人物。

  63、下车泣罪:旧时称君主对人民表示关切。

  64、一国三公:公:古代诸侯国君的通称。一个国家有三个主持政事的人。比喻事权不统一,使人不知道听谁的话好。

  65、鹬蚌相争:“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省语。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66、阳春白雪: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较高级的歌曲。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67、庸人自扰:自扰:自找麻烦。指本来没事,自己找麻烦。

  68、妄自尊大:过高地看待自己。形容狂妄自大,不把别人放眼里。

  69、一夔已足:夔:古贤臣名,为舜时的典乐官。夔一人已足制乐。指只要是真正的人才,有一个就足够了。

  70、一窍不通:窍:洞,指心窍。没有一窍是贯通的。比喻一点儿也不懂。

  71、以古非今:非:非难,否定。用历史故事抨击当前的政治。

  72、自作聪明:自以为聪明而乱作主张。指过高地估计自己,主观地办事。

  73、以邻为壑:拿邻国当做大水坑,把本国的洪水排泄到那里去。比喻只图自己一方的利益,把困难或祸害转嫁给别人。

【成语的寓言故事】相关文章:

成语寓言故事11-05

寓言故事的成语11-16

成语寓言故事精选12-10

有寓言故事的成语05-11

有关寓言故事的成语02-03

寓言故事的成语大全11-08

关于寓言故事的成语11-21

带寓言故事的成语11-04

寓言故事的成语【精选3则】12-13

乐不思蜀的成语寓言故事12-10